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園的強大之處在哪?


醫療從業者,對IT行業不大懂,丁香園長期用戶,說的不對的地方請多指教。

大環境上來說,醫療生物領域這些年不斷升溫。初期用戶質量高,後期社區氛圍保持的也很好,這對留住用戶幫助很大。

Fenng的加入給丁香園強大的技術支持的同時,想必也提高了丁香園在IT界的知名度。但是從一個醫療從業者的角度猜測,丁香園的目標用戶群中恐怕知道Fenng的人並不多。

另外,不得不說從社區模式轉型成為現在的醫藥行業新聞門戶,並增加了丁香通和文獻平台等幾個板塊,以及包括用藥助手在內的一系列等移動產品的推出。丁香園對自己想做什麼和用戶需要什麼一直很清楚。解決了很多相似類型的網站面對的「如何乾淨地盈利」「如何把優質用戶資源變現」這類問題。

雖然說丁香園目標客戶群其實是需求相對同質化的群體,但是能做到如此精準的用戶需求分析並不容易,不得不佩服經營者的頭腦。


說到做醫療的互聯網企業,必然就會想到丁香園。

而作為前丁香園團隊中重要一員的 @Fenng ,是如何看待醫療健康行業創業,以及丁香園團隊會如何迎接這個領域的種種挑戰?

之前,他做客產品發現社區 MindStore 的在線訪談欄目「MindTalk 線場」,進行了一番精彩的交流。丁香園的強大之處可從精彩的問答中體現出來。

精彩問答

1.丁香園的健康文章如何保證定期定量輸出?內容來源都有哪些,又如何保證內容的專業性呢?

馮大輝:丁香醫生團隊製作內容的方式我之前在知乎上說過,也沒什麼秘密,大致的過程是這樣的:

我們向專業人士約稿,支付最高的稿酬,約稿的文章,團隊有一個單獨的醫學團隊做「內容評審」,我們還請了專家評審團進行審稿,類似學術界「同行評審」的機制,借鑒學術論文的發布機制。

從某種意義上說,甚至比對待學術論文的要求還要高,要知道現在學術論文作假的其實也不少,但是丁香醫生的文章質量,要能經得起現代醫學的驗證。文章一經發布,還有不少專業的醫生盯著,如果有人找出硬傷,我們會另外給獎勵。(很欣慰,目前這種獎勵發出去的不多。)

這樣生產內容的方式,在醫療健康行業,應該是獨一無二的。

你可以看到,我們的標準是要生產科學的、可信賴的醫學健康相關知識內容,而不是追求閱讀量,不追求傳播量。

希望對你有所借鑒。 我看另外也有朋友在提類似問題,在這裡算一併回答了吧。

2.丁香園的app那麼多,請問這是出於什麼考慮?哪些是主要的?因為下了幾個體驗,都沒找到特別好玩的。另外,你們產品團隊現在多少人,有幾條線再走?你們最希望解決當下醫療健康行業的哪些問題?對於產品的社會價值你們是怎麼考慮的?

馮大輝:好用的工具不一定好玩兒。丁香園面向大眾的產品,只有「丁香醫生」這一款,其他工具都是面向專業群體的,甚至會設置一定的使用門檻,我們認為這些門檻是必須的。

產品團隊二十多人左右,幾乎每個人都有獨立負責的產品 — 我們的產品實在是太多了。

做醫療,當然要解決醫療健康行業的真正的痛點:1. 醫患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問題 2. 醫療效率低下造成的問題 我認為至少這些是比較關鍵的,其他問題,無關痛癢。

至於社會價值,說起來可能沒完沒了,但最起碼應該要做到:提供的信息是科學的、可信賴的。能不能別坑人,別騙人?守不住這個底線就沒必要做這個行業了。

3.請問丁香園的線下醫院與春雨,微醫等的線下有什麼差別?在這個醫生稀缺的環境下,丁香園是希望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提示效率?之前聽說丁香園已經在開發自己的HIS系統,在各大醫院封閉HIS的情況下,使用自己的HIS確實能解決很多問題,但對於數據的安全性和隱私性又如何保障呢?大部分中國人都有著遇到問題再去查詢解決的習慣,又沒有很好的閱讀習慣,對於長篇大論的文章往往沒有多大興趣,很難培養用戶連續打開app學習知識的習慣,丁香醫生又是如何做使增加用戶黏度,讓用戶主動學習的呢?

