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代購對當地奶粉業有何影響?

需求量變大,不是正好可以提高企業產量和收益,為何現在變成了一種矛盾。

新聞:

- 中國買家搶空荷蘭奶粉 超市推出限購

- 紐西蘭奶粉限購令有條件解禁 代購價普漲一成


貼一篇自己前段時間寫的文章:

《關於德國奶粉的一些見聞和感想》

去年因為自己臨時工作的原因,跑到Chemnitz一戶朋友家裡向別人諮詢在德國怎麼做詢價。順帶聊了聊當時很熱門的奶粉代購的話題,覺得蠻有收穫的,在這裡把過程記錄下。

朋友一對夫妻,男的是記者,女的在Rossmann(一家大型連鎖超市)做市場營銷。晚上聊天的時候男主人和我說他正好在做一個關於奶粉脫銷的話題。我很感興趣,就問他對當時中國人把德國超市奶粉全部買空的的做法怎麼看。他當時就糾正了我的說法,不是中國人買空了德國的奶粉,只是德國人的營銷做得太出色了。

他首先跟我簡單的描述了下當時的狀況:德國一般超市裡面有很多種奶粉,價格從3-13歐不等。質量都有保障。其中最貴的就是aptamil(愛他美,13歐左右)。當時在德國一度脫銷,世面上都說是被中國人買完了運回中國。而價廉物美的Babydream(3歐左右)銷量卻沒什麼大的變動。

為什麼愛他美會脫銷?真是中國人買空愛他美導致奶源不足的嗎?

首先aptamil是Milupa公司下屬的一個奶粉品牌,同時這家公司還有Milumil這個奶粉牌子。兩個牌子的奶粉奶源相同,但是口感上aptamil更好,而且價格要高出許多。當時卻只有aptamil在中國暢銷,可惜的是Milupa當時沒有辦法給aptamil在德國的超市裡直接漲價。

接著他妻子給我補充了相應的一些知識。一般廠商銷售的渠道有兩種,一種是線上,比如說亞馬遜。另一種是線下,比如說Rossmann之類的超市。一般來說價格相差不大。但是由於有相應的合同限制,導致企業沒有辦法給線下(超市中)的產品大幅度的漲價。

一樣商品特別暢銷,但是卻沒辦法漲價,漲價了還可能得被別人罵奸商,還有什麼比這個更痛苦的呢?

Milupa的營銷就做的相當出色,他首先宣布aptamil銷售大增奶源出了問題,斷了一段時間的貨,而後換了包裝變成新品重新漲價上市。因為線下價格受控,就在線上提高售價,儘可能的減低給線下的供貨。而後聯合新聞媒體把責任推給中國的奶粉代購。

但是這裡面Milupa還是出了紕漏。他在宣布aptamil斷貨的時候,奶源相同的Milumil並沒有斷貨。漲價的原因也顯得很牽強,新技術導致成本的提高確實不是個持續漲價的好理由。線下超市不斷斷貨的同時(線下價格比線上要低很多,因為受和超市長期供貨合同的影響),線上卻非常充足。

當時我額外查了下aptamil在中國的售價,大約250元一罐,一年全部喝aptamil的花費大概得12000元(一月4罐)。中國這麼消費的也應該是少數吧。而且當時世面上的Babydream之類的低價奶粉並沒有過斷貨,德國人喝13歐一罐奶粉的小孩也是少數,更加談不上搶的德國小孩沒奶粉喝吧。

他丈夫最後還對我介紹了下德國的新聞規則。德國的新聞發表即使是在一個民主的環境下面也有他的普世價值在裡面。記者也必須迎合讀者的價值觀。接著我們談論了一下西藏的問題。他個人還少見的對中國的民族政策表示了欣賞。就像我一直以為中國是恪守一夫一妻制的國家。後來他糾正我說中國其實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允許一妻多夫,比方說在西藏就有這樣的現象,合法存在,是對民族習慣的尊重。我一個中國人卻從來沒聽過。但是在德國媒體上所有的關於西藏的報道在德國都有相應的導向,沒人寫在紙上,可是記者們都會很自覺的去遵守。

我自己從來不做奶粉代購,寫這篇文章也只是因為覺得周邊中國人的看法可能和我所聽到的非常不同,所以把自己的見聞記錄下,給大家做個參考。


從經濟學角度做個粗淺的分析吧,首先看西方大部分國家(特別是奶粉質量信得過的國家,包括澳洲)奶粉供應的現狀:

