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上課時是怎麼把握時間的?

為什麼老師能在下課時剛好把要講的講完?


時間控制是教師上課的必備技能,新老師往往掌握不好上課的節奏,導致前松後緊或前緊後松,或時緊時松混亂不堪,總之把握不好時間,這是每一位老師走上講台必須越過的門檻。

首先說一下,並不一定要必須在下課的時候恰好結束課程,老師在設計課堂時也要準備好課堂出現各種情況的準備,一般來說,上課流程井然有序(這很前提),下課時間控制在準時5分鐘之內都是很不錯的時間管理(如果是學校內上課,還是準時為好,因為校內課的課間太短會影響學生下節課的準備),那麼做到良好的時間控制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良好的備課、細緻的教學設計

這是老師能夠在課程結束時恰好完成課程的核心。作為老師,上課之前必然要備課,必要的時候書寫詳細的教案,對課程的每一部分進行時間預算管理,優秀的老師必然在上課之前對課上用時已經心裡有數了,更有甚者可以精確到1分鐘。

舉個小栗子:初中的有理數講解

1、引入負數概念,用時10分鐘

2、有理數的概念和分類,用時15分鐘

3、講解數軸的概念及三要素,用時10分鐘

數軸部分習題的練習5分鐘

。。。。。。。

實際教案還要包括教學計劃,教學內容等,但時間計劃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這些時間的分配需要良好教學經驗的支持,而新老師可以通過實際模擬或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獲得時間分配方案。有了這個做基礎,上課的時候時間就會把控的很好。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時間的設計要對課堂意外情況有預期,我見過有的老師一旦課程出現意外就會亂了節奏,導致課程失利。比如講完一個笑話,孩子可能要幾分鐘平復情緒,而這個時候沒有計劃好,還繼續講解,孩子的聽課效果就會受到影響。類似的地方都要有所預計,並制定B計劃,來調整課程時間。

二、根據課堂情況進行調整的小技巧

事實上,不管計劃的多麼細緻,課堂上的情況還是會千變萬化,所以有經驗的老師會根據上課的情況隨機應變,根據學生的特點、教師的風格會採用不同的方法,比如,下述手段:

減慢或加快語速,增加或減少練習,對課堂內容進行深化或淺化處理,增加或減少故事笑話拓展,增加或減少複習或總結內容。。。。

有經驗的老師會在上課之中用不易察覺的方式關注時間,並通過各種手法來微調課程的時間,以達到下課時間恰好為課程講述完畢。

最後,想提醒新老師,在最開始站上講台時就要有意識的了解自己講解的節奏。要明確自己在講解各種難度,講解各種類型,面對不同學生時都需要多少時間,長此以往時間控制自然會好起來。


他們都喊我鄒老師,可我確實是語文老師好嗎!

說到底,時間的拿捏,就倆:備課。經驗。

對於新老師來說,備課太重要了。先把教案寫好,這節課需要講些什麼,重點是什麼。通常現在都有官方推薦的課時,以及要求掌握的修辭之類,大大幫助新老師解決備課難題。

我的方式是拆分,把需要講到的部分,分為abc三級,a是重點考試要考的,b是一般,c則是可說可不說。這樣每個點精確到多少分鐘,自己也就知道了。

再下來則是一些段子笑料的時間,一節課準備幾個,看時間規划了。

對於語文課來說,學生集體朗讀的時間,提問的時間,也應該計算在內。一般來說,準備講二十分鐘(純講),我覺得就足夠了。

這是對於新手的方式。對於老教師來說,基本連教案都不用了,直接上吧。唯手熟爾。

只禍害過同學們三個月的老師答。

可以請著名樂評人天津某重點中學的@趙南坊 來答的喲。他教齡應該六七年了。


主線任務精鍊,支線任務豐富,語言表達收放自如,就能應付各種情況。


首先你得先備學生,再備課,根據學生的程度來估計你這節課重難點的量。例如我的一節課流程是:導入(3-5mins)→新辭彙句型教授(10-15mins)→練習(8-10mins)→總結(5mins)→知識拓展(3-5mins),一般中間的新授課和練習占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倘若學生程度低,可縮減知識拓展的時間。如果學生程度都不錯,可以圍繞這節課多開展一些課內活動。環節和環節之間需要多少分鐘備課的時候要有個大概估計,然後到了課堂上靈活調整。Anyway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學生能懂,能很好的反饋給你,你就是成功的。(づ ̄ 3 ̄)づ