馮大輝:時間有些不夠用,就這個話題我可以寫幾千字,挑重要的說:

我們希望提升醫生效率。因為中國醫生是有限的,醫療資源實際上是有限的。如果醫生效率高不起來,無論如何醫療效率不會好到哪裡去。

我們希望提升患者對醫療健康的認知。這就離不開對患者進行醫療健康的教育,在這一塊,國內幾乎是稀缺的。電視報紙廣播乃至很多互聯網上充斥著各種虛假醫療信息,這些無疑讓醫療大環境變得更糟。

我們希望改進治療效率。丁香診所的一些實踐,也有這樣的目的。

4.低頻次的產品如何積累第一批種子用戶?初期如何形成用戶粘性,如何去做一些低成本的推廣?以及在所處行業挖掘一些對用戶來說有價值的東西?(在可利用的資源不是很充分地前提下)

馮大輝:種子用戶和低成本推廣的都沒有探討價值。有種子用戶的自然有,那是團隊天然的能力,比如名人創業,自然有一堆人去嘗試他的產品;如果要低成本推廣,好的時機好的形式都是可遇不可求的,甚至,團隊里有合適的牛人也是個概率問題。

如果能選擇,就不要做低頻次應用了;如果已經做了,早點放棄吧…如果不能放棄,那就忍受低頻。

5.流傳很廣的「健康」類文章,大多採用聳人聽聞的標題,誤導性的敘述,利用人們的恐懼來最大化他們的傳播。丁香園的正規醫療文章,是不是在宣傳上天然的就有劣勢呢?正所謂傳謠文章比闢謠文章傳播的快。請問Fenng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另外一個問題是,丁香園的寫作者會不會和最需要正規科普的老年人等交流起來有代溝呢?

馮大輝:確實,謠言加上「刻奇」,讓信息傳播速度非常快。我們也反覆討論過這個問題,宣傳上確實有劣勢,但有劣勢不意味著就不做了,還是要持續的做下去,積累長期品牌影響力。 代溝的話,肯定有,這需要團隊要持續學習並改進,俗稱的要「接地氣」一點。如果你看現在丁香醫生做的內容,已經跟去年同期相比,在保持核心內容的情況下,學術味兒和說教味兒少了很多,更容易懂。

運營上,有的時候誰都忍不住要「刻奇」,但這個東西不是萬能葯,不能總吃,必須要保持克制。

6.互聯網醫療的產品如何變現,不斷生產優秀的內容確實有益於社會,有益於提高用戶的信任,後期會通過怎樣的方式建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線下診所準備鋪開么?

馮大輝:線下診所肯定會鋪開,走線下、線上結合的途徑,聯動運營,提升效率。線上可以解決傳播以及用戶獲取的問題,線下的治療手段又可以通過線上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用戶滿意度,比如患者回訪等。這本身就是個商業模式。

7.最近我們都很關注丁香診所的進展,從線上服務拓展到線下實體空間,複雜度新增了好幾倍,丁香園在做丁香診所的時候,現在遇到怎樣的挑戰?

馮大輝:複雜度確實增加了很多。目前最大的挑戰還是相關資質審批機制,流程上如果能再優化就更好了。診所選址這樣非互聯網的因素帶來的複雜性也會超出預期。 至於醫療團隊搭建這些,是丁香園的強項,相對比較簡單。

8.如何看待百度目前對病種貼吧的處理方式?對於此類貼吧或者醫療社區類產品,您認為最好的運營/盈利/存活模式是什麼樣的?病友互助類的社區,在疾病治療中應該處在什麼樣的環節,才能更好的幫助就醫?

