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那麼多爛片?
我經常看完一部電影就會覺得怎麼那麼爛,從編劇到演員到拍攝,為什麼這些爛片還會存在?難道這些人自己沒有感覺么?
如果你能理解小時代從小說變成電影的這個過程,那麼你就能理解為啥現在會有這麼多爛片了。
因為我們上學時候的那些爛小說,都被拍成電影電視劇了,
由當年那些爛書的書迷們,再度消費一次。
不僅僅是當年的那些書迷,還有更多的小朋友,他們也加入到這個團體里。
我一直在想,到底是郭敬明這樣的導演,改變了中國觀眾的審美,還是觀眾審美本來就這麼高呢?
我想了一下,其實是後者。
我上學的時候,愛看世界名著的同學真的不多,青春小說,愛情小說,韓國的那些,網路的修仙,最火。
這是事實,大部分人喜歡看爛片,爛小說,爛電視劇。
被我們各種嘲笑的手撕鬼子,是中年大叔的最愛。
毫無營養的宮斗戲,是中年阿姨的必備。
女大學生,韓劇里學習如何戀愛。
男大學生,av里知道什麼叫做愛。
我一點不誇裝的說,這兩年最火的那些網劇,他們的原著,我當年一本都沒看過,
別說看,我聽都沒聽說過。
最近我周圍很多人都在看極品家丁。
我其實都不知道這是本什麼書。
真的,如果說制度啊,政治啊,廣電總局啊,決定是中國電影的上限的話。
那麼,下限絕對是由群眾的審美決定的。
千萬別網上泡久了,就以為中國人審美多高了,真心沒有。
我們這些吐槽電影的人,僅僅是中國微不足道的一小撮人而已。
廣大人民群眾,真的愛看這些。
我有個哥們,天天埋汰郭敬明的電影,轉身就看修仙小說了。
還有些姑娘,嘲笑完修仙小說,轉身就拿起青春傷感讀物。
你以為,鄙視爛片的人,就喜歡好的電影?
錯啦,大部分人,只是不喜歡某種爛片,而對另一種爛片,可是喜歡的要死呢。
ps:我也是喜歡看爆米花電影,毫無品味的人,但是我承認。
他們知道如何成為話題,如何用美女、時尚、物質和濫情去滿足一部分人獵奇、消遣、發泄和yy的慾望,並讓另一部分人的鄙夷、不屑、嫉妒和憤青,成為他差評營銷的溫床。就是說不論你是去電影買票然後看得津津有味的腦殘,還是從技術和電影本身抨擊他的憤青。我們都是助紂為虐的幫凶。
當我歸因為觀眾淘汰甄別能力的時候,今天才恍然,我們都是幫凶。
面對爛片,其實真正應該做的就是,無視。以下是原文:————————————————————————————————————————
中國主流觀眾是沒有審美的。
人傻,錢多,愛戴眼鏡,這就是我們的觀眾。
爛片,都是觀眾慣的。
這是這個問題的根源。
在中國,電影掙不掙錢,和一部電影的水準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一部電影想要掙錢,抓住三點。
明星,炒作,影院的拍片。
觀眾對電影價值需求低,審美水平低,去電影院主要是為了尋求消遣,
導致了,電影票房和影片質量沒有必然的聯繫。
當不需要費心費力的去追求電影質量的優秀,就可以賺大錢的背景下,
追求質量的電影就會越來越少。
爛片就會越來越多。
受眾沒有淘汰甄別的能力,用心費力好片子完全不如炒作的爛片子的票房。
人蓄無害的郭敬明導演,找幾個美女帥哥,拍一個二傻子電影就能掙大錢。
我劇本摳三年,嘔心瀝血,拍出了一部不錯的片子,但是沒人看。
在這個前提下,你作為投資人,是會選擇去認真做片子,還是去和郭敬明一樣搞病毒式營銷?