這問題有個隱含前提,就是處理好課程內容和時間的關係。關鍵在於兩點

1. 計劃

你看到的「剛好把要講的講完」背後,是

  • 學期初對於學期內容的分解和規劃,每個板塊需要分幾個課時?
  • 對於這個階段這個水平的學生,什麼是重點?哪些又是難點?

  • 這些重點,用哪種方式引出?是看個視頻,還是提問後分組討論?講解之後,是隨堂鞏固,還是布置作業鞏固?
  • 難點又怎麼處理,該詳該略?
  • 環節的穿插是否張弛有度:純講授花費多少時間?用來鞏固知識點(以及調整時間鬆緊)的活動可以安排幾個

所以,這一個「計劃」包含了對學情的分析,對材料的選擇,對講課方法的決策,以及對於學習效果的預期。

顯而易見,實際情況總是不能完全符合計劃的。所以這種「計劃」能力與經驗值呈正相關關係。

2.執行

很多時候,新教師課時目標完成得不好,並不是「計劃」不好,而是執行上出了問題。原本用來創設情境的環節一不小心說開了,用來激發學生興趣的遊戲操練環節一不小心超時了。

按部就班雖然死板,但是上課這回事不按理出牌才是死的難看。

按計劃執行,就算不能得心應手,至少也是善始善終。而且教學過程也有節奏感了。


私以為,上課如同拍電影,知識點與懸念謎底一樣,是學生(觀眾)的終極目標,課堂上對知識的渴望作為一種慾望,可以被類比為觀眾走向「結局」的驅動。「電影造夢」翻譯過來,不就是為課堂「創設情境」嗎?電影劇作的基本方法對於課堂時間的分配大有參考意義。

課堂如同電影,是時間的較量。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是第一要義,學生一旦走神,課堂也就沒有了意義。抓住了學生的興趣,才能引導他們走向我們預設的目標。

我曾經在普通高中任教過語文,也在XDF教過英語,兩者課時不同,下面分別分析。

(以下分析都針對新課講解,習題課、鑒賞課、活動課等不包括在內)

1.

XDF一節標準課程的時長120min,比較接近一部全長電影(full-length,90 mins)。

我們先來看下經典的三幕劇結構,這也是符合大部分觀眾審美的劇作結構

經典三幕劇分為三段,時間分配如下:

第一幕:30分鐘

第二幕:60分鐘

第三幕:90分鐘

(文中時間分析都為估算)

上面的圖片可能比較複雜,我以動畫片《超能陸戰隊》與托福聽力課堂來講解。

動畫片《超能陸戰隊》的開端,是主人公宏參與地下機器人對決,被警察追殺,然後哥哥出場解救宏。在這一段里,觀眾快速了解了故事背景、主人公的生存狀態以及人物性格,更重要的是,觀眾對這個頹廢的天才小主人公充滿了興趣,急於知道他接下去的故事。這就是課堂伊始(即電影第一幕)的設置:引起觀眾興趣、快速展開故事。

這點不難理解。有的老師一開始講故事、問問題、拉家常、吟詩作對都是為了這個目的。但老師們往往忽略了一點,第一幕的設置還必須符合學生的當前認知、並提供充足的驅動力。

在《超能陸戰隊》里,被解救的宏跟著哥哥回到家,此時危機已經解除,兩人大可玩玩遊戲、看看動畫,日子就這麼過下去,但宏的哥哥帶著他去了大學實驗室。看到了實驗室五花八門機器人的宏燃起了鬥志,決定擺脫廢宅的形象,報考大學。

(還有我們萌萌噠大白(●—●))

