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被嫌小時母雞反駁「你下一個試試」的邏輯或理由是什麼?
我是人類。我的母雞最近下的蛋太少太小有時還無黃。我問她:你最近怎麼搞的,下的蛋質量這麼差?她反駁我說:你下一個試試?請問她這麼反駁的邏輯或理由是什麼?
相關問題:為什麼有些人會有「你行你上」的這種思維?
【補充】有些朋友在下面提到此例並非邏輯上的討論,在此我想先澄清一下,我們日常對話並不是完全符合邏輯的,很多的「結論」也是暗示的,所以下面這個回答對所提問題的解釋,是基於邏輯層面的討論。
------------------------------------------------------------------------------------------------------------在Informal fallacies 中(非正式邏輯謬誤),這個謬誤叫做ad hominem Tu Quoque, 意思是「不對論題進行正面回答,而對提出問題的人進行攻擊」,Tu Quoque最大的特徵就是在論證過程中出現「你如何如何」。
比如說:
A:你足球踢的真差B:切,好像你踢的好?B暗示自己踢的不差,但並沒有對於論點「B踢的差」做出正面回答,比如,「你上次看到我踢的差是因為我腳扭了,如果我的腳沒有受傷,我踢的很好」,反之B僅以對方不行做回答。我答:那麼我就殺掉你做雞湯,然後明天去市場另買一隻下蛋雞。
邏輯:沒資格叫板就閉嘴乖乖當孫子。
延伸:叫板的人只會向那些對自己沒有威脅的對象叫板。
就如同足球運動員踢得臭,網民罵他,他可以還嘴:你行你上。但如果評價他踢得臭的,是主教練或者是俱樂部老闆,你看他還敢BB么?英文里有個術語叫 argument ad hominem(經 @Raymond Wang 提示,中文譯為「人身攻擊論證」),專門用來描述這類邏輯錯誤。意思是指在一次辯論中不就論點討論,反而開始攻擊對方。寫作時的禁忌之一。
"I am not going to dignify that with a response." — Spock
母雞認為你缺乏共情能力,沒有替它著想,於是產生了抵觸的情緒反應。下次再問的時候不要這麼粗暴,試試問它「最近是飼料夠不夠,休息好不好,看你蛋越下越小了有時還沒黃,狀況是不是不大好啊」,也許你就會得到母雞的解釋,這樣對它進行情感上的關心還能促進你們的親密關係,讓它更好地為你下蛋。
人類問的是 1、指出問題:雞最近下的蛋太小了;2、指責雞,讓雞反省自己,潛意識裡已經把原因歸於雞的主觀能動問題。
雞的回答是:1、強調是客觀原因,並非自己願意。2、讓你學會設身處地站在他人的位置看問題。所以,人類和雞發生爭執的原因還在於人,尤其作為自認為是比雞更高等級的生物的人,只會不滿,指責卻又無根無據,並期望雞來找出原因,承擔一切責任,解決問題。別說是雞,哪個人聽到這樣的都不高興。
-------------------------4月4日補充分隔線------------------------
這個問題的爭議和另一個問題:怎麼回應專業人士「我做得不好,你來試試」?(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860428/answer/14023915)相似。角度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結論。以下是我在那個問題里的回答,增貼在這作為我對這個問題的補充:邏輯通常是指根據已知條件推出合理結論的一種正確的思維方法,判斷邏輯是否正確,先要認清論述者是在論述什麼問題,得到的是什麼結論,論據是什麼,然後才能對其得出結論的思維過程是否邏輯正確進行判斷。而對同樣一句話,要結合具體的情境才能準確分析出其所包含的信息。
1、論題是什麼?從本題看,批評者的觀點是:某專業人士的工作沒做好。(假設其還指出了具體哪裡不好)。那麼論題就是:該專業人士的工作做好了嗎?而專業人士的回答隱含的觀點是:a、我做得夠好了。或者 b、我做得確實不夠好,但不該受到你的批評。理由是:你要做還不如我。
2. 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中有同一律和充足理由律,違反同一律的一個常見錯誤是「轉移論題」或「偷換論題」,考試時的論述題要是答非所問那肯定是0分(不過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是否必須對所有的問題都有問必答,答必所問?)。違反充足理由律的一個常見錯誤是「人身攻擊」,即貶低他人的能力人格等,以此反對他人的論點。
