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真的是必須的嗎?隨著清潔能源的發展核電業是否會逐漸萎縮?

這幾天關注兩會,看了一些核電的相關知識,然而對於核電發展的必要性還是有幾點疑惑:

1、核電的成本相對火電水電都沒有什麼優勢

2、核電的乏燃料後續很難處理,也是一大成本,而且有可能危害環境

3、隨著其他清潔能源的發展,成本的下降,核電的競爭力會進一步減弱

4、很多地方上想發展核電實則是因為有政府補貼

5、極小概率事件,但確實一旦出事就是大事

很希望聽聽業內人士的看法


2016年4月19日補充:一天新增300贊,感謝各位的關注與支持!!

評論區大致有兩種反對的聲音,一種是擔心核安全、畏懼核事故的聲音,謝謝你們的提醒,「敬畏核安全」是合格核電人的基本要求,就像醫生要敬畏生命。另一種是為火電污染鳴不平的聲音,歡迎你們指正,脫硫脫硝如果真的解決了火電污染問題,那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是碳排放的鍋請你們無論如何都要背起。另外我並不反火電,火、水、風、核、太陽、地熱、潮汐合理搭配才能形成良性的能源結構,就像人要吃米/面、蛋、肉、奶、蔬菜、水果一樣。只是現階段,我們應該減火電,增核電以及其他清潔能源。

不想修改原答案了,即使有傾向核電的立場又何妨呢,畢竟黑核電的文章那麼多(核電毀滅中國/地球系列),多一篇粉核電的文章也是好事。歡迎轉載,只需註明出處與作者。

————————分割線,以下為原答案——————————

謝邀 @Sophie Li。

1. 核電不會消失,直到人類掌握了聚變發電,在此之前人類都需要核電。

2. 核電並不完美,但我們別無選擇。

我先不談安全、環保、成本等常見問題,只說能源結構。至少中國人不應該忘記08年雪災導致運輸中斷,繼而導致大批火電廠缺煤停運的慘況,電力缺口達1500萬KW。當然這其中有輸電系統被損壞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能源結構不合理,火電佔比太大。如果種種原因(如戰爭、極端天氣、地震)導致了煤炭運輸不暢,火電廠只能馬上停產,而核電廠至少可以堅挺一年。如果我們的能源結構有20%是核電,這種情況下至少能保證最基本的民生、工業用電。我想,正是08年的雪災、地震讓國家痛定思痛,決定調高核電在能源結構中的佔比。

眾志成城抗冰雪

當然,風電、水電、太陽能也很好。但是風電對電網衝擊大,如果一個區域風電比重過大,只能等風來了拚命用電,風走了拉閘停電。水電呢就很挑地方,一般地方建不了。太陽能?呵呵,這位仁兄才是真正靠補貼活著的。

[中國光伏行業調查報告]「燒錢補貼」的是與非

核電不安全?

2014年電煤消耗42.6億噸,煤炭行業死亡人數是0.25人/百萬噸,也就是說2014年因火電用煤直接死亡人數1065人,還不算因煤炭運輸、電廠事故、空氣污染導致的死亡人數。2011年福島核事故已經是最高等級的事故了,死於輻射人數0人(迄今),160名核事故發生時18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此後患上甲狀腺癌(含疑似病例,姑且認為全部因核事故導致)。

並且,我相信福島核事故永不會重演,而煤炭事故每天都在發生。補充說明:福島機組技術落後,現在主流的核電站絕對不會出現類似事故,以後更不會。是的,我用了「絕對」這個詞。因為大家不喜歡聽基本、應該這些詞,聽到100萬年·堆的概率(一個機組運行100萬年會遇到一次)都會擔心、拒絕。我搞不懂,為何火電每年直接導致國內1000人遇難,火電污染導致患肺癌的人數,更是不可計數,沒有人說禁止火電。日本人作死搞出個核電事故,疑似患癌人數160人,很多人就要禁止核電。一個必然且危害大,一個偶然且危害小,很難選擇嗎?

中國煤礦事故死亡人數由15年前近7千人降至千人

福島核事故:危險的不是輻射,而是恐懼

評論中有人建議我提一下切爾諾貝利,其實我不是在迴避,切爾諾貝利太慘痛了,如果每幾十年就要發生一次切爾諾貝利式的事故,我舉雙手贊成禁止核電。但是核電安全技術已飛躍了兩次,當下核電與切爾諾貝利時代不可同日而語,核電是最注意經驗反饋的行業之一,每一次核事故都促使著核電技術更加強壯,所有的代價都不是白付出的,只是有些代價太過慘痛。

當下的二代、三代、四代核電站,先天上就極大降低了嚴重事故的發生概率。有興趣的可以去查看一下各核電站的FSAR(最終安全分析報告,不知道網上可否公開),各類事件下各系統的設計準則都進行了詳盡分析,大約有1000頁。或者我有時間的時候可以在此答案上增加一部分相關內容。

核廢料不環保?

核電有廢料問題,但是有途徑可以妥善處理(地下永久性高放射物質處置庫,設計壽命10000年,核廢料表示很滿意,因為它本來就來自地下)。火電的污染顯而易見,空氣污染、酸雨、霧霾、肺癌。。。。。。但你知道水電、甚至風電也會改變生態環境嗎,水電不用多說,水文、地質、森林各個方面都有影響;風電看似人畜無害,但是成片的風機會打死遷徙的鳥類→害蟲增多→農藥問題;太陽能當然乾淨了,但也是綠茶婊,太陽能電池板的多晶硅生產是高污染產業,蓄電池泄露也會污染土壤。這些問題大概一般人都想不到吧。評論中有知友對風車打死鳥類表示難以理解,其實鳥類飛過風葉和人類過馬路時一樣一樣的,只不過風葉的移動速度遠超汽車,最大達到339Km/h,這不是在過馬路啊,這是在穿越高鐵鐵軌啊!!我畫個醜陋的圖說明一下下:

風電與鳥類艱難共存:加州Altamont Pass風電場

核電成本高?

這一點大家最不關心,簡單說說。核電單位造價約15000~20000元/kw,火電造價約3000~4000元/kw,核電當然貴。但是,核電燃料成本遠低於火電,具體不列了,有需要的話再補充。其實核電價格相比火電是有競爭力的。

—————————————— 最後想開個腦洞,如下:——————————————————

煤球爐子與電暖器

小區的集中供暖(聚變發電)還沒通,老王家一直燒煤球爐子(火電)來取暖,最近流行電暖器(核電),老王考慮要不要換掉煤球爐子:

煤球爐子的優勢:用了幾十年了,熟悉;看得見摸得著,放心;價格便宜;順便還能燒開水。

煤球爐子的劣勢:每天下樓搬煤球,煤球斷貨了就得挨凍;屋子裡煙塵大,犯咳嗽;換煤球的時候經常被燙傷。

電暖器的優勢:完全無塵,乾淨;不用搬煤球,省力;電力供應充足,不擔心挨凍。

電暖器的劣勢:電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不踏實;作死的話可能會觸電,但是裝了各種防觸電、漏電保護裝置後觸電概率極低;價格比煤球爐子貴,但是用電比燒煤球省錢。

你是老王,你怎麼選?


