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客機中大飛機比較多?

看到日本航空運營的飛機,寬體飛機比較多,而國內航空就有很多小飛機,為什麼咧?


先列數據對比一下:

日本航空公司(JAL)的機隊數據:

空中客車A320-200 12架

DHC-8-400 21架

波音737-500 17架

波音737-700 12架

波音737-800 31架

波音767-300 42架

波音767-300F 10架

波音777-200 28架

波音777-300 27架

波音787-8 32架

波音787-9 2架

我們選擇國航的機隊數據對比一下:

空中客車A319 30架

空中客車A320 38架

空中客車A321 49架

空中客車A330-200 30架

空中客車A330-300 19架

波音737-300 2架

波音737-700 21架

波音737-800 100架

波音747-400 4架

波音747-8 4架

波音777-200 10架

波音777-300ER 20架

這兩組數據都是截至2015年的,數據總體準確。按照機型計算一下,日航雙通道寬體客機(也就是題主說的大飛機)數量大概是機隊總數的60%,而國航這個數據大概是不到30%,所以說題主感覺日本民航中大飛機比較多也算符合實際情況。

至於原因,我主觀猜測一下,

一是日本幅員面積小,而軌道交通又很發達,民航到達各個小城市的需求不大,國內航線大部分客流集中在幾個大城市之間,在有客流保障的情況下,767和330這樣的中型寬體機運營費用和靈活性都更合適。

二是日本的地理位置決定了跨國航線幾乎都需要大中型飛機運營,737之類只能運營很少的航線,這意味著採用737會導致很多風險成本。

三是因為自身的需要,日本參與了767研製生產過程,並成為767的最大客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需求引導產品,產品反過來繼續影響需求的局面,產生了一定程度的767偏愛。這種偏愛一直延續到現在,使日本成為767換代產品787項目中除美國外參與最多的國家,繼續著對寬體客機的追逐。

PS,日本民航現有的737和320系列,是去北海道、沖繩這些地方最好的選擇,這也是目前日本保留單通道客機的一個原因。

我們只討論國內外航線並行發展的民航,像阿聯酋航空這樣全寬體客機的極端國際化航司不在討論之列。


第一個回答已經不錯了,接下來我來補充一下:

這裡有一張圖,內容是全球最繁忙航線top10

從這裡我們能看出前10名中,有4條航線(東京-札幌 東京-大阪 東京-沖繩 東京-福岡)都是日本的。

我拿其中東京-大阪來舉例吧,該航線基本每天都有60多個航班,而且大部分都是用寬體機來飛的。很難想像,東京到大阪之間每天有新幹線往返同時,還有大量寬體機航班,而且都是高密度座椅的寬體機,來飛一個連1小時都不到的航班。如果客流少一些的話,就用「小」飛機767來飛-_-。

這是我之前拍的照片,照片里只是一小部分人而已,當時我真的是被乘客的人數嚇了一跳,簡直是超乎想像的多,是一種這樣的感覺:

真心疼那架777

因此,波音甚至還有一款機型747-400D專門針對日本國內航線開發的,該飛機增加了容量,同時加強了起落架和襟翼來應對每天多次起降。

然而並不是日本國內所有航線客流量都這麼多,客流大多集中在之前所說的4條航線上,其他一些中小型城市直接沒有那麼多的客流,因此在這些航線上,一般都由小飛機737,320來飛,一天就4.5個航班,甚至一天1.2班遇到客流突然增加的情況,也可以用767來飛(又是767-_-)

而國際航線,飛歐美等地,更是需要寬體機了,就算是飛東亞一類的短距離航線,客流也是相當的,也需要用寬體機飛。


頂下樓上答主,數據很嚴謹。個人補充下:

一.主打大中型飛機有以下好處:運量大,平均成本更低,乘客體驗更好,通用性更高(飛完國內可以馬上飛國際),這些都好理解的。

二.有人會問我國為什麼重型機比例較少?多以737 320為主?

