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創作者在創作歌曲及樂曲時自己覺得好聽嗎?
如題,很多歌曲樂曲給人感覺並不好聽,那音樂家在創作過程中是否能意識到這些?如果不好聽,那這些音樂創作出來的意義在哪?大多數人又是因為什麼來感覺一首歌曲或樂曲好聽與否的? @圭多達萊佐
通常會考慮怎麼修改得更好 怎麼能更平衡 好聽不好聽這件事自己不好直說也確實無法客觀 不過呀 其實也不重要 把感受表達出來就好
剛開始學音樂製作的時候,每天大量地聽布魯斯歌曲,然後試著寫一些。不管怎麼寫都覺得很難聽,還嘗試過一些爵士管弦風格的曲子,依然很爛,當時確實是十分沮喪的。
當水平達到一定程度之後,慢慢地情況就變了。首先好聽這個分音樂本身的,也分音色製作混音上的。前者一般寫到修改到自己覺得好聽的時候寫出來,後者由於確實水平有限加之midi音源的劣勢無論如何都會覺得有點不好聽。
但一旦和類似風格的唱片,尤其是大師們的作品相比就會覺得自己的很差,這種時候真的是非常打擊人的,然後就會想著不斷去提高。還有一般過一段時間再去聽以前的作品就會覺得音樂上還有些不足的地方,這種感覺就像你現在回頭去看自己寫的小學作文一樣。
有人說我跑題了....呃...還真是....
簡單地說是創作者也不一定認為它好聽。原因多種多樣了啦...可以說是創作者被金錢腐蝕了靈魂,可以說創作者江郎才盡,可以說是......抱歉我又詞窮辣....------------------------------------------------------------------------
每個人的審美都不一樣。
之前有個某個學校的歌手比賽,某參賽選手找我改編一個民族歌曲的伴奏。憋了半個月之後終於弄出來了。圈子裡的小夥伴都說這次做的不錯。結果他們評委就是一些藝校的鋼琴老師啥的,一句「這個曲子歌手沒唱和聲」,然後給了低分...
儘管我已經預料到這種結果了,但是還是有點接受不了。再比如說今天一直在首頁的龔琳娜話題,我一開始聽到忐忑就覺得這首歌很難,一般人唱不了。然後看了央視下面的字幕越發的佩服起來這首歌和歌手。
但是有多少人把她和鳳凰傳奇、王蓉、龐麥郎畫等號,掛上嘩眾取寵系列的帽子呢?比如說王蓉曾經說過一段話,大意是儘管觀眾把她和鳳凰傳奇劃分成同一個陣營,但是她還是羨慕鳳凰傳奇。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公司、有自己的曲子,而不是公司拿出來一個就會為了炒作、就是為了紅、就是為了洗腦的歌讓你唱。
而且鳳凰傳奇有央視這個後台,畢竟是央視選秀節目捧起來的。還和中國愛樂舉辦過交響音樂會。但是龐麥郎的曲子就是為了讓你笑,讓你覺得蠢,讓你辣耳朵之外再讓你轉發坑害其他小夥伴。每個人的受教育程度不一樣,審美不一樣是肯定的。
比如我小夥伴是個鼓手、他的老婆教琵琶的,她老婆就喜歡《一人飲酒醉》。(我也不知為何)比如我老媽能接受基本就是草原風、李健。
我某個喜歡唱歌的小夥伴就喜歡薛之謙、就喜歡beyond。(他喜歡薛之謙的《演員》,僅僅因為"該配合你演出的我"四個短的高音唱起來很過癮...)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好聽叫做「我"認為"它應該很好聽」,簡稱就是跟風。(純舉例,不黑任何曲風,也不黑任何人)
