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如何看待清朝這個朝代?

我們都知道在本朝的教科書中都喜歡大肆宣揚清朝,諸如康乾聖世等等,並且很熱衷於拍攝清朝背景的電視劇。但是又有人說清朝使當時的中國倒退了三百年,滿人屠殺漢人,以及後來的閉關鎖國給中國帶來了災難。那麼今天的我們到底應該如何看待清這個朝代呢?如果沒有滿人入關取代漢人,現在的中國能否更好?還有就是為什麼本朝如此喜愛宣揚大清?


謝邀。。。

第一個問題:那麼今天的我們到底應該如何看待清這個朝代呢?

答:

立足當下,清朝就是歷史的一部分,是我們之所以是現在這個樣子的一部分。。無可分割。。

清朝的好和壞都必須接受,能夠以史為鑒,做好未來,就是最好的結果了。。

第二個問題:已經有大批高人回答過了。。。

如果明朝不是被滿清取代而是另一個漢族政權,中國能避免被西方宰割嗎? - 歷史

還有就是為什麼本朝如此喜愛宣揚大清?

答:

明末地圖是這樣的。。

清末地圖是這樣的。。

你是TG,你選擇宣揚誰?蒙古新疆不要啦?


占坑

教科書有多少「大肆宣揚清朝」的內容呢?以下是現行歷史教科書鏈接(必修1)

九本歷史教科書,三本必修,六本選修,能說得上是「宣揚清朝」的,恐怕也就是選修四第一單元第三課(選修4)。這一課對康熙的評價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這個評價應該並不過分。

至於為什麼很熱衷拍攝清朝背景的電視劇,我個人認為,完全是因為清朝滅亡不久,故事流傳民間很多,編劇寫故事好寫,歷史還原(場景、道具什麼的)也比較容易。

我印象中早年火熱的清宮戲,《戲說乾隆》是個台灣編劇編的,《宰相劉羅鍋》是脫胎於傳統相聲名段《官場斗》。90年代末清宮戲(康熙大帝、雍正王朝、康熙微服私訪)是隨著鄒靜之、二月河這一批優秀編劇火的,劇中故事也都在民間流傳很久了。我可能看劇不多,但那時候電視劇,編劇除了這兩位寫清宮戲的,還有哪位能在收視率上能稍微跟瓊瑤奶奶比一比?

不是本朝熱衷拍,而是當時就那麼幾個能寫的人都寫這個,沒辦法。反過來說,《大明王朝1566》我以為是中國電視劇第一,又有幾個人好好看過?

教科書和電視劇什麼的就說到這兒,再聊聊歷史。全面系統對比明清或清朝與歷史上其它朝代,這個工程量太大,只是簡單針對網上幾個比較熱門的話題闡述下自己的看法:

-滿清入關大屠殺:這個毫無疑問是負面評價。清軍僅入關製造的,比較著名的揚州十日、江陰九九和嘉定三屠,合起來就殺了超過百萬,更不用說入關前在遼東、山東等地擄掠的人民。但同一時期張獻忠同志僅在重慶就屠殺了三十萬(數據可能有所誇大),李自成在寧武關也屠過。後來湘軍破南京城,清代第一流人物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也屠了城,可見屠城這種反人類陋習未必專屬於少數民族,但就當時的文明開化程度而言,少數民族確實比漢族愛用這招。

-閉關鎖國:明代海禁實行時間比清代海禁時間要長。明代雖有鄭和下西洋這一壯舉,但這是官方行為,下西洋的同時,成祖朝依然實施海禁。但客觀地講,明朝主動吸收外來文化的態度比清朝積極,但這並不完全是清朝的責任。羅馬天主教會禁止中國基督教徒祭祖,康熙才下達了禁教令。

-文化成果:這一點清朝被明朝完爆應該是沒有太大爭議的。明有《永樂大典》,有陸王心學,有前後七子,有四大奇書,有《徐霞客遊記》,有《農政全書》。清朝除了一本《紅樓夢》,其它基本完敗。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君王死社稷是個個人選擇問題。漢唐天子未有死社稷者,也沒有見太多批評,故在此處不予討論。但清代天子不守國門,根本原因是明清國防形勢不同。明代前期蒙古人勢力可以直逼北京城下,天子當然只能守國門,他沒有別的選擇。清代本來就是少數民族入關,又因為都信喇嘛教而與藏、蒙關係比較好,他為什麼要守國門?

