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權和股權投資分析的異同是什麼?
分析一個債權投資項目的流程大概是怎樣的,有什麼債項目特有的分析?股權和債權項目進行公司分析時有什麼不同?
同一個基金公司下的股和債團隊會同時看一個標的公司嗎?
4.6接著更,更新部分在分割線以後。
謝絕轉載,因為以下部分全是個人實踐中的理解,在書上也未必看得到。股權和債權的核心區別:權責差異
要理解股票研究和債券研究的差別,首先要理解股權和債權的核心區別,它們直接決定了股權和債權估值的差異:根本差異在於對企業權益和風險的不同。債權僅要求固定回報,且有明確的還本期限(永續債除外),也就是說,無論公司經營多好,都無法無法享有公司超額回報——它只有獲得固定利息回報的權利。而股權則不同,股權人能夠參與公司的經營、治理,並享有公司經營活動所創造的所有利潤。
假如基本面可以量化,我們用基本面作為橫軸,權益價值作為縱軸,可以得到如下圖所示的基本面與股權/債權價值關係圖(債權以持有到期計):
可以看到,債權價值的上限是利息+本金之和,無論企業經營面多好,它都無法獲得超越利息的回報;而股權投資相反,它享有公司經營所帶來的所有成果。
公司基本面在B點之下時,公司債務將出現利息違約;當位於A點之下時,將出現利息本金違約(感謝小夥伴的指出,已訂正)。而由於清算時,債權清償在前,因此,理論上來說,在B點之前公司股權價值為0。
公司未來經營狀況存在不確定性。假如它遵循一定的分布規律,我們將公司未來經營狀況畫一個概率分布圖,與債權價值圖放在一起,如下所示。
對於債權研究而言,我們不太關心它盈利多好,我們只關心向下的風險:公司的違約概率是多少?一旦發生違約,違約回收率是多少?
舉例說明,假如一個債券組合中,債券組合收益率為6%,無風險利率為3%,因此組合信用利差為3%(減去無風險利率)。這個信用債組合,平均違約概率為5%,違約回收率為30%,那麼,組合期望收益率應該是組合收益率減去預期違約發生的損失:6%-5%*(1-30%)=2.5%。
這個組合的預期收益率顯然是不合適的,因為它甚至跑不贏無風險利率。假如信用研究有效,我們把組合違約概率降低至1%,但損失了一點點收益率,債券組合收益率為5.5%,那麼組合預期收益率為:5.5%-1%*(1-30%)=4.8%。這就是信用研究的價值。因此,債權研究,就是要篩掉本息違約概率較高的品種,至於公司有多大向上的潛力,並不是最重要的。
而股票研究絕不是研究可能出現違約的小概率事件,而是要研究公司大概率的增長潛力。
(題外話:為什麼在你這裡,行研和信用研究都變成不確定的了?那要你們研究員何用?
沒有人能夠精準預測未來,在我看來,精確地預測就是精確地錯誤。例如股票研究員會給出一個大致的盈利增長區間與股價範圍,但我絕不相信一個單一的數據。而對於債券研究員,XX債會不會違約?這種問題無法回答。我們只能判斷,這個主體違約風險高不高,信用研究本質也是違約概率由低到高排序。此外,債券研究員和股票研究員都應該搜集儘可能多的信息,用以儘可能降低不確定性,作出更精確地判斷。)
決定公司基本面的核心是盈利。
因此,股權和債權研究所基於的資料完全一樣,分析框架完全相同,但最後落腳點卻有顯著區別。簡單來說,債券研究更注重公司的經營安全性,股票研究更注重公司盈利潛力。債券研究員和股票研究員都喜歡這類標的:
景氣周期中的行業;行業中護城河較高、競爭實力較強的主體;但經營層面,債券研究員更喜歡穩定的公司:
經營穩健、自由現金流充沛、擴張非激進股票研究員更喜歡挖掘成長型標的:快速擴張、市場份額迅速提高、槓桿收購的標的。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債券市場受追捧的品種大多是公用事業類、百貨零售類、高速港口類等已步入成熟期的行業;而股票市場的明星標的多出現在軍工、環保、傳媒等等處於快速成長期的行業。
----------------------------------------
4.6更。有人會說你前面畫這些個圖有什麼卵用,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意義啊。好啦這部分就來講一些實際操作層面的,行業研究基本沒做過,多講講信用研究吧。我們還是回到前面那個概率分布圖。成長型行業,往往沒有形成占絕對優勢的龍頭,行業內公司普遍市場佔有率不高,多在無序競爭狀態,行業洗牌尚未開始,這類公司表現為高成長性及高不確定性。成熟型行業已經過了快速成長階段,競爭力弱的公司大多已經淘汰出局,餘下的公司多有自己的護城河,經營穩定,表現為低成長性和低不確定性。下圖可以很好地解釋為什麼債券研究喜歡成熟型公司(向下的概率低),股票研究員喜歡成長型公司(向上的期望值高)。這也是為什麼債券研究員不喜歡激進擴張的公司,因為公司在擴張的同時,雖然盈利前景上升,但風險也增加了。風險增加的原因在於:新增投資一般都有培育期,為了擴張一般會用一些條件交換(降低價格致使毛利降低,延長收款期致使現金流變差,槓桿收購致使財務風險增加等),導致盈利質量下降等。
所以,債券研究員最希望的是發行人別折騰,越穩越好;股票研究員希望的是發行人努力發掘新的盈利增長點。一言以蔽之,在我們債券研究員看來:
233333...
讓我們來看一個栗子
有一家債券發行人,發行債券時,它的報表是這樣的:
(數據來自萬德)剛看到報表時我的小心心撲通撲通跳了幾下,這是一個小而美的公司,09年上市,10,11年用募集資金實現擴張,11年收入和利潤實現跨越式增長。收入高速增長、利潤持續增長,2009年上市後資產負債率僅不到30%。這是一家餐飲連鎖企業,有自己的品牌,我們知道,一般有自己品牌的餐飲連鎖企業,有固定的消費群體,可能客戶還有一定的忠誠度。這意味著,公司未來的經營面會相對穩定。一切看起來都辣么辣么你會說外地人來北京都會去全聚德吃一吃,這個不算,好了好了,同樣走中高端路線的小南國(港股,我的模板抓不了港股數據,犯個懶就不貼了),撐到2015年才出現虧損,凈資產基本沒有被侵蝕。
而湘鄂情:
兩年時間,把前面經營了十餘年的利潤累積虧光光,還有2009年上市9個億的募集資金。
當然,引發虧損,瀕臨破產的直接導火索是2012年開始的反腐倡廉、反三公消費運動,但根本原因還是公司激進的擴張戰略和各種無厘頭的轉型。
公司上市後投資支出大幅上升,2010-2012三年投資活動現金凈流出分別為3.35億元、8億元和4.26億元。涉及投資包括:
開設分店。2009年底,公司直營連鎖店為14家,到2010年激增至24家,2012年3月末增至30家,除了大本營北京開設兩家之外,其餘分店多在二三線城市。產業鏈延伸收購:2011年3月斥資1.98億元收購*ST中農10%股份,成為第三大股東;2012年斥資8000萬元收購北京龍德華餐飲(溢價約6700萬元),進入團膳領域;斥資1.35億元收購90%股權(溢價1.08億元),進入低端快餐領域。到這一步基本把2009年上市的募集資金用光。此外,2012年4月,公司發行4.8億元「12湘鄂債」,名曰償還銀行借款及補充流動資金,但實際僅有少量資金償還銀行借款,募集資金用於新開門店及股權收購。反觀全聚德,同樣立足於北京的餐飲企業,2011年同樣有一定的固定資產投資(主要用於現有門店的整修),但相對保守得多,多年來無新店開設。雖然營業額和利潤有所下滑,但總體保持盈利;同時收縮負債規模,2011年歸還短期借款後,幾乎無外部有息負債。在穩健經營下,雖然整體環境較差,公司貨幣資金逐年增長(剔除2014年增發獲得資金)。
