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自己學會說話,有時候別人說話不知道怎麼接,詞窮,不會聊天,怎麼辦?

有時候不會說話,不會聊天,很難進入狀態,還會詞窮,容易激動,其實很討厭這樣的自己。這該怎麼辦?


前兩天我剛剛寫了一篇 搭訕有路,暖行千里 。

有一天,我辦完事,坐的士回家,路途需要大約半小時。我拿出手機,開始和媽媽聊天,聊了20多分鐘,和媽媽道了再見。開車的是位女司機,她見我收好了手機,說:真羨慕你啊,你和你媽媽有這麼多話說。於是和她聊了一會兒,她說自己給父母打電話,從來都是三言兩語就掛機。

其實曾幾何時,我和媽媽也是三言兩語就掛機,因為不知道如何表達親密的情感。我的兩個弟弟也是如此。父母們似乎長期都默認彼此間表達親密感情是比較肉麻的行為,崇尚簡潔明快。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不到萬不得已我就不碰電話。這個毛病到了2005年前後發展到了極致,因為害怕接來自北京總部的領導的電話,經常讓部下用「周老師不在辦公室「來搪塞。

因為很少和父母口頭交流感情,所以和他們稍微說深入一點,尤其是表達不滿情緒時,就容易激動,一激動就容易衝動,急不擇言,之後後悔。

有了孩子之後,這個毛病明顯就會妨礙自己帶領孩子成長,因為不容易給她做一個善於溝通的榜樣,孩子也就會學我的樣子,遇到需要溝通的地方自己悶著不說,讓別人猜。另外,工作上因此而遇到的困難也更多了。

於是,下決心改進。

其實,早就有心想改進了,只是行動沒跟上。但是雖然沒行動,可觀察並沒有停止,思考也沒有停止。相關的書也買來了,只是缺乏研讀和實踐。

開始硬著頭皮給媽媽主動打電話。既然要打電話,就得有話說,而且是媽媽想聽的,而不能只是說自己想說的。就開始琢磨媽媽平時都關心啥,想聽啥,以前懶得打電話的時候,也懶得琢磨媽媽的愛好和需求,當然也就沒話說。現在開始琢磨了,就有了一點準備,比如記得媽媽每周四都要去醫院做一次血糖複查的,就選周四的晚上打電話,問她檢查的情況如何,比如有這樣的對話:

「媽媽,今天天氣有點冷,你的關節還好嗎?」

「還好。」

「最近走路疼不疼?」

「不疼。」

(以往說到這裡就好像沒詞兒了,現在不了,接著看——)

「那可太好了,是不是你買的***葯吃了對關節有效啊?」

「我沒吃**葯了。」

「哦,,,,是沒效果嗎?」

「好像沒什麼效果。」

「你上次不是說***阿姨吃了挺有效的?」

「她也沒吃了,她後來做了關節手術。」

「哦!那手術效果怎麼樣?」

「手術做得很成功,恢復得可好了。」

「哇!那太棒了!代我問候**阿姨呀!」

「好。你怎麼樣,最近忙嗎?(我媽終於開始關心我了)

」有點忙,這幾天都熬夜了呢。「 (以前不知道訴苦,多傻,現成的讓老媽可以關心啊)

」別熬夜啊,熬夜又有黑眼圈了。「

」是啊,下周就好了。對了,媽媽,你今天做的檢查,結果如何?「

」挺好的,醫生說我的**指標非常好。「

」血壓怎麼樣?「

」也挺好的。「

」聽你電話里的聲音,中氣蠻足的,最近肯定睡得挺好的吧?「 (老人和小孩一樣,鼓勵不怕多)

」嗯,這段時間關節不疼了,天天走路曬太陽,一覺能睡7個小時呢。「

」那你太厲害了,我一覺最多才連續睡6個小時,你還比我強呢!「

」你一定要記得曬太陽啊!「

」老是記不住這茬兒,媽你在微信上多提醒著我哈。「

」好。「

」那我去買菜了哈,媽媽拜拜。「

」拜拜。「

現在,每周都要和老媽煲一兩次電話粥,再加上微博微信經常互通信息,母女感情比從前不知融洽多少,因此,孩子的成長就有了越來越好的大家庭氛圍。而且體會到,若想經營好一段親密關係,就一定要重視彼此的交流,哪怕每次交流的時間不一定長,也遠好過不交流。所以,乘坐計程車、高鐵、在酒店裡....這些時間,我經常用來和家人交流,要麼電話,要麼發微信。一點點的持續投入,能換來家人的大力支持,何樂而不為。(其實,在公司里,與上級下級同級的交流,與客戶的交流,也是一個道理啊)

