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酒文化有什麼不好?

因為多次喝酒喝醉過,對喝酒形成了一種固定印象,喝酒就是受罪。可是中國的酒文化就是這樣,無酒不成席。


最反感的就是被半生不熟的人強迫喝,你對我的健康+安全負責啊?有一次一位朋友的朋友強迫我喝,我不管他下不下得來台就是不喝。最後他只好說那你從脖子後面倒進去就算了,話音未落我就倒進去了,還把酒盅翻過來示意。舉座歡樂,大家相安無事。


其實中國酒文化的真相是這樣的

提到中國的酒文化,想必我們頭腦中首先呈現的情景不是戀人對飲的雅緻和詩人豪飲的狂放,而是一種有時不分性別的吞咽比賽和其背後隱藏的變相要求「強制服從」的屬性。在某種意義上,「酒」在中國已經遠遠超出了休閑娛樂的範疇,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沒有硝煙的角力或者說較量的手段

這種現象不難理解。大家知道,隨著中國古代皇帝集權政治空前加強,權臣越來越以一種「只對自己位置負責」的明哲保身態度來處事,「結黨」卻「不作為」逐漸成了一種常態。要「結黨」,或者說「強迫站隊」,自然要發明各種測試官員態度的方法。私下交談當然最有效,可問題是,私談之前怎樣了解一個人的大致傾向呢?於是,「酒」便開始在此發揮作用。

什麼作用?強制服從作用。換句話說,如果我表現出要求你喝超出你能力的量,你是否會照辦。當然,具體方法五花八門。有些是直接要求,有些是「先干為樣」,就這樣,這種隱藏著的「測試服從」的方法開始大行其道。甚至站隊不同的下臣們會為了自己的主子而拼酒,以示忠心,這也就是我們前文所提到吞咽比賽的前身。

說到這裡,想必你明白了「酒桌飯局」在很多場合的現實意義。不過接下來,我想把這個問題向前推進一步。

其實,中國人對於「強制服從」和「站隊」有著極其特殊的偏好。不知道是不是和以「家」為中心的文化有關,這種偏好很多時候不是以解決問題為目的,而是一種心理層面的強迫症。大家千萬不要小看這種「站隊」文化,它可是給我們帶來了不少麻煩,直到今天依然如此。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對人不對事」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站隊」思想,也就是我們總是傾向於先斷定某個人屬於善還是惡、好還是壞、與自己的價值觀是相同還是不同,然後再決定是否與其交往。甚至連我們看待歷史、法律等社會問題的時候,也總是會不自覺地採用優先「定性」法,而不是優先「分析」和「就事論事」的方法。而這種傾向的最大問題就是不利於集體協作,因為大家總是喜歡先給自己和別人打標籤,設定圈子,組成小團體。卻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哪怕只有很少的共同點,其實也是可以作為合作基礎的

中國最典型的一句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我們經常把這句話看作「正氣凜然」的自我獨白,卻忘記了其優先自我定性的不當之處。舉例來說,很多歷史上的「清官」或者「正義形象」正是以此為座右銘而拒絕與「貪官污吏」合作的。結果呢?形象光耀千古,但往往只是個高大上的抽象形象,具體卻什麼事也沒辦成。我還記得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有趣的一段對白。和紳當時問紀曉嵐說,「你說咱大清朝是清官多呢還是貪官多?」紀曉嵐回答,「和中堂明知故問。誰不知道貪官遍地橫行,而清官卻如鳳毛麟角!」於是和紳反問,「那你說,我成事不靠貪官靠誰?難道要靠你們這些如鳳毛麟角般稀少的清官么?」

這時,你也許在想,那是不是說我們要站到「主流」圈子裡才能成事呢?如果我們還是這麼想,說明還是沒有擺脫「貼標籤」的思想,或者我們所在的組織還是熱衷於「站隊」和「小團體」。其實,無論在歷史、還是現實中,哪兒有那麼多「好壞人、忠奸臣、清貪官」呢?誰都有多面性,大部分人不過基於特定製度和環境,在權衡之後做了其他人都可能做的選擇而已。我們都知道「求同存異」的意思,但卻發現在很多中國的組織難以踐行。西方文化中也有「圈子」,不過意義大為不同。換句話說,我們的文化重「同」,而西方文化尊「異」,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很多傳統組織難以有效合作的原因

接下來,我想把這個問題再向前推進一步。

為什麼我們會這麼厭惡不同呢?這可能和中國明清以來高度集權制所造成的緊張氛圍有關,換句話說,我們更喜歡「從眾」而厭惡「寬容」。而「寬容」的背後,正是對於個人自由的充分尊重。提到「寬容」的典範,我們就不得不說一個值得我們後世研究和學習的人物 ———— 曾國藩。