比如:卧槽這首歌好聽,卧槽這首歌是古風,只要是古風我就喜歡,我硬碟里存著一堆古風歌曲。只要是河圖唱的我就喜歡。可能河圖今天又更新一首歌,聽都沒聽,但是我就覺得好聽。...卧槽這首好聽,這首是民謠/搖滾,這個風格是小眾的、是受歧視的、聽這個的都是我的哥們,聽這個有歸屬感、聽這個逼格高,每天都往朋友圈裡發。我也學木吉他/電吉他。誰誰誰嗑藥被舉報我很心疼,給我一支蘭州...然後你問他們某種風格和流行有什麼區別啊?詞有什麼什麼講究、曲子有什麼什麼講究、意境劇情有什麼什麼講究...反正都是車軲轆話都有講究還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有一種好聽叫做「我一開始沒覺得好聽,後來發現好牛逼」
比如說三寶老師的《暗香》,一開始覺得挺普通的流行歌風格啊。直到轉調開始...卧槽怎麼這麼牛掰。(詞窮了,讓各位見笑了)
比如說劉歡老師甄嬛傳的《鳳凰于飛》、《紅顏劫》,曲調怎麼這麼怪這麼彆扭,作曲的是誰,節約成本咱也不能這麼節約吧。聽第二遍的時候,卧槽作曲怎麼這麼牛掰,這樣的調子都能想出來,兩句就一個轉調兩句就一個轉調好膩害。有一種好聽叫做「前奏/副歌很好聽,主歌是什麼玩意」
其中不乏一些經典歌曲,副歌傳唱率很高,誰都會唱。主歌誰都沒聽過...有一種好聽叫做「編曲人聽多了以為它好聽」
因為耳蟲現象,聽多了自然覺得順耳,編曲人也是人啊。第一遍編出來的時候覺得彆扭,聽了好幾遍之後發現自己聽習慣了就覺得還蠻舒服的...然而編出啥玩意就不一定嘍...有一種好聽叫做「我喜歡這首歌的故事」
就比如說《丁香花》一樣。
有故事的歌不可怕,但是恐怖的是...就怕像語文課分析課文過度分析一樣,人家隨便編的一個歌,結果你一聽說「艾瑪,這個曲子意義太深刻了。」這不描寫的分手、這不描寫的對社會的嘲諷么...有一種好聽叫做「確實好聽,但是聽多了就不喜歡了」
《夢中的婚禮》彈鋼琴的都懂...《斑馬斑馬》彈吉他的都懂...有一種好聽叫做「只要聽到的都是好聽的」
比如說什麼3D理髮廳啥的,推子從你頭上左邊剪到右邊的聲音...而且聽的人還不少...有一種好聽叫做「我想靜靜,不要問我靜靜是誰」
有的時候晚上不想回家,在馬路、在雪地上漫無目的走著。手機踹在褲兜里不想拿出來。聽著自己踩著路上的雪的聲音,吱嘎、吱嘎...你覺得好聽我覺得難聽,我看你是傻逼,你看我也是傻逼。
不請自來。有時候自己覺得不錯的旋律其實別人聽來平淡無奇,有的時候自己隨手一寫的平淡旋律被人稱為小清新。怎麼說呢,我覺得一首可以被認可的歌曲才能被稱為作品。一個人創作的時候很容易進入死胡同,我寫一首旋律,自認為不錯,然而交給朋友聽,他們總能提出一些建議,而我會聽取這些建議根據自己的理解來修改。嗯,從不會寫了一首歌任何意見都不徵求就上台演唱了。
那可能問題在於你對於好聽的定義了。
小時候我經常聽周杰倫,林俊傑,五月天,覺得只要是他們的歌就好聽....後來上初中開始聽網路歌手覺得什麼ck啊mc光光,好好聽....然後在某非主流網站的不斷轉跳鏈接中...
我進入了一個死金!碾核的音樂網站!但是120起跳的雙踩跟瞎雞巴嚎的極端嗓我居然覺得意外的不錯....
到現在,我已經迷戀過的各種音樂數不勝數.....很多起初我都是覺得特別難聽的....比如很老的bules,funky,各種核類音樂,djent,前衛,實驗,各種類型的搖滾樂..爵士....拉丁甚至是黑炮,中國民樂。。。。
人對音樂的品味其實會一直隨著時間改變的,覺得一首歌特別難聽的時候,可能也會有數不清的人覺得好聽。
很多人一直跟我鼓吹說真正的音樂大師彈的東西應該是所有人都能感動的...來來來,你彈個jimi的little wing給我那6旬老母聽一下...就算是jimi在世彈給她聽她也一樣覺得在鋸鐵..好像跑題了....
