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做周計劃、月計劃?


寫了快一年多的答案,謝謝大家不斷鼓勵,覺得好的請點贊。

補充:

檢查記錄每天要做的三件事,嚴格執行。

分割線

我來說說我是怎麼做年計劃,月計劃,周計劃的。

其實做好了年計劃,月計劃也就很明朗了。製作年計劃步驟:

1. 清空腦子裡的所有待辦事項

把你腦子裡的所有想做的,未做的,糾結的事情全部寫出來,不管事情大小,一條條的寫,不要怕多。大概寫個30-50條也就差不多了。這樣做的原因是:把你腦子裡所有想做的事情都找出來,沒有限制,沒有束縛,想到什麼寫什麼。

舉例:

1) 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2) 寫10篇文章

3) 閱讀《哈佛家訓》

4) 去韓國一次

5) 背完英語單詞8000

6) 學習化妝

7) 學習在線培訓

8) 。。。。

寫完清單後,想想我2016年最關注的3件事情是什麼。

比如我最關註:工作,學習和個人形象。那你回過頭看看這個待辦清單有沒有涵蓋這幾件重要的事情,如果沒有,繼續寫就這3件事情你希望做些什麼。

這樣一個完整的待辦清單就完成了。

2. 給這些待辦事項大概填上完成時間--哪個季度完成

1) 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Q1

2) 寫10篇文章-整年

3) 閱讀《哈佛家訓》-Q2

4) 去韓國一次-Q3

5) 背完英語單詞8000-整年

6) 學習化妝-Q4

7) 學習在線培訓-Q2/Q3

8) 。。。。

3. 現在按完成時間把這個代辦清單分別寫在4個季度裡面

這樣,你每一個季度要完成什麼應該是一目了然了。這個只是初步列出來的待辦事項。隨著時間的流逝,你還會有很多的事情要完成。這時,你可以在補充的行動計劃里寫了。這個填寫補充計劃可以每一個季度開始寫。寫這個的原則是:未來90天你想怎麼樣度過。你可以慢慢寫,從家庭,工作,學習,休閑,養生等各個方面寫。

4. 當你把上面的表格寫滿的時候,2016年你該做什麼就瞭然於心了。既涵蓋了你2016年最最關注的3件事情,也把你一直糾結的未做的事情擺在了桌面上,你做或不做它都在你面前。從往年的年度總結來看,真正能寫上去的也就是3~5件完成的大事情。所以,一年能完成3~5件事情,已經算是很不錯了,不必貪多。

5. 接下來你需要的是執行。要不然,這些計劃也是一紙空文。

製作周計劃步驟:

首先,我想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做周計劃的3個基本理念:

1.列清單 (占時但不需要重複做的事情)

2.打卡(需要堅持重複做的事情或者習慣)

3.每天3件重要的事情 (盡量涵蓋你的理想和你當前的關注點)

其次,介紹一下我的筆記本:尺寸是B5,活頁,內芯隨便更換。

外觀如下:

內部空白如下:

某寶買的本本,內芯是後來換的。

寫完周計劃框架兩頁如下:

翻開本,左右兩頁,無需翻頁,一目了然。

接下來,我詳細給大家介紹筆記本左右兩頁紙是如何安排一周的工作生活的。

下圖是基本的框架,我下面逐一介紹各個部分。

1. 周計劃區 (左頁上區)

根據月計劃列出本周要做的最重要的3~5件事情。

我自己會在我的年計劃表格里找要做的事情,同事我也會格外關注我本年度要關注的4件重要的事情,比如我自己的4件事情:孩子,閱讀,英語,個人形象。

註: 別列的太多了,實踐證明3~5件事情真的足夠了。比如,看一本書,寫完一個策劃等,需要慢 慢分解完成的事情。說白了就是本周要啃的「硬骨頭」。

下面是我寫的:

2. 打卡區:(左頁下區)

列出每天需要堅持重複要做的事情,如各種習慣或者需要1周以上堅持去做的事情,確保實施。

我自己主要打卡:運動,閱讀,百日計劃,外加一些需要一周或者以上堅持要做的事情。具體做法就是,做完就打勾,看書的話標上頁碼。百天行動的話就直接標識自己堅持了多少天 了。總之一周會有滿滿的成就感。我是這麼寫的:

3. 每天要做的最重要的三件事情 (右頁上區)

很多的時間管理方法都會提到這一點,努力完成每天你認為最重要的3件事,盡量涵蓋你的工作、生活、理想。據此,我把一周5天,每天3件事做成了一個表。如下:

15個格,填滿了劃掉是不是很有成就感!

填寫這15個表格的好處是:你可以提前在表格里填上你在未來一周的某一天必須要做的事情,這是一種自己對自己的承諾。你也可以把每周需要堅持的一件事情都可以列在這裡面,或者一個月中要做的一件事情也寫在某一周的某一個格子里。比如我會把每周去學一小時的在線培訓,每周回顧一下周計劃完成情況都寫在這個表格里。

4. To-do-list區: 占時但不需要重複做的事情,(右頁下區)

類似於事情的收集站,想到要做的事情,寫下來。主要就是各種零碎的瑣事,暫時沒有時間完成,稍後可以完成的事情。我一般會從上下兩頭同時開始寫。上面主要就是寫工作相關的事情,下面就是主要是生活相關的事情。比如:還信用卡,申請什麼會員之類的。。。如下:

5. 感悟體會區

一周結束,可以在這寫寫自己需要什麼提升什麼?

如果你聽到什麼讓你豁然開朗的話,或者有什麼新的領悟也都可以寫在這裡。以上就是我做計劃的思路和方法,共勉!


