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整體表現素描?

我畫素描時總是一個一個物體畫,太注重細節,老師一直在說要整體整體,可是從來沒給我解釋清楚如何畫整體,而不是死扣細節。所以我想知道如何將素描畫得整體


謝邀!!(其實沒人邀,我自己來湊熱鬧的…囧)

當然是由於並不完全同意之前各位同學的答案。

答題之前先聲明前提:

以下答題內容偏向於尊重客觀規律而非個人偏好,比如『暗部應該減弱對比到什麼樣的一個狀態』這樣的問題,已經接近於個體審美,而試圖將個體審美規律化一定是錯誤的。

因此,我換個視角,我們只談有據可循的物理和生物(限制),並由此嘗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好,先審題:『如何整體表現素描?』——先理一下:

『整體』的對應是『局部』。

『整體表現』的前提是『整體的觀察』。

換句話說:

表現得過於瑣碎的問題,本質上是因為畫者進行的是『瑣碎而局部的觀察』。

那麼問題來了:

同樣是觀察對象,為何『認真觀察每個局部並且把它們認真畫下來』,把這些局部加起來卻會是得到一個『不整體的結果』呢?

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警告:下述回答非常理工)

————————分割線————————

說到觀察,先大體了解一下人眼觀察的工作原理:

光線照射到物體上,反射出的光經過人眼的瞳孔,照到我們的視網膜上,然後生成信息傳輸到大腦,使觀察者得到對物體的認知。

很熟悉嗎?照相機大抵就是依據這個原理髮明出來的:

光線照到物體上,反射出的光經過光圈(瞳孔),照到底片上進行曝光,最後輸出圖像。

相機在拍攝物體的時候,需要調整光圈以獲得更充分的進光量:

上面這個是相機的光圈:

光圈是可以按照上面這種方式進得縮放的。

規律是:

當面對著比較幽暗的對象時,通過放大光圈,可以加大(投射到底片上的)進光量,以獲得更強的對比和更多的信息量。

而面對過於明亮的對象時,縮小光圈則可以減少進光量,同樣是為了獲得更好的對比和更多的信息量。

好,回到人眼。

我們的眼球是自帶光圈的,那就是我們的瞳孔,同樣,看亮的東西瞳孔縮小,看暗的東西瞳孔放大——目的很簡單——獲得更多信息量。

這一切都沒問題,問題是(噹噹當,這裡很重要了):

我們的瞳孔很難始終保持一個大小(同樣的進光量),瞳孔是根據對象的亮暗——智能自動縮放的!!!

這當然很好,但是這基本就是造成我們很難不經訓練就整體觀察的問題所在,而照相機在對好焦並成相的那一刻,光圈是唯一的。

但在畫畫中就問題就大了,看一個石膏像:

當我們看待一個石膏像的時候,第一眼當然是認知了全體(因為來不及細看每個細節),這時我們的眼球總是先被對象中對比最強的部分吸引。

接下來就有問題了,在深化中,尤其是在對待每一個局部的刻畫的時候,我們不得已必須『認真』觀察每個局部,這一認真就完蛋了,我做一個模擬圖:

我們在『認真』觀察每個局部的時候,瞳孔智能地放大縮小,以獲得每個局部『最大量的信息』。問題就發生在這裡,我們的手跟著我們瞳孔對局部的認知,把『最能體現所有信息的局部』的狀態畫了下來。

而每個經過不同進光量的『局部』,拼出來的必然是一張『每個局部光照和對比都各自為政』的瑣碎破裂的畫面。

在某種層面上,你越是死盯著一個局部越認真,陷入這個怪圈的可能性就越大。

————————分割線————————

當我們意識到『不整體的觀察』其實完全是人類基因層面的硬體限制決定的(而不是眼睛有毛病或腦子有毛病)的時候。

你就可以理解先前的畫家們做的努力,他們發明了一些特別的觀察技巧:

比如:先前一些答主提到的『眯眼看』

眯眼看的用意就是排除細節干擾(局部),或者說把整個整體當成一個局部。

由於眯眼(或摘下眼鏡)能排除細節,同時也就制止了你的瞳孔進行『局部的放大縮小』。相對來說就能夠有效地使你的畫面光影更整體。

同樣地,在CG繪畫中,被很多有經驗的畫師強調過的『導航器』也是這個作用,縮略圖限制了你對細節的觀察,這反倒是有助於你整體地把握畫面的。

此外,眼睛抓住某處(通常是強對比處),用餘光觀察其它局部的方式也是一樣的理道——讓瞳孔不再不由自主地縮放。

————————分割線————————

那麼,接下來呢?

之前有答主提到,沒做好『某個階段』的時候,不要進入到『下一個階段』,這點我是認同的,如上上圖所示,當我們能夠表達好整體的『被眯眼過的對象』的時候,就可以進入到次一層級的對比中(更局部些的對比)。

在一個相對整體的基礎上,更容易獲得客觀的細節對比,然後再回到整體觀察。

依此不斷循環,直至你停筆為止。

————————分割線————————

人氣最高的答主所提及的蘇派(個人不認同派別劃分),無非就是對局部的觀察脫離整體的一個狀態罷了。

例如這張圖,妹子手上的籃子的的立面,真在這個環境下,細節對比肯定是不會這麼強的(而且還有點逆光)。

  • 如果你把它看成一種風格,其實是無所謂什麼可以或不可以的(就像我們如果去糾結日漫里誇張的大眼睛,去糾結的這個行為本身就很蠢了)。
  • 要完全按寫實來看,就是局部脫離了整體,光的衰減屬性被打破了,在物理上就是不成立的。