以前是干核電的,正了八經的工程師,後來轉行去廣告行業了,沒想到還會有人來邀請我答題,受寵若驚。當然,我離開核電並不是因為它危險,主要是因為人生興趣不同。

1.核電是必須的,起碼在當下是必須的。

傳統的化石能源,因為污染非常嚴重、資源儲備不足,所以不是長久之計。

新能源(僅說可以實際應用的,不說處於概念階段的),水電受地勢限制大,而且對於生態的影響,業界一直很有爭議;太陽能,這個才是最吃政府補貼的,它在現在階段,是根本不會有任何經濟收益的。至於地熱和潮汐,限制更多了。

核電,是可以獲取經濟利益的清潔能源,所以在當下是必須的。

2.清潔能源的發展,根本上是材料科學甚至是基礎物理學上面的技術進步。

如果有朝一日,太陽能轉化成電的轉化率能超出製造成本很多的話,也就是他有了很強的經濟效益,才可能會引起能源結構的深刻改革。(比方說如果電動車的電池技術可以發展到,充一次電走上千公里,並且動力強勁,那麼汽車很可能就會徹底退出市場)

我是支持發展核電的,能源問題始終是無法迴避的問題。

要麼發展核電,並承擔極小的核電可能會出事的風險;要麼繼續燒煤炭石油,每個人都進化出鐵肺;要麼就限電,你哪一天過生日,你就哪一天可以用電,2月29日生的你就自認倒霉吧。

---------------

有人問業內對內陸核電怎麼看,先說好,我純學核電不超過2年,核電工作年限不到3年,接觸有限,不夠業內,只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大亞灣是中國最早核電站,為防止地震造成的地縫,它是建立在一塊完整基岩上的。後面所有建設的核電站,都是按照它這個標準建設的。然後核電站為了冷卻,必須有很多水,所以靠海。結果一看,海濱整塊基岩的,就那麼幾個地方,基本上都已經被選定作為核電站的備用廠址了。

核電站得造啊!那我們放棄哪個條件呢?有的人可能會放棄地質條件,有的人可能會放棄水源條件。又由於中國地大物博,跨地域電力輸送比較難,而且各地也有發展gdp的需求,所以內陸核電站就被提上日程。但內陸核電站的冷卻是靠淡水湖泊的,所以……一旦萬一及其概率小的可能,發生了核泄漏,如果在大海邊上,就隨大洋漂流了,如同福島;如果在淡水湖泊,那可能下游居民就會遭殃。所以,福島事件出現後,一批批內陸核電站項目紛紛下馬,不過近幾年又有重啟趨勢。

答主雖然贊同發展核電,但是對內陸核電還是持有謹慎態度。

----

補充一下,上文有疏漏,大亞灣是國內第一台大功率商用核電站,而秦山一期只有30萬千瓦,談不上商用,我認為它就是個實驗堆。

再賣個萌~答主曾經監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核用發電機,1750k千瓦~


1、核電的成本相對火電水電都沒有什麼優勢

有沒有計算水電搬遷移民、火電治理霧霾的成本?

2、核電的乏燃料後續很難處理,也是一大成本,而且有可能危害環境

是核電運行的最大成本,但是對環境危害遠遠低於水火電。

-------吸過霧霾沒?

3、隨著其他清潔能源的發展,成本的下降,核電的競爭力會進一步減弱

市場而言是的,但是先進核電技術好比銀行里的錢-------你可以不用,但是最好有。

4、很多地方上想發展核電實則是因為有政府補貼

核電審批非常困難漫長,地方意見很弱。

5、極小概率事件,但確實一旦出事就是大事

福島事故,直接死亡約53人,經跟蹤區域新增癌症患者約一千餘人,撤離2萬人。

2014年報道:國家安全監管黨組書記、局長楊棟樑在會上指出,15年來,

煤礦事故死亡人數由當時的年近7000人下降到2013年的1067人。

還沒考慮霧霾導致肺癌增長率。

-------

很希望聽聽業內人士的看法:

不是核電多好,只是現在停不下來的火電實在差。


水電不環保!!!!

火電污染,霧霾,什麼,火電有除塵脫硫脫銷除二氧化碳,現在上海某電廠煙囪改的水蒸氣都沒有了。。。我不信,都是騙人的,何況還有那麼多老火電廠,小電廠!!!(ps:我是信的,但你們肯定不信)

太陽能輻射,風能噪音,主要是成本太高,量又太少,一個火電站能供幾個城市,一個太陽能夠一個村莊嗎,何況晚上呢,沒風時候呢!!!

那還有什麼?燃機?我們有天然氣嗎?那就核電了吧,什麼你又說核電危險,那怎麼辦,和TW一樣!!!

就目前的能源結構,核電比重還非常低,建設核電能改善能源結構,降低前述幾種能源污染非常有幫助,而且相應能提高其他能源需求在國際上話語權!!!

最主要的,和高鐵一樣,核電的技術都掌握在中國手裡,通過前幾年市場換技術,再加上我們的積累,現在基本話語權都在中國這邊,這不英國也找中國來建核電站了不是!!!什麼,核心設備不還需要法國美國日本,廢話,人家是老牌核電發達國家,你想踢就踢???全球化又不是什麼都要自己搞,最主要核電的設計,話語權都在我這,我想採購美國就不用法國日本的,這就和以前很不一樣。。。

所以高鐵和核電領導人出門就推銷,不是白白推銷的,確實優勢都在我們這,從設計,研發,基建,調試,運行等等,每一項我們都有一堆工程師在做。。。國外,有幾個老頭懂!!!

至於說政府補貼核電?核電應該還是非常賺錢的,不然每個地方政府怎麼都那麼積極?


開學來就是做實驗值夜班,做自己的課題研究,上知乎少了,今天一看,好幾百的問題累積也真是醉了。首先要禮貌性的謝邀一下 @Yui Yoshioka

這位題主問題比較多,一個個來。

1、核電的成本相對火電水電都沒有什麼優勢

這個問題,我想請你看一幅圖:

圖片來源:國際核電成本分析及建安成本探討,米森,2011中國核工業論壇

基於傳統火電的資源依賴性,其成本效益與核電相比不具備優勢。同時考慮到對於氣候的影響,現在開工的傳統火電站屈指可數。

至於水電,從幾十年前的大建水電,到現在的水電審批異常嚴格,主要還是出自對於生態因素的考量。至於看得見的成本,移民拆遷安置費用若折算在水電成本裡面,我不認為其電價會對核電有任何優勢。

2、核電的乏燃料後續很難處理,也是一大成本,而且有可能危害環境

這個問題我是贊同的。乏燃料後處理成本開支很大。我這有一篇專欄可以參考,【核技術-乏燃料後處理】 - 能源研究展望 - 知乎專欄

但是,我認為乏燃料後處理的成本還是主要源於現階段技術水平的不成熟,從中長期來看,技術的突破只是時間問題。

3、隨著其他清潔能源的發展,成本的下降,核電的競爭力會進一步減弱

這裡首先有一個問題,其他清潔能源的發展速度未見得能趕上核電技術的發展速度。想必題主其他清潔能源主要指的是光伏和風電,風電了解不多,而且其發電場所也有不小限制,決定了其電能的輸運需要高壓甚至特高壓傳輸以降低能量損耗,所以我不想細細去談論他

主要說一說光伏,從能量密度和能量轉換效率來考量,我個人不看好光伏。有兩個身邊的例子,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例,所里有一位老師曾經做過光伏併網的課題,他的實驗室屋頂(面積大概有200平方米)就全覆蓋著光伏板,我曾經問過為何不繼續這方面的課題研究了,他說大概十月份的大晴天下(合肥的十月),一天只能發十度電左右,能量密度太低,無法併網。

第二例,國內很多光伏材料實驗室的研究經費已經遠不如前幾年那麼充沛。我室友博士課題就因為這個只能轉向其他的研究以求畢業。

我們知道,國內光伏目前處於低谷,追其緣由,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來看:

第一,原材料高純度多晶硅進口依存度高,顯著的提高了光伏產業的成本,這點不展開談,網上數據很多;

第二,具體到成本,還是數據說話,從現階段的各種發電成本來看,光伏發電成本僅低於生物質能發電成本,高於新能源中的風能與核能,約為傳統的化石能源發電成本的2~4倍。此外,火力發電的年運行時間可高達5000h,風力發電也可達到2000h,而光伏發電平均卻只有1300h。即使光伏發電的上網電價達到1元/kwh左右,也遠高於火力發電與風力發電的上網電價,上網電價問題成為制約集中式光伏電站發展的重要因素。正是基於其成本,光伏產業對於政策的依賴程度很大。

4、很多地方上想發展核電實則是因為有政府補貼

這個問題我不贊同。我是湖南人,眾所周知湖南有三個核電選址,益陽桃花江,常德桃源,岳陽還有一個。每年湖南省的領導都會進京跑核電路條。我不認為是簡單為了國家對於核電的一點點補貼,我不認為一個省的一把手的格局和眼界會這麼小。或許從地域經濟上的考量會更多,桃花江核電的建成肯定會對長株潭城市帶的發展帶來強勁動力,而常德或者岳陽核電的投產則會成為延洞庭湖經濟帶的發動機。在我看來,一個省的區域經濟發展帶來的政績,應該遠遠高於一點政策性的電價補貼,甚至也遠遠高於中國內陸第一座核電站的虛名。