能把話說下去的關鍵,大概是交流前就做一番思考,交流時多去學會設想對方想聽什麼,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的時候,對方就會樂意聽下去,會覺得你的確關心他/她。

那我是不是只和媽媽聊她愛聽的話呢,也不。我也學會了say no。但是,和長輩say no也需要技巧。比如,我若表示現在不便被打擾,會在電話里說:」不好意思,媽,我現在有點事兒,過會兒我給你打過來。「 老媽肯定會體諒。

若老媽插手兒女的事情過頭,我也會吐槽,多半會選擇書面吐槽,比如某次發微信——

」 老媽,老弟那邊你要不要別管那麼具體,太細了他們會煩啊(估計老媽要怒,逃..)「

果然老媽對此條微信無語。但她果然沒繼續插手老弟的那件事。老媽也學會了這一套,比如給我發微信:

」明天降溫,記著給玥玥加件毛衣,褲子也穿厚一點,孩子咳嗽還沒好,別弄嚴重了。(別嫌老媽啰嗦哈)「

---------------------------------------------------------------------------------

但也想提醒題主:要謹防自己為了練習把打電話的時間拉長,結果矯枉過正,把自己變成了對方的垃圾桶。

我也接過這樣的電話,對方春風滿面地在電話里問候我一聲,接著就開始滔滔不絕。這樣的人,其實並不關心我的反應,他/她只是需要一個聽眾。大學裡有兩個同學都是這樣的,在大學裡的時候我還不大懂,浪費了不少時間給這兩位。畢業後他們來武漢出差,給我打電話約見,我一律不見。


「不會說話,不會聊天,很難進入狀態,還會詞窮,容易激動,很討厭自己。」

我是個警察,題主面對的以上所有問題我都多多少少遇到過,我甚至買了兩本教人怎樣說話的成功學書籍來學習。工作半年後,一切都自然而然的解決了。現在面對群眾,我很會說話和聊天,立刻進入狀態,從來不會詞窮。只要群眾不打我臉,我也不會激動。

被逼的。

好吧,以上不是重點。如果你想克服所有問題,相信我,不管用什麼方式方法,不可避免的需要你的言不由衷,需要你對他人的迎合,需要你對本心一些放棄,哪怕這種不可避免僅僅是在片刻之間。你討厭不會說話的自己,而有時,我討厭因為職業慣性太會說話的自己。

誠然,通過掌握一些說話的技巧,改善工作生活中的境遇是無可厚非的。只是想提醒題主,同時注意強健心智,豐富閱歷。不用著急,成熟也會溫柔的,緩緩將你推到人生舞台的燈柱中,到時你不會怯場的。

如果用力過猛,失掉了耿直和質樸,傷了真性情,就不會有人叫你萌萌噠了。


突然想到這個問題,題主說不會聊天,今天的經歷倒是讓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先簡單介紹一下事情經過。

一財經微博說三星花了多少營銷費用,出於調侃我就隨手評論了一句。其實我對三星不黑不粉,不過爆炸門以及事後的處理方式,我實在是對它愛不起來。但這也絲毫不影響我對三星其他產品的肯定。

第一條評論是說我活在去年,想想也對,畢竟事情過去這麼久了,一直揪著人家小辮子不放,沒什麼意義,並且他的語氣我能接受。

但是後面那個我用紅線圈起來的評論,讓我炸毛了 沒忍住,當即懟了回去。

然後我就在想,人和人之間,如果彼此沒有感情或者利益牽連,我幹嘛什麼事都得遷就你呢,人都是相互的,人都是有情緒的。你首先都不照顧我的情緒,也別怪我惡言相向,即便這於某些「有素質」的人而言有些不得體。