————————分割線————————

PS:在中國傳統的素描教學中,知識或技能的師徒傳遞,大多遵循著『多看,多畫』這樣的經驗主義的教學模式,很少對光和物體去做『為什麼』的格物分析,因此,造成了很多臨摹可以,畫照片可以,寫生不行,原創不行的結果。

因此,我的建議是,在明白『為什麼不能以局部觀察拼湊出整體效果』之後,必須進一步對藝用光學類的知識要有所了解,鑒於篇幅,我就不在此羅列藝用光學之類的內容,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加我的微信公眾號 madlineCG 查看我對於這方面更深入些的分解,我已經針對這方面的內容做了大約5-6周的知識分享了。

以上,個人看法,不一定對,供參考。


圖超多- -,流量黨千萬千萬別進來!!!部分圖片源自網路,需要刪改請私信我,答案禁止轉載。此答案有一些自己造的名詞,因為我不知道它們到底叫什麼,但是造詞能表達出意思,大家理解就好,有知道的也希望不吝賜教。

文中所謂「美國人的畫法」所謂「水彩體系」」水粉體系「都是一種為了概念存在的辭彙,並不是它本身字面的意思,請明鑒。

———————————————————————————————————————————

謝邀,本來不打算寫答案,因為這個方法其實是很小眾的觀察方式,因為看起來很奇怪,所以即使我推薦給我最好的畫友他也只是敷衍了事罷了,註定不會有幾個人去實踐這個方法。

看到 @吳優 的答案決定寫一些,因為我老師以前也是他老師那樣教我的,我現在能證明這個方法有效,但應該不是最優解。 @李永學的答案是蘇派的方法,確實適合我國的高考,但是有其局限性:你永遠也畫不出吳兆銘那樣的素描。

吳優的答案里:「怎麼把這三種眼光和繪畫方法結合起來整體的表現出一張優秀的全因素素描呢?」 已經在把觀察力分散了,怎麼再結合起來?就像把一張圖,用PS裡面的各種通道去觀察顏色,最後再拼合出原本的圖像一樣,我們是人類不是機器,你做不到的。

因為觀察本身就是整體的。

關於平面的觀察方法,對於造型來說,其實就是點與點的關係,點與平面上線的關係,承認吧,這就是局部的比較,完全和整體背道而馳。這個能用於檢查造型,但是用它來造型。。。你只有一遍又一遍的修改修改修改,直到越來越成型。剪影造型法其實是用來做設計的,如圖

Khang Le 的草稿。 他的方法是先畫一個剪影,剪影好看了,證明有形式美,然後在之上添加結構,即結構美。這個方法不是本題內容不贅述,總之剪影法因為它的內部空間的不確定性,以及它在構成感上的獨有優勢,在做體現概念想法的設計時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它並不適合用來做起形。

答案有點長,得整理下思路,晚點更

——————————拉了很多仇恨- - 其實我是特別溫潤的人 - -b,總之我是對事情的立場,對人一點一點意見都沒有!!!————————————————————————————————

14.12.13繼續更新。謝謝大家支持

然後說光影的方法。修拉畫的那些素描不是為了畫寫實,在他們那個時代,藝術是有意象的形式(現在其實也是,但是解釋起來又得扯到杜尚的小便池。。不展開了),他的素描很形式主義,理解了這點,你就明白修拉的素描不是為了寫實造型而存在。 但是這個很好的解決了光影(素描上就是明暗)的統一,也是我下文會提到的水彩體系的核心一點。

現在來扯扯為什麼我們的學院派教學會是現在的這個樣子:老師一直在強調整體,學生能意會到整體的各種好處各種優勢,卻不知道如何去做如何。其實原因很簡單,這是由我國的整個美術體系決定的。眾所周知的,我們學習的是蘇聯的繪畫方式,即蘇派,一般所說的學院派就是指的蘇派。我們來看看我們的美術教學最開始是學習的什麼樣的繪畫形式,如圖

當時蘇聯的繪畫很大程度上是為政治服務的,他們的畫紮實卻缺少靈動。發散一下思維思考一下你就能明白為什麼蘇派的素描整個人物都如此之結實,體積感重量感都如此具有衝擊力:畫面是宣傳畫,和文章的說明文一樣,重要的是其功能性。由此,人物刻畫必須結實,意境什麼的玩蛋去吧。至於空間推移,色彩的冷暖漸變,畫家的情緒什麼的呵呵呵呵呵,還是小命重要(這顯然是私貨)。

這類宣傳畫通常是畫在巨大的牆壁上面的,所以導致每個局部都刻畫的非常紮實,很穩固的感覺。即使畫家平時在小尺幅的畫紙上練習可以做到氣氛的烘托,畫面的瀟洒感(自造詞),但是由於蘇聯人是帶著很務實的作畫目的去服務於他的作畫對象,所以對形體的強調,就遠遠的蓋過了對於空間,對於色彩變化,對於氣氛的講究。

經典並不意味著它沒有被改善的餘地,它也早該被改善了。而且這種改善早就發生了,遺憾的是我們的教育體系似乎沒有太大變化。也不能完全說是遺憾吧,我們傾向蘇派,所以我們的畫家造型功力相當之紮實。

來看看我們的繪畫方式和美國人的方式對比,如圖:

這裡先給給定義:蘇派繪畫是水粉體系,原因一會大家能明白。

畫都是優秀的畫,這裡談特點,大家應該做過體塊練習,左邊的這兩幅畫基本算是最優秀的範本了,筆觸即塊面!這就是我們水粉體系的優點,體塊明顯,體積紮實。但是問題就處在優點之上,成也蕭何敗蕭何。由於每個物體都是如此紮實,光照如此充分,而面對觀者的情感需求的時候,這種優點反而變成了某種缺憾。

