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年漢字真的拼音化了會怎麼樣?


沒有如果,當年漢字真的拉丁化了

《拉丁化新文字及其運動研究》(多圖慎入):

2 拉丁化新文字

2.1拉丁化新文字的內容

2.1.1 拉丁化新文字方案的制定

拉丁化新文字是中國文字改革過程中的重要實踐,是漢語拼音方案的前身,是漢語漢字音素化的一次成功實驗。拉丁化新文字設計十分全面,包括拉丁化新文字方案的設計原則、字母表、聲母表、韻母表、拼法規則、寫法規則等一系列內容。

1920年,蘇聯掀起了一個被列寧稱為「東方偉大的革命」的文字拉丁化運動,為本國沒有文字的少數民族統一創造一種用拉丁字母也就是羅馬字母拼寫當地語言的新文字,這種新文字簡單合理、容易推行,在掃盲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21年,在蘇聯學習的瞿秋白因為受到了這次運動的影響,也開始著手研究中國字的拉丁化問題,他研究了中國歷史上的各種文字改革方案,寫成了《拉丁化中國字》的草稿。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瞿秋白再度到蘇聯,與在蘇聯的吳玉章、林伯渠、肖三等人繼續研究文字改革方案。經過幾年的研究,在1929年寫成《中國拉丁化字母》,在莫斯科出版。《中國拉丁化字母》的出版,引起蘇聯學術團體的注意。中國文字的拉丁化問題成了大家關心、討論的問題。1930年5月23日,蘇聯語言學家龍果夫在「中國問題研究所」的會議上,作了關於瞿秋白《中國拉丁化字母》方案的報告,會議原則上同意這個方案。1931年,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海參崴開幕。(費錦昌1997:46)瞿秋白回國後,吳玉章、林伯渠、肖三、王湘寶、龍果夫等繼續以瞿秋白的方案為基礎,擬制了一個新文字方案——《中國漢字拉丁化的原則和規則》。

2.1.3拉丁化新文字的原則

中國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會經過幾天的討論,制定了拉丁化新文字的原則(前方高能):

(1)大會認為中國漢字是古代與封建社會的產物,已變成了統治階級壓迫勞苦群眾的工具之一,實為廣大人民識字的障礙,已經不適合現在的時代。

(2)要根本廢除象形文字,用純粹的拼音文字替代它。反對用象形文字的筆畫來拼音或注音,例如日本的假名、朝鮮的拼音,中國的注音字母等等。

(3)要造成真正通俗化、大眾化的文字。

(4)要採取符合現代科學要求的文字。

(5)要注重國際化的意義。

(6)大會認為要達到以上目的,只有採用拉丁字母,使漢字拉丁化才有可能。也只有這樣才能發展形式是民族的,而內容是國際的社會主義的中國工人及勞動者的文化。

(7)中國舊有的文言,是中國統治階級的語言,它和勞動群眾的活潑言語是隔離的,學習文言的困難並不少於學習漢字本身。這種有特權的言語,造成了中國勞動群眾普遍識字的「萬里長城」。所以為實現中國漢字拉丁化的文字革命鬥爭,同時也是為接近勞動群眾,使群眾明白徹底解放的書面語和口語一致的文學革命鬥爭。

(8)代表大會反對那種對於拉丁化的自由資產階級態度:拉丁化只是初級教育的工具,以後,仍然要教授漢字及文言文。大會認為拉丁化的中國文字和中國勞動群眾的口頭語,不僅有發表政治的、科學的、技術的思想的可能,而且也只有中國文字拉丁化,只有能夠記錄中國勞動群眾口頭語的文字的形成,才能使他們的書面語有發展的可能。

(9)大會反對資產階級的所謂「統一國語運動」。不能用某一個地方的口音作為全國的標準音。中國各地的發音,大概可以分為5大種類:①北方口音;②廣東口音;③福建口音;④江浙一部分的口音;⑤湖南及江西的一部分口音。

這些地方的口音,都要使他們各有不同的拼法來發展各地的文化。因為現在住在蘇聯遠東的中國人,大多數是北方人,所以現在先用北方口音做標準來編輯教材和詞典,以後再進行其他地方口音做標準的編輯工作。

(10)大會認為有些不正確的說法,或翻譯的意思不恰當,尤其是在蘇聯遠東的中國工人,錯誤得特別厲害,而且有些陳舊的不好的意思。例如「合作社」叫做「官小鋪」;交會費叫做「打捐」等等。這些都必須在拉丁化的過程中,加以糾正和改進,來建設新的文字與文化。

(11)同時,大會認為只有拉丁化,才是國際革命的、政治的、科學的及技術的各種術語有機的灌輸到中國語言中的一條較容易的道路。大會在這方面反對兩種傾向:反對不需要藉助外國語的資產階級民族主義的理論;反對那些認為即刻要把中國一切革命的、政治的、科學的及技術的術語,一律以國際的詞來代替的「左」的主張。

