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使人戾氣嗎?
打辯論賽後,總覺得自己與人討論不自覺會顯得強勢,咄咄逼人的,不是很友善……友盡的節奏哇
辯論隊師姐說:辯論會使人戾氣。是不是真的是醬紫啊
其實不是辯論讓人變得更戾氣,而是辯論給了部分人釋放戾氣的理由。誠然,辯論是在訓練即時反駁的能力,面對很多問題辯手可以迅速組織語言反擊,甚至可以讓對方啞口無言,但其實我們也可以看到辯壇也有神級辯手在生活中是很溫婉如玉的人,諸如劉京京學長,熊浩學長,因為生活中很多問題其實是無須爭吵的,也不用為此去傷害別人。
真正讓人變得戾氣的,不是辯論,而是那莫名的智識優越感和碰不得的"自尊心"。
會。
這種情緒來源於在沒有壓力的情境下,對蠢人的不包容,和對壞人的不客氣。
在有壓力的情況下,自然言談舉止會受到制約,比如老闆再白痴,你也不能一巴掌扇過去;客戶再磨磨唧唧,你也不能拎著鞭子抽他去。但是辯論賽其實是一個制約性很小的舞台,規則被簡化到,有道理講就好了,你說的錯了那就聽我的——這是生活中少數能以理服人的場合啊。
既然是以理服人,會因為對方長得漂亮就得過且過么?不會。會因為對方悲慘的身世而對言論既往不咎嗎?也不會。你的所有關注點就在於,對方說了不該說的話或說了錯話。
高效的指出來這些不該說的和說錯的,就意味著不轉彎,不掩飾。所有覆蓋其上的技巧,無非是讓這種衝突顯得能讓人接受而已。但本質上,我們對錯誤的包容性是減小的。
事實上我一直覺得辯論使人包容是一種假象。辯論真正讓人包容的那一部分,來源於換位思考後對不同價值觀的理解。但對於邏輯、事實的追求,往往讓人較真,而不是包容。對了就是對了,錯了就是錯了,腦子混沌的時候還可以含混過去,腦子清楚的時候呢?你要是數學老師,發現有孩子算數學題,結果把3+9算成-6,你是會笑說,這孩子真幽默,有出息,然後畫個對勾,還是會覺得這孩子蠢翻了?
對於價值觀的好壞,我們可以共情、理解。但對於黑白不分的蠢的言論或者黑白顛倒的壞的言論,我覺得沒誰會包容。
而辯論賽,訓練的其中一項,不正是讓你識破甚至攻擊黑白不分甚至黑白顛倒的本事么?
你自己會慢慢成長,然後發現身邊的人不是蠢就是壞,你還能保持一個溫柔的笑容,那你真的是這個世界的天使,然而你不能夠因為自己對愚蠢和邪惡的包容度降低就說辯論讓自己充滿了戾氣啊。
其實我覺得,這裡的戾氣,更應該說成是銳氣。
銳氣未必在所有場合都是好事,但總比沒有銳氣、遲鈍的強。
謝邀。
我同意題主提出的疑問,但是我想說一些和其他答案不一樣的地方。
前幾天幫辯論俱樂部的小夥伴做題解討論,正好提到關於辯題漫畫化的問題。
有一個題目是【死亡筆記到底是解決社會問題的毒藥還是良藥】。
作為一個深度二次元,我聽了幾場模辯和正式比賽,感覺只要是我聽過的比賽,在賽場上的辯手談死亡筆記,無一例外都是對【死亡筆記】這部作品的侮辱。
沒有一個人討論【死亡筆記】這部作品中的設定,直接開始講【價值觀】【超級能力】和各種延伸意義。
一個最基本的設定是,存在死亡筆記的世界是有【神明】的,死亡筆記的持有者13天不殺人就會死(這裡我自己都寫錯了,這個設定是夜神月自己說的),所有死亡筆記在原主人去世後會自動回歸到死神手中,要寫下名字必須要知道這個人的真實姓名和相貌,死亡筆記流落人間也不過是因為死神的無聊。
然後賽場上說的是什麼呢?