半眯眼能比較直觀的看到,左邊的水粉畫上,暗部以及陰影於畫面來說像一個有一個的點,有的鏈接有的分離,而右邊的水彩畫暗部幾乎是連在一起的

再來兩張畫,讓感受更直觀一點

前面兩張為水彩體系,第三張為水粉體系,大家應該能明白我的意思了:水彩體系的暗部基本都是鏈接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而水粉的暗部為了造型的紮實不得不形成一個一個的點。這就是我想說明的:水彩體系比水粉體系更整體。再來看看修拉的畫,你就明白他的光影的統一是如何做到的了。素描的整體在明暗上總結起來其實就一句話:讓暗部連在一起,暗部的細節選擇性忽略弱化,不要讓它們形成點,要成面。

提供一個關鍵詞來幫助理解記憶:戲劇光。讓整個畫面統一到一個戲劇光裡面,這個時候你再去看倫勃朗的《夜巡》你就能明白他的整體是如何做到的了。

這裡再放上一張乾貨,我老師的畫,希望能幫助大家理解到弱化暗面的細節對於整體的意義。

嚴禁轉載

其實說到底,不過是體積感和光感的取捨問題,掌握方法以後還是需要自己把握。這裡就是水平的分水嶺了。所謂大師,對於畫面來說,是明白什麼該捨棄什麼該留下,寫實的意義從來不是抄襲自然。

————————————————有空接著更,後面接著說形體的整體觀察方式以及這調子和形體的統一——————————想把整個體系說出來有點困難,超過我的語言水平。。。———————————————————————————————————————————

最近忙成狗- -每天都是這個感覺,所以蠻久沒更新,今天搞完吧-0-總覺得有事情沒做完的感覺真不好

———————————————————————————————————————————

繼續來說說戲劇光,這個對於畫面很重要。簡單的說,在畫面中,光是成球形傳播擴散的,而不是簡單的直線傳播,這樣能讓畫面統一在一起。而不是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見的各個物體是分離的,有點像舞台劇的感覺吧。如圖

黃光劍的一張圖,如果是我自己畫,很可能會把右手和大腿的受光面畫的比較亮,這樣符合光線直線傳播規律,卻會讓畫面失去這種整體感。

如圖所示,想像光是一種球形的擴散傳播方式,

再來看看大師的畫

兩個人形成的「球」 。現在帶著這種思路,翻上去看看吳兆銘先生的畫,就能體會齣戲劇光對畫面整體性做出的貢獻了。

——————————————————————————————————————————

現在來說說形體的整體,首先看輪廓是2D思維,你用這來畫要表達體感的東西,必平必死。

看轉折就活。雕塑家的體感的寬窄猶如畫家色彩的冷暖,是一定會加強的。雕塑家畫素描體感一定是沒問題的。米開朗基羅畫的素描雖然被達芬奇吐槽成布袋裡面的土豆,那是因為他就是把這種體感給強調出來了,雖然沒有達芬奇的那種柔美,是因為他想展現的東西本身就不同。感受的到么,這種強烈的體積感。

畫過死者肖像畫的人應該知道,以前給死者畫遺像是要打格子的,把紙和照片全部打上格子,比如相片是5CMX3CM大小,紙張是25CMX15CM大小,於是同時分成一樣的等份,那麼只要每個格子都畫的一樣,那麼整個肖像畫造型基本不會有問題了,也就是達到了所謂的型準的概念。

但是我們平時畫畫是不可能去這麼做的,理由大家都明白,而且寫生的時候這種方法也是做不到的,因為這種思維也是2D思維。所以我們要想辦法既得到這種準確的力量又要能模擬出在空間中能用的方法。

可能有朋友能想出來:這不就是3DMAX嘛- - 基本正確,我下面來敘述下這個觀察方式。

這樣一張雕塑,如果單純的從點線之間比較來造型,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一個輕鬆的任務。

但是如果我們用緯線來表達一下它,那麼如圖所言,這樣就可以概括,形體各個部位的空間關係就能得以簡化。

經緯線都要有疏密變化,這只是個簡單的示意圖。

通過疏密變化來表達空間轉進去了。

再來看一次

下巴簡單的兩條弧線就概括出頭和脖子的角度,你用線畫邊緣,這可能嗎?除了剪影還是剪影。

這麼大的角度,剪影都表達不好,別說微妙的變化了。

練習方式就是描畫,描畫很有幫助,因為你根本不知道準確在手底下產生是什麼感覺。

描畫過多次以後,你有了這種感覺,就會誤以為自己畫的很准,而這個誤以為是最能幫助你提高的。因為你有了新的期待和自我要求。它會深刻的改變你的心理,比如我現在畫畫的時候看到的都是弧線,也就是體塊中的經緯線,就是用網去撫摸物體的表面。

如圖,是我的一些練習:

經過這種練習之後,心裏面會產生強大的空間體塊思維,你看物體再也不是習以為常的2D思維,每一個結構線都會在空間中和其他連在一起,這是什麼?這就是整體!

