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如何適應美國派對文化?
題主來美國有一段時間了,自認語言關已過,日常交流、上課講座、點菜買票都沒問題,說英語能想說就說不磕巴了。和美國人一對一交談聊天也沒問題。可是每次美國朋友派對我還是聽不懂,他們的梗get不到,他們玩牌聊天吵吵嚷嚷說的話題我也聽不懂,插兩句話就冷場。他們學習一天下來派對是放鬆,我去派對卻比學習還要累。
題主不是內向的人,在中國人圈子裡可以談笑風生,沒有什麼社交障礙。可是老美的話題我哪怕每個字都聽到了,連起來就是聽不懂,聽懂了也get不到笑點。想問一下知乎上各位有經驗的學長學姐,真的有中國人(非abc,據我所見abc混的簡直如魚得水)完美融入美國派對文化的么?我知道圈子不同不必強融,但是想問一下真的有人達成這種成就嗎?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
在美國大農村和城市的學校都待過,無論是地理環境,派對的風格其實沒有什麼區別。他們一般晚上11或12點開始,持續到凌晨。玩的遊戲也就啤酒乒乓,比賽喝shot這類的。聊得話題也大概是這周過的如何,看到了什麼美女/帥哥,一些段子,下周打算幹什麼。有條件的可能跑到陽台上抽抽大麻。可能的區別就是喝的酒牌子不同。
所以我的出的結論就是,派對對美國人來說是一種歸屬感,就像國內的學生們喜歡去卡拉OK或者聚餐一樣。美國的學生從小學開始就已經有派對這種文化,被邀請到派對去是一種認同,因為自己的朋友們都會在這個派對裡面,和他們聊天很有舒適感。
而美國人的這種派對對於國際學生來說是很陌生的。我曾經在大一試圖去參加了一些兄弟會的派對都因為過於嘈雜,身心都很不舒服。本來一周的課程和實驗累的周五晚上只想好好地睡一覺,根本不想去派對裡面折磨自己。再加上我們童年成長的環境就是嚴格的家教+努力學習,所以去這種派對本能上就是不適應的。好比你吃慣了米飯,有一天突然讓你吃饅頭,肯定胃不舒服。
在國內高中的時候,我們班也有過新加坡,法國,這類的交流生。我覺得和他們比起來我們已經很不容易了。法國學生基本和我們分開來行動,對班級活動一點也不熱情。新加坡的同學們感覺還是很積極地,提出來大家一起去逛街。但是沒人有集體逛街的習慣,所以他們也很尷尬的放棄了。
在美國讀本科是一場修行。在農村裡面考驗的是你的耐力,能不能忍受住一個人讀書的寂寞。在大城市裡考驗的是你的毅力,能不能克服周圍種種誘惑而專心在學習上。既然題主去的是紐約,那麼你周末的活動完全可以變得非常的豐富。美國人喜歡去派對那是他們的習慣,就好比國內大爺大嬸嗑瓜子喝茶扯東扯西一樣。你作為這個城市的客人,不需要去迎合他們的喜好。紐約豐富的博物館和藝術館,每周都有著不同的活動和展覽;百老匯和紐約愛樂樂團每周都會有風格迥異的表演;去哈德森河上划船,去長島沙灘上跑步,或者去圖書館悶頭看一天書。這樣你會慢慢找到屬於自己的群體和能讓自己充分放鬆身心的方式。(你們學校應該和這類博物館音樂廳機構有合作模式,我在波士頓的時候就可以免費聽波士頓交響樂團的音樂會和去藝術博物館)
所以不需要感到失落,因為派對對我們本身就是陌生的。人到了陌生的環境都會感覺到尷尬,難以合群,看到周圍的人捧著紅色塑料杯子談天說地而自己站在旁邊說不上話來確實很不舒服。如果感覺到不適,就說明這種休閑的方式不適合你。美國大學那麼多人,又不是所有人周末都回去這種派對high。找到自己的群體才是墜好滴!
