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設計智能電視類產品的首頁可以讓使用體驗更好?

國外有Netflix等,國內有小米盒子、樂視盒子、兔子視頻等,不管是盒子還是App都是要藉助首頁來面向用戶,以國內目前的用戶群來看,什麼樣的首頁設計會更好?


那我就簡單的說兩句吧,咳咳……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下面列舉幾個主頁作為參考

1、google TV,目前由谷歌官方開發的TV系統,就底部一個菜單欄,包括menu鍵和快捷方式。具體就不多說了,簡單,推薦都懶得弄,活生生一個平板的移植,這個米國那邊買了兩個來用,sony和netgear的,總體體驗較差。

2、apple TV,頂部推薦模塊+底部菜單。

頂部推薦可根據菜單的選擇進行切換,採用了傳統蘋果圖片切換的效果,很贊。

選擇框採用了具有科技感的藍色光暈,跟整體很搭。

最大的特點是欄目、app的設定,類似於手機上的ios系統,apple tv將首頁和內容放在一個頁面內,在菜單欄按下即可顯示所有app和欄目。

3、Roku ,左側導航,加右側內容

roku在米國銷量第二,一部分功勞得益於他的ui交互設計。首頁為左側菜單加上右邊頻道內容的設計,十分有整體,用紅外遙控器操作時,你能清晰的知道自己在哪,要往哪裡去。如果您有機會試用,設計時候,記得把他的主題切換功能也考慮下。

4、Ouya

剛剛ouya更新了他最近的launcher,貌似還不錯哦,官網:https://www.ouya.tv/,我這邊盒子拿去模具長進行山寨研究了,新界面還給不了,老的界面就是下面的,大紅背景,簡單的菜單。然後後來還改了一個版本,就是把你的遊戲列表,放在欄目下面,跟roku比較接近。

新界面還是找到了,發過來吧

5、小米電視

這個你可以看看小米官網,就不弄圖了。小米電視界面設計我認為超越之前小米盒子以及其他山寨盒子。加冕山寨之王。

自個上小米官網看吧:小米電視——小米電視官網(頂配47寸 LG/三星屏3D智能電視)

6、小米盒子、兔子視頻、blablablabalbalbalba一大波國產山寨win8(以前叫metro)風格盒子

這些就大同小異了,很適合年輕人使用,另外您可以參考樂視做的一個比賽,LeTVUI首屆智能電視交互主題設計大賽,我實在想不通樂視收集了這麼多精美可愛的設計,竟然一個沒用,還是用自己的那套,真是折騰。不過樂視確實有大批優秀設計師。

圖片,自己搜吧。。。

7、Sony XMB

sony的界面主要是以XMB為基礎,什麼是xmb,請跳轉xmb_百度百科。非常適合十字鍵操作。首頁設計比較簡單,直達目標。

PS4

8、xbox

xbox的界面也是做過幾次調整,核心還是win8大色塊風格,小米們都是抄他的。

xbox360 最早的界面

xbox360 11年改版的界面

xbox one 最近界面

------------------------------

互聯網電視首頁設計總結:

1、使用深色背景,優選藍色、黑色,大屏幕如果使用淺色背景,會有泛光的問題,具體您可以參考谷歌TV設計指南https://developers.google.com/tv/android/docs/gtv_android_patterns。

2、優先考慮win8風格,大色塊可展示內容多,也更適合大屏幕遙控器操作。

3、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別想太多了。

4、跟小米一樣照著XBOX抄。。

還有些不錯的資料可以參考:

蘋果TV官網:Apple - Apple TV

Win8+XBOX360!微軟Metro UI界面解析

roku官網:Roku Products

gamestick:https://gamestick.tv/

另外可以多參考下一些TV版和pad版本app的設計吧,比如優酷TV、愛奇藝TV,不過也都差不了多少。

廢話這麼多沒有用,最後你得過了老闆那一關。


我有幸經歷、見證和參與了電視發展的各個階段。電視從最為簡單易用的媒體獲取工具,到現在作為家庭娛樂中心顯示設備,除了顯示技術不斷變化,操控設備也在不斷變化。電視之所以有主界面是因為在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時代製造如果不想被內容商吃掉,必須想辦法給內容提供者設置障礙,也就是大家說的入口。設計師和用戶把其成為首頁,而我們稱其為主場景,研發和技術部門稱其為launcher,既然是入口,它的意義就在於是否能夠起到入口的作用,或是起到商業排位和運營的平台作用。好的首頁評價標準不是設計美學決定的,而是可運營的有效性決定的。所以,如果我們理解了主界面的本質後就會對設計的具體做法有了比較清晰的思路。