5、極小概率事件,但確實一旦出事就是大事

這個問題我也贊同。同問題二,我認為這也是在一定技術水平限制下的中短期尖銳矛盾,而我們核工程人的存在則正是為了解決這類問題。目前在開發的第四代反應堆主要針對的就是乏燃料和核安全兩大突出問題,具體技術問題還是參考我的專欄吧,有一些介紹,比如這篇【前沿-反應堆設計】釷基熔鹽堆設計 - 能源研究展望 - 知乎專欄

有很多東西想分享,時間問題沒有來得及展開去談,見諒。

以上。


核電在現在還是不可替代的,全面棄核適用於部分地區,不適合在全球推廣。

核電的優勢不能只從成本方面來計算,它的低污染、選址自由(相對水電風電來說)、低運行成本等特性是其他方式難以替代的,因此雖然核電在整個系統中占的比例不會很大,但是如果你去掉這個要素,整個電力系統的成本就會極速上升。

從特性來說,核電最適合較小的國家使用,因為燃料供應完全仰賴外部運輸,這是風險最大的環節。但是太小的地區尤其是島嶼又恰恰不適合採用核電,因為一旦出事就是亡國,火電哪怕炸1000次,最後還可以原址恢復,核電則是放棄整個地區,想想當初為了搶這塊國土死了多少人,現在為了一個電站就全部放棄,這種風險哪怕只有一億分之一,也是根本不能擔的。日本國土比德國還大,真的再炸兩個也還有辦法,台灣只要炸一個半個島就沒了,而香港和新加坡根本就不能考慮核電的問題。

理論上,中國當然應該大力發展核電,但是現在業內論證安全性時表現出的浮躁卻讓我有不祥的預感。我認為,把核電的危險性排除掉是非常不專業的行為,而且恰恰是核電業的從業者最喜歡這樣干。工程上根本就不存在絕對安全這種事,出一次黑天鵝,你引咎辭職走人了,學弟學妹們呢?

切爾諾貝利和三里島讓大家重視起人為失誤,福島讓大家重視起自然災害,如果你在2010年以前提出海嘯的問題,肯定會被核電專家嘲笑不專業,那麼誰又能保證以後恐怖襲擊甚至隕石不會成為打臉的契機呢?福島核事故不會重演,然而福島並沒有複製三里島的災難,等到後人提起「我們不會重蹈大亞灣的錯誤」時,中國核電就已經死透了

雖然出事的概率是越來越小了,但核電系統對安全性的誇耀也是越來越大了。日本核電系統當年對安全性的吹噓比中國任何一個核電專家都要高調,這種不給自己留退路的做法根本就是慢性自殺。日本上街遊行的人有很多就是當年核電的辯護者,感覺到被愚弄後的反彈是相當厲害的。

用事故死亡人數來說明核電的安全性是一種最常見的耍賴,核事故死亡人數少的原因是採取了最高等級的隔離措施和不惜成本的投入,如果火電廠採用核電同等級的安全投入,周圍幾公里沒有居民區,出事後疏散上百公里的人口,燃料運輸和儲藏都採取極端模式,那麼火電的安全係數可以高到讓核電專家不好意思

只有實事求是才是核電的生機,掩蓋、忽視問題只會徹底毀掉這個行業。

日人無暇自哀而華人哀之,華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復哀華人也


這題我讓我回答,我一開始是拒絕的,畢竟專業不對口,一大群核電從業人員Duang!Duang!Duang!的說的很好了。不過有些觀念明顯過於理想化了,過於乃義務了。

利益相關,傳統能源企業項目前期工作人員。嗯,我的工作就是選址建設電廠的。

一、我們需要發展核電么?需要。

核電在發電行業的優勢,很多核電從業人員都說了,我就不重複了。核電的設計、建造和使用,整個過程涉及很多行業領域的技術應用,核電的發展肯定會帶動一大批相關產業的技術發展。就好比大飛機,一架飛機背後是一套完善的航空工業體系在支撐。

所以,核電一定要有,一定要不停發展。

二、我們有那麼需要核電么?並沒有。

核電需要發展壯大是肯定的,畢竟先進的生產力代表了發展的方向么。而且我國現在核電所佔比例還太少。美國核電比例不到20%,韓日的比例都在30%以上,法國更是超過70%,中國都不到5%吧。但是我過的核電要發展到什麼程度,這個必須要看資源國情。有一點可以肯定,短期內(30年)化石能源的地位不可動搖,畢竟煤再燒個一兩百年是絕對沒問題的。

為什麼會這樣?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一定會受制於一個國家的資源國情,不僅我們國家是這樣,世界其他的國家也是如此。比如德國印度煤炭豐富,所以煤炭在這兩國能源結構中都超過了50%,加拿大水力資源豐富所以比重超過50%。我們是煤炭和天然氣儲量的大國,這點沒什麼好懷疑的,所以即便你說霧霾也好,運輸不便利也好,我們還是需要大量使用化石能源的。

核電確實燃料成本低,但是選址條件苛刻、建設周期長、建設成本高、運營和維護成本高是現實情況。一是核電選址要考慮的因素太多,根據《核電廠廠址選擇安全規定》要避開颱風、海嘯、地震、海潮、洪水、滑坡等頻發生地區,要避開開口密集區,不能有飛機通過,地質要堅固,盡量避開地下水,附近有水源,要遠離邊界。二是造價太高,同樣是兩台百萬級發電機組,紅沿河一期投資500億,而目前最高參數的百萬級二次再熱火電機組投資不會超過80億。除了初期投入的資本金,剩下的還不是國家的貸款,我們國家畢竟還沒富到可以隨便花錢的程度。我們還是要花更少的錢,干更多的事兒的。三是工期長,核電一般建設周期都超過7年,立項到運營一般都超過10年。四是運營成本和維護成本高,單說人工成本,一個核電操作員培養成本超過100萬,年薪超過50萬。火電運行的人工成本我就不說了,說了桑心。

再有核電上網電價不僅實行標杆上網電價而且技術引進、自主創新、重大專項的還給額外補貼。核電由於不參與調峰以及安全因素考慮,機組利用小時普遍都超過8000小時,一般火電都在4000小時。離開了這些條件,核電在經濟和效率上的優勢到底有多少,值得商榷。

我說了這麼多,核電從業的朋友不用著急反駁我,畢竟我是外行,說錯了很正常。我也不是說核電不好,我只是說核電的發展是有制約、有條件的,核電本身是有其局限性的,並非全能碾壓其他發電裝備。美國現在的100多台核電機組大都是1979年三里島事故之前建設的,雖然核電技術進步了幾代,但新建的核電機組並不多。德國更是宣布逐步關停所有核電機組,當然這是德國民眾反核情緒有關。

三、核電安全嗎?安全

目前的核電技術肯定是很安全的,即便是美國三里島和日本的福島事故,其實都是人禍,跟核電機組的技術沒關係。至於有的知友說,福島事故絕不會重演,這個我保留意見。因為再好的技術也要人操作,是人難免會犯錯的。你可以把犯錯率壓制到最低,但永遠不會是零。

至於你拿火電傷亡人數和核電比,多少有點偷換概念和耍流氓的嫌疑。

第一,你把機組事故和人身傷害事故搞混淆了。火電機組技術成熟,整機爆炸、飛車、甚至大火的事故基本不會發生了。那每年近一千人的人身傷害事故哪裡來的?多數都是不遵守安全生產規定造成的個人人身傷害事故。要麼被卷進轉動機械里,要麼無票操作被電傷。我從業以來都沒聽說過哪個電廠爆炸了,全場人都炸死了。但是就算某個火電廠爆炸了,以煤炭的能量來說,能不能炸塌爐膛都不一定,別說影響周邊了。核電的影響範圍和影響時間無疑大的多了。而且,你說100萬年·堆的事故率,但是79年到2011年的30多年間就發生了美國三里島、烏克蘭切爾諾貝利和日本福島三起事故,30年就把300萬年的核電事故指標用光了吧(手動眼斜)。

