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為什麼要練套路?

近身徒手搏鬥,應該是非常講究應變性和靈活性,而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麼要練習套路呢?難道是像學生做題一樣,練個思維?。。請諸君賜教,謝謝!


謝@柔王丸 大哥邀~各位答主講得已經很全面了,而且比我簡潔得多。作為一名傳統空手道練習者,套路(型)也是我們花很大精力練習的東西。

我一直覺得套路分兩種,一種是對打常用的組合拳、拳腳組合;一種就是大家常見的從起勢到收勢的一整套複雜動作的組合。

學習完整的傳統拳術就像是學習外語一樣,基本的一拳一腳是單詞,第一種套路是常用片語和常用句,第二種則是完整的範文。辭彙要經常背,常用詞句因為用得頻率高、有效要經常誦讀使用,範文則可以讓語言更為規範精準,套路練習也這樣。

題主說的實戰要素沒錯,但套路練習不是單純的做動作,而是練打合一,每個動作從發勁到運用都有相當精細的內涵。真正學好外語的從來不是只背書不運用的,套路練習也是配合拆解對練來達成的。

人和人的對話並不是教科書式的一問一答,但學習時分角色練習對話是必須的,單獨學習時讀書背課文是很高效的練習方式,還有助於培養語感、提升對語言的感性認識。同樣的,對打併不是你一招我一招的配合,但學習時互相喂招是必須,一個人練習時打套路能把技術串起來,也有助於培養搏擊時的心態和流暢度。所以類比一下語言學習就能感知到套路練習的一部分意義。

上面提及的第二種套路練習的意義,首先是規範動作,所以充分認同@木杉大哥的答案,各派拳術的入門套路、拳母基本都扮演這種角色,它們還扮演著格鬥理念傳承媒介的作用。入門之後,套路里的動作複雜起來,出現了很多不太常用、複雜的技術。

兵法說,以正合、以奇勝。兩人對打,基本拳腳的對拼、功力的相較,是與人正面相合。在搏鬥中找到機會使用出技術一招制敵,這便是出奇制勝。高級套路中的收錄的是這些可能複雜的、不常用的技術,練習到一定水平的人已經有了與人對拼的資本,對基本的搏擊也有了體會,在這個基礎上追求快速制敵是很穩妥的。

一些練習的朋友只盯著基本拳腳對打不能說不好,能把基本技術研究到極限,但是會狹隘缺少變通,遇到體格功力與自己相近的,便容易陷入苦鬥而無法快速分勝負。只盯著套路里的險招,則很有可能偷雞不成蝕把米,奇襲的突擊隊遇上了嚴正以待的大規模兵團,結果基本就是成炮灰。所以對練和套路練習是兩條腿,缺了一樣就跑不起來。

傳承久遠的武術流派,有可能會有許多套套路,或者單個一套非常長且複雜,那練習有啥用呢。首先套路本身有鍛煉作用,也按逐步遞進的模式安排,對於練習和學習都有好處,還有個重要原因:

套路是招數的集合,作用類似參考書或者範文,成為一個技術庫。練習者能從中悟出、學習到自己最心儀的招式。並非每一個技術都精通,而是能從這個知識庫里找到最適合自己、最好用的。

著名UFC選手町田龍太是傳統空手道練習者,接受現代搏擊練習的同時也沒有放棄過傳統武道,他的標誌性技術在套路里都能找到。正確的套路練習能幫助練習者找到制敵竅門的同時,還能幫助他突破瓶頸、找到對付強敵的對策。

那有的朋友又會覺得,練習這麼多套路,卻只為其中一兩個小技術,是不是效率低下。

的確很低。但是有句話叫做厚積薄發,厚積的過程是「低效」的,但是一發則驚為天人。正如一個人可以依靠背誦演講稿、專人形象包裝來讓自己短期內變成演講高手,但真正的大演說家必然是有大量的閱讀和寫作作為底蘊的。前者在可控範圍內能夠顯得很厲害,短期速成。但後者能在聽眾的提問等突發情況中旁徵博引應答如流,成就大師風範,但背後有漫長苦悶的學習過程。傳統武術也與此類似,武術家不只是擂台單打求勝,而是在各種不可控情況下求存活。

單個人類的精力有限、獲得的經驗有限、對於知識的掌控度也是有一定限制的,所以人們通常無法完全熟練運用所有套路里的技術。不斷地堆砌技術、搜集大量套路而不去專精使用,其意義是很有限的。「拳簍子」就是形容這類過分追求技術數量的人。因此各派都有自己最核心最精華的套路,能吃透它們就已經不容易了。