如果不是這一舉動,接下去的故事完全沒有辦法展開。

那麼放在課堂里什麼意思呢?拿托福聽力舉例,一大難點是「十大原則」的講解,這節課必須建立在學生對論證手段、論點論據關係的理解之上的(宏如果不是天才少年,他哥哥帶他去了實驗室就算看了一百個大白也沒用)。在「十大原則」講解的開始,就必須留下時間為學生鋪墊英語金字塔型思維的核心,以此展開下面的「情節」。而宏哥哥的死、大白髮現面具人,更是進一步推動了故事的發展。

鋪墊完畢,即進入了課堂的主體部分,即第二幕。

第二幕(30-60min)是新舊知識的對抗,是銜接、是過渡,是課堂重難點的解決部分。第二幕以高潮結尾。

仍拿《超能陸戰隊》舉例,這個故事的高潮是Big Hero 6一行人抓到面具人(教授)的一番大戰(並非最後的時空營救)。這裡的Hero6一行人可以看做新知識,面具人(教授)可以看做舊知識。

我們先來看一個問題,Hero6一行人發現面具男就是教授的之前、之後是一樣的心情嗎?不是的,之前比較亢奮,發現後非常沮喪。跌宕起伏。這兩者落差越大,效果越明顯。但課程目標的設置也應該注意:要具有挑戰性、但與學生水平相當,最好能夠激發學生潛能。

故事的高潮,往往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節課若能設置恰當,也能達到這一效果。

知識點的講授,純粹通過重複或者強調效果是差強人意的。試想,當我們還在做學生的時候,有多少次老師點評試卷的時候暴怒吼出過這句台詞:「這道題我講過多少遍了?!」可見簡單重複是無力的。如能強化落差,製造記憶點,峰迴路轉,課堂便能更勝一籌。這點其實和英語語言學習的轉折原則是一模一樣的。比如說,在講解前讓學生們先自己做一套題,再點撥一二筆記方法和聽力關鍵詞,前後正確率一對比,相信不少學生就能豁然開朗。

除了營造落差,第二幕即課堂主體部分的決勝,取決於教師是否給出了足夠的信息量

我們先來看看《超能陸戰隊》的第二幕做了什麼。這一幕(30-60min)中,Hero6們忙著改造各式五花八門的武器

(就連我家大白(●—●)也穿上了紅肚兜 23333)

觀眾在這一系列改造里加深了對故事中這個虛擬世界的理解,也為最終的大戰做下了心理鋪墊。

值得注意的是,電影也好,觀眾也好,在注意力集中了一個小時以後,往往專註力直線下降,於是,高潮前的這一部分也被稱作為「沙漠」。

但如若運用得當,「沙漠」也可變成華彩的「綠洲」。《超能陸戰隊》運用了五花八門的機械、絢爛的雲中飛行和大白的賣萌(所以說鋪墊大白這個一個「梗」是多麼重要啊!)推進了故事。

相對應課堂怎樣持續吸引學生興趣?這裡有一個小技巧,便是要求觀眾做出「選擇」,轉換到教學法中便是課堂練習。(也可以是別種「選擇」,重點在於學生的參與)

我想這個部分還是比較通俗易懂的。

既然第二幕中已經解決了課堂的重難點,那麼第三幕有何意義?

我認為,第三幕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不止是傳授知識的人,更應該是教授學習方法、為人道理,以身作則。每次備課,當我寫完知識目標與技能目標後,總會在最後一道情感目標上猶豫很久。課堂到底存不存在情感目標?情感目標真的能貫徹在一堂枯燥的知識講解課堂當中?學生真的能夠做到與教師、與作者感同身受?傳統的課堂上,這是鮮少見的。

學生光顧著學知識就已經夠累的了(往往還不想學),憑什麼還要和你情感共鳴呢???但要激起觀眾情感,並不是不可能的。

我們來看《超能陸戰隊》。

首先,面具人(教授)逃跑後,宏一蹶不振,朋友、親人、大白,一概不理。

(是不是和做不出題目的學生一毛一樣啊?)

