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可以完全用漢字書寫嗎?

1.下面這張明治維新的詔書,就完全用漢字(漢文)書寫而成,他們的王公大臣能看懂這張詔書嗎?

2.又比如,日本學生都學習四書五經,請問他們是怎麼一個學習方式呢?古漢語的主謂賓與日本的不同,難道他們就像看圖畫一樣在看四書五經中的文章?還是完全翻譯成日語以後再學?

3.本題主要想問日語和漢字、漢語之間的關係,歡迎發散!感謝!


這份答案只是拋磚引玉,@Hakumo先生的答案有更多乾貨,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

題主原本的題目是:

「日語可以完全用中文書寫嗎?」

這裡要說一下的是,日語可以用漢字書寫,但不能說用中文書寫。(通常「中文」指近現代書面漢語。文言文的話,是下文所要討論的)請區分「中文」和「漢字」。

說到漢字。是的,從最廣泛的意義上講,日語的確可以完全用漢字書寫。當初日語假名的最初形態,就是漢字,即「萬葉仮名」。

見問題:日語假名的寫法是否有某種規律? 這裡說到了假名的起源。

當然,從表音的角度來說,未經簡化的漢字表音效率並不高。到了現代,更是有脫漢的跡象。

給題主講個笑話。(來源:在學習日語的過程中有過什麼趣事?)

日語里的漢字都有對應的音,而這對應的音通常不止一個。按讀音規則來分,就起碼有音讀訓讀兩類……剛學日語的時候,大家都對這一套發音規則很有興趣,覺得每天都用的漢字居然能夠完全換成另一套發音來說,很有意思。所以大家都喜歡用日語的發音來說中文字。

但班長是反其道而行之的……班長的追求是把所有假名都標成漢字。

比如說一天老師讓上講台寫句子,句子是「昨天,那把椅子在這間教室里。」寫出來的話可以寫「昨日、あの椅子はこの教室にありました。」我認為,基本上正常人都應該是這樣寫的。

我們班長寫出來的是:「昨日、阿乃椅子羽個乃教室二有馬下。

老師說你寫的什麼,自己讀一遍……

班長流利地讀道:「きのう、あのいすはこのきょうしつにありました。」

老師估計又囧了,說你下次按正常的寫法寫。

班長說了一句讓老師吐血的話:「老師,你們都沒讀過《萬葉集》嗎?」

好了來正經的。既然日語辭彙、語法跟漢文完全不同,日本人是怎麼讀漢文典籍呢?

(下面就有點「用文言文書寫日語」的意思了)

日本人發展出了一種稱為「訓點」的符號系統,在解讀漢文的過程中使用。其中包括用「返點」(返り點)來表示詞句的閱讀順序,以句讀、送假名或「乎古止點」(ヲコト點)等作為輔助,從而理解漢文。

上個例子,出自《韓非子?難篇(一)》:

右下角數字為實際閱讀順序

先順下來讀沒有標點的字:

楚人盾……

然後遇到雁點(レ點)以後,將雁點後面的字提到標註雁點的字的前面,然後再往下讀:

楚人盾矛與……

然後再按照數字標註來讀:

楚人盾矛與鬻……

最後往下看,依上下標號讀,句子就變成:

楚人盾矛與鬻者有

從而貼合了日語的語序:

楚人ニ盾ト矛トヲ鬻グ者有リ

現代日語就成了:

「楚の人のなかには盾と矛とを販売する者がいたのですが、」

(有一位賣盾和矛的楚國人……)

這個問題里有關於「返り點」的詳細描述:「返り點」的用法是怎樣的?

除了返點以外,還要標上必要的送假名表示語法關係,還有每個漢字的讀法。因此實際上看起來是這樣的:

「返點」出現於奈良時代後期,彼時片假名尚未出現,使用萬葉假名。「乎古止點」可能是出於「乎」(ヲ)等送假名頻繁使用所發明的簡化方法,即以一個點在漢字上中下左右的硃色點來表示一個假名。不過,這個點從來沒有統一過,曾多達20多種。平安時代還出現了博士寮的博士都把各自的「博士家點」(各家私傳的乎古止點點法)相互保密的情況。由於使用不便,後來慢慢地就被淘汰了。

需要說明的是,因為漢文是古典文章,送假名的標註方法要用「歴史的仮名遣」,並使用文語文法讀念。

為了更好地理解漢文典籍,日本人會將加了訓點的原文改寫成日語書寫形式,產生了「書き下し文」。這種改寫文後來衍生出一種獨特的日文體裁即「漢文訓読體」,隨之以來還有「復文」。