馮大輝:對具體公司不想做評價。我一向認為,一家有社會責任有良好價值觀的公司不應該犯這樣的錯誤。已經把小膏藥廣告貼的到處都是了,還嫌變現能力不夠強 ? 讓旁觀者說什麼好。病友互助的社區本身也會存在問題,比如病友之間傳遞的信息未必就是完全可信的,但商業機構最起碼應該保持中立。如果能主動剔除虛假信息就更好了。遺憾的是,很多公司或是團隊讓這個情況變得更壞。

9.信息的傳播的過程總會存在偏差的問題,怎麼保證讀者很準確的理解作者的原意?避免好心做壞事的情況出現?

馮大輝:任何個人、任何團隊、任何公司做事情都可能會犯錯。如果不是主觀故意犯錯的話,一旦出現了壞的影響,還是應該主動承認事情做的不對,能道歉道歉,能說明情況說明情況,能糾正迅速糾正。還好有互聯網,很多紕漏可以被迅速發現。

10.想請問大輝,現在的互聯網加醫療還主要是體現在挂號服務上,公立醫院的固有利益如醫生資源和處方葯售賣上,還是無法撬動,不知您怎麼看這種情況的後續發展。另外,在個人健康管理方面(體檢,亞健康,慢性病等),現在互聯網可做的大都是穿戴設備,而穿戴設備本身又有許多限制,個人的醫院病例體檢數據和穿戴設備數據並不能打通,不知道您怎麼看這個現狀,丁香園會做這樣的數據打通工作么?

馮大輝:我不喜歡「互聯網+」和「可穿戴設備」之類的概念。我只看是不是解決問題,不能解決問題,概念先行沒用的,反而會讓更多人被忽悠。現有公立醫院無法改變的話,我們就去改變另外的事情,自己做,而不是跟著公立醫院後面做一些邊緣優化的事情。什麼在醫院能支付了雲醫院霧醫院,都是扯淡的事情,隔靴搔癢。

一個大公司做醫療,一定要看一下他們的訴求(出發點)到底是什麼,是不是為了拓展他們已有的業務(比如支付場景),還是真的要做醫療。遺憾的是,各有目的,就沒看到哪一家真的要做醫療。這話說的有些不客氣,但現實如此。

分享全文收錄於我的專欄:馮大輝眼裡的醫療健康創業是怎樣的? - MindStore 官方博客 - 知乎專欄 ,歡迎大家關注。每天都有最精彩的大咖分享乾貨(產品/運營/內容/設計)和創業者訪談哦。


他們的目標群體是醫學領域從業人員

我認識的醫學生都知道丁香園

這就是最強大的地方


1,醫療互聯網的重點其實在於「解決問題」,而不是「發現問題」;

2,大部分領域內企業都只能夠「發現問題」,做不到「解決問題」;

3,原因有兩點:

1)這些問題形成原因太過複雜,技術要求高,既得利益多,根本解決不了;

2)這些問題都很難解決,非得沉下心來一點一點做不可,不符合」爆炸性增長「;

4,丁香園最大的優勢就是:他們懂醫療,懂互聯網,又想解決問題,不走捷徑;

5,舉兩個例子:

當年微信朋友圈,謠言滿天飛,大爺大媽不斷轉發各種養生陷阱,這個問題大家都看到了吧?可誰來解決呢?要解決這東西,是不是難度又大又慢?丁香園招了一批專業醫學編輯,從一點點做起,在微信生態圈內撰寫科學正確的健康知識,事到如今,幾乎篇篇10萬+,這也不過兩年吧?

不打破三甲醫院的數據壟斷、服務壟斷,怎麼做到醫療大數據?怎麼能夠打造服務的閉環?做不到這個,所有醫學大數據都是忽悠;大家恐怕都想到了向線下去,但是只有丁香園,做得早,現在看來,也一點點在做的好。

每一個醫療問題的最終解決,都需要長時間的人力、財力、精力投入,感覺真的沒啥捷徑。不然感覺都是泡沫。

6,在我看來,這就是丁香園的強大之處。它這樣做,可能真的不夠快,不夠炫,一年拿不到三輪融資,但是很紮實。更重要的是,對未來的後來人來說,要超越他,必須再走一遍這路,沒有捷徑,先走的是不是先發優勢很大?