第二,你偷換了受傷害群體,火電傷亡事故全是火電從業人員,都是火電廠的一線工人,外人是進不來的。因為火電事故多半是機械和觸電事故,這個不光在電廠,在任何一個工業企業都會發生。你不想受傷,很簡單,不去生產一線就可以了。哪怕你是電廠的管理人員,都不用擔心受傷的。而核電事故可不光傷害核電員工吧,周圍民眾也受傷害吧,動物植物也受傷害吧,甚至氣候環境都逃不開。各中差別,我就不用解釋了吧,我覺得福島居民有話要說。

第三,裝機容量差太多了,14年全國火電裝機就超過13億千瓦了,核電才2600萬千瓦。折算過來火電每萬千瓦傷亡率0.008人。雖然傷亡就是傷亡,但是這個比重很大么?我所在的集團,由於抓安全是政治任務,傷亡數是和官帽子掛鉤的,下屬電廠大部分每年都能實現零傷亡。就好比全世界都挖煤,為什麼我國煤炭事故頻發,死人那麼多?你把管理和意識造成的事故歸結於技術,這不是耍流氓么。

至於說火電霧霾的,我懶得解釋了。美國、日本、德國火電多得是,也沒見霧霾多多少。都是技術和錢就能解決的問題。

當然,我說這麼多並不是說核電不安全,我只是覺得安全的感念是絕對概念,而不是相對概念。而且相對的對象也不是一個參考集里的,你能說出近50年有哪個火電廠爆炸了么?除去這些,核電還是非常非常非常安全的。

四、未來能源發展的前景

肯定是百花齊放的,在化石能源一統天下的局面下,其比例會逐漸降低,核能、新能源等會穩步提高。但中國核電佔比超過20%的可能性不太大,而且目前也不需要。只要保持有商業化運行的核電機組並且通過引進吸收國外的核電技術,最終形成自己的自主技術就夠了。 等未來制約核電的技術和經濟因素逐漸被攻破,相信會有核電飛躍式發展的那一天的。

至於有知友舉例說的老王燒煤球故事,大家樂樂就好了,他這比喻並不恰當。

老王家的屋要取暖,他有兩種煤球爐子能夠選。(火電核電的發電原理基本一樣,熱能轉化為機械能,機械能再轉化為電能。)老王家的面積,最少都上10個煤爐子才能全覆蓋。

一種煤爐子,需要天天下樓搬煤球。一種煤爐子一年搬一次就行了,我們姑且稱他為濃縮煤爐子。

老煤爐子的好處是:便宜。10個才花1個濃縮煤爐子的錢。能放置的地方比較多,沒那麼精貴,踢踢踹踹的也不會爆炸。如果每月把煤搬到門口堆起來,一個月搬一次煤就行了。聽說可以花錢加根煙囪,再讓隔壁狗蛋幫著洗洗煤球,也就沒什麼煙了。燒完的煤球渣子和灰,還能賣給樓下王二麻子蓋房子。完全不浪費。

壞處:搬煤費勁,總燙手。萬一樓道里樓梯塌了就搬不了煤了。但是樓梯都塌了,誰tm還在乎有沒有煤啊。

濃縮煤爐子的好處:一年搬一次煤球就好了,而且濃縮煤球體積小,一隻手那麼大就夠一年的量了。爐子出力穩定,燒起來基本無熱力波動。

壞處:太貴,而且床邊不能放,沙發邊不能放,陽台不能放,廁所不能放。太精貴了,每天得像伺候大爺一樣伺候爐子。不壞則以,一旦壞了很可能炸掉半個屋子。燒完的煤渣子數千年後還能燙傷人,這東西沒人買還不讓扔,扔了鄰居都會揍你。你只能把它們小心的埋在不常住人那屋的底板下面。

所以,你是老王,你怎麼選呢?

畢竟非核電行業,說錯了大家就當我說個笑話。我這人心眼小,大家可別留言罵我,因為留言我也不看。hia~hia~hia~hia!


中國發展核電的主要原因是政治原因:需要更安全的能源結構。

國家並不打算全面用核電替換火電或其他能源供給方式,即使在最激進的福島事件之前那段時間,也不過是想著把核電佔比提高到能源供應的20%。核電存在的意義在於當遇到大面積自然災害或突發事件時,維持一部分基本的能源供應,以保證災害處置、生存物資生產等機能不至於停頓。

核電的清潔能源屬性是隨著霧霾越來越嚴重才漸漸被重視起來的,這只是發展核電的一個促成原因。即使不能減少霧霾,只要能夠保證別的電都掛了的情況(比如大範圍雪災)下繼續提供一段時間的電力供應這一個特點就足夠了。

成本不是問題,核電成本即使比火電水電高,也可以電費漲價來解決,何況核電還比別的便宜。

燃料後處理和安全性是個取捨問題:以後發生導致不可抗核泄漏的自然災害的概率高還是發生大範圍影響能源供應的事件概率高?

兩害相權取其輕。

隨著技術發展,後處理問題遲早會解決,在這過程中我們能承擔得起幾次大範圍停電的損失?


相比核電,能源安全更需要的是高效率的輸電技術,比如特高壓輸電技術。

中國是不缺電的,雲南省一個省的裝機就達到7450萬千瓦了,理論上的裝機容量能達到1.04億千瓦。2015年的裝機總量達到2065億元千瓦時,這還是建立在大部分水電站大量棄水的前提下。

滿負荷運轉的話,雲南省一省就可以滿足南方電網公司年度購售電量。所以更大的問題是輸電,降低用電成本。

核電項目的上馬更多考慮的是生態因素,和我國油氣資源的缺乏。

火電站不是不能清潔化,而是成本太高,發出來的電不會有人要了。

核電的好處是發電成本低,投資大容易帶動當地gdp增長,所以大家喜歡。

水電站的生態破壞現在是很明顯的,長江上的大型魚種都要滅絕了。

所以算下來核電大行其道是很正常的,自然沒有留下太多選擇給我們。


謝邀。 @Yui Yoshioka

首先,要搞清楚考察的對象。在眾多能源技術中,能夠提供大規模、穩定的電力生產的發電技術只有火電、核電和水電三種。由於大型水電工程受地理條件的制約,在未來我國水電的裝機容量水平只能平穩發展。雖然在未來幾十年內,水電仍將是我國清潔能源領域的主力軍,但僅僅依靠它完成對前兩者的替代是不可能的。這樣,我們的選擇就局限在「火電」和「核電」之間了。

對於安全問題, @魯小奇給的數據已經很清楚了。這裡想補充的一點就是:核電技術是在不斷發展的,各代技術在安全性的提升上可不僅僅是一點點。上一代技術中可能出現的某些嚴重事故,將在下一代技術里被徹底杜絕。

對於發電成本問題,核電技術無論是前期的投資成本還是後期的運營維護成本都要比燃煤技術要高,可以參見下面這個表格:

核電技術的優勢在於它不用考慮煙氣污染物處理和二氧化碳減排的問題。不過考慮到對核廢料的處理,未來核電技術與燃煤技術相比確實不佔優勢。但它與其他清潔能源技術相比,在成本上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

第三點,就是「能源安全」問題。所謂能源安全,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就是保障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穩定的能源供給的能力。這其中很關鍵的一點就在於多樣化能源資源的供給。我國的能源資源格局是「富煤、貧油、少氣」,但我國煤炭質量偏低(熱值低、污染嚴重),部分地區煤炭開採成本過高,以致於我國從08年開始就成為了煤炭的凈進口國(這個問題可參見 @番茄君 在什麼原因讓中國一夜之間從煤炭出口國轉變為進口大國? - 經濟 問題下的回答)。因此,多樣化能源供給格局的任務就落在了以水電與核電為主的清潔能源技術的肩上。也就是說未來核電技術的發展對我國能源安全的保障起著重要作用。

第四點,就是發展新能源技術的「社會效益」,即新能源技術所帶來的就業。就此而言,新興燃煤發電技術與核電及其他可再生能源技術是無法相比的。這是由於新興燃煤發電技術主要是以對傳統技術的替代而發展起來的,並未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事實上,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後葉在煤炭領域一共裁減了870,000份工作,當代火力發電產業鏈的發展是以更為整合的公司、更龐大的設備和更少的員工作為特徵的。而隨著核電產業的擴張,在核燃料生產供應體系,裝備製造工業,儀器儀錶工業,特殊材料工業等,將會帶來大量的就業機會。根據美國能源部的估算,發展總裝機容量約為 50,000 MWe的第三代核電技術(大約為 33 到 41 台核電機組),將會直接或間接地創造總量為 610,000 個工作機會。這一減一增的對比,便是發展新興能源技術的優勢所在。

關於核電與其他清潔能源技術的比較,參見我的這個回答:風/太陽/核/水/地熱/生物/潮汐能在我國民用發展前景排序及優劣對比?能源裝置未來的趨勢是巨型化+微型化嗎? - 知乎用戶的回答。簡單總結一下就是:在2050年之前,對於核電技術而言,「沒一個能打的」。


個人覺得內陸核電站建設不妥。

1. 核電的經濟性堪憂

隨著中國經濟增長率下降常態化,電力行業已經進入產能過剩時代, 2016年,發電設備利用小時降到3785小時,是196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大量現有的電源無法充分利用,為搶發電量,各路電站展開了殘酷的價格戰。

電力進入產能過剩時代 今年是否會進入「去產能」行列?