這個現實傷害了多少虔誠創作的心。
我再把這個道理簡單化,你開飯店,每天早上四點起,做了很好的早飯,然後旁邊一家飯店,八點起來,去廁所撈了一堆大糞。
然後你發現,你的顧客比他少的多。人們都吃大糞就行。
這樣越來越多的做飯的就都去撈大糞了。
這幾乎是一個死結。
我身邊,看不懂電影的,去電影院是為了吹空調的,電影和電視劇不知道是兩個行業的。其實這些才是中國電影的主流受眾。
看電影只是為了有兩個小時的消遣。我在電影玩手機也行,看身邊的妹子也行。
當真正被電影打動,真正去看電影的人,任何二傻子電影別想騙我的錢的人佔據主流的時候。
也是中國的電影市場才會慢慢求變。
最後補充一點,創作者在創作的過程中,是要考慮受眾的期待視野的。
就是說,必須把觀眾考慮在內。
如果觀眾無限縱容創作者的底線,那麼他根本不會用心去創作。
爛片,都是觀眾慣的。
——————————————————————————————————————————————————————————————————————————————————————————————————————
第一個觀點,我們沒好看可看,爛片那麼多,我們沒得選。 @默許輕言
知乎用戶magasa,虹膜雜誌主編,(他不容許別人@,所以就不@他了。)有一個關於抵制盜版侵權的回答。
我自己的一個原則,不關注任何營銷號,在轉發、分享內容之前,先檢查它是否侵權。這的確增加自己的上網時間成本,但這是生活在這個大環境下不得不付的代價。
我也是電影狂徒,我年觀片量200部打底,但是一年的國產電影看得一般5部左右,去電影院看的電影也就十幾部左右,按這樣的觀點,我剩下的190部電影就沒得看了。
說到底,你還是想去電影院,去那呆上兩個小時。
還是我說的,你找一個地方呆兩個小時的需求,大於你對電影優秀層度的需求。
我電腦屏幕非常大,買了很好的音響,每次都必須下載720p以上,超過2g的電影,下載10個g以上的超清電影是常事。
有時也用硬碟,連接在電視,用音響環繞聲觀看。
喚來幾位知己,或者獨自一人,總之觀影體驗絕對很贊。
那麼多震撼心靈的瞬間,就是一次次在這樣的環境中擊中我。
精心選座,提前根據導演水平,前期預告片,判斷電影是否值得去電影院,應該是一個觀影人,具備的最基本素質。
我覺得誰也不願意被垃圾污染雙眼。
如果沒有可看的片子,我告訴你這個世界上優秀的電影,數也數不清,去尋找資源,自己創建一個優秀的環境,電影多了去了。
電影院沒有好電影,我很奇怪,除了電影院,你就不能有別的娛樂? @默許輕言
你寧願把一堆屎擺在眼前,也要堅持去電影院?
沒有值得我去的良心電影,我就不會踏進電影院。
若是社交,兩人咖啡館,打打保齡球,去酒店,下載好一部超清的好電影,插在電視上看,也遠遠比坐在電影院,看一部侮辱觀眾的電影強一萬倍!!!!
所以不要說你沒得選,不要說其他原因,我再強調一遍,提前根據導演水平,前期預告片,判斷電影是否值得去電影院,應該是一個觀影人,具備的最基本素質。
若是你好片爛片都因為沒得選,而全去看。
好片子拍攝是嘔心瀝血的。
誰特么還嘔心瀝血?
-------------------------------------------------------------------------------------------------------------------------------------------------------------------------------------------------------------------------------------------------------------------------------------------------------------------
第二個觀點:優秀的好電影也在中國掀起過觀影狂潮。
用這個反駁我的人,我想說,是非曲直是一回事,邏輯混亂又是另一回事。
因為你和我說的是兩回事。
我說很多飯店,每天敢給客人做大便吃,就是因為很多人去吃。
你和我說,你胡說,旁邊那家做餃子的人也特別多。
這是兩件事啊親。
吃餃子多正常啊。
我說的是很多人,去吃大便啊。
好片有市場,恰恰反映了,電影正確的發展方向。
而爛片有市場,反映的卻是市場的畸形現象。
當然也有我的責任,我的詞用的不夠准。
中國觀眾,缺乏淘汰甄別的能力。
羅伯特麥基說過,當你佔用別人幾分鐘的時候,你還可以不用心。
當你準備佔用別人兩個小時的時候,你必須竭盡全力。
那些試圖佔用你兩個小時,並且,還拿一堆屎粑粑哄你的人,請各位特么的不要慣著他。
第三個觀點:電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覺得爛片,有人就不覺得爛,那麼多人看, 就是因為這些人不覺得爛。
跪了。
一個5分6分的電影,我們可以客觀說,這部電影,那些尚可,那些很糟糕。
就是一些奇怪的食物,或則味道一般的食物,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這正常。
但特么的一坨屎,就不涉及好吃不好吃的問題了吧。
《電影雜誌》(強力推薦)每個月都會給國產電影評分,每年也會有很多良心作品分數7分以上,甚至7.8分。
但是很多都一分,甚至零點幾分,這樣的電影。
你像小時代,這種三分左右的垃圾電影。
你考五六十分,回去和你媽還可以辯解幾句。
你考了八九分,你還有臉說狀態不好?