曾國藩有什麼特殊之處么?為什麼有那麼多關於他的書籍?他和其他官吏的最大不同點是什麼呢?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或者說「以聖賢之心,行常人之事」。具體來說,曾國藩勤儉、自律,但卻不會以自己的道德標準來看待甚至要求別人,更不會把它作為與人合作之基礎。他知道,人與人是不一樣的,但這並不妨礙大家合作。在曾國藩的眼裡,人並無絕對的好與壞、善與惡,所以不要有意去展示自己的不同,甚至無意為之也要儘力避免。舉例來說,曾國藩曾把大量銀子悄悄地散播給百姓,同時全力掩蓋以避免為外人所知。他可不是在追求什麼「做好事不留名」,而是怕對他人產生無形壓力,擔心社會輿論會變相強迫其他官員也照做。這一方面說明曾國藩行事的確考慮周全,另一方面也說明咱中國從那時到現在都沒形成對自由的充分尊重啊!

比如,扎克伯格在捐了自己的股份後,不少國人和媒體非要去質問中國大佬們為啥不這麼做。要知道,扎克伯格可不是為了教育其他富人才要如此,也不是為了製造什麼輿論熱點出來要求他人跟進,更不會因為別的美國富豪吝惜財富而對自己的道德水準沾沾自喜或對他人不屑一顧。因為這在美國僅僅代表個人的選擇,與其他人無任何關係,民眾和媒體也不大會因為扎克伯格的行為去責難他人,這只不過是自由環境下一個個體的自由選擇而已。

到這裡,我們今天的問題深挖終於可以告一段落。總結一下,每個人都與眾不同、又都有共同之處。尊重他人的自由選擇是人與人合作的基礎,這種尊重不僅指是行為上的不干預,而且也指心底的一種不求同。當我們能以這種寬容的態度接納「異類」之時,我們才離現代化社會真的不遠了!!

微思考:匯聚點滴思考,拓展知乎疆界


說說我的想法 家庭聚餐總是需要不約而同的來一場中心思想都一樣但每個人都要變著法說一次的敬酒詞 不知道大人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對於和我同齡的小輩來說 簡直是不能更反感 家庭聚餐本該是輕鬆愉快的氣氛 但是這種敬酒文化是讓大家都有一種潛在的攀比意識 我說的攀比是指 長輩會根據我們小孩子的祝酒詞來看看誰家孩子會說話 誰家孩子懂得多 誰家孩子知識量豐富 誰家孩子懂事了長大了等等諸如此類 所以導致我們這些小輩們很是頭疼吃飯前就要在心裡準備敬酒詞了 而且必須要說出有思想有內涵有文化能體現你作為當代大學生的知識修養 家庭聚餐有必要這樣嗎 吃個飯容易嗎 不是否定這種文化 而是想說這種文化在溫馨的家庭聚會中能不能淡化一點 更輕鬆一點


酒很好,但現在這變態的文化催生了一幫變態的人,這幫變態的人把這麼美好的東西變成了魔鬼


強迫別人履行一個本來不存在的義務

酒沒問題,這個文化有問題


酒的問題,我認為很大程度上是對酒精耐受程度的差異造成的。

作為對酒精極不耐受(一杯啤酒即面紅心跳難受)的我,

曾經和酒量甚猛(頓飯白酒一斤,喝完兩小時散盡)的同學深入探討過喝酒的感受。

發現酒量好的人,一般很難,甚至無法體會酒量差的人的感受。

這也就造成了為什麼會出現勸酒不止的情形。

而我也常遇到哪怕酒量很好的人,但某次徹底喝傷了,從此後便不怎麼再勸他人酒了的例子。

不可否認飲酒可以起到助興,烘托氣氛,促進交往的作用。

與此同時,平心而論,酒的確是人類發明的最精華的飲料,我本人雖然極不善飲,卻也很中意小酌。

所以我想,倘若東方人的基因構造如同歐美人那樣,

乙醇脫氫霉,乙醛脫氫酶的分泌都很發達,喝酒不再成為生理負擔,

則所謂的酒文化,酒應酬等都不是問題了。

歐美人提到喝酒一般都是「enjoy」,極少聽說他們有不願飲酒的,

當然也跟他們不存在喝酒應酬之類的有關。

酒是美物,對東方人又有難度,也許這種對立也正是形成「酒文化」的原因吧。


信奉該文化的人可能會過於把關於"酒"的各種說法當真或者當回事。


高中時我在老家讀高中,爺爺在家陪我,兩周回一次家。家在農村,有院牆的院子,一次回家,大門鎖著,我開門進屋發現爺爺在屋裡喝醉了躺著。問他門沒開怎麼進來的,他說鑰匙找不到借個梯子爬牆進來的。當時心裡不知是什麼滋味,幸虧我正好回來了。家裡水也沒有了,我默默地去扛大桶水。酒醒後問原來是鄰居家孩子定親去陪酒了,千萬隻草泥馬奔騰而過!


