為什麼中國人在國外不團結?


相比在美國的印度人、韓國人、西裔、非裔等少數族裔來說,中國人之間團結個屁。

就前一陣的加州SCA5 對華裔學生的大學錄取提高難度

該提案在加州參議會投票時,三位華裔州參議員余胤良、劉雲平和劉璿卿全都投下贊成票

團結個屁

2012年4月11日南加大中國學生遭槍擊身亡事件發生以來,寶馬轎車一度成為網路、媒體關注的焦點。最初關於車輛型號的報道源於美國當地一些知名媒體,如FOX、Daily News ,甚至包括南加大校報DailyTrojan。在報道中,這些媒體「聲稱」車型為價值60000美元全新的寶馬三系轎車,並強調了關鍵詞,luxury(奢侈品)、late-model(最新款)。國內媒體也爭相報道,如鳳凰網[5] 、網易[6] 等媒體也在新聞中刻意強調了豪華轎車等字眼。

而敏感元素——豪華轎車,一時間成為了新聞的焦點,甚至超過了對於案件本身的關注。不少論壇上甚至出現了對「富二代」、「官二代」的聲討,而非對遇害者不幸的同情與惋惜。

實際上,被害雙方來美已經近兩年的時間裡,一直沒有買車。由於即將畢業找工作需要,遇難男生花一萬美金於二手車行購買了2003年已行駛八萬英里的二手寶馬轎車。

而兇手(黑人)被判定有罪後,廳外有大量黑人族裔抗議司法不公

團結個屁

------------

以上是一開始看到回答里充斥著「中國人怎麼不團結了」之類後寫的

近兩年華人越來越多的在美國政治問題上抱團 比如抗議cnn辱華言論

但是國內網路上怎麼說?小題大做、吃飽了撐的!

團結個屁(扣鼻)

關於中國人不團結以及非裔、拉丁美裔、印度韓國人如何抱團的故事按每一百個贊我講一個 一萬個贊都講不完

-----------

雖說現狀中國人坑中國人的現象很嚴重,比如知名梗「大家都是中國人,我不騙你」

但是隨著新老移民間的交替,總體趨勢還是看好的

-----------

看起來很多人給我點了反對,但是我想說的是等來了美國、生活四五年、不單單是校園生活也步入社會後就會理解我說的了。我說的只不過是事實,雖然不好聽,但是是的確存在的。如果連自身的不足都不敢正視,談何提高?


個人愚見,團結與否是相對的,所以將這問題理解為:中國人為什麼沒有猶太人印度人黑人團結?猶太人就不提了,顯然比不上,職場中為什麼沒有印度人團結,有時候看起來沒有黑人團結?而不是把目光瞄向局限於特定圈子裡,比如留學圈的互幫互組或者chinatown里的老鄉情或一堆早期移民間的相對緊密。

個人認為中國人不夠團結,沒有猶太人黑人印度人團結,這個問題是成立的,現象首先是存在的,至少在以前是存在的,但是是根據每個人的見識不同和所在行業不同有所差別。前面有的答案說的,比如不會英語在中國城照樣活的好好一直互相照顧,或者留學生朋友之前有事就跳出來幫忙這類,僅限於這幾個特點群體或領域,我也認為國人相對團結。

但是移到職場,分享聽來的投行笑話:一年前一個組裡兩個中國人,一年後還是兩個中國人;一年前一個組裡兩個印度人,一年後組裡一堆印度人。升級版:一年前一個組裡兩個中國人,一年後剩下一個中國人;一年前一個組裡兩個印度人,一年後組裡一堆印度人。無風不起浪,這種笑話的廣泛傳播自然有其原因,有人深刻體會其內涵,暗諷的是什麼大家心裡應該清楚。雖然笑的尷尬,但是還是苦笑了。

