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日本為何出現養老金危機?

日本GDP那麼高,人口才中國十分之一多,為什麼還會有養老金危機?

國家財政是怎麼個運作的,一個國家有沒有可能發達到個個方面都不差錢。


錢是不會憑空從天上掉下來的,怎麼可能有國家不差錢呢。養老金的來源不外乎這幾種,一是大家按照某個標準交的保險金形成一個基金,進行一定的投資收益,彌補每年收上來的錢和付給老年人的錢的差額;二是不形成基金池,按需要付的數額來制定收費標準,左手收年輕人的錢,右手付給老人;三是個人帳戶制度,好像是半強制性的存款一樣,你工作時存的養老金是你自己的,替你保管,給你一定的收益,等退休以後可以取出來花。幾乎所有的國家的養老金制度都可以歸類為其中之一或是它們的組合。日本採用的主要是第一種形式。

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說日本沒有為養老做準備、日本的養老基金沒錢,事實上日本做了比哪個國家都多的事情來對付養老問題,也存了比哪個國家都多的養老的錢。日本養老金制度的建立始於1960年,經過40年以上的積蓄,到21世紀頭幾年厚生年金基金達到了140萬億日元上下、國民年金基金10萬億日元、各種共濟組合50萬億日元、民間厚生基金40萬億日元、合計240萬億日元的規模。世界上任何國家都沒有為養老存這麼多錢,只有美國接近,其他任何國家在金額上都不在一個數量級上。中國的社保基金總資產1萬億人民幣左右,只有這個數字的十幾分之一。不光金額驚人,就算是相對規模上,這筆錢相當於每年付給本國老年人的養老金的5倍,相比之下瑞典攢的錢的可以付4年,美國和加拿大可以付2年,英國2個月,法國和德國1個月。

那日本的問題出在哪裡呢?出在建立這個制度的時候對未來幾十年的情況過於樂觀。日本的人口出生高峰期出現在二戰結束後,之後除了70年代初因為這一波嬰兒長大成人結婚生子有一個小高峰以外一路下滑到現在。1960年建立養老金制度之後又過了5年這批人才剛剛畢業參加工作,而直到2005年以後嬰兒潮的這一代人才到60歲,之前一直都是收他們的錢而不是付給他們錢。這就使得在前面幾十年里,在資金上極大豐富的日本社會、日本政府、日本養老基金的管理者都沒有對這一體系將來有可能遇到的風險有足夠的重視。收費標準相對低,而給付標準相對高。以國民年金為例,創設之初的1961年每個月只需付100日元,老人每年可領24000日元。80年代初月付4000日元左右,老人一年可領50萬日元。如果一個人1935年出生,1961年一開始就交保險,交足40年,那他一生交費230萬日元,退休到死亡可領1300萬日元,收益竟達480%。1945年嬰兒潮出生的也可以交390萬領1300萬,收益240%。直到90年代發現這麼下去不是辦法,繼續調高費率,到現在月交15000日元左右,老人一年領70來萬日元,70後們預期收益率80%左右。但離收支平衡還有距離。

到了2005年以後隨著嬰兒潮一代的大量退休,領取養老金的人口增速突然加快,過去幾十年里持續下降的出生人口反而使得勞動人口,也就是繳納養老金的人開始減少,平均壽命越來越長60歲以上老年人越來越多,同時十幾年的經濟停滯也使得國民收入原地踏步,反映在養老金繳納上就是繳費金額停步不前,沒有如預期一樣增加。而且當幾百萬億規模的資金在國內投資的時候,年收益率只會與經濟增長率差不多,同理投資收益也就比當初的預想低了很多。不巧又趕上了次貸危機,個別年份出現了10%以上的負收益率。這些加在一起的結果就是國民年金每年有五六千億日元的虧空要靠過去的存款來補,而規模更大的厚生年金光在2011年一個年度就拿出8萬多億日元來補貼收支差額,相當於總資產的近1/10。如果按照這個速度,不採取任何措施,再有個十年多點養老基金就有耗光的危險。

總起來說,日本是在擔心存的一大筆錢花光了怎麼辦,其他國家看似不擔心是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這麼一大筆錢可以花。

真花光了也不是什麼無法解決的問題,就好像一個人收入好的時候存了一筆錢,後來存的少取得多,直到沒的取了,之後就掙多少花多少就是了。提高繳費率或由政府預算進行補貼,或者延長退休年齡等等到進項足夠支付支出為止。反正是整個社會來養社會裡的老人,現在一年幾萬億日元的收支差額相對日本500萬億日元的GDP規模和50萬億左右的財政預算來說也不是絕對支付不起的數字,就是祖上傳下來的金山花光了不再那麼安心而已。不再有巨額基金池,大不了去跟其他國家現在一樣現收現付嘛。


