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餘額寶分出小利,自賺大頭,實際由讓全社會買單」?

央視證券資訊頻道執行總編輯兼首席新聞評論員鈕文新發表名為《取締餘額寶》的文章。鈕文新表示,餘額寶不僅衝擊銀行,更衝擊全社會的融資成本和中國的經濟安全。鈕文新稱,「當餘額寶和其前端的貨幣基金將2%的收益放入自己兜里,而將4%到6%的收益分給成千上萬的餘額寶客戶的時候,整個中國實體經濟、也就
是最終的貸款客戶將成為這一成本的最終買單人。」

今天餘額寶的出現確實給銀行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但是,當老百姓沾沾自喜於手機賬戶中又多了幾塊錢利潤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想過,自己所在的企業融資成本正在面臨大幅上漲的風險。這事跟你沒關係嗎?我想,至少你的加薪機會已經被吞噬了,而你的工作機會恐怕也會更加風雨飄搖。

--------------------------

先別急著黑央視喉舌,銀行見高額利潤被漸漸蠶食,眼熱心急,開始聯手利益既得者最高管理層打擊餘額寶。最開始我也在想這是中央按捺了一陣子裝大度裝民生,現在屁股又坐不住了。

直到我看到以下『不黑不吹不美分不五毛』版的分析:

把這段話通俗翻譯,就是:大家都把錢存到了餘額寶,使得銀行民間存款急劇下降,融資困難,而另一邊餘額寶有了大宗資金流逼銀行調息,加劇了銀行融資成本。——你肯定要說,關我屁事,尼瑪看銀行賺的腦滿腸肥早就不爽了,最好虧光光——但銀行怎麼會讓自己虧呢,錢流來流去不都是流給它保管? 所以這一成本的增加,銀行一定會轉嫁給企業。銀行融資成本上升了,以前從銀行貸款的企業也跟著一起成本上升,企業只能選擇利潤下降(降薪,裁員,甚至倒閉),或者轉嫁給消費者(物價紛紛上漲)。再來看下,普通人,普通人從餘額寶拿到的更多,還是因為銀行成本上升損失的更多,這個難以計算。

如何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以上問題?餘額寶是否真的會拉高全社會的經濟成本?是否需要取締?


先亮觀點:如果餘額寶真的推動了利率市場化,那麼它的確會讓全社會買單。

道理在於,如果存款利率市場化了,貸款利率也同樣會市場化。有答案說利率市場化的國家貸款利率很低,比如美國。確實如此,不過忽略掉的是,利率市場化之後決定利率的是供需關係。我們撇開企業融資成本不談,如果只看個人貸款,以美國的人口和美國金融機構的資金總量比,需求明顯小於供給,當然貸款利率低,但是中國情況恰恰相反,以中國的人口和中國金融機構的資金總量來看,需求明顯大於供給,所以市場化之後貸款利率肯定會大大上升的。

另外,有人說利率市場化之後存款利率會上升,對此我也表示懷疑。餘額寶就是個例子,說明只有大量資金才能跟銀行要到一個好利率,而且到時候銀行同樣也會有了選擇客戶的權利,就屌絲們那點不到五位數的存款,銀行不收你管理費就不錯了。

所以,富人就是富人,窮人就是窮人,利率市場化之後只會讓貧富更加懸殊。


HoHo

自從下海拍..額不經商以後開始折騰理財的事情。

現在的理解上來說,餘額寶的創新主要是服務上的創新,而非業務上的創新。

它無非是為貨基提供了一個入口

這個入口分兩個方面

從營銷角度說,提供了一個展示。吸引用戶點擊。

從支付角度說,提供了一個途徑。方便用戶購買。

我不太懂什麼經濟學,不過我懂點邏輯。

把這段話通俗翻譯,就是:大家都把錢存到了餘額寶,使得銀行民間存款急劇下降,融資困難,而另一邊餘額寶有了大宗資金流逼銀行調息,加劇了銀行融資成本。——你肯定要說,關我屁事,尼瑪看銀行賺的腦滿腸肥早就不爽了,最好虧光光——但銀行怎麼會讓自己虧呢,錢流來流去不都是流給它保管? 所以這一成本的增加,銀行一定會轉嫁給企業。銀行融資成本上升了,以前從銀行貸款的企業也跟著一起成本上升,企業只能選擇利潤下降(降薪,裁員,甚至倒閉),或者轉嫁給消費者(物價紛紛上漲)。再來看下,普通人,普通人從餘額寶拿到的更多,還是因為銀行成本上升損失的更多,這個難以計算。

這裡存在著一個滑坡謬誤,就是類似於:「丟了一個馬蹄鐵亡了一個國家」這種「可能——可能——可能——所以」的嚴密邏輯。詳情如下:

這段話里有幾個邏輯轉折

  1. 大家把錢都存到了餘額寶→民間存款急劇下降

    ——應當提供證據:自餘額寶發售這一年多以來,餘額寶規模和銀行活期/定期存款的增幅、以及往年銀行訂貨期存款的增幅。須論證餘額寶的發售和民間存款下降的相關性。

  2. 餘額寶(貨幣基金)規模增大導致→銀行融資成本上升

    這裡餘額寶大宗資金逼銀行調息的說法有些囧,餘額寶的規模不足以顯著增加銀行的融資成本。因此我給它改造為貨幣基金規模的顯著增大導致銀行的融資成本上升。

    這裡有兩段邏輯

    2.1,餘額寶的發售和普及→貨幣基金規模增大

    ——這需要證實,不過我手頭有數據顯示自2013年7月以來貨幣基金的總規模提升速度確實有顯著增加。雖然不足以嚴密的論證這就是餘額寶導致的,姑且也算有相當置信度吧。

    2.2,貨幣基金規模增大導致→銀行融資成本上升

    ——問題:貨幣市場的拆借成本是否顯著的影響銀行的融資成本以及總成本。當著眼銀行的總體成本,分析銀行業務的成本構成,結合貨幣基金的規模計算這種成本增加是否顯著的影響銀行的成本。

  3. 銀行成本增加→銀行轉嫁成本

    ——這裡的問題展開來就很大。需要論證銀行本身的利潤空間,論證其市場的供需關係和競爭關係,論證銀行的政策風格,還有國內的政治需要,結合這些才能夠辨析銀行到底是會讓出這部分利潤還是會轉嫁成本或其比例。這一層的推理嚴重缺乏論證。

  4. 企業融資成本提高最終導致物價上漲

    ——討論對整體物價的影響時,至少應當論證這層機制和高利率理財產品降低貨幣流通性減小通脹機制哪一個起主導作用。

綜上所述,就這段話而言,邏輯十分不嚴密,推斷基於感性和猜測,缺乏論證。

基本和貝利預測的比賽是一個意思。

可以相信他說的話,但是不建議把它當回事。


完全不會。

第一,市場是充分競爭的。餘額寶的只是將存款集中,然後增加和銀行談判的實力,從而獲得高利率。銀行貸款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如果利率過高,企業覺得財務成本過高就不會貸款。退一步說,即使沒有餘額寶,銀行也不會降低貸款利息。餘額寶雖然提高了銀行成本,但如果銀行因此提高貸款利率,則會受到國家干預和市場競爭的雙重壓力。

第二,餘額寶的幾千億規模太小,對市場根本起不到多少影響力。餘額寶才幾千億規模,中國居民儲蓄規模就超過40萬億規模。這相當於一百塊錢才有一塊錢流入了餘額寶。這一塊錢的規模對於整個市場影響力是有限的。即使利率跟貸款利息一致,也對於市場沒有影響。

我明白有些學者擔憂的,餘額寶只是一個起點,隨著各家銀行都推出了類餘額寶工具,餘額寶也算是在中國金融改革歷史上有巨大的貢獻。互聯網的攪局和創新使得銀行加速改革,這將促進中國利率市場化。

想想利率市場化的國家,貸款利率都低得嚇死人,這難道不是餘額寶潛在的一大歷史貢獻。


第一 2%的收益哪裡來的?太不可能了,餘額寶就是收一點管理費吧,大概這樣計算

100億元×0.3%×182/365(天數)=1495萬元(管理費收入), 2個百分點得多少啊,貨幣基金要是上萬億。。。2個點。。。計算方法有誤

第二 餘額寶掛鉤的天弘只是貨幣基金的一種,只是支付寶因為更貼近生活消費,購買方便所以做大比其他貨幣基金要便利而已,要是取締餘額寶,那麼其他貨幣基金要不要取締??


首先,銀行(中國的金融企業)就是靠牌照賺錢的買賣,簡單理解就是稅務局來了,直白一點,就是收保護費的。所以,你們懂的,所以,民間借貸被查封了,產生了非法融資這個罪名,前有孫大午,後有吳英,前赴後繼,不勝枚舉。所以,小貸公司被嚴格限制。還有那些地下錢莊被抓的滿地找牙。其實,說白了,一句話,國之利器,不可示人。誰與這個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爭飯吃,用大腿都能想到他們的下場,根本用不著大腦想。其次,因為第一條,就出來了一些磚家叫獸,搖旗吶喊,御用文人嘛,大家多理解。第三,中國根本不是企業融資成本太高,而是非常高,銀行的一般貸款。普通企業拿不到多少,基本都給了各種國企和交各種後門費的大企業。從溫州民間金融的熱烈可以看出來,大家用大腦想想,如果真的可以從銀行按照百八貸款,哪個被擠了腦袋的還去借百分之二十幾的民間。算了,吐槽太多變成憤青了,和大家說句實話,利率市場化是GC主義理想,永遠只能討論一下,不會實現的。