2009年我們定義主場景時提出了「內容即界面」的設計理念。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設計理念呢?我們通過對用戶界面的產生、歷史、發展趨勢的研究發現,界面元素和用戶想接收的內容極其相關,無論是抽象的圖形,還是文字表達,亦或是具有情景演繹的寫實動態界面都期望達到一個目的:即將匯聚的內容信息更為便捷和舒適的傳達給用戶。界面元素的需求產生並不是設計師提出的,而是基於軟體和系統架構的工程師經過多年來積累,而形成的技術需求產生的,為什麼界面會是現在這樣的?又是誰控制著設計師的雙手?這些問題都可能對既定的界面設計思維產生衝擊。軟體或系統是數學邏輯,逆向思維邏輯,考慮的是窮盡,要求功能組織多類聚,少耦合,通過物理邏輯來建立信息架構,而得到的產品也是以培養用戶使用習慣為主。在這樣的邏輯下我們無法想出「內容即界面」的設計理念的。首先我們改變的是搭建信息架構切入點,改「物理邏輯」為「用戶行為邏輯」。這樣得出的結果我們會發現,其實用戶界面以現在的這種模式是無法支撐的。因為用戶的行為會變,而界面元素並不知道這件事,所以我們就需要把界面素設定為可變的內容本身。而內容背後又需要強大和長期的運維團隊支撐。所以,「內容即界面」的重點是如何獲取、記錄、統計用戶的收視和操作行為,並通過運維團隊對其支撐。當然,內容既然已成為界面本身,對其美觀度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這也就催生了我們由原來的ICON或Button的設計轉為海報或內容截圖的設計。以上的內容是粗略的拋了下關於電視首頁視覺的磚,我也不確定這是否是正確的,只是我們在這樣去做,去驗證。

對首頁設計影響更為重要的還包括交互設備,其實我們可以看一下,任何一個可以持續發展和運營的UI都需要具備一個較為穩定的交互設備,如PC的Windows變化慢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它的交互設備已經定義成為了鍵盤和滑鼠,而不是手指。當然,交互設備和系統包括界面的配合是很容易改變的,但是這麼多年培養的供應鏈生態(windows的所有應用都是基於鍵盤和滑鼠的API來設計的)和用戶使用習慣是很難改變的。如果我們不改變電視的交互設備,電視的首頁本質上是沒有多少創新空間的,無論以前電視的交互設備有多少種類,但歸根結底一句話可以表達:「設備交互內容」。近些年來也有很多公司在做多屏協同或多通道控制(包括語音和體感)等新型交互方式,但思維沒有改變導致產品體驗感也很差,如非標的通信協議導致設備間連接麻煩和不穩定,大小屏幕視角切換而導致的體驗不連續性等等問題。我們在2012年提出了「內容交互內容」的設計理念,這樣的理念就決定著沒有所謂一定哪個設備為控制端,哪個設備為顯示端了。因為內容是在多個設備中流動的。舉個例子,傳統的看電視的流程是開機,換頻道,看節目。這一系列動作是建立在遙控器在你手裡。而「內容交互內容」則是移動設備選節目,點擊播放,電視自動開機並播放節目,移動端變為選集、評論、推薦、收藏等信息。這樣的應用場景相信我們很多人已經提到過或正在使用。我們期望內容信息隨著人的行為而流動。當然,終端智能化已經幫忙鋪好了信息流動的道路,否則這些都是空談。

