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茶葉的優劣?
茶葉因為品種、產地、製作工藝不同而產生差異,但是評價一種茶葉的優劣到底是以什麼樣的標準呢?是稀缺程度,還是口味、營養價值,或者其他什麼標準呢?
一般來說,茶葉品質的優劣的判斷,基本由以下幾個要素組成:
1.香氣:這裡並不是說茶葉越香越好,而是說,茶葉首先要有香氣,主要應表現在茶湯裡面,而其次這香氣我們要求它純凈,通過香精阿啥的人工因素合成的不要!香氣中帶雜味異味的不要!香氣也是一種氣味,我們要求它不要同時夾雜其他亂七八糟的味道。
2.口感(滋味):口感好的表現大概有「茶湯醇厚」,「茶湯鮮爽」,「茶湯柔滑」等。
3.回甘:就是生津,這不必解釋吧?
4.韻感:這個比較難形容,更形象的說,可能不是很貼切,是口腔與鼻腔之間共鳴的一種氣息。
5.關於茶葉的整碎度,其實不足以作為評判茶品質的重要標準,因為茶葉在包裝運輸等過程中,都有可能會有些碎末。買的時候大可叫店家幫你把末篩選掉就是了。
6.手機碼字不易,請點贊阿簡單方法來一則,看葉底,感覺成本高的好茶概率比較大
六大茶類(紅/青/綠/黃/白/黑茶)中,每種茶類的鑒別方法都有所不同,大多是從這6個方面來鑒別茶葉:看條索、觀色澤、視湯色、嗅香氣、嘗滋味、評葉底。以岩茶為例:
(1)干茶條索緊結、手感沉甸、表面寶光,為上品;
(2)沖泡時:第一泡開水高沖時,茶香瞬間隨熱氣升騰;開水浸潤茶葉、舒展開時,可感知茶質柔嫩;為上品。
(2)香氣特徵明顯,且能久留碗蓋,或花香或果香或花果香兼備,為上品(一般花香的茶品價格略佔上風);
(3)茶湯清澈油亮,為上品;
(4)茶湯入口鮮爽甘滑,柔滑無澀感或微澀但回甘強勁且舌下生津;細嘬口腔茶香馥郁;茶湯過舌面後,有種若隱若現的細膩砂感,為上品;
(5)葉底開水泡透後,茶汁完全浸出後,可觀察葉底發酵程度適中,柔軟有韌性,質地綿厚有度;為上品。
以鐵觀音為例:(1)干茶:蜻蜓頭、蝌蚪尾、顆粒緊結沉甸感、呈砂綠狀,表面略泛白色微微寶光,為上品。
(2)沖泡時:第一泡開水高沖時,茶香瞬間隨熱氣升騰;開水浸潤茶葉、舒展開時,可感知茶質柔嫩;為上品。
(3)茶香:清而不雜,淡雅不高飄,碗蓋久置而蘭香不消,為上品。
(4)湯色:清如白水,透亮無雜,俗稱:白水觀音;為上品。
(5)茶味:入口米湯感重,即茶湯醇厚;口感鮮爽甘爽;齒頰生津,喉間甘潤,為上品。
…………
————————————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謝謝!
看其他回答,感覺有靠譜的,但是總覺得差很多,我以自身經驗來說一說。
首先,很重要的一點是,對比。找到靠譜的茶葉供應渠道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對比,你就不知道茶葉能好到什麼地步。同時,也要了解茶葉的基礎理論,不要鬧笑話了。下面說幾個簡單的區分方式,適合初學者。最基礎的,看出水量。一泡茶葉,標準克數(一般普洱8克,綠茶,黃茶3克,岩茶紅茶我都愛泡8克,至少5克,頂級茶葉才會斟酌)出水量,出水越多,說明茶葉內涵物越多,也就是樹齡長或者土壤好。按照我平時喝的茶來說,8克計,標準蓋碗,普洱大概14,5泡以上,岩茶12泡以上,鐵觀音10泡以上,綠茶10泡以上,紅茶喝的太好不評,一般也要12泡以上才行,當然,後面需要悶。
接著,教你一個評茶的方式。取標準量茶葉,在蓋碗里悶3到5分鐘。不洗茶。直接喝。有怪味即茶葉本身在品質,製作工藝上有問題,如苦,澀不化,造成口乾等等。除了發酵茶,綠茶,生普更是不應該喝出苦味。如果舌頭髮麻,說明農殘超標,可以洗腳了。然後很多人提到了看茶底,這是正確的,不僅要求條索完整漂亮,發酵茶更應注意到色澤均勻,一致。拿起一根茶葉放在手裡揉,樹齡高的茶更應呈現厚實感,不易斷。注意,壓餅的茶在解茶的時候易碎,看條索完整並不能很好評判它。另外,看茶底也要分辨等級,具體的可以百度,手機太累。自己做茶葉的,從來沒淘寶買過,就不推薦商家了。喝著好喝舒適的茶就可以說它是優質的茶,因為畢竟給了自己愉悅的體驗。現在的人越來越難被取悅,當有情緒的波動,心弦的顫抖,就會是一個奇妙的體驗。非要用哪裡生長的茶,怎樣的製造來規定優質茶的標準,然而喝到嘴裡卻索然無味,沒能激起味覺的波瀾,更別說內心的波瀾,這樣的優質茶優質的意義在哪裡?
一、乾燥時看外形
形態:條索、嫩度。
色澤:綠、鮮、枯、光澤度、油潤。
整碎度:是否完整,碎茶含量。
凈度:非茶類夾雜物含量。嗅香氣:熱嗅-是否有異味、溫嗅-香氣的高低、冷嗅-香氣持久性。
嘗滋味:濃淡、鮮爽、回甘。
看葉底:色澤、嫩度、勻度、柔軟度。推薦閱讀:
※這種濕茶為什麼這麼好喝,市面上卻不是很多見?
※中國為什麼進口茶葉?
※月光白是生茶的一種嗎?
※碧螺春為什麼沒有發酵成紅茶?
※武夷岩茶應該怎麼喝?
TAG:茶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