至於為什麼不夠團結?很多國人有一種明哲保身, 一種中庸之道的處世哲學,這是文化的一貫傳承很難一下改變。

相對90後來說,你看那些年紀大些的人明顯更加趨向於克己,趨向於喜怒不形於色的這種狀態。所謂不說不錯,少說少錯,多說多錯。他們懂得這年頭做10件事,9件對了1件錯了,很多人就抓著那一錯的不放,也就是很多人傾向於挑刺而有意無意的忽視其產生的價值,尤其是價值體現不直接難量化的時候或者針對一些比自己優秀的人時候。所以年長者沒有特殊原因,一般不做太多評論,寧可不評論,以免評論錯,寧可不說話,以免得罪人,寧可憋著,也不噴出來,有這種不做不說不發表觀點,至少不會有大錯的潛在意識。(簡單點就是能憋,估計憋久了,也就習慣了,逆向合理化)早期的這種形態導致其在國外職場中趨於自我保護。比如在美國職場一直有推人的傳統,但持有上面思維形態的人就會傾向於不推薦人,因為推了萬一推的人水呢?傾向於避嫌,怕留下口角,傾向於避免一切潛在分險,包括現在的和未來的。比如少在網路說話,避免未來被人挖出過以前說過什麼,持有什麼觀點,避免未來被潛在對手攻擊利用,哪怕這些概率很小,但也萬事趨於小心,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把分內事做好就行,安穩的過下去。好像什麼都不幹,就能高枕無憂似得(的確很多人還真的就高枕無憂一輩子了)不站隊,怕存在站錯隊的風險;一推人,就好像自己帶了個炸藥包,萬一此人出事有怪我頭上的風險。這種思維導致的結果就是所謂不夠的團結。很顯然,你什麼都不幫都不做,自然個人風險小了相對安全了,可以理解為風險厭惡型。

這其實跟成長環境有關,你再往早的說,經歷過國內各種歷史的人,很清楚的知道,什麼叫禍從口出,明哲保身的內涵,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比如小的事情上,老人跌倒了沒人扶。每個人做任何行動前都會花幾秒鐘做個評估一下風險收益(即使自己沒意識到)。其實就是簡單的期望,action的收益(物質或精神)*正面的概率+action的損失(物質或精神)*被坑的概率&<0的時候,顯然就沒人出手了。生活中,當看到新聞中屢屢出現扶人被坑(action被坑的概率大大增加,還有額外損失),就不扶了。職場上,直接不幫人(負面的概率=0),那麼即便期望收益再小,不會小於0,也就是安全。對於單一事件,看似安全,但拔高來看,真的安全嗎?

這段被引用爛了的話,波士頓的New England Holocaust Memorial中寫的:

THEY CAME FIRST for the Communist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n"t a Communists.

THEN THEY CAME for the Jew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n"t a Jew.

THEN THEY CAME for the trade unionist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n"t a trade unionist.

THEN THEY CAME for the Catholic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 a Protestant.

THEN THEY CAME for me,

and by that time no one was left to speak up.

——Martin Niemoller

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我保持沉默,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

當他們追殺猶太人,我保持沉默,因為我不是猶太人;

當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

當他們追殺天主教徒,我保持沉默,因為我不是新教徒;

最後,當他們對付我的時候,再也沒有人站出來為我說話了。

——馬丁·尼莫拉

在網上打嘴炮當鍵盤俠,個人生活中夸夸其談指點江山,真是事情來了就畏畏縮縮,成為了沉默的大多數。一有事情,很少有人敢站出來,怕做出頭鳥,都期待著別人站出來承擔風險。成功了,自己躲在下面享受一旦成功的利益;失敗了,拍拍屁股一走了之毫無風險或較小風險。更別不用說那些從來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看著眼前的既有利益,怕惹禍上身的人了。所以基於歷史和文化等經過時間積澱產生的根深蒂固的影響,讓國人很能難輕易團結起來。