都是一些完全沒看過死亡筆記,只知道這個概念的人們,在扯價值和正義。
明明這是一個很好的辯論題目,可辯手在賽場的表現,這樣的比賽,讓觀看的人沒有戾氣都難。
——————————
綜上:
題主只有一句【辯論使人戾氣嗎?】
我的結論是,或許很多打辯論的人把【使人】的【人】理解為【辯手】,但我把【人】理解為【對辯題涉及內容有相關深度了解的觀眾】。這樣的情況並不是沒有出現過,這讓我想起另外兩場賽事,一場是【科學有沒有最優解】,一場是【假如愛情可以量化,會不會對人更好】。
辯手缺乏對某個專業領域的深度了解,僅靠某些賽前資料查詢是不夠的;辯手缺乏對某些專業領域的敬畏,緊靠辯術技巧是不夠的。
觀第六屆華辯總決賽有感 | 燉小雞·胡說
這篇文章說的非常好:
不過我們都沒學過生物學,正如他們都沒學過哲學通識。
這固然不是值得批評的一點,但個中問題在於下面的文字。我昨天問我的這位朋友:你看完《科學哲學》了嗎?未等她回答我就自問自答說:「沒有。」她說她看了前一部分,但是因為要看對手的比賽記錄所以沒有時間。辯論賽的辯手看起來根本不在乎事實是什麼,他們唯一關心的問題是如何擊垮對方。如果說,因為這一場辯論賽的啟發,在與對手的交鋒期間,確確實實激起了自己對某些問題的好奇,希望找出它們的答案,那我覺得也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有多少辯手真正關心他們打的是什麼問題?這個問題有什麼答案?辯論結束了,輸了或贏了,辯手就停止了。我想請問,這樣的辯論活動:辯手既不知道如何使用正確的學術用語(反方的幾位朋友多大的人了還誤用功利主義的概念);也不知道常識以外的知識(有時候甚至連常識都不知道);對於每個事實上很複雜的問題,態度是「贏了就好」;一場比賽過了一陣子,本來就少的可憐的知識都忘了,也不會繼續在這個問題上探索下去;到頭來只是反反覆復地玩味自己和別人的反反覆復的三段論、自己和別人的本來就是錯誤的用語——這樣的辯論賽,除了能看到今天華辯決賽主持人那樣的漂亮姐姐,還有什麼意義嗎? 我知道所有的辯手參加辯論賽都有好的初心,但是正如蘇格拉底所說:未經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有一天我驚異地發現:我的朋友圈裡,不同圈子和年齡的朋友都在打辯論,我感到很困擾。我很想問一問大家:你們到底為什麼要打辯論?
大部分人都覺得會,但我的想法不太一樣。
學了辯論之後,一些小事我再也不會和別人爭起來了。
大事情,我就擺事實講邏輯。據理力爭。
小事情,這裡又沒有第三方讓我去說服,我有什麼好說的呢?反正又不可能說服你。
還有一個好處是,自己不敢肯定的東西,都不會去說了。反倒避免了很多麻煩。這個問題我沒有什麼發言權。我不辯論,也不會辯論。
但我想說一下我認識的一個男生。我認識他的時候,大概已經不辯論1年左右了吧。他說他曾經是辯論隊校隊隊長。隊長啊!那肯定是和他講道理就會被噴得死無葬身之地吧。
但事實上,他是個溫柔的人,並不像傳說中的辯論會給人咄咄逼人的感受。
直到我看見了他大一大二參加辯論的視頻........語速快得飛起,打辯論打得很兇。不過,那也僅限於賽場上的表現。當時現實生活里的他,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真么凶,說話這麼快,快到讓人不知道他到底在說啥。不過我猜測,那個時候他應該也不曾充滿戾氣吧,否則那個時候怎麼可能會有女朋友?