舉個例子:
頂級喜劇片:劇本拍案叫絕,笑點精巧無比。
一般喜劇片,比如《搞定岳父大人》,你能說這是一部多麼優秀的電影么?不能,但是它設計了,一個人向心理醫生說出了自己全部的秘密,發現這個心理醫生是自己的女婿。這樣的橋段,我可以說這部電影是可以一看的,博君一笑。
這無可厚非。
但是,但是
一部電影,一個人做一個誇張的二傻子表情。一個人踢了另一個人的褲襠,然後你說這電影有人覺得好.
有一部電影,飛機失事了,空姐衝出來,說,誰會開飛機???
對你沒聽錯,
空姐出來說:誰 會 開 飛機?
這還不算結束,飛機要失事的時候,整個飛機都在搖晃,
一個乘客說:我會打飛機,我不會開飛機。
這笑點設計的,真真是日了狗了。
小時代,我就不多說你什麼了。
攝像機圍著幾個女的轉,轉,我轉nmb,然後一個女的嗲嗲的說,如如,你幹什麼,當時月經,怎麼能拿這樣的書呢?
另一個女的說,你看清楚好不好,
梁宏達說,這尼瑪就是二傻子電影。
請容許我說,qnmlgb。
給這種電影洗白的人,都他么喪心病狂。覺得這種電影好的人,完全是傻XX。你和我說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好吧,非說屎香也沒辦法。
其實但凡,敢拿出來一部這樣的電影,他們原本就把觀眾當傻逼,毫無尊重可言。
第三個觀點:你不懂電影市場。
這一次我要為小時代洗白。
小時代,可以說,切中時代脈搏。
對觀眾服務到位,知道你們想看什麼。
對受眾打擊精準,讓觀眾欲罷不能。
服務到位,打擊精準。
絕對是電影市場營銷之楷模。
前期宣傳到位。
網路營銷到位。
粉絲營銷到位。
可以說,明天我當了電影投資人,我一定會去投資小時代的。誰也別想攔著我。
別以為我今天,這樣抨擊這部電影,但是如果我跪下,郭導就同意我冠名加投資的話,
我,會跪下的。
我們都會心甘情願的成為自己曾經非常痛恨的自己。
我心如明鏡,我知道小時代是爛片,不好意思,我投資的就是它。
其實你想想,我都明白小時代是個爛片這樣的道理,那些參與小時代投資製作的電影業內人士會不知道?
他們這麼張狂的敢拍哄傻逼作品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他們自己看一遍也許都會吐,
是誰給他們勇氣?