我書讀的少,在研究生的時候才讀了《1984》,1949年出版的,真是預言帝啊。一旦國家製造了一種氛圍,個人即便在無關國家痛癢,在低層次,或者在國外,在一些僅僅涉及個人職場上或生活中的事情上,一些相對來說無需如此保守的事情上,也就趨於保守了。所謂跪的久了,也就不知道走了。年輕人不應該怪這些人,不該怪別人缺少同情,不夠團結等等,這種思想狀態自有歷史原因,作為時代前進的代價,哪怕有些是明顯的錯誤,但是又有誰有能保證一直正確呢?我們該用廣大的胸懷去包容和理解不同位置人的所作所為,阿Q一點的說,畢竟我們現在生活的比上一代好呢,至少應該感恩。很多事情需要一步一步來,遵循自然規律,一輩人的逝去,減少一些阻力,方能慢慢改變。

現在90後00後,敢於評論,敢於表達,喜歡的贊,不喜歡的直接噴,愛憎分明,某種程度上看這是好事,至少不會那麼裝,個人是覺得道貌岸然的偽君子比真小人更加噁心。所以在合理的框架內想說能說想做能做,不要一直憋著不是一件好事嗎?太多人跪的久了,也該扶一扶下一代,讓他們能夠站起來走一走了。當下一代不那麼束手束腳,不瞻前顧後,不憂心忡忡,不因為高壓而誠惶誠恐的時候,自然而然,在生活的其它方面就更加坦蕩了。道德感正義感的整體提升,幫助他人,舉手之勞而已,會更加普遍,相對也就更加團結,不僅國內也包括國外。

所謂傳播正能量,我也相信年輕一代一直在努力改變這一切,他們沒有經過特定歷史的洗刷,相對容易塑造,但是他們並不無知和愚蠢,這年頭大家都懂,所以在可控的範圍內,適當引導,讓年輕一代承擔起時代前進賦予其的重任,有利於整個國家的前進發展和名族的團結,畢竟,老一輩終將逝去。


節選給 為什麼印度人那麼團結?特別是在美國的? - Dan Pan 的回答 的答案。

轉兩個北美華人熱門論壇之一mitbbs上的帖子。

印度人和墨西哥人看到美國,這個地方好,大家把他佔住,一個人肯定是不能立足的。國人的一部分看到美國,這個地方好,千萬不能讓別的中國人佔住,否則中國人一多就亂鬨哄的跟國內一樣了,那就白來一趟。 而我個人,只要出類拔萃的幹活能力,上面會留住我的。

大陸的教育注重個人在量化比較中勝出,不注重團結合作,輸給印度人無疑。印度人注重團結合作,以人數控制大局以後,頂一個人上高位,是很容易的事情。上位之後,毫不避嫌的提拔本族人,排擠白人華人,利用公司裁員的機會大換血。現在大公司有多少印度高層,排名前十的商學院有多少印度人當院長,人家都是第一代移民。華人有少數上位之後,極力和其他華人劃清界限,力求過分公平,總是沒搞明白如果水都抽幹了,船還怎麼開。這樣的人,等到剩下自己一個,被排擠的時候,大氣不敢出的時候,就知道自己當初傻了。

另一帖原文找不到了。大意是身為實際上的美國社會邊緣的華人族群總喜歡替主流操心,不清楚自己切身利益所在。當年修鐵路的「豬仔」華工為同來修鐵路的愛爾蘭工人不時罷工抗議而憂心忡忡,這樣下去鏈接全美各地的大鐵路哪年才能修好啊?修鐵路還是得靠咱勤勞忍耐的華人。當下華人程序員們老抱怨印度人說得多做得少代碼沒自己寫得漂亮,要把大好的明星IT公司弄垮,應該更加埋頭苦幹,堅信白人老闆終究會明白想賺錢還得靠紮實埋頭幹活的華人。


社會原子化的副產品

傳統的集權社會裡,民眾自發組織總體處於被打壓的狀態(不排除個案)