  • 由於這些國家人口已經停止增長,城市化進程也已經結束,具體表現為社區穩定,新建樓盤很少,人口組成和數量都比較穩定。從超市以往的日常運營來講,一般一個超市對於附近社區的奶粉需求也容易做出固定準確的預測,供貨也是按這個需求來;
  • 超市同乳品生產企業的訂貨合同一般也是一年或者一季一簽,訂貨數量和價格也是按這個較穩定的市場估計來的,最多附加一些補充條款,比如少量供貨不足或者銷售過剩怎麼處理;

  • 同樣的,不管是生產企業自己的奶牛基地還是農場/農戶的奶牛基地,也都是按這樣的市場預測做奶牛存欄數目的規劃、管理和生產的(比如多餘的未成年奶牛會被殺死)。

這樣的奶粉價值鏈條有什麼樣的特點呢?缺少彈性。以往經濟學的模型告訴他們,奶粉這種消費品是比較沒有彈性的,在一個封閉的市場里,如果奶粉生產多了,即使價格再低也沒有人買。所以整個價值鏈條都是這樣規劃運作的。

現在突然冒出來中國代購奶粉的大軍,把封閉的市場打破了,那麼直接後果就是這樣的:一個封閉的缺乏彈性的市場突然變成一個開放的充滿較大彈性的市場,原來市場的每個參與者都有點措手不及。這就是我們看到的西方奶粉市場的現狀。

  • 首先就是終端,超市的奶粉供應遭到直接衝擊,大量奶粉斷貨(不過不是什麼樣的奶粉都會斷貨,後面會講到),然後就是超市奶粉限購;

  • 另一個渠道網路,一般奶粉這種價值很低的東西,由於物流昂貴西方人很少網路購買。中國人開始大量搶購以後,網路渠道迅速火爆,然後迅速斷貨(因為他們從生產商拿到的一般都是供應傳統渠道富裕的部分,供應不穩定);
  • 然後到乳品生產企業,由於他們大部分不了解中國市場,不清楚這個市場需求的尖峰是否長期穩定存在,所以不會貿然增加產量,即使有的企業有大膽的計劃,他們也要受限於牛奶的供應;
  • 一頭奶牛從生下來到穩定產奶需要多長時間?三年!也就是說,即使超市反饋到需求增加,生產企業開始提高訂單數量,到真正看到明顯的奶粉供應增加,也需要三年以上的時間(還有渠道延遲)。農場/農戶會冒這麼大風險增加奶牛供應為三年後的市場做鋪墊嗎?三年的沉沒成本可不是小數目,將來市場沒有了,宰殺和處理還是一筆成本。

由於整個價值鏈條缺乏彈性,西方奶粉市場只能逐漸在觀望中調整,這種斷頓的情況會存在很長一段時間。他們不會一下子通過添加劑,超量擠奶等非常規手段滿足迅猛增長的中國奶粉需求,更不可能把奶源搬到中國來解決根本的牛奶供應問題。總的來講只能在有限的空間內騰挪,供應和需求逐漸磨合適應。另外為了保證窮人孩子吃奶,似乎有的國家也有最高價格限制,歡迎了解的知友補充。

花絮:附上一張前一陣在德國看到的超市奶粉供應情況,可以看到不是所有奶粉都沒有貨。不同牌子略有差異,不過一般來講是一歲以上的幼兒奶粉斷貨。而一歲齡一下的嬰兒配方奶粉一般都供應充足,原因也很簡單:

  • 1歲以下奶粉一般就吃幾個月,嬰兒胃口也小,中國需求即使引進來對當地市場衝擊也小;而一歲以上奶粉一般不分段,可以一直吃下去,再加上孩子胃口大,需求量自然就旺盛,容易缺貨;

  • 更主要的原因,現在都鼓勵母乳餵養,不管東西方母親,一般可以保證母乳供應一直到孩子半周歲歲(特別是西方母親能供應到一周歲),大家對於低齡段奶粉需求都不迫切;中國母親一般幾個月就要重返工作,對低齡段奶粉需求會略微旺盛。