只做了些微小的工作,謝謝大家。舉個手。
我大學本科是在東岸的一間文理學院讀的,學校里中國留學生一年也就十幾二十號人,基於我讀的專業偏文,基本上天天見一塊兒混的都是美國妹子們,而且因為不小心曬得太黑大家都以為我是東南亞來的。。。。
我好喝酒,雖然一個人喝也很帶勁兒,可是我喝嗨了直接開啟話嘮模式,還是去禍害別人的好,所以從來美國第一天就混跡各種派對圈。從大學宿舍派對,兄弟會姐妹會的派對,社交派對(House Party),公司派對,各種活動開幕或結束的派對等等。上個月還混進了Dr. Doom的私人派對。(簡直覺得解鎖了一大成就)我剛來的時候也不太喜歡派對文化,總覺得social的臉都疼,而且音樂永遠太大聲,笑話永遠聽不懂,可是現在習慣了派對反而覺得一個周末不出去一兩次簡直對不起自己。
無論是多簡單或多高端的派對,其實套路都差不多。想要玩兒的開心的訣竅一般有兩點,第一是和認識的朋友一起去,不是那種點頭之交的,而是一個關係比較好,你知道你們倆比較合得來的這樣一個小夥伴。小夥伴作用很大,一起來一起走保證安全,要是派對比較無聊或者沒想加進去的對話的時候可以兩個人(或者幾個人)一起玩兒,陷進和陌生人無聊的對話的時候可以互相拯救,加入別人的對話的時候兩個人一起感覺不會那麼孤立無援。第二就是要大膽社交,派對的人群基本上都是一堆朋友各自把他們的朋友們帶來,這樣可以保證派對上會有你熟悉的人,但總有你不認識的人,可這些人和你多少有些共同點(同樣的學校,共同朋友,同一門課。。。)。我個人的感覺是派對絕對是美國拓展社交圈子的一大利器。
認真把問題讀了幾遍,感覺題主主要煩惱的點可能不在於派對,而在於文化。
我剛來美國時候的感覺就是所有的正經對話聽起來沒問題,可是反而是更加貼近生活的聊流行文化的東西反應不過來。一對一對話的時候一般通過語境比較好理解,可是人一多了又不好意思問,感覺對話有一半都聽不懂,只能跟著大家呵呵傻樂。
但流行文化這個東西很好補。多逛逛Buzzfeed,Twitter,Reddit等流行文化hub。這些平台上大家使用的語言都和日常比較接近,你可以看最近流行的有些什麼,大家怎麼評價這個事情,有哪些造出來的詞(比如說Hiddleswift),下次聊天的時候他們聊的梗說不定就在這裡面。另外在學校的話大家愛聊的一大話題就是校園生活,從嚴肅點的比如說最近是不是要建新的樓啦,到八卦點的某教授是不是各種睡學生啦,如果你和對校園裡的熱點不太了解的話可能就會聽不懂或者反應不過來。
另外還是回到語言上,我覺得題主日常學習所需要的英文溝通水平達到了,可是真正理解美國文化所需要的英文水平可能還差一些,所以你會覺得聽不懂美國同學一群人聊天時候的梗。
舉個栗子,前幾天在幫朋友搬東西,我們仨把一堆箱子往尾箱里塞,朋友(男)說了一句:「I don"t think it"ll fit.」,他朋友行雲流水地接了一句:「That"s what she said.」 然後三個人笑成一坨樂呵呵地把箱子往車頂上綁。這句話光看字面感覺。。。。笑點在哪裡?!可是在以英語為母語的小夥伴們聽來,"That"s what she/he said" 這個短句其實有個隱藏的context,就是"That"s what she/he said (in bed)." 簡直是一秒鐘把對話往下半身帶的萬能句。
美國文化中大家都對幽默看得很重,可是在另一種語言中要做到幽默風趣實在不簡單。我建議你可以看一下各種脫口秀,SNL啦,Louis CK啦,這些節目很多都蘊涵了美式幽默的精髓。從小段子練起,練著練著就是一句話就能逗妹子笑的大神了。
說了這麼多,其實精髓就是練好英文背好笑話學好文化,這樣兒在派對上慢慢就會從suffering變到life of the party啦。
我覺得大家說的都對,圈子這個東西沒必要硬混,合得來則來合不來則散。可是我覺得吧,在美國讀書應該嘗試著擁抱新的文化,交新的朋友,拓展自己的眼界。這當然不是說要捨棄自己原有的文化,而是應該去勇敢嘗試新的文化,在兩種文化的交接處找到你自己的平衡。:)
希望我的回答能稍解困惑,祝你好運。
手機碼字,錯字敬請諒解,過幾天回到電腦上再慢慢修改。把自己灌醉。。。。。
跟誰玩得來就跟誰玩兒,哪個圈子更吸引就融入哪個圈子,不需要刻意做什麼。社交本身就不是生活的中心,不然難免心為形役,惆悵獨悲。