當然,練習的最終目的就是把自己的感覺和這種思維交融在一起,誰也不分彼此,我想米開朗基羅即使不知道所謂的經緯線,但是他也一定會有這種體積思維,很多畫家根本不知道什麼是3DMAX照樣能畫的准,就是因為他們的觀察方式已經和感覺融合為一了,並不需要再去思維。這個方式就是我看來的比傳統的觀察方式更有效的觀察方式。

最後附上一張經過老師調教之後的最近的畫。紀念下載知乎寫過的最長的回答- -雖然目測不會有10贊- - QAQ

————最最後幫我老師打個廣告,這篇答案的知識基本上全是他教給我的,他是一個真正的畫家。有興趣去他那學習的朋友可以私信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為挺多同學私信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我回復起來有點麻煩- -,評論區已經有人猜到了,詳情請看-LINRAN-_新浪博客 ,最近冉大似乎不打算教學生了,具體我也不清楚。


題主應該和我一樣是美術考前生。這裡給你寫一些方法,希望有幫助。

一開始就讓考前生以全因素素描的眼光看畫有點難了。所以我覺得可以分開來練習。

  • 平面的眼光看畫面。

我一直向初學者推薦的《素描的訣竅》就是這種觀察方法,簡單易學好出形。(此處缺圖)

畫外輪廓,先畫大的形再畫小的形,畫「圈圍」(在另一本入門書《像畫家一樣思考》里叫做「陰形」)等,都是平面觀察眼光看畫面。

這是《素描的訣竅》中的先畫大的形狀再畫小的形狀的技法,注意基本上只要涉及到「形狀」的大都是平面的眼光。

這是我老師近期的一張示範,就是用平面的眼光畫的(畫照片)。你體會一下在平面中找形狀和點與點之間斜度的感覺。

我們考前生一般在起形的時候用。但是起形完了必須切換到下兩種眼光來上調子,不然就成了手繪賽璐璐了。

  • 結構的眼光看畫面

這個說法並不太準確。大意是說,物體在你眼裡是立體的,是確實存在的,在紙上要像做雕塑一樣把物體塑造起來。「眼如出手筆如刀」、」觸摸式素描「等都是在說立體造型。

比如說讓你畫這堆幾何體,你光在平面的紙上畫看的的四邊形三角型圓形,想把他們拼成舒服的形象肯定是不可能的。必須得懂結構。

畫人像不懂人體結構是不可以的。

  • 光影的眼光看畫面

這個說法也不 太準確。大意是以色調(?)的眼光畫畫?

圖片來自網路。你看修拉_百度百科的畫,從來不死勾線,都是用色調區分出虛虛的邊緣。但是要形有形要光有光。沒有死畫出人物的眼睛鼻子,但是你能感覺到人物五官的存在。尤其是最下面那張畫,讓初學者畫可能就會先把歌女扣出來,再死扣燈啊前排人物啊,扣完再像賽璐珞一樣填色。這種方法不對的,太累又不出效果。

學修拉畫畫的感覺,畫調子不要勾線,練兩張就會很有進步。

這些都在說眼光和繪畫方法的問題。至於怎麼練習就不展開了。畫畫中要隨時切換這三種眼光檢查畫面。

好了重點來了。怎麼把這三種眼光和繪畫方法結合起來整體的表現出一張優秀的全因素素描呢?

答主我也不知道。

懂得理論了,怎麼表現出來呢?用什麼技法呢?怎麼用擦筆呢?什麼時候擦畫什麼時候排線呢?

這些東西必須得有老師教你,還得你自己日積月累和畫材磨合好了才能做得好。你看答主我雖然在知乎答繪畫類問題這麼歡,自己不也畫不好… (嘆氣)…

學技巧最好的方法還是讓老師當面教你。願能幫到題主。


x批駁下@乃門的答案

水粉是點狀暗部,水彩是面狀不客觀,一個散碎的靜物,一個暗部連片的建築風景。重選兩張怎麼樣?

圖1

圖2水粉水彩各有自己的材料表現特徵,水彩長於暈染氛圍,水粉長於塑造表現。什麼點狀面狀和造型的本質無關。

描述蘇派只放兩張宣傳畫是不客觀的,你描述80年代以前的中國藝術只放文革宣傳畫?呵呵。蘇派的根源還是基於巡迴畫派,列賓和契斯恰科夫體系

圖3克拉姆斯柯依的(月夜)巡迴畫派是秉持現實主義的,當然,不起眼的帶浪漫色彩的小分支也完爆現在的商業插畫體系了。(我的知乎頭像就選的克氏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圖4列賓的(薩特闊在水下王國),按現在的標準,好唯美的插畫哦~。

契斯恰科夫畫的他學生謝洛夫

再說,學生懂不懂怎麼整體觀察和學的什麼體系有毛的關係,還是要歸結到師生雙方的素質。(反倒蘇派是把整體解釋的最清楚的,這才是它稱之為體系的原因,當然,對於藝術來說,固化為體系,也就是死亡的開端)。不過話說回來,契斯恰科夫本人是很開明的,不然也培養不出巡迴畫派和列賓這樣的一大批現實主義大師。

而且我還真不知道俄國繪畫可以歸結為水粉畫法…孩子,彩色繪畫種類還有油畫,濕壁畫,國畫,色粉畫,坦培拉等等,我可一點都不覺得斯大林這張像水粉。

關於你所放的斯大林宣傳畫怎麼來定義呢,它和我們文革時期宣傳畫,以及你正在學的美式繪畫可以籠統的概括為(快餐式繪畫),只不過一個是政治宣傳畫,一個是商業繪畫而已。注意,這幾種繪畫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強化明暗對比,強化暗部深淺節奏,加強視覺衝擊力。形式衝擊力在內容之前,體積在形象之前

戲劇化的使用光線是從倫伯朗開始,和人體造型球不球體的沒啥關係,這是商業手段的誇張,人體姿態並不自然(只指現在部分商業插畫)