本問題中,如果在當時情境下,專業人士按規則應該針對自己工作是否做好這個論題進行正確的論述,比如面對項目客戶,比如雙方都認可在進行對話討論,那麼專業人士的回答無論是a, b 哪種含義,第一,假設事實來貶低他人的能力,以此取代對自己觀點的論證,犯了"人身攻擊"的邏輯錯誤;第二,誤導他人將話題轉到討論「批評者如果做是否不如專業人士」以及「批評者不如專業人士做得好,是否有權批評」上去,犯了「轉移論題」的邏輯錯誤。
3、但還有些情況,比如,批評者太業餘,路人一個,或缺乏提問技巧,態度不好,專業人士根本無心也無力和批評者對論題進行深入討論,那麼專業人士的回答算不上邏輯錯誤,因為他沒有義務有問必答,答必所問,他並沒有和批評者達成非要按批評者的話題走的協議, 事實上,他根本不想多費口舌,並且因為感覺受到了冒犯,便用這種方式還擊了批評者。
4、再比如,看這個問題: http://zhihu.com/question...,雞蛋被嫌小時母雞反駁「你下一個試試?」。在這裡可以假設批評者和母雞是一種比較寬鬆的領導和被領導關係,母雞不憚於偶爾頂撞領導兩句。從母雞的回應看,批評者應該是這樣的方式:你怎麼回事,最近雞蛋怎麼這麼小?這時還不好說誰邏輯有問題,因為雙方在簡短的對話里包含了很多潛台詞,帶著很多情緒,只是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並未對某個結論展開任何論述。而溝通是需要技巧和耐心的事,低效溝通比比皆是,作為想解決問題的批評者,更應以積極的態度做好批評者該做的事。因此,如果批評者想解決問題,接下來應理清自己的思路,明確說明自己將錯誤歸咎於母雞的具體原因,引導母雞走向討論的正軌;或者更人性化地,詢問母雞具體情況,了解母雞的想法和有什麼困難隱情,再做判斷。她不是反駁,而是通過扯開話題進行反擊
那句話怎麼說的來著,讓我評價一台冰箱不能要求我也會製冷。
問題描述:我是人類。我的母雞最近下的蛋太少太小有時還無黃。我問她:你最近怎麼搞的,下的蛋質量這麼差?她反駁我說:你下一個試試?請問她這麼反駁的邏輯或理由是什麼?
母雞反駁的理由是她是做事的,知道她所做的事的辛苦,而你不知道,所以她認為你沒有權利指責她,如果你肯下個蛋,她知道你知道她下蛋的辛苦,那你再指責她她就接受了。
換個一樣邏輯,你去問中國財政部今年gdp增長率怎麼降了,是不是你們偷懶了,是不是拿去吃喝嫖賭了。也會被一巴掌拍死。
我只回答什麼是邏輯
我把邏輯分為三個概念:1、邏輯基礎
2、邏輯過程/方法/規則
3、邏輯結果
比如:1+2=3
123+=這些符號是邏輯基礎;
「加法」是邏輯過程/規則/方法;
3是結論/果。
又比如:3-1=2
123-=這些符號是邏輯基礎;
「減法」是邏輯過程/規則/方法;
2是結論/果。
我認為找不全邏輯基礎,沒有用正確的邏輯方法,得出的結論必是錯的。
但是錯誤的結果/論本身又可以做邏輯基礎,因此它具備了現實的影響力。
你也看到在我的邏輯裡面。任何現實的事物在不同的「邏輯過程/規則/方法」下,既可以做邏輯基礎,又可以做邏輯結果。這種由基礎到結論,由結論到基礎的不同身份變化,是由你選擇的「邏輯過程/規則/方法」來決定的
我很注重邏輯基礎是否齊全,因為如果不選則齊全足夠的邏輯基礎,那麼邏輯過程再對也沒有用。邏輯基礎是決定性的!!
也就是說要找到足夠的事實/真相,然後再運動正確的「邏輯過程/規則/方法」,才有可能得出相對準確的結論~~
我拿這個東西給專業邏輯者看過,他說這個和專業邏輯的「三大xx」一樣~(那個xx是什麼我忘了)
我說這個並不是為了「自證聰明」
我想說的是,一切思想/思維/智慧/規律(即一切能用自己的大腦理解的東西),人都不必認為」那東西「是古代先哲們的創造,即使沒有先哲,任何人也都可以自己在生活中感悟出和「先哲們感悟到的」一樣的東西,讀書是為了到別人哪裡「確認/對比」一下「自己感悟到的」和「先哲們感悟到的」有什麼異同/不足~也有很多東西你感悟到了卻說不出來,看書時發現先哲們剛好說出了你想說的~
自己思維中存在卻不能夠用語言文字精確表達,
人為什麼能夠理解別人說的,就是因為他所說的存在於你的思維中。否則你無法理解別人在說什麼。
所以親自去做/嘗試/實驗並以此來積累經驗比什麼都重要,
所以培根說:「在學問上費時過多是偷懶」「完全依學問上的規則而斷事是書生的怪癖」
先哲們的智慧是從生活的經驗中感悟到的
我們的智慧也需要從生活的經驗中感悟
閱讀先哲的智慧可以幫助我們少走歪路,但是讀完或者讀之前我們還是得走到生活中去親自感悟~否則是無法理解「那智慧」的~
親自感悟,這個東西是沒有誰能替自己去完成的~
百度「輪扁斫輪」這個故事可以很好地說明這一點~
要是真這樣說來,韓喬生豈不是必須要足球踢得好、籃球打得棒、游泳游得屌、跑步跑得快,各種體育運動都一級棒……才有資格去解說?
