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習慣聽古典音樂的人聽到流行音樂是什麼感覺,會喜歡聽嗎?

想知道從小就接觸古典音樂或者一直喜歡聽古典音樂的人對流行音樂會有什麼感覺。


瀉藥

我恰好就是從小接觸古典音樂且一直喜歡古典音樂,並且也聽各種流行。

由於家庭氛圍,小時候在我還不知道什麼曲子的時候,柴一、施特勞斯、貝多芬等是和費翔、蔡琴、鄧麗君一起接受的。當小學三四年級有一些判別能力時,我沉迷於塞爾金的「皇帝」,同時還有布蘭妮、后街男孩和西城男孩;五六年級時特別喜歡莫扎特奏鳴曲,當時還聽黃家駒、孫燕姿、周杰倫、BAD、Blue、boyzone、安力奎、濱崎步和倉木麻衣等。

到了初中口味變偏了,痴迷於泰勒曼銅管協奏曲和伊薩依小提琴奏鳴曲,同時還在聽Linkin Park、Shakira、Eminem、Christina、Green Day、Bon Jovi。高中又特別喜歡巴赫和拉赫馬尼諾夫,此時我在聽Beatles、Paul Simon、Norah Jones。

大學時代又比較沉迷斯克里亞賓,同時還沉迷於jazz、blues、soul、rb,聽的多的就是Norah Jones、Ne-Yo、Alicia Keys等。

我的這種情況有家庭氛圍的重要影響,只能算是個例。但是我的大部分學音樂的同學也聽流行音樂,也愛唱,並沒有任何排斥。所以應該說是好的音樂都會引發共鳴,吸引人,無論是哪種音樂類型都可以逐步接受。


瀉@高涵玙 葯

難道我是一個人。。。我都不敢答了&>&<

我最開始的音樂是古典(廣義古典,但是巴洛克時期和維也納古典為主),然後由於學二胡的關係接觸了幾年民樂,初中的時候,流行、搖滾、爵士都聽過一些,但是聽的數量不多時間也不長。剛聽的時候還是挺新鮮的,尤其流行音樂可傳唱性非常強,隨時隨地可以自己哼哼,不管是自娛自樂還是去KTV和大家一起唱都挺樂呵。不過可能我沒有接觸到非常好的流行作品吧,新鮮勁兒一過就又回到只聽古典的狀態了。覺得流行音樂有點單線條,而且,額,怎麼說呢,缺乏複合平衡的和諧美感。

有些流行我並不是完全不喜歡,像life for rent,night prayer,beautiful in white等等,聽的時候我也覺得挺好聽,但是讓我自己主觀去選音樂來聽的時候,我還是不太會選,沒動力去選擇它們來聽 &>&<(除了跑步的時候,這個時候確實聽吵一點的比較有動力)

總之基本不聽流行音樂,不是很能接受的來。


古典音樂多是器樂,藝術性相對高,表達藝術家個性化的內容,需要較多修養才能了解。

流行音樂多是有歌詞的,嚴格講不是現代意義的音樂,倒是符合古時候樂的概念:詩,音樂與舞蹈一體。它是商業化音樂,有的也很精緻,表達主流大眾的情感訴求,主動迎合當代人的需求,是大眾,尤其是青少年情感的雞湯。

聽慣了古典音樂的人有的堅決不喜歡流行樂,有的也會喜歡流行樂,流行樂簡單易懂,輕鬆娛樂,調節情緒很有效。

流行樂相對古典樂來講,主要是形式、技巧簡單,淺顯易懂。郭文景曾說流行樂像白水。

其實流行樂更像各種材料、色素添加製造的飲料,顏色漂亮,味道迷人,甚至有的很獨特,包裝,口味,顏色,還添加Vc什麼的,渴了喝一點也能行,但常喝就不一定無害。如果想喝酒的時候,端上來的是這種飲料,就像聽慣古典樂的想聽古典卻傳來流行樂。


有一次做一場古典音樂活動,主辦方不差錢,連我這種雜役級的都安排A8車接車送,如是數日,刨去開始的新鮮感,也並未覺得怎樣,活動結束,次日打車上班,當關上捷達車門的那一霎突覺心裡茫然若失~

過了幾天,在家遊戲,背景的巴赫可能因為播放列表的原因突然竄出了周杰倫,那一刻的感覺,和「咣當」關上捷達車門時極似。

車么,都是四個軲轆一個方向盤;音樂么,都是一段音符的演繹。

可是,A8和捷達畢竟是有區別的。


有的能接受,大多數完全不能。主要問題在和聲進行上,我曾經在一個店裡聽到一首歌,和弦全是1,偶爾來兩個5,4都少,簡直是想把顧客趕走啊

特別是那些歌手唱的什麼玩意啊,上氣不接下氣跟被人掐了嗓子似的,而且對聲音的控制力太弱了。


古典和流行都聽。其實只要是好音樂就行了。謝邀。=)