但突然,他看到了哥哥留下的視頻,決心振作。

注意!此時,推動主人公行動的,就已經不是解決懸念的慾望了,而是情感!《超能陸戰隊》中,第一驅動是單純的找出製造大火的面具人,第二驅動是拯救心靈扭曲了的教授,兩者明顯是不同層面的。而《超能陸戰隊》更是層層遞進,鋪設了宏對哥哥、教授對女兒、宏對大白的幾層情感,來完成電影的第三幕。

(這一幕真是哭瞎我了吖啊歪!)

要想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就要先製造情感推動力。

如果學生在一堂課上能有情感需要,進而得到了情感需要的滿足,必然覺得受益匪淺。但情感需要比起固定的知識點來說,何其容易琢磨,更談何設置?在此我只能簡單舉例。

比如我們通過對托福聽力conversation中orientation場景的講解,向學生展示未知大學生涯的精彩和校園生活溫馨友好的氛圍;比如我們通過對中學語文課本中散文《春》的講解使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喜悅。

我認為課堂最後這半小時的較量才是真功夫的對比,採區分出人民「叫獅」們的高下。


其實呢 如果你覺得 「老師能在下課時剛好把要講的講完」,很有可能是他看看時間知道要下課了於是到此為止了= =

老師怎麼掌握時間?看鐘。快到點了就趕緊結束這個觀點/概念/討論。

我個人感覺,我的大學教授很少有能下課剛好講完預設內容的,無論文理科。有些課,別說一節課的上課進度了,就是一個學期的預設進度都非常有可能上不完···


時間長了,把握時間就准了。但充分的備好課是準確把握時間的關鍵。只有用恰當到位的語言和教法設計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確定的任務,而恰當到位的語言和教法是通過課前的備課實現的,除非你的業務說平相當的高。有的老師根據信號控制時間,信號鈴響了,他就下課。


兩種情況吧!

公開課:這一節課是千錘百鍊準備了很久的成果,詳案是必須的了,每一步大概用多長時間是算好了的,都是老師看PPT一句句說出來的,新老師要做的是學會處理課堂上突發情況,一般課上下來不會出現時間上的失誤。

常態課:最討厭有人說常態課老師不重視!拜託,老師天天要面對學生,不用備課?難道要老師走進課堂看著學生傻眼嗎?你見過?!常態課老師心理更放鬆,面對學生更自然,這樣會出現有時說多了,有時說少了~這種情況很正常,但一般不會出現大失誤,一節課該說的內容差不多是肯定要說完的,不然這一節課就白上了~這是老師對每一節課的把控!

Ps:雖說自己是老師,但對教過自己的老師中有一點相當討厭,並且強烈反對:那就是有時出現狀況了,比如某調皮學生搗蛋,然後老師停下教學,開始教訓那個學生!然後浪費了所有學生的時間就為了處理這個學生!這一點相信很多人遇到過。這種做法百害而無一利!理由不說了,因為發現自己扯遠了~~


就我個人情況而言,因為所教授的外科和系解都是三節連上的,所以確定今天三節課的內容之後,就有充分的時間去調整和補救授課進度,比如第一節課學生互動好,講得慢了,第二節就適當加速。

就每節課的時間掌控而言,因為教室後面有表,所以看時間差不多了,就把現在講得這個小知識點講慢一點,爭取講完這個點的15秒內正好打鈴,這點在備課充分的前提下還是非常容易完成的。


1、首先你要有按時下課的意識。打、鈴、必、須、下、課!如果你覺得可以隨意拖堂,那你永遠都不能把握好時間。

2、課堂設計的每一步都有機動環節。學生學習的情況是千差萬別的,平行的兩個班也會實施起來截然不同。所以,如果某環節預計15分鐘,實際準備了20分鐘甚至更多的內容,依重要性排序,隨時取捨。