ps 總有人覺得到美國之後還跟中國人抱團很low, 我只能說這些人你開心就好。逆向種族歧視看不起自己人在國內666就行了,到美國了你選擇去跟老墨抱團他們就不支持sca5了嗎?題主你好,看到你問題的描述,很有共鳴,所以還沒去過美國的我想試著從另外的角度和大家交流。我簡直就是題主在日本的翻版!我日常日語已經比較流暢,和日本人一對一的交流也有很多話題,可一到了多人數的聚會就容易變的安靜,get不到他們的點,或不知道他們在聊的是誰的話題(特別是提到某個人的名字的時候),題主對日本文化貌似挺感興趣的,應該能理解日本人的名字很多不太好記,很多外來語發音也不像英語那麼自然,不熟練的時候說出來很彆扭。
這裡面很多時候不是單純的語言水平問題,更多的是從小到大的至少15年以上在想融入的目標國家的出生後又在成長過程積累的常識,比如小學初中的日常,朋友一起出去玩的常見項目,年輕人里不同人的社交地位的來歷還有不同身份人在小圈子裡甚至社會裡的定位和話語權的巨大差別。我加入的是一個社團,最開始的時候裡面我除了團長誰也不認識,只是在一旁看他們平時是怎麼玩的,逐漸有點臉熟了,開始有人主動和我說話,打開話匣子後發現有更多的共同話題,比如聲優或動漫作品,日劇,然後聊的起來的人就會帶我和他關係最近的人互相認識,後來又到團里的夥伴家裡聚餐,這個時候和他們的距離就更進一步了,這之後的展開就很靈活了,想參加日常活動就去,只是在聚餐喝酒的時候去也可以,夏天和冬天集體旅行的時候感興趣就去,這個過程學會了怎麼玩他們的桌游,給人灌酒的方法和梗(特別是一些經常被大家調侃的逗比的梗),語言水平也有提高,再加上互相follow了對方的twitter(這要看大部分人主要用什麼SNS吐槽日常),在twitter和大家扯扯,開開玩笑什麼的,也順便了解了大家平時喜歡做什麼喜歡關注什麼話題。
上面說的是日本人的情況,在這邊也參加過留學生交流的party,因為歐美人在這邊也是少數群體了,所以一般都是不同文化圈的人聚在一起內部聊,歐美人,南亞,東南亞,非洲里比較近的國家的人,中國人,韓國人這麼分開,當然也有突破文化圈交朋友的,比如自己英語很好又對日本很熟悉的人,和歐美圈子的留學生就容易走的很近,或者是一起在日語課上的其他國家的同學,大家語言水平都差不多,天天在一起練口語,這個交情是很寶貴的。參加了以歐美為中心的party,真的是因為自己從小到大的成長環境里沒有party這個文化基因在裡面,非常的不適應,後來就沒有再去了。看喜歡參加party人的FB,一開始party後參加者上傳的照片里是有很多亞洲人的,後來基本上就是歐美人和日本人,而且不管是當地人也好還是留學生也好,女生和男生得到的反饋是不一樣的,一般還是女生比男生更容易融入新的圈子。
很同意 @南京人民的建議,而且題主在紐約,休息的時候城市裡肯定有非常豐富的活動,日本這邊,不用說東京,就是札幌這樣的地方中心城市,每周都有很多博物館,美術館展覽會,音樂會,舞台劇,棒球比賽,賽馬,蘿莉茶會攝影會(題主應該喜歡這個吧),還有很多活動也是,一個人參加也能過得很充實,在這個過程中認識新的朋友也是很有可能的,特別是一些有交流環節的,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就可以約好下次一起來參加都感興趣的活動。
另外 @徐大心提到的和比較熟悉的特別是當地人的朋友一起參加party這個方法,非常贊同!不僅是party,很多日常的活動用這個方法也可以大幅度降低社交或融入的難度。通過朋友認識朋友的朋友,然後再像滾雪球一樣認識更多的人,當認識的人到一定數量的時候,你就更清楚自己想要和什麼樣的人一起玩,喜歡玩什麼,認清自己真正在社交的過程想要的是什麼最重要,然後丟掉不必強參加的一切活動(我喜歡稱這些叫無效社交),只專註自己需要的自己喜歡的那部分就可以了。
其實有很多雖然不是party那種特別熱鬧的活動和團體,可能更適合入門和過度在國外的社交圈,比如面向留學生體驗當地文化的講座和體驗會,語言交換(你教我漢語,我教你英語這種),棋牌或桌游俱樂部(不同國家的人,用的可都是同一套桌游規則),漫畫或遊戲同好會,Cosplay同好會,體育運動的俱樂部或社團,懂音樂會樂器也是有很多的選擇。
害怕被摺疊。走心答一波,希望可以幫助到小姐姐or小哥哥
來美國四年,大學第二年。幾乎每周都會go out(去party!yah)。因為沒到21歲,去的都是frat party或者house party。很幸運,每次在party上都很開心(有時第二天起床會後悔前一晚的一些事情lol),上周六還在party上還撩到了之前覺得很hot的小哥哥。所以直接出個party聊天教程?