但是鄉村還保留宗族制度,所以華人習慣上能夠自行組織起來的方式就是宗族或同鄉

即使在國內異地行商也一樣,比如XX會館什麼的

後來連鄉村宗族社會也被肢解,大家就都呵呵了

說白了,從來也沒打算讓你們自發團結起來,想團結必須得在XX的領導下才行,久而久之,這個技能就荒廢了


1900年移民:老子修鐵路拚命才換來的身份你們這些後輩隨便買船票就能來了?不能忍。

1990移民:老子千辛萬苦集裝箱漂洋過海三個月來政治庇護十幾年不能回鄉才換來的身份,你們這些後輩隨隨便便舉旗抗議就能政庇了?不能忍。

2000移民:老子辛辛苦苦考gre托福千軍萬馬擠獨木橋才過來讀書拿身份,你們這些後輩這麼低的分就能過來了?不能忍。

2010移民:老子好歹也考了托福gre,你們這些後輩四級沒過就來esl了?不能忍。

2014移民:老子好歹讀書也是tm花錢出來的,你們這些偷渡商務簽黑工不報稅隨隨便便大赦比老子排期還快?不能忍。

大環境就是這樣、我也不能免俗。


據說美國的某一個城市,大概是九幾年的事,黑人在韓國人居住區發生衝突,引來黑人抱團的報復,雙方嚴重衝突,連國家警察都撤出不管了,據說消息傳出後,全美的韓國人紛紛自願帶錢帶槍前來支援,最後,韓國人死了五六個,黑人被打死幾十個,黑人最終撤出服軟。

據說華人開了一家店很有賺頭,不長時間對面華人開了六家同樣的,一家比一家價格低,最後大夥都不賺錢,關門結束。

另,某東北省會城市,每年考上美國某大學的總共就十個八個的,全校加一起幾十個人,連個老鄉會都沒有,也沒有個微信群。


這事是傳統。

早在幾百年前,海外的中國人就開始撕逼。閩南江浙湖廣互相拆台。中國的主流思想是地域宗族主義,同鄉同宗同族都是好兄弟,唯獨同國是仇人。

不過,我覺得這是很正常的情況。也談不上什麼「國人的劣根性」。

中華民族是一個現代民族概念,在現代民族意識覺醒前,沒有中華民族這個概念。倒是有個強調文化認同感的華夷之辨。

中國本來就是由大一統思想與先進強大的農耕文明強行揉合起來的異質化嚴重的國家。不甚相同的文化傳統風俗習慣,造就了中國人源遠流長的內鬥傳統。

這種傳統很合理對不對。

同樣都是主的信徒的歐洲諸國殺的你死我活,相比之下地域遼闊異質化程度不下於歐洲諸國的中華民族內鬥並不是很過分。

畢竟和民族文化單一的日本人宇宙國人沒法比(???)


別的體會得倒是不多。就說我們公司。politics還是挺嚴重的。現在中國人最好的都是小manager,大boss是白人和印度人。

身處在這樣的環境里,力量有限,又能改變什麼呢?你不變得political,你就沒法生存下去。

我想每個人都是這樣,在整個鏈條中身不由己。已經進入社會的人應該或多或少有所體會吧。


當一類移民無法融入當地生活的時候就會試圖群居,當他們覺得自己受到迫害的時候相互聯繫就會更加緊密。


忍不住也來回答下,

在外許久,覺得在學生時代中國人大多完全沒有不抱團的感覺,恰恰相反,有時就是太抱團了才失去了可以和本地人相處的可能

但是步入社會後,你就會發現,中國人確實沒有凝聚力。公司里,行業圈子裡,缺少信息互動。本質上,在哪個國家,人都需要抱團,西方人,印度人,猶太人,等等,對自己集體很有認同感,自然能起到互惠互利

原因有很多,太強的競爭意識是其一,不過隨著西方教育體制的滲透,應該會越變越好


瞧這問題問的,說得好像中國人在國外天經地義就該團結一樣。

沒有誰的基因里寫著「到了國外一定要與中國人團結」;「團結」是一種組織化行為,有組織才會有團結,沒有組織自然就是一盤散沙。

最簡單的是親屬、朋友等組成的熟人組織。題主所說的「不團結」顯然不會發生在這一層級上。

一旦越過熟人的層次、進入陌生人的領域,建立並維繫組織的難度就大大提高了。這是個技術問題、實力問題,而不是什麼道德問題。民族認同感固然可以作為一種組織資源,但並不是決定性的。決定性的組織資源是帶頭大哥,是帶頭大哥的能力和威望,是帶頭大哥所建立起來的組織秩序,是由此維繫的組織成員的共同利益。