2017廣東首次統一出清結果出爐:-145.5厘

廣東今年第一次發電市場競價的價格,比標杆電價降了將近0.15元/度,大概也就是0.30元/度,而大亞灣上網電價是0.41元/度,雖然按月競價只佔市場交易發電量的一小部分(大頭是按年的長協交易,大約是0.385元/度:廣東電力市場競價慘烈 每度電降價0.145元),但葉落可知秋,相對於火電和川滇送廣東的水電價格,核電經濟上已經失去競爭力。

風電光電等清潔電源隨著技術的進步,發電成本不斷下降,風電經濟性直逼核電。 2018年1月1日之後,發改委將一類至四類資源區新核准建設陸上風電標杆上網電價分別調整為每千瓦時0.40元、0.45元、0.49元、0.57元。

目前核電的盈利建立在政策性保護的基礎上, 2016年,全國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3785小時,火電4165小時,但核電卻高達7042小時,如果核電和火電一樣參加市場競爭,競價搶發電量,不一定打得過火電。廣東市場競價1月份是0.30元/度,而大亞灣上網電價是0.41元/度,如果核電參加市場競爭,可能會遭到電價和利用小時的雙殺,再者核電利用小時高說明參與靈活性調峰調度的程度低,按照市場競爭,越是承擔基荷的電源電價應該越低,越是參加靈活性調度的電源價格應該越高。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於改善電力運行調節促進清潔能源多發滿發的指導意見》指出核電須參加調峰(電改九號文首個配套文件出爐,核電須兼顧調峰 - 中國電力網), 文件中,同為低碳能源,風電、光伏、生物質能被定義為清潔能源,需要「全額安排發電」。與之相比,核電的「兼顧調峰需要」的表述,意味著在上網優先順序上,核電被排在了風電、光伏、生物質能之後。這樣未來核電利用小時下降將成為必然,核電皇帝女兒不愁嫁已成為歷史。

現在對於核電投資的一般性假設是年利用小時7500小時,含增值稅上網電價0.43元/度,一旦利用小時低於6000,上網電價低於0.38元/度,大規模虧損將隨之而來,隨著電改力度越來越大,市場競價的電量越來越多,核電大面積虧損不是聳人聽聞。要想保住盈利,搶得發電量,只有靠從水火風光發電哪裡割肉,也不利於降低全社會用電成本。

藍色靈魂: 核電行業簡析:核電的投資機會到底在哪裡

上述表格中,還沒有考慮乏燃料處理成本, 《核電站乏燃料處理處置基金徵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 要求,核電站發電的上網價格中每度電需提取0.026元作為乏燃料基金,但此基金被指不能滿足後處理項目投資的需求。只考慮了後處理廠的建成成本,而沒有考慮運營費用、退役費用、高放廢物處置庫等的費用。(核電重啟遇乏燃料庫飽和問題 處理廠投資成本高)

據推測:

在國內即使第三代核電機組工程造價能控制住,並大幅度降低到每千瓦1.6萬元、按每度電標杆電價0.43元,年發電小時數分別為7000、7500、8000小時,對應的內部收益率約為9%、14%、19%。很顯然,年發電小時數6500小時對應的內部收益率約為4%。年發電小時數6000小時對應的內部收益率約為-1%。年發電小時數5500小時(如紅沿河核電站2號機組)對應的內部收益率約為-9%。年發電小時數4500小時(中部三省「內陸核電」)對應的「內陸核電項目」內部收益率約為-19%。年發電小時數4000小時(「內陸核電大躍進」)對應的「內陸核電項目」內部收益率約為-24%。

2016年由於電力消納疲軟,許多現有的核電站的產能都出現了閑置,經濟性已經不斷下降。 2016年核電運行報告指出,紅沿河核電廠1號機組1月初至2月中旬應電網要求降功率運行,2號機組在2月春節期間應電網要求臨停備用,4月初至5月初處於季節性停運狀態,3號機組1月至6月有3個多月處於季節性停運狀態,8月底應電網要求降功率運行,4號機組9月份投入商運後不久即應電網要求臨停備用。寧德核電廠2號機組1月至6月大部分時間應電網要求降功率運行,3號機組1月底至2月下旬應電網要求臨停解列,4月中下旬、5月初、9月中旬、9月底應電網要求降功率運行,福清核電廠2號機組2月份應電網要求臨停近半個月。

最可怕的是,一旦出了安全事故,核電發電成本會成一個無底洞。

法國核電站發生爆炸!發展核電是一場賭博 誰是贏家?誰又是輸家?

截至今天的世界核電發展史證明,發展核電實際上是一場賭博,發展核電的國家在賭不會出核事故。 世界上超過50個核電反應堆的四個國家,兩個賭輸了——原蘇聯和日本;一個差一點兒賭輸,美國;只有法國迄今為止獨善其身。 原蘇聯在核電這張賭桌上不僅賭輸了,而且賭得內褲都沒有了。 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不僅遠遠超過了原蘇聯建造的所有核電站的建設費用總和,還成為了壓垮蘇共和蘇聯的最後一根稻草。 自日本發展核電以來,總共建設了5000萬千瓦左右的核電站。最新的報道是,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造成的損失已高達1.3萬億元人民幣,若攤到日本核電的建設成本中,每千瓦就是2萬多元人民幣比建設費用還高。按20年靜態投資回報期不計利息,每年發電8000小時,則每千瓦時的日本核電成本要增加0.3元左右。 另外現在日本總計4000萬千瓦左右的核電機組絕大部分還在停機狀態,停機一天損失發電量近10億千瓦時,按售電價格為0.4元人民幣/千瓦時計,每天要損失近4億元人民幣,一年就是1000億元人民幣左右,福島核事故到今年3月11日就六周年了!這些核電站絕大多數還處於停運狀態。 僅日本核電停運的減少發電損失,就已高達6000億元人民幣左右,看樣子還要繼續損失下去。這樣算下來,日本的核電成本比煤電和天然氣發電的成本都要高得多。 而日本現有的絕大多數核電站停運到何時?現在還看不到頭。再停運幾年,這些核電站的壽命也就開始相繼到期,該陸續退役了。日本在核電這張賭桌上也徹底賭輸了。 美國差一點兒賭輸。1979年三哩島核電站堆芯熔化,離核污染擴散只有一步之遙。三哩島核電站所屬的電力公司事故之後宣布破產。事故造成的損失不得不由美國政府承擔。 三哩島核電站事故之後,美國再也沒有建設過一個核電站,再也不敢在核電這張賭桌上下注。美國的核電技術公司西屋公司的核電部門維持不下去,被轉賣數次後,現在到了日本東芝公司的手上。 只有法國一個國家的核電站僥倖沒有出過大事。是核電這張賭桌截至目前為止唯一還沒有賭輸的核電大國。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些已經發生的核電站災難性事故,已經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為核電是否安全、是否經濟做出了最好的詮釋。

2.核電不利於風電光電等清潔能源的消納

在新能源方面,近年來的大幹快上,電網消納有限,中國清潔能源棄風棄光棄水現象已經很嚴重,不但前期投資成為浪費和業主的負擔,也不利於風電光電技術的發展。

我國新能源陷「邊建邊棄」怪圈 如何破解?