大家聽過音樂會沒?天朝音樂會上,從國家大劇院到縣城業餘樂團演出,無論什麼規格,總有各種小朋友亂跑,哭鬧,各種交頭接耳,大聲喧嘩,各種亂鼓掌以示自己懂得很多,然後在音樂會結束前就起身離場,絕不會站起身來鼓完掌再離開。

上面描述的這個聽眾群體,也只配聽聽流行小曲,然後再發發「古典音樂就是提升逼格之用」、「古典與流行各有各的美」、「今天的古典是過去的流行」、「不聽古典,只愛流行音樂」、「美,無關乎表現形式。不要覺得古典音樂有多高雅,通俗音樂又多低俗」之類的高論。

最後,對於這個話題,我想說:呵呵。

補充一點:評論里有朋友認為,我瞧不起流行歌曲。我沒有一句表示我瞧不起流行歌曲。關於音樂理論,我不想長篇大論,知乎上的三流學術帝實在太多了。我只是想說,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沒有一丁點可比性,雖然名字里都帶著「音樂」兩個字。


小時候記憶就是交響樂...馬勒的,貝多芬的...貓和老鼠。我從初中開始接觸mj,碧昂斯,聽林俊傑,初音未來,之後日本歌接觸的多。覺得挺好聽啊...

因為音樂的發展也不是斷層的,爵士樂,搖滾樂,都有很多古典的影子

說看法也不能把流行歌一起聊,比如王菲的紅色紅舞鞋是真的爽,蘇打綠痛快的哀艷。喜歡有些技術和難度的可發掘的歌。比如所有神曲,包括tf就覺得聽一遍就味同嚼蠟....

也喜歡有靈魂的歌,比如小野麗莎,kokia,崔健and so on

就算我伯明翰最高演唱文憑畢業的聲樂老師車上放的也是流行歌啊....


風格、流派都不是區分音樂好壞的標準。

古典的好處不在於先天的優越感。每個時代有天分的音樂家都不多。雖然我從小接觸的音樂就以古典爲主,到現在流行音樂也聽得不多,但我的聽覺並不會排斥一些的流行音樂。反之,如果一段古典音樂寫得很爛或者演得很爛,該打哈欠還是要打哈欠。


小時候愛聽流行,高中之後就徹底拋棄了,轉古典,因為古典音樂對於我來說總有那麼無窮無盡的東西等我挖掘,而且聽古典絕對是愉悅的而不是僅僅快樂的。在我看來就是那種含蓄卻有深刻,每一段音符都蘊含著巨大的能量,就像老子說的水一樣。原來我以為古典音樂只是如此,後來發現我錯了。在看了GEB這本書後,我去關注了一下巴赫,才發現不少古典音樂是能在數學中找到平衡的,作為一個學哲學的,我對理性和感性在這裡形成完美的結合而異常驚訝。真的,我開始意識到這些古典音樂家的作品幾乎就是神的福音了,是人類理性思考的又一個王國。當我再聽流行時,那種感覺消失了,可能作曲沒有退步,但是歌詞卻把它們庸俗化了,沒有哪個歌手敢於追求至高無上的理性,或者敢於和人類的陰暗面做鬥爭。我發現他們的高度太低。所以我聽不下去了。

PS 很多人說音樂的受眾——人,是沒有貴賤之分的,當然在自然權利和政治權利上確實是。但是這個社會中真的就沒有貴賤之分嗎?很多知友有過受歧視的待遇吧,學歷不行,身材不好,能力不行,沒有錢與權。不管每個人嘴上說得多麼好,私底下總是把人分等的吧。所以貴賤這個東西是真實存在的,那麼古典音樂的受眾是精英階層,至少也是中產階級,而流行音樂則是所有人。此外不要和我舉個別例子,沒學邏輯我沒時間奉陪。


直觀覺得不舒服,可能因為我所接觸到通俗音樂的場景是在他人外放的情況下被迫接受的,所以不排除有「被打擾到」的成分。

就像是看完很多專業性很強的學術書/嚴肅文學後不能接受網路小說,至少審美不同。

——————

【可能跟喜好古典樂相關的特質】:

個人來講,

?從小接受「黑白灰/駝色 的單色搭配是質量高的審美」此類設定;

