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孝順的概念是什麼?
在國外生活的時候發現獨立的子女和父母關係很單薄並且大家都習以為常。
可見【孝順】中外有別。轉念一想,我覺得【孝順】這個詞有很強的時代性。無孝有三,親尚在不遠遊等都不能套用在現代社會上。而且我覺得孝順,其中這個順有著非常強烈的三綱五常中那種不平等的壓迫感。讓一個成年人聽從父母的意見,我覺得這完全是沒有理性的行為。那麼在我們當今的現代社會,什麼才是孝順呢?做什麼才能孝順父母呢?
多年來第一次碼字是由於今天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個親戚轉發的題為「孝了就順了」的文章,其中有一句話「如果孩子不在身邊就等於白養了」。微信這樣先進的科技媒介卻在傳播著這種狹隘的思想,我不得不做些什麼。
不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論調。我來美留學工作已三年,父母生活在中國的二線城市,身邊不乏有這樣的聲音說:「女兒都不在你身邊,你白養了個女兒!」
一次兩次,如果這樣的聲音越來越多,我不知道我的父母有多少堅強能不被這樣的話語中傷。所以今天我碼字,不是在乎別人覺得我不孝順而為自己平反,而是為我的父母,希望藉助傳播的力量,讓父母的親戚朋友也能夠多一些通情達理,少一些道德綁架。這是我關愛父母所做的事。
----------------------------------
首先要明確的是,孝與順是兩碼事。
以下摘自百度百科:
「古講孝道,並沒有說要孝順。孔子和孟子都說要孝,但不一定要順。該順則順,不該順時就一定不能順。
《孝經》諫諍章第十五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現代文翻譯:
孔子的弟子曾參問孔子:「冒昧的問您下,子女順從父母就可以說是孝嗎?」孔子立刻回答道:「這是什麼話!這是什麼話!當父母有不義的地方,就要設法婉轉的去勸阻他們,這樣才能使他們不會陷入不義之中。如果一味的順從,使父母陷入不義之中,這樣又怎麼能夠稱為孝呢?」所以儒家倡導的孝道,並不是盲從父母。孔子並沒有說「我是你親爹你就要聽我的」。這種不把子女當作擁有獨立人格的個體而視其為自己私有資產而對其進行道德綁架的思想完全是曲解了孝道。
在明確了當孝而不當順之後,再來看看以「兒女不在身邊就是不孝」的道德綁架,問題出在哪裡。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歷史裡,老年人出於各種健康問題喪失了勞動力,在沒有退休金的古代這便意味著完全喪失經濟能力。沒有醫療體系養老體系的古代,沒有別人或者社會可以幫助,老人只能依賴子女。若子女不在身邊,父母便無力生存。二十四孝包括了親嘗湯藥,扇枕溫衾,恣蚊飽血,乳姑不怠。因此有了親尚在不遠遊。
即使父母身體健康,也要侍奉左右,戲綵娛親, 滿足父母精神上的需求。在沒有電沒有網路沒有交通工具的過去,娛樂方式甚少,除了少數老人作詩習字,彈琴垂釣,普通年老百姓難以有什麼豐富的精神生活,於是所有的念想就都在子女身上,只有藉助於子女的交流才能得到精神上的慰借。
同時,另一方面來說,沒有飛機火車汽車甚至連遠洋航海都只有國家派遣才能出行的中國古代,世界相對是小的,人口流動遠不如今天這麼快。在大家還顧著吃飽穿暖的社會,普通百姓也顧不上自我實現這種高級的精神追求。既然沒有交通工具輔以,又沒有精神追求趨之,在這很長的歷史裡,大多數普通老百姓自然是成年後依然與雙親生活在一起。幾百年一代代都是這麼過來的,成為了社會習慣。