同樣,小南國亦比湘鄂情穩健得多。
2012年12月4日,中央出台八項規定,反三公消費。湘鄂情單季利潤持續下滑,第四季度出現虧損,但全年仍然盈利。
2012下半年,公司將旗下4家門店轉包,改為加盟模式;2013-2014年大幅關停旗下門店,目前尚在營業的門店僅剩7家。此外,下屬低端餐飲品牌門店也大幅關停。
轉型失敗,那是後話。
2013年底2014年初,公司收購江蘇晟宜環保科技公司、合肥天焱生物質能科技公司(後流產),進入環保產業;2014年初擬收購兩家影視傳媒公司,進入傳媒產業,但2014年增發計劃流產,收購方案失敗。2014年,計提大量資產減值損失,包括壞賬損失、無形資產減值、商譽減值等,公司巨虧7.14億元。2014年8月,湘鄂情正式更名為中科雲網,進軍大數據行業。
(中:中字頭概念科:科技股概念云:雲計算概念網:互聯網概念多麼牛逼的名字!)---------------割---------------
彼時湘鄂情發債時,我還是一個實習生,不理解為什麼組長把12湘鄂債否了,要知道它當時是「餐飲第一股」。當時組長給了兩點理由:第一,資產規模小,資產不實(門店裝修能變現嗎?廚房刀具能變現嗎?商譽能變現嗎?);第二,擴張過於激進。這兩條,事後看來,全中。債券研究員錯了嗎?並沒有。股票研究員錯了嗎?也沒有。畢竟,政策風險是不可預知項。沒錯,這只是個例。如果沒有2012年的反三公消費,經濟基本面保持平穩,也許湘鄂情這樣的公司還活著,甚至可能比全聚德、小南國之流活得更好。但是,但是。如果悲劇來臨時,第一個覆滅的,一定是它。站在當時的時點看,經濟下行疊加政策面收緊絕對是小概率事件(或許發生概率僅5%?),但當發生時,它的兌付風險陡然上升至80%,而穩健的企業還能很好地活著。拋磚引玉,簡單談一談債權分析和股權投資分析的側重點。股票投資分析看的是企業的成長性(或者說盈利能力),特別是超預期的、沒有充分反映在當前股價的成長或盈利。理論上能夠穩定盈利的企業能給投資者帶來穩定的回報(分紅),而超預期的盈利則能夠帶來超額的資本利得。總結起來有兩點:第一,盈利好的企業大概率是好的股票投資標的,盈利差的企業大概率是差的標的;第二,有大動作的,未來具有不確定性的企業也可能是好標的。但是信貸或債券投資的分析邏輯差別就很大了。首先,盈利好的企業對債權人來講未必就是好企業,而虧損的企業也可能是好企業。因為債權人需要的是企業有充分的現金流來還本付息,但盈利≠現金,所以債權信用分析更重現金流,而股權投資分析更重盈利能力。比如一家盈利很好的企業可能存在大量的應收賬款導致現金流岌岌可危;或者一些重資產的如鋼鐵企業通過調整折舊攤銷政策來擴大盈利,但實質上現金流沒變。又如,某些電力企業由於折舊攤銷較大,導致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出現虧損,但是他的現金流非常穩定。所以沒有人願意買這些企業的股票,但都願意借錢給他。
其次,債權分析更重企業的穩定性,也就是說我不要企業發展多好,我只要他能夠還得起錢就好。如果把企業比作一個人的話,股票投資者喜歡積極上進、能折騰的人,他們可能發展前景很好,但是也有折騰到「熄火」的風險;銀行或債券投資者則喜歡保守的、穩重的人甚至不求上進的人,因為有些時候無作為意味著無風險。這裡其實涉及到一個風險和收益的問題:對於股權投資人來說,他以投資金額承擔企業的風險,其收益則來源於企業折騰出來的超預期的成長,可能幾倍甚至十幾倍;債券投資人也以投資(放貸)金額承擔企業風險,但其收益是相對固定的,也就幾個百分點,不管企業折騰得多好都跟自己沒關係,所以我寧願企業穩一些。