所謂漢文訓讀體,就是用日文語法書寫漢文的一種體裁。譬如《教育敕語》。

惟フニ我カ皇祖皇宗國ヲ肇ムルコト宏遠ニ德ヲ樹ツルコト深厚ナリ我カ臣民克ク忠ニ克ク孝ニ億兆心ヲ一ニシテ世世厥ノ美

ヲ濟セルハ此レ我カ國體ノ精華ニシテ敎育ノ淵源亦實ニ此ニ存ス爾臣民父母ニ孝ニ兄弟ニ友ニ夫婦相和シ朋友相信シ恭儉己レヲ持シ博愛衆ニ及ホシ學ヲ修メ業ヲ

習ヒ以テ知能ヲ啓發シ德器ヲ成就シ進テ公益ヲ廣メ世務ヲ開キ常ニ國憲ヲ重シ國法ニ遵ヒ一旦緩急アレハ義勇公ニ奉シ以テ天壤無窮ノ皇運ヲ扶翼スヘシ是ノ如キ

ハ獨リ朕カ忠良ノ臣民タルノミナラス又以テ爾祖先ノ遺風ヲ顯彰スルニ足ラン

斯ノ道ハ實ニ我カ皇祖皇宗ノ遺訓ニシテ子孫臣民ノ俱ニ遵守スヘキ所之ヲ古今ニ通シテ謬ラス之ヲ中外ニ施シテ悖ラス朕爾臣民ト俱ニ拳拳服膺シテ咸其德ヲ一ニセンコトヲ庶幾フ

相對應的漢文如下:

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國宏遠、樹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億兆一心、世濟其美。此我國體之精華、而敎育之淵源、亦實存乎此。爾臣民、孝於父母、友於兄弟、夫婦相和、朋友相信、恭儉持己、博愛及衆、修學習業、以啓發智能、成就德器。進廣公益、開世務、常重國憲、遵國法、一旦

緩急、則義勇奉公、以扶翼天壤無窮之皇運。如是者、不獨為朕忠良臣民、又足以顯彰爾祖先之遺風矣。

斯道也、實我皇祖皇宗之遺訓、而子孫臣民之所當遵守、通諸古今而不謬、施諸中外而不悖。朕庶幾與爾臣民、俱拳拳服膺、咸一其德。

這說白了就是將漢文「直譯」為日語。但是畢竟漢文對於日本人來說是一種外語,即使日本人「直譯」成了略顯生硬、貌似古文的日文文章,還需要面對讀音的問題。當時的人為了讓這種文本顯得更加自然一點,會根據各種場合酌情使用音讀或者訓讀(傳統上朗讀漢文典籍要使用音讀,但後來逐漸不嚴格了)。出於跟漢文的語言風格保持一致的考慮,很多時候漢文訓讀體會放棄一些字詞的訓讀,而直接用音讀表示,以保持文風簡潔。這相對於「訓點」法來說,稍微更加容易理解了一點,因為這種文本還是貼合日語語法的。所謂「復文」,就是把這種文體變回純漢文。

即使「漢文訓読體」不像一般意義上的直譯那樣採用當時的通俗口語,它經過長時間的歷練和完善以後,已經變成了一種莊重而富有魅力的獨特文體。但另一方面,由於必須使用漢字,日本人誤用漢字詞、與其他口語上的訓讀詞混用的情況非常多。例如「既而」(スデニシテ)本來意為「それ

からあと、そういうことがあったの」(之後有這樣的事情),可是經常被誤解為「既に」(已經),更何況「スデニシテ」本來就比較彆扭。

所以,常見的一訓對多字的狀況對漢字用字的定奪提出了考驗,日本人必須透徹地理解漢文字詞的意義和用法。即便如此,對應的漢字詞和訓讀詞之間始終有細微的差別,這種差別「漢文訓読體」並不一定能彌補。

在明治時代,「漢文訓読體」已經取得了官方語文的地位。比如上文的《教育敕語》,還有日本戰敗時的《終戰詔書》(終戰詔書),都是用漢文訓讀體寫就。維新時代的日本大臣,可以想見都是有相當文化水平的人,不說漢文訓讀體,傳統漢文的閱讀應該也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鑒於這種文體嚴重脫離日常口語,二戰後自從日本政府頒行《日本國憲法》,就開始採用現代口語體了。(順便還涉及「現代仮名遣い」的問題)

除了「漢文訓読體」,還有「和文體」(即《源氏物語》所處平安時代的口語文體)、宣命體(在神社祝詞等場合使用的文體)等等。古代日本語文體裁是紛繁混雜的。這些暫時不表,題主有興趣自己去查一下。

參考文獻:關於日語「漢文訓讀法」的分析與研究_萬方數據

——————————————

知乎對一些日文漢字不支持,請不要介意。

——————————————

另外在果殼網發現了對於這個問題的討論:日語可以都用漢字寫嗎?


謝支持,沒想到這個上日報了我以為會是另一個,有一定戲謔的成分還請大家包容。

...........................................................................................................................................................

先回答題干問題,日語所有的單詞都可以寫成漢字,但是很多日本人也看不懂。

日本人的起源是哪裡? - 安森垚的回答

這裡面回答了日本人的起源問題,正好在這個問題里好多人問我日語到底怎麼回事的問題,那我就在這裡說說吧。

這個文章已經說了大致的東西了,可以說日本人包括原住民(D)加上「渡來人」(O2、C),都沒有太多漢人的血統(O3)。

可是這個民族實在是太落後了,真的是沒文化啊,中國人自古就愛收小弟,但是日本一直是個當小弟都不夠格的國家。

從全世界來看,有文字的民族都是天之驕子啊,並且還是象形文字不是拼音。(全世界絕大多數的文字都可以找到一個淵源「腓尼基字母」,漢人是唯一一個發明並發展流傳下來象形文字的民族,雖不是皇漢,但是這一點真的很佩服漢人)