前兩張卡拉瓦喬的,後兩張倫勃朗的,卡拉瓦喬喜歡窗戶進光製造畫面戲劇效果,倫勃朗感覺就是直接的舞檯燈光效果。注意他們在描繪投影時的虛實差異

經緯線並不是什麼複雜的東西,米開朗基羅,丟勒都有這麼搞的畫。這是畫家進行體積表現的一種手段

(波爺,您咋不把體積畫強點呢,你讓我們這些徒子徒孫怎麼往上畫經緯線學習呀!)好吧,我其實想說的是加強體積意識是無法完全解決畫面整體性問題的

(槽點來了)形象,體積,空間,質感是一個綜合的東西。結合上下文,乃們的意思是要【用體的思維去理解整體,包括光的布局去配合整體,暗部要更虛襯托亮部的實】,可還是沒解決形以及形象的問題啊。(等等等等,我有點錯亂了,大部分美術考前班教的不就是這東西嗎!!!!出去溜達一圈,披個美式風格的皮,貼個知乎製造的標籤,就跑回來在現階段美術教學前秀優越,這不扯淡嗎)

答主所推崇的吳兆銘的素描,我不認為造型價值很高,第一張左右眼的關係存在問題,第二張襯托鼻子的黑,呵呵,可以看看列賓是怎麼解決的。

,從鼻子到周圍五官的深淺變化過於誇張,從鼻子到後面顴骨的虛實變化明顯太過了,完全不真實,左右眼也屬於虛實節奏過大。(即使素描圖片失色,一般也不會破壞畫面的節奏)

這2張圖,哪張空間節奏感好,形體厚重,形象完整舒服是一目了然的,上面那張,鼻子後面的黑不明所以,頭髮還是襯托的背景?下巴尤其失敗,完全沒形體厚度感,和所謂的蘇派的列賓素描一比,直接渣掉了。(真是一個赤裸裸的看臉的社會啊,影響在繪畫中,連頭髮的輪廓都不要了,再看看列賓對所有位置輪廓的處理,體積和形象結合的恰到好處)。我覺得,前兩張畫明顯是商業繪畫追求速度的誤區,不合理的使用繪畫技巧中的虛實。

我認為答主所提到的Khang Le的思路以及樓上李永學,吳優的思路都是正確的,在無法兼顧形體或者對形象形式有特殊要求的情況下優先考慮形象和形式的問題。當然,對現在的美術考生和商業插畫繪畫者來說,兩者都很重要。

最後吐槽一下,你畫的女青年,鎖骨窩不對,後面的斜方肌腫了,脖子結構簡單沒有女青年脖子的優雅感,你再看看耳朵是不是有點假,反映在身體上的投影自不自然…說明你還是沒有找到寫實繪畫最高的整體性—形象感(人物形象狀態的合理性,取決於對形式,形象,體積,空間,質感,固有色等各種因素的感性的綜合判斷力),所有寫實繪畫過程中的思維活動都在圍繞這一點進行。【注意我強調的是感性的綜合判斷力,感性和理性並非矛盾的,感性是要求我們更直觀的去體會形象,發現錯誤】。體積意識,真的只是寫實繪畫的一部分,以及繪畫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什麼2D3D思維,可以作為技術標準,根本就不是衡量美術的價值標準。


這事我有個絕招。

雖然自從大學畢業之後在沒動過筆,但是這著絕殺始終記得。

因為它簡單且易行出手即傷人,還專克各種基功不紮實,完全無需理論指導也不需什麼額外成本,可謂集速成、實用、威力於一身,絕對是新手學員的超級大殺器。

嘚吧這麼多,其實真相只有一個:

當!當!當!

當!

以下乾貨:

近視的摘下眼鏡起稿,眼睛好的眯起眼睛起稿。

乾貨已結束。

記住這種感覺,這就是大關係!這就是整體!這就是切絲恰洛夫靈魂附體!

絕對不是瞎扯!絕對乾貨!

大學見!


(藝考突擊半年自認為)我畫素描人像還算是比較好的——

——以下均根據藝考而談(當然我相信融會貫通聰明如大家在畫非人像時也能用得到)

外形結構

初次畫人像或者結構比較多的東西會嘩邊,整個臉塌掉五官比例不對,請找結構把大體框架勾出來,把要畫的這個頭給框在一定範圍內,把五官的位置都定出來,就是很多教材上的步驟圖的第一步。(一般來說都拿支長筆眯著眼睛比例比啊比啊比,但是我從來不用,所以那些找比例找角度的方法這裡就不寫了別的地方應該有很多= -至於我用什麼請往下看)

當然在不斷深入畫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現有些定位不準,要適當靈活修正。

!!!!!!!下面是私家找型秘訣!!!!!!

1.把照片里的那個複雜結構的生物當成你認識的人!!!!!!

如果你畫的是你的朋友家人呢?你還會把他們的臉畫塌掉嗎!不會!因為你一眼就能看出來這不是你認識的人啊!他不長這樣對不對!同樣的,不要畫完了仔細看啊看比啊比終於覺得某塊型不對然後擦了重畫。為什麼要找整體呢就是這個意思你不能畫了一堆五官各自都很完美最後拼出來和照片是兩個人對不對!