原文基本沒有對的地方,靜等被業內人士打臉。

認真說句題外話:在如此兇險並會愈演愈烈的經濟大潮下,身為普通人不懂投資理財的基本知識就是溫水中的青蛙;身為媒體不宣揚正確知識反而利用大眾缺乏正確認知去達成個人目的之徒就是缺德如祖墳被挖;身為成年人不強迫自己學些投資理財之道就是還未理解什麼是對家庭和生活的責任感。


官家在市場上是大有可為的,現在很多經濟學流派都是贊成這種觀點的。但有四個字卻要不得,與民爭利。

冒昧一問,諸君可曉得現下企業融資平均成本?九出十三歸那不能會招罵,九出十一歸卻遍地都是。能拿到10點的,都算是有門路有資本的大企業。請問諸君見那錢莊掛起的大牌,存款利率是幾何?那中間約莫5點的利差,就是融資渠道的成本,就是銀行的利潤。一言以蔽之,畸高。這幾乎是壟斷行業的必然屬性。今有人於此,言之鑿鑿,威嚴赫赫,不斥行業弊病,而謂民貪小利將敗一國,其心可誅。

在任何情況下,一個行業的利潤率高於其他行業,一個行業的從業人員收入高於同等資質其他行業從業人員的收入,這個行業就是病態的。對於整個市場的融資成本而言,餘額寶若稱之吸血蚊,則銀行可以斥之為猛虎,不思伏虎而念念於小蚊,荒天下之大謬。

餘額寶由7至4,這是市場的自然反應,不排除有人為影響當然。p2p網貸一茬接一茬,民間借貸無限猖獗,無不說明銀行其病已深,亟需猛葯;今堵網貸,明查民間,再封表外影子,順手摁死餘額寶,簡單是簡單,安安穩穩躺著的,可能是高枕無憂,也可能是病入膏肓。

暫時吐槽到這,先睡覺去。


只是不理解為什麼國有銀行不能通過合理投資來提高利潤率,藉以提高活定期存款利率,那麼餘額寶還會有機可乘么,餘額寶的利率又不是很高,為什麼銀行出不起,還說什麼利率市場化,弄那麼多低能黑嘴來噴這噴那,最討厭的就是這種市場經濟合法經營下干不過人家就開始打嘴仗的,自己笨怪別人腦子正常,自己有病別人吃藥。


違法了嗎?


十來家銀行的年利潤比滬深2000+上市公司加起來都多。


怎麼看也是銀行不對啊,該支付寶毛事。


道理很扯淡。

央視這麼憂國憂民就應該把錢都存銀行活期,領最低的利息來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可我們敬愛的央視不僅不把這些錢存銀行,還拿來蓋大樓,甚至是貸款蓋大樓,蓋了還放火燒掉,每年還要搞大家都不看的XX聯歡晚會,動輒消耗存款幾千萬上億,對國民經濟造成了嚴重的不可挽回的損失。

央視何不從自己做起,把錢都存活期去?

廢話結束,進入正題。

要相信市場經濟的自我調節能力,如果大家都存餘額寶,銀行融資成本上升不一定都會轉嫁給貸款方或者說企業,畢竟有些貸款方銀行也惹不起,比如說某個蓋樓又燒掉的XXTV。事實上銀行也可以降低給餘額寶的利息啊。

更何況,企業融資成本高企,實體經濟下滑對銀行是最沒有好處的。銀行和央行必然會採取合適的措施來應對,事實上存貸利息都是銀行體系自己決定的。別說餘額寶,所有的貨基加起來都不見得有和銀行叫板討論利息的資格,這種事情純屬杞人憂天。

至於這個鈕文新,查一下背景就知道,這貨完全沒有任何經濟學背景,純粹一新聞工作者,討論如此專業的問題,比崔某討論轉基因更不靠譜。


屁民連小利都吃不到,全社會為之買單滴東西還少嗎?

畸形滴高房價怎麼來滴?外省人都該死是嗎?

壟斷者們滴生殺予奪?不投機滴本分人,必須被你們弄死是嗎?

當某些人在長三角,珠三角高談闊論時,不包郵省人,付出十倍百倍滴,去包郵省搖尾乞憐,才能獲得同樣滴生活品質?

這是誰在為誰買單?誰又是最大收益者?誰又埋下巨大定時炸彈?為什麼總有巨大空間讓人煽動?

感謝互聯網,給了這個世界公平滴可能。


推薦閱讀:

現在中國開豪華品牌車的人為什麼這麼多呢?
「央行:明起取消金融機構貸款七折利率下限」 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影響?
為什麼中國沒能成為汽車行業的世界工廠?
我國的經濟體制是市場經濟還是混合經濟。?
日本近些年的經濟政治發展情況到底如何,安倍政府真的只靠右翼力量就撐起了兩個執政期嗎?

TAG:支付寶 | 經濟 | 銀行 | 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