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能把醫院交給市場呢?

為什麼醫療行業不能交給市場,從而使政府只作為規則的制定者和監督者?


看到 @衛管小朋友 這個回答,我是不同意的。他的回答如下:

【謝邀。

有沒有想過一個純盈利性質的醫院有多可怕0.0

其實現在很多醫院問題醫患矛盾,也是跟其社會服務性與盈利性之間的矛盾相關的

另外,在醫院的供需關係中,需方(患者)自身的需求是自己未知的,受到供方(醫生與醫院)很大程度上的引導和影響,這也決定了醫療行業很難交給市場

創建於 2016-05-13

作者保留權利】

作為對照,商品市場是絕對市場化的,有沒有問題?當然會有,曾經假冒偽劣商品泛濫,如今也時有報道。但總體來說,市場是逐漸規範的。

合理的價格保障市場的繁榮,合理的規則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國內醫療市場是政府壟斷的狀態,但原因並不是謀利,而是壓制醫療價格上漲。換言之,當前的醫療價格水平是不合理的,如果不是壟斷,不足以壓制價格。

當然,壟斷是有代價的,醫務從業者的整體水平難以提高(如果不是下滑的話),各層級醫療水平差距巨大。

如果全面放開醫療市場的管制狀態,大量優秀醫務人員勢必被民營機構挖走,公立醫院空心化,是個現實的擔憂。社會整體醫療價格水平上漲(主要表現為所謂「小病」的醫療價格出現上漲),醫保不堪重負(管制手段之一就是醫保的准入)。當前對民營醫院的質量管理缺乏辦法,主要原因在於容錯率低,如果放開市場,民營醫院的接待量大漲,後果如何,誰來承擔。

對於現任的官員來說,不變,是最安全的選項。

以上草草


咋不把政府交給市場?能得不行一個個的。。所有基本保障性的產業,都不應該交給市場。


市場化的醫療不管發生什麼變化,行政手段都將失去效應,相應的,公權力就失去了最寶貴的權利。很多人是不願意這樣的事情發生的。

我看到不少人認為,市場化就會有價格上漲,就會有質量問題。我覺得這個是錯誤的思路,司法公正,信用體系健全,新聞透明,做到了這些,我想醫療的價格就會逐漸接近患者的承受能力,質量問題會在一次次法律糾紛中慢慢提升,一切都會向市場的方向發展,那就是,買家接受,賣家接受。

我覺得知乎上現在腦殘特別多,居然這麼反對市場化!市場化的醫療可能是有問題的,但我覺得,行政壟斷下的醫療問題比它大百倍。最起碼,這麼多答案,都沒有幾個真正說出來目前醫療體制的弊病,也沒幾個能真正理解弊病形成的原因,這樣的信息透明度就是行政壟斷最大的問題,它可以讓人們根本就意識不到這有問題!我記得以前有個科幻小說,類人星球上每個人都得了寄生病,30歲就死,每個人都覺得人生30年,要好好珍惜的過。後來星際大開發,宇航員過來了一看才知道是因為寄生生物,這是病,得治!


理想和現實之間差了實際的

你先告訴我,醫療的目的是什麼。然後我們再來聊聊市場化的價值。


就如同把軍隊交給市場一樣。

你上不起學,不一定會造反,但你如果全家都看不起病,你會不會造反?

交給市場,也就是政府不再為「醫保」買單。具體費用參見各大保險公司

醫保,你今年生病了,明年還能續保;而保險公司呢?母上大人一個月760元的某保險,住過一次院後,一些項目就不再續保了,意味只能自費(這也是我一直對國內保險公司很厭惡的原因。買保險的時候業務員的解釋,和打400電話客服的解釋根本不是一回事。也就是母上大人被騙了)

現在的醫療,也算壓榨一部分醫療工作者來換取和平吧。如果沒有國家強制的壓榨(比如兒科不能停、給事業編製),那可想而知,你不見得看得起病啊

但也有好處。畢竟自然選擇也是優勝劣汰的過程。身體不好就被社會淘汰,只不過,這個淘汰機制,會更傾向於富人。


圖片來源於煎蛋網無聊圖,原作者@shin先生


瀉藥。幾天沒上知乎,今天看到,趕快來回答問題。

點題一句話:現在中國的「看病難、看病貴」怎麼來的?就是1980-2009年,政府砍掉了對醫療行業的補貼和干預,任性地把醫院交給市場經濟的後果。

市場經濟的本質是自由競爭,有幾個前提,不符合醫療行業的福利/半福利性質:

1. 信息對等:暨買家和買家對疾病、藥品、治療、病情的了解和認知程度一致,簡單說就是雙方對這個病該下什麼診斷、嚴重到了什麼程度、多嚴重、用什麼葯上什麼治療、該花多少錢,了解的程度是一樣的,專業能力等同。但醫療事實中,這種對等幾乎是不存在。在完全市場化競爭的情況下,醫生作為具有絕對的信息優勢方,一定會為了經濟利益誘導需求。即便是完全對症的治療,也有可能會選相對更貴的。