從大一大二氣勢洶洶的狀態,到大四乃至研究生溫柔的狀態,這中間我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可能是稍微和辯論有了些距離,性格又趨近於原本的狀態了吧;也可能是漸漸成熟,知道辯論賽場和現實生活的區別了吧。
我能看得出來辯論帶來的種種好處(別如會有人覺得你很聰明很厲害,比如可以鍛煉邏輯能力之類的我就不多說了),也很羨慕你們這些能享受辯論的人兒~所以呀,如果有機會能夠辯論,那就去吧,不要被所謂的「戾氣」給困住。
「戾氣」呢,我覺得不是必然伴隨辯論的。你會慢慢分清現實生活和賽場上的區別,你會知道人除了佔有語言的優勢之外,相處之間還要有理解(包括理解和你對話的人腦子沒那麼聰明- -)。
辯手有很多種,你可以自己平衡,做你自己的那一種。
不知道這個男生會不會看到我的回答
以上。
----------------------------------------------------------------------------
這個男生出現在我的評論中了! @我能不用真名嗎
不敢代眾家,只說自己。不會
在打辯論之後,我反而更寡言,更包容。
從語言上說,辯論使我更尊崇邏輯,每件事每句話我更願意尋其上一步的因,而不是其所成的果。而生活里大多數時候並不講道理,人情、觀念、理論代替了邏輯。當你發現這些東西不能被邏輯取代,你也無法說服他人講邏輯講道理時,你會自然閉嘴。
從思想上說,辯論使我更包容多元的想法,凡事願站在正反上想,找它們的交鋒點,知道世間萬物非「對錯」之分,不再是反對我與我相左之人之物皆是錯。
當然,做人還是得有態度。我會尊重你的態度你的立場,不過我必須要和你多說一說,才對的起「我站在你的對立面」這件事。這樣的態度這樣的人,何來戾氣?不請自來
本來也還是想著回答一個辯論相關的話題,這個感觸比較深就這個了吧!哈哈
利益相關寫前面:大學期間院隊隊長,大大小小判輸贏的、不判輸贏的、練習賽等打過三位數以上,最佳辯手大大小小的比賽也拿過不少【學校和院系都可以勉強算個老牌強隊,地區賽和網辯都有參加過一點點】
會也不全會
其實大概就是個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故事
剛接觸的時候還不會,因為這個階段對於自己的能力也沒有太大的肯定,技巧掌握得也不多。處於摸索階段,有點新奇又有點不自信,拿到辯題還比較無措都不知道從何思考立論,更遑論影響到生活,最多自己會比較多看多關注語言相關的電視啊書籍啊等等,主動和別人爭辯?tan90°
所以這個時候最多初露端倪,比如對問題表現出超乎常人的關注,戾氣還是不會很明顯的,但是這個時間比較短,只要上手打了幾場比賽,心理對於辯論這個東西有個底,基本上就度過了。
接下來就是大頭了,這個時候對辯論接觸的稍微深一點了,又打了不少比賽,拿到題目已經很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一個辯題沒有多少準備臨時被拉上場打練習賽也不虛。那這個時候確實就會開始有點職業病了,如果平時的辯位又多為二三辯,在場上就是負責撕咬對方論點的那種,那就=口=更加【因為一四位都有語速不能太快的大段陳詞,相對還會好一點點】
首先這個時候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因為打比賽是要判輸贏的,所以特別想要說服對方。明明一個論點能成為辯題,就是因為兩方都有得說且都能說得有道理,但是還是容易陷入不把對方打趴下不罷休的怪圈。所以延伸到生活中,可能會在日常的一些聊天里一定要說服對方,而且不自覺就套入辯論時的語氣,這,難免讓朋友覺得你過於強勢而不太舒服。
插一句,其實也還好吧,我覺得我輔導小孩一個月的戾氣比打一個月辯論的戾氣重多了【。】
說白了其實就是一種語言習慣延伸到了你的生活中,就,很可能和你平時性格反差還比較大
我平時說話聲音勉強算軟萌,但是我打辯論的時候聲音特別女王o(╯□╰)o一度讓看我比