1.從歷史角度:中國民航事業相對發達國家起步晚,國內以前對航空需求不算大,經濟條件有限,很多航空公司都選擇了737 320,原因很簡單:費用低,不管是購買還是維護還是油耗。 以前的機場普遍建設條件有限,起降757以上的飛機都很成問題。 所以大量公司選擇了737 320之類。

2.飛行員成本:以前的737-300 老一代的320機隊逐漸退出運營,那麼飛行員如果都去改重型機,時間和成本都很成問題,從大型機到重型機的機長改裝訓練是很大的問題。而737CL OG直接改737NG簡單的多。

3.航空公司成本:多機隊運行帶來的管理和成本很成問題, 輕易的添加其他型號飛機,對外站的維護支撐能力、基地的航材配套都是一筆不小的成本。 簡單打個比方來說,純737NG機隊,基地只需要準備A型號的輪胎就夠了。 而添加了330飛機,就額外需要準備B型號輪胎。 但是輪胎又不是天天要用,所以放在那兒就是浪費。我很記得兩個有意思的例子:幾年前,某機場還是老航站樓,飛行區是4E了,某航從基地派了一次330包機,結果這邊機場廊橋和客梯車都用不了。最後臨時在車上加了一個台階才勉強夠到330的門邊。

也是同一個機場,後來修了新航站樓,可以經停保障777 330了,某航重型機進機位時撞到障礙物,結果停場好幾天,等總部派人來定損維修。如果這要在基地,也就一兩天的事罷了。停場得損失了多少錢?

同理,機務人員訓練也有類似的問題。

4.有人會問到運力問題:那麼回到了兩個點

a.重型機運力大,飛一趟等於別的飛機飛兩趟。 那麼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330-200 767 777-200之類其實和321 739差距不是特別特別大,190和250的區別, 如果真的想和單通道差出絕對運力差距,恐怕還是得747 380 77W 的高容量型,那麼對機場和飛機的性能就又提出了需求。就像用380飛拉薩,客流是可以了,問題是滿載500多噸還能飛起來嘛?

b.真需要這麼大的運力嘛?

中國目前高鐵佔據很大部分的市場,包括我自己,在高鐵2-3小時以內的地方都不願意搭乘飛機,原因很簡單:購票,取票,安檢和機場差不多時間,飛機還要託運,然後候機,飛機還經常延誤。很多機場比高鐵站還遠。 導致花了高價,還用了更多的時間。 飛機只在沒有高鐵的地方以及飛行時間超過2小時以上的,才有相對的優勢。比如你坐北京到深圳,不延誤的情況下確實相對比高鐵要節省不少時間。

小運量高頻次的飛機反而更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我可以15分鐘內發3班同一航向的航班。如果實在無法滿足旺季生產需求,我在換季時調整重型機來飛就好了。或者在每天的高流量時段使用重型機,低流量就用大型機就好了。

3.真的是大多以大型機為主嘛?

答案:其實並不是,只是中國飛機數量多,737 320比例大而已。北上廣深蓉烏杭等等都每天都有大量的重型機在運行。


這個應該還和經濟發展水平有關吧。國內京滬的寬體也非常多啊,332,333,763,77W,789都有,偶爾還有748來客串。京廣菜航就是每天一班380。

還有一點是日本的商務客流應該很多,寬體機飛國內線,賺錢也不少。

東航京滬那架77W應該是最賺錢的77W了。


島國大飛機多,大陸國家小飛機多,君不見西南航空一水737。客流量也是一個原因,現在國內京廣 京滬 滬廣等也有寬體機。


推薦閱讀:

飛機機翼尾部伸出來像天線一樣的東西是啥?
在國際航班上怎樣打發時間?
機上乘客用餐時突然遭遇強氣流應該如何收起小桌板?
俄羅斯的航空公司的飛機到底安不安全?
如何看待吉祥航空公司拒載殘障人士事件?

TAG:日本 | 飛機 | 航空 | 民航 | 客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