人類歷史上發生每一次革命性進步,總是會使一些舊有的社會習慣不再適用。從大航海到第二次工業革命,再到如今的互聯網革命,這些重大的歷史性變革徹徹底底地打通了地球五大洲,使世界成為一個整體,使人口流動變得再平常不過。而書籍電影互聯網極大豐富了當代人的精神生活,加速了人們去認識世界的意識。低成本的現代交通工具更是使世界人口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相互流動。於是成年後的孩子去新的城市尋找機會,去新的國家學習並了解世界,是合情合理探索世界的途徑,逐漸演變成當代的社會習慣。
而現在的老年人,也不再像古代人年老後因完全喪失了經濟補給而沒有子女奉養就無法生存。過度強調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依賴性反而導致了子女能力弱,成為啃老族。父母盡自己綿薄之力為子女安排好在家鄉的工作,有些子女便惰性滋生,失去了自我突破的意願和機會;有些還保留自我意願的子女卻被「父母辛辛苦苦安排的,不聽從就是不孝順」這樣的道德綁架,最終也失去了主觀能動性和突破的可能性。
如果你生孩子的目的,是替他規劃人生,是為了老有所依,那與投資無異,孩子只是你的金融衍生品。人類生息繁衍,是延續物種書寫進化史的過程。倘若新生的個體完全聽從老個體的思想而活,沒有新思想,那麼人類史就永遠不會被翻頁。生孩子的偉大意義在於,你給予了生命,給予了獨立人格,給予了人類社會前進的源泉。讓新生命去探索世界創造世界,這才是你所給予的這個生命的意義所在。因此,「孩子不在身邊就是白養了」完全是一種自私並且愚昧的論調。真正的白養,是你復刻了一個自己,讓新生命永續循環老生命的過程而沒有創新。
每一個人類個體都應該被尊重,具有獨立人格與精神自由。親子是一種世間最珍貴的血緣關係,但不能因為這種珍貴,就去剝奪個體之間的平等與獨立。
所謂獨立,不是說人可以遺世獨活,親情友情愛情家庭當然是個體生命里最重要的情感交織與精神寄託。所謂獨立,說的是但每個人類個體都應當有獨立人格,獨立思考,自己規劃自己的人生,自己去探索世界認識世界。父母不要以孝順的道德名義來綁架孩子,孩子也不要以為父母能依靠一生。
孔子從來沒有說孝就是要順。現代社會的孝道,更不是以犧牲子女對世界的探索為代價。經濟上的贍養是法定義務,關愛孝敬當然更是道德規範,但這不能曲解為霸佔子女的青春年華與自由思考。現代社會的孝道,講求的是常回家看看,是帶父母裝逼帶父母飛,是物質與精神上支持養生健身,是幫助他們與每天都在翻頁的世界保持節奏,是協助他們發現退休生活的愛好豐富精神生活。同時每個人都在以己之力創造一個更好的社會,醫療界建立更好的醫療保健體制,飲食界開發更科學保健的食譜,文化娛樂界創造宣揚正確孝道的文學藝術作品,科技界研發更易於溝通的科學技術。而這些所有,如果沒有千千萬萬離開家鄉的追夢者探索者,你以為上帝會自動幫助人類實現嗎?
我希望下次有人對我的父母說你白養了個女兒的時候,他們能以這篇文章為武器去立論,一個新生命對老生命的孝道不是順從,而是去推動社會,實現被賦予生命的意義,這其中包括以當代人文形式與科技媒介去破除他們周圍的愚昧聲音。而且我覺得孝順,其中這個順有著非常強烈的三綱五常中那種不平等的壓迫感。讓一個成年人聽從父母的意見,我覺得這完全是沒有理性的行為。
非常同意這個觀點,但是怎麼把握這個度才合適呢孝與順,只有比較輕鬆的人可以做到。
我只孝,也就是孝敬。
順不太可能,沒空、沒時間、陪陪父母這種話,電視上看看就好了,歌里聽聽就好了。
明天的飯錢、下個月的房租、還等著去賺呢。
嗯!孝順要理智不能太封建。
推薦閱讀:
※父母很專制,如何才能更好的與父母相處?
※帶爸媽旅行如何不被罵?
※和父親打了一架,以後怎麼辦?
※如果孩子出家了,父母會怎樣?
※女孩兒家裡比男孩兒好點兒,女方父母不同意結婚,然而已經牽扯太深怎麼辦???父母打電話催分手,很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