資本雄厚,運營給力。


看了上面的回復,終於明白了互聯網是理解不了醫學的,就好像絕大多數的知乎網友只知道fenng,卻一字不提丁香園的創始人兼董事長—李天天,可以說沒有李天天,何來丁香園,現在丁香園說話最有說服力的依舊是李天天,也是影響丁香園最深的一個人,沒有之一。

為什麼同行無法與丁香園相比?原因就是他們沒有一個像李天天這樣的核心領袖。下面就是一篇關於李天天和丁香園一起成長的文章,摘自丁香園,來自:e 醫療雜誌

《在路上–記「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

九年前,當哈爾濱醫科大學校園裡的丁香花開,當許多人還沉浸在整個校園裡的浪漫與溫馨氛圍的時刻,一個青年學子從這清香怡人的丁香花中嗅出了商業的
味道,「丁香園」從此成為這個青年學子解不開的情結。這個青年學子是誰,想必很多圈內人士不言自明,他就是「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


「翻」出來的靈感

1999年,李天天從哈爾濱醫科大學本科畢業,隨後,攻讀了本校碩士研究生,專業為腫瘤免疫方向。「丁香園」網站就是2000年在他讀研期間開始建
立的。說起「丁香園」建立的初衷,李天天說,「其實最重要的原因是對網路比較感興趣,而在讀研的過程中做課題、寫論文時要查閱很多文獻,當時很多人不了解
網路,都跑到圖書館去翻閱小卡片,把兩手都翻閱得黑黑的,還不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即使翻出來,還要再去複印……過程非常繁瑣,正好那時看到了醫學
常用的PUBMED,用它來檢索文獻,感覺真是太方便了,因此就很痴迷,隨之就想建立一個專門談文獻檢索的網站,和大家一起探討文獻檢索的方法和技巧。」


網友合作創業

最開始,出於興趣,李天天一個人負責整個網站的運轉,甚至還帶著邊玩邊學的態度做著「丁香園」的內容。「丁香園」的原始雛形是一個簡單的論壇,李天
天把自己認為值得和大家探討的內容放到論壇里做交流。慢慢的,關注的人越來越多,很多高手也把他們的想法和經驗寫了出來,思想碰撞之後就產生了很多知識的
火花。隨著網站越做越大,全國各地不斷有人加入做志願者。李天天看到的東西也越來越多,對行業的了解也越來越深,到2002年,「丁香園」已經初具規模,
聚集了一大批醫藥和生物科學的的業內人士。「大約有五六千人吧!雖然不能和公眾論壇比,但和業內的一些網站比較,參與人數還是比較多的,」李天天說。


轉型之「爭」

從2000年建立到2002年運轉的兩年間,「丁香園」把文獻檢索的技巧、方法都深入討論過了。「再繼續討論下去,也沒什麼技術含量了。」於是,李
天天決定在2002年5月轉型做專業論壇。突然的轉型,讓很多長期「混跡」於「丁香園」的會員感到不適應。一位資深會員甚至和李天天打賭——轉型一定會失
敗,因為當時的「丁香園」還不具備做專業論壇的基礎,況且當很多人沖著「丁香園」在文獻檢索領域的小小名氣過來時,發現「丁香園」變成了專業論壇,肯定會
失望。基於種種理由,這位網友和李天天各下了100元的賭注,如果李天天贏了,這位網友就將100元捐出來幫助「丁香園」購買第一台伺服器。「後來證明他
沒贏,而且他還在2007年加入了我們公司,做了很多具體的工作。大夥聚在一起的時候經常把打賭的這件事拿出來在茶餘飯後聊一聊。」李天天笑著說。

就這樣,2002年底,通過網友從四面八方捐來的兩萬多元「巨款」,李天天購買了第一台伺服器。為什麼要買伺服器?因為轉型之後普通的機器已經撐不
住了,這也證明了「丁香園」的轉型比較成功。李天天表示,如果當初還僅是把丁香園限定在文獻檢索方向,沒有轉型也就不會有現在在業內的影響力。