(12)大會認為語言文字是隨著社會的經濟的政治的發展而發展的。它當然要有人力的推動,但它也有必經的過程和步驟。因此實行新文字並不是立刻廢除漢字,而是逐漸把新文字推行到大眾生活中間去,到了適當的時侯,才能取消漢字。所以那些認為中國漢字的拉丁化一般是不可能的觀點,那些認為在拉丁化文字沒有深入到群眾之前的時候就應該立刻把漢字一律廢除的觀點,都是不正確的。

(13)因為拉丁化的出發點是根據勞動者生活的語言,所以研究中國方言的工作,在文化政治的意義上,是頭等重要的。大會認為在各方面來研究中國的方言,廣大地來發展這個研究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大會的代表們一致宣布他們是文化建設的突擊隊,要為中國文字革命而奮鬥,為世界文化革命而奮鬥。

前方再次高能:好好看,好好學,讓我GCD來教你文字

那麼具體推行情況是怎麼樣的呢?

前方持續高能!Σ( ° △ °|||)︴

這是拉丁化《大眾報》

這是拉丁化課本

圖片來源:我已經嚇跪= =蘇聯推廣下的中國拉丁化課本....._明朝吧

看完簡直亮瞎了我好嗎!(*Φ皿Φ*)

看看多貼心,總有一款適合你~

咳咳,看完以上內容,我感覺......TMD,幸虧它早就廢除了啊!去尼瑪的國際化,不然我們成第二個猴子國了!

(╯‵□′)╯︵┻━┻


Nà wǒmen kàndào Yuènányǔ de shíhòu huòxǔ huì gǎndào hěn qīnqiè ba. Hànyǔ huì gèngjiā kǒuyǔhuà, hěnduō wényán biǎodá huì bèi qìyòng. ér wàiláiyǔ de shǐyòng huì gèngjiā guǎngfàn, handle gūjì yě búhuì bèi fānyì chéng jùbǐng le. Dāngrán xíxíháhá de lèqù yě huì shǎo le hěnduō(háhá).

Gānggāng kànle Zhīhū shàng guānyú ālābóyǔ de wénzìgǎigé de huídá. Ránhòu wǒ yòu kàndàole zhègè wèntí, ālābóyǔ de Fusha hé fāngyán de qūfēn bùjǐnjǐn shì biāozhǔnyǔ hé fāngyán de qūfēn, tóngshí yě shì wényán hé báihuà de qūbié. Dànshì, zài xiànzài zhèzhǒng tiáojiàn xià ālābóyǔ tuīxíng yánwényízhì, wúyí huì shǐ tǒngyī de ālābó mínzú fēnliè, jiùxiàng luómǎ rén biànchéngle fǎlánxī rén, yìdàlì rén etc nàyàng.

(另外,打上面這段話的時候不能使用雙拼真的略痛苦。)

如何看待漢字拉丁化? - 肖深刻的九叔的回答

漢字拉丁化疑義


欲練神功,揮刀自宮。就怕自宮以後,神功未成。


現有答案說的很多很全了,從其他的角度補充一點:

首先思考一個問題:

現在大家覺得漢字拉丁化非常荒謬危險,但當時為什麼這麼多社會精英仍然支持拉丁化?

要知道,這些社會精英可都是讀書識字的,拉丁化後對他們而言只能增加使用和學習成本,而不是降低成本。從個人利益角度而言,他們本來是無需支持拉丁化的。

因為這些社會精英是從國家和民族的整體考慮,他們認為漢字過於複雜,學習困難,成本高,這是導致中國人文盲率高的主要原因,否則為什麼使用拉丁文的西方國家,文盲率就明顯比中國低呢?可見肯定是漢字阻礙了中國人掌握知識的途徑。

今天的事實當然已經宣告了這種觀點的錯誤,似乎我們可以很輕鬆的把當時這些社會精英的愚蠢思想當做笑話,並慶幸這種荒唐想法幸好沒有實現。但如果設身處地進入一百年前甚至幾十年前的中國,就會發現「漢字拉丁化」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愚蠢笑話。

中華文明是一個原發性文明,並在歷史上長期輻射周邊。在悠久的領先過程中,中華知識分子對自身文化是驕傲的,即使是外敵入侵亡了國,文明仍然不像其他某些古國那樣中斷。這得益於在近代之前,中華文明幾乎沒有遇到過文明程度和軍事實力同時壓倒自己的威脅——你哪怕征服了我,你也是野蠻人,我也瞧不上你的文化,想要讓我剃髮易服,你就會遇到以命相拼,最終你可能還得說我的語言,學習我的體制。

原發性文明對外部文化的入侵是有較強抵抗能力的,哪怕在1840年之後遇到了文明程度和軍事實力同時高於自己的西方文明,中國社會精英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仍然認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可行的。中國社會精英對自己文化和制度自信的崩潰並不是發生在1840年——這個公認的近代史的開端,而是在那之後半個世紀甚至更慢。這也體現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上層建築的相對滯後性」。