2016年西部平均棄光率達20% 破解難題仍待就近消納

2016年西南棄水創新高

風電光電消納問題一方面是輸電線路不足,一方面是配合的靈活調峰電源不足,電網認為給自己的調度帶來困難,不願意用風電光電。而核電出於安全性和經濟性的考慮,不適合參與調峰,反而要求承擔基礎負荷, 這樣核電非但不利於為消納風電光電進行調峰,還要和風光搶原本不足的靈活性調峰電源。相對來說,火電進行靈活性改造更合適。

3. 內地核電建設是一種資源錯配

湘鄂兩省靠近水電大省四川,應該盡量使用清潔的水電,像長電旗下的溪洛渡,左岸送浙江,右岸送廣東,千里迢迢送去,減去輸電費用,實際上網電價不高,例如2017 年溪洛渡送浙江電量20%參加了電力直接交易試點集中競價,出清價格是0.3833元/度(在浙江的落地電價),減去輸電費用,上網電價大概也就0.28元/度,另外80%計劃電,電價是0.296元/度,而湖南湖北因為缺煤,電煤運輸不易,火電標杆電價高達0.4471元/度和0.3981元/度,如果溪洛渡的電給湘鄂兩省用,輸電距離短,溪洛渡上網電價漲一點,湘鄂兩省也合算,對於發電端和用電端是雙贏,這樣可以將內陸核電替換到浙江廣東沿海去建設。

4. 實例分析

最後,以上市公司中國核電(601985)為例,分析一下核電的虧損風險。

中國核電從事核電項目的開發、投資、建設、運營與管理;核電運行安全技術研究及相關技術服務與諮詢業務。旗下核電站包括,秦山、方家山、田灣、福清及海南核電等,另外還有及其少量的風電和光電,相對743億度的核電發電,風光還不到1億度,可忽略不計。

下面是2015年中國核電年報的一些數據:

從表中可以看到,營業收入262億元,主要來自於核電收入259.79億元,除以售電量691.89億度,不含17%增值稅的電價約0.375元/度,含增值稅的電價約0.438元/度。營業總成本201.93億元中,運行材料成本應該與發電量成正比,而其他折舊、財務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都是不變的,和發電量關係不大。核電利用小時和發電量下降,營業總成本降得不多,因為核電日常的核材料費用很少。

在高達7884小時的機組利用小時,0.438元/度的高價電的情況下,中國核電實現了62.07億元的營業利潤,一旦電價和利用小時下降,中國核電的盈利將遭到滅頂之災。下表假設除運行材料成本應該與發電量成正比外,其他成本費用不變,各種利用小時和電價下,中國核電的盈利前景:

分析表明,如果上網電價不變,利用小時跌到5690小時,中國核電將出現虧損,如果利用小時不變,上網電價跌到0.332元/度,將出現虧損。如果電價變為標杆電價0.43元/度,利用小時跌到5800,就會出現虧損。隨著電改的推進,各類電源競價搶發電量上網,未來核電可能電價和利用小時雙降,是否會建成一個,虧損一個,越發不能令人樂觀了。


核工程應用方向的學生狗來答一發。

先說「雖然極小概率但是一出事就是大事」這一點。先說這個點是因為這某種意義上是個很無奈的點——因為它說得完全沒錯,讓我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知道該怎麼反駁。

概率學上有個概念叫「數學期望」,這個期望是中性詞,沒有褒貶。比如「買彩票中獎人數」的數學期望,就是「買彩票的總人數」乘以「彩票中獎的概率」。同理,「核電站事故造成傷亡的人數」的數學期望,就是「在影響範圍內的總人數」乘以「核電站的嚴重事故概率」。

也就是說,如果「事故概率」足夠小的話,這個核電站事故造成傷亡的人數」的數學期望值是可以非常小的。當然,不能保證完全的安全,但至少可以做到讓這個期望比別的事故期望小得多。

再說其它清潔能源和核電的對比。如風電、光伏、水電等「清潔」能源其實並不是完全清潔的,它們的發電設備需要重工業製造,並且使用壽命短,把製造過程的污染計入能源產出帶來的污染量的話,清潔優勢會小很多。核電在這方面的優勢主要是一旦建成,使用周期很長,稀釋了這部分「不清潔」的污染。

而且核電擁有一個無與倫比的優勢:穩定。

電力系統並沒有大電池把發出來的電存起來。相反,整個電網是動態的,發電廠產生的電力必須立即被用戶用掉,否則就只能白白浪費。因此,電網中的供電一端必須有優良的穩定性和可控制性,保證在用戶需求大時能夠加大供給,需求小時能夠削減發電量以防止浪費。而風電、光伏、水電等發電方式在這種電網中有個巨大的缺陷——它們的發電量不穩定。

雖然現在有很多新技術,包括新能源發電一端的技術和電網的智能調控技術等等,變相提高了這些新能源的穩定性,但它們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仍然不足以擔任主要的電力來源,因為它們的穩定性和可調控性還是遠遠不如火電和核電。

然後是某回答里說的美國石油blabla,我只想說,雖然同為化石燃料,煤炭和石油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吧……反正我還沒聽說過用石油發電的火電廠……

最後是個挺有意思的事實。核工業內有個腦洞大開的詞叫「香蕉等效照射」,指的是由於香蕉中富含鉀元素,而天然鉀中含有固定比例的長壽命放射性核素——鉀的同位素鉀40,因此每吃一個香蕉,人都要吃下一定的電離輻射照射劑量。雖然這個量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小……

小到什麼程度呢?每個單位的「香蕉等效照射」,約等於距離一般核電站50英里的位置居住一年受到的照射劑量。

換言之,如果按照照射截面和距離平方反比來計算,在離核電站5公里的距離上居住一年,受到的電離輻射照射劑量大約相當於——在這一年中每天吃1個香蕉。

而由於火電站的燃煤中含有大量硫和氮的氧化物,這些元素中也同樣含有一些放射性同位素,在裝機容量相同的情況下,如果你住在一個火電站的5公里外,一年受到的放射劑量約為每天吃三個香蕉——沒錯,住在火電站旁邊受到的核輻射,比住在核電站旁邊還要大三倍。


終於看到一個自己可以回答問題了,答主本科在國內211院校核學院,現在國家核能科研單位讀研,勉強可以算上是業內人士。現在簡單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

1.核電的成本不如火、水電。不知道你是經過詳細的計算還是自己感覺的。但是核電為什麼要發展,他的核心競爭力在於他是清潔能源,幾kg的鈾在電站中產生的能量等於火電站里幾噸煤,這是我期末考試的考試題。雖然核燃料的價錢很貴,但是相比於煤礦各種問題,我還沒聽到過燃料廠頻繁的出現事故,對於水電,不是很了解,不亂評論。

2.乏燃料後處理確實是我國目前核電發展要解決的最重要的問題,相對於國際上核電大國成熟的後處理技術,我國在這上面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對於核電站卸下的燃料組件,現在的我國的處理能力完全可以支持自己的發展,在有效提取出有用的核素的情況下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現在國際上的前沿課題也都在發展可以解決核素嬗變問題的反應堆(百度上都有,這裡不詳細說了)。

未完待續

3.其他清潔能源的發展確實會對核電產生衝擊,但是目前看開太陽能作為最有潛力的非核能清潔能源,他的發展還很漫長,只要我國擁有了成熟的後處理技術,核能的優勢是非常巨大的。

4.我國核電站的法律法規以及操作人員的培訓是很嚴格的,培養一個核電站的高級操縱員所付出的辛苦不亞於培養一個飛行員。而且對於我國目前商用的堆型來看,都是安全性非常高的二代以及三代反應堆,發電效率可能比不上其他國家的一些先進堆型但是安全性可以說很高。

就這樣


一直深度潛水,居然第一次被邀請了,激動的不能自持。。。。。

但作為純粹的非業內人士,實在無法提供專業的回答,只能提供一點簡單的個人淺見:

1、我們需要核電嗎?

直接給答案:需要!

泛泛的談論各種能源的優缺點是沒有意義的,探討像國家的能源選擇這樣大的問題,首先要明確的時約束條件。中國的最大約束條件包括:

1)作為世界工廠,中國需要巨量的能源。

2)煤炭石油等傳統化石能源的利用已經達到極限,未來必須降低。拋開國際博弈能源安全碳排限制等等不談,再燒更多的煤炭石油,中國還能住人嗎?