額外花絮給好奇的知友:擱架上面的告示說奶粉供應緊張每次限買3盒;更多的超市甚至限買2盒。


看到sven的那篇就夠了。

我懶得多說啥,就說個價格,你去http://amazon.de上去看看,愛他美的奶粉從來都是要買多少有多少,發貨商就是Apitamil,但是價格,就呵呵了。4罐pre 800g的要87€,平均每罐22€,超市同樣的只賣14.95€,所以超市會斷貨。其實早就有人說出來了,就是奶商黑心罷了。硬是要說成經濟規律,要是奶粉代購潮剛興起是因為經濟規律,現在完全不是了,超市缺貨不是因為奶商不想賺錢,只是因為奶商要賺更多的錢。


影響很大

我這半年跟我姐一人國內一人英國做奶粉代購,了解到了英國奶粉的市場,他們不是為了賺錢來生產奶粉的,他們的奶粉政府補貼很大,最好的奶粉才劃人民幣95塊那樣。所以並不是人買的越多奶粉廠商越開心賺的盆缽滿溢。

而且奶粉的監管就像藥品一樣嚴格,只允許藥房與超市販賣,沒有任何中間代理商,所以做代購的想要從奶粉廠商那裡大批量拿貨也是不可能的。只有從超市,藥房去搶貨,我姐是搶不過那些職業做代購的,每次奶粉上架都能立馬被搶空。他們的奶粉廠商是根據自己國民的新出生嬰兒來分配的,結果中國人給掃空了,肯定就沒貨了呀。

現在英國最新的限購措施是每人每次只許買兩罐,這就大大的提高的代購者的成本。我們也無奈啊,只是想著能讓親戚朋友吃到放心的奶粉


因為產量是不可能一直上升的。

理想模型分析多了么?真的以為產量是可以一直無限提升上去的?

拿紐西蘭來說好了,超市的貨架就很少見到滿的,很多時候都是空的。

從去年12月份到今年春節的時候某幾種奶粉就完全沒有。


1. 從長期來看應該是好的, 正如題主所說的需求升高使需求增大. 但是也存在一個限度, 農產品不像製造業產品, 產量不可能無限提高, 紐西蘭能出產的優質奶粉數量畢竟是有限的.

2. 短期來看中國的奶粉代購者對市場造成了過渡的需求衝擊, 新聞中提到的各國限制奶粉出口的政策, 應該是因為廠商短期內提升產量的能力有限, 經不起中國人強大的消費能力. 考慮到國外工會和消費者協會的影響力, 當地政府自然會通過行政手段限制出口以保障本國消費者的需求. 個人認為, 不管在國內還是國外, 奶粉都算是一種關注度極高的消費品, 保持價格和供給一定程度的穩定是有必要的.


樓上大神有些部分分析的非常有道理,我從品牌角度分析一下吧

本人自己在荷蘭,做過物流行業,也做代購,也自認為了解一些相關信息

1. 為什麼代購只代購某些品牌的奶粉?

因為國內客戶不認其他品牌。作為代購,我們肯定是根據市場需要來確定我們代什麼,國內通過很久的品牌積累和用戶口碑相傳,荷蘭的兩個牌子(牛欄,美素)是客戶最熟知的。別的牌子即使在荷蘭特別有名,國內客戶不認可一樣沒用。美素因為前一段時間受到國內美素的質量風波(其實兩個美素沒有太大關係)而遭到唾棄,認可度明顯下降。

2. 牛欄,美素在荷蘭的品牌認知度高嗎?荷蘭寶寶都喝什麼奶粉呢?

兩個牌子在荷蘭大家都知道,不過反映出來的第一印象就是中國掃奶團。(這裡只擺事實,不做分析。)荷蘭寶寶母乳餵養,即使就算不母乳,也不喝奶粉,因為荷蘭奶業發達奶源好,都是喝鮮奶。各種品牌各種規格都有。只有一種寶寶喝奶粉,就是對奶製品過敏的,一般這樣的寶寶社會福利會直接補貼特殊奶粉,也就是說這樣的寶寶奶粉錢國家出,而且在藥店拿奶粉。

3. 限購的背景是什麼?