由此引申出我對清代的基本評價:

經濟方面,前現代社會經濟發展很多時候並不掌握在政權控制之中,政權能夠保證的只是為經濟發展提供一個基本安定的環境,同時不限制合理的經濟活動。這一點,歷朝中以宋代最為突出,明清皆有不及。文化方面,自由、寬鬆的文化環境也是最好的,這一點,清代可以說是做得比較差的。政治制度方面,明代廢掉宰相之後,皇權和文官集團之間的平衡被打破,內閣首輔在這個意義上根本不能替代宰相的作用,導致政治效率大幅降低,清代則乾脆用更落後的辦法——皇帝獨裁——來解決這個問題。這些方面,我們都可以說清代是做得比較差的。但清代最大的貢獻在於它發揮了自己少數民族政權的優勢,確立了當前中國的基本版圖。否認這一點意義的,隨便找一個漢族王朝和清代政權的版圖對比,哪家做的比清代好?沒有清代對蒙、疆、藏的成功控制,今天的晉、陝、隴、川、滇,在歷史上可都是前線。

我個人認為,曾經經歷過蒙古獨立、三區革命,今天還在為老和尚頭疼不已的TG之所以對清朝加以肯定,最大原因正在於此。反過來,孫大炮革命的意識形態中就有排滿主義一部分,這個跟今天網路上盛行的狹隘民族主義才是一脈相承的。TG領導在這個問題上,基本上是持國際化大視野的。


如何看待看這個問題,其實就不是問題。歷史屆有句名言:所有歷史都是當代史。通俗點說就是:所有歷史怎麼看就看你的屁股坐在那。

至於本朝為何熱衷宣言大清,不外三個原因。(排第一的地圖說法簡直無力吐槽,後面說)

1、本朝和大清之間隔了一個時段,如果經常宣傳大清差,不是側面說明前朝偉光正?

2、民族政策,本朝不是以漢族為主體的,而是以中華民族為主的,所以有違民族融合的都是不能宣傳的。最明顯的就是張紀中版本的神鵰裡面,連韃子兩字都只能說他們,所以不只是大清殺人不能說,蒙古屠城也一樣不能說。

3、廣電內有滿族高層、目前影視圈也一大票滿人,再加上包括金庸、余秋雨在內的一大票遺老遺少文人,結果自然你懂得。

至於第一的那個地圖對比,呵呵,大明地圖以南明做准,大清地圖的租界、割讓全數不算直接以全盛地圖做標準,這雙標實在不忍看。

至於第二個,明朝未被推翻如何?

這個很沒意思

隆慶開關後的大明再怎麼也不該比閉關鎖國的大清好


首先滿清落後的統治不是滿人或者清人的錯,作為異族統治者,管理這樣多的人,敵人就在內部,所以採取了維護滿清貴族統治的政策。其次,統治方法和手段畢竟是落後的,掠奪性很強,對統治下各民族尤其是漢人,算是災難性的,奴性思想蔓延至今,民生與文化受到傷害。滿清不是沒做過好事,但所謂盛世只是相對太平,與明藏富於民不同,清藏富於內務府。再次,所謂疆域拓展和維護多民族統一,是現在的時代觀點,當時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只是戰爭和征服。還有,所謂勤政是體制決定的,用不著炫耀,又不是善政。自古至今,皇帝大部分都勤政,看你怎麼理解。最後,面對清末危機,底線不一樣,安內永遠大於攘外,始終落後挨打,不能奮起。


明小將 正在路上 !!!!!!!!!