具體操作:先給你熟悉的朋友拍個照畫,畫偏了會很容易第一時間看出來,這樣就有體會了。試著多看看把你要畫的這個陌生人的特徵神態記下來,長時間一會兒看照片一會兒看自己的畫會審美疲勞,所以一開始就要把人物的大體印象記住,不要為了細節漏了大體。

弊端:畫到最後你不認識這個朋友了。。。

2.在定結構階段(還沒有上大量陰影前)對著光線把畫紙反過來——

當然為了透過素描紙看得清楚可以先把最深部的陰影先打出來,盡量讓輪廓清晰,這其實就是為了避免審美疲勞,長時期對著一張臉一個角度容易看不出什麼問題,那麼鏡像一下換個角度重新看看也許有些問題就能顯出來。

此方法同樣適用於紙上本上塗鴉速寫

弊端:紙太厚、光線不好不適用;打形嚴重障礙者不適用(因為依然看不出問題)

3.把你看到的都畫出來。說起來可能簡單,為了做到「畫一樣是一樣」,嘗試過就知道了。不知道怎麼下筆是因為沒有把該有的都畫上,所有細小的結構都標出來,上明暗時也會更方便,畫也能更耐看。

弊端:為了細節又漏了整體

明暗

畫人像之前總會由簡入深先畫幾何體,人像就是複雜組合的幾何體,頭部抽象為球體,疊加頭髮(頭髮看做比較扁平的各種長方體三稜柱的組合),五官上也是,眼睛是鑲嵌在頭部里的兩個球體,等等,這點在單個練習畫五官的時候肯定已經理解了,放到整體上來,所有的組合幾何體的大明暗應為一致,上第一層大明暗時不會計較表面細緻的部分,先整體看成球狀把最主要的明暗交界線畫出來。在確定了整個頭部哪邊是明部哪邊是暗部後再刻畫細節,基本上明部里最暗的地方也不會暗於暗部里的亮部

實在不行可以把刻畫完的五官拼完以後再往臉上加整體陰影- =

虛實

靠近視線前端的部分盡量畫實,畫得精緻,對比強烈;靠近視線遠處或暗部的部分適當虛化,線條不要太硬太明顯。不是大側面的人像,鼻子一般來說是最靠近視線的,畫細緻了准沒錯,耳後脖子後等地方還有部分頭髮可以模糊掉。想想平時自己看人時一般都看哪裡,看眼睛和鼻子中間,不會看哪裡,看耳朵後面?如果整張臉都畫得很細緻畫面反而會被平面化「。留出虛實,才能有真實感和空間感。

另外如果考試時間太緊覺得來不及了就把實部給畫精彩了其他聽天由命吧。。。

總的來說形打好了就成功了一半,因為形不準第一眼就被看穿了,也沒空來計較再出神入化的陰影和排線了。看過新聞的都知道那藝考評分怎麼樣的,一大塊空地密密麻麻鋪上所有的卷子,老師就拿根杆子走過去,把好的差的挑一挑分一分,哪有那麼多時間看你精彩的頭髮或者脖子。

下面總結點應試萬能口訣請背下來:

1、拿到照片先看兩分鐘!別急著畫!

2、形盡量第一步就打准,不要一直改

3、(不是大側面的人像)鼻子畫細緻畫精綵排線畫好看/耳後虛掉

4、眼睛畫有神(起碼不要死魚眼,必要非充分條件)

5、衣領和衣服部分也要有明暗對比,一邊亮另一邊就暗

放兩張當年的畫,反正現在肯定畫不出來了╮(╯▽╰)╭

歡迎指正


如何畫不是最重要的,想畫整體得通過觀察和理解。

一個物體一個物體的畫,雖然不是個好習慣,但是如果理解力和觀察力到位了,也能畫出很整體的效果。

我畫畫的路子很野,從高中到現在也沒正經琢磨過作畫步驟。大多是看到感興趣的東西就先畫,畫到沒感覺了就收筆,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我的畫都是極其不完整的。老師也教過我如何整體推進,每個步驟應該怎麼走。聽的時候就感覺很專業應該很有效,但是實際畫起來的時候,我看到漂亮的細節完全忍不住……

不知道題主是不是我這種情況,如果是的話,我這裡有一些歪路子可以試試~

我猜題主應該屬於心思比較細,出效果比較慢的類型,所以總被老師說。我的話一般會以畫速寫的速度把整個畫面鋪滿,這個過程里盡量快的把第一印象表現出來,畫得粗糙沒關係,不要有太重的線條和顏色就好,以後處理起來方便。

這一步驟在我看來有兩個好處:

首先,整體效果第一時間做出來了,不至於畫到中途因為出不來效果而心慌,與其在最後幾分鐘草草收筆,不如提前把畫面給鋪滿。其次,大效果出來之後你的參照物也有了,後面你在扣細節的時候明暗深淺多少有個度,太跳的地方可以及時調整。

然後光線的統一非常重要!為了這個研究成果我是付出過慘痛教訓的。一定要花時間研究光線是怎麼運作的,包括【光源的位置、光線的強弱,投影的方向和形狀,投影的漸變和邊緣清晰度的變化】等等。

一開始我以為我研究光感是在鑽細節,後來我才漸漸地意識到這是非常考驗整體意識的。

先來說光源位置,這個會影響到物體受光面與背光面的〖位置〗、〖面積〗和〖形狀〗,在畫每一個物體的時候你都必須檢驗它的〖明暗交界線〗是否準確,是否與光線與其它物體一致。把線畫准需要比較好的形感,這個步驟也可以慢慢提高你對形的敏感度。這一是第一個統一。

然後光線的強弱,光線的強弱會影響到受光面與背光面的〖對比度〗、高光的〖亮度〗以及反光的〖強度〗,雖然會受到質感差異的影響,但是要【保證每個物體的這幾個色階看上去協調】。這一步很難,得花時間去判斷和比較每個色階之間的顏色關係。但是相信我,一定是有效果的。這是第二個統一。