也就是說在大和政權逐步形成的古墳時代,也就是大約我們三國到隋的時代,只會烏拉烏拉卻沒有文字的日本人受到渡來的百濟新羅人影響,逐漸使用了漢字記載文書,也就是說從本質上說最早時的漢字也好還是佛教也好都不是從中國直接傳過去的。所以其實這個是很悲涼的,對於古墳時代的所謂貴族(其實就是部落大酋長)們,除了少數的「渡來人」(百濟新羅人)可以看得懂漢字,其他人看文書就像是外語,實際上也就是外語,這就是一種迫不得已的辦法。

終於到了日本歷史上的偉人聖德太子攝政了(至於聖德太子的有趣故事以後再講),這貨扶持了一個沒什麼勢力的小野妹子當「遣隋使」,這時候才開始真正的漢化,貴族也逐漸開始學習漢語漢字,上層社會開始有了文化,但是實際上,這個時代,漢字和漢語對於整個日本人來說,仍然是一個外語,除了遣隋使和受過教育的貴族,比如蘇我馬子他們家人,大部分人沒人看得懂這東西。

圖 聖德太子和小野妹子(男)

圖 當然了人家是這個形象 你看這造型 怎麼看和漢人關係也不大 比如人家本來名字是「廄戸(うまやと)皇子」,聖德太子只不過是後人給他搞得外文名字,就和劉德華弄了個英國「太平紳士」那個感覺(謚號)。但是太子死了之後蘇我這個豪族一直執政,日本漢化道路一直也不平坦,隨著「蘇我入鹿」這個人被他從小玩到大的小夥伴邊緣貴族「中臣鐮足」搞死了之後,中臣鐮足扶持有著超兄貴名字的「中大兄皇子」成為「天智天皇」之後,日本才開始真正的徹底漢化——大化改新

  • 說句題外話,蘇我豪族雖然滅掉了,這個中臣鐮足就是後來被賜「藤原」的家族的始祖,藤原家族的攝關政治可要比蘇我厲害多了。

日本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狂派遣隋使,漢字才算在上層社會普及開來,並且日本人引入了大量的漢字辭彙,比如官位制度,玄學,佛學裡的辭彙日本原來都沒有,日語開始變得不純,加入了大量的漢字辭彙,就像現在有些人動不動就蹦出幾個英文詞一樣。不久之後的奈良時代,漢語(注意就是漢語)寫成的「古事記」也出現了,但是民間的話還是不認得這東西,只是上層人的內部消遣而已。

直到奈良時代後期,一部叫做《萬葉集》的詩集出現了,這東西裡面有好多都是一個叫做額田王的女性皇室成員寫的,可是人家女性也不看中國那些東西,寫出來的可是「和歌」,壓根就沒法拿漢語去寫,所以日本人神奇的找出幾百個漢字,直接當做拼音來用,日本人把這種詭異的書寫模式稱為「假名」,這也就是著名的「萬葉假名」。

圖 萬葉集 全是漢字,你卻看不懂吧

比如日語的櫻花是「sakura」,萬葉集就寫成「散久良」,比如山是「yama」,日本人就寫成「也末」。你說這「散久良」和sakura哪裡像了,其實唐代的中古漢語發音還真差不多是這個,再加上日本人天生自帶舌頭硬直技能,所以就變成這樣了。

(漢語的演變非常的大,原始的漢語其實和現在的藏語差別不大,是一種被稱為「原始漢藏語」的語言,我們的「官話」是直到明代才逐漸形成的,唐代的長安話和客家話相似度較高)

所以隨著漢化的封建制度不斷產生,日本民眾也不能像原始人那樣活著了,全民掃盲變得十分必要了,但是學漢字不太可能,不可能讓全民都學一外語吧。寫萬葉假名?一個漢字的東西你寫三個漢字,所以傳奇性的平假名片假名就產生了,平假名顧名思義,就是平時老百姓寫日語用的。片假名就是僅僅作為拼音使用。但是本質上都是拼音,可以看成大小寫。

圖 草書變成的平假名

圖 偏旁變成的片假名。(忽略後面那一排注音符號。)

所以從這之後掃盲工作結束了,一般平民和女性都愛用假名來書寫,但是上層男性為了裝逼,就一定要用漢字寫東西,但是總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日本人就開發出了寫著漢字讀日語音的詭異辦法,話說漢文字的偉大之處也就在這裡了,你就是英語,只要你不嫌麻煩照樣可以用漢字表達出來,比如我就說「車」讀成car,你也沒意見吧。但是關鍵是語法也不一樣啊,那沒事,改順序。但是日語是黏著語助詞很多啊,沒事我們把助詞寫成片假名標在漢字的角落裡。

所以上層社會就出現了這東西。

圖 日本漢文 旁邊的假名都是助詞,平假名都是注音

所以日本就出現了這東西,但是話說回來,日本的普通人自己都看不懂這東西,純屬是上層社會為了顯示自己BIGGER的工具。

但是畢竟漢文化太高級,所以很多漢字讀音的詞也引入了進來,比如SEKAI世界,UCYU宇宙這種辭彙,日本的每個漢字基本都有音読み(漢語讀法)、訓読み(日文讀法)這兩個模式。