另一方面,一個人不一定能完全吃透一個門派的套路,為什麼還要堅持學完、不斷練習呢?除了作為技術庫來使用外,還有個原因是為了傳承。

一個人不能精通的技術,不代表其他人就不能精通,這一輩不能掌握的,下一輩也許能深受其益。武術家的氣度,不僅僅在於橫向的海納百川,還應該包括縱向傳承技藝的使命感,這是我在武術發勁原理的「一橫一豎」以外感知到的另一種橫豎。倘若每個武人都是利己的,只練自己愛好的技術而不考慮傳承那些自己不能精通的,那有多少技術瑰寶得流失呢?所以為自己能打而習武的只是練習者,並不能成為「家」。

從非功利角度來講,為了這份對知識和歷史的尊重、對技藝和文化傳承的使命感,套路練習也是必要的。

說了那麼多,其實也只是一家之言,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不練套路的人也有自己的理由,我只是單方面說了點練套路的理由,具體的取捨還是得看每個人自己對於武術的觸感,這是藝術性的東西,得自己體會。

最後,轉載可以,但請署名,碼字不容易,謝謝!


老武術家們要生存,真傳的東西幾句話就說清楚了,找誰賺錢去?一個套路兩塊大洋,編一百多套,慢慢學去吧。


不請自來 提供個思路

比如ITF 技術動作一共3200個左右 一個一個傳授費時費力還不好記 所以跆拳道創始人崔將軍就創立了24個套路 把3200個動作糅合起來 一個套路幾十個動作 每個級別學兩個套路 好記 打起來熟悉了順手 好使。

也方便領悟ITF傳統跆拳道特有的正弦波動原理

理解 掌握 正確使用並調整流動軌跡以便達到最大的威力效果。

(圖來源網路 侵刪)


謝 @柔王丸邀,不敢不答。

其實,就好比學習算術要背99乘法表一樣,你得先知道了,背熟了,再談靈活運用。(直拳都打不清楚,靈活運用就成王八拳了,)

只背乘法表你也不一定會做算術,要純熟還得做題訓練。(拆解和對抗訓練)

套路的好處是記錄了順序,好練而已。

電視上大家看到的那種武術是為了表演而特定改編出來 的,不太一樣。


謝邀。

我現在處於練習的最低階,沒法給你講我所能體會到的答案。講個別人說的。

有本小說叫《國術兇猛》,應該知乎不少人都有提到過。這個是講紅拳的。

它裡面提到套路的作用,就像打仗時候調兵遣將的範式。簡而言之,就是一個進攻動作大概只會引出對方的幾種反應,(比如對方一拳打過來,基本的反應也就是幾個,挨上,躲避,躲避同時進攻。)然後再加一個動作對幾種反應再進行收攏,多個動作套下來,最後指向一個可確定的結果,然後就可以制敵。也就是說這一整套套路會組成一個成套的戰略體系,各個招式之間有機結合,形成一張網,將對手網死在裡面。

練習套路的過程,就是熟悉這個體系的過程,通過不斷地練習,將這個體系內化到反應中去,再經過相當的喂招熟悉過程,是可以直接在實戰里應用的。打的時候就是取一段,一招,或者幾段糅合,就可以在實戰中發揮出效果來。

這種打法實際的應用也有見到,成龍在《紅番區》里教梅艷芳打人,是單手插眼,引對方自然注意擋眼,但事實是他用插眼的動作引開對方的雙手,然後用另一隻手打對方的肚子。這是套路應用的一個基點,引的是對方的自然反應,或者叫攻其必救。

還有一個基點是打中之後的自然反應,比如混混打架的套路里,有先頂襠,頂中之後對方會自然彎腰,這時候就頂胸口砸後腦一系列的動作連起來用。可以算是武術套路應用的雛形。只不過這種連招就兩三個,多種連招連到一起,就是套路了。

所以為什麼大家發現武術套路里很多陰招,挖襠扣眼打咽喉後腦之類的,一是比武是生死之爭,打個無害的地方,等於是送死;還有一點這些地方是容易引出人自然反應的地方,在這種前提下,對手的反應選擇更少,更容易預判,接下來的套路配合更容易到位,對於結果的控制力度更強。