這個問題很好的,就像宋曉楠老師提到的,這是一個不太簡單的問題,很多人確實做的也不好。但是有一點,我可以把我自己的實踐結果呈現出來給題主看一下,題主可以根據我的方式來嘗試著做月計劃和周計劃,同時,如果有問題的話,可以在我的個人成長組織——幸福進化俱樂部(QQ群:245505155、287999854)中提出,我們每天下午4點-5點都有免費的答疑時間,可以幫您解決。

正文來了(配圖版請詳見:目標管理和行動管理的青年節範例):

一、案例

通常情況下,目標管理的要求是:找準定位、發現重點、梳理差距、設定目標、分解任務,所以,應該從價值觀開始做起。但是如果是這樣的話,那說起來就太長了,今天就從月計劃開始說起,至於年度計劃的制定,請移步至《向組織揩油》了解情況,並參考當時活動中優秀學員——甜聲音暖妹子暄呼呼的帖子,反覆看就能U型學走80%啊~

(一)月計劃

根據目標管理的要求,經過權衡領域平衡、銜接年度目標、找准動力來源和突出重點目標之後,就可以制定出一份比較靠譜的月度計划了。但是,根據我對工具系統的要求來說,找了很久也沒有找到可以同步的(類似於http://Doit.im這樣的高效軟體),不過想了想,月度計劃一個周頂多看五次,何必要成天同步呢,所以,也就釋然了,那就用Excel+雲盤就好了。

(二)周計劃

做計劃的人,通常會遇到一個很麻煩的問題——計劃控遇到拖延症,也就是做了計劃沒有辦法執行,尤其是高度很高的計劃。其實,問題很簡單,在月度計劃中,更多的想法還是停留在靈感層面上,沒有辦法細緻分解,所以,周計劃作為銜接落地的環節,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看看我的周計劃,尤其是每一條內容,您應該能看出一些關鍵點:

很多朋友給我提出了問題,比如說最常見的就是:為什麼你安排的任務那麼少啊?你的完成率能到多少啊?我的答案是:

  1. 少么?我是根據自己的資源進行核算的,我大約可以完成的就是這麼多任務。
  2. 請您仔細看圖片的下方,有個每周必做計劃,這裡面也有很多事情啊,比如說跟蹤所有團隊成員情況、閱讀分享、接訪諮詢者、每天下午4-5點在俱樂部中的答疑……
  3. 關於完成率的問題,是自己的預期,我自己的預期原來都是70%附近的完成率,這樣我會給自己安排很多工作和任務,推動自己快速前行;最近,忽然發現彷彿已經過了那個階段了,想給自己更多獎勵,於是我就把完成率的預期提至90%左右了,同時,也把每個周設定的具體任務進行了縮減。
  4. 完成率多少無所謂的,那是一個相對的指標,因為有月計劃在保底,周度可以少安排點,完成了以後就再去月計劃裡面挑任務去執行就好了。

(三)日計劃

每天的行動必須要落實到日計划上,當然了,這句話的前提是:如果你想要持續成長!很多朋友問我說,自己的成長為什麼是斷斷續續的,當然是因為錯誤習慣啊,比如說認為做了周計劃就足夠了,沒有必要制定日計划了……其實,這個是很無知的,尤其是不了解人類對及時反饋的需求,在擁有了周計劃之後還要制定日計劃的目的,更多的是為了給自己能量的,尤其是那些25-30歲附近的夥伴們,自身持續的能量不足,還不做日計劃給自己持續補充能量,那麼成長肯定會斷續啊~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沒有一滴水會承認自己是這場洪災的罪魁禍首」,那些潛藏的錯誤習慣就是成長停滯的罪魁禍首!好了,不扯那麼遠,看看我的日計劃:

關於日計劃的制定,熟悉我的朋友都一定非常了解了,那就是我持續發起的「掌控每一天」活動,歡迎您的參加,具體內容請點擊查看。從我的日計劃中可以看出來以下的幾點:

  1. 收集箱是清空的;
  2. 今日待辦中的優先順序配比是3高+6中(我已經完成了一項,就是寫博客這一項),有明確的項目屬性和情景屬性,單一的行動非常少;
  3. 所有項目中凡是不做的都被凍結了;
  4. 目標穩定控制在2-3個;

(四)時間開銷記錄

站在個人成長的視角來看,要想實現持續成長,必須以目標為導向。同樣的理念,如果是在每一天執行的環節中,必須要以行動為導向,那麼時間開銷記錄也必須要用行動為導向了,所以,時間開銷記錄的模板就是:xxxx – xxxx 做了什麼達成了什麼效果。這是最基本的模板,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加上分類時間段長度。具體方法我已經做了詳細介紹,請移步至《時間開銷記錄1000天紀念》

關於時間開銷記錄,我想給那些完美主義的小夥伴一些建議:

  1. 問清楚目的是什麼。我做時間開銷記錄的目的是:對每個行動進行歸檔,方便未來回顧和檢索;感受時間的流逝。有的小夥伴的目的是為了做出炫酷的分析圖表,在沒有能量的時候還要讓自己弄清楚自己每個領域投入的時間(我總是很納悶,當重點不突出的時候,弄清所有領域的意義到底在哪裡?),還有的小夥伴非要讓自己做出完美的時間開銷記錄,一絲一毫都不能有差別……
  2. 所以,當弄清楚目的和意義之後,方法論自然就跟上了,至於工具,都是小事情了,我一直用為知筆記,已經有1480多天了,最近更換到了DayOne,原因很簡單,並不是DayOne就好在哪裡,因為它符合移動互聯網時代下專註的特質,因此更換。

二、有了這些好乾啥?

很多人(主要有:從來沒有學習過自我管理知識上來就評價的、看到這麼複雜有畏難情緒的……)凡是看到我發方法論+工具案例的博客的時候,就會點評說:你這麼機器人生活有樂趣么?對於這個問題,我已經不想再回復了,不同人眼中有自己的真實,我也寫過一篇叫做《三年,河東西》的文章來說明。我想說明,有了這套穩定的系統之後價值在哪裡,簡單來說就是6個字:

指哪兒,打哪兒!

就是找到自己的目標方向,然後通過有系統性地分解,拿出具體可執行的方案,在有保障機制的前提下持續推進,還能不斷積累工作、生活中的經驗,形成價值最終成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還說是機器人么?如果指的方向是「豐富多彩的生活」,我們就可以打到那裡去!如果指的方向是「有趣」,我們還是可以打到那裡去!關鍵問題是:有沒有一套完善的系統保障,讓自己可以持續前行!


學無止境!學習是一件永遠不可懈怠的事情,稍有停留,就有可能跟不上節奏了!