最後說一下UI和UE的區別,這兩個名詞的概念隨便百度一下就會查到標準回答,但是這些回答用到我們電視行業或是新型行業總覺的有些牽強。體驗這個詞是舶來品,國外在做產品時對UE的解釋是用戶經驗,但因為當時做翻譯的人並非設計人士,根據他的個人理解,將經驗改成了體驗。看上去只有一個字的改變,但卻讓原本有量化標準的工作失去了度量衡。前些年較為流行的尼爾森十大原則亦或IBM的UCD體系,本質上都無法評價體驗一詞,因為這個詞對於用戶來講摻雜太多的心理和精神層面的因素。當然沒有通用標準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每個企業根據自己所作的產品需要和品牌訴求,都可以定義自己的UE,這會更為實用。如我們公司就是這樣表述這幾名詞及關係。UI和UE區分不在於如何定義概念,而且定義它們解決什麼樣的問題:「UI只是解決用戶如何使用一個產品的問題,而UE是解決用戶如何愛上一個產品的問題」。如果非要給UE一個定義的話,我們是這樣解釋的:「用戶體驗即還原集體用戶生活經驗的細節,在此基礎上解決用戶最原始「歷久彌新」的本能需求,從而給用戶帶來既熟悉又陌生的全新過程感覺。」在易用性的角度來說,我們的理念是追求自然,比如遙控器的案件定義和觸摸板的動作,追尋的就是人在面對人機操作的自然反應,而不是給用戶設計好一套用設備的邏輯。

產品的首頁需要公司戰略支撐,我們做的「內容即界面」「內容交互內容」都是公司高層認同了「以用戶行為邏輯」為出發點做產品的,並且賦予了設計師們產品定義權,資源談判權和產品運營權(這是一場不小的變革,因為這些都是由傳統的技術專家們把控的資源,而且還要讓工程師們多寫很多代碼)。所以,真不是把它設計漂亮或是跟隨哪種風格就能解決問題的事兒。當然,如果你們公司和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是一樣時,擺在我們面前的應該不是界面風格,而是如何統一。希望大家都能成功或已在成功的路上。


我認為題主最後兩個短句很關鍵。以國內目前的用戶群來看,什麼樣的首頁設計會更好?

今天剛好跟領導在討論一篇國外的關於」電視已死「的文章,最後一致的結論是,國外的各種情況與國內都完全不同,只能作為大環境的參考,無法代表國內市場。

網路電視、機頂盒也是類似情況。在國外,這個市場是完全開放的,因此多以電視頻道播出+電視劇、綜藝節目等點播為主。而國內情況完全不同:正規的網路電視機頂盒,也就是CNTV和百視通為首的IPTV平台才有直播的播控權。而其他企業提供的機頂盒,點播內容也多來自於這些平台。

無論點播內容有多精彩,直播內容才是最稀缺的,也是最能抓住觀眾的。也就是說,在國內環境下,使用機頂盒的人群,大部分都是注重直播內容而非點播內容的(從各種機頂盒用戶都去安裝各類山寨App就可以看出來,這塊功能是必不可少的,甚至點播內容都可以忽略掉)。

我曾經問過我父母以及身邊與他們同齡的人(這個年齡層面再往上,才是電視的主流受眾人群,年輕人現在幾乎不會坐在電視機前面看節目),他們對電視/機頂盒的要求是什麼。答案是:清晰度高,頻道多,換台速度快,廣告少。

從這個需求來看,除了剛開機之外,UI的作用實在非常非常有限。依靠遙控器快速切換頻道成為了與電視交互的主要方式。因此我認為,智能電視和機頂盒的界面只要不醜陋,就無傷大雅,甚至過於花哨的UI還會對用戶體驗起到反作用。能夠讓用戶快速進入節目觀看環節,就是優秀的UI/UE設計。

以上都不是我希望說的重點。重點在於,互聯網電視/IPTV等新媒體傳播渠道,到底能提供什麼樣的優勢,才是這類產品應該關注的重點。傳統電視的問題在於傳播方向單一,受眾處於被動接受狀態,而通過互聯網,本應該能夠提供更豐富的實時交互手段。而目前沒有任何一家智能電視、網路機頂盒、IPTV企業能夠將這個核心優勢體現出來。這才是主要問題所在。

