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一些事 ,是一段時間只做一件事專心致志?還是把每一天安排的充實高效率的同時學多件事?

如題


可以把事情分成大小

兩者穿插進行

單純做大事,效率並不是線性的。高速一段時間,效率又變低。

小事雖然易做,但是同時多任務進行,切換也會導致效率變低。

一大一小交叉運行。

如一件大事做到20%,做一件小事調整。

用小事來切分大事,嗯

最後,妝容這麼學術為何邀我這種學渣(=_=)……


這是一個做事策略的問題。

我先說說自己的經驗吧。

這幾天休假,在家裡寫教案,中午要給女朋友做飯,還要遛狗,這些都是小事。關鍵我還運營一個微信公眾平台,按照我原有的計劃,每周都會在上面發一些文章(原創)。另外,我還要搞科研。再想想我還有什麼事兒?哦!對!每天晚上還要去英語班學習。而最近比較焦慮的事情恰好就是英語口語沒有什麼提高。還想著最近每天拿出一部分時間提升一下自己的英語能力。還有,我是一個愛看書的人,在圖書館借了很多書,自己還買了一些,都準備在這段時間看完。當然,還有一些家裡的事情,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那我們現在來捋一捋,看看我有哪些事情:

1、寫教案,備課;

2、運營微信公眾號;

3、科研論文;

4、學英語

5、看書(大概七八本的樣子)

6、其他雜事(做飯、遛狗等等);

算起來也就這六件事請。但仔細想想,我到底是花一周時間,專心致志的備課,還是每天都花一點時間將所有的事情安排妥當呢?

其實,這個問題壓根就不存在。你不可能花一天的時間遛狗,然後一周都不再遛它吧?你也不可能把一周的飯在一天之內做好,然後就不做飯了吧?同樣的道理,我不可能一周什麼都不做,專寫教案。原因有以下幾個:

  1. 長時間只做一件事情,你的大腦會疲勞。比如,我寫教案,或寫文章,超過三個小時,腦子就開始不運轉了;此時需要的用其他事情來替代當前的事情;
  2. 長時間只做一類事情,效率會非常低下,比如寫文章和寫教案,同屬於寫作大類的事情。人不停地輸出,沒有輸入,不但效率低下,質量也會驟降;
  3. 專註的意思不是一段時間只做一件事情,而是一段時間內以任務(或問題)為導向,尋找和探索解決方案。例如,我如果為應付差事,教案完全可以瞎胡寫,反正也沒有人檢查。但實際上,我已經把寫教案視作教學能力提升的切入點,我的任務是要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因此,包括寫作在內的其他很多事情都可以看做是提升教學能力的內容。這樣說的話,一個任務下包含很多的子任務。

其實,題主的問題裡面已經包含這答案了。充實高效率是我們每個人都追求的生活狀態,但問題是充實高效率的做什麼?

我的研究生論文寫作只花費了一周的時間,這可能就是題主說的一段時間只做一件事情吧?但實際上,那一周我的任務是論文寫作,但其中還包括很多子任務。比如和導師討論,和同學討論,做圖表等等。

因此,我的基本觀點是一段時間內容以解決一個問題或做一項任務為基本工作點,結合大腦使用習慣,找到自己的做事節奏,不斷在各個子系統之間相互切換,保證一段時間的充實高效率。最後,不要用「天」做計量單位,而是用周期,比如3小時、8小時、24小時、48小時等等。這樣你自不然就會把任務分解到每個小時里,然後充實起來。


兩種都可以。但理性來說,第二種挺適合。在把份內做完時,可以多重發展。


謝邀。

分人。你都試試要不?


推薦閱讀:

如何在工作繁忙的情況下健身?

TAG:時間管理 | 時間安排 | 安排 | 工作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