不過需要事先說明的是,這只是作者總結的紅拳的模式,中國武術的體系過於博大,各種模式都有,包括題主所提的應變性和靈活性這種,也是存在的,如果我沒記錯,形意應該是以提升身體狀態和反應能力,打的時候自由發揮的。但這個真就不敢胡說了,我雖然也在練,但是只屬於入門水平,具體的打法還沒摸到。只能大概一說。


我學習心意拳,十大形。套路是每天都在練的,個人認為,套路是基本功,每天練習可以提升功力。

有些人可能認為傳統武術的花拳繡腿較多,技擊性不強,我的觀點是,傳統武術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為練法,一為用法。您提問所說的套路應該屬於武術中的練法,相當於一篇文章的核心大綱。由套路,拆解單式,由單式演化用法。

個人愚見,如果前輩看到,請指點。


同前面跆拳道練習者的答案。

傳統武術中的套路很多是用來記憶的。一個拳種包含的東西很多,套路就像是串珠的繩子,套路練一遍,所有的東西都記起來了。

拿八極拳為例,從祖師吳鍾開始,流傳下來的套路就只有兩個,一個是「八極架」,現在俗稱「小架」,另一個是「八極拳」,現在都稱為大架。

「八極架」動作幅度小,只有27個動作,涵蓋了幾乎八極拳所有的功法和核心的近身打法,號稱不傳之秘的「六大開」、「八大招」共計14個打法就藏在這裡面。

「八極拳」動作大開大合,以中程打法為主,是用來記憶打法的套路,內含了包括步法、身法、步點和戰術思想等重要內容。更為巧妙的是,「八極拳」套路從中間掰為上下兩部分,兩個人一個練上半部分,一個人練下半部分,合起來就是「對打」。

還是前面的說法,一個拳種內容太多,每天不可能把它們都練上幾百遍,所以是拆開來練的,今天練這幾個,明天練另外幾個,安排出一個訓練計劃。

此外,一個拳種中所包含的內容並非全部適合所有人,高矮胖瘦、靈巧笨拙的人所適用的技法是不同的,所以有些內容可能一年也練不了多少回,如果沒有套路串起來,久而久之就遺忘丟失了,這對於傳承是不利的,難說下一代就有人適合這些被遺忘的技法,對不?


在我們猿看來就是SDK


套路 傳播方式,不是傳播內容


套路練的是最基礎的身體結構和搏鬥時可能會用到的勁路,還沒到做題呢,相當於背定理和推論吧。背熟這些將來才能解題證明啊。所以學套路時不要太執著於用法,因為一個推論能解的可不止這一道題啊.


我認為就是像學生做題一樣,學了一個公理定理之後,做各種關於這個公理定理的類型題,通過這種方法加深對公理定理的理解,慢慢的這個公理定理就融化在腦子裡了,以後再遇到這類問題,自然就知道答案,從而增加了解題的應變性和靈活性。

實戰搏擊就相當於考試,不知道人家要出什麼題,備考的時候,師父會押一些題,但是基礎還是平時解題的數量和本身悟性,題海戰術自有其可取之處。

傳統武術認為內外應該相合,練法也都類似。

練腦子的方法可以用來練身體,練身體的方法也可以用來練腦子。

總之,把心理學當成生理學,把生理學當成心理學就對了。

有時候腦子有毛病,卻沒法調腦子,要靠調身體去治。

有時候身體有毛病,卻沒法調身體,要靠調腦子去治。

所以,拼到最後你就會發現,基本功最重要!

我爸現在70多了,天天算小學和初中奧數,高等數學都在這裡頭了……

我師父現在60多了,天天就是那幾下單操手,就沒有人看過他整套的打一遍拳。

道理都是一樣的。


我一開始也是不理解,itf練到藍帶兩年多都是一直打套路和基礎動作,藍帶打的第一次實戰,發現自己不自覺的打出去全是組合腿法+拳法?腦子都沒反應過來飛腿已經出去了?

老師說的是肌肉有記憶功能,就像拉琴一樣,一個事情重複多了你就本能了。套路的動作、發力方式都是這門武術的基礎,不僅能把你的動作糾正得更漂亮,也能培養你的打擊感。很有用。

可惜中國的傳武很多套路越來越觀賞性犧牲實用性了?