frat的地下室一般都是bar和跳舞的。燈光那麼暗,音樂聲響人又多,講真,肢體交流比語言交流容易些。真的想聊天可以去一樓公共區域,順便光線好可以好好看看對方到底長什麼樣哈哈哈。模擬場景:一個很hot的小哥哥/小姐姐移到了你身邊。對方和你say hi 問你名字,你回答。接下來就是兩人確認下是不是一所學校的,互相問一下年份,學什麼專業。根據年份和專業就可以衍生出許多話題。年份可以聊彼此住在哪個dorm。專業可以深入了解下。其實,很多時候基本信息了解完,就已經身體離得很近了。這時候要是放了首什麼好歌,應該先跳一會兒。你要是鐵了心要聊天,就和對方說地下室吵/熱/擠,上一樓!
上樓了一般就開始問對方哪裡人。對方可能也會透露出一些興趣愛好。上周六和我聊天的小哥哥是印第安納的,這個州我沒住過也沒去過,沒啥可聊的。但是小哥哥說他在ROTC,我之前住的一個地方正好離軍事基地很近。我就和他講我聽到附近的基地放炮,還以為有熊在我家樓頂跳。又問了他平日訓練的一些。期間他被他的brother叫去在雪地里喝了些酒,回來整個人都冰了。我就必須得握著他的手關心他一下啊,問問他和brother相處的怎麼樣,剛剛做什麼了。我記得我們還吐槽了一下我們學校的商學院 (這個是保留話題啊,你要是沒話說,提一下你們學校最嫌棄的學院准沒錯)。我覺得在party上,真的就是圍繞著很基本的東西在聊,根據基本的再衍生出來話題。舉個例子:我問他是否smoke?他說不,軍隊要定期尿檢。然後聊一聊尿檢。根據他在的學院,聊你聽說的他們的一些sterotype。根據他在的寢室,吐槽食堂或者問問喜不喜歡住那裡。最好能順便透露下你住哪裡,你懂得。雖然話題很基本,但是不影響聊天的質量和開心度。
你在問題里提到的那種party,我覺得不大像是frat party,更像是house party或者get together。house party除了你一起來的朋友外,如果都是生人,frat party那一套話題照樣實用。朋友小聚,話題可能就更偏生活了,誰誰誰幹了啥啥啥事情。你真的是要和這群人較為熟悉才可以愉快聊天。如果你插嘴搭話,對方沒有和你解釋到底發生了什麼,也沒有順著你的話題說,可能真的是友情還不夠吧。如果是你自己,和一群你一個都不熟,但是他們彼此都很熟的人get together,你想要愉快聊天的難度真的很高。這樣的party聽起來一點都不輕鬆。
Party就是應該不需要想太多,盡情have fun get wasted。在你覺得最放鬆的狀態,和一群很好的朋友一起,在party上認識願意聽你說一切東西的人。
真的強烈建議想要在美國party上如魚得水的人,好好練口語。練成和native speaker一樣,練成喝了10個shot照樣和native speaker一樣,無論是交友還是撩漢都容易太多了。對方一直assume你是美國人,關注點就會放的更寬更casual。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哦:P
把常見的低級神曲聽一遍,想一下哪些地方你可以設計點動作,在Party上帶一波節奏,這就可以了。
題主你好哇,我們是專門為全球留學生提供海外生活攻略和住宿預訂的平台—— STUDNET.COM學旅家。其實題主的這個問題困擾著很多留學生的,到底如何融入當地的生活圈子?如果結交外國友人?其實掌握一些在國外party上外國人經常玩的遊戲,也是一種融入氛圍,和大家一起玩開來的好辦法!