?家庭中有嚴格的禮儀要求和坐姿/站姿規範之類。eg需要一直坐得很直,避免不禮貌的動作,語氣好一些,不能帶給他人一點麻煩之類。

?也可能跟我的完美主義/潔癖傾向相關,至少我覺得進行必要消毒/整理後生活質量會高很多呢。

而且接觸到很多喜愛古典樂的愛好者紀律傾向和智商都不錯。

?也喜歡vintage復古的一些元素,例如純色、高腰等。

一直都很喜歡古典樂,也練習鋼琴。

—————

暫封~若有表達不清楚的地方請告訴我

;D

感謝閱讀。


恩,我就是從小聽古典的,從聖桑的兒童音樂開始。。

現在還不是搖且滾起來了。不對,其實什麼都聽,除了country和hip hop之外我都照收不誤。

但是聽到好聽的古典,還是會深深共鳴啊。

古典和流行本來就沒有什麼老死不相往來的矛盾啊,你聽聽Queen,聽聽Dream Theater,聽聽王菲的寓言也好,多美妙。反過來,你聽聽陳美和il divo也行啊 = =

再說了,現在國內做流行音樂的,大多是科班出身,不乏從小學古典的。流行歌里的弦樂誰配的?誰演奏的?


肯定所有的音樂都能聽得進去,但大部分流行音樂相對於嚴肅音樂(古典音樂)結構等方面都太簡單,有的甚至聽了幾句剩下的都能想到,實在是不能滿足我的耳朵。

當然,也有很多學音樂的朋友一塊聽鬼畜聽are you ok的場面。

聽慣了古典音樂的人眼裡,流行音樂之於古典音樂差不多相當於知乎短篇小說之於文學巨著吧。


雖然不到古典音樂發燒友的程度,最初接觸古典音樂實在是在紅歌中聽到了天籟之音。後來逐漸非常喜歡古典樂。

年輕時也曾象別人一樣喜歡過流行歌曲,時間約有十多年,而且流行樂類大多數都聽,包括重金屬和爵士……後來還是發現,流行音樂雖然也有動聽之處,但流於膚淺……所以又回到古典。

長時間聽古典樂,結果養了一副不能承受流行樂的聽覺神經。甚至到了如果聽多了海頓、貝多芬等,再聽約翰·施特勞斯的圓舞曲都覺得是流行音樂……

象我這種人,聽多了古典樂,不是不能聽流行音樂,而是真心不喜歡……


平時只聽古典,完全不會主動聽流行音樂。

被動聽流行音樂或者其他音樂的時候:

1. 會首先關注節奏和配器。總在琢磨什麼樣的節奏更新奇、更有感染力、效果更好。遇到喜歡的節奏會跟著一起搖擺。不管是多麼陌生的或熟悉的音樂,關注節奏總能給我帶來無窮的樂趣。

2. 會關注演唱的細節,如氣息的控制、音頭和音尾的處理、音色和發音,當然還有節拍等等。其實好多同學朋友唱歌時,只在粗線條上比較像模像樣,細節上可改進的地方很多。更別提有的人不經過提醒都不知道自己音準節奏不對。

3. 高興的時候關注一下和聲和曲式結構,讚歎一下原來作曲是這麼回事啊。


你讓我這種遊走在搖滾和古典兩界的,得受多大的委屈。。。。


首先,沒有誰一生下來就是只聽古典樂的,因為你不可能存在於一個隔絕任何大街小巷,廣告電視裡面流行音樂的環境中,大腦總會被動接受這些音樂,所以頂多是流行古典一起熏陶,根本不存在什麼習不習慣的問題。不可能說一聽流行有什麼不習慣的感覺。

其次,古典不是流行的進階,不是什麼打怪升級的模式。這是兩種基於不同模式發展起來的東西,一種是學院派,一種是民間音樂。聽完古典聽流行是一種基本上全新的體驗,和古典根本沒什麼聯繫,也不會想到那方面去,所以沒有什麼不能接受的。就像你玩遊戲,以前都是玩的即時戰略遊戲,突然玩一下rpg遊戲,你肯定不會認為兩者有什麼聯繫,也不存在什麼習慣不習慣的問題。

ps:如果有人硬是聽完流行非常渴望與他聽過的古典音樂產生聯繫,進行比較的話,那肯定是個所謂的古典樂迷想展示他的逼格。


這個好這個好!

2013年春,友人給我張林宥嘉VIP的票, 可是當時我已經out 了流音圈超級久, 連iPod里都是各種concerto, sonata, quartet etc.. 再不就是小時候聽得小萱萱...哎。。。

然後我就去了, 首先 門外完全是人山人海的架勢, 全是小年輕, 拚命的叫著林宥嘉的名字。。。接下來就是長達N 個小時的轟炸,身邊的孩子們, 已然都不是坐在椅子上了, 全都是站在椅子上高喊著林宥嘉的名字。 我同學問我:「你知道林宥嘉嘛?」 「算知道吧, 唱那個你是我的眼的。。。」 「我K, 那都不是林宥嘉的歌喂。。。」 ……(……%¥……* 再然後, 我實在不能忍了, 不是他唱的不好, 而是粉絲的叫喊和熱情實在讓我....提前走了

我就記住了一首歌 說謊, 因為唱這首歌的時候, 粉絲們最安靜。

又過了一個月, 汪峰來了...