3)水電開發接近極限。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擁有水壩最多的國家,除了怒江和雅魯藏布江,幾乎所有大小江河的幹流或支流上都建有水壩,總數超過8.6萬座。參見:中國水壩 | 中國國家地理網

4)風光發電一是成本不低,而是發電不穩定,不能獨撐能源大局,需要水火核電配套。

從上述約束條件出發,即便假設題主所說的核電的不足都是事實,這些不足也是限制性的,而其他能源選項的不足是排除性的,也就是說,即便從多害相權取其輕的角度,我們也必須選擇發展核電。

以上的描述,好像選擇核電很被動,下面簡單說說核電的優勢。

2、核電的優勢

1)本身技術優勢。核電具有「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等特點:它的大氣污染物排放幾乎為零,它的碳排放不足火電的5%、它的事故死亡人數遠低於火電和水電,它的年發電利用小時數高達7350小時(2015年)。

2)價格優勢。核電價格相對是比較便宜的,發改委發布的2013年上網電價是0.43元,大致與火電相當,低於風光,高於水電。

3)發展空間。2015年中國核能發電佔總發電的比例僅為3%,遠低於全球平均值11%,長期看發展空間巨大。

4)技術進步空間。現在的核電都是基於核裂變,的確部分存在題主所說的問題,但核聚變技術正在迅速發展,未來核聚變技術成熟,將是革命性的進步,所以核電的技術前景,要遠遠優於風光發電等。

5)自主性。中國核電技術目前還是比較先進的,能夠出口英國這樣的老牌帝國,說明我們的技術是領先的和可靠的。在核聚變研究上,中國也處在領先位置。有興趣可以搜搜中國的EAST裝置和聚龍一號。

3、扯個淡

第一次被邀,扯得有點多,索性多扯兩句。

中國主動參與推動巴黎氣候峰會達成協議,積極推動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原油價格暴跌,說明能源革命真的開始了,石油煤炭可能永遠回不到過去的好日子了,混跡石油行業多年,眼看著行業斷崖式隕落,無限傷感。

我在舊時代里祝福新時代。


核能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能量來源,人類文明想以萬年為單位長久存在就必須掌握穩定可靠的核電技術。

新能源吃的補貼一點不比核電少,前兩年「欣欣向榮」的光伏產業因為發達國家削減補貼而暴死,水電風電地熱都受制於地理因素難以大規模推廣。

而且靠天吃飯發電量根本沒保障,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亞非拉可是還有數十億人沒有用上電呢。

現在能源問題的根本還是在於化石燃料儲量大價格低,如果突然發現儲量勘探有誤再過20年石油耗盡,或者政客們冒死制定嚴苛的減排政策,核電站建設必定如雨後春筍般。

至於安全性其實也是經濟問題,並非不能解決,只是現在這樣還很多人嫌核電成本高,要是個個都建成核掩體並配套完善的污染處置設施,或者建在偏遠地區再配套長距離輸電設施,那花費還不得被罵死?


核電是必須的。在土地資源缺乏的大部分國家(或地區)里,核電是高密度的能源。

引一篇文:

民進黨能源政策不可行---檢討民進黨吳秘書長華爾街日報投書

日前華爾街日報社論認為民進黨意圖以再生能源取代核能完全是「幻想」(fanciful visions)。民進黨吳釗燮秘書長隨即投書華爾街日報,為蔡英文能源政策辯護,認為以再生能源取代核能完全可行。吾人不妨藉此機會詳細審視民進黨的能源政策。

台灣當然應該在可行範圍內適度的發展風力及太陽光電等再生能源,此點無庸置疑。但再生能源能否發展到取代核電的程度就有極大疑問。

台灣基本上並不合適大量發展再生能源,與火電、核電相較,再生能源能量密度太低,能量密度低表示發同樣度數的電,再生能源要很大的面積。核四廠一部機佔地約1平方公里,每年可發電100億度。太陽能每平方公里可發電1.2億度,發100億度(加上維修空間)需要100平方公裡面積。風力能量密度更低,以英國離岸風力為例,每平方公里可發3千萬度電,要發100億度電,需要330平方公里的面積。台灣人口密度在全球名列前矛,全島面積中山地又佔2/3,平地面積可說是寸土寸金,與中、美等幅員遼闊國家相較(其廣大沙漠日照時數為台灣兩倍),並不合適大量發展再生能源。地狹人稠的台灣需要的是能量密度高,佔地小的核電及火電。

因現有核能電廠在2025年即將全部除役,民進黨的能源大計也是以2025年為目標。台灣到目前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約400萬瓩。其中水力發電佔一半,太陽能、風力各佔約60萬瓩。民進黨發展再生能源大計是十年內(2025年)增為2200萬瓩,超過目前全台電力總裝置容量4100萬瓩之半。再生能源十年增加1800萬瓩,超過美國未來十年再生能源計畫增加量的1000萬瓩。小小台灣發展再生能源條件本來就遠不如他國,民進黨目標是要「超英趕美」。

因水力發電潛力有限,民進黨主打發展風力及太陽能。風力將增為430萬瓩,太陽能將增為1300萬瓩。依能源局太陽光電及陸域/離岸風力每瓩裝置成本資料計算,十年內資本支出為1.5兆元。因全國屋頂只能提供300萬瓩裝置容量,太陽能另外1000萬瓩將採用地面型,佔地100平方公里。請民進黨詳細舉出在全省何處將劃出或徵收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來設置太陽能。以上1.5兆資本支出尚未計算土地成本,輸配電成本,及因應間歇型再生能源所需增設的備用機組成本。

花1.5兆元後,太陽能、風力在2025年共可發電約300億度,約佔2025年預計每年發電2600億度的11%,小於目前核一至核三廠每年發電400億度(裝置成本為零)。除太陽能外,民進黨也規劃增加水力、地熱、生質能等(又是另一筆資本支出),每年增加發電約100億度,也達不到核四廠每年200億度的發電量的一半。

依能源局再生能源躉購費率計算,若要達到完全以再生能源取代核電,每年電費將增加近2000億元。

吳秘書長投書還有幾點可議之處,吳秘書長顯然分不清楚能源與電力的區別。我國能源組合中電力只佔一半。其他非電力使用的石油、煤及天然氣也佔一半,吳秘書長投書中說民進黨在2025年將以再生能源提供全國20%的「能源」,依比例,再生能源將提供40%的電力。這與民進黨計畫再生能源只提供20%的電力不符,顯然吳秘書長不知能源、電力不可劃上等號。

吳文中也提出依目前省電方案,全國電力需求可降低10%,這又是痴人說夢。以國際能源總署資料,已開發國家(OECD)未來電力需求仍將年年成長,這些國家國民所得2倍於台灣,吳文所謂智慧電網、智慧電表在這些國家都已開始使用,但也無法以省電方式降低電力需求,為何畫一個台灣可省電10%的大餅?

華爾街日報社論開宗明義即指出台灣大選中太少「能源辯論」,文末也提出這是台灣政治不夠認真(lack of seriousness)的表徵,個人完全同意。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對該黨能源政策應提出具體說明。

http://taiwanenergy.blogspot.tw/2015/08/blog-post_4.html

所以,蔡英文現在的臉被打得啪啪響。

能翻牆的可以看看這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gYBxTC1KL4

http://bepo.ctitv.com.tw/appdownload/ (二維碼自動識別)

呵呵……

呵呵……

奇蹟,只給相信的人!!

繼「用愛發電」後,民進黨用「共識發電」!!!

蔡英文表示情緒穩定。


謝邀!