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學習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想每天能夠堅持並高效率地學習更是難上加難。當然,這其中很大的原因都來自於個人的惰性,不過,還有一個原因導致你無法處於一個長久高效學習的狀態,那就是你並沒有對自己的學習時間做一個規劃。

其實,對於學習這件事情來說,每天花上十分鐘時間做一個簡單的日計劃,每周花上十幾分鐘做一個周計劃,真的很有必要,這可以有效督促你完成任務,長此以往,等到你自己形成習慣了,你會發現你已經完全不是當初的你了!不過,計劃始終只是一個輔助工具,並不適用於所有人,如果你覺得你自己不需要做計劃也能高效學習,那就完全沒必要做計劃,畢竟每個人的成長都有一個過程,如果已經達到「草木皆可為兵器,無招勝有招」的境界,那也就達到目標了,至於用什麼方法那也就無所謂了。

不過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做計劃還是很有用的。

那麼,到底應該如何做計劃呢?在這裡,我說說我自己的做法,這個做法也許只適合少數人甚至只是我一個人,這裡我只是想提供一種思路,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首先,你要做一個周計劃:

周計劃的內容其實不多,主要就是把你下周要做的幾件重要的任務記錄下來,日常固定事宜或者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就沒必要放在周計劃裡面,下面我以我做的一個周計劃為例來說明吧。

上面這張圖片就是針對我的個人習慣做的一個周計劃,主要的內容元素就包括以下方面:

(一) 主要任務版塊:四項主要任務和一個每日固定事宜

任務內容:用來記錄你要做的事情的內容

預計:為你需要完成的任務預估一個時間,如果無法提前預估就先不預估,等到你在執行的過程中再去預估需要多久完成。

時限:給自己規定一個完成任務的時間

目標:給自己要做的這個任務定一個目標,這個很重要

完成情況(效果):為自己做的事情做一個評價,(1—10分)

備註:關於該任務需要記錄的一些事項或心得,比如「沒有完成任務的原因」

註:主要任務的順序根據任務的重要程度進行排序,優先完成最重要任務。

(二) 臨時任務版塊:已完成的臨時任務和未完成的臨時任務

註:臨時任務屬於當周遇到的相對來說比較緊急的事物,需要儘快完成,那麼可以先頂替主要任務版塊裡面重要程度最低的任務,等到完成臨時任務之後,時間還來得及,再繼續完成被頂替的任務。

(三) 新任務版塊:用來記錄你在本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需要在下一步學習中學習。(該任務不宜過多過重,否則會無限積累下去,帶來挫敗感,要學會量力而行)

註:該任務屬於非緊急任務,但是屬於有必要去接觸或學習的內容,那麼記錄下來,按照重要程度,列入下周或者未來某周的計劃當中。

(四) 本周未完成任務:用來記錄你本周未完成的任務,需要給出未完成的原因

註:未完成的任務要列入下周的計劃當中

那麼,在這個周計劃當中,基本包含的要素就是這些,當然對於整個周計劃來說,還有以下需要注意的事項:

1、每周的主要任務版塊內容盡量不要超過4項(日常固定事宜除外),同時你要預估這些任務加起來所需要的工作量不會超過一周,這樣就不容易產生挫敗感,計劃要能夠完成,不可完成的計劃那不叫計劃,那叫吹牛逼。(當然這個肯定也是因人而異的,根據你的學習能力來定吧)

2、注意回頭檢查:根據自己的習慣或者頻率,注意回頭檢查之前的周計劃裡面的後三個版塊的內容。新任務版塊內容:是否添加進新的周計劃裡面,如果已經添加,那麼就將該任務劃掉,如果未添加進新計劃裡面,那麼儘快添加進去,不要越積越多;

3、本周未完成任務:主要檢查該未完成任務是否已經列入下周的計劃當中,已經列入則劃掉,未列入就儘快列入新的周計劃然後劃掉。

4、臨時任務版塊內容:是否已經都完成,完成了的用黑色水筆劃掉,未完成的用紅色水筆標明,並且儘快提上計劃日程並完成該項任務;

5、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略)

基本上,你已經將周計劃做的很完善了,那麼在完成周計劃之後,你就要開始制定你的日計划了,周計劃的製作時間我一般會選擇在每周日晚上做下一周的計劃,而日計劃我一般會選擇在晚上睡覺前做第二天的日計劃,這個時間因人而異,你也可以選擇早上起來做,不過我覺得晚上做好會更暢快,睡得更舒服,第二天更容易早起(因為已經做好了計劃,那麼按照計劃你就得逼自己早起)。

既然是日計劃,那當然是每天需要做的事情的時間規劃,這個計劃也理所當然要符合周計劃的大方向,那麼在這裡,我以番茄鍾時間管理方法為例來說明我是如何做日計劃的:

上面這張圖片就是針對我的個人習慣做的每天的日計劃,主要的內容元素就包括以下方面:

(一) 主要任務內容版塊:

時間:每個番茄鐘的時間段。(用來洗漱,休息或者做其他事情的時間就不要寫進去)

任務內容:用來記錄你要做的事情的內容

完成情況:為自己完成的事情做一個評價,(1——10分,5分以上未完成,5分以下就是失敗)

專註度(效果):評價自己在這個番茄鍾裡面的做事的專註度

備註:關於該任務需要記錄的一些事項或心得,比如「沒有完成任務的原因」

(二) 臨時任務版塊:已完成的臨時任務和未完成的臨時任務

註:臨時任務屬於當天遇到的相對來說比較緊急的事物,需要儘快完成,那麼可以先頂替主要任務版塊裡面可往後推遲的任務,等到完成臨時任務之後,時間還來得及,再繼續完成被頂替的任務。

(三) 新任務版塊:用來記錄你在當天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需要在下一步學習中學習。(該任務不宜過多過重,否則會無限積累下去,沒有就空白,不要刻意追求每天都給自己增加任務)

註:該任務屬於非緊急任務,但是屬於有必要去接觸或學習的內容,那麼記錄下來,按照重要程度,在周末的時候把這周裡面每日記錄的新學習任務歸總到這周的周計劃裡面的「新學習任務」版塊。

(四) 本日未完成任務:用來記錄你本日未完成的任務,需要給出未完成的原因

註:未完成的任務要列入第二天的計劃當中

那麼,在這個日計劃當中,基本包含的要素就是這些,當然對於整個日計劃來說,還有以下需要注意的事項:

1、工作時間不確定的事情太多,就不用按照這種方式做計劃,大概每天早上上班的前十分鐘把今天要完成的工作內容寫出來即可。這個計劃適合基本上沒有人能夠打擾你的時間段,也就是早上上班前和晚上下班後。