傳統武術並不是每個門派都有套路的,而且對套路的重視程度也不同,實戰技術越弱理念越不切實際的武術種類或個人流派越強調套路練習的重要性,但在對近身搏擊研究得不夠系統且各自圈地稱王的古代民間武術圈,普遍地都採用套路作為傳承手段,也是聰明且必要的,練習套路的主要功能是:

1、便於記憶。傳統武術各門派普遍都是動作非常多,所以沒辦法必須要串成套路,讓練習者在練習中不斷熟悉招式以便於記憶。那麼為什麼會招式和套路如此繁多呢?以太極為例,流傳範圍大、時間久,各地各市都會出現各種流派的大師,死後徒子徒孫將其封為一代宗師(圈外人完全不知道),在傳統武術里當大師是很容易的,收到十幾個徒弟,發展出幾十個徒孫,那在本地江湖圈便足以享譽為一代高人,恐怕那些對我恨之入骨的傳統武術練習者也不得不承認他們肯定知道各地級市甚至鄉鎮里都有一些傳說中的上一兩代的民間大師。而創作武術套路又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事實上只要願意的話,門外漢都可以在短期接觸某種拳術動作以後編一個套路出來。本來傳下來的套路不捨得丟掉,怕丟掉了老祖宗原傳的寶貝,一代代的大師們有的還喜歡根據自己的心得再創作幾套,人都想留個名或者留下點東西嘛,一套一套下來,就夠人記的,越是動作多,就越需要套路,不練套路怎麼記得住這麼多博大不精深的武術動作呢?現代人都知道簡潔直接的招式才是有用的,但至少一部分古人並沒有認識得這麼明確,不信?請去優酷隨便搜一套太極拳動作,請挑出其中真正適合於搏擊的都有多少。

2、鍛煉、健身。古代民間要練武的條件往往比較艱苦和簡陋,對於健身的研究,也沒深入到長跑、器械、HIIT等專項訓練的地步,而往往是用較長時間的練武來代替,這樣鍛煉當然不全面,但是對於維持健康也夠用了。比較強調實戰的人,會著重練習單操(武術套路裡面的單獨招式或小組合)、石鎖等等,但大多數人難以承受長時間枯燥且往往需要另一人配合的單操練習,他們就更適合多練習套路。所以套路第二個作用自然就是熟悉招式以及健身。比如陳式太極拳老架有 5個套路,又名十三勢,另有長拳一百單八勢,曾有陳氏正宗嫡傳為我表演過,我的觀感就是,這就是有氧健身操啊,動作緩慢舒展,蘊含勁力(竊以為此勁力並非可以急速搏擊之勁力),精神既集中又放鬆,這鍛煉的理念和效果都跟瑜伽有共通之處,可想而知確實是有一定的健身效果,所以太極拳也自有其存在的價值。至於其他門派的套路也是一個道理,有氧健身。

武術套路最大的附帶的好處就是為電影提供了很多華麗漂亮的武術動作(主要來自長拳類),用於搏擊么只是比上不足比下(不練武的)有餘,傳統武術迄今為止尚未能在擂台上證明自己,我看以後更懸。

說打套路是為了練變化,這只是一個小作用而已,真正練動作變化的是單操。傳統武術有很多種奇奇怪怪的說法,這裡有歷代民科發揚想像力的空間,各種聽起來有道理沒道理的理論天花亂墜不勝枚舉,有的流派會講一個套路就是1個或N個周天的真氣運轉,如果打套路能有效地練習實戰動作變化,為何最需要考量互動變化的拳擊和柔術從不設套路練習?

如果有人還沒練過武術,那我勸你不要練,傳統武術五迷三道的書盡量別看,看完那些跟看《遠古曾有UFO》一樣會因跟現實扭曲而精神錯亂,這是一個非理性且充滿了狂人的圈子,如果你浸淫時間不長,會被忽悠傻了,泡得久了了解多了,然後再「獨立思考」一下,會發現以前純粹是浪費時間,於自身無益,只是學了一些雞肋,長了一些見識,不捨得否定自己的努力又覺得好像真的練得還是啥也不是,在這圈子裡你有機會看到各種稀奇古怪的人,又沒邏輯又狂妄,既好鬥又不敢真打,特好面子所以嘴很硬,還會莫名其妙地招惹上幾個仇家。想練自衛搏擊的花兩年的時間好好去找個教練練練散打和拳擊比什麼都強。

歷代武將幾乎都跟徒手搏擊沒啥緣分,人家平時軍務事情一大堆,有空時射箭、長矛都練不過來呢,誰玩這些零零碎碎的東西?史書記載某某猛將,都是射藝如何,擅使什麼兵器,幾乎從不記載赤膊肉搏技藝怎樣,那就跟打仗不沾邊了。


應該是問功夫和套路之間的關係吧?