養老金運作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完全積累制,就是將個人繳納的養老金歸集起來,建立個人賬戶,保值增值,待參保人員退休後進行給付,比如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制度就是典型的完全積累制。二是現收現付制,就是利用現在年輕人繳納的養老費來支付已退休人員的養老待遇。三是部分積累制,就是將現在年輕人繳納的養老費一部人納入個人賬戶進行積累,一部分用於支付現在已退休人員的待遇給付,我們國家實行的統賬結合(個人賬戶與社會統籌賬戶相結合)可以理解為部分積累制。但是每一個國家的養老金不可能那麼簡單。

日本就是建立一套三支柱的養老保障體系:第一支柱是國民年金,它屬於基礎養老保險,具有強制性,要求全體國民參加。個人繳納一定的保險費,國家通過稅收補貼,建立個人儲蓄積累賬戶,構成了全體國民普遍享有的基礎養老保險。第二支柱是厚生年金和共濟年金,它與收入關聯,企業員工和公務員加入。厚生年金投保對象主要是企業的僱員,由政府、企業和個人三方共同負擔;共濟年金主要是針對公務員、公營企業等特殊行業職工加入的互助養老保險制度。第三支柱是企業年金(如厚生年金基金、新企業年金等),具有較強的可選擇性,企業和個人可以自由選擇。

影響養老金收支的因素比較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人口老齡化程度。老齡化程度越高,養老支出壓力越大,道理很簡單,交錢的人少了,領錢的人多了。

二是養老金替代率。養老金替代率是指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與本人工作時收入的比例,替代率越高表示養老待遇水平越高。而養老金的支出又是剛性的,只能增加不能減少(要是那個政府宣布降低養老金待遇水平,不發生社會動亂才怪呢),這也就意味這支出的錢是不停地增加的。

三是養老基金的保值增值情況。錢收上來了,不能只放著,不然會被通脹侵蝕的,所以就要保值增值。保值增值的方式不外乎存銀行、買股票、買基金、買債券等,這些投資收益跟整個經濟大環境也都是息息相關的。

養老金危機現在已不僅僅是某一個國家面臨的問題,歐洲的「福利國家」早就吵了很多年,人家退休或失業後領的錢甚至比工作時還多。我們國家也是,個人賬戶基本全是空賬,只有賬面資金,實際上錢早就被拿來支付已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了。

具體到日本。日本是全球人口老齡化最為嚴重的國家。2008年,1.28億人口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佔22.1%。根據預測,日本人口總量將不斷萎縮,到2050年降至9500萬,其中65歲以上人口比例上升到39.6%,相當於每5個日本人中就有2個老人。老齡化不僅是養老金支出增加,還意味著這醫療和護理支出的增加。日本的養老支出已經佔到了真箇社會保障支出的50%。還有就是投資運營,日本在經濟危機中可以說是首當其衝者之一,現在討論的都是「經濟復甦」,養老基金的保障增值自然壓力很大。

簡單點說,就是:老年人越來越多、比例越來越高,需要支付的養老金待遇水平也只能增不能減,但是年輕人的比例越來越小,交錢的人的增長速度比不上領錢人的增長速度,同時收集到的錢保值增值效果又不行,那就只能「陷入危機」了。


養老金在日本被稱為「年金」。

下面介紹一下日本養老保險的一些基本的情況。

數據來源:日本厚生勞動省

年金有兩個不同的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覆蓋全部國民的基礎年金,規定凡20~60歲的日本公民必須加入,中央政府除負擔行政費用外還出資保險;第二個層次作為公職員的個人可由公司繳納部分厚生年金,以及公務員階層享有的共濟年金計劃。

從平成25年,也就是2013年3月末的統計數據看,年金的覆蓋人群為6736萬人,已經領取養老金的人群為3942萬人,佔全部參加年金計劃人口的58.52,也就是已經有大於一半的人在領取養老金。2010年日本人口普查,人口為12800萬(數據來源:wind)。2013年的年金總資產額為154.5兆日元(是目前世界上資產規模最大的養老基金),國庫當年補貼為11.8兆日元,保險金的收入為34.3兆日元,年金支出為53.9兆日元。

