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光圈能影響景深和銳度?

為什麼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小的時候照片就比較銳?


這裡不能發圖,我寫博客里了。地址在這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bb953b01017s11.html


一句話比較難解釋,最好用圖例來講清楚,建議您看看經典的紐約攝影教程的第三大章第九小節,景深。這裡有電子版。http://www.kusochina.com/ns/


已經有學術的解釋了,我來個直觀能自己實驗的解釋。

你把眼睛眯成一條縫,試試看。看你看東西是清楚了還是模糊了?仔細看,景深(成像實的部分)也有變化~雖然不一定很科學,但是我認為很直觀。


一般來說,景物在照片上肉眼可以看到的比較清晰的範圍為景深。

相機的成像原理是小孔成像,這個大家都知道的。小孔的大小其實影響光線的傳播,當孔比較小的時候可以透過孔傳播的光線就比較少,光線的發散不明顯,成像更加清晰一些,孔大的時候,使得更多的光線得以通過,光線在到達膠片之前就開始發散,成像就比較模糊,而相機的光圈就想到於這個孔,只不過光圈可以調節大小而已。

我也是初學者,解釋的如果不對,還請指正。。


成像公式是 1/a + 1/b = 1/f。其中 a 是物距,也就是清晰的景深。b 是 focus distance。f 是 focal length。一次成像只有一個 f,一個 b。所以只有一個景深。理論上,除了距離鏡頭剛好為 a 的物體,所有物體都應該有不同程度的虛化。但是實際上我們認為在 a 附近的一個範圍內的物體都是清晰的,這是因為照片是有最小解析度的(比如底片顆粒,人眼的觀察視角)。只要虛化小於最小解析度就是被認為是在清晰的景深範圍內。

那麼,光圈和景深有什麼關係呢?假設被攝物體上有一點 A。光線經過反射,表面內散射和折射之後,從 A 點開始進入鏡頭的光形成一個光錐。光圈決定了光錐的開角(solid angle)。光圈越大,A 點光錐的 solid angle 就越大。當 A 點正好在 a 上時,鏡頭可以把進入其中的整個光錐 bend 到同一點上。當 A 偏離 a 的時候,光錐就不再折射到同一點上了。這個「發散」的範圍和兩個因素有關,第一是偏離 a 的程度,第二是光錐本身的大小(可以理解為一個圓錐的底面積既和高成正比,也和錐體的 solid angle 成正比)。所以光圈越大的時候,要使「發散」範圍大於底片解析度所需要的「偏離 a 的距離」就越小,即景深越小。

理想的小孔成像有幾乎無限的景深,因為從 A 點只有一條光線能抵達底片,即光錐的 solid angle 為 0。普通的 real-time 3D rendering 就模擬了理想的小孔成像。所以 real-time rendering 里沒有自然產生的虛化效果。

(之前寫的答案很不嚴謹,結論還說錯了。感謝評論指出。下面的文字僅做紀念)

但是這是一個簡單的理想對焦幾何公式。實際上,底片是有顆粒的,而且人眼的分辨範圍甚至還大於這種顆粒。所以實際中在底片上顯示清晰的物體是 a 左右的一個範圍。而這個範圍不僅和人眼相關,也和鏡頭的入光遮版相關。所以光圈越大景深越大。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63d4b19a0100qzhj.html?vt=4

這是我目前找到解釋的最明白的。


光圈隻影響景深,不影響銳度的。有句話這樣說的:定焦牛頭焦內刀片焦外奶油。能動這意思嗎?

或者去我個人公眾號上看看 :Leediyu 微信:L000DY 有啥不懂的直接私聊。


推薦閱讀:

APS-C畫幅與全畫幅的區別?
sony黑卡和松下gm1該選哪個?
卡片機已經沒有他存在的意義了嗎?
殘幅能拍出全幅那種高感高寬容度明亮清晰的照片嗎?
能否舉例說明大中畫幅相機的畫質優勢?

TAG:攝影 | 攝影器材 | 光學 | 相機 | 攝影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