回到這個問題,與人聊天便是彼此三觀的碰撞交流,如果我們有共同的話題,自然相見恨晚惺惺相惜。如果我們都不在一個頻率,自說自話毫無意義可言。即便對方有可能是我們的父母,朋友,只不過因為有著這層關係,會更注意言談話語間對彼此的尊重。

所以我認為,我們首先要照顧到的是自己的情緒。

我是一個比較內斂的人,我經常自己跟自己聊天。

「嘿,老王,今天看起來不錯哦」

「嘿,老王,聽說隔壁搬來一個美女唉,要不要去打個招呼?」

「嘿,老王,你今天哪哪哪做得欠妥哦,以後要注意」

這樣一些在別人看來蠢到爆的行為,我自嗨著也快樂著。

因為我不用去求別人什麼。不用求關注,不用求理解。因為我自己跟自己過得挺好的。

想來能提出這個問題的人,多少還是更偏內向一些。花言巧語騙得了別人,騙不了自己,更可怕的是違心的話說多了,違心的事做多了,就真的成為了那個當初最痛恨成為的人。

不會聊天沒什麼的,你之所以焦慮,只是還沒到做回真正的自己,給自己一些時間,讓自己愛上自己。

而後,遇到投緣的人,你自然像個話癆。

像這樣

那些聊不來的人,註定與你我無緣,管它幹嘛呢?

當然,如果是出於商務談判的聊天,這是一個專業的技能。如果你不會,要麼證明你專業不夠,要麼證明這份工作不適合你。

……以下是以前的回答

人情練達不是書本上可以學來的,也不是別人口中可以得來的,那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一點點熬過來沉澱出的東西,而這的前提,是去經歷,體驗。

你見有人左右逢源八面玲瓏,其根本是基於人的理解,對人的理解有多深,呈現才有多深。不然就是流於形式的打招呼了。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只是一股腦兒表達自己的看法,忽略了別人的感受,殊不知對方眼裡的我們就像個一見面來不及寒暄就忙著推銷手上產品的推銷員,而這樣的推銷員,業績往往好不到哪裡去。

自說自話的人得不到別人的共鳴,他不知道怎樣調動別人的情緒。而共鳴的基礎是理解,理解的基礎是感受。

人能感受別人的時候,心就變軟了,軟不是脆弱,是韌性。


我現在是一名自由講師,但三年前還是個很不會講話的人,下面是我又被評價不會講話時寫的文。

上個月被朋友評論了:你不會講話。

心裡當時確實很有受傷的感覺,好像自己什麼都做不了似的。我承認口才這個問題是一直困擾我的短板。

交流有障礙的過去:

從幼兒園開始到我29歲,我一直用負面的想法去看待自己,覺得自己反正不會講別人喜歡聽的話,不懂得六面玲瓏,那麼就當一個沉默的人好了。換個說法,就是主動選擇了逃避問題,我強迫自己從不和他人爭,從物質、到機會、到溝通各個方面。在心裡我已經給自己貼了個大標籤,就是:我不會說話。因為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完全避免任何發言的機會,也不去鍛煉和改變。在別人去積累溝通功底的時候,我不知不覺得當一個沉默寡言的人已經29個年頭了。

29歲生日過後,快30歲了,我猛然感到自己不能再這麼甘於平庸下去了,我需要讓自己開始改變,於是做出了一系列行動:

  1. 主動找朋友聊天
  2. 一個人出去旅行(去了山西、馬來西亞)
  3. 報名參加企業培訓師證書學習
  4. 報名參加演講與口才培訓班
  5. 參加魅力發聲課
  6. 在單位多開闢公開講話的機會
  7. 多參加社會上的分享會、沙龍、講座。。。。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已經堅持了一年多的時間

這一切都在推動著我由內而外的改變。在與人交流方面我從最開始張開嘴都費勁,到現在一天講的話往往比以前一個月、一年都多!我敢於在眾人面前發言和表達真實的自己。敢於和任何一個陌生人說話了。對於我自身,我覺得自己在交流上的進步已經相當大了,認識我時間長的人會很明顯的看到我的變化,認識我時間短的人還是會用正常的觀念去衡量我,有這麼一句話:你30歲,不管你過去如何,人們都會用30歲的成熟度來要求你。