2、在周計劃裡面已經對任務進行了時間上的預估,那麼在番茄鍾裡面就要根據這個預估把時間分配好,比如讀一本書200頁的書,需要3個小時,那麼就需要在時限之前分配7個成功的番茄鍾(有些番茄鐘被破壞了,那麼就算失敗了)來完成這項任務。

3、同樣也要注意回頭檢查:根據自己的習慣或者頻率,一般可選擇周末的時候回頭檢查之前的日計劃裡面的後三個版塊的內容。 新任務版塊內容:是否在周日的時候整理添加到周計劃裡面,如果已經添加,那麼就將該任務劃掉,如果未添加進,那麼儘快添加進去,不要越積越多; 本日未完成任務版塊內容:主要檢查該未完成任務是否已經列入第二天的計劃當中,已經列入則劃掉,未列入就儘快列入新的日計劃然後劃掉。 臨時任務版塊內容:是否已經都完成,完成了的用黑色水筆劃掉,未完成的用紅色水筆標明,並且儘快提上計劃日程並完成該項任務;

4、在計劃裡面,各個板塊盡量用不同顏色筆來寫,或者用形狀隔開,這樣你在看計劃的時候會更清晰明了。

5、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略)

這個時候,基本上你已經把日計劃做得很完善了,下面就是屬於你個人堅持去嚴格執行計劃的事情了!

當然,這篇文章並沒有把更多更細緻的需要注意的地方講出來,一方面是有些方法是適合於不同的人,另一方面也是由於我自身經驗上的不足,無法把各方面的問題想得面面俱到,所以還請大家諒解。

每個計劃都是因人而異的,我把這個寫出來的目的,也只是為了給大家提供一種思路或者方法,然後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的不同來制定一個符合自己的學習計劃,這樣才能事半功倍,才能真正達到做計劃的目的,但是這個方法或思路並不表示適合所有人(也許,它可能只適合我一個人)。

不過,話說回來,計劃做得再好再美妙,如果不去付諸實踐,那也是徒勞。因此,最關鍵的還是在於堅持按計划去做,去學習,而不是只會做「計劃」。計劃永遠都只是計劃,它只是輔助工具,按照計划去實施才是根本,只有做了你才能進步,才能更加體會到成長的愉悅。慢慢來,總會有一天,你會體驗到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舒爽的!

還有,永遠不要因為一時的失敗而苦惱,也不要因為沒有完成一時的任務而感到煩悶,感到焦灼(「惡棍天使」裡面是這麼說的),你只要相信,你每天都在堅持不斷地學習,每天都在不斷地進步,你並沒有辜負時光,那麼時光未來必然就不會辜負你!

各位,如果文章中有不當之處還請諒解,同時也希望各位能在人生道路中越走越成功!

人生多風風雨雨,坦然面對一切,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最後,用蘇東坡的《定風波》作為結尾吧: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先說點產生答案的背景:

我是個很懶的人,開始有做年計劃管理概念的時候,大概是在兩年前 ,我不知道大家做年度計劃是怎樣的, 反正到我這的時候,不管是工作,財務還是學習計劃也好,一般的是兩周之後,我已經忘了這個計劃的存在。 然後我痛定思痛,決心要好好上幾門課,什麼時間管理,目標管理統統都來一遍,你以為我接下來要說,於是我參加了幾個100天行動計劃什麼的,一堆打卡群,然後就開竅了 ,呵呵,都是然並卵,只是我這樣的懶人在幻想天降神兵而已。

經歷過各種打擊失敗後,我才慢慢明白,做計劃,時間管理一類的,其實是一個涉及到一系列綜合能力的項目,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正確的打開方式,應該是先上升到心理學層面

step 1

做目標,計劃這個事情, 核心是要討好自己 ,核心是要討好自己 ,核心是要討好自己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不是用來討好老闆,戀人或父母的 ,

如果你陷入在一段不甘心,不滿意的關係裡面,圍繞這樣的生活做的計劃,你不會喜歡並且去堅持的,同樣工作也如此。 我知道我們大部分時間都陷在不喜歡的東西上了 ,

所以這個時候,更是要針對你喜歡的東西來專門設定計劃和目標管理,而不是,其他人的。

真的,你沒有太多義務去討好他人。 怎樣找自己喜歡的事情,這裡不展開了;

Lean in 里有句很經典的話可以拿來用下:假設你現在沒有任何顧慮 (就是包括沒有任何金錢,父母,感情,blabla 一堆的外在的因素),你會想做什麼事情。有答案了吧,ok,那這個事情就是你內心的calling. 私人認為這個事情,才是年計劃的基礎立足點。

可以是xx歲前有自己的小公司/工作室,可以是xx歲的時候在某個領域拿某獎,總之,就是有個實在的,可以描述的,自己的夢想。

不要害羞,要正視甚至勇於說出你這個願望,當你自己每天在有想到它的時候,才會慢慢進入你的潛意識,才會慢慢在潛意識層面跟懶惰和慣性作鬥爭(後面會說點這個潛意識)。

step 2 可量化與可視化時間

2.1 用可量化的時間來積累這個目標

好,現在假設是想30歲以前想在某領域拿一個獎,(不要只說是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必須要是可以衡量的目標) 一般在一件事情上積累3年,正常都會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1萬小時的理論稍微借鑒下,3年即可看到成效。 每年1000個小時,平均到這上面就是每天3個小時的積累,每周21個小時的積累,去掉安排的休息時間,那平均下來每周15個小時的積累是最好的狀態,簡單來講就是在自己的計劃日里保證有3個小時就好。

2.2 可視化時間,讓看不見的時間,變的看得見

想想平時打遊戲是不是都有進度條,更何況是過日子呢。

在可視化時間這事上,沒什麼比手帳來的更直接了,強烈推薦用手帳,不僅可以track目標進程,還能幫忙梳理平日的生活與安排。如下會引用佐藤惠書里的一些頁面來說明

先梳理下年度目標,這個九宮格,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但也不要完全按照幾個方面去照搬,周圍的8個功能格都是為了支持你完成目標來進行的, 因為佐藤惠這本書針對人群比較大眾,所以裡面還寫了生活的其它方面,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目標或喜好來改(我說過了,我是個懶人,更不是完美主義者,所以請大家見諒我的掃描水平)

中間那個紅色的部分就可以改成自己的小目標啊~~ 其它可以圍繞這個目標來進行,比如進修那欄,就可以填自己需要完成目標的技能要求,為了自己的目標今年可以攢多少錢...