你想想。
-------------------------------------------------------------------------------------------------------------------------------------------------------------------
再次補充,
導演水平差,確實,中國電影發展起步晚,這個現象是存在的,但是
作為觀眾,咱們先做到自己的。
拒絕侮辱智商的電影。
他們知道如何成為話題,如何用美女、時尚、物質和濫情去滿足一部分人獵奇、消遣、發泄和yy的慾望,並讓另一部分人的鄙夷、不屑、嫉妒和憤青,成為他差評營銷的溫床。就是說不論你是去電影買票然後看得津津有味的腦殘,還是從技術和電影本身抨擊他的憤青。我們都是助紂為虐的幫凶。當我歸因為觀眾淘汰甄別能力的時候,今天才恍然,我們都是幫凶。面對爛片,其實真正應該做的就是,無視。我從一個從業者的角度簡單講一下為什麼國內有那麼多爛片吧,如果不全面,可以隨時補充。
迷信IP,不尊重內容開發規律:
隨著這兩年文化產業的不斷發展,直接促使影視領域格外紅火,電影拍攝數量增加,電影院屏幕翻倍,每年的電影票房大盤飛快上漲,吸引了各種資本介入,又逐漸催生了一些「IP」或「粉絲電影」概念。
我們都清楚,資本不是搞公益的,大家都很逐利,他們希望投資的錢能快速地套現,儘快榨取行業、項目價值。慢慢地,就出現了一些現象:某家公司靠一些內容很爛,但數據似乎很好的作品,他們稱之為IP,不斷炒作,開始圈錢。
這種現象出現後,導致一些公司、從業者變得很浮躁,大家的精力慢慢轉向了資本,很難再繼續鑽研劇本,也不能花心思去搞製作、做內容。
時間一長,影視圈就形成了一些偏功利的做法:快速買一個IP,找一幫非科班的編劇開始改編,原本需要5——6月創作劇本的時間,直接壓縮到1--2個月,再花錢去請所謂的「流量演員」,然後快速開機。
需要重點說明的是,IP並沒有錯,主要是大部分開發IP的人不專業,他們過分迷信IP和數據,卻忽視了內容的重要性和開發規律。
炒作泛濫
有一些電影項目,從劇本環節就沒有把「基礎」打好。再加上缺少專業演員的加持,整個項目猶如一灘稀泥,根本成不了型。
但這類的項目,對於一些有「名氣」的導演、演員來說,似乎並不擔心,他們有「炒作」的手段。
他們可以通過購買來的IP綁定某個導演,再通過導演找幾個有票房號召力的演員,然後花錢請一位當紅歌手演唱主題曲,在微博、公共微信連續炒作幾天,先引起網友關注,然後再快速上映。
創作者話語權小
從目前國內的影視行業看,操盤項目的人大部分不是科班出身,大家其實對電影、電視劇項目開發並不了解,缺乏專業知識,更沒有太多豐富的行業經驗。
還有一些項目開發或製片人是從其他行業跨界過來的,想法很多,但往往不符合市場,不切實際,和內容有衝突。
我們都很清楚,在項目開發中,編劇是最重要的一環,但在有些製作人或公司里,這往往只是一個口號,最終拍板項目的創作和方向的,永遠是投資人。怒答!
作為電影行業從業者,尤其是對於一部電影的質量有著重大影響的工作人員(導演、編劇、攝影、美術、剪輯……),有大部分是經過專業的影視教育的,即便沒有經過科班教育,要向進入到「院線電影」的創作當中,也是要在影視行業摸爬滾打很多很多年才能有這樣的機遇的。不論是科班的還是野路子的,都有著這樣的共性——有著龐大的觀片量,有著高於觀眾平均水平的審美,有專業的影視知識儲備……如果連以上這些都達不到的話,除非是周邊行業的名流(郭敬明、韓寒、大鵬……)否則是很難進入到電影行業當中的。所以請不要質疑一個電影工作者的職業水平。
也就是說,如果一部片子是爛片,那麼他的創作者自己是看得出來的!這是肯定馬上有人要說了——你看得出來還把它拍成爛片?!