限購的初始原因是因為上面提到的兩個品牌的奶粉被掃光了,超市貨架是空的。尤其是特定段數的奶粉,1段或者4段。但是這樣其實對於荷蘭人民的正常生活來說沒特別大的影響。有很多其他牌子的奶粉可以選擇,而且質量確實不差。尤其是很多超市自有品牌,性價比也非常高。天性實際的荷蘭人的選擇一般都是,這個牌子沒有了,那買別的就好了。但是奶粉公司就不願意了,兩家奶業公司對市場有著不同的區分和定位,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市場,投放不同的品牌的奶粉,比如美素針對國內有好幾家生產廠商。而在荷蘭本地,牛欄和美素才有這樣的包裝,這樣的質量。

4. 貨架空了對於奶粉公司來說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他們辛辛苦苦在荷蘭做的品牌沒了,荷蘭人民看不到他們的奶粉了。這個牌子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廢了。所以奶粉公司會向零售商和國會施壓,製造輿論,不僅給自己做了廣告,還維護了自己的權益,並且間接「拓展」了中國市場。

以上是本人知道和總結的所得,歡迎指正和討論,謝謝!


說一說近兩年澳洲的奶粉情況:

澳洲的奶粉市場上,最受中國人歡迎的有三個系類:愛他美(金裝和白金);a2;貝拉米,其餘奶粉都銷量很少,所以可以說幾乎沒有影響。可以不作考慮。

澳洲的奶粉一二三段,三段是一歲以後吃的,澳洲當地的寶寶,很多到了一歲以上就開始吃牛奶或者成人奶粉,比如德運,所以三段奶粉的產量根據市場需求來說,是偏低的,但是中國的寶寶三段才剛開始吃奶粉呀,那需求量可就大的不得了了,這直接改變了奶粉生產商的產品投放比例,增加相應的三段奶粉的產量。

貝拉米奶粉是澳大利亞的奶粉,號稱全部有機,零添加,2015年深受中國人喜愛,但是自信心膨脹了呀,股價高歌猛進,看到中國市場一片大好,於是開始漲價,漲了百分之三十,結果玩兒脫了,國人不買了,2016年底,股價下挫50%。

a2 奶粉,這個牌子做的好呀,也是前些年上市的一款奶粉,開始的時候賣得不貴,後來宣傳做得好,國人喜歡,其銷量真的是打折滾兒往上翻。從開始的名不見經傳,到如今可以佔據coles奶粉貨架的三分之一,a2 真的是被中國人捧紅的。

當地人嗯,比較喜歡吃的是雀巢能恩,s-26以及不知名的便宜奶粉,嗯 還是中國人厲害呀!

鑒於中國對於嬰幼兒奶粉的需求如此巨大,很多廠商也投入到這裡面來:blackmores, nature"s way 以及德運 都開始生產嬰幼兒奶粉, 結果中國海關2015年4月開始,不能進口大貨了,我的天哪,也就是說,進入中國的澳洲奶粉量銳減,這可苦了剛入行的這三兄弟。賣不動!(這裡有個問題值得思考:明明海關限制了進口量,大貨走不動,小包裹卡得緊,進入中國的奶粉量低了,可是國內的奶粉需求量依然在增加,而且需求都得到了滿足。你琢磨琢磨,多出來的奶粉是從哪兒來的?)

中國的需求和海關的動作直接影響到澳洲奶粉的銷量,影響的還有這幾個奶粉生產商的股價。


奶粉代購其實是基於中國的特殊國情產生的,國產奶粉食品安全問題頻發,讓消費者不信任,現在大部分都是4+2+1這樣的家庭,大家對孩子的成長安全很關注,也會不惜成本,所以才會造成大家紛紛追求洋品牌從而延伸出代購這個行業,正所謂有需求才會有市場,代購雖然會對本土企業影響和衝擊,但也是不可阻止的。除非國內及本土的奶粉企業能夠真正做出適合的好產品,同時,政府要有相應的監管措施及行業安全標準,為國企奶粉在消費者心中打造信任感,打造民族奶企的好品牌,以為人父母的良心和責任去經營企業,做好產品。其實中國不缺好產品,缺的是品牌化的運營。希望貝備網能幫到大家。


會搞垮那個品牌。

爆罐的奶粉,還往出賣,不垮還咋?!

而且奶粉如果出現問題了,買家找誰解決???