2. 充分競爭:即醫療服務提供者之間能夠平等充分的競爭。這個在實際醫療市場里也不存在。大醫院一定有技術、人才、設備方面的優勢,秒殺小醫院。尤其在中國,實際情況是三甲醫院壟斷性競爭。

3. 以盈利為目的。醫療衛生事業是國際通認的的福利或半福利性質事業。市場經濟一定以盈利為目的,無法兼顧福利,所以一定要政府干預、補貼。醫療事業不是醫院的責任,而是政府的責任。

假設醫院交給市場,政府不加干預,一定會出現(且改革開放後到09年新醫改前的醫療市場化也以部分驗證)且不僅限於以下兩個嚴重後果:

1. 醫療價格越來越貴,越來越貴,今天的美國就是榜樣,沒有醫保一定看不起病,有醫保也不一定看得起病。醫療發展成一個巨貴的怪獸行業,吃掉將近20%的GDP。

2. 健康公平越來越差,尤其是貧富階層之間的健康差距越來越大。窮人一定看不起病吃不起葯。到時一定會有人跳出來說,公平呢??公平在哪?? 回答一定是,市場經濟,自由發展,哪來的公平。呸。


不如題主你先想想如果把教育完全放開給市場你家孩子能否上得起學?

醫療也一樣咯…


如果,慾望和權力能得到監督,

那還要美國隊長的盾牌幹什麼?


「我們所期望的食物並不是出於屠夫、釀酒師或者麵包師的仁慈,而是出於他們對自己利益的打算。」

想想莆田系。

哪怕相關法律法規健全執行到位,市場秩序良好,那最終的結果仍然是窮人看不起病。

想想教育,優質私立學校不少。但是,一方面,小縣城的師資水平仍然低,另一方面,農村仍然很多窮人家的孩子上不起學。

然後,把上面的教育換成醫療,再想想。

上不起學,社會可以穩定,

看不起病,那就難說了。


美國都沒有這樣做啊,雖然各國國情不同,但是大致還是差不多的,我的看法是各種所有制醫院都行,醫院要和政府分開,政府的補助重心放在醫保公司。


醫患糾紛是皮毛,說實話,醫生和患者都是人,都是老百姓,能有什麼無法理解的呢?本質上說,根本的矛盾還是在醫院的定位上。提幾個問題,一、醫院的理念、功能和公司、企業、工廠是相同的嗎?能盈利的企業是好企業,那麼不能盈利的醫院是不好的醫院嗎?二、患者能用「市場」這個概念來概括呢?如果套用,那麼醫院對「市場」的挖掘和開拓行為該如何看待呢?或者說,「患者」越來越多還是越來越少好呢?三、醫生是服務業從業人員?這份「服務」有時候事關生死,這個瞬間,醫生更多地類似與死神對峙的戰士,這時,價格曲線能「激勵」醫生?還是能「說服」死神?「市場經濟」不是萬能的,「醫學」也不是萬能的,「政府」也不是萬能的。選擇醫生的人,心裡總多那麼一點或許多仁心,個人利益相關,家裡有醫生,一些個人「骯髒」的想法,希望醫院能定位在「市場經濟」下,醫生們能生活好一些,心理負擔少一些,多一些時間陪陪家人。白色巨塔雨後春筍,拔地而起?抱歉,醫生都無法保護自己,還要怎樣關心他人,還是坐下來談談「利益」吧。


市場的規則就是願買且買得起就買,不願買或者買不起就不買。醫療交給市場沒問題,政府能不收稅,並且取消政府發行貨幣的權力嗎?收了錢,該你辦的事就要辦的。溫飽,醫療,教育,這是對一個政府最起碼的要求了,這都做不好......


我覺得首先要確定的是目前我們就醫費用是否高出醫療服務的成本。如果是靠補貼那麼市場化醫療費用上漲是必然的。如果能持平或者盈利,那麼也只是放開了也只是短期暴漲,畢竟這是一個自由市場,等到市場競爭充分之後價格自然降下來。


你以為是因為什麼我國靠這麼低的醫療投入(還要天天被罵)完成了如此宏大的醫療任務。


政府就是在制定規則和監督啊,你還要怎麼交給市場?


謝邀。

有沒有想過一個純盈利性質的醫院有多可怕0.0

其實現在很多醫院問題醫患矛盾,也是跟其社會服務性與盈利性之間的矛盾相關的

另外,在醫院的供需關係中,需方(患者)自身的需求是自己未知的,受到供方(醫生與醫院)很大程度上的引導和影響,這也決定了醫療行業很難交給市場


推薦閱讀:

2017年,你用壞/丟了多少醫療用品?
食物中毒和急性腸胃炎怎麼區分?
公民獻的血、捐的器官會給醫院帶來多少利潤?
醫生上門適合看什麼病?什麼服務能體現出更大價值?
北大醫療 30 億拿下貴陽兩家三甲醫院是醫療改革的前兆嗎?

TAG:醫院 | 市場經濟 | 醫療改革 | 醫療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