謝邀,這個問題自己其實答不好的說,歡迎批評指正
其實如果大家對公司未來的運營有一樣的預期,三張表配出來,看的東西是一樣的...我認為最核心的兩點區別是:
1)債權收益(如果不轉股)是有上限的,股權是沒有上限的;債權收益的下限要比股權收益的下限穩定一些2)債權在大部分情況下無法影響企業的決策,股權是可以干預企業決策的這三個區別帶來了分析上的幾點不同:
1)債權投資者看收益可以看yield(yield to call, yield to maturity, current yield等等)2)更關注穩定的現金流而非增長的機會3)需要關心covenant package,即怎麼樣在無法影響企業決策的情況下保障自己的利益4)本身交易就是要達成一個可以匹配買賣雙方的預期的價格,因此怎麼衡量價格不同玩家的看法也不一樣,比如看股權的人會看P/E,看債權的人就從來不管P/E;看股權的人可能不會管一些表外負債,看債權的人估值的時候就要放進去。會吧,不同的基金之間基本都有牆的,小心就行。我司的structured credit借錢給PE做收購也不少見。我是做二級市場的,感覺邀請我回答不是特別恰當,因為題主貌似想了解一級市場投資…只能對自己的這塊簡單談一下粗淺認識,拋磚引玉。
債在一個資產組合里主要是用來保本和滿足監管需求的,而股是用來追求高回報的;因此在分析上,債偏重分析還本付息的能力(或者債快要到期時以新債還舊債的能力),股的分析要更加深入,方方面面都要研究透。看高收益債基本也就幾個主要指標,自由現金流,槓桿率,EBITDA/interest,研究一下maturity的分布,做個recovery的敏感性測試。此外,把久期什麼的和基金的投資標準比照一下,把收益率、spread和可比公司比一下。股和債的團隊是可以看同一個公司的,因為如果你相信股有價值,那債的安全性就有保障。當然同時也要考慮你對收益率的期望、和可比公司比較收益率,選擇適合自己基金的標的。核心區別就是企業可以具備很強的償債能力,但未必能夠增長股東價值,反之亦然。
謝邀。確實問題太寬泛,不同策略下看的方式不管是債權還是股權都是相當不同的。股權上Long/short和event driven看的完全不是一個模式。而債權上Distressed和high yield的看法也不一樣 - 你說spread重不重要?HY天天在看,但distressed可能平時都不怎麼參考。
但是從基本面上來說,看的核心都是,是不是好公司。太專業的辭彙就不說了,有興趣的私信這個回答里的答主就好。投資,核心永遠在低買高賣
看債,我要看你能不能還得起錢。什麼決定了還錢?現金。
撇開定價公式不談,直觀的看 - 你還不起錢,債券價格就低了,你有錢還,價格就回升了兩個方面,從企業來看,你想看這個公司到底有多少現金還你的錢。自由現金流,free cash flow,這可是企業最好指標之一,有關係的都看一遍,不管你看利潤,成本結構,資本支出capex,運營成本還是毛利率,最終都想看的是你到底有多少現金還老子錢。同時還老子錢之前你還要還誰的錢,還完他們了你還有錢還我嗎?從看企業的角度而言,看的還是基本面,企業不好,拿來錢?所以尤其關心現金,大的說到行業,小的說到管理層。等等第二個方面,從債權人來看,這就回到了高票答案里,你有錢願不願意還我呀?我有啥保障啊?如果我投資這個債券,他有沒有擔保啊,covenant有沒有說啥維護我權益限制企業亂來的呀,到底誰先誰後呀,你破產清算了咱們咋整呀?