別覺得以上這段話是胡扯。看看Sony和MS是怎麼做的:在XBOX 360、XBOX One以及PS3、PS4上,Sony和MS都想盡辦法讓用戶能夠通過其他手段,而非通過本身的UI來與電視進行交互。MS推出Smart Glass,Sony除了讓自家的PSV能夠與PS3和PS4實時連接之外,還有一大堆手機App能夠實現對電視的操作和互動。甚至包括Wii U這樣的,在次世代主機稱霸客廳的戰鬥中率先成為炮灰的設備,也是極力希望將用戶手中的屏幕與電視大屏緊密聯繫在一起。

這個發展思路是正確的,畢竟坐在電視機前面,要用手柄、遙控器去操作電視界面真的很蛋痛,而利用第二屏實現更豐富的互動是更簡單友好的方式。我同時認為現有的這些方式僅僅實現了對電視屏的控制,還遠遠不夠。包括羅技Harmony遙控器在內的這些操作方式,充其量也是升級版遙控器,與以前傳統電視沒有本質區別。怎樣解決簡潔的雙向互動以及拓展至互聯網,將所有電視用戶聯繫在一起,才是未來互聯網電視(泛指)用戶操作和體驗的發展思路,僅憑一個主界面,確實無法體現互聯網承載電視業務的獨特優勢。交互向來不是電視屏的強項,還是別勉為其難了吧。


先說下我所經歷的四個時期的主頁風格吧。

12年左右,智能電視剛開始做,我們把所有的內容被扔在主頁上,這個主頁更像電腦的桌面,除了主頁上一個用於顯示通道的小窗口之外,鋪滿了各種各樣的圖標,用以凸顯電視的智能。內容在桌面上層進行呈現,並最後退回到桌面。現在看起來,那時有一種山寨手機的即視感。

這樣堅持了一年,13年的時候出現了一陣極簡風格,這得益於遙控器的飛梭流行,遙控器從標準的幾十個按鍵減少至幾個按鍵,所有內容被收入一個入口,將整個屏幕讓給了通道。電視主頁鍵的概念得以強化,所有內容從懸浮的主頁入口展開,同時非常重要的是,主頁開始高於內容層,主頁可以懸浮於內容之上,這樣做操作簡單,不對當前內容進行打斷操作,也不影響通道的使用,但是卻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缺少可運營性,內容藏的太深,彷彿回到了crt時代,有種倒退的感覺。

又過了一年,14年,主頁入口開始平鋪展開,將之前收入其中的內容釋放出來,但是依然懸浮在通道之上,強化主頁概念的同時擴大了主頁的可視區域與顯示內容。同年,瀑布式開始流行,內容開始得到全面的展示,內容即主頁,內容即入口。主頁開始成為網路遊戲中的地圖,在遊戲里你想怎麼玩就怎麼玩,當你想去別的地方的時候,你只需要打開地圖,在地圖裡選中要去的地方即可立馬過去,過去之後地圖便可以收起到口袋裡了。所有改變背後均有推動它變化的目的,這個階段推動它改變的是內容運營的需求,而這一步之後,電視真正走向了智能化,我個人覺得,智能化的標誌是不是安裝個apk,而是從交互到內容的可控性,可定製性。

這樣堅持了一年多,15年,隨著運營內容的越來越豐富,主頁的瀑布變得越來越龐大,慢慢呈現失控狀態,新的改變也隨之出現。內容被收到不同的子入口,主頁變成了入口的合集,內容即主頁變成了入口即首頁,這樣雖然增加了一層交互,但是呈現了整體輕盈的,加上入口區域移動時的動態效果,在不影響功能的情況下的確達到了不錯的效果,目前很多家依然使用類似的風格。

16年,依然會延續15的風格,變化依然在繼續,但是均是以改善用戶體驗,提高運營能力為主。

同時也看到很多大瀑布的主頁依然做的不錯。

好了,現在從非專業角度總結如下

1,主頁概念是驗證成功的,桌面概念不太好。

2,主頁懸浮是驗證成功的。

3,主頁風格可以不同,但是要能容下現在的內容以及未來一兩年的內容,所以入口主頁是目前被驗證還算不錯的方式。

4,內容的最好展示是瀑布,不管是橫向還是縱向,但是太過龐大了,會收不住。

5,我其實是一個不懂交互不懂設計的智能電視產品狗,有瞎扯的嫌疑。


Roku 這個界面 我覺得最適合 遙控器 ---- 方向鍵 + 數字鍵盤 模式.