所以不存在什麼自己寫出來就知道難聽一說,主要是它符不符合你對美的理解,如果你要是想要廣義上大家能接受的美妙的話....1 4 5 1這個進行模式滿足您噢並不,一首歌從作曲到成品至少聽了不下百次,有時候聽一個旋律會盤在腦子裡常駐一整天(也就是旋律洗腦),干著任何事情都是這首歌在做背景音樂,說著說著話就會唱出來,自己寫的歌會更甚。
這個時候再好聽的旋律也會覺得無聊且瑕疵諸多,解決方法是進入下一首歌曲的創作。
另外,音樂人覺得的好聽和市場接受度有一定偏差,這是挺鬱悶的事情,市場接受度高的是旋律簡單悅耳而有力量且重複段落的歌曲,並且歌詞醒目。
好像有點跑題- -。。
當然不好聽了。雖然有人覺得好聽但是自己一聽就覺得尷尬
每隔三個月就會對自己過去的作品感到羞愧,疑惑為什麼自己之前會對這種爛作沾沾自喜。一年後再聽到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的爛作中也有可取之處。人因不滿足而前進。前進永無止境,因此只好用自己的編曲的費用衡量自己當前的水平,或者說,衡量我在大眾眼中的水平。解決了溫飽,又被人認可的時候,就又依靠著進步慾望推動自己前進。對自己的作品不滿意是最打擊人的,儘管作品被人喜歡著卻意外感到了孤獨。其實這樣也好,如果有一天真的感到滿足了,我又該去做什麼呢。
這個問題,真的是相當有趣,其實作為一個音樂工作者,主動的,被動的,聽了那麼多的好的壞的歌曲,在你的腦子裡邊兒,已經存儲了那麼多的記憶的情況下,想要正兒八經覺得一首歌好聽,我覺得是很難的。一個成熟的作曲者,它的旋律寫作,大部分時候會是,這個地方應該這樣,這個地方可以這樣,這個地方必須這樣,而不是這個地方,這樣很好聽。音樂工作者的悲哀之處就是,已經不能,沉醉在音樂中,而只是去研究去琢磨。而這些作曲者會聽到一些,我擦這個地方居然可以這樣,這種情況下才是他們心裡覺得的好聽,說白了,其實就是一些獵奇的,新鮮的,有趣的,旋律寫作,才會真正被一個作曲者覺得好聽,那些常規的正常的寫作,其實,作曲者本人是不會覺得好聽的。對於自己的作品,大部分還是為了生活,哈哈哈,大家都懂,有多首歌曲是因為自己很喜歡,又有多少歌曲是因為商業目的,哎呀,悲哀呀!!!!!!!!然後,其實我有一個問題,b,上面的問題更尷尬,那就是,你真的覺得你的朋友寫的歌好聽嗎?
要看受眾審美了,我自己寫出來的曲子自己知道水平跟爛作文是一個檔次,但是給朋友聽都覺得很好聽,但是如果用1645的話我相信幾乎所有受眾都會喜歡這種曲風
對於自己覺得好聽的歌,寫出來後因為要不斷地試聽製作,聽了無數次後自己都要聽吐了……對於自己覺得不算好聽的歌,寫出來後反倒有很多人覺得好聽,搞得我一臉懵逼,都有點迷茫下首歌該怎麼寫了……
我大概就屬於那種知道自己的作品不夠好聽也樂於真誠接受的吧~
聽到想吐了。
創作這種事,無論是小說繪畫影視作品還是音樂,我覺得都是執筆人在創作完成那一刻,所具有的審美最大體現。人的審美,會隨著閱歷和時間的增加而發生改變,在這裡必須負責的說:並不一定是越變越好哦。而音樂作品的好聽與否,與聽者審美具有很大的關係。所有的創作者在完成作品後,都一定會覺得特別完美,非常符合自己當下的審美極致,否則是不可能把它稱為作品的。至於別人是否覺得好聽,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只有一種情況特例,那就是在創作類似於廣場舞的所謂「商業音樂」時,我覺得創作者不一定會覺得自己寫的東西很「好聽」,但它卻很「好賣」。這也是唯一你不為了審美而創作,而是為了生計。
至少我從來不好意思在別人面前唱自己的歌。。
李博士呢
強答一發。因為我不是個音樂家,而且音樂創作也才算是入門吧。以我個人經驗來看,我覺得得分情況。有時候創作,會剛好處在某種情緒里,這時候往往會覺得自己寫的東西挺能感動自己。但更多時候,創作是一個理性的過程,自己會更多的考慮,音樂出來的效果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這個時候就無所謂好聽不好聽了。
藝術範疇不好說 好與不好 只能說你喜歡不喜歡
推薦閱讀:
※鋼琴的泛音(諧波)頻率可以低於基波頻率嗎?對一個音符傅里葉變換後發現在低於基波頻率的頻率上有幾個峰
※如何考哈爾濱音樂學院?
※怎麼定義民謠歌手?
※Let Her Go 這首歌講的是什麼?
※如何評價雙笙的《故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