所以你看到的日本上層社會的東西,要不完全就是漢文,要不就是日本漢文,總之沒受過教育的人是不怎麼看得懂的,就是受過教育的,他讀出來的也不是漢語的音。

所以說其實真正的現在的日文書寫系統,也都是在明治維新之後了,日本人開始全民受教育,上層也不總弄怎麼晦澀的日本漢文了,把假名寫法和日本漢文寫法綜合起來,才出現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日文。

二戰之後,日本更是取消了大量用不到的漢字,並且讓平假名成為了官方文字,片假名也只作為表達外來語的拼音作用出現了。

所以才出現了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よろしくお願いいたします、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這樣的夾雜漢字假名的日文寫法。(謝謝,請多指教,多謝款待)

其實原來日本人是這麼寫這三個詞的 有難ウ御座イマス  宜シク御願致シマス 御馳走様デシタ 這樣的寫法的。(片假名應該是小的,這裡打不出來)

以上

還有補充一個,貌似有個哥們來找存在感然後氣急敗壞了,我給他的回復既然被刪,我貼一下這人的過往答案給大家觀摩下,反對都反對不出名堂也是神奇的。

在日本舍友發表辱華言論時,華籍舍友應該如何帶有大國風範的駁斥他? - Siyookang Heseri 的回答

如何反駁南京大屠殺偽造論者? - Siyookang Heseri 的回答

叫「韃子」是否是皇漢主義的體現?應該如何辯駁? - Siyookang Heseri 的回答

我們都在日本,但別忘了自己姓什麼,能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日語這種鼓吹「和制漢語」的人,我覺得還是儘早歸化比較好。


日本那邊優秀的學生(限定詞優秀,高中大學生之類)是可以直接看懂簡單的文言文的(更不用說那些受過專業訓練的大臣了)。記得日本的最強大腦有一個題目就是(讓日本的最大學生)快速(一秒鐘5個字以上)閱讀諸葛亮的《隆中對》然後回答問題。。。

翻譯,我們文言文教學的時候都用白話文解釋,他們當然也用日本翻譯解釋啦。。。

發音,他們會盡量用漢語的方式發音,雖然相當不標準。

深度,日本人愛專研,如果真遇到那些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日本人,你(如果不是很牛B的話)真會被乾的體無完膚(我就被360度吊打過)。

貼兩個視頻吧。

第一個是麻辣教師GTO動畫第16集

雖然裡面說的是神童,但人家還是上課正經教論語的。

日本學生會讀中國的古文?_bilibili吧

這裡面有一些日本那邊的文言文題目,題主可以試一下哈。日本人的高中題。。。

原文圖片太長我就截一小部分,大概類似於這樣的,之後的題目就是選擇題,選擇哪一句話應該怎麼用白話文翻譯最合理之類的,類似於我們的高考題。。。

這文言文有點簡單,但挺有意思的哈。


日本漢字黨自述史:

宇宙誕生以前、唯漢字有。漢字混沌渦中、初代漢字魔突如誕生。漢字魔、混沌漢字秩序化、宇宙創造。其時、以下宣言「大宇宙誕生百億年後銀河系太陽系中三番目惑星、電子情報網発展。其中日本國、文字會話流行。軟弱顔文字平仮名表現流布、知性減退、電話料金嵩。其時、漢字魔二世出現。文字會話世界、総漢字化。漢字珍理教浸透。軟弱表現殲滅。皆當教入信。地球暦二千百一年四月十五日、平仮名表現壊滅必定。漢字明快表現、文字會話世界支配」。

宣言後、漢字魔突如餅喉詰崩御。

百億年後、初代漢字魔予言的中、漢字魔二世誕生。地球暦二千年年漢字珍理教創立。以後諸々文字會話室遍歴、漢字教布教。入信者此本部巡禮。地球暦二千百一年、文字會話世界、全員漢字表現者化必定。

諸々文字會話室、誤解爭議散見。平仮名混在安易表現、誤解之素。亦、交際表層的。真友情戀愛発生無。知性減退。漢字忘卻時、文化滅亡必至。

漢字表現意味明解。平仮名片仮名、其起源漢字也。漢字一文字意味深々。効果的表現時、小文字數大量情報伝達可能。心理細部表現、一文字可能。平和文字會話世界構築必定。

汝即顔文字平仮名安易表現放棄、漢字表現鍛練開始必須。

黨歌

電脳世界繁栄希求

世界漢字化即平和

安易平仮名即嫌悪

顔文字表現即死罪……

漢漢漢漢漢字黨

漢漢漢漢漢字黨

我等日本之漢字黨

 

第二番組一所懸命

漢字化徹底掲示板

近々絶対日本制覇

將來確実世界制覇

漢漢漢漢漢字黨

漢漢漢漢漢字黨

我等日本之漢字黨

 

漢漢漢漢漢字黨

漢漢漢漢漢字黨

我等日本之漢字黨

日本漢字黨黨歌-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贊同 @安立桐 的答案,現代日語全部用漢字來書寫是非常不方便的,一眼掃過去,識辨度很低,就跟如今拋棄了漢諺混寫的韓文、和某些日本極端民族主義者所鼓吹的純假名日文一樣難用。