最後是投影,投影相對於前面來說更加直觀,稍有不對立馬就能看出來,難度應該算比較小的了。強光下的投影輪廓非常清晰,這種時候要抓它的〖方向〗和〖形狀〗,關於如何畫准形狀透視學裡面應該有講,方法比較複雜,大致畫統一就行了,畢竟不是製圖。一般自然光線下的投影就比較生動,有很多微妙的變化。普遍上說離明暗交界線越近,投影就越深越清晰;越遠的地方越灰越朦朧。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所有的投影必須服從一個大原則,【近實遠虛,離你越遠的投影越是受空氣的影響變灰。這裡不是說後面的顏色不能比前面弱,而是對比度不能超過前面】。這是第三個統一。

【整體說白了就是一種秩序,長幼有序、尊卑有序、排隊也要有序,各個物體想要統一成一個整體的畫面,就得遵循統一的規則。】這個規則可以多種多樣的,顏色、對比度、形狀、長短等等都可以當做規則,我專門研究的光線也是可以的。比如我規定我這個畫面是左四分之三側光自然光,那麼就不能這個物體畫頂光那個物體畫太陽光。在一幅黑白素描裡面,你突然用油畫技法畫一個全彩的局部是很違和的。

說了一大通,其實我就是想說心裡得制定一個遊戲規則,然後嚴格執行,不和諧的部分和諧掉,出彩的不和諧的部分,就想法子讓其它部分配合它。【要記住,在畫畫的時候,你不是一個兢兢業業扣細節的工匠,你已經開啟了執掌生殺予奪大權的上帝模式!】


老師說過:在作畫時任何時候停下來都是一幅完整的畫。


我覺得是繪畫時自己應有的一種自律感和設計感


別把筆削太細,粗著筆畫,畫到最後摳一點暗部就可以。

如果眼近視就摘了眼鏡畫畫,如果眼不近視,就眯著眼睛畫。

畫之前先虛虛實實觀察一會,在心裡過一遍,大概要怎麼畫,心裡有數了,畫的過程中不至於畫跑,或者在畫紙旁邊先畫一張小畫,五到十厘米吧,這麼小的你想摳細節也沒有,畫到時候經常對照一下,把握大的明暗。

開始畫的時候就先眯著眼畫,一直畫大輪廓,畫到無處可畫再畫小地方,畫一會細節再眯起眼調整整體明暗,不要盯著一個地方死畫,一層一層的鋪整體明暗,能連到一起畫的,絕不分塊畫。亮部有一個就夠了,別到處亂閃,都是亮部 。暗部別畫死,沒有最黑的地方,只有相對的暗部。

別勾線,用一層一層的明暗表現結構,平時沒事了盯著身邊的東西找明暗,找到了再忽視掉明暗看整體,在腦子裡想該怎麼畫,我曾經就經常盯著手指頭找明暗層,很好玩。

太久沒動筆,想起什麼說什麼。希望會有幫助。畫小畫是我的私活,以後畫頭像畫人體都有用。以前我們畫室都把我畫的頭像小畫剪下來拿走了,應該對你喜歡摳細節這一毛病有用。

對了,記著記筆記,真的很有用,每天把老師給你點的毛病記下來,明天開始畫之前,拿出來看看,幾天後能改掉一個,一段時間後就會有飛速進步。畫畫別鑽死胡同,鑽進去就出不來了。

悠著點畫。


貼一篇林冉,對於這個的分析吧

形狀的心理強度_-LINRAN-_新浪博客

我們所觀察和體驗的真實,可以在平面上還原為不同心理強度的形狀。

這一點可以作為平面再現時,最終判斷的依據。

這裡的關鍵詞是兩個,1形狀 2 心理強度

1 形狀可以是淺色底子上的深色塊,也可以是深色底子上的淺色塊,各有各的樣貌,只要能從基底上區分的圖形

都可以是形狀,這個好理解,不多解釋。

2 而對於形狀的心理強度,請大家一定要用心體會,可以幫你解決很多痛苦。

這裡請注意,對於心理強度,對比是影響它最關鍵的因素。

一個孤立的形狀可以有絕對的明度數值,卻沒有強弱一說,但凡你要說他強或者弱,已經是和它鄰居做了比較的

結果——

比如黑色的形,之所以給人很強的心理強度,是因為通常紙是白的,在灰色底子上它就弱,在黑底子上乾脆就消失。

所以強度這個概念,其實包含了至少兩個形狀,才成為一個可被感受的包裹。

這個意義上,一個形狀的調子有多深,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形狀邊上的那個傢伙,和它有多大的調子落差,它們包裹在一起的強度是如何。

所以,調子是兩個兩個定的,必須連帶把它的鄰居也考慮進去,因為強度的最小單位是二。這個理解了,再繼續往下。

現在你可以看到,世界的每一個區域,都是作為環環相鄰(或環環相套)的一個又一個形狀包裹串聯

整合為一的,所以只要你挨家挨戶的把強弱的程度做對,整體的真實就會呈現。

能明白我的意思嗎?