季度性圖 這個表是為了提醒自己下一個季度的重要任務,其實很多時候,自己對最近一個季度的目標與計劃往往是最有把握的。此圖是佐老師按照工作重點和已經固定的行程來畫的,可以參考下。

月度性的表,主要是用來標註人際間的會面,或者某項比較重要任務的節點時間 ,這樣可以先完成排雷工作,提高對時間掌控性,這本書的作者還建議在月表裡的每個周一,把固定的工作時間寫上,這樣會從整個月的概念上,清楚自已有多少私人時間,但個人覺得周計劃表標明的工作時間最好用。

下面要隆重介紹最有用的一張手帳可視化圖--weekly 的手帳表

從這裡就可以開始可視化私人時間和工作時間這樣一個時間的區分

這表還有個很好的地方,就是可以先把要用的工作時間圈出來

加班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無法掌控自己在工作上花的時間,所以主要的工作請先就預估出來要花的時間,(最好旁邊還有個鐘在提醒)並且,注意看裡面那個小箭頭,另外如果加班時間超過了,圈出的時間,也請用虛線標註出來,利於練習自己對時間的掌控感,這樣利於留出要用的私人時間完成自己的小目標。

另外,可以在旁邊標註出本周要做的事情,和月度的目標提醒。

step 3 記錄和檢查

打球講究球感,學英語講究語感,同樣,記錄時間,是要培養起時間感

3.1首先就是要搞清楚自己的時間黑洞

如果沒試著記錄自己一天的時間,可能不會發現你每天在手機上的時間可能有4-6小時之久。這幾個小時,工作學習什麼的,可能只佔了很少一部分。 可以下個moment 試試~,連什麼時候pick up手機都記錄了,妥妥地踏碎玻璃心的現實型軟體。

大部分人除去你睡覺,吃飯,處理雜務,人情事故的時間,實際有精力的時間不超過10小時,如果任由感覺來,不去主動掌控時間,一天中可能真正用於做事的時間,大概只有4-5個小時吧,這也是那麼多人為什麼要加班了

這樣情況下,實現夢想,自我管理的時間,從哪擠出來呢? 所以通過記錄提高自己的時間感,是很必要的一步。

3.2 記錄另一個重要的作用是為了檢查,其實也是反饋系統的一部分

3.2.1 daily的檢查

在晚上10-11點左右檢查當天的情況,回顧清單,然後安排明天要做的事情。

有些人喜歡安排在第二天早上,我也這樣試過,但是最好用的,還是頭天晚上11點前安排好。

我看過這樣一個比喻,要出門去見人,如果這個路程預估是一個小時,請按1.5小時準備,我覺得同樣也適用於做記錄上,至少也是提前了7個小時預備你第二天的事,比早上提前1個小時的準備靠譜更多。

3.2.2 weekly的檢查

每周周末有固定時間回顧檢查這一周的時間安排,並做好下一周的計劃。

基本上這樣一個月後,我們的時間去哪了的大數據也就出來了,這種數據對自己做計劃,掌握時間很有指導意義。有人說,這樣能堅持嗎,肯定很累吧,其實你只要堅持幾周就好了,幾周後,你就會習慣了。

因為這種做計劃,記錄,檢查的過程,會給你帶來很大的充實感,這種充實,就是可以維持我們走下去的驅動力之一(其實也跟打遊戲的反饋激勵系統有點相似)

同時也要經常給自己洗腦催眠啊,經常記掛著這事,想著想著,反覆叨念,這樣這個事,我們的目標多少會進入一點潛意識的。對了,不要妄圖只依靠意識/理智/雞血來打敗懶惰和拖延,人很多無意識/符合人性的行為都是根據潛意識來做的,比如躺在床上,吃零食看電影,怎麼可能只靠理智來打敗這種基因里的東西,多少也要到同一個層面爭取下吧。

先不BB那麼多了,以上兩個是最重要的檢查時間段,能堅持好就是勝利了一大步了。

第一階段就先寫到這裡吧。

我們看了那麼多寫的邏輯鮮明,條理清晰的計劃管理,看起來字裡行間都有種性冷淡風,人人都是機器人,其實想想,那是個幻覺,大部分人面對的是 老闆同事,戀人小孩等各色人種隨時會來打攪你的隨機性生活,更不用提我們還處在手機,遊戲,各種社交,懶惰人性這些主動來侵佔我們的私人時間的「險惡」環境下,我們能走出,走好第一步,就該好好感謝下自己了。

本來還想推薦些軟體,比如習慣打卡類的,想了想,還是先慢慢來吧,先用好遠離手機這個世間黑洞的軟體moment 就可以開心下了。

以上就是一個隨性懶人肉身試過的一些方法,請慢噴。


這個問題好熱,我分享一下我的觀點:

1.量化做好年計劃

2.拆解到周計劃執行

3.對周計劃執行進行匯總,對照和年計劃差異。


其實,只需要1分鐘就可以學會如何做實踐計劃

其實,你明白光聽大道理沒啥用,關鍵還的去實踐。所以有一個實踐計劃就相當重要了。但是,真正去做計劃的時候,卻不知道如何下手?

下面這個實踐計劃是一個大四軍校醫學生做的,通過他的實踐計劃,我們具體看看如何完成一個實踐計劃,提前比他人向前走一步。

1. 我的經歷

我是一個軍校的大四醫學生,喜歡用學到的技術使自己「偷懶」,並能達到高效工作的目的。

我曾經在數學建模比賽中拿過獎。即使在學校嚴格的制度下,我還是會嘗試去學習新技術,希望自己的思維不被體制所限,更好的活在未來。

本科期間去過深圳參加數學建模夏令營,去過濟南開學術會議,發了一篇醫學方面的SCI,目前還在做實驗等待第二篇。

2. 自我評估

一個人最難的地方在於自我的反思,這次實踐計劃讓我更好的對自己目前的狀況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通過反思,我對自己目前的各個能力進行了評估和打分,其中分數是和我同屆同學的對比得出的。

我很清楚,大數據在醫學診斷治療方面的作用是很局限的,原因包括臨床診斷標準需要經驗判別,醫療體系自身問題等等。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臨床醫生不可能被新科技所取代,新研發出來的相關產品只能用於臨床輔助。但是,在接觸數學建模的過程中,我發現編程可以讓很多事情的整理變得高效簡單。甚至在預測、評價方面有著很好的效果。