轉型之後的「丁香園」陸續把醫學、藥學、生命科學的上百個專業板塊建立起來。「挺難的,中間也有很多的坎坷和波折,比如技術方面,我沒有互聯網技術
的背景,參與創業的網友也沒有。我印象最深得就是伺服器一旦出問題,我就必須要邊夾著電話,邊在電腦上敲命令。電話那邊可能是來自北京的,也可能是來自成
都的某一位IT界的朋友,所以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就是靠遠程支持,還有自己對互聯網比較感興趣,也自學了一些伺服器管理的內容。再就是資金方面,2002年
買下來第一台伺服器之後,我還想能用三五年,但沒想到2003年之後就需要考慮添加新的伺服器了。那時候還沒有盈利,而再讓網友捐款已經不合適了,沒辦
法,只能自己掏錢。好在當時伺服器託管費可以求爺爺、告奶奶、四處托關係找性價比最好的託管商,又沒有差旅、辦公、技術人員等諸多額外費用。」李天天回憶
當年記憶猶新。幸而那時,李天天在哈爾濱創辦的一家英語培訓公司有些收入,加上家裡給的一部分支持,「丁香園」總算熬過了最艱苦的日子。說到在哈爾濱創建
的公司,李天天略顯自豪地說,「當時的理念還是蠻新的,聘請了很多美國外教到哈爾濱做英語口語培訓,基本上還能有一些收入。」第三個難點就是政策方面,「
『丁香園』這樣的網站因為涉及到醫藥行業,需要經過衛生廳葯監局審批。2003年,我第一次把材料遞交到某省衛生廳,等了14天也沒有答覆,也不敢打電話
催。過了大約兩三個月,廳里的人找我說,
看了我的材料,有兩點意見他很清楚,一是『你的想法很前衛』,二是『有知識的人不上網』。言外之意,這就是拒絕我了。」而2004年,李天天再次提交材
料,廳里的人就不認為「有知識的人不上網了」,他也終於拿到了某省衛生廳的批文,2004年第1號的——衛網審字20040001號。接下來,葯監局、通
訊管理局的批文都順理成章地辦下來了。從此,技術、資金、政策關算是全走過來了。「認識事物需要有一個時間轉變,」李天天感慨地說。


南下杭州

「『丁香園』的資深會員大多在江浙一帶,他們對這個網站也很投入,很多人因為相信『丁香園』的發展前景,辭掉了工作,專門來做這個網站,希望把這個事業做大。可以說,是網友推動著我繼續把『丁香園』做下去。」 鑒於此,2005年,李天天決定南下杭州。


堅持論壇的學術定位

李天天表示:「企業的任何一個發展階段,管理都是個難題。不能不承認,『丁香園』的會員素質都很高,這一點對我的震動和鼓勵很大。」李天天把「丁香
園」的管理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叫做「聖人時代」。網站的管理是靠幾個專業性很強、為人處世很成熟的個人起的楷模作用在支撐,來影響陸續加入進來的新
人。這個階段還沒有太多的制度和規範,完全是靠個人的處事風格來影響別人。在「丁香園」幾乎沒有出現過類似於一些公眾論壇那樣的一開帖子就罵的情況;第二
個階段是「英雄時代」。由於「聖人」
的楷模作用,他們影響的一批人也變得成熟、理性起來,這群人對自己很自律,對網站很有鑽勁兒,他們雖然沒有「聖人」那麼強烈的光環,但是他們通過自己的努
力也獲得了很好的口碑,成為了意見領袖,論壇英雄;第三個階段就是「丁香園」正在進行的「制度時代」。無論是「聖人」還是「英雄」,總有一天要慢慢淡出論
壇。這涉及到「丁香園」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定位的問題。當這些人慢慢淡出的時候,論壇會出現一種文化傳承上的缺失。丁香園名氣越來越大,新人越來越多,當更
多的新人衝進來的時候就稀釋了「個人英雄時代」的文化,不能奢望所有人都能認同「個人英雄時代」的文化。「制度時代」也強調傳承和繼承,同時對論壇進行規
范化管理和操作,包括怎樣表達意見,怎樣民主投票,如何投票,如何考核等等。李天天說,「我覺得這是一個必然,是網站走向正規管理,走向成熟的必經之
路。」