很多當地買的奶粉都是有補貼的,所以你買走了,人家能樂意?現在代購火熱,我是如果不是親人朋友人肉帶回的話,其他都不會相信,就算是正品,但是直郵中爆罐污染的危害很大。所以我還是相信大型集中箱採購回來的,有人替我們買為什麼自己還要找沒有保障的渠道,自從沒朋友去國外人肉帶後我就挑了幾家跨境電商買,現在在麥樂購給孩子買奶粉


身在澳洲,奶粉代購對當地人還是有一定的影響,至少超市的奶粉都不會全,時不時地會有那麼幾段奶粉是斷貨的。超市的斷貨可能就該歸功於華人代購,至少貨架上的限購令是中英文的。我是代購,代購理念是讓國人享用與鬼佬一樣的產品,有需要可加微kittyniu2016。


說一下加拿大的情況,這裡無限購基本無斷貨,有些奶粉品牌時不時搞活動打折,讓我覺得奶粉公司雖然相對其他行業比較特殊,但其實還是以質量為根本,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中國的奶粉代購隻影響市場規模不大的歐洲一些國家,北美的市場倒不抵觸中國的買家哄搶,一點都不見有影響啊。


我對一些大神們只靠YY得出的結論無力吐槽。我就問一句:請問每年湧入歐美的留學生是多少?假設每人每周喝一罐奶,你們何時聽說過當地超市斷奶了?兒童奶粉那點量才佔多少比例?!


奶粉代購行業破壞了廠家的市場秩序和毛利水平

國外奶粉品牌一般在當地(一般以市為單位)設立了經銷商,規定該經銷商在區域內負責產品銷售、物流、信息的收集、市場費用的投入等工作,在市場需求恆定的基礎上,外區奶粉(代購粉和串貨粉)的流入無疑會極大降低當地的銷售額;損失經銷商的銷量和損失;該種情況無疑會對廠家的渠道建設造成很大的困擾。

因為三聚氰胺事件的影響造成的需求、以及極高的渠道費用造成國外奶粉在中國市場定價一般較高。東方艾格農業諮詢公司的乳業分析師陳連芳告訴記者,在歐洲很多國家,普通配方奶粉的價格確實大多在10歐元左右,摺合人民幣不到一百塊錢。奶粉的最終價格是由生產成本、進口稅、銷售環節的利潤、運費、破損率以及售後服務等部分組成。尤其是從廠家到總代理再到地區代理,然後進入超市、賣場每個環節都要加價10%以上,還有廣告費、推廣費以及進店費等,都是一大筆開銷。【1】

在這種情況下,同樣質量的海外粉進入國內市場對廠家的市場價格體系造成了強大的衝擊,很多沿海地區的四大品牌粉經銷商尤其受到影響;為了完成市場任務拿到後台返利,不得不把粉賣到其他區域(往往虧本賣,廠家和經銷商平坦差價),此種行為無疑增加了廠家的銷售費用,損失了毛利。

【1】北京晚報8月7日


不僅給自己做了廣告,還維護了自己的權益,並且間接「拓展」了中國市場。


我看到的是留在鄉鎮的同學都在淘寶代購愛他美。老百姓心裡明白著呢。


在歐洲的話就是讓奶粉商有更多錢賺 在澳洲的話 超市和奶粉商一起賺錢 賺得超開心呢

說句題外話 其實代購嬰幼兒奶粉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很多 我個人比較建議購買原裝進口的奶粉


澳洲a2 Platinum白金奶粉1段 0-6個月 900*2白金系列

牛奶的特別之處在於來源於只含有A2

酪蛋白質的天然奶牛(全球只有30%)

而不是基因改變的A1奶牛被稱為奶粉中的愛馬仕

a2牛奶只含純正A2 β-酪蛋白質(最原始蛋白質)

不但有天然牛奶的營養成分同時還包含10種重要的營養物質

更易於嬰兒舒適的消化和吸收,提高免疫系統,視力,肌肉和神經功能,

保持皮膚健康,促進寶寶身體各部分機能的健康成長


我在德國,其實前年去年的時候,能明顯感覺到超市奶粉供不應求的那種壓力,各種限購措施,各種貨架空空如也,但是自從我開始做dai 購後覺得奶粉供貨沒有以前那麼緊張了,貨架都是滿滿的,以至於我每次看到都手癢,好想買幾罐回去


推薦閱讀:

新華社斥巨資租用紐約時代廣場的廣告屏有什麼樣的利益驅動及回報?
如何看待國家版權局對「今日頭條網」立案審查?
為什麼許多意外傷害事件能夠很快見報?媒體是如何獲得這類「爆料」的?
如何看待聞清良在法庭中提出的「受賄3000多萬元的才判無期,為什麼判我死刑?」?
如果你精通武術,被5個手持砍刀的歹徒圍攻,你認為應該用什麼近身肉搏武器合適?

TAG:新聞 | 淘寶網 | 經濟學 | 代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