把「團結」上升為一種規則或道德,固然是維繫組織的重要手段;但倘若連組織都沒有,就空談什麼「團結」,顯然沒有任何意義。


南美洲這邊,華人完全不團結,而且華人彼此的隔閡比華人與當地人的隔閡還厲害。

在我的經驗,兩個根本原因,一是華人性格本身軟弱內向,什麼事情都不願出頭,也就組織不起來,二是害群之馬太多,彼此不得不防犯,談何團結合作?

其他說什麼文化原因制度原因的,都是胡扯,即便是來自港台移民和解放前的老移民,一樣彼此不團結,而且比大陸移民更不團結。


這個,中國人在中國被人排擠,和印度人在印度被同胞排擠,哪個幾率高點?

說難聽點,中國人本來就喜歡窩裡斗,所以出國了才顯得不團結。

當然從70後開始這個趨勢是在改善的,因為大家都有錢了。之前真是有你沒我啊,一個車間就一個主任,可不爭破頭。


我只想說。。從這個問題下的答案和答案里的各種評論就可以看到這個現象


我在利物浦去貝爾法斯特的游輪上,由於連續騎行了好幾天,身上有點臟,旁邊坐了幾個中國姑娘,我歷來有和身旁的亞裔問好的習慣,聽見她們在講中文,我問她們從哪個城市來,她們先是打量了我,然後表情像吃屎了一樣,互相看著皺著眉。

同樣的情景,同一天在不同的輪渡,一次是泰國人,一次是越南人,都是愉快的交談。

可能太片面,但是這是我今天遇見的。


在國內團結么?


今天忽然和別人聊起來。意識到一點我覺得很重要。

就是中國人,認為到了美國,必須融入主流社會,與華人社會劃清界限,才是有出息。這實在是大大的謬誤。你看猶太人,義大利人,黑人,印度人,都是這樣的嗎?必須有自己的歸屬感,小社會,才能造成影響,才能在美國被人尊重和重視。


不止是在國外吧,其實在國內也很多

我認為,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多數中國人,想的是「能混得下去」,而不是能走得更高,就像目前最高票魏秋覓的答案一樣

在華人文化里,如果你認真做事,環繞在你身邊最常見的想法就是:這麼辛苦,為毛呢;能湊合著用,幹嘛要換呢。

舉例:

造原子彈的,不如煮茶葉蛋的。但是假如都沒原子彈,你還能安穩賣茶葉蛋?

學校宿舍樓湊合著用就行了,這麼多人都過下來了。但是安靜的學習空間顯然適合更多人思考,為什麼不改善?

我覺得,這是一種奴性。

前陣子在知乎看到一個問題,為什麼有的人大一就能獲得xx的實習機會?因為家裡有關係啊。

為毛美國IT行業有這麼多印度高管?因為印度人多啊。

為毛很多日本和韓國的企業能發展起來?因為他們本國人支持啊。

當你從混的下去,想往更深遠的層次發展的時候,那麼人與人之間的紐帶能給你帶來的籌碼就大太多了。雖然最初,你可能還是一個很稚嫩的人,但是更好的機會會迅速給你很大的磨礪,過不了幾年原來和你一個水平的人就趕不上你了,這時候哪怕拼能力你也能甩他們一大截。如果你得到了這樣的幫助,記得給曾經帶給你這樣機會的人一些回報。

在我的成長經歷里,我無數次體驗到這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作用。我的同學中就有這樣的例子。他的母親是下崗工人,父親生病,他的大學學費是親戚出的,而他的親戚曾經靠他們家生活過一段時間。

又比如哈工大的建築學院,他們的社團是工大各個學院里獲得的幫助最多的,這是因為他們有校友的資助。當他們在這樣的環境里成長起來之後,走入建築這個行業,能走得更遠,這樣他們幫助前輩就有了可能,不是么?