在終於認識到自己的徹底落後之後,之前的過度自信很容易脆折為過度自卑,之前的「天朝上國」也自然變成了「救亡圖存」。

既然要救亡,那就要先找到我們為什麼落後。但問題是,社會領域不像自然科學領域,可以做實驗來逐一排除原因。面對落後的現實,不同領域、不同觀點、不同經歷的社會精英必然會給出五花八門的原因,而這些原因絕大多數都是很難通過實踐來驗證的,第一壓根就沒有這種力量去做這種社會實驗,第二不容易排除全部干擾變數去設計實驗,第三實驗周期過長,動輒以數十年為限才能觀察到明顯變化。

所以說,中國這樣的原發性文明大國,面對這種落後的局面,必然會出現我之前在《未來20年,大陸應該如何更優雅地解決台灣問題? 》一文第八章《這一切都是體制問題》提到的現象:

弱者一方首先看到的,當然是器物方面的差距:洋人堅船利炮。被器物刺激過一段時間後,弱者一方就會進一步思考:是什麼造就了他們能走到堅船利炮這一步,而我們就不行?

下面是一道多選題:
一個學霸,經常考90分以上,一個學渣,只考30多分,那麼以下哪個或哪些因素可能是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
A、學霸用了A出版社的輔導書,學渣用了B出版社的輔導書
B、學霸每天上學穿綠裙子,學渣上學則是穿吊帶褲
C、學霸總結了一套有效率的學習方法,學渣只會死記硬背
D、學霸每天學習時間很少,天天玩,學渣寫作業經常寫到晚上10點
E、學霸是中國男子國家足球隊的球迷,而學渣是義大利隊的球迷

ABCDE五個選項,每個都是學霸和學渣的區別,到底哪個或者哪些才是真正起到作用的?這個原因並不像後來看到的那麼好找,因為中國和西方不同的地方太多了。

在歷史上,落後的弱者找過各種原因,在百度或知乎上搜索「近代落後原因」,可以看到眼花繚亂五花八門的答案。大家終於發現中國確實是落後了,有人認為是穿了吊帶褲所致,有人認為是買了B出版社的書,有人認為是義大利隊惹的禍,有人認為是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太多了……

處於經濟和技術實力明顯落後的一方,如果自身國家或者文化並不完全封閉,面對強者必然會產生對自身的疑問甚至否定。而否定的內容,就是和強者不一樣的地方。人們往往會直白地這樣想——一、他比我強;二、他這個地方和我不一樣;三、所以我把這個地方改的和他一樣;四、我也就強了。

「漢字由於過於複雜而阻礙中國人掌握知識」,只不過是當時舊中國眾多「救亡圖存」的解決方案中的一朵浪花而已。而由於上面提到的社會改造領域問題的難以驗證性,「漢字因素」相對於「中國落後」究竟是一個無關變數,還是一個弱相關變數,還是一個強相關變數,還是一個充分條件?在當時既難以證實,又難以證偽。其他眾多救亡圖存的社會變革方案也存在著類似的問題。

漢字、政治體制、宗教文化……這些是當時中國和西方區別非常明顯的地方,因此自然最容易被精英注意到,自然最容易把這些「不同」認為是中國落後的原因。這是在那個中國社會必然出現的情況,是由社會存在所決定的社會意識,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有的答案的評論中有知友咬牙切齒地說「要把這些支持漢字拼音化的人的DNA都消滅掉」,這就是典型的緣木求魚,你就算穿越過去把這些支持漢字拉丁化/拼音化的社會精英全都餵了火瓢蟲,還是會出現另外一批你可能在歷史書上沒聽到過的名字繼續舉起這個大旗,到時候你恐怕還要拿著新版歷史書再穿越一次。

上面說了這麼多,那麼,持續一百年的漢字拼音化從興起到消亡的全過程,可以給今天的我們以什麼啟示,讓我們在面對未來的時候有所借鑒呢?

1、同時存在不等於因果性,甚至相關性也不等於因果性。使用漢字的中國衰落,僅這件事情本身不能得出漢字是中國衰落或止步不前的原因。在我們今天分析其他社會問題的時候,也應該按照同樣的邏輯去思考問題:比如,中國基礎教育體制和西方不同,而中國科技創新水平還落後於西方,僅以兩個事物同時存在是否能得出中國基礎教育扼殺創新的結論?

2、在實際歷史進程中,第1條在很多時候一點用也沒有。從整個宏觀社會角度來看,「應然」不等於「實然」,你在邏輯上就算講出花來說明同時存在不等於因果,在現實中救亡圖存的壓力中,「漢字」這麼明顯的和強者的差異不同,非常容易被相當數量的社會成員認為是落後的原因。

3、在實際歷史進程中,第1條在很多時候一點用也沒有。從輿論戰的微觀角度來看,雖然很多持有「漢字阻礙中國進步」觀點的人是從「相關」而認同「因果」的,但在實際論證的時候,他們是會尋找對自己有利的論證來證明這點的。比如漢字確實是比拼音難學,而僅從定性分析的邏輯上看,難學確實可能導致學會的人少。至於從定量角度看,這種難學的程度是否真的足以導致「學會的人少」?這種難學是否可以通過其他途徑來緩解掉?不拼音化僅僅簡化是否可以?平衡點該在哪裡,這些光靠嘴仗不通過大規模實踐是根本沒辦法得出共識的。今天在互聯網上很多月經話題之所以爭吵不休,同樣有類似的原因。