好,我下面就解釋一下電影創作特殊性。這要先從8大藝術形式的其他7個說起。
八大類藝術形式中,繪畫、文學、音樂、雕塑這四項,絕大多數都是藝術家個人進行創作。舞蹈和戲劇中,一部分是個人進行創作,一部分是集體創作,但是藝術家對於整個創作的把控能力會更強一些。而至於建築,其設計也大都可以由藝術家獨立完成。當然,藝術門類自身會細分成很多分支,這其中有很多分支是難以一人獨立完成的,但是那種集體創作,其實很少會出現「失控」狀態。而且這七項藝術創作,都可以很好的控制成本。繪畫——紙張顏料畫筆等等,花不了幾個錢。文學——有台能打字的電腦就夠了。音樂——有台能運行MIDI軟體的電腦就夠了(起碼夠做小樣了,如果要樂隊演奏,那成本另當別論,但需要明確的是,如果不那麼嚴格的要求音質的話,MIDI軟體是完全可以完成音樂家的創作意圖的。)雕塑——如果不對材料和作品體積有過高要求的話,成本也是很容易控制的。舞蹈——主要的創作材料是藝術家自己的身體,需要指出的成本更多的是舞美服化,不同規模自然是有不同的成本,但是低成本依舊可以出頂級的作品,請參考楊麗萍。戲劇——從藝術創作的組織結構上講,是最接近電影的藝術形式,成本要比電影要低很多。建築——創造建築本身自然是陳本很高工程浩大,但是對於藝術家來講,設計建築本身卻是可以很好的控制成本的,尤其是在如今CG行業如此發達的前提下。為什麼要分析藝術創作的成本呢?成本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了創作本身。如果繪畫的材料都是稀有物品,畫一幅畫的成本要高達幾百萬的話,那麼會有太多太多人一輩子也沒法做畫家了。電影以外的其他7大藝術形式,在物質上的門檻是比較低的,但電影明顯不是,現在藝術院校里的導演專業學生拍個畢業作品,起碼也得10萬起,這還只是拍個短篇,拍長片普遍也得50萬起。不排除有極小成本拍出來效果有很不錯的片子,但是那只是極少數。要想進院線,那麼至少也得三五百萬。想在票房市場上有所作為的話,那麼成本至少也得2000萬以上。有幾個創作者自己能負擔得起這麼大的費用呢?當創作成本無法難以由創作者本身支付的時候,創作這件事情就會被干涉。所以當一部電影成為爛片的時候,請不要一味指責主創。創作者受制於資本,這在電影圈裡是很普遍的事情。你可能在一些電影里,看到過一些和這部戲特別不匹配的演員或者明星,你不要以為導演自己沒有評判能力,而是太多時候,資方認定改演員或明星有票房號召力,主創很多時候只能接受。編劇可能寫了一些特別牛逼的戲,但是資方可能沒有足夠多的經費來支撐,那麼只能改戲,圈內有雲「錢少死編劇,前多死後期」。劇組如江湖,很多職位的人可能是出品方或製片方安排進來的,縱然你是導演,也不能把話說得太重。有江湖就有排位,劇組中的創作,很多時候並不是論是非對錯,而是輪資格輩分,沒熬到那個位子,就難免受刁難,何談安心創作。很多演員也會受制於經紀公司,很多時候明知道自己無法勝任這個角色,但是經紀公司替你決定了,你硬著頭皮也得上。……一部電影是不是爛片,往往不是在創作過程中導致的,而是在立項的時候就能確定它是不是爛片。立項時有劇本、有投資經費、有資方意願、有導演水平、有演員備選。這幾項明確了,片子好壞基本已經確定,在拍攝過程中如果不出現意外或者奇蹟的話,那麼片子的品質是不會有什麼太大變化的。而且這前三項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劇本爛,經費少,資方想圈錢,那麼縱然其他主創再牛,也沒有回天之力。有人可能會說,只要你拍出好片就會有人買單,而且會舉出三五例子,但是事實上,有更多的優秀影片賠得血本無歸,只是被淹沒在「盛世」之中,觀眾很少有人知道。當你說《大聖歸來》好的時候,有沒有想過當年的《魔比斯環》和《魁拔1》在票房市場是何等慘烈,這裡不多舉例子,你把你認為拍的好的國產片的票房都查一查,看看他們死得有多慘,就知道為什麼市場上會湧現出大量包裝精美宣傳到位的爛片了。想拍好片,要先學會生存。院線方才不管你片子拍的好不好,他們關心的是你電影里有沒有吸引人的元素,讓觀眾買票進來看,所以你看到了很多文藝氣息很濃的佳作在院線拍片比例上少得可憐,甚至壓根兒都上不了院線。
電影是藝術,更是生意,而且是個玩不好就有可能傾家蕩產永無翻身之日的生意,「想拍好片」的藝術追求在這樣的市場格局下顯得那麼不堪一擊。
以上說的是關於市場對於電影創作的影響,同時還有關於制度的,這個就不多說了,大家對於廣電的吐槽已經夠多的了。國內的電影人目前就是在市場和制度的雙重夾縫中生存,希望觀眾們多些寬容。一群拍電影的要錢不要臉一群看電影的看臉不care錢
拍電影的:圈錢無良水準差看電影的:人傻錢多文化低審電影的:只要和諧啥都行中國電影:票房就是有道理
周五去看《十二公民》,私以為是國內能夠上映的難得的好電影。
左邊的小夥子跟女朋友抱怨:「這個電影好無聊啊怎麼就光一個場景。」然後隔幾分鐘看一看手機。
後面有兩個姑娘一直一直在講話,被忍無可忍的大媽責罵最後演變成一場爭執。右邊有個姑娘接了一個五六分鐘的電話,雖然聽得出來她在壓低聲音但是她完全可以出去接。我覺得在這樣一個不尊重電影的土壤上,怎麼樣的好電影都是難以生存的。最近偶爾會想,或許是自己對待電影藝術的態度過於嚴肅,而大多數人只是將其做為日常生活的消遣和娛樂罷了。我也不懂,明明難看,明明知道是爛片,可是總有那麼多人願意去買單,每當有好片子的時候,人們又想著「等網上有了再看吧」
看到票數最多的答案又開始反駁,又開始怨我們觀眾自己不努力。真是想揭竿而起!