那麼對於未來要進入臨床行業的我,最迫切的問題便是將所學知識和臨床具體案例結合,不斷增長經驗了。然而,數據分析可以幫我加快這一進程。

舉個例子,如果能有一款APP定期給已經過治療的病人推送相關問卷,我們便可在一定時間後看到按照現有治療標準治療的病人是否有效果,還可很好的避免病人併發症的發生。

在對病人分類,進行臨床試驗方面這些都可以很快速的幫我們提高工作能力。

另外,我們可以對自己所管轄的病人利用現有數據實行動態監控,建立預警模型等等,雖然該方法待實踐論證,但不失為一個小醫生在提高自身經驗方面所做的一種嘗試,對病人也是百利而無一害。

凡此種種好處,在提高個人工作效率方面簡直是不能再棒。還有我曾見識過的基因晶元,人工耳蝸等等方面。

3. 我的實踐目標

根據自我評估,明確了當下我的處境,以及對未來新技能的追求。

2017年,我為自己定了兩個目標以學習新的數據分析知識和引用所學過的數據處理技術。

  • 目標1:

在2017年7月之前掌握市場上常見的大數據分析技術,能獨立完成至少一個項目。

  • 目標2:

增強對數據的敏感(包括數據的搜集轉化處理等等)。

實現該目標需要的資源:

1)猴子的live公開課

2)大數據思維社群內部討論

3) 專業書籍

4. 詳細的實踐計劃

有了目標不去實踐,就好比,喜歡一個姑娘,卻不去追,只能年底再次感嘆:這一年有荒廢了。

我清楚明白人性的弱點:人類都是快感性動物。所以我規划了2017你每個月要學習的技能。確保自己能以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情。

一開始我看到有很多知識要學,很多書要看,搞的我暈頭轉向的。

最好我聽從了猴子老師的建議:少就多,慢就是快。不受互聯網上的各種學習資源所干擾,只找准一本書開始學習實踐,遇到不懂的地方就google查找答案,這樣邊學邊用,效果是最好的。

下面這個是我計劃開始學《R語言實戰》這邊書的機會大致安排。如果將來在從醫期間能通過各種渠道使用R語言掙外快(含科研獎勵,出版書籍等),按年收入6W外快計算,那麼我將每個階段學習的內容列出,如表中價值欄所示。

5. 如何保證實踐計劃的執行

人都是有懶惰心理的,即使你定的實踐計劃再強大,也會由於外界的其他短暫利益刺激而放棄長期有利的事情。

為了保證實踐計劃不放棄,需要每個階段給予短期激勵。所以,我給自己的實踐計劃賦予了一個獎勵機制:

1. 在聽完live後,每周實踐所學知識,數據源可來自歷年各大數學建模競賽試題,並將實踐過程寫到自己的專欄中。

2. 每完成一講並實踐完一本書或完成一個項目就將200元存入特定賬戶用於日後購買單反或請朋友們吃飯。

我是「大數據思維社群」會員 李博彥微信號:kanchuanjianghu)期待和共同興趣的朋友交流,並監督我完成實踐計劃。

《從0到1》這本書里說到,創業公司有機會好過沒有計劃。對於個人也一樣,即使後面計劃有所改變。因為做實踐計劃的過程,不僅對自己能有個詳細的剖析過程,同時你也活在了未來,比其他人更快一步。

好的實踐計劃需要以下3個要點:

1. 一個具體的目標

好的目標首先要具體到使自己明白自己到底要做什麼。比如,「我要減肥」這樣一個目標就不是一個具體的目標。相比之下,「我要減掉10斤」就是一個具體的目標。

越具體的目標,也體現了你的思考與分析過程,想得越全面、越深入,則目標的質量越高。

2. 可實現

不少人由於缺乏經驗,懷著雄心壯志制定了一些好高騖遠的目標,結果因為這些目標大大超出了自己的能力或客觀現實,導致目標無法完成。例如,「我要在一周之內減掉10斤」就是一個幾乎無法實現的目標。

這種不現實的目標殺傷力非常大,因為它會使自己無法兌現自己的承諾,從而大大挫傷自己的自信。

所以,制定目標不要太大,而且很多人都是利用碎片化時間來學習和完成目標,因此,目標小點是好事。

3.給目標一個截止時間

優秀的目標制定者通常都會給自己的目標設定一個完成的期限。同時,將一個大目標拆分成幾個小目標去實現。

為了堅持下去不放棄,每個小目標完成後,給自己一個短期的激勵。


這件事說起來簡單,其實有點難度,我私下裡問過很多人,很多年產值幾千萬、100人團隊的老闆都稀里糊塗,外資企業的高管、HR 也很少能堅持做。如果有機會歡迎參加我的公開課或者分享會。


請你先簡要的回答兩個問題:

1、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夠徹底使你的個人生活得到改觀,但是你一直沒有去做?

2、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夠徹底使你的工作局面得到改觀,但是你一直沒有去做?

一定要回答哦,最好寫下來,待會你會嚇一跳的。

接下來我們再看一個著名的時間管理工具。

這個工具就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重要緊急四象限法則。

我們現在回頭再來看文章最開頭那兩個問題你的答案,你的答案落在第幾象限呢?

我猜大多數人的答案都落在第二象限,重要但是不緊急,並且大多人根本沒有著手去做這些事。

能徹底改變你工作和生活的事情一定是一項需要長期努力的事情。重要程度自然不言而喻,只是由於它需要長遠打算,並且不能馬上出成績、有效果,所以常常被我們忽略。

比如:你知道鍛煉身體很重要,可是你忙啊!沒有時間去啊,所以一直就拖著,直到身體出問題、頻繁生病影響工作;或是你知道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可是你忙啊!沒有時間陪孩子啊,直到孩子跟你不親近、有各種各樣的問題讓你頭疼。

長期忽略第二象限事情的結果就是:累積的第一象限的事情越來越多。你每天忙的暈頭轉向,可是成果並不顯著,工作生活並沒有達到你想要的狀態。

那麼應該怎麼改變這樣的狀況呢?