其實題主想看到的日文,應該是指「所有能用漢字寫的地方都用上了漢字,用不了漢字的助詞採用假名的」吧?可惜現在漢字現在日本的影響力遠沒有英文大,日本青年以使用直譯自英文的片假名為時尚。

我們要努力發展,增強漢字的影響力,讓日本人覺得日語中夾雜的漢字多才是一種時尚。

事實上,把日文中能寫成漢字的地方全部寫成漢字後,一篇日語文章在中國人眼裡看來是很親切的,意思基本上能懂個七七八八。

這是一首琉球的日語歌,叫青い寶

青い空 青い海 蒼い風が有る

藍天 碧海 蔚風

彼の場所に 又行きたい 又戻りたい

嚮往之地,願歸之地

青が溢れる 彼の場所で 又笑いたい

願歸於那滿是藍色,滿是歡笑之地

何時もの坂道 下る度 夢見てた

夢中無數次夢見過的街道

未だ知ら無い 広い世界 何かを求めて

世界廣闊 我們又在尋找著什麼

離れて分かる 青の溫かみ

雖別離 那藍色的溫暖

何時 何時迄も 色褪無いで

卻永不會褪色

思い出すは 此の景色 思い出すは 月ぬ美しゃ

想起那般景色 想起月之歌謠

島ぬ心 胸に抱く 有りの儘で 居られるよう

心中那對故鄉的眷念好似從未消失

辛い日々に 涙流し 夢の重さ感じた

生活艱辛 悵然淚下 夢想那麼沉重

島での誓い 思い出す 又歩き出せる

曾在故鄉許下誓言 而如今我又要遠去

離れて分かる 親ぬ有り難み

雖別離 親恩

どんな時でも 忘しん無よー

卻何時都無法忘懷

様々な 違いを知り 自分を失い掛け たら

各異的世界中 雖也曾迷失自我

思い出して島歌を 三線の奏でる音色

一想到故鄉熟悉的歌謠 一想起三味線曼妙的弦音

太陽ぬ光注ぐ 心を曝け出せる場所

陽光瀉下在那個令人寬心之地

今宵も共に 歌いましょう

今宵請共唱一曲吧


我是一位軟體工程師,在公司出差於千葉做產品本地化開發一個月。

-----------------這是哥哥的分割線-----------------------

和我合作的日本同事(是汽車專業)非常平和,一開始交流時他寫出他的想法,意思雖不完全理解透徹,但能讓人明白80%以上,當我用簡體漢字回復時他有時有點茫然,結果我用WorD轉成繁體後,他也基本認可,看得出我們交流僅有專業的詞有點困難,日常倒無太多問題。

最讓我有印象的是經常去餐廳的一日本老太真可愛(服務生,年齡有點大,估計有70左右)這麼年齡還端盤子打掃衛生,真讓人尊敬。開始不明白豕肉是什麼,哈哈竟然給我畫出一頭豬來,這連幼兒園小朋友都懂的動物,讓我想起狼奔豕突這個詞來,這個字豕像是在日本念tun(同豚)。臨走給我留簽:歸國,勿相忘。因太久,也丟失了。

使用漢字書寫一定產生歧義,但使用文言繁體則無太多問題!


孫中山曾經用在紙上寫漢字的方式和日本人交流過,據說交流起來效果還不錯。但對方好像是學識比較好的人。


我覺得你們過於糾結漢文和標記了.

我很想告訴你們說,日文不能全部使用漢字書寫,看不懂沒有意義.

日文,現代日語.使用混合漢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來表記.

有些人會鑽牛角尖說,古代日文明明可以用漢字標記.說的沒錯,但是沒什麼實際意義.因為今日的日本人並不會這麼做.

為了幫助理解簡單敘述一下時代背景,中國使用的漢字書寫系統,曾經是東亞(至少包括今天的中國,朝鮮半島,日本島和越南)流行的國際共同標記方式.所以讀這些國家地區的古文,出現漢字表記是非常正常的.

任何的信息都可以使用等價的表記方式,當然從實踐上要遵從歷史習慣.

中文可以拉丁化,比如使用拼音來表記.反過來印歐語系也可以漢字化,完全成立.當然這麼做太麻煩了,缺乏實際價值.

日本使用漢字表記大約有1200年的歷史,直到今日日語仍然有大量漢字表記(49%).當時要區分漢字表記和漢字,中文,日文,是比較容易混淆的概念.

漢字,一種表記符號系統.

中文,現代中文,以白話文為基礎的通用的標準語.古代中文,書寫用的文言文以及民間的白話文.

日文,現代日語,包含平,片假名和漢字.古代日語,有全部漢字表記,全部假名表記,混合表記,按年代分.

對了,全文說的都是表記,就是寫,不涉及任何的讀音.

希望有幫助到題主理解.如果有不周請指出.