哦,你想看好片你自己不會弄個家庭影院哦!哦,你不會事前搜索一下影評,看看導演哦!哦,都是爛片你不會不去看,去k歌打保齡哦!對對,都是我們的錯,我們做觀眾真的好累哦,我們只配看爛片!普通觀眾,我們不是專業人士、電影發燒友,工作學習很辛苦,周末節假日去放鬆一下。也許是收入不高的小情侶,也許是聚會逛街的閨蜜朋友同學。看電影真的只是生活的補充,很多時候還是偶發事件,不是做research,沒有要精益求精,寫分析報告!!!!對不起,做不到家裡投資一個家庭影院,我們普通觀眾就喜歡趕檔期湊熱鬧,不了解什麼導演演員行業術語,只想看個故事連貫情節到位哪怕畫面好看的電影,我們甚至不要求有多好,別太爛就行。
記得今年有次和朋友吃完飯想一起看個電影,所有的片都讓人沒有興趣,一個比一個爛,只好硬著頭皮隨便看了一個。曾經聽過雅詩蘭黛總裁的talk,包括偉大的喬幫主也說過。消費者很多時候根本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iPhone沒出來的時候,大家都覺得手機就應該是Nokia那樣。我沒看過阿凡達的時候,從來沒想過居然還能有這樣的電影。
感興趣的可以了解下韓國電影發展,大量外部片的引進,高度競爭的環境,本土人的努力,讓韓國近些年出了不少好片。不是藝術片小眾片就是好片,商業片就是爛片。再強調一次,商業片,適合大眾的片子可以拍的非常好,就算完全沒有藝術感,就算完全是為了圈錢。
有朋友評論說要開放國內電影市場,嗯,好噠,拍手稱快!且等且看!
哦,對,在我們普通觀眾眼裡,小時代真的不能完全算爛片啦,看過黃疸病的何以笙簫默沒?附鏈接:
你怎麼看待韓國電影? - 電影產業韓劇和韓國電影真的比中國強那麼多? - 韓劇----------------------------------------------------------------------------------------------
真的很想求求那些說有市場需求才有爛片的人,饒了我們觀眾吧。我們觀眾是傻子分不出好壞嗎?並不是。為什麼好萊塢大片來了,我們就蜂擁而至,因為確實比國內爛片強啊。什麼好什麼爛,我們心裡清楚的很,有時候我們看爛片,是因為沒得選啊。說白了還是演藝圈太畸形,少數人把持市場,掙錢越來越容易,東西就越來越爛,越來越沒緊迫感,也就沒有了競爭力。
馮導還大言不慚說我們觀眾總是追捧國外明星,說我們不支持國內作品。天啦,還得怎麼支持啊?上面限制進口大片數量,限制海外劇引進,觀眾本來選擇就少。很多觀眾忍著吃屎也勉強矮子里拔將軍,違心的說我國電影在進步。退一步說,就說都是我們觀眾願意吃屎,不識好歹。看不出你們鼓搗的精品,就喜歡那些爛片。但是懂不懂什麼是「lead the thinking」。那些大話少說幾句,引導引導觀眾行不行。