公司與論壇相對獨立

2005年,李天天來到杭州之初,就和創業夥伴一起註冊成立了一個公司——「杭州聯科美訊生物醫藥技術有限公司」,目的是要把「丁香園」論壇和公司
經營剝離開,因為論壇需要的是一個學術的討論氛圍,而公司則是要實現利潤最大化,優先考慮的是商業價值。如果「丁香園」更多的滲入進了商業因素,那麼它的
中立性和學術性也就無從保證了。為此,李天天和幾個合伙人一起從「丁香園」論壇的管理人員位置上退了下來。進而由論壇的400多名版主組織評選出一個七人
制管理委員會(簡稱「管委會」),由這七個人全權負責整個論壇的管理。管委會對論壇的學術、制度、建設、考核等內容負責。而「公司」則主要對商業負責。若
公司需要論壇進行一些支持,則必須要經過管委會的同意才可以進行。公司和論壇之間有一個公司與論壇關係法的雛形,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是要講清楚
的。比如,在論壇涉及到任何商業領域,任何合作的時候必須要由公司出面運行。論壇進行的一些中立性的學術討論,公司不能干預。即使某客戶已經是公司的客
戶,而論壇中出現了對該客戶的質疑,甚至指出產品的瑕疵和不足,但只要是出於學術、中立性的討論,公司都必須是無條件允許的。


走特色經營路線

「比如說公司不能干涉中立的學術討論,論壇不能越過公司直接跟廠家談商業合作,除此之外一切自由,這實際上是一種管理上的博弈,」李天天述說著他的
管理理念。那麼,公司的運作資金到底從何而來?「赤裸裸的廣告我們基本不做,一般情況下,我們會把產品做相應的學術包裝,變成知識競賽、專家講座、專家答
疑、病例討論、投票調查等等。醫生最反感的就是純粹的廣告,而通過這種學術性的活動,醫生可以從中學到很多知識,接受起來就比較容易了。這種以知識驅動型
為主的產品推廣活動在國內的論壇中不是很常見,也可以算作『丁香園』的一個特色。」


公平看待醫患關係

如今,業內人士說起「丁香園」,有口皆碑。對此,李天天表示,口碑好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丁香園」在將近十年的時間裡一直堅持在專業領域裡深耕細
作。靠優秀的內容、優秀的人才贏得了廣大會員的好評;二是「丁香園」身處改革大潮中也非常關注醫改,尤其是有關醫生一些權益方面的問題。當涉及一些敏感話
題時,丁香園敢於為醫生說公道話,這樣的行為也贏得了很多醫生的好感和尊重。類似於2007年的「茶水驗尿」事件及今年六月的福建南平醫鬧等事件,「丁香
園」都在第一時間挺身而出,做客觀細緻地深入調查,找權威機構介入,李天天還專門撰文批判一些地方政府的不作為導致了醫患關係惡化等文章,調查結果和文章
出來以後,引起的社會轟動很大,很大程度上扭轉了醫生們所處的被動局面,為他們爭取了合情合法的權益。

從這樣有代表性的事情來看,「丁香園」已經做到了用數據說話,並上升到從社會的角度看問題的層面。這也是「丁香園」逐漸走向成熟的標誌。同時,李天
天和諸多業內人士的交流日益加深,對醫療行業的了解也越來越深入。當然,也只有這樣,「丁香園」說出來的話才更公平。李天天說,「我並不想把自己打造成一
個專門代表醫生說話的旗手,我也很理解患者的痛苦,也理解一些政府的苦處。所以,此時我們只能慢慢推進這些事情,讓這些慢慢的有所改進,不能著急,有些事
情不能一蹴而就。」