4、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很多社會問題,如果你只從上層建築層面角度去考慮,往往難以看清它的真面目,從而會得出表面化和膚淺化的結論。比如「漢字導致中國落後」就是這樣。漢字難學啊,那麼我們只要拉丁化不就ok了?實際上,漢字固然比字母難學,但中國落後是因為大多數人壓根就沒正兒八經去上學學漢字,為什麼啊,因為大多數人都在地主的土地上束縛著呢!大多數人連學都上不了,連繫統學文化的機會都沒有,你在這裡說漢字難學,你倒是讓人家先學學再說啊?

如果不解決束縛中國人民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不搞土地改革清理掉食利的地主階層解放人民,你就算是僅僅把漢字拉丁化了,又能怎麼樣,不還是一門廣大人民群眾無緣學的文字嗎?

5、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改變社會意識的根本途徑是改變社會存在,哪怕稍大一點的意識形態層面的問題,只空對空地試圖僅從社會意識層面去改變社會意識往往都難以成功。漢字拉丁化為什麼之前幾度調門升高,而今天則淪為歷史塵埃?因為每次調門提高都是遇到了貌似漢字阻礙發展的問題。比如之前中國的落後挨打,比如計算機剛出現時的輸入困難。當這些社會存在層面的問題都解決之後,作為社會意識層面的」漢字拉丁化「呼聲也就自然不是個問題而消亡了。

如果看不到這一點,而只是針對具體在某個時期持有「漢字拉丁化」觀點的某個人攻擊「數典忘祖」,幻想如果沒有了這個人就沒有問題了,那就是非常幼稚的歷史唯心主義了。在歷史上,國民黨經常喜歡搞暗殺,但共產黨在先總統_蔣公身邊潛伏著這麼多人,卻沒有試圖把先總統_蔣公宰了。這一方面固然是因為先總統_蔣公共諜事業做的優秀,另一方面你殺先總統_蔣公一個人意義有限,不把他背後代表的地主買辦勢力的存在土壤解決掉,不用工業化去改變落後的生產關係以適應生產力發展,就算殺了他也會有其他人頂上來,就算最終代替了國民黨,也只不過是另外一個帝國主義的代理人罷了。

不僅僅是在漢字拉丁化這個問題上,在今天我們面對的很多問題上,例如中國文化如何推廣到世界的問題、例如抵禦某某外國文化入侵的問題,例如處理某些邊疆問題宗教問題等等,都可以用這個思路。

6、今天如果你有復興民族文化的想法,那首先要靠的是中國的穩定和工業化、現代化、產業升級。前面我們看到了,一旦國家衰落,別說復興民族文化了,各種與外國列強不同的本民族的東西,包括像漢字這種與西方世界差別明顯的表意文字,都很容易被認為是導致本國落後或衰落的因素而面臨革除的危險。到時候別說復興了,連保存都是大問題。而且這種危險往往並不是來自於一個明確的目標,例如政府或某些組織,而是來自社會的方方面面救亡圖存的壓力,到時候你連反對都不知道去該反對誰,而且很可能背上「不思進取」、「愚昧落後」的包袱。

有部分網友看到了漢字拉丁化效果的觸目驚心,就把「險些拉丁」的鍋扣在中共身上,甚至以此賦予國民黨剿共的正義性。其實這正好是弄反了。先不說國民黨政權自己就是曾經的拉丁化的推動者之一,更根本上,恰恰是解放戰爭後消滅了買辦集團、土地改革並大力發展工業化,增強了中國的國力,遠離了「亡國滅種」的處境,這才最後在根本上消滅了漢字拉丁化的思想土壤。

最可怕的,恰恰是萬一國民黨政權僥倖獲勝,終於獲得了一定的掌控力和推動力,具備了一定推動漢字拉丁化的能力;而同時不幸的是,由於勝利,買辦經濟和地主集團被原汁原味保留下來,國力自然還是萎靡不振。而國力萎靡帶來的反思衝動,再加上政局稍稍穩定導致的不大不小的推動能力——改變不了落後的社會結構卻有一定能力小火慢煮推廣新文字,政府也樂的把「漢字複雜以致民智不開」作為推卸自己沒能力改變社會生產方式的理由,那個時候,恐怕才是漢字拉丁化這株毒花最容易繁衍生根開花的土壤。

7、我們從相反的角度做個逆向思維。漢字作為中華文明的核心,在面臨外界優勢文明的光輝下,都能被自己的民族精英提出放棄,而這還是建立在中華文明是原發性文明的前提下。

那反過來,如果對方僅僅是一個小島,民族相同、語言相近,僅僅是接受了西方的輸入性文明,在暫時的優勢經濟條件下具有的對大陸的「意識形態化」的敵視情緒。而一旦大陸通過科學技術、經濟的發展變成了優勢文明,這種敵視的意識形態還能持久穩定存在嗎?如果大陸精英都要自卑到放棄自己的核心漢字了,那到時候這個小島會做出什麼行為呢?如果社會存在都變化了,那蜜汁自信的「自由民主優於大陸」的想法,會不會變成「多黨選舉害了台灣」的深刻批判呢?