偽中國語。

圖片來自微博,侵刪。


如果只為表意,如最高票答案所說,文化水平較高的日語使用者是可以只憑藉「漢字」進行溝通的。日本的中學生也會學習我們所謂的文言文,只有漢字(而且是嚴格按照古文語法)的閱讀理解能力對於他們來說是必須的。

現代日語的學習者都知道,日語分為漢字系統(注意這裡的漢字並不等同於中文的漢字喔~可以參考 那些其實你並不懂的日本漢字 - 知乎專欄)和假名系統;而從歷史起源來看,漢字系統的使用是要遠遠早於假名系統的。在日本這一國名還沒有誕生和得到承認的原始時期,居住在此的大和民族都是使用漢字進行溝通;各種出土文物表明,大和民族引入中國的漢字最初是取用發音而非字義,而只有文化水平較高的一小部分人可以真正做到無障礙漢語寫作(比如古代大和政權上書中國的各種文件和書信等等)。

目前公認的說法是,假名系統(又稱萬葉假名)於平安時代被廣泛應用於文學作品的創作當中,最初的功能僅僅是①為外來語注音,因其數量有限、方便記憶,逐漸受到了貴族女性以及大眾的歡迎。大家所熟知的「源氏物語」即為一例。

有趣的是,這些用假名寫作的作品在當時地位遠遠低於使用漢字的創作(比如日本文人寫的漢詩),但在千年以後的今天,它們卻成為了公認的日本文學的代表。假名出現和將「日本」作為國名的時間相差不多,因此也可以說它是真正②「日本特色的日語」,是日語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總的來說,雖然現在日本大街上假名隨處可見,它最初卻是為了「受教育程度不夠高的人」而被發明出來的。

說說日本漢字和中國字之間的「羈絆」,在大和政權逐步形成的古墳時代,日本逐漸受到漢化渡來人的影響,開始使用漢字記載文書,但只是極少數人懂得使用這種文字,直到身為「天智天皇」的中臣鐮足出現,開始「大化改新」,狂派遣唐使,在上層社會普及漢字,之後,隨著漢化的封建制度不斷產生,普通百姓也不能再像原始人那樣活著了,要他們變得聽話就要統一他們的文字,於是漢字開始進行演變傳遞給平民,傳奇般的片假名便應運而生,可以說,日本是在漢字的滲透之下,逐步發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文字,也自然而然有了屬於它本身不一樣的含義。

而隨著假名不斷融入正統的語言體系、它的地位也不斷提高。到今天,假名的另一個意義就是③表達一些漢字不方便表達的文法形式,比如敬語當中的「にする」「になる」等等用法。在等級尊卑十分嚴格的日本,只用漢字敬語不足以表達等級與等級之間細微的差別。

家喻戶曉的飛鳥時代皇族,政治家,改革家聖德太子,仿照中國當時的官僚階級制度,創立了劃分官臣的等級制度「冠位十二階」。通過官帽的顏色區分官銜便一目了然,各以的濃淡兩色的「紫、青、紅、黃、白、黑」六種顏色,來代表「德、仁、禮、信、義、智 」。

但是這種等級區分,只是針對侍奉朝廷的官宦來說的,也就是說,普通老百姓是沒有等級區分,也就是「沒有身份的人」。在1000年後的江戶時代,人民被區分為「士農工商」,而在這中間,也只有在朝廷任職的「士」武士階級算是有身份的人,而「農工商」都被視為沒有身份的人。

所以在生活中,沒有身份的人對有身份的人或者官僚地位低的人對地位高的人提出要求的時候,因為身份地位高的人屬於內外系統中的「外」,所以要用「歌」的方法,而身份高的人也會用相應的「歌」來回答。這樣歌謠的一來一去,就產生了藝術性和韻律,就像填詞一樣,產生了當今的尊敬語和謙讓語。

這樣的文化的誕生,就必然導致了一個結果。好像達爾文提出的生物進化論中的優勝劣汰一樣,在古代日本,靈活運用敬語的人,會獲得上司下屬的喜愛,掌握豐富的人脈和圓滑的人際關係;而不會靈活使用敬語的人,會在人際關係中處處碰壁,甚至會因為不敬的罪名而被打入牢獄,不得脫身。在這樣的自然選擇中,會說敬語的日本人勢力越來越強大,從而讓敬語這種複雜而古老的文化流傳至今。

(也是學日語的大家最頭疼的問題點啦哈哈o(^▽^)o

關於敬語的複雜性,了解不多的同學可以參考這篇文章,開頭對敬語的類別做了簡要介紹: 日語敬語應用篇---歷史悠久的敬語,還有維持社會和諧的作用? - 知乎專欄

所以說,雖然漢字在日語當中的地位隨歷史發展有所變化(總體來說重要程度降低了),但是將漢字以近乎原始的狀態保留在自己的現代語言中,在中華文化圈內只有日本還在堅持;而日語當中能被識別的古代漢語的成分,對於現在的中國人也是很好的借鑒。

歡迎關注FireflyStudy螢醬日語!更多關於日語學習和日本文化的小知識,盡在螢醬專欄~


記得那時學日文的時候,老師教了一首朱熹的詩,話說,寫著中文自己都不知道怎麼念,後來念給友人,人家受過日本高等教育的,回我一句中文,麻煩以後這種東西用中文念吧,因為該死沒幾個日本人能聽懂。原因居然是你寫出來沒幾個人日本人會讀,中國人學習日本天生優點是發音畢竟接近中文,但是一個字各種讀音要人命啊。關鍵大多字有中文發音。而且還指一個中文發音,貌似連我朝各地方言都有,舉個小例:日