別說什麼商業片就爛,好多商業片好看的緊。中國娛樂圈別推卸責任,掙錢太容易,作風太浮誇。真希望多引進點國外的好片,給這些大腕點緊迫感,後面沒有豺狼,根本就不曉得快點跑。大部分的中國觀眾需要的並不是電影,而是看電影,至於看的什麼,那就無所謂啦
因為商業電影最重要的是 類型(題材)以及相對應的投資、明星和檔期(宣傳)
質量與票房的直接關係不大。這不僅是中國,國外也一樣。最簡單的例子,速度與激情7完全就是一個無腦 b 級片的格局,只是類型好(賽車、動作),投資大,卡斯知名度高(還出現主創死亡這種悲情營銷),宣傳做的足足。票房逆天。
如果真的想看高質量的片子,那麼就不要太關注主流的商業大片。就像去了去麥當勞吃飯,然後又抱怨垃圾食品一樣。
還有一點需要說的是:熱鬧的大爛片大家一邊罵,一邊無差別的貢獻票房;真正的好片或者說有一定藝術追求的好片,大家是誇,但是不一定會去貢獻票房。
至於為什麼就類型片里也比較爛呢。我在我討論劇作的一個回答里提了一些想法,也可以做參考。
為何國內影視作品的平均劇作水準如此低下? - 知乎用戶的回答人家問的是為什麼有爛片,不是為什麼國產電影很多爛片,樓上都在答什麼啊喂?中國觀眾人傻錢多?中國觀眾人傻錢多就決定電影會有爛片? 是我的邏輯學的太差嗎我有點不懂啊!!我覺得爛片的產生原因是很難具體論述的,就像你說為什麼會有垃圾小說?為什麼會有難聽的歌?因為創作者本身就是那個水平。很多創作者在作品出來之前並不知道自己創作的是垃圾。難道郭敬明不想拍一部屌炸的片子來打那些嘲笑他的人的臉嗎?是他拍不出來而已啊。如果你覺得郭敬明還有樂意拍爛片純粹圈錢的可能,那拿陳凱歌舉例好了。無極剛出來的時候他難道希望自己的作品是一個笑話么,面對指責和惡搞,他的出離憤怒恰恰證明了他不知道這部片子原來是爛的,只是陳凱歌個人能力有限,他的審美情趣就在那裡罷了。我相信大部分創作者都是希望自己的成果能叫好又叫座的,但對於大多數天資平庸的人們來說,這太難了。順便說一句,國產爛片是不少,但這不是什麼中國特色的現象,有評論說好萊塢A級製作就算爛也能看見水準,keke,那是好萊塢A級啊親,中國這些狗屎青春片哪個是那種量級的片子啊請問?這樣對比的話我覺得張藝謀陳凱歌姜文們的片子就算不傑出,平均水平也還可以啊,畢竟這些導演的團隊和資金等等才是第一梯隊嘛。你拿小成本青春片對比好萊塢大製作簡直是耍流氓啊喂。至於國外的粗製濫造奇葩片。。你們看過老濕的不吐不快系列嗎?不過國內好多爛片票房很高這點的確醉人,可沒看之前我也不知道片子爛啊,我覺得小時代宣傳片很好看啊。。匆匆那年歌也很好聽啊。。
我覺得給電影界洗地的人十分噁心:別的行業都做出成績來了,電影界做不出成績還洋洋自得,是不是他們自己有問題?==我先吐會兒
從業者的急功近利和製片人的傻逼
你好累啊!電影有幾個功能:1.娛樂2.文藝3.創收以上三點,最後都會歸結到利益,只是利益的獲得方不同而已!