所以從債權人來看,要關心有什麼很多結構,法規上的東西。根據不同的投資策略,看的東西一些指標、流程也不一樣。如果是控股PE,可能你想把整塊債全吃了然後重組換股,那你得看的很細;但如果是事件驅動型hedge fund, 如果某單ma結束後,標的公司的債馬上會從high yield跳回Investment grade, 那我看的除了合併後公司的現金流外,還要賭你MA到底成不成事。就不細說了。
看股的話,無非是看你能給我賺多少錢。
private market看的更多是公司的潛力與發展價值,你發展好了老子幾塊錢買的你以後上市了還是回購了,那我賣的高呀。所以市場,利潤,成本,資本支出,運營,毛利率,EBITDA,現金流,全要看,所以你看,和看債一樣,基本面都要看。如果看債,現金流表幾乎是唯一最重要的東西,在股權這裡,收益表有著不可替代的東西-成長率和毛利率,非常重要。公開市場是完全不一樣的玩法,看的更多是市場定價。你最終要看的是公司股票有沒有被低估/高估。所以你得看大家玩什麼遊戲。有些數值很重要,但市場如果一直不重視,意義不大
如果這個半導體公司,市場都以P/E, organic growth來交易的話,那這兩個數據是最需要關注的。所以在公開市場里,你要看市場是怎麼定價的,而他們哪裡定價錯了,到底是增長率和你的想法不一樣,還是毛利率?這裡面基本面的細節就多了。歸根結底的是,反映到earnings上,為什麼華爾街14倍PE錯了,而你10倍PE是對的,到底比同行16倍PE好在哪裡。
這就好比一個愛馬仕,市場價15塊,你要找的就是值40塊的做多,和5塊的做空。而你要非常嚴謹的從基本面和各種相關信息中判斷,這到底是40塊,還是5塊,還是就是15塊
again,根據策略的不同你看股權的方式也不同。例如併購套利才不管這些,MA成事了就行。最後回答你的問題,同一個基金同時看同一公司的股權和債權是很常見的。
如果是special situations/event driven的對沖基金,經常都是把分析一做,看看資本結構中投那幾個債,或者要不要投股。如果是資本結構套利的對沖基金,經常都是買一個CDO, 做多債券和股價。即便是分離的投資策略,l/s equity和l/s credit的人也經常一起看。我老闆就經常和credit組的基金經理一起扯皮。如果你關心的是哪裡有5塊的愛馬仕可以買,請私信我照片謝謝初入行時做過一段時間債券承銷,包括企業債,公司債。也接觸過一些債券的機構投資者,企業債風險太低,這裡可以略去不表。就公司債來說投資者最關注的無疑是你還本付息的能力。如何衡量你的還本付息能力不是靠一個標準化的分析流程來看的,每個行業、地域、類型(國企、民營)、不同增信情況的公司具體情情況都不一樣。只能從大的方向來說,如果我是債券投資者,我會從幾個方面看一個公司:行業特性、利潤情況、資產質量、可持續經營能力以及報表的真實性。
Equity analysis你可以弄個sophisticated model然後算個NAV出來relative value一個p/e,p/b然後算個股價,總之你一個fair value是可以算出來的。所有的factor或多或少可以塞到同一個公式里,要調假設很多變數,但是結果就是一個。
Credit analysis如同匿名用戶贊最多的答案,要看很多Factor來判斷willingness和ability to pay, 每個factor之間沒有線性關聯,你無法把它們塞到同一個公式里。你可以弄個sophisticated model來算公司未來幾年(債權存續期)內free cash flow 夠不夠覆蓋所有負債,但這個只是回答了會不會違約的問題。要算債券的價值,yield應該多少,又是另外一個process. 你要做大量的定性分析,可是每個分析出來的willingness to pay和ability to pay的factor要assign多少bps, 你得做很多relative vlaue分析。 Ytw的fair value是一系列分析組合而成的判斷,而不是一個可算出來的結果。而且債券流動性波動特別大,technical也很重要,有時甚至顛覆基本面分析的結論。
所以Credit analysis有意思多了哈哈哈債權未來有看多壞,股權看未來有多好