在日本讀了高中,順便學習了用日語對漢文的庖丁解牛法,也就是咱們的文言文。日本高中生的古文學習分為漢文和古典,古典是日語古文,即日語的難度加強版,此處不做討論了。講下漢文學習吧。日本人看漢文,首先,做分解,感覺和我們看德語長句子似的。用符號把咱們文言文的語序還原成日語語序,然後,按照字典注釋翻譯,這個步驟就和我們差不多了(當然,讀音是日語,大家不要想太多)。就難度講,高中課本內容相當於我們的初中課本,比方說有桃花源記,但是考試內容還是有難度的,我記得碰到過性善說和性惡說,還有梁啟超康有為那種艱澀之至的文章。


我在日本酒店想要條毛巾又不會說,於是在紙上寫了毛巾兩個字,她們表示明白了,過了一會兒送了床被子上來……


日語是日語,日語中的漢字不等同於中文,是完全另一種語言,只是有些辭彙意思相近。

日文中的「漢」字可以用平假名片假名標註出來

比如「學校」,中文寫作「學校」,讀作「xue xiao」,日文也寫作「學校」,平假名寫為 「かつこう」,既可以寫作學校這個字形,也可以寫成 かつこう,日文發音也可以用羅馬音表示,這時「學校」為「kakko - 」(包含橫杠),讀出來是「卡啊空」(漢字諧音)。

特別注意,雖然發音可以標註,但是平假名 片假名 羅馬字母 這些都不是拼音,不能當作漢語中的拼音,它們是可以單獨使用的。

可以買書也可以從網上看看關於日文發音基本「五十音圖」的介紹,這些概念就會很清晰了。


平假名和片假名都是漢字的變體。所以,技術上說,日語一直都是用漢字寫的哦。

大家猜「有難御座増」是什麼意思呢?

日語最初用漢字表示的時候,萬葉假名就是類似這種玩法。


是我祭出此圖的時候了,15年的日劇《婚活刑事》看這黑板上的字全都認識


這首《漢字黨》是日本人編的,全部使用漢字。

完整版:【奇葩向】《日本漢字黨黨歌》(高音質附中文歌詞)_趣味科普人文_科技_bilibili_嗶哩嗶哩

漢字實在過於厲害,不但可以完全替代日語,還可以完全表現朝鮮語、越南語、女真語、契丹語、楚言(湖北話)、廣東話、客家話、潮州話。。。。。

是否還記得《逃學威龍》?

周星星同學這麼做也是有一點道理的。。。

漢字是一條3000年未曾斷過的線,本身就承載了許多的歷史。

例如【冊】的甲骨文就已經告訴了我們最早的竹簡就是用兩根繩子把4塊竹片兒穿在一起。(象形字所佔比例雖然不到10%,但它卻是會意字、指事字、以及佔80%的形聲字的構成基礎)

還有一個字也很有趣:【而】,就是【鬍鬚】的形象表現,因而便有了:

【耍】——給女性戴上鬍子

【耐】——把鬍子剪掉作為一種懲罰。。。

【而】還是一個重要的虛詞,用於表達【遞進】和【轉折】。王夫之是這麼解釋的:

於是【而】便有了「前進」、」拐彎兒「等含義。(當然,這是一家之言,需要互相印證)

總之,漢字是一套很厲害的系統,沒有什麼是它做不到的。

最後,這個視頻也蠻有意思:同一個漢字單詞的中日韓發音的對比_趣味科普人文_科技_bilibili_嗶哩嗶哩


我來補充實料:這是在上野公園拍的西鄉隆盛塑像,紀念文就全部是由漢字寫成的。時間應在明治年間。


實名反對高票回答者@安森垚的回答並為因指出其一些明顯低級錯誤而刪評論拉黑的行為感到不恥

1.所有的日語都可以用漢字表示?

不是。不能用漢字表示的且非外來語的日語辭彙數不勝數,其中絕大部分副詞,擬聲詞,擬態詞等便是如此。有些人非要說萬葉假名算漢字,萬葉假名只借漢字標音和其意義毫無關聯,本質上仍是假名,和平假名片假名相併列的假名。平假名片假名實際也來源於漢字,那難道可以說日語全用漢字書寫?

2.現代漢語和日語共通的辭彙到底是哪傳到哪?

雖然漢字在古代由中國傳到日本,但在近代日本利用漢字造了大量辭彙並逆向輸入中國。可以說,現代漢語和日語共通的辭彙絕大部分來自日語,包括政治、経済、文化等等我們耳熟能詳的辭彙,甚至辭彙這個詞本身(源於日文「語彙」,譯自英語vocabulary)。

還有很多詞雖然記載最早出現於中國古文獻,但其現代的含義是日本人賦予的並將其用法傳入中國。比如該答主所舉的「宇宙」最早來源於莊子,宇指時間宙指空間,而近代把宇宙作為Cosmos的譯語賦予其與Cosmos相同含義的是日本人。類似的例子還有人民people 共和republic等等。

然而一部分詞例外,這一部分詞一定是從古漢語傳向日本的,那就是タリ活用的形容動詞。其中包括疊詞(○々),以○然、○漠、○乎結尾的詞,單字音讀形容動詞如凜タリ、倩タリ以及一些沒有規律的如淋漓、寂寞、絢爛、爛漫、矍鑠、嬋娟、磊落等。

3.過去的日文是用漢字加小號的片假名書寫的嗎?小號的片假名和普通尺寸的片假名用於什麼?