強烈反對應酬式喝酒!!!!!!!!!!!!!!11


傳統的酒文化很好。

現在的酒文化本質是古老官僚思想的殘留。。實際上很多現在的公司或者政府中上下級關係和以前的官場制度在精神內核上並沒有太大區別。。或者說復辟。。。

人體對酒精的代謝能力是有限的,而這幫瘋狂酗酒的人總覺得肝硬化不會落到自己頭上。。。。


酒文化一直是外國對於中國摸不通透的地方,即使是再了解中國文化的外國人也不敢放話說是了解酒局這個東西,確實,幾千年的沉澱,連我們自己也看不透。不過酒這個東西確實很神奇,簡直就是飯局,朋友小聚,等一系列聚會必不可少的催化劑。

就拿自己暑假朋友聚會作為一個例子,由於地點訂在了農家樂,所以為了方便是開著車去的,所以秉承著開車不喝酒的原則,老司機們都沒有上酒,而我們剩下的人一看喝酒的人不多,沒有意思,就同樣選擇了不喝,所以就導致聚會的氣氛從頭到尾沒有打開,甚至有些時候只有吃飯的聲音,完全失去了聚會的樂趣,所以最後也是草草收場。由此看來,酒,是一定不能少的。然而有了酒之後,又有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出現了:喝多少?這個度怎麼把控。眾所周知,你的朋友中不都是酒量很好的,那麼怎麼樣讓酒量不好的朋友剛好喝到點上,又不讓其他人掃興,這個問題在我看來,比高考都難。

喝酒喝到一個合適的度上,真的能讓一場簡單的聚會神奇化,變得極度的有趣起來,讓以前悶騷的人變得明騷起來,讓沉默的人打開了話匣子,讓人們卸下層層偽裝,作為一個徹徹底底的人去跟你交流,這才是喝酒想要達到的目的。但是看看現今的酒局,更多的是把喝酒變成了灌酒,彷彿是在彰顯自己的軟實力,甚至成了一種晉陞的手段,一種拉攏關係社交的工具,在這種酒局上,你會發現真正體諒你的只有你自己,少了本源的酒喝下去只能說是喝下了一杯一杯的酒精,再沒有其他一點點的東西,如果非要說我有,那也只是想從對方身上索取的利益。而且喝酒的時候人們都喜歡挑軟柿子捏,看誰酒量不好,就抓著你不放,從而凸顯自己的實力。這也是平常我不喜歡跟人隨便喝酒的原因,我很排斥跟一個人一點都不了解就被叫去喝酒,還要裝的自己很開心的樣子,還要假裝認真的跟你聊天,認真的聽你說的狗屎肺腑之言,完了之後還要給你敬一杯,嘴裡還要說著,老哥,你這句話兄弟記住了,說不定在我前腳出門被冷風吹的一瞬間我就忘了,又或者我連門都沒有出,就直接在上廁所的時候將它永久的留在了哪裡。

喝酒,就和做人一樣,最重要的是開心,想喝的時候,二鍋頭都是瓊漿玉液,不想喝的時候,茅台也不過是酒精兌水。喝酒的對象,也許就決定了接下來的走向。

再接下來說一說這種文化,從古到今,不管是歷史真實記載,還是無頭野史,不管是經典名家名著,還是民間流傳的故事,你都會發現酒的身影,就是這麼慢慢的,慢慢的,它形成了一種文化,甚至走向了世界舞台,成為了一種外交斡旋的一種手段。而且喝酒也不僅僅是喝酒這麼簡單,喝酒的同時,也同樣考驗你的智商和情商,它還包含了說話的藝術,喝酒的時候說什麼話,不喝酒的時候說什麼話。

這麼說來,酒文化同樣也是將厚黑學,心理學,人際關係學密切地聯繫起來。看來,想要真正的將酒喝懂,喝透徹,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晚上八點八分


就是對身體不好,對家庭和諧有影響,其他其實沒什麼,樓上一群人都沒說到本質。

假如說對身體有好處,你強迫他做這個事情,可能就變成了「我都是為了你好」。

所以根源在於喝醉了之後的後果是不好的。當然,明知後果不好還想盡辦法強迫別人去做,這種文化也算是奇葩了。


目前看來離開紅色中國才是唯一的出路。


如果不能喝,就換一種溝通方式,如果能喝就不要反感,人際溝通工具而已


推薦閱讀:

世界上特別難喝的酒有哪些?
貓以薄荷為酒,蛇以茱萸為酒 是真的么?
酒的起源是怎樣的?
古人所說的素酒是什麼?
白酒品牌怎麼做營銷策劃?

TAG:酒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