爛片的原因大概是因為原來是要投資1個億的但是這個電影是專門用來洗錢的200w不能再多了
有很多人懂電影,但是不懂商業;也有很多人懂商業,但是不懂電影。這兩者都製造了很多爛片。前者製造爛片的同時還要鼓吹自己的偉大和不受人賞識的悲哀;後者則以爛為賣點,佐以美女漏點帥哥賣腐,以低俗為美,唯票房至上。只有那些既懂電影,又懂商業的人拍給那些既不懂電影,又不懂商業的人看的才可以說不是爛片。畢竟有的人看除了自己的作品以外都是爛片。
題主可以試著去干……基本任何事情,然後就能發現相對於幹得好的,肯定是幹得糟的占多數。
且不論拍電影是個很難的事情。
自己能意識到這是糟的最多不過是,也許可以開始著手改進了
不少時候因為沒必要那麼高的要求,所以也就無所謂。通常我們管這個叫「工程上的妥協」糟就糟唄,能跑起來就行;能賣出去就行;有人看就行 等等等等……覺得主要兩個方面原因。 關於製作方和發行方樓上各位都已經說過了,無非是市場還不成熟,機制還有問題。 我想從需求方說說,也就是觀眾。為何觀眾喜歡看爛片,像《左耳》這種電影上映,難道觀眾心裡不清楚這是一部我墮落我青春的爛片嗎?更好的例子則是郭敬明郭導的《小時代》,拍了1,2,3,被大家罵的狗血淋頭,但4出來還是輕鬆四五億。前些天看到關於郭敬明的評論,說他未必是個好寫手(原文是作家,我覺得寫手更貼切),但是個好商人。我很認同這個說法,因為他這個導演菜鳥只賺未賠,就是因為他早已看清受眾,他們根本不在乎這是不是爛片,他們在乎的只是能和女朋友找個地方談情說愛,他們在乎的是我能抓住時下的主流話題。有個奇葩的現象就是QQ說說里總有那麼多人一看電影就曬電影票。你跟別人說我去看了《十二公民》,別人甚至還不明白,但你跟別人說我看了《萬物生長》,別人的直觀反應就是,哦,特么的看了場電影。所以,問題出在需求上,我們對於文化的需求上,一個良好的電影市場必然要求有一部分真正有精神需求的觀眾,但市場是無法培育這種觀眾,這取決於個人的文化素養和審美。但現行市場下的電影市場,還是無腦的哈哈黨多了點,他們沒有審美需求,不,他們的審美需求就是小鮮肉(草,一看到這三字就煩),俊男美女。直白的說,他們脖子上寧願掛一根飄在水裡會浮起的金項鏈也不願帶一根簡潔的水晶吊墜。 這和現在中國的現狀有關係,我覺得中國一點一點的變好,我對這個國家有信心,但這個國家越富強,噴子反而越多,奇怪的是噴子反而都是一些素質不高的人,腦殘粉是他們,寫下到此一游也是他們,斥責中國電影什麼玩意卻可以對著青春墮胎片緬懷一個半小時的也是他們。我總覺得,當我們這代人老時,便是這個國家真正美好的時候,我們可以堂堂正正不必躺在地上碰瓷,我們也會因為自身的需求而主動要求法制建設法制。而那時的年輕人,也因為一代人文化氛圍的烘托,自身審美有了提高,他們開始追求的電影千姿百態,他們可以看一部齣電影院門就忘和我們眼下差不多的爛片,但也會認真看一部良心製作,當一部爛片和真正的好片一起上檔時,他們毫不猶豫去看好電影,不為別的,因為他們覺得值。當然,永遠存在不喜歡動腦愛看爛片的人,但他們由現在大部分變成小部分。 我期待著這天的到來。 再說一點,以前看過一個韓國噴子噴中國的經濟科普,他指出中國一個人一個月的工資可以看四五十部電影,而韓國和美國則高很多。所以說電影在某種程度成了奢侈品,不管這個結論真假,但很多人每年去電影院次數真的不多。所以他們經常面臨的選擇就是到底看一部大家都知道的電影還是一部導演自己都在摸索路上,帶有實驗色彩的電影,答案不言而喻。
不贊同主流觀眾沒有審美的觀點
實際上是因為盜版---導致獲取成本低
都沒花錢看,誰在乎片子爛不爛,反正打發時間嘛推薦閱讀:
※嚴屹寬(嚴寬)那麼帥為什麼不火?
※如何優雅的用電影裝逼?
※如何評價鄧紫棋新電影一路逆風?
※黃飛鴻系列影視劇中的「十三姨」是黃飛鴻的第十三個老婆嗎?
※2016年算是迄今為止的國產電影災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