不是。小號的片假名用於給漢文標註送り仮名,以及用於曾經的只支持半形片假名的電報。歷史上正式公文和天皇詔書等用漢文或漢字和普通尺寸片假名混用,其餘仍以平假名或平假名和漢字混用為主(源氏物語之後)。戰後小號片假名除了一些只支持半形片假名的收銀機等基本不用,普通尺寸片假名用於拼寫外來詞、表強調、拼寫部分副詞、擬聲詞、擬態詞,以及用於辭典上標註歴史的仮名遣い和漢文の書き下し文。

從過去一百年間日本對漢字的使用來看,漢字的地位是日趨式微的。從簡體字到當用漢字表到大量引進以片假名拼寫的外來詞甚至文學作品中用外來詞標註漢字讀音(目標ターゲット狙撃手スナイパー協奏曲コンチェルト等等)。雖然這種現象傷害了作為曾經對外文化輸出的強國人民的自尊心,但這實際上是語言的進步,大大降低了引進外來詞和國際交流的成本,客觀上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等。畢竟這是別人自己的語言,一些人再怎麼不甘心也是無濟於事的。

最後希望知友們對高票答案不要盲從,以開放的心態進行學術討論。

以上


首先理解一個概念:平假名和片假名是拼音,所見即所得。每個假名對應一個日語發音音節,跟日本人講話是一模一樣的。所以,「日語可以完全用假名書寫」,這句話是完全沒問題的。

那麼在平假名沒有發明之前呢?用漢字來表示假名,也是傳說中的「萬葉假名」。萬葉假名就是用漢字來表示日語的發音,一個漢字對應一個或多個日語發音音節。就好比你用「應給利息」來注音「English」這個單詞,然而你不但注音,你還用「應給利息」直接書寫,用來表示「English」這個單詞。當時的日本人就是這麼寫日語的,對於中國人來說根本就是天書了。所以通篇的漢字的確也可以表示日語。但是,現代日語是行不通的,因為大家不用這個,也就學者才看得懂。「日語可以完全用漢字書寫」這句話,要按照具體情況去判斷,不能一概而論。

那麼為什麼日本人一定要這麼做呢?原來,古代日本人只會說不會寫,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的文字,直到後來從中國傳入漢字,日本人才用漢字來表示日語的發音,再後來就發明了平假名和片假名,就變成今天的日語的樣子了。

那麼你看到的那些通篇漢字的文章、文件又是什麼呢?原來,日本人也會學習漢文,用漢語來寫文章、記事。這裡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文字本身並非日語,而是漢語,也就是文言文或者古詩詞一類的東西。不過這種純漢語的文章,往往是高級知識分子才會掌握的,代表了姿勢水平極高,非常有文化,非常文雅,也就顯得非常正統。

除了純漢語外,日本人還會有一種根據日本人的方法寫的「和式漢文」。這屬於一種日本特色的東西。因為日語本身的表達方法、語序和漢語都有很大不同,所以他們寫漢語就完全是兩種系統。很長時間以來,由於平假名沒有發明,萬葉假名寫起來又很蛋疼,所以他們書寫的方式就是用漢語,但是純漢語又太高級(畢竟就是外語啊),於是他們想辦法寫出了日本式漢文,包括語序、用詞,都是很日本化的。這種東西大概是普通民眾和中級知識分子當中最為通行的行文辦法。所以這就是一種中國人看不懂的一種漢語,類似於英語當中的中式英語。

但是這個時候,他們寫的東西其實本質上還是算漢語,說的和寫的不是同一套系統。後來平假名發明了,說的和寫的終於可以同步了,心中所想和筆下所寫終於是完全統一的了,但是保留了漢字高效率的組合表達邏輯,而在其他地方使用平假名。整個句子、文章是完全的日語,只不過借用了漢字。借用的漢字,當然也算日語。二戰後,漢字使用數量減少,能用假名的就用假名,假名數量在句中佔比更大。也就是說對中國人來說,二戰前的日語其實更好理解,因為漢字佔比更大,即便不懂日語,看懂大意不成問題,除非個別漢字和日語實際意義相差較遠。二戰後,日語假名佔比提高,更加接近日語的原生態,純漢語文章的地位也大不如從前,中國大陸推行簡體字,從此漢語和日語之間的差距算是達到歷史的頂峰了,也就是說現在的日語是最難學的。

以上是個人理解,不能保證絕對正確,僅供參考。

附上一本通俗易懂的小書:寫給大家的日語史 (豆瓣)


推薦閱讀:

日本的姓氏有貴賤之分嗎?求教~?
日語中如何稱呼漢字的偏旁部首?
現代日語相對於信長時代的日語是「異邦文字」嗎?
片假名對於日文體系到底有什麼意義?
如何把用英文寫的日文名字翻譯成中文(或者還原成日文)?有什麼規則可循?

TAG:語言 | 文化 | 語言文化 | 日語 | 辭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