這就是現實,如果你已經努力,別人還是會認為你說話不夠巧妙,不夠口吐蓮花,就當這是一個要求自己進步的機會,要感謝別人曾經說真話評論過你。就花心思在交流上暗暗下功夫,直到讓他人另眼相看為止。

我要做出的行動:

  1. 多聽音頻《于美人講話之道》
  2. 看完《為什麼男人愛說謊,女人愛哭》
  3. 讓自己每天保持充沛精力,多休息,休息,講話是要用氣的
  4. 多觀察善於聊天的人經常怎麼說,總結一些講話的竅門和話術(這個貌似有點教條,不過我覺得很好,用方法不是最要緊的,關鍵是管用,有效果)

http://weixin.qq.com/r/DUzl-YHE_NyHrcWe9xkf (二維碼自動識別)


謝邀

其實

聊天時候多以對方感受出發,

多用你覺得呢?你最近怎麼怎麼了,有什麼新事情想分享嗎?句式

盡量讓對方說,自己少說點。

就一般不會太容易詞窮了。

一般容易詞窮,多半是因為自己之前在這場聊天中,話太多了。

什麼!?你問我遇見喜歡的人也會說不出話怎麼辦。

其實我個人覺得,你害羞憋紅了臉,比你強行找話題可愛一百倍呢。

如果對方一直很冷淡不想說話呢,

那就不如詞窮冷場吧,兩個人安靜相處也挺好的呢。

我總是告誡自己,

千萬別在冷場的時候拚命找話題,那樣其實會顯得自己很low,實際上又特別遭人煩。

so 該冷場就冷場一會吧,也許你面對的人喜歡你,想多看你幾眼,不想搭你話茬呢


其實你只是不喜歡和人說話而已。喜歡和人說話的人,總能找到話,總能照顧好對話。

其實一個人呆著也很好啊,為嘛一定要說那麼多。

累,又無聊。


我也有這個問題,正在苦惱中,個人分析,有這麼幾個原因:

1.腦子裡東西少了。開放式的聊天無非就是對別人的話進行聯想、類比、發散、鏈接,有信息量才有樂趣,例如講故事,舉例子;

2.太在乎別人的看法。潛意識裡想要樹立某種形象或標籤,但那不是真實的自己,所以反應弄得很拘謹不自然;

3.生活缺乏激情。對別人的話題都不感興趣,自己又講不出讓別人感興趣的話題,所以僵住了。


跟人交流的時候語速別太快,先想好要說什麼。

說話太快來不及思考,脫口而出,往往會說出廢話或者不合時宜的話。無意間說錯話了,自己會覺得尷尬,在說話這條道上就會更加自卑。

想幽默的時候,要讓自己說有趣的話,有料的話,而不是單純的惡俗,更別嘩眾取寵去做大逗比,這樣只會過後無限悲傷。

兩個人說話的時候,突然沒話題了,別突然腦子一懵,心裡不斷重複「哎呀冷場了冷場了怎麼辦怎麼辦」。這樣的心態最後將導致激動地連句完整話也說不出來。先吃個定心丸,告訴自己「冷場也沒多大事,還能離咋的?」然後細想這次交流的目的,你原本打算要談什麼事情,進入正題就行。如果原本只是閑聊,那就選個入手點,「昨天剛考完試,終於把你解放了?打算去哪兒嗨」、「我這些天一直在看一本書/首歌/部電視劇……」、「棋盤山那邊有個滑雪場,上次去玩的真是痛快」這些話根據和你聊天的人的興趣不同,自己安排該說什麼。別人家喜歡看電視劇,你非跟人討論「關於宇宙起源」。

簡單的概括就是:慎言,多思。


請一百個同事吃飯


看到樓主此遭遇,,心疼樓主和自己2s,我也被稱為尬聊派,每次接完話,聽到周圍一片寂靜,我自己都尷尬,若無其事地再補充幾句,然後趕緊問問別的轉移話題,有沒有和我一樣的小夥伴,淚目。

我現在回答這個問題,不是我已經走出了這條充滿黑線的路,而是我正像樓主一樣嘗試走出這個區域,以下是我日常的對話,過去和原來的對比。

「聽別人說你超級難聊」

過去:「滾,不能聊就別聊」

現在:怎麼會,我超好聊的要不聊聊。

你今天請我吃飯吧

過去「可能不行,我今天有事balabala 」

現在:「好阿好阿,最好叫你朋友咱們一起,不過我今天有事,要不下次?」

你覺得我怎麼樣?

