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公司的受託境外理財集合信託計劃目前發展如何?
此產品佔用信託行業QDII配額比例為多少?
謝 @Vas Brandon 邀
題主說的「受託境外理財集合信託計」我理解為「境外基金類信託產品」,就是投資到境外,以基金為基礎的「基金類」信託計劃。此外,QDII 信託還應該有「項目類」和「貸款類」。
根據《中國信託業發展報告》提供的信息,截至 2013 年,國內 QDII 存量為 82.06 億元,這個量怎麼形容呢,很小。2013 年的總信託規模是 10 萬億元,QDII 佔了0.8‰左右。所以「基金類」占 QDII 比重的數據,可能說明不了什麼問題。如果真的想了解,不妨挨個產品看一看,反正也不是很多嘛。
目前有 QDII 牌照的有 8 家。中信和平安是有過相關產品的。我司雖然有牌照,但目前似乎是沒有涉及境外的業務。我們的研發團隊最近搞了一些海外房產調研,想要開展「項目類」,最後的結論就是「收益過低,期限過長,宜觀望」。
個人感覺,信託業的 QDII(包括「境外基金類信託產品」)稱不上發展,更像是試水和實驗。
那麼,為什麼它沒有很迅速地發展呢?
1.收益太低。今年的信託成本降了一點點,但是也要 14% 左右,想要達到這個數值的海外項目,是不容易找的。
2.信託的定位。信託在國內的定位,是無風險、起點高、期限固定、固定收益且偏高的位置。所以把海外基金包裝秤信託產品,投資人是不太買賬的。3.缺乏經驗。對國內很了解的房地產,還有看走眼的時候,更別說大多團隊都只專註於國內房地產和政信項目。除非公司大力支持,相信大部分信託團隊不會主動碰的。所以,目前的環境造成了 QDII 信託發展艱難,但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創新方向,也許會在信託業某次轉型後,成為主力之一。歸根結底,還是信託公司人才儲備不夠,跟客戶接近度也不夠,通俗來說就是只會做貸款,而且只會做房地產和政信。
比如阿里打新,為什麼新華、泰康、嘉實基金甚至去走特批換匯額度都設計了產品去做,包括和道資本等一些PE也組建了打新產品。而國內的信託公司號稱「高端財富管理」卻沒有一家有這個意識和能力去做....
在此前錢來的太容易的大行情下,QD業務性價比不好,所以一般都沒有怎麼下大力氣去做。此外,監管對於QD業務實行的是事前審批制,基本不鼓勵集合類業務且嚴格執行穿透原則(無發文,以窗口指導形式控制,即集合通過單一投出也視為集合),而且在投資標的上,實際操作中僅能投資於存款、債券、股票等金融產品及衍生品,我記得是不能投資於房地產的,REITs這樣的具有流動性的金融產品可以。這些都讓QD業務不得不成為通道業務。再加上大家說的人才儲備的問題,此類業務到目前為止,業務規模很小。
呵呵 今天才看到這個問題,感謝邀請。第一,以前信託躺著賺錢的時候,QDII是個雞肋(投資文化不同、投資方向不同、而且國內有賺不完的錢),以前大家拿qdii資格的時候,多半在於品牌宣傳,我有QDII資格了,表明監管對我管理能力的認可。第二,目前的日子不好過啊!資金多,項目少,要突圍。而且目前人民幣高估,有貶值預期,正是出海時候,但目前看來,信託公司的人才儲備明顯不夠。有人會突圍,但突圍出去應該還是會有適應過程,就像以前基金、銀行出海一樣
推薦閱讀:
※網上有哪些靠譜的股票交易交易系統的教學?
※有沒有我國近 15 年的消費信貸餘額數據啊?
※里根總統是如何應對美國的滯脹的?
※德隆系、中植系、明天系、方正系的資本運作,感覺比小說還好看,哪位大家給講講,或者推薦幾本相關的書看看?
※作為一個年輕人你會如何選擇投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