進入我們討論的主題——用角色時間管理法來制定周計劃。

這一時間管理方法的核心思想就是:按照你工作和生活的目標,將自己分成不同的角色,將那些重要而不緊急的第二象限的事情擠到你的日程中來。

以周為單位更加靈活,今天沒做沒關係啊,調到明天唄!這周沒完成下周繼續努力唄!重要的是那些原來看起來很遙遠的目標現在已經一步步落實在你的行動中了。

我自己按這個方法做周計劃用到了四個步驟三個工具。

四個步驟:第一,劃分角色;第二,確定目標:第三,以周為單位制定計劃;第四,每天執行。

三個工具:周記手帳、朝夕日曆、印象筆記。

以我自己為例子:

第一步,劃分角色。我把自己劃分成工作主業身份、寫作學習者、媽媽、妻子、家人朋友等角色。

第二步,確定目標。我希望除了在工作主業之外發展自己寫作的技能、構架自己的知識體系增強核心能力,從而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我希望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給他更多的理解和引導;我希望能夠協助老公創業成功;我還希望做個好家人、好朋友……

第三步,制定周計劃。每個周日晚上我都給自己每一個角色安排下一周計劃,然後分配到每一天當中去。當然,一些習慣性的事情就沒必要寫到裡邊去。比如我每天中午運動、每天睡前讀書這樣已經形成習慣的事情就不會特意寫到計劃里了。

我準備了三個手帳本,一個工作手帳,一個學習生活周記手帳,一個記錄寫作和學習具體思路的筆記本。

第四步,每日執行。我每一天按照工作、學習生活兩個手帳的計劃做事,沒完成的就根據情況靈活調整到下一天或是下一周,只要在我的計劃內,就總有完成的一天。

需要特定時間必須做的、或是臨時添加的計劃就隨時用朝夕日曆記錄下來。朝夕日曆這個app可以語音輸入,自動識別你要做的事情的時間地點和內容,到時提醒,非常方便。

而一些零散的學習筆記、靈感素材等就用印象筆記來整理,圖片、文字,自己說的話,什麼都能記錄,很好用。這個我也剛剛用,沒什麼心得,我準備在知乎找一些大神寫的文章來學習一下。


感謝其他答主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在這裡我也分享下自己的方法。

相對於其他人而言,馬驢我的方法最大特點是「數碼化」,也就是儘可能不使用紙,主要在電腦和手機上完成。同樣的在這裡分享的關於月計劃、周計劃的方法時也是不用紙的數碼化實現方法。

本文將從以下角度展開:

  1. 制定計劃的目的
  2. 工具
  3. 月計劃的方法
  4. 周計劃的方法

好了,我們開始吧。

1、首先我們應該知道「制定計劃的目的」。

為什麼要做月計劃、周計劃?

    • 這個問題也許很多人有自己的答案,但馬驢我認為有執行力的答案應該是「為了更長期計劃的有序執行」。因此,在進行月計劃、周計劃之前,我認為還是需要完成「年度計劃」甚至「五年規劃」之類的長期計劃(本文後面簡稱為長期計劃)的。
    • 可以說,長期計劃是月計劃的前提;月計劃是周計劃的前提。

不同時間尺度的計劃,需要不同的詳細程度。

    • 長期計劃的詳細程度「夠用」就行。從個人實用的角度來說,這些長期計劃顯然不需要像國家計劃那樣詳細,只要知道大致做到什麼事情就夠用了,或者是想要做到什麼,想要實現什麼之類的。沒錯,長期計劃的關鍵是「夠用」。足夠指導自己做事情,確保自己不偏離大致方向就可以了。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完成年度計劃,然而這不是本文的重點所以這裡不展開敘述。暫且假設已經有了一個基本的年度計劃,大體上知道今年需要做什麼事情了。然後,粗略估計這些事情需要做哪些輔助項目,這些輔助的項目大概在什麼時間完成。
      • 舉個栗子。如果年計劃中有一項是「賺一個億」,那麼支撐項目可能就會包括「開公司」、「學習企業管理」之類的,然後開公司作為一個項目,後面又會包括很多子項目子任務什麼的,那就需要更細緻的分解了,但可以在這裡規定開公司大概在哪個月份,或者哪個季度完成。
    • 月計劃,需要對年計划進行承接和細化。根據長期計劃中的粗略估算,考慮本月可能與哪些項目有關,在長期計劃那裡再細緻地調整一下,然後將本月需要做到的事情找出來,單獨在這裡完成。可以說,月計劃主要是完成「從粗略目標,到項目進度」的轉化。
    • 周計劃,相應地也需要對月計划進行細化,而且考慮到每天做計劃並不合適(雖然有日計劃,但效果不理想),所以往往要與實際執行進行銜接,因此一般來說周計劃需要具體到任務的級別,完成「從項目,到任務」的轉化。

另外,做計劃和做總結也不一樣。

    • 所謂做計劃,關鍵是目標的細化、項目的分解、任務的管理,簡單來說是「設計」一個連接現實與夢想的橋樑。
    • 而總結,是對比預期和實際的差距,是分析一下以前的計劃和實際的執行到底差距在哪裡,為什麼出現了這樣的差距,以後怎樣改進,就好比是「檢查」一下我們的橋樑做得怎麼樣了,出了什麼問題。也許有的總結會包括下個階段的計劃,但是實際上這兩個應該是分開執行的,即使寫在一起,也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思維體系。
    • 本文包括的做計劃,指的只是上面「設計」的那個環節。

2、推薦一些「做計劃的工具」

需要承認的是,工具決定了思維方式。所以馬驢我一直特別重視工具的選擇。這裡簡單推薦一些計劃和執行階段的工具,各位可以先準備好這些工具,然後一邊閱讀後文的方法,一邊實踐之。

(1)計劃階段的工具:推薦 在電腦上 使用思維導圖。

    • 計劃階段的最大要求是,隨便書寫,層次清晰,無限分解,便於拖動整理。滿足這些要求的最理想工具就是「思維導圖」,另外,使用 Doit_im 勉強可以,但不如思維導圖靈活方便,個人感覺用思維導圖的時候大腦超級靈活,在 Doit_im 裡面就有些受限制,所以這麼多年來都基本上用的是思維導圖。馬驢我最喜歡用的是 freemind(PC 免費軟體),另外也有 Xmind 之類的可供選用。另外,我也嘗試過 Excel、Workflowy、幕布 等等工具和實現方式,但相比之下還是 思維導圖 最好了。
    • 為什麼要「在電腦上」呢?手機上雖然也有相關軟體,但是屏幕小而且輸入也不如鍵盤方便的話,整體思維的靈活性和相關性就特別受限,做計劃的效果就不理想。而且本來計劃就是每周一次嘛,周日挑個時間坐下來安安靜靜地用一會兒電腦還是不難的。