採訪手記

採訪完李天天,想起了劉歡的一首歌——《在路上》 「……為不安分的心,為自尊的生存,為自我的證明……」

其實,即使是在當年碩士畢業後,李天天也能有一份令人艷羨的工作,然而他選擇了放棄,繼而選擇了走在創業的路上。2002年,在繼續「丁香園」的工
作的同時,李天天又創辦了英語口語培訓公司,也考上了博士研究生,而且是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的。但是,學業、事業終是難以兩全,在對兩者做出抉擇的時
候,李天天最終選擇了放棄博士學位。當然,攻讀博士這4年的時間對李天天的幫助還是很大,無論是專業上還是思考方式以及科研思路上,都讓他仍然受益匪淺。
比如,博導讓他在實驗室里工作,做報告時必須全部用英文,四年的時間裡,把李天天的英語口語提高到了很高的水平,「至少在語言交流上不會有障礙,」李天天
謙虛地說。「同時,在實驗室做統籌規劃也和市場上的商業項目接近,要計算時間、成本、盯進度、考核等等,使我在項目管理方面也得到了鍛煉。」

當然,也通過放棄博士學位這件事,李天天終於信服「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又要做網站,又要做公司,還要讀書,不能兼顧。所以,2006年,李天天在
選擇離開學校的時候,他曾經問過很多人,是該放棄公司,還是放棄學業?其中一個朋友給他的答覆讓他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朋友說:「其實,你已經想好了,只不
過在尋求一些佐證而已,不管我們說什麼你還是會聽從你內心的選擇。」

2008年,杭州市委組織了「首屆杭州創造十大創新項目」的評選,當時入選的有20個項目,前十名是優勝獎,後十名是入圍獎。而在這20個項目里
面,互聯網企業一共有兩家,選一家進入優勝,另一家獲得入圍。「進入優勝的是阿里巴巴,我們有幸跟阿里巴巴放在一起了,這是我們在2008年獲得的比較有
影響力的獎。」李天天略顯興奮地說。

從最初到擠住在合伙人8平米的家裡,到杭州市科技局租給了他們70平米,再到260平米,以至如今的500平米,辦公面積的逐步擴大也從側面見證了
李天天和他事業的成長。創業的路究竟有多遠?我們難以估量,但是,我們相信,憑藉李天天的勇往直前,憑藉他和團隊的齊心努力,他們的路不會太漫長,即使有
坎坷也是勝利在望。

從2009年的1月份開始,「丁香園」已經做到了持續盈利。通過醫藥企業信息發布、學術推廣、在線電子商務、人才招聘等形式,一年下來,「丁香園」
大約有幾百萬的收入,生存已經不是問題。說到對「丁香園」的未來預期,李天天希望能夠在越來越多的方面幫助醫生提高效率,希望在醫生的某個人生階段幫到他
們。至於引入戰略投資等問題,李天天表示,自己一定要在公司發展更好的時候才去考慮引入融資的問題。以前,也曾有人有合作意向,但都被他婉言謝絕,他相信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所說:「一個公司要想融資,一定要在公司發展趨勢最好的時候引入,千萬不要在公司沒有發展或者發展情況很糟糕的時候引入。」

穩紮穩打,執著前行,想不成功都難!


始終專註於醫療領域,且該領域本身發展潛力巨大,十二年來的用戶積累與知識沉澱,產生巨大的實際與品牌價值。


競爭對手太弱了


在於馮大輝

據傳被QQ以6800萬美元收購了50%的股份,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

以上為臆測,個人玩轉論壇社區好幾年了,簡要說下自己的看法:

1. 社區氛圍

丁香園的社區氛圍應該是國內最好的一個

好的氛圍才能長久的留住人,才能有高的用戶黏性

產品在較短時間可以做好或複製出來,但是氛圍(文化)卻是一點一滴積累下來的,是個相對漫長的過程。我個人覺得氛圍比產品更重要

2. 轉型及時(或稱具有戰略眼光)