8、從上一點進一步做深入思考。我們可以看到,優勢文明面對劣勢文明,可以任意將與落後或繁榮無關的條件,通過包裝變成「自己的崛起秘訣」,甚至有時候都不用包裝,劣勢文明出於救亡的渴望,自己都會去研究自己到底有哪些東西和強者不同,而這麼多不同,其中很多可能是陷阱。如果利用的好,這會是一個很巧妙的武器——我自己都在用,我自己是繁榮的,你也在學,你怎麼不行呢,這不能說明我的價值觀不對,肯定是你哪裡學的不到位,應該進一步接受我的指導才是。那麼強勢文明就可以藉助這樣的手段來攫取或者騙取自己的利益。

9、從上一點再進一步思考。中國文明過去一二百年是弱勢文明,考慮的更多是救亡圖存,如果接下來我們變成了強勢文明,如果同樣用這一招來對付世界上的其他弱勢文明,突破點和抓手應該在哪裡呢?

「多黨民主」這個東西,之所以能用來作為西方世界的利器,是因為西方世界自己也在用,所以推廣的時候才有說服力。如果中國要用同樣的招數,也必須找到一個具有類似特性的突破點:

(1)這個東西我自己確實在用

(2)但是如果你也學著用,那就會變成我用來攫取你利益的工具

毛澤東思想是萬萬不能用了,輸出革命的結果,是把「共產黨」這種具有強大組織能力的產物移植到周邊國家。在生產力足以支撐共產主義生產關係之前,輸出革命往往會給自己製造對手。

一個有意思的武器就是「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確實是中國長期在用的,這符合第一個標準。而且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也確實伴隨著向外國開放市場的過程,也一度伴隨著向外國出售優質資產的歷史。

只是中國體量巨大,又有獨立的政權體制、強大武裝、較厚的工業潛力和數量眾多的工業人口,才能從最初的被人收購和列強市場,變成反過來去收購別人和向別人傾銷。

但只要我們把「開放市場」、「出售資源」,這些東西和「改革開放」包裝在一起,在未來若干年中國崛起之後,作為中國的成功經驗打包輸出出去,對於弱勢文明而言,是很難區分的,就像當年的漢字是否該拉丁化一樣。

「改革開放」這味葯,中國吃下去可能沒事還身強力壯了,但其他中小國家吃下去之後,就只能變成中國的原料產地和產品市場,和當年的「自由民主」起到的作用一樣美妙。如果再有少數幾個在中國羽翼下成為中等發達國家的,那就更好了,更能說明我們這是「普世價值」了。

以後中國強大之後,對外少提或根本不提前三十年的成績,把中國的崛起完全歸因於被打包修改過的「改革開放」,如果你這個小國學了「改革開放」,但又還沒成功,那一定是因為你改開的不夠,需要繼續接受我們的指導,繼續深化改革開放。

10、第9條是我自己做的思想體操寫著玩的,不代表我真的認為該這麼做或一定能做成,只是提出了一種我覺得雖然不成熟甚至是邪惡,但比較有意思的想法。

但有一點我覺得是應該予以重視的:在過去一二百年裡面我們作為弱勢文明,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見識了西方強勢文明的各種手段。接下來,首先我們自己要好好發展進步;然後,如果我們不再是弱勢文明了,那麼過去強勢文明一二百年的經驗和手段,也完全可以反過來思考一下,看是不是能為我所用。

刀是刀,本身不具有道德形態。該不該用是一回事,會不會用是另外一回事。


讀寫英語就沒有這種漢字特有的門檻,所以這些人為了保持一樣的門檻,就發明了一種辦法——生僻詞!

剛去美國的時候,跟這些高白聊天,根本就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感覺就像在國內有人用文言文來跟你聊天一樣。你還得重新背單詞,背語法,一系列的東西搞定之後,終於可以聽明白他們的高等英語了。

所以我國當年真的拼音化了,估計就會有相同的情況。國內的人們如果想要體驗一下高等英語的話,其實去看看它們的論文,就可以找到一些感覺了。


xie yao

hahaha

ti zhu bu yao gao xiao le ,han zi bu hui la ding hua de。

bu xin wo tui jian ni qv kan ji pian wen zhang ,《ji ji ji ji ji》、《shi shi shi shi shi》。zhe yang de wen zhang hai you hao ji pian, ti zhu ke yi qv baidu yi xia。


相比生造一套漢字系統,不如直接用英文算了,讓那些決定漢語難學的人學英語去,想想也是棒棒噠


中國會有挺大一批的文盲,能夠閱讀的是少數人特權……

歐美能夠嫻熟閱讀報紙和小說的人,按照人口比其實比中國比少,中國初中基本就能沒有障礙的閱讀,但拉丁系不能。

我們有幾千漢字就能聽說讀寫,老外得有幾萬的單詞量才能做到……我們不管從事什麼職業,包括科學研究,幾乎不需要重新學習,增加識字量,但……專業英語幾十萬辭彙量挺嚇人的。