總有人喜歡用類似的話反駁批評,可事實上不是非得會下蛋才能評價雞蛋好不好吃。。。
從兩個方面看這問題:1.資格論。有些人認為,你不下蛋你就沒權利評論雞蛋,我朝很流行;2.尊重論。我自己認為,不要輕易去否定別人的付出,即使你有意見。
其實就是邏輯里的偷換概念本題的論點是雞蛋到底好不好,而不是人能不能下雞的論點是「我下的好」,論據是「你下不了/你下的沒我好」但是這個論據完全不能支撐雞的論點
估計樓主也是在網上見多了這樣的爭論了——比如上面有人說易帝的爭論
大家的回答真有意思啊,比如第一的換個方式問雞,還有雞蛋小才是土雞蛋……雞給你下蛋也不容易,你就讓她在下蛋的問題上鄙視你一下獲得點心理平衡唄!別跟雞一般見識! 雞再能耐,拉的屎也沒你大,咱心裡有數就行了。
「有本事你來做」1. 流氓式反駁典型例子一號2. 當儘力做某事,沒成功又受人指責時最容易爆出這句話。母雞的自尊心受傷了.....
謝@呂飛 邀!(說真的學長你邀請我根本就是在指責我的無理取鬧吧~
但這個問題是這樣的,不管是You can you up 還是你行你下,說白了,是被質疑者在告訴質疑者,請不要太過隨意的作出評價。
批評一台空調爛,你不需要自己能製冷,但你需要知道,這台空調在沒壞的時候的製冷效果是怎麼樣的,它的競品們的表現又是怎麼樣的。如果昨天,你打開空調,10分鐘屋子下降了3度,今天開機半個小時,屋內溫度不降反升,那麼你當然可以指責空調壞了。簡單地說,任何批評,都應儘可能地有所依據。
無論是實踐的、理論的、經驗的,有理有據,才更令人信服。因此,從根本來說,「你憑什麼這麼說,你造ta有多努力嗎!」的句型並沒有問題。那麼,問題出在哪?為什麼大家這麼反感「你行你上」的反駁?甚至認為這是無理取鬧是偷換概念是腦殘的反駁?私以為,問題出在被質疑者不認同質疑者的批評資格。放到題主的案例里就是:雞認為:你一個人,又不會下蛋,每天就知道吃,你根本不理解我,你不知道我下蛋有多苦……人認為:雖然我不會下蛋,但我見過很多雞蛋啊,我知道什麼好什麼不好啊,蛋不好就是不好,跟你辛不辛苦有毛關係啊,有些事要靠天分,光辛苦有毛用啊!於是,這其實是一個認知偏差的問題。人和雞說的不是一個問題,但都犯了同樣的毛病。雞尋求的是理解,人尋求的是好蛋。但二者都認為自己掌握了足夠的信息量,同時堅信對方缺乏信息支撐在信口開河。於是,這種互相都不太講道理的行為就導致了情緒對立,以至於大家沒法兒好好說話。但其實,這種爭執上是有辦法化解的。當然這建立在雙方都能夠控制情緒、開誠布公的條件下~ 通常,這種環節我們稱其為「辯論」或者「庭審」~~然後,其實在妹子跟小哥吵架的時候,類似的邏輯也是會時常發生的!
簡單概括就是:男:這個事情就不應該這麼做BALABALA……女[淚目狀]:你就是不愛/關心/心疼我!好了,作為一個妹子我死也不會承認這是無理取鬧!本質問題是,二者的訴求不同。男方通常是結果導向的,如何解決問題,避免相似問題的再次發生。而女孩子是情緒導向的,道理都懂,就是心裡很難接受。那麼怎麼打破這個僵局呢?很簡單,告訴你家雞,雖然蛋下得不盡如人意,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它其實已經特別努力了,而你卻不夠關心/心疼/愛它。你不會計較這一次蛋的質量的,但是以後一定會改,會好好地關心/心疼/愛它,就算它有一天不下蛋了也沒關係~~(怎麼覺得自己在自黑……)最後,雞很可能會內疚、會慚愧、會反思,恭喜你,這時候你就離收穫好吃的雞蛋不遠了~~
好了不自黑,簡單地說就是,如果類似邏輯發生在親密關係里,請牢記「同理心」三個大字!此外,「你行你上」出現在日常對話中還有一種語境,就是你的同伴終於厭倦了你的裝逼/打擊…… 對於這種情況,請直接閉嘴,別再反駁了,不然容易友盡。
最後,如果你是遭遇了神奇粉絲群體或網路推手,那麼請直接無視掉之前所有的推論…… 對於前者,請在心裡默念「誰沒有年少輕狂」;而對於後者,請繼續默念「這年頭掙點兒錢都不容易」。
以上費了力沒討到好,反而被一個外行嫌棄之後的憤懣之言
這叫「偷換概念」!、 屬於邏輯不清。
蛤蛤,難道要會踢球的才能罵國足?
推薦閱讀:
※怎麼判斷邏輯思維能力的好與壞?
※如何看待很多知乎用戶對佛教毫無了解就反對甚至詆毀佛教?這樣的態度是否科學?
※有什麼辯論賽的實用技巧?
※若要創建一個自己的國家,怎樣才能實現?
※如何反駁「太平洋又沒加蓋,那麼xx,有本事自己游過去」?
TAG:邏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