再來看看日本的人口變化

資料來源:日本統計局

根據日本統計局的統計和推算,日本人口從平成22年開始大趨勢一直向下,平成27年8月1日的推算數據表明,0-14歲以及 15-64歲人口都在減少,而65歲以上人口增加,表明領取養老年金的人口還在持續增加當中。

面對少子化帶來的問題,為了保證養老金收支的平衡,日本政府採取了很多的措施。

現在の公的年金制度には、少子高齢化の進行を見據えて、將來にわたって、制度を持続的で安心できるものとするための年金財政の仕組みを導入しています。

 具體的には、保険料水準を固定※ し、マクロで見た給付と負擔の変動に応じて給付水準を自動的に調整する仕組み(マクロ経済スライド)を導入しています。これにより、少子高齢化が進行しても、現役世代の負擔が過大になることを防いでいます。この仕組みを機能させ、およそ100年間という長期にわたって給付と負擔のバランスが取れていることを、少なくとも5年に1度、確認を行う(財政検証)ことで、中長期的に持続可能な運営を図る仕組みとなっています。

 また、少子高齢化に対応するためには、公的年金制度の前提となる経済や社會への働きかけが重要になります。具體的には、働く意欲のある高齢者や女性が社會で働くことができる環境を整備し、社會保障の支え手を増やしていくことが大切です。

※保険料水準は、毎年少しずつ引き上げられていき、平成29年(2017年)以降、固定されます。

一是根據人口結構的變化調整保費繳費率;

二是增加國家財政的支持;

三是活用年金;

四是調整年金支付水準。

為了保證不斷增加的年金支出,理論上逼迫需要日本養老基金提高投資的效率,下面看下年金公積金的投資資產構成和收益情況。

資料來源:日本厚生勞動省年金公積金

日本年金在平成26年的整體收益率達到12.27%,收益額為15.29兆日元。這應該與去年日元大幅貶值導致國內企業利潤提高有關。

從平成13年到平成25年的數據可以看到,年金公積金的整理的收益率波動很大。在有些年份甚至為負值,從平成17年到平成26年之間有三年的時間年收益率為負。而從平成23年到平成26年間年收益率維持在正。

下面是2015年6月末(平成27年)的資產構成,以及第1季度的資產構成以及收益率。

可以看到1季度的收益率在1.92%,相比上年度的整體收益率有很大落差,如果今年需要達到去年的收益率水平,需要下邊年更高的投資回報率。去年和今年的年金公積金的資產構成規模的變化並不大。

所以日本養老金的支付壓力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不斷擴大的收益養老金的人口,另一方面來時波動極大地收益率。在這種背景下,事實上厚生勞動省在這方便已經做了很多的工作,採取了很多的措施。

還沒寫好,等有空繼續寫。


這不是一個經濟問題,而是一個人口學問題.

養老金體制本質就是寅吃卯糧,就是用現在從未退休人群收繳的養老金支付給已退休的人群。

當婦女生育率低於2.1時,整個社會的人口就會減少,假定養老金體系,稅率不變,那可以肯定的是將來會有越來越少的年輕人繳養老金,而老齡化的社會和現代醫療發展使得人類壽命大大延長。從收支平衡角度來看,工作人群越來越少,收繳養老金勢必也會較少,老齡人口越來越多,支出也肯定會逐漸增加。

為什麼日本會是一個典型案例是因為日本是發達國家在低生育率後唯一不採取吸引移民年輕勞動力的國家,所以日本是一個作為沒有外來移民外加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典型範本。


因為日本政府啥都想到了,就是沒想到日本人活的越來越久。


想起這張照片


排名第一的答案,講了運行制度中日本出現的問題,養老金的問題,我感覺還會扯到福利問題上,體主問這個問題恐怕不知道,大部分高福利的國家都對現在的經濟疲軟感到預計不足,這就導致他們對以後繼續高福利的運行也持不樂觀態度,如果經濟不景氣,加上老齡化,日本的高福利恐怕是難以持續的,養老金有拿必有出,錢出在哪兒,歸根到市場,需要等量的勞動來支付,養老金高,實際上和人均勞動的工資高脫不了關係,收入高了福利就高了,雖然在日本有老年人返回崗位二次就業的銀髮工人現象,但畢竟日本這種依賴出口的國家還是很需要依靠年輕人的。

可惜就是,年輕人壓力大晉陞難,付出的和收穫的不成正比,老年人的福利確顯得綽綽有餘,這也就出現了很多人支持削減福利,特別是前段時間爆出了,日本某個官員希望老年人能"死掉"一些,為國家做出貢獻的言論。