然後我又舔著臉VIP去了, 估計13年是閑的疼, 混出頭了的同學們總是想著我 當他們孤單寂寞冷的時候...

顯然汪峰的受眾面就大齡多了,至少大家都安心的坐在椅子上,只是時不時的站起來一小下下 活動腰...

一場下來, 我就在想, 像峰哥這樣的唱法, 毀嗓子不是指日可待嗎??

祝他身體健康把....


從小隻聽古典,幾乎沒聽過流行。小時候因為學鋼琴的緣故,一直是在聽鋼琴曲,從理查德克萊德曼的偏通俗的古典音樂到魯賓斯坦演奏的肖邦全集這類的純古典音樂,再到馬克西姆的現代風的古典音樂,一直都是走的古典路線。包括我現在作曲也都是古典思路。

其實初中的時候聽過一小陣子流行,那時是因為鋼琴實在沒時間學了也沒興趣了,家裡人也不強迫了。但是聽起來總是很彆扭,當時還小樂理知識不夠理不清楚原因。後來大了慢慢聽的更多了,才意識到本質的區別。

第一個問題,流行樂的旋律是要配合歌詞的,而歌詞是要人唱的。無論說唱也好,通俗也好,美聲也好,人得聲音是非常有局限性的。非專業的美聲高音歌手(也就是類似周杰倫啦,田馥甄這類通俗男女歌手)能自我有效控制的聲段是很小的,高了的話能不能唱?也能,只是很難控制而已。一般人能正常控制的最高音和最低音也就是圖中我小拇指彈的兩個

而且而且而且而且是男聲的最低音和女聲的最高音,男女單獨的話只能唱到這個音域的三分之二不到。但是這個聲段連鋼琴的三分之一的音域都不到。所以流行樂最大的問題就是可編輯的聲段太短了。古典樂器能編輯的樂段就非常長,高到很高低到很低跨越四五個八度都不是問題。就像一條河裡如果你能從上游一直到出海口都有地方捕魚,那你捕到的魚一定種類繁多,但是你要只在中游才能下網,那好東西可就沒那麼多了。第二個問題就是唱的問題。演唱是非常耗氣的,深吸氣一口能持續喊出動靜的時間可沒那麼長。還記得趙本山小品《賣車》里范偉那一聲「啊~~」最後憋缺氧了么……想要控制自己唱出準確的音很需要氣力,所以大家可以發現再快的曲子(類似《雙截棍》《牛仔很忙》)他詞可以很快但是每唱很短一句就一定要時間暫停去喘息和調音準。而古典樂器吹拉彈敲這類的東西一口氣能走下來的樂段就很長(典型例子可以參照李斯特《第六號匈牙利狂想曲》後半段,幾乎右手彈奏沒有任何停頓)。就像你在同一個位置捕魚,越細越小孔的漁網撈上來的魚越多,而孔大的網就要漏掉好多。第三點也是比較關鍵的一點,音色的問題。流行的伴奏通常三四種樂器鼓琴吉他配合點電音就搞定了,因為配多了人聲就凸顯不出來。現場在音樂會聽過交響樂的人應該能感受到十多種樂器十多種音色交雜的那種感覺。那種震撼力是很難用言語表達的。總結一下就是,當你聽慣7個八度的音域15種樂器的音色並且一口氣能high一長串的一首整譜10分鐘的音樂大片,你可能就很難享受2個八度5種樂器人聲為主一口氣最多10個字的三五分鐘通俗小品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學樂器的關係,從小到大百分之九十多都是古典樂,小時候不知道區分概念,只知道好聽就聽,也聽流行,可是慢慢長大後,一首古典的可以一直聽,從來沒有厭煩或者什麼,可是我也會去聽流行的,也會發現很多很好聽的,可是一旦一直聽,後來就不願意觸碰了,過一段時間有可能又發現一個喜歡的。現在在寫這段話的時候,腦子裡出現了一個想法,流行帶給我的好像真的是宣洩情緒,而古典有時候會給自己一次洗禮。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老子明天不上班》這首歌?
如何評價李泉?
麥當娜是真的不認識Eason嗎 還是演唱會設計好的環節?
為什麼順階和弦里有時候用大和弦代替小和弦或小和弦代替大和弦?請從樂理上解釋。
如何評價渣渣(ZAYN, Zayn Malik)單飛後首單 PILLOWTALK ?

TAG:音樂 | 古典音樂 | 流行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