用兩句簡潔的話概括股權投資和債權投資分析時的差異就是:股權投資看標的的盈利性和成長空間;債權投資看標的的資產成分和現金流。 股權投資的收益來源兩個方面,股息股權分配和市場價格波動。前者與公司盈利能力緊密相關,後者則是公司成長性預期的反映(排除炒作與操作)。所以,投資股票是要分析其盈利能力(中長線),想像其成長空間(所謂故事性)。 債權投資的收益主要是票息和價格波動(這塊二級市場買賣的量不大),其最重要的是要能保證本金的如期償還。而本金能否償還,主要看公司的現金流,不管現金流的來源是經營性利潤、資產變現、外部融資(增發股票,繼續發債,銀行貸款)還是飛來橫財(政府補助或其他不明來源)。只要債券期內現金流穩定,就沒有太大的風險。 這是兩者投資分析時最大的不同。經營很好,現金流沒問題,但是沒有故事性沒有成長空間,股票價格也很難漲多少,像銀行等藍籌;但是其債券的安全性就很高。而故事性很強,朝氣蓬勃,快速擴張或者有資產合併重組預期的公司,可能現金流很差,但很有故事講,其在債券市場很可能不被認可,但股價會被炒得飛起。 但長期來看,二者又是一致的,都是資源配置的手段。如果標的公司的產品和服務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符合社會發展和國家戰略、政府支持、管理先進、市場競爭力強,那麼不論是股票還是債券,都是不錯的投資。相反,如果公司資不抵債、暮氣沉沉、治理混亂,哪怕再會講故事,也應該被市場化的資源配置所淘汰。
債權投資主要看企業現金流,即未來債權到期融資人是否有足夠的錢還本付息。至於企業的利潤情況那是一個補充,不是最重要的。現金流充足代表融資人有實力還款,另一個是融資人的還款意願,通過歷史徵信報告看。一般認為過去還款情況良好,未來現金流充沛的項目就可以。
股權投資主要看企業未來的盈利情況,企業未來的盈利增速決定了投資人的股權價值。總結:債權和股權投資的區別,債權投資更側重現金流,主要以過去作為參考;股權投資更側重融資人未來的盈利情況,主要以未來為主。
基金公司的股債會研究同一家公司,因為一家上市公司既會通過交易所發債來融資,也會通過上市或增發來融資。可否這麼理解,債權更看重企業下限(能不能還錢),股權更看重企業上限(能不能發展壯大)
公司經營的核心邏輯是爭奪外部購買力,這種能力越強,可承受的金融資本(債和股)就越強,直至槓桿資本的邊際收益下滑。在這一點上看,債和股本質是資本擴張,形式和投資者心態不一樣罷了。動態來看企業周期,生存期,盈虧平衡,無法承擔債務資本成本。爆發期,盈利迅速改善,股權資本和債權資本都有承受力,股權資本分散決策權,成長性回報高,債權資本影響流動性回報穩定,但總體而言,企業都可以承受。成熟期,盈利規模穩定,增速逐漸衰退至零,遇到瓶頸。這個時候企業呈現現金牛的特點,債務資本和股權資本都無法獲得超額收益,會優先受到債務資本青睞。衰老期,盈利水平開始下滑,增速進入負增長區間,此時不轉型,對股權資本和債權資本承受力度都很有限。股權資本無法獲得成長收益,債券資本容易侵蝕公司盈利,加速衰退和債務旁氏化。不轉型,即面臨破差,釋放要素重新再來。
如果給一個企業做債券投資的話。
1、看它的償債能力。2、什麼樣的級別給它做擔保。如果給一個企業做股權投資的話1、看它的凈資產收益率2、看它的近三年的凈利潤債券和股權區別是,一個是看現在,另外一個是看未來。債權投資在於安全性,股權投資在於成長性
簡單來說 做股權投資和債券投資的區別 在於 一個是看明年還不還得起錢 一個是看明年能不能賺十倍回來
債權主要是固定資產抵押形式,股權主要是流動資產抵押來換取資金髮展公司。
債權看的是公司的安全性,股權看的是公司的未來前景
償債能力和發展潛能,這是區別;低風險低收益,高風險高收益,這是內在的規律。
這個問題太寬泛。我簡單說一下:債券投資主要看標的擔保及反擔保情況。股權投資主要看標的長期經營能力及盈利能力。
推薦閱讀:
※你認為股票外匯等金融產品依靠交易系統可能長久穩定的盈利嗎?
※五十強房企的財務崗發展前景如何?後期能否通過轉崗或跳槽到投資拓展崗?
※『墨子號』升空,與幕後上市公司有何關係?
※2017 年初比特幣暴漲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如何理解徐小平說:「天使投資的靈魂是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