下面就和題主分享一些常見國外社交遊戲
這個遊戲簡單易懂,從字面上理解,就是用「I『ve never ever"開頭,來說一個句子,告訴大家一件你從來沒有做過的事。但其中秘訣在於,你要挑一件你覺得桌面上大多數人也都沒做過的事,你才能贏。如果其中有他人做過這件事,做過的人需要受懲罰(通常就是:喝!)。如果大多數人其實都做過你說的自己從來沒做過的這件事兒,那麼你就輸了!
這個遊戲雖然規則非常簡單,上手很快,但因為「說真話」是參與者必須遵守的規則,所以非常考驗參與者的誠意和尺度,經常玩著玩著,各種過往糗事和小秘密(有的可能很污),就都公諸於世了!所以參加這個遊戲前大家要做好心裡準備哦。
這是在電影《絕代艷后》里也風靡過的經典宮廷遊戲。遊戲開始,每人選一張牌,並定一個主題,比如明星或動物,然後根據主題各自在牌上寫一個單詞(要保密)。然後將牌混合在一起,每人重新抽取一張貼在額頭上,自己不看讓別人看到。接下來你可以向其他人提問題,來幫助你分析這個詞到底是什麼。但是其他人只能回答Yes或No,不能做解釋。比如,你可以問:「Is this person a celebrity?",其他人只能告訴你「Yes" or "No, 來幫你在提下一個問題之前將猜測範圍縮小。全桌人輪著來,誰先猜出自己額頭上單詞,就是勝利者啦!
準備六個或者十個裝好啤酒的塑料杯,在長桌的兩端排成三角形,跟乒乓球桌有些類似。遊戲一般分為兩隊,桌子兩邊各有一隊,每隊至少兩人。
當球成功被投到杯子里,防守的一方就要把這個杯子里所有的啤酒喝光,然後就可以取下那個杯子。哪一方的杯子先被拿光,就輸掉了遊戲。輸掉的一方就要把贏家餘下杯子里的啤酒全部解決哦。
顧名思義,Dress Code Party指的就是有一定著裝主題要求的派對!女孩們做個60年代的復古髮型,穿上在vintage小店裡淘到的古著裙子;男生穿上馬甲、背帶褲……如果你和童鞋們都是舊時代愛好者,那麼來一場復古趴真是既盡興又超抓眼球!或者女生們的睡衣派對、二次元愛好者的cosplay趴、換裝趴,總之定一個所有人喜聞樂見的dress code,那麼這場派對就不會掃興。
這個遊戲的第一步,是選取誰是國王。先將國王牌選出,然後打亂在所有的牌中洗牌,抽到國王牌的人要宣布自己是國王。抽到其他數字牌的人就是平民。在遊戲中,國王的命令是絕對的,參與者需要無條件服從國王的指令,強制性規則產生的絕對權力是國王遊戲令人著迷的關鍵。
國王的指令,就是在數字的範圍內任意說兩個數字,並要求他們做一件「刺激的」事。好玩的是,國王並不知道持有這兩個數字的人是誰,並且國王除了過王牌,也需要有一張數字牌,但並不知道自己的數字,所以有可能他命令的人是自己,最終這件「刺激的事兒」還得自己來!
遊戲尺度可由參與者通過共同認可的限制性規則自行把控,引申出多種多樣的精彩玩法,給人以無限的想像空間 。
不要小瞧了這個遊戲,看起來簡單但玩起來超High超搞笑!首先,將一副撲克牌(人多可以兩到三副)打混,去掉大小鬼,平均分配給每個人,每人依次順時針翻牌,同時口中配合(從1到老k的順序)數數。當有人口中叫到的數和手中翻出的牌一樣時,大家要立即將手壓在牌上,最後拍的人算輸,則收回所有牌,最後牌最多的人就是神經病啦!(反射弧過長的童鞋小心喲)
如果你和小夥伴們是桌游迷,那麼一定不能錯過《阿瓦隆》!《阿瓦隆》因趣味性而廣受桌迷歡迎,適合8-10人遊戲。故事背景來自「亞瑟王傳說」 。角色類型分為好人和壞人。好人有梅林、派西維爾和亞瑟的忠臣,壞人則有莫德雷德、莫甘娜、奧伯倫、刺客、莫德雷德的爪牙。當玩家確認身份牌,遊戲只有一次天黑階段,由任意玩家閉眼大聲宣讀流程,然後大家就可以根據自己角色開始遊戲,通過領取虛擬任務卡發言作戰,最後以「成功」牌和「失敗」牌的數量決定勝負!總之這是一款花腦力秀口才的遊戲!