這個強弱才是最有價值的真實信息。調子的絕對值當然也重要,絕對值隨便提升或降低,色域會受影響,

包裹會被壓扁,但真實的關係還是可以在的,所以擅長中間色調的人,可以在很窄

的區域里,畫出很扁但五臟俱全的包裹。

這也是為什麼你把照片調亮調暗,它還是整體真實的,因為你只是壓扁了它,卻沒有將它扯破。

所以當你覺得自己畫的調子有突兀的地方,必定是因為你強化了包裹里的一方,而讓包裹破裂了,把它壓回去就好。

再追加一些,關於 1 形狀 2 心理強度

1 形狀是結構在平面的投影,所以改變形狀必定改變結構,要慎重。另外形狀的邊緣,有的清晰有的模糊,但正如你不能說雲霧是沒有形狀的,你也不要因為邊緣模糊就說這裡不存在形狀。形狀是無限的,最終會化為線和點直至難以觀察。

2 心理強度還受制於觀察方式的影響,比如乍看很昏暗的抽屜深處,裡面形狀之間的對比肯定在心理強度上是弱的

,但你要是盯著看,對比就清晰起來,所以心理強度也會變強。這個時候該怎麼辦。

建議是始終以眯眼觀察的結果為準。眯眼觀察其實在做一件粗暴的事:消滅散射,剩下主光。這樣得到的體感

和整體感是最能反映全視域的強度關係的。也就是說,當你ZOOM IN去看抽屜深處的時候,你已經把邊框裁小,開始

另一張新圖了。不帶這樣的,不是嗎。

最後,心理強度會在每個局部都呈現出強中弱三種級別,有了這樣的強度

差,這個區域才會有存在感。

希望能有幫助。


起好形以後,先不管所有物體的輪廓線,依舊把你的畫紙當成一張白紙,然後把黑白灰的區域勾出來,白的就先留著,灰的先統一用HB鋪一層,黑的先統一用2B鋪一層。然後再一層一層加深。最後再來做細部調整。


整體顧名思義就是使你的整個素描畫面看起來有協調性,沒有脫離畫面。你要表現的就是在刻畫每一個物體的時候要顧及其他的物體,不要一個太黑一個又太灰。該灰灰,該黑黑。總而言之,多畫點你自己就知道了-。- 我廢話太多啦


拿碳條畫,多擦少用線。。。起形直接用碳條把暗處全掃出來,用橡皮提准,不用畫細(也畫不細)。。。爽個十張八張後再換鉛筆。。。整體從此so easy


剛剛躺下又被你的話題勾起了興趣。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應該是應屆生高三學生吧。整體和局部把握不好,應該是兩種原因:

1.步驟混亂

2.視覺中心不明確

= ̄ω ̄== ̄ω ̄== ̄ω ̄== ̄ω ̄== ̄ω ̄=分界線

你們老師沒有做過范畫?注意看作畫步驟。步驟這種東西我是沒法講的。看自己理解

視覺中心

這張畫的視覺中心在白色瓶子脖子上下所以其餘的弱化(桃子是因為照出來的偏差黑白明顯)

這一張的視覺中心在黑色罐子蓋和南瓜之間(照片顯得瓶子口的扶手和口很明顯其實並沒有……)

這張自己嘗試分析

畫畫之前最好多觀察一下靜物組,理性分析找出視覺中心明確步驟和結構(最好5分鐘)

三張畫的作者分別是 張建平 仲明亮 程可獃獃(我讀書少)


畫畫整體, 其實與你看問題的角度、你思考的模式、觀察的模式有關係。想要畫的整體,其實也可以注意平時生活的方方面面,讓你的眼睛能在看畫面的時候顧及所有角落 ,這是畫畫的基本能力。要有把握整個畫面,考慮所有物體的一個思想。整幅畫是一個整體,你可不想讓你的孩子畸形吧.www.

至於具體怎麼畫....

不要離畫面太近

把你的目光放散 不要只盯著一個地方

畫某個地方的時候想著另一個地方有沒有不協調。

然後就是

退後看!

退後看!!!!

希望有點幫助


樓上有說眯著眼睛起稿的,表示贊同。但是這樣容易走形,一開始會覺得【感覺】已經有了,後面卻慢慢跑偏走形。

個人建議先把形打好,形較准後鋪大明暗關係時【忽略暗部中的亮部】其實所謂暗部中的亮部也還是暗部,所以先開始無視也無妨!把亮部中的小明暗處理好後,再去深入暗中亮也無妨!把處理暗中亮放在大體關係處理完了的時候就好了~


所謂整體即是繪畫作品中的非單一內容的互相聯繫與關係,畫畫時首先的定位定型是很重要的,先給你素描畫裡面的所有靜物一個外輪廓,把位置關係準確,這決定了構圖,然後細化線框,但是不要過於深入,這是為了給靜物定型,這決定了畫作的基本品質,整體的關係出來了再依次給靜物簡單的明暗關係,這是為了確定光源和陰影關係,使畫作看起來更加整體,這樣的話一幅畫不會過早的讓你膩煩。 然後再試著深入,表現形體,肌理,陰影明暗,最終還是要回歸整體畫作的調整。否則一幅畫看起來會很不舒服。再強化時候可以對畫作中離你最近的靜物進行深入刻畫,這樣一幅畫作不光整體,而且會出現類似攝影作品中的空間關係,也會加分歐!


列賓算「蘇派」?哈哈哈哈哈哈,列賓要是活過來去列賓美院看看留校,不知道他老人家會作何感想


上面已經回答的不錯了,我來補充一下,你可以把畫的圖片p一下,調高對比度,不整體的位置一下子就出來了。


試著畫出統一的光源和光造成的具體的暗部形狀,光感是畫面整體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雖然說了等於沒說。


整體看物體 找到明暗面。大面積的打陰影 長線條的畫線條 ,或者說根據物體的整體結構來用線 ,別太顧及外輪廓


推薦閱讀:

是不是學習任何一種繪畫技法,都需要學習素描啊?!
如何畫手?
如果不畫長發,怎麼畫得像一個女孩?
如何用PS做色彩偏移效果?
畫畫太死,沒有靈動的感覺 要如何使自己的畫有靈氣?

TAG:素描 | 繪畫技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