過去:「還好阿」對話結束。。

現在:「嗯,我覺得你說話語氣很平和,一定是個脾氣還不錯的人」

我嘗試慢慢把心態放平和,沒事換個角度想想自己喜歡聽什麼樣的話,不在第一時間回應別人對自己的否定。狀況會慢慢好一點~~然後逐漸建立信心讓自己融入這個圈子~


關注一千多,回答十二人,變得會說話好難啊。


成語接龍玩過沒?就是這樣!


【哈】【哈哈】淺笑,大笑,不明所以(高深莫測)的笑,總之各種微笑是必殺技。


對於學術類和科學類等專業問題,多讀書多思考,注意乾貨的積累。

對於社交場合和初次見面,可以通過觀察對方來發現對方的興趣所在,比如說社交網站的網名出處、頭像出處等等,找到插入點之後可能話題就會自然而然地到來。

家庭或者生活類問題,要保持同理心,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切忌高高在上地批駁,尤其是在長輩面前,以情感染以理服人之類的。

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遇什麼場合說什麼話。

理論永遠比不上實踐。

保持真誠和認真的態度。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交流是雙向的(有時候也可以說是多向的),需要雙方或者多方共同維繫——

不要一言不發,積極說出自己想法。

給對方說話的機會。

積極地承上啟下。

主動尋找話題,一個話題不成換個話題,隨便從頭到腳找一個說兩句說不定都能有所轉機。

並不是每個人天生都擅長交流,多多練習總有益處,不要害怕,小夥伴們都不是洪水猛獸,而且熟人之間大大方方說一句自己有點話廢請對方多諒解什麼的也是可以的吧。

最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ps:關於見什麼人說什麼話這一點以前(就是小學在《兒童文學》上,誒我是不是暴露年齡了)看過一篇《豐子愷說「豐」》,還是挺有趣的。


多讀書。:)


天生和後天兼有。觀察你想要學習的人,見賢思齊


特別自然的想到那句;多讀書,多看報,少吃零食,多睡覺。。


人的大腦結構都差不多,所以絕大部分人也可以變成能說會道,我現在來說下原理,當我們在在說話和思考的時候,大腦在高速運行,其中有很多個答案和話題在同時工作,同時出現,這是每個人都有的機能,大腦在後台高速運行時,會通過某種演算法,選出其中的某句話,思考和說話的過程類似,如果會思考那麼也會說話,你要做的就是不停的找話題說話,保持說話,當你的大腦開始運轉之後,會有源源不斷的話題出現,哪怕自言自語說幾句也可以,當大腦正常運轉之後就進入狀態了,根本不用擔心沒話講,和別人交流後,可以順著你自己的 思路選擇話題,比如了解行情,了解對方,慢慢積累就會越來越越有話說了,最後達到的效果就像和老朋友說話,和家裡人說話一樣,而且因為並不擔心沒話講,就會變的更自信,人也會更開朗。

不用刻意去想怎麼說好,說什麼好,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刻意為之效果只會適得其反

有時候剛開始說話時可能會有點卡住,這是正常的,只要不斷的說,就會越來越有話說,就像汽車剛啟動時會震動,等啟動起來之後就越來越順滑,說話也是一樣的。

另外一個就是等話多了就想辦法把話題導入到自己需要知道的方向,盡量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而不是說廢話。

最後總結一下,運動的東西趣向運動,停止的趨向靜止,這句話同樣適合說話。


不會聊天。當你開心聊的時候聊到一個問題大家意見不合,她就說你懟她


多問問題,多請教,有好奇心


推薦閱讀:

外地生畢業後在浦東工作,周末有哪些比較靠譜的社交類的活動,能夠讓我認識更多的朋友呢?
怎樣把自己偽裝成一個有故事的男同學?
三十年沒有女朋友是怎麼樣的體驗?
如何跟那些喜歡把天聊死的人聊天?
如何避免陷入「說教」?

TAG:人際交往 | 溝通 | 說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