以形意拳為例,一個崩拳我練了20多年年,我今年42歲。就是來回練,越來越有意思


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所以要練套路,但武術最重要的是內練一口氣,否則,將會「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


內容來自老師的教導,我是新手,有錯勿怪

利益相關:學的是楊氏,剛入手,未入門

一是關於內功,練太極的內功從哪裡來,就是從套路里來的,當然,這個有些細節要注意的。(這個講得玄乎了,大家聽著玩就行)

二是在於運用,我剛學會了整套85式,現在開始改拳,從頭開始每一式講細節和運用,老師說,不把套路打熟了,講這些的時候就很難體會跟入手。按我的理解,就跟我們學中醫一樣,中藥方劑這些基礎沒學好,貿然跟老師去上門診,只會是浪費時間,因為老師的辯證和開方你都看不懂(扯遠了……)

還有就是練基本功,像85式,打起來還是很費體力的,體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很多需要打開的關節(特別是胯)就在這時候練到了

以上


本人不材,在鄭州練過一年陳氏太極,在陳正雷的拳館,就學的老架一路、老架二路,當時學的稀里糊塗的,一半玩一半瞎練。聽陳家的教練講,套路是什麼,套路是基礎,是所有高階晉級的基礎,想練成必須套路精熟,必須順勁,必須達到去僵化柔的地步,套路不是打法,但打法都在套路里,就看你練沒練成了。

補充一下,教練當時講過,太極拳的三層境界,心知、身知、神知,套路也是用來晉級這三層境界的,不達到神知,不算練成。


力量就是武,打鬥經驗就是術,力量+打鬥經驗就是武術。把自己的打鬥經驗傳授給別人,具體到動作上就是招式,招式多了就連起來,就成了套路,張三練的套路就是張三拳,李四教的套路就是李四派,這就是武功中的套路。套路的出現,方便了打鬥經驗世世代代相傳。但是光練套路是不行的,套路練得再熟練,也是個空架子。把套路練得滾瓜爛熟後,還得把套路拆開,由師傅給你拆拳講勁。把套路掰開揉碎,每個招式動作的具體用法是什麼都得分析明白,這樣才算把功夫練上身。練套路與把套路掰開揉碎這兩個步驟缺一不可。

可惜的是,中國很多傳統實戰套路的招式被傳人們改得美觀大方,好看是好看了,表演起來博得滿堂喝彩,實戰性卻大大降低了。特別是官方武術的自遠套路,大部分都是蹦跳,空翻等高難度表演動作,根本沒啥實戰性。

我還是喜歡泰拳的套路,泰拳的套路都是由非常實用的攻防動作組合成的,沒有一點花架子。


招熟漸懂悟勁,而後介及神明。

套路的閃轉騰挪,一招一勢都有勁路。拿問題說的做題比方,做題首先要有思路,一個人如果做得題目多了,必然思路廣而且解決的還快,那才是掌握了題目,掌握了那知識。

套路打著打著就會想了,這一勢怎麼這樣走,勁怎麼出,是攻還是防,而後反覆的盤,琢磨勁路還有吐納首穴。套路練身形身姿,練勁練意練氣。

也許可以這麼說,套路是我們要做的作業,一旦實戰動拳動腿那就是考試。作業做多了考試還怕么,不做作業考試哪會不怕。

還有,武術不僅僅是功夫。

打的倒的人的方法千千萬萬,可以不用學武術的。


通俗的說法之所以練套路是因為需要記憶動作,形成本能反應,包括格鬥都是本能反應,對抗的時候就是很簡單的本能反應加上穩定的思考。

套路就是為了告訴你身體一種形式,遇到問題自己就打出來了。在學習套路過程中也是對全身肌肉以及各種身體機能的訓練。

達到套路要求,身體機能也就達標,同時學會一個機制遇到對抗自動反擊。

處女答 類似於此。


推薦閱讀:

新手該如何選購拳擊沙袋(沙包)?
5個沒練過散打的小夥子合起來能不能打倒一個練過的散打選手?
散打比賽上場時動作打不出來是為什麼?
既然很多太極拳人士承認「散手對抗訓練是好的」,為什麼仍然很少有去練?
我是學散打的,感覺真的打架起來散打不是那麼厲害,我想再學泰拳,把散打和泰拳融合起來會不會殺傷力更大呢?

TAG:健身 | 武術 | 武功 | 擒拿 | 散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