為什麼會出現養老金問題,理論上來說有些錢不應該動,比如養老金,但是大部分國家的物價都在漲,錢放這兒就肯定貶值了,養老金要到老了能拿到那麼高的水平,也需要有償的增值,等同於一種儲蓄,卻又有不同,花的還是自己的錢。但這個國家發放的養老金,你不可能自己拿來進行增值吧,全是國家在把控,國家經濟的增長,福利也會上漲,但是國家不景氣,福利呢?這就是大家都說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簡難,過慣了高福利,福利下降就會引發危機,結果就是日本經濟的某些問題也會反映到養老金上。

按照一種經常批評國外的說法,高福利,高社會救濟,是資本主義用掠奪`壓榨的錢給普通人民做出的道義上的補償,由於那時候共產主義的盛行,這就給已經病入膏肓的西方社會提出了一味猛葯,這味葯本來就毒,風險太大了,只有在美國這樣穩定得了國家貨幣,主導一級世界的體系下,這種制度才能長久,歐洲國家雖然也這麼做,但是風險就很大了,現階段用來福利開銷的錢都是年輕納稅人的錢和一部分社會創造的價值,最後加上投資的回報,一旦財政和經濟出了問題,政府也不能保證是否留守得住發放養老金的底線,這可是一筆巨大的開銷,佔了政府財政支出的很大一部分,當然,政府和市場也可以變相調整運行中的壓力,比如讓物價飛漲一會兒。


養兒防老,中國古訓,是真理!


簡單地來說,樓上說的都很對,但補充一下有個變態的東西叫養老金抵押貸款,這個東西一度在日本非常流行的說,有人拿這個去做投資,結果金融危機一來,不但現在的錢虧完了,將來的錢也虧光了,所以抵押貸款不要亂放啊。


幾條新聞理解這一問題:

收入:

百年夏普再陷虧損 真的會破產嗎?

索尼帝國緣何走向沒落?

東芝會計醜聞賬面虧損20-30億美元

富士通凈虧損238億日元 股價跌至近34年新低

過於偏重汽車--日立年預計虧損7千億【圖】

二合一 松下有望收購三洋?三洋已瀕臨破產--新聞中心

日媒:銷售虧損嚴重 松下停止在中國生產電視

任天堂艱難自救:自2011年開始陷入持續虧損噩夢

佳能松下中國工廠停工 日企虧損雪上加霜

支出:

65歲以上日本國民人數佔總人口百分比首次超過25% 將嚴重削弱競爭力--國際--人民網

日本老年人口增加 醫療費近3萬億元創新高

結果:收入<支出,入不敷出。


若投資不到海外,可以做以下想像:

未來20年內,人口A不改,其中工作人口從0.6A下降到0.4A;人均收入從B上升到1.005B。

假設養老投資回報率與一國內人均收入增長一樣。

又假設生活水平與時俱進。

現在收入0.6AB,開支0.4AB,有盈餘0.2AB。

20年後收入0.4X1.005AB=0.402AB,開支0.6X1.005AB=0.603AB,有缺口0.201AB。

這缺口是要用盈餘以及盈餘的投資回報來補的。但有盈餘的年份有限,所以從有缺口開始,其累積下的準備金額日期減少。以此發展下去總有一日會傷及本金,最後無法支付承諾金額的事。

這是工作人口佔總人口比例發生改變造成的,無法在以上前提下解決。

解決方案多管齊下:

1) 按投資者投資起期時的生活水平計算。不管其是否在數十年後跟得上拿錢時的生活水平。從而使對抗通脹成為社會更優先留意的焦點。

2) 投資全球,追求比國內更高的回報率。

3) 提高人均收入,以更高的人均生產力填補勞動人口的缺失。

4) 引入外勞。

5) 全面控制給付標準,力求基金保有某個安全的水平,例如可以給付5年,再在此基礎上區分基本給付與彈性給付,使給付水平波動,令基金可持續營運。

6) 令投資額與給付額的關係市場化。兩數之間隨市價波動,不再固定。


任何國家的養老金都會出現問題的。


老齡化唄。


只要搞福利國家的,基本沒有不出現養老金危機的


推薦閱讀:

日本核輻射(2017年2月的新聞)影響去日本旅行嗎?
北京等中國大城市能否可以實現像東京這樣的發達公共交通系統?
有什麼關於日本的冷知識?
安倍經濟學真的失敗了嗎?
日本高知大學推出了1日元早餐是真是假?

TAG:日本 | 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