丁香園最開始只有論壇,後面才開始有其他的欄目

在其獲得投資和馮大輝等人才之前,絕對沒有這麼驚艷,雖然名氣也不小

從丁香園論壇到丁香客,這不是簡單的產品轉型

再到丁香客移動版、用藥助手等……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

垂直社區類網站轉型成功的經典案例。

這個功勞不知道是創始人李天天,還是現任CEO,或者是Fenng的功勞。

3. 技術教強大

在馮大輝等人到來之前,丁香園的技術力量應該不是特彆強大(個人估計)

好的產品是靠好的人來打造的,記得馮大輝貌似在期博客或微博中寫道:「作為技術負責人,不能僅關注技術,還要利用技術推動公司發展……」大概意思是這樣

我想很多大小互聯網公司的技術都是跟著老闆屁股後面走吧,根本沒想過這個問題(或者想也沒用)所以有這種想法並付之行動的技術負責人才能真正推動公司的發展。

4. Fenng的個人魅力

Fenng到丁香園之前,丁香園雖然小有名氣,但是在互聯網界應該還不算什麼,Fenng一來就不得不擔任起代言人的角色,可能很多並不是他自己原意的……而且大家發現沒,丁香園很多營銷和推廣也在有意無意的藉助Fenng在互聯網行業中的影響力。

敬請拍磚


專註


可以找到人下載到各種生物、化學相關Paper,哈哈。


從名氣、技術等等來講 Fenng確實推動了不少 但只是一定程度上

比如很多碼農 很多搞互聯網的 或許都是通過Fenng才了解到丁香園的

但是從醫學專業人士的角度來看 Fenng的魅力或者名氣 沒有直接推動作用

丁香園的強大 在於產品和多年的專註


作為一個實習醫生,其它我不懂,但是就丁香園官方微信來說實在太強大了,我們四年理論知識學習只是學到了醫學知識的邊角,很多葯不認識,還有很多病沒學過,書上見得也少,而且,醫學專業書那麼多,碰到一個一個病就翻書對於在醫院實習的來說不現實…書很厚又多,天天背著真是作死啊。這時候通過丁香園官方微信查找就很方便了……最近在ICU實習看到幾個不是很熟的病都丁香園微信學習了一遍,真的很強大,移動課本一樣。


至少我在學習中有什麼不懂的,第一時間我就去丁香園上找(我還是個醫學生),至少對於我來說這是最強大了。


作為一名外科醫生,丁香園的資深用戶,對IT行業不懂,但就社區特點來說,盈利模式隱形,考慮用戶需求,嚴格准入,都是很好的。在醫藥行業獨一無二,在生物行業也有一定地位,而且丁香園目前也開始專註於創辦sci雜誌,經常進行國內知名專家訪談,翻譯經典文獻,經許可轉載優秀課件,追蹤國內外醫學會議報道。很用心,關鍵很內行。另外在醫患矛盾頻出的時代,丁香園是醫務人員自己可以傾訴的最後港灣。對比其他醫藥論壇,丁香園的用戶質量要高很多。


當打開知乎主頁時,總發現丁香園各種形形色色的問題,對部分人來說網站的定位是不是變質了?

我估摸不出部分人是多少,但希望是多數,但又沒什麼直接證據。

像這樣的字眼能不能殺死~!殺死~!全部殺死!!!

問我為什麼?

不感興趣的東西,看多了就煩了。


因為女朋友是醫生,所以也註冊了丁香客,時不時的上去看看,哈哈~


沒什麼強大的,就是一個專業論壇而已,只不過因為醫學專業局限,所以大家聚在一起而已。就如同你對著妓院賣套子,別人家都不賣,就你一家賣套子的。好比caoliu,就好比移動聯通和電信,也好比可口和百事。對了,強大的是馮大峰會罵你。哈哈哈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非常適合這個問題。


時間積累+競爭對手弱+運氣+其他


推薦閱讀:

互聯網公司里和台灣人/美國人工作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吾志的盈利模式是什麼?
SDN對未來互聯網最大的影響在哪裡?
有哪些互聯網運營方面的書值得推薦?
互聯網公司的開發工程師和傳統軟體公司的開發有區別嗎?如果有是什麼?

TAG:互聯網 | 丁香園 | 醫學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