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醫院不用機器代替醫生進行心臟按摩的急救?
01-01
前幾天看紀錄片《人間世》,看到幾位醫生輪流對患者進行體外心臟按摩,費時費力。
按理來說,心臟按摩的精度要求不高,可歸位重複重體力勞動,應該可以設計移動式電機器械,由醫生設定後與監督調整中進行心臟按摩作業。這樣可以減輕醫生負擔,而且機器發力比人力輸出穩定。本人自認設想成立,但為何市場上沒有出現(或者出現但沒大規模推廣)這樣的器械呢?
有,一般我們上薩博機的時候就意味著我們已經進行了長時間人工心肺復甦,復甦不成功,但因為需要等家屬到場,或者是外地病人家屬想帶病人回當地喪葬等等原因,拖延時間暫時不宣告死亡而已。首先薩博機不是每個科室都有,並且心跳驟停往往是突發的,並沒有機會等醫生去其他科協商借一台薩博機過來。另外薩博機的安裝調試需要時間,心肺復甦的重點之一就是不間斷地胸外按壓,一兩分鐘都是很寶貴的。心肺復甦30分鐘仍不成功,救回來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所以科室人手夠用的情況下,一人兩分鐘,大家輪流按壓,雖然累但是也還能夠承受,30分鐘後原則上就可以停止按壓宣告死亡了。最後,可能是由於我們使用還不夠熟練的原因吧,用了薩博機的病人由於肋骨骨折,遺容實在是不怎麼好看……
有的啊,我們業內俗稱打樁機。可以代替醫生給病人做心臟按摩。但是很貴很貴。一般醫院如果搶救的不多,不會特地備一台。
題主的想法很好,其實現在市面上已經有很多機械按壓的設備,但沒有十全十美的方案
人工的優點是介入時間快,人力便宜缺點是質量很難控制(能保證質量的按壓,一般人按兩分鐘就沒體力了),不一定有人在旁邊交替按壓,一個人持續按2分鐘以上可以說大部分都是不達標的機械的優點是按壓質量穩定,缺點是安裝需要時間
電動的優點是效果好,移動方便,缺點是重,使用成本高
氣動的優點是效果好,移動方便,缺點是必須要有氣源所以都要結合起來使用,沒有一勞永逸的辦法打樁機嘛 一般上打樁機 就離死亡一步之遙了
有是有的
為什麼不常用?不方便唄。
半轉行的醫學生來嘗試強答一下。
首先說明一下,人工心肺復甦的時候對力道要求還是挺大的,用力小了可能對心腔的擠壓效果不明顯而導致復甦無效,我個人感覺能替代人工的這個機器重量應該不小,按壓部件已經很重了,如果根基不穩可能整個機器就歪倒了...所以我猜機器整體一定會更沉重。其次一般需要實施人工心肺復甦的一定是突發,因為實習培訓的時候氣氛感覺都是爭分奪秒,生怕慢了一步。
綜合來看,碰到突髮狀況急需人工心肺復甦術而相對應的機器又死沉,所以大家應該會感覺不太方便吧,不如直接上手。另一方面機器的精度和牢固程度非常好的價格一定特別高,所以不太可能每個科室每個樓層配一個。個人一點小小的猜想,拋磚引玉~很簡單,就是因為人長得不標準。如果機器按照每個人的尺寸調整,又會浪費寶貴的搶救時間。
推薦閱讀:
※問些醫療器械行業銷售類職位的問題?
※社會資本可以申辦營利性或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將給醫療體制帶來哪些影響?
※醫療信息系統——區域內醫療信息、病人信息共享的實現,需要克服哪些困難?
※為什麼精神科的心理測驗收費那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