《德國心臟病》是一款由Haim Shafir公司開發的快速反應遊戲。當玩家看到五個相同水果的時候就必須按響鈴鐺。遊戲一共有56張牌,4種水果,每張牌1到5個相同水果。當每名玩家打出他的牌時,如果誰看到檯面上有5個相同的水果,就馬上按鈴。
如果是正確的,收回桌面上所有的牌,把他們背面向上放入自己的牌庫。如果錯了,給每名玩家一張牌。如果用完了所有的牌,就出局了。現在更多的是雙擴展版(即基礎+擴展+加重擴展),共98張牌(90張水果牌、3張猴子牌、3張大象牌、2張豬牌)。
大富翁是一種多人策略圖版遊戲。參賽者分得遊戲金錢,憑運氣(擲骰子)及交易策略,買地、建樓以賺取租金。英文原名monopoly意為「壟斷「,因為最後只得一個勝利者,其餘均破產收場。
參賽者分得遊戲金錢,擲骰子決定前進步數及交易策略,買地、建房等賺取租金,或炒股、經商等盈利,一般遊戲方式分為以下3種:回合制(玩家在進行完選定回合數後,遊戲即為結束,然後通過玩家的現金及投資金額的總和資產計算排名。一般分為30回合、45回合、60回合、90回合)、積分制(誰先達到規定的金額誰獲勝)、破產制(有一個玩家破產,遊戲結束)
這個大家都比較熟悉啦,可以在幾個疊疊樂方塊上寫上指令(例:喝一口ㄧ喝兩口、指定某人喝一口、女生喝、男生喝),如果最後疊疊樂倒了,那最後一個人就要喝完一整杯。
是不是覺得有點燒腦!題主學會三五個就可以在國外Pa上有點底氣啦。希望題主早點解決自己的煩勞,其實在接觸一個新文化時候難免遇到這樣子的問題,放鬆心態就好,也無須特別勉強自己。
了解更多關於留學住宿和留學生活的各方面攻略,歡迎關注 STUDENT.COM 學旅家哦~ 我們將為即將留學的你解答各種疑惑!
------------------------------------------
訪問「學旅家官方網站」,留學住宿的那些事兒分分鐘搞定!
了解更多留學住宿和生活情報,歡迎關註:
知乎機構賬號:@學旅家 - 知乎
微信公眾號:學旅家 (StudentDotCom)
微博賬號:@學旅家 Sina Visitor System
感覺這個問題我還蠻有資格回答的lol
畢竟是個浪的不行的女孩子party的話首先就是要有夠放得開吧
作為一個藝術留學狗
朋友社交圈子裡70%是學校音樂系的20%是做電影的10%是我們視覺藝術的學校里一共6個中國留學生只有三個跟我走的特別近的幾乎每周兩到三次的party
但是並不會像題主說的會感覺到「累」畢竟大家都是很久的好朋友一起喝喝酒聊聊天有人點煙有人卷大麻交換著抽到凌晨(我個人比較不喜歡抽煙or大麻所以就坐在那看他們抽幫捲煙)其實還是要找到屬於自己的圈子吧
跟好朋友們聊天的時候並不存在「找共同話題」的問題一坐下來就是有說不完的話在彼此面前都是最放鬆最開心的狀態活著不就是要開心嘛還有就是不管什麼時候都要給自己設一個底線
畢竟並不是所有人都像答主的朋友們這麼好認識兩年多一次都沒勸過我抽煙/大麻拒絕黃賭毒lmao
順便放幾張今天早上剛拍的戰後廢墟
lol祝他收拾的愉快
熟能生巧吧
推薦閱讀:
※美國人示威遊行時,警察在什麼情況下可以逮捕人?
※白酒的度數究竟是怎麼定義的?度數最高的是多少度?
※美國丹佛市怎麼樣?
※美國大學裡的兄弟會是什麼樣的學生組織?
※美國費城是怎樣的一座城市?文化,生活習慣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