宏觀角度來說,祭個圖,我是搬磚工

total usage:世界能源消耗只使用單一的能源來源,例如如果只使用煤來獲取能源,可以使用200年。

self-usage:按2001年單一能源在能源消耗中實際使用量來計算,例如假設煤佔世界能源消耗的30%,並一直按這個比例和量來消耗,可以使用900年。

具體怎麼估算出來的可以參考《Plasma Physics and Fusion Energy》第六頁。

水電,風能,太陽能:受環境限制比較大,無法持續滿足增長的能源需求。


謝邀,本人不是該行業從業者,對具體細節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認為,核電的各項數據是相當相當好看的。成本其實不是那麼差,當然跟常規的比沒意義,污染都不大。只是大家對核電的泄露比較擔心而已,但是可能性太小了。


宏觀角度看,發展核電是大勢所趨。

其一,化石能源不可能無限供應,用多少,存量就少多少,必須找到替代能源。

其二,如今火電是我國最主要的發電來源,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排放量巨大,從環保的角度,也必須找到替代品。

其三,其它新能源發電對環境要求高,受到氣候限制和影響很大(如太陽能發電需要陽光、風力發電需要大風等),因此規模較小,不足以大批量替代火電。

其四,國際上的發達國家,核電占所有能源發電的比例遠高於中國(法國最高,佔60%+,美國、德國、日本、韓國都佔百分之好幾十,中國只佔2%左右),從反應堆數量上來看,中國的核電機組規模也是很小的。

綜上,唯有核電能擔此重任,作為大規模替代火電的最佳替代品。

對於你提的問題,我的想法是:

1、核電站的建造確實造價很貴,但是在批量化建設之後,成本會下降很多。現在造價高,很大的原因是尚未標準化。另外,要知道,火電需要源源不斷的煤炭,火電廠需要儲備有許多煤炭堆成的山,通常每2-3天就會有大量煤炭通過輪船或火車運來,消耗巨大,成本也不低;而核燃料只需要一年半更換一次,用量也只需要小貨車運送。而且,為了完成降排放的指標,也不得不使用核電,不會因為造價高而放棄。

2、乏燃料處理是國際面臨的課題,不過到核電站退役有60年時間,隨著科技的發展,會有比較好的方式來處理。中國地大,在沒有人煙的戈壁灘上建設乏燃料處理池未嘗不可。

3、上面談到過,其它新能源發電規模不可能很大,不能在很大範圍上替代火電,只能作為補充。

4、建設核電站確實能拉動當地經濟,不過此處不談論官員政績事宜。

5、「極小概率事件,但確實一旦出事就是大事」這句話我很認同,這就要求核電從業者和監管部門同心協力,發揚核安全文化,謹慎為之,在確保安全的條件下開工建設。這也是為什麼路條批得慢的原因。


作為一個核電行業工程師,我要說:核電不是必須的!理由:

1,關於核電與火電的環保之爭:客觀地說,現有核電站佔中國電網容量只有2-3%左右,而且都在空氣質量相對良好的沿海,對減少霧霾微乎其微,若要達到減少霧霾的容量起碼要佔電網容量30%差不多,但這是不可能的,再過30年也達不到30%!何況,作為某些人聲稱的核電要取代的對象——火電廠,並不是導致霧霾的罪魁之首(當然其中一些火電廠沒有投入除塵除硫設備),霧霾主要歸因於汽車尾氣和輪胎摩擦、工業尤其是鋼鐵化工這樣的燃煤產業,還有居民燒煤等。說發展核電減少霧霾是自欺欺人,是核電行業和地方政府的說辭!(真正的原因誰都知道是行業利益、投資拉動GDP而已。)

2,核電一定是有可能發生核事故的!這是核電行業都無可辯駁的。說一定不可能,那就是不科學了。

那個 @魯小奇 作為核電工程師,竟然敢說福島核事故永遠不會重演,簡直瞠目結舌!即使那些
國際核電專家敢說這話?! 越是懂得多,越不敢說這話,恐怕只有對核電一知半解的人才敢這麼說。壓水堆的固有不安全性,是只要失去冷卻,堆芯溫度就會上升失控,就會發生堆芯熔毀事故,就是核事故,三哩島、福島都是這樣的(如果失去冷卻,堆芯溫度會自然下降,就是固有安全性)。在美國三哩島核事故發生前,美國人也樂觀地認為核電站安全又經濟。世界上的核電站包括我國的都在福島核事故發生後進行了改進(如果安全還用改進嗎?),改進後又再次說不會發生核事故?這是科學的態度嗎?核事故分析能分析到未知的所有事故工況嗎?不可能!!核事故分析只能說減少核事故發生的概率,或減少核事故後核泄漏發生的概率,大體就是核電站的兩個安全指標——堆芯熔化概率和大量放射性釋放概率。

3,關於核事故與煤炭、火電事故、甚至鳥撞風機(純屬扯dan)做比較。1)請勿利用大眾對此的無知,混淆核安全(核事故)和工業安全的本質區別。工業上出現的安全生產事故,叫工業安全,後果是人的生命和經濟損失(當然有社會影響),核電站也會有工業安全事故。而核事故,例如切爾諾貝利、福島核事故,其後果已經不限於事故導致的直接生命、經濟損失,而是國土在幾百幾千年內不能利用,這叫災難,而且是區別於一般災難的超級災難。建議去搜索一個叫《全世界輻射最強的地方》的視頻(微信號Ve先生),看看切爾諾貝利,以及福島當地人口突然撤離後的慘象(
家中一切依舊 ,好像人出門買東西了,或者好像科幻片中人都被外星人突然擄走)。 2)還有,好像說福島沒有死一個人,可後果是造成當地和全國多少人受到了核輻射!一定劑量的核輻射給人群造成的致病後果是概率性的,不是確定的,只有事後多年的統計才能得出結論。況且,拿整個煤炭工業跟核電站比,是不恰當的,該拿核電全產業鏈,至少是鈾礦開採、提取等整個核燃料工業,加上核電站,跟煤炭產業加火電站去比。3)最後,我國的內陸人口密集,能否承受核事故這種災難引起的大規模人口被迫遷移?還有沿江流域下游被核污染的後果?以及對國民信心和國民經濟的重創?

4,核電不是清潔能源。核廢料或者乏燃料由於長周期的放射性衰變,人類的技術無法處理,大都是暫時存放或深埋。前些時候在連雲港擬建的乏燃料處理項目因民眾反對而叫停。乏燃料處理技術不成熟,且代價高昂,從乏燃料提取物做新的核燃料,不經濟,不如買新核燃料划算,這一點先不說(必要性也被懷疑)。總之核電的廢料有放射性,怎麼說也不是清潔能源。

5,另外一點,關於核電的經濟性。第三代核電站越來越複雜、越來越貴,背離了原先的經濟性的目標,所以三代核電未來如果沒有政府補貼,恐怕難以與成本正在迅速降低的風電太陽能發電競爭(或許AP1000實現批量化後有可能做到,我是說或許)。

6,不要說什麼火電的碳排放、溫室效應,這本就是沒有定論的話題。而且,據研究,從鈾礦開採算起的核電全產業鏈,碳排放並不低。核電和火電分別把禁錮在地殼中的核能和化石能轉化成熱量釋放到地球上,導致環境升溫,而風電、太陽能只是生物圈(或大氣)中的能量形式的轉化,並沒有多出熱量。要說核電比火電有什麼絕對優勢的,我倒是發現一點,就是火電燃燒消耗地球上的大量氧氣,真不利於地球和環境,核電沒有。

7,核電行業有種理由是,國外核電技術很先進,我們很落後,所以我們要發展核電。這種說法,我不想在此討論,大家自說自話吧,改變不了國家政策。行業遠比公眾的影響大。

綜上,既然核電站不是減少霧霾的主要矛盾點,又出於核事故安全性的考慮,因此核電不是必須的。實不宜在內陸建設核電站,在沿海建核電站也就罷了。目前現實的能源政策是,充分利用好(容量已經超出需求不知道多少倍的、大量閑置、卻還在瘋狂建設的)現有火電資源,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風電太陽能對電網的波動影響似乎解決了)作為補充。(註:為什麼五大發電集團明知道現有火電機組大量閑置、未滿發,卻還在瘋狂建設,這與核電的根本原因一樣,都是行業利益。)

作為一個核電工程師,我只說事實,不會根據自己的利益需要和先入為主的目的去組織答案。


推薦閱讀:

如何利用聚變能?
從事儀錶行業近兩年,今後該何去何從?
為什麼廣島核爆後很快人類就可以重新居住,而普里皮亞季不可以?
阿里巴巴的伺服器機房一天的耗電量大概是多少?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會不會對新能源的發展起到比較重要的推動作用?

TAG:能源 | 核電站 | 綠能清潔能源 | 核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