3、結尾的總結是剛性的,如果需要3分鐘,前面的一切活動都要在那之前完成。

4、你一定要帶手錶,並且將表面轉到手腕內側。這樣當你拿著書的時候,就能隨時不讓人察覺地看到時間。如果是公開課,要精確到秒。

5、如果你是老鳥,就有生物鐘了。


為什麼你每天早上能準時到達單位 經驗唄


忍不住來答,看到這個問題瞬間想到了兩年前實習的我第一次上講台,簡直就是沒有控制好時間的典型案例,兩節連堂的內容我用一節課就講完了(手動再見(′???)σ )。

當時給高一講《包身工》,下面做了年級主任,語文組的老師們,我們學校的實習帶隊老師,跟我一起實習的同學們一大群人,還有錄像機在錄像,簡直緊張到飛起。我後來看錄像和照片才發現自己全程一副生無可戀臉?≡??????????? ? 。

實習結束之後為了增長經驗值,自己課業不那麼緊張的時候就去代課,小學中學私立大學都去代過課,有的連續一學期,有的連續兩學期,慢慢地也有了一些小心得。

首先備課的時候一定要做足準備,將一節課分成幾個部分,每個部分計划出時間範圍。老教師們有經驗,所以講義可能基本不需要,但是沒有經驗值如我就會將講義和教案寫得很具體,時間劃分也會在講義中計劃清楚,這樣出現狀況的時候也好應對。課前學生沒來的時候我會再反覆縷幾遍。

但是也不要過於依賴講義和教案,看到上面那兩張照片之前我也沒想到自己會不自覺看教案那麼明顯QAQ。現在在有意識地改了=????-_-||。

另外要根據每個班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水平的不同,合理預估時間,通常上過兩三次課之後就會大概了解每個班的不同進度會如何,備課的時候就要根據情況做準備。不過還是覺得除了不斷增長經驗值以外沒啥更好的方法。

答主裡面有人說到的打鈴下課的一點真的深!以!為!然!私以為壓堂講的東西學生根本一丟丟都聽不進去的。


高中時,我湊巧聽了數學班主任在別的班上的課,連笑話都講的一模一樣……教的時間長了,應該都有套路的吧


只有公開課才需要這樣掐時間,家常課並不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該講到哪兒就講到哪兒,下課鈴響了就下課,下節課接著講就好。公開課的時間拿捏正好,是建立在忽視大部分學生是否真正理解的基礎上假冒偽劣的『行雲流水』』,其實質是以作秀表演達成最佳演出效果的目的,常常是違反教學規律也違反學生的學習規律的。更多時候,不是功力,恰恰是可恥的行為。


我是音樂老師。。。。一般時間剩的多放些歌劇啥的。。時間不多了放歌曲。。伴隨著音樂下課。。


詳細的備課(規劃好每塊內容的時間)

完整時間的預先試講(自己一個人默念,腦中想像場景)

一定的餘量(讓學生回答問題)

看錶的習慣

強大的隨機應變能力(問問題學生不買賬怎麼辦,遇到問題寶寶怎麼辦,對學生問出的不同問題能否都能做到隨心所欲的拓展...)

練習,練習,再練習


我就看看錶


當過兩年教師的回答一下,對於新教師來說,要控制好時間就只有認真備課了,我有同事寫的是詳案,就是把自己上課要乾的事情/要說的話都事先寫好了,雖然費時間,但是很容易控制節奏,不然很容易超時或者剩餘的時間太多了(我實習的時候把一節課的內容15分鐘給講完了,站在講台上非常的尷尬)對於有一定經驗的教師來說就很好辦了,年復一年的講同樣的東西,都是千錘百鍊的內容,很好控制時間


以前有個年紀十分之大的老爺爺教歷史

一節課上了80分鐘

提前上課 加 拖堂

你值得擁有


推薦閱讀:

教師節大家有什麼感悟嗎?
問一下實習老師結束實習是我們作為學生該送什麼禮物?,?
如何看待「天津南開教師被曝遭強行捐款」這則新聞?
什麼樣的老師是好老師?應該怎麼樣做一個好老師?
各位老師還有誰收到過更奇葩的教師節禮物?

TAG:教育 | 課堂教學 | 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