但是,請注意,這種關係有個很現實的問題:如果你接到了這樣的幫助,但是想的卻是:混得開,那麼其實這樣的機會就被你浪費了。

也許這種問題就紮根在我們的文化中。幾千年的封建文化,讓中國人接觸到的,很多都是怎麼混得開,而不是怎麼混的更好。可是這種事情已經深入到這個社會的各個階層,而且很多人都不會去意識到。當你想走的更遠的時候,往往你身邊的人想的都是:混得開。這就造成了一種惡性循環。你拋個繡球,都沒人接。時過境遷,當你年老力衰的時候,還有拋繡球的能力么?


某文明古國經常反思自己為什麼一盤散沙,高呼要團結。幾十年下來了,除了南方一些傳統思想保持的湊合的地區,比如廣東福建客家這些人相對能做到團結之外,偌大的中國,十幾億人口的主體民族,為什麼一發生這種事被欺負的總是你?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族群之間的矛盾具有單向性和普世性,國內國外都一樣,絕大部分情況下都是以某族忍氣吞聲,吃虧忍辱結束。

為什麼整天反思民族劣根性,說要團結的一群人無法團結。因為團結的本質是什麼,是排外!團結的本質就是一部人的集合對抗另外一部分人,團結的價值就體現在排斥非本集體人。為什麼親戚之間就團結了,因為親戚這個集體最少十幾人,最多上百人,除了這一百來人之外,其他人都不是親戚屬性,你不會亂認親戚,在這點上排外一切路人。所以一百人的小集體就團結了。如果所有中國人都是你親戚,你會對每個中國人都一樣好,這等於沒有這個親戚屬性集體,團結就不存在了。福建人為什麼團結,因為他們是講閩南語的一群人集體,排斥不講閩南語的外部人(為什麼美國中餐館大部分都是閩南人開的,除了福建移民多外,就因為閩南人團結,有自己的圈子,信任講閩南語的人)。不排外怎麼團結,為什麼韓國人特別團結,就因為韓國人特別排外,自認單民族國家,不光排斥外族,就連其他國家的韓國早期移民去到韓國,都受到一定程度排擠。反觀中國了,以不排外為榮,可能是全世界最不排外的國家,該國人民不僅引以為榮並且自認胸懷寬廣,有大國風度。全國人不分民族,都是同胞,如上面親戚那個例子,這樣的民族怎麼可能團結了?

其次,就是想團結,硬體上很多人都不具備這個條件了。孫中山當年看到中國人一盤散沙的現狀,他提出的解決辦法就是把家族→宗族→民族一步一步基礎都能做到團結了,我們這個民族才能團結。你連自己遠親(宗族)都不認識,都無法團結,還想整個民族會團結嗎?然而某共上台後怕的就是十幾億人口的民族團結起來,怕的就是自己被顛覆,所以把某大族人口個個之間原子化,分割成最小的集體,最好是三口之家,這是是上頭的馭國之本,在自我閹割的政策下,大部分人家就一個孩子,有了矛盾,好漢雙拳難敵四手,人家兄弟幾個一起上,你一人,還有後顧之憂——養老,怎麼能不忍氣吞聲了,現實就是這麼殘酷。

最可怕的其實是精神上的,在逆向主義洗腦幾十年後當今天朝,就國內族群之間來說,某大族大部分人都有或多或少的逆向民族主義,指望這群人之間會團結,正如痴人說夢。


弱勢群體因為資源佔有量小,所以容易被通過威逼利誘的手段而分化瓦解。這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和文化、基因等等個體性的因素關係不大。


推薦閱讀:

中華民國到什麼時候為止?
為什麼中國紀錄片優秀,電影卻很差?
中國漢服的地位相當於日本的傳統服飾和服嗎?
我國核電為什麼非要發展AP1000?
胡文海事件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TAG:英國 | 留學 | 歐洲 | 中國 | 留學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