(2)執行階段的工具:推薦 在手機上 使用清單類軟體。

    • 為什麼要說執行階段的工具呢?因為計劃階段最終要與執行階段銜接,尤其是周計劃,所以在這裡說到這個工具,後面會很容易展開敘述。
    • 然後說下推薦的清單類工具。推薦的是 滴答清單(Ticktick)、Doit_im、奇妙清單、Any_do 等很多都可以,親們習慣哪個用哪個就好,我目前最常用的是滴答清單。這樣的工具需要能夠安排按日循環的任務,還有未來的任務,最好能支持項目和子任務,這樣看起來最方便。
    • 為什麼強調「在手機上」使用?因為執行的時候並不總是守在電腦前面,所以為了隨時查看任務、隨時完成任務並打鉤(打鉤很爽的),當然用手機是最合適的了。

3、月計劃的方法

終於到了這裡啊,前面鋪墊真是有夠累的。

月計劃,馬驢我是按照以下結構進行的:

    1. 特殊日期;
    2. 重複任務;
    3. 本月項目與任務。

具體來說是:

(1)特殊日期:

    • 在這個部分,我會列出本月需要注意的特殊日期,比如重要的人的生日、重要節日、紀念日、重要工作截止日之類的。
    •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簡單地按照時間順序列出來就行了,比如我就是直接在思維導圖裡面列出來的,作為「特殊日期」的子項,一條條列舉下來即可。只是起到提示作用,比如安排計劃的時候考慮這些日期的影響就行,一般不需要額外做什麼。

(2)重複任務:

    • 所謂重複任務,通常包括跑步背英語吃藥刮鬍子之類的各種亂七八糟的事情,不過,像吃飯洗澡之類的習以為常的就不需要作為任務寫在這裡了,毫無指導意義寫了白佔地方,還會干擾我們處理真正需要關心的任務;
    • 這裡需要列舉的是還沒養成習慣的,有記錄價值的事情。比如跑步一百天啊,每天讀英語啊,每天朗誦,每天練嗓子之類的都是適合寫在這裡的。有點像是需要「打卡」的任務。
    • 除了列舉出來以外,還應該規定每個重複任務的重複周期(每幾天做一次,或者每周完成幾次)。最好用一個自己喜歡的方式實現統計,比如紙筆的畫表格,或者電子的Excel,都可以,這種記錄非常簡單,而且不是本文重點,所以怎麼舒服怎麼來就行了。比如我常用的方法可以查看我以前在簡書寫的這篇日誌:《 『30』日循環任務的簡單提醒方法 》

(3)本月項目與任務:

    • 雖說是項目與任務,但實際上在做計劃的時候,按照項目與任務分別列舉是不自然的,而且也是沒有執行力的。有執行力的正確方法是按照不同角度的相關性劃分,簡單來說就是按照不同的角度,逐個做計劃。
    • 比如我常用的角度包括:電力專業(因為是老本行)、業餘提高(為了夢想)、社交、閱讀等。按照這幾個大類,填充所包含的項目與任務,並進行系統組合。這樣將相關的放在一起考慮,很容易找出比較系統的方法,並實現互相促進。
    • 另外,需要根據個人能力確定最重要的幾個事項,比如規定某三個項目是最重要項目,標記為「高優先順序」,本月就算其他全都失敗也要保證這三個完成。這一條雖然看起來怪怪的,但實際執行的時候卻相當重要,在此推薦。

4、周計劃的方法:

周計劃很多地方與月計劃是相似的,但考慮到周計劃是直接與每日執行相銜接的一個環節,所以裡面也有很多需要特殊注意的地方。具體如下:

(1)周計劃的基本結構:

    • 周計劃的結構和月計劃採用一樣的即可,包括「本周的特殊日期」、「重複任務」和「本周項目與任務」,然後特殊日期用列舉法,重複任務用列舉+重複周期法,項目與任務採用相關法實現細化分解。

(2)周計劃的執行:

    • 周計劃最大的特點在於直接與每日行動銜接,所以周計劃應該完成從項目到任務的轉化。這裡的任務應該採用「有行動力的表述方式」,包括完成日期、預期用時、完成程度。因為精細到這樣,有助於確保理想的執行效果。
      • 再舉個栗子。比如之前可能說的是「回答知乎問題」,那麼這裡就要具體到「周三以前查完相關資料,完成思維導圖的整理,預計用2小時」、「周六以前完成答案的寫作,預計3小時」之類。
    • 挑選本周最重要的事情。很多人管這個叫做「吃青蛙」,差不多,總之是選出最重要的若干件事情,一般設定為三件事,優先處理,其餘的叫做「蝌蚪」,填充空閑時間處理。
    • 然後,根據周計劃,填充到執行工具中,比如 滴答清單、Doit_im 或者 Any_do 之類的。

其實,周計劃並不是最後的計劃,還可以採用類似於每日回顧或者晨間日記的方式進行「日計劃」,但從整體性和可行性上來說,日計劃採用挑選任務、確定優先順序的方式就差不多夠用了,指望每天都回顧總結並細化,在實踐中其實是缺乏可行性的,而且門檻太高,很難堅持。所以將功夫用在月計劃、周計劃,其實是很不錯的選擇。馬驢我在這裡推薦我的方法,希望對各位有些微的幫助,另外如果有表述不清的地方或者不合適的地方,也請指出,讓我們共同進步,謝謝!


在計劃合理的情況下,簡事寡慾,少接觸點誘惑自然能按計劃完成。

很多人列表,個人不怎麼列,也沒太有拖延的習慣。


從高中開始做計劃,換過很多形式,但執行度都不是太高。

希望這次有進步!!


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要為計劃的變化做好計劃


很有幫助,謝謝題主


推薦閱讀:

拖延、懶惰、休息的差別是什麼?
如何避免在「浪費時間」和「無價值」的小事上投入太多精力?
一天到底是多長的時間?
留學期間打工與學習社交該怎麼權衡?
工作性質導致使用番茄工作法被瑣碎的外部因素頻繁打斷怎麼辦?

TAG:時間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