因為有9宮格 而9宮格可以天然和小數字鍵盤融為一體 一一對應

一個簡單的方向鍵 加小數字鍵盤 完全可以極快地兼容所有的電視屏幕操作

而且在錄入文字時 遙控器上的數字鍵盤完全可以對應手機上的九宮格輸入法.

易用性 適用性 和複雜度 綜合起來是最佳的!

.


這個用戶群其實很難定義的。

要點在於你是想要定義「電視」的用戶群,還是「智能電視」的用戶群。

為什麼當年 iPhone 被成為「重新定義手機」?因為那貨根本就不是手機,只是有手機功能的 PDA 而已。所以,在很多廠商的想像中,智能電視其實根本不是電視,而是有電視功能的電腦。

設想一個問題,當你設計一個 iPhone 的時候,你的目標客戶群是喜歡用 PDA 上網的人群,還是使用傳統功能手機的人群?類比一下,你設計智能電視的時候,你的目標客戶群是傳統電視用戶,還是那些其實已經不怎麼看電視,只想把電視當作一張大顯示屏的年輕一代電腦用戶?

如果你的目標客戶群是傳統電視用戶,那麼我建議去掉所有的 UI ,對傳統電視用戶來說,沒有 UI 才是最好的 UI ,他們需要的只是開機就能看到節目,列出頻道就能換台,僅此而已。任何的 UI 其實都是橫在他們面前的障礙。一個悲傷的事實是在當下,這部分人群確實還是主流的電視用戶人群!

想要把新一代的不怎麼看電視的用戶拉回到電視么?但是現在的年輕人正處於工作上升期,更早一代的也處於育兒期,他們都沒有太多的時間可以用來看電視的。唯一可以預期的是:新一代成長起來的青年,他們可能更能接受點播而非直播的方式。而你作為智能電視的設計,是否可以等到這一批人成長起來成為消費主力?

這是一個矛盾,以中國的人口基數來看,雖然新一代的點播青年是小眾群體,但這個小眾群體的絕對數量仍然很龐大,因此主打點播的各種電視盒子廠商都可以生存得挺好。——但是生存得最好的仍然是廣電,因為廣電面向的是電視的主流受眾,這些受眾需求的是沒有 UI 的電視。


首頁作為各內容的入口,至關重要,一個好的首頁設計能夠大大提升用戶的體驗。我覺得首頁的設計要做到:

第一,推薦的內容要要基於用戶的喜好,現在很多首頁的推薦的內容根本就不是站在用戶角度去推薦,而是一些付費的,有利益相關的內容。除非能做到根據用戶的使用習慣,通過大數據給予個性化的推薦,如果做到這一點,就是個非常的智能和體驗非常好。

第二,現在的智能電視內置的應用以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很多時候用戶自己去安裝APP,但是每次啟動APP都得到應用列表中去找,所以如果可以把幾個常用的APP添加到首頁,大大提高方便性和體驗。


其實,智能電視類產品的首頁都差不多,怎麼設置鮮果也不會有太明顯的差異,主要看UI設計。目前各大智能電視UI設計都大同小異,相關的UI設計及應用開發都處於相對早期的階段,界面的設計相對比較丑,各種APP也大多是直接從互聯網、智能手機複製過來,沒有結合電視大屏幕、視頻、家庭,很沒勁。最重要的是,無論怎麼設置都要方便自己操作。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Netflix紀錄片Gaga: Five Foot Two?
《怪奇物語》致敬了哪些電影?
如何評價超感獵殺第二季?
美劇中重要角色死亡是否演員自願?
如何評價Netflix出的《惡魔城》系列動畫?

TAG:Netflix | 智能電視 | 小米盒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