曾任美國歷史學會會長的美國著名歷史學家、漢學家魏斐德在他的《洪業:清朝開國史》中,這樣評價清朝的強大與落後的原因:

在清朝統治之下,中國比其他任何國家 都更快地擺脫了17世紀的全球性經濟危機。令歐洲君主羨慕的是,在多爾袞、順治帝和康熙帝奠定的牢固基礎上,清朝統治者建起了一個疆域遼闊、文化燦爛的強大帝國。在此後的近兩個世紀中,中國的版圖幾乎比明朝的領土擴大了一倍。因而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都再沒有真正的對手能夠向清朝的統治挑戰。

然而,大清統治的和平卻在另一方面付出了代價。由於在18世紀席捲歐洲大陸的戰爭中,雙方的兵力幾乎相等,因此參戰國不得不大力改進其軍事技術,並對其專制政體進行合理化改革。中國則缺乏 競爭對手,故除了為征服相對落後的亞洲內陸人民、抵禦哥薩克的侵擾、及維持對東南亞和朝鮮的宗主權所需要的軍事實力外,沒有改進其軍事技術的強烈願望。並且,儘管清朝於18世紀建立了軍機處,從而導致了清廷最高層權力的又一次集中,但雍正時期的財政改革卻沒能堅持幾年,這些改革本來也許會為清政府提供日後在同西方的鬥爭中為更有效地徵收人頭稅所需要的財政手段。這不僅是因為缺乏有力的對手迫使清政府為了在國際競爭中生存下去而進行體制改革;而且是因為清初統治者在運用相當進步但屬傳統類型的制度與技術以恢復政治穩定的過程中,獲得了徹底的成功。權力高度集中,而未得到徹底的合理化改革;君主的權威提高了,官僚政治的積極作用卻下降了。

1835年,對中國的形象仍在某種程度上進行學者式讚美的托克維爾寫道:遊客告訴我們,中國人安寧但不幸福,有工業但不進步,穩定但不強大,有物質性的秩序但無公共道德。由於這些,社會的發展還算不錯,但不是很好。我想,當中國向歐洲人開 放之時,他們會發現那是世界上中央集權制的最佳模式。那些最後用武力敲開了中國大門的歐洲人發現,清朝的統治不像托克維爾所認為的那麼好。權力仍然高度集中,但行政管理網路的末端已開始同官僚系統的指揮中心脫節。甚至更糟的是,整個系統已放棄了它在清朝初年曾經有過的彈性。

而可悲的是,正是17世紀清朝重建統治秩序的成功,使之在19世紀強大的外來干涉再次出現之時,難以作出制度上的選擇。在清朝滅亡的最後時刻,整個政治結構也隨之崩潰了。清朝的洪業終於被耗盡,帝國的秩序已無法恢復了。


清朝做到了封建王朝的頂峰

權臣,後宮,閹宦,藩鎮,邊疆。。。所有問題都被解決

歷史上有哪個朝代可以同時解決東北民族問題,蒙古高原民族問題,西域民族問題,青藏民族問題?

只有清朝。

中國本土歷史上所有入侵都來自這四個方向,但是都被清朝解決了。

人口是繁榮的標準,清朝人口達到了四億,又是一個巔峰。

可以這麼說,清朝在傳統文化範圍內,統治已經盡善盡美。拉低他標準的有兩個,一個是統治者是異族,對,就是異族,而不是少數民族。

第二個是他遇上了千年沒有的大變,資本主義世界擴張潮。

如果把清朝放到明朝那個位置,後面有個墊底的,然後統治者換換民族成分,呵呵。超過漢唐是絕對的。


推薦閱讀:

18世紀的波蘭翼騎兵和清朝八旗騎兵如果正面開打誰獲勝的幾率大?
有種說法說滿洲的「覺羅」氏,即「愛新覺羅」和「伊爾根覺羅」兩個姓是宋朝徽欽二帝的後裔,這個說法的來源是什麼?有什麼依據?
清朝冷籍概念的由來原因?
御膳房的人全是太監嗎?
清朝是外族統治了我們嗎,算不算亡國?

TAG:歷史 | 清朝 | 歷史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