趙元任《施氏食獅史》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濕,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是十獅。食時,始識是十獅,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譯文

《施氏吃獅子的故事》

石室里住著一位詩人姓施,愛吃獅子,決心要吃十隻獅子。他常常去市場看獅子。十點鐘,剛好有十隻獅子到了市場。那時候,剛好施氏也到了市場。他看見那十隻獅子,便放箭,把那十隻獅子殺死了。他拾起那十隻獅子的屍體,帶到石室。石室濕了水,施氏叫侍從把石室擦乾。石室擦乾了,他才試試吃那十隻獅子。吃的時候,才發現那十隻獅子,原來是十隻石頭的獅子屍體。

讀一遍你就明白了。


費紙


普通話:wo

上海市區:wu或者ala

上海郊區:en或者ni

崇明島:enli

還好沒有拼音化……


拉丁語系是拼音文字,漢語是表意文字。漢語最偉大的地方在於,不同地區的人們說著各自的方言,但是可以用同一套文字(在秦始皇書同文之後)無障礙地交流。

拉丁化的語言以讀音為基礎,而不同地區之間的讀音會有些區別。時間長了,辭彙和語法都會發生變化,進而衍生出新的語言。同屬拉丁語系的有義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法語等,同屬日耳曼語系的有英語、德語、荷蘭語等,同屬斯拉夫語系的有俄語、烏克蘭語、波蘭語等。假如這些語系的先人擁有漢族先人的智慧,使用類似漢字的表意文字,他們的後代之間溝通起來會便利很多。漢語有這麼強大的優勢,為什麼要變成更差的拼音文字呢?如果漢語拉丁化了,那麼結果很可能是像歐洲那樣,慢慢地分化出很多種不同的語言,增加不同地區人們之間的溝通障礙。然後說普通話的人跟說粵語等方言的人,相互之間既聽不懂說的話,也看不懂寫的字。


這個其實就是一個自相矛盾的悖論

由於中國和日本在近代前都沒有流通羅馬拼音,

中國全漢字、日本漢字假名混 的白話文學都已經足夠成熟

這就使得不平等條約放進來的傳教士,為了省事也都是用漢字白話文來翻譯《聖經》

所以這就造成一個什麼情況呢

就是即便要拼音化,第一步也得先簡化漢字、俗字扶正

但是根據歷史來看,這個第一步也是困難重重

因為清代和江戶時代舊體制下的文化人,是絕對不會允許自身的優勢就這麼喪失

而辛亥和明治,又幾乎都是延續了前朝的階層格局(另方面,殖民者也並不會推動你進行階層洗牌)

所以這就使得漢字一直拖到1930年代還是沒什麼變化

雖然政府機構也提出了一些簡化草案,但是都被實力派否決

共和國的建立和美軍的佔領,

對中國和日本的原有階層都進行了相當的洗牌,土地改革、農民翻身

在政治、大眾教育完全進入新時代的情況下,才能開始做上面所說的「第一步」

也就是俗字扶正,還有合併漢字(中國:窗簾-&>窗帘;日本:崩潰-&>崩壊)

於是接受兩國「一簡字」普及教育的一代就成長起來了

這裡的悖論就在於,要簡化,要俗字扶正,就需要強大執行力、普及的全民教育

但一旦普及識字率,對漢字進行拼音化的最大動力,也就隨之消失

所以最後就形成了 中國、日本普及了一簡字 就不了了之的局面

根據中國、日本網路上各自超過十億字的語料庫統計,

常用字要達到99.5%的頻率覆蓋,中國需要3147字,日本需要1865字(包括假名)

如果99.9%,中國需要4115字,日本需要2611字(包括假名)

即便是在從俗從簡的網路大眾時代,漢語和日語的文字能量,仍然不是拼音可以相比的

3世紀的中原漢語,就已經丟失了 -s、-h、-r-、-l-,後期進一步丟失了 -p、-t、-k、-m等韻尾和大部分的濁音(b、d、g、ng、z等)

3世紀的日語,就已經丟失了所有的韻尾(-p、-t、-k、-m、-n、-ng、-s、-h)和大部分的濁音(b、d、g、ng、z)

這樣的語言,使用拼音文字相當於文化自殺。

反而是隨著現代社會人類視覺獲得信息的比重越來越把聽覺甩在後面

漢字的後勁開始越來越體現出來了

漢字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在於:

西方人長大了再學將很困難,除非從小就開始系統地學。


你這麼喜歡方塊漢字,怎麼不恢復甲骨文?

漢字是傳統文化?裹小腳還是傳統文化呢?

此書為本人私有財產,照片自行拍攝。

1980年,《語文現代化》創刊。第一篇正文就是《促進高等院校文字改革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呂叔湘:要實現科學技術現代化,首先得讓文字現代化,也就是得讓漢字拼音化,不能讓漢字拖四個現代化的後腿(12頁)

王力:我相信,黨和政府會集中群眾意見,採取措施,早日實現漢字拼音化的。(14頁)

周有光:漢字可以運用一些辦法輸入輸出電子計算機,但是效率極差。只有利用漢語拼音才能真正高效地使電子計算機為我國服務(21頁)

史存直(上海師大教授):我早就有這樣的想法,認為要提高人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必須改革文字,而且必須走拼音化的道路………………我覺得現在漢字簡化的確到了應該剎車的時候了…………文字改革應該把重點放在拼音這方面(19~20頁)(這位專家的意見很重要,他反對漢字繼續簡化,理由是「應該直接拼音化」)

而陳明遠《電子計算機與漢字改革》一文,則直接給漢字判了死刑:

方塊漢字在電子計算機上遇到的困難,好像一個行將就木的衰老病人

歷史將證明,電子計算機是方塊漢字的掘墓人,也是漢語拼音文字的助產士。

第四代電子計算機傳出了強有力的信息:我國文字的現代化,也就是實現拼音化,這一天已經為期不遠了!(71頁)

為什麼社會發展到了80年代,專家們仍然要廢除漢字?因為微型電子計算機興起了,而漢字不是由字母構成的,輸入計算機很不方便(周有光:效率極差),而且還需要漢字字型檔支持,列印則需要更複雜的硬體。文字信息處理成本比字母文字高得多。例如當時有一種「電傳打字機」,連上電報線路,操作一個地方的打字機,另一個地方的打字機就能同步打字,效率極高,漢字則實現不了。

2016-8-26補充一個例子:很多紅白機遊戲,美版日版為什麼設計差別很大? - 匿名用戶的回答 90年代末,N64塞爾達傳說時之笛漢化時還遇到過中文字型檔放不下的問題,可見在此之前中文字型檔有多令人頭疼。

這些專家大師確實了不起!他們預見到了電子計算機的突飛猛進發展。預見了電腦將深刻改變人類社會

讓我們按照大師們的思路做個假設:如果電腦上只能勉強做到顯示漢字,但一直沒有快速方便的輸入法,輸入漢字要費很大功夫,非專業人士不能掌握,歷史將如何發展?電子計算機將如何給漢字掘墓?

--------------------------------------------------------------------------------

一段既沒有北斗神拳的平行時空歷史開始了:

198X年,在漢顯技術還沒發達的時候,互聯網提前興起了!出現一批網站,最初的網民由於不能顯示漢字,用拼音交流。

199X年,電腦能顯示漢字了,但輸入麻煩,需專業培訓。「打字員」這個職業迅速興起,網站雇他們發布漢字內容。個別一些學會了漢字輸入的網民,也用漢字發帖。但因為漢字輸入困難,用拼音發帖的普通網民還是在網上佔據了更大的比例。

2010年,由於拼音文字已經在互聯網大範圍使用,互聯網也已成為生活必需,國家制定了拼音文字標準。國家公文開始提供拼音文字版,進入現實社會。同時,國家開始將拼音文字教學引入語文教學。拼音漢字正式成為官方文字,方塊漢字暫不廢除,兩者並用。

2020年,拼音文字已經成為中文互聯網的主流,已經有很多網站不再聘用打字員,改為純拼音文字版。少數繼續輸入漢字的網民,被視為裝逼

2030年,由於拼音文字早已被人們習慣,漢字的學習被視為小學生的嚴重負擔,應人民要求,國家開始取消漢字教學,國家公文也不再提供漢字版,漢字的學習僅在大學相關專業保留。

-----------------------------------------------------------------------------------

2040年,剩餘的部分漢字擁護者,還有繼續使用漢字的一些香港台灣人,發帖提倡恢復漢字,有個好事者還編了個段子

【漢字拼音化後,人字的結構不再是相互支撐,變成了刃和忍。

雨yu、江jiang、河he都沒了水,蚊wen不再是蟲,反而和文化的文一樣了,fangzhi紡織沒有了絲線,只剩仿製】

廣大使用拼音文字的人民紛紛發帖反駁:

你這麼喜歡方塊漢字,怎麼不恢復甲骨文?

你這麼喜歡方塊漢字,怎麼不恢復甲骨文?

你這麼喜歡方塊漢字,怎麼不恢復甲骨文?

Zhongyao de dongxi shuo 3 bian!!!

漢字是傳統文化?裹小腳還是傳統文化呢?

漢字拼音化後,媽媽還是mama,爸爸還是baba,黨不再是「老大哥(兄)」了,HAN族再也沒有「一次一次的洪」了就連電腦的AI(人工智慧)也變得youai(有愛)了

而你們「挺漢字派」,「握手」的時候,還要接觸「體」,你們住的「」上邊也是你們明明「又欠了錢」卻要「歡」。「悲」還要用「心」,你們難道不知道人是用大腦思考的嗎?

叫你抄寫幾遍:貔貅(pixiu)、饕餮(taotie)、矗立(chuli)、遺憾(yihan)、雛雞(chuji)、繁殖(fanzhi)、濕漉漉(shilulu),看你還說方塊漢字好不?

拼音文字看起來多順眼。你非要寫大家看起來不舒服的方塊字,這不是裝B嗎?當然,你這個屠龍之技(輸入漢字)也只能用來裝B了。

拼音化是世界文字共同的發展方向,還是毛主席高瞻遠矚

現在我們人民教育程度這麼高,中文互聯網這麼發達,多虧當初普及拼音文字。如果每個人都抱著漢字編碼表在網上輸入漢字,豈不是造就了一群互聯網時代的新文盲?

大陸發達了,台灣人香港人地位下降,只能靠方塊漢字秀優越感了,可惜我們使用拼音文字的大陸比他們發展快得多!可笑的是,竟然還有大陸人崇拜港台,仿效他們【仍然使用漢字】這種抱殘守缺的行為。這群井底之蛙!


神推倒了巴別塔,人們懼怕神的怒火,用碎磚塊各自建造風格不同的房子,隨著時間的推移,房子越來越矮,磚塊的風格也越來越奇葩。

只有中華地區仍有人試圖再建一座通天塔。中華地區的塔一直在建,有幾個人想偷挖塔的牆角,然而被掉下來的磚頭砸死了。


在寫這個問題答案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人想到曾經的大唐國土,宋明藩屬,現在的鄰國——越南。直到晚清,越南使用的文字都還是漢字,語言上我沒有深入了解過,不過當地朋友跟我說過基本語調是六個聲調,跟粵語一樣(所謂九個聲調似乎在學術上是站不住腳的)。好吧,如果不是殖民入侵和近代化,越南到現在還和中國是兄弟國家。然而,沒有如果,一百四十年前的法帝在越南建立殖民統治,奴役其人民,改變其根本,其中最為影響深遠的就是改變文字。法國人以拉丁文和越南語發音為基礎創造了現代意義上的越南語,從此,越南的書面文字就變成了表音文字而不再是漢字——是不是有點和韓國類似,不過越南語是由外力主導,變得更加徹底而已。

這樣做的結果當然有利有弊,大道理就不多說了。說一下我的切身體驗:河內的文廟中有很多匾額、對聯,全是用繁體漢字寫成的,如果沒有越南語的翻譯,當地人幾乎無法讀出這些文字,更不要說理解其含義了。即便是我的朋友——一個專修漢語的大三女生也無法理解那些對聯的意思。而作為一個「歪果仁」的我卻能理解這些匾額和對聯,知道其中的典故,真是奇也怪哉!我當時就想,如果當初漢語真的完全拼音化,恐怕現在的我們也跟越南人一樣,沒有翻譯就無法閱讀古典文獻,無法理解其意義,更無法理解以漢語、漢字為載體的文學、思想的精深與美妙吧!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和智慧將在我們這幾代人的手中逐漸消亡。

所幸,在幾乎可以說是決定漢語文化走向的建國初期,儘管有那麼多精英和權威支持漢語完全拼音化,當時的人們還是選擇了一種相對保守的、過渡的語言改造方案——漢字簡化和漢語拼音方案。事實證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套路是正確的,這兩個方案不僅有效地降低了漢語學習的門檻,提高了識字率,還完美地保留了漢字的表意功能,讓我們能夠繼續傳承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在世界範圍內,就目前所知,漢字是唯一一種音意結合的文字!


西方同化我天朝之心不死

貶低出賣我中華之人可殺

中華民族最偉大之處在於文化,長達上千年的文化,沒有斷續。即使經歷戰亂,為何?正是因為書同文,讓普天之下均能明白理解且與他國不宜混淆,具有傳承性,使他國無法從根本上消滅中華。拉丁化?呵呵,直接喊西方叫爸爸得了。


五筆選手選擇死亡


那麼中國文化,不僅僅是漢族文化,也包括使用漢字漢語的少數民族的文化都會徹底消亡。有人以為廢除漢字僅僅是修改書寫,其實不然。由於漢語是聲調語言,且同音字多,那麼拉丁化無論是模仿英語還是模仿法語,終歸是要改讀音的。最終牽一髮動全身,全都要改掉。

而被摧毀的不僅僅是文化,還有維繫統一的文化認同感。發音差距極大的方言會獨立為新的語言並帶來新的民族認同,最終導致國家解體。


不可能,因為不利於閱讀,人們不傻。漢字的特點,首先是結構混亂,因為他的辭彙可以是一個字也可以是幾個字的片語,這就已經要區分了。然後還有讀音重複率極端高。這樣的語言,完全轉換成表音文字,就是弱智。連日本人都知道要保留漢字用來方便書面閱讀,中國人也不會傻。


推薦閱讀:

中國有哪些人均指標是高於歐美國家的?
古代同樣是完全使用漢字,中國和韓國為何讀音不一樣?
和中國人均 GDP 相近的國家,民眾的生活是怎樣的?
中國的流浪漢和國外的有什麼差異?
下一個像中國這樣經濟大發展的國家是哪個?

TAG:漢語 | 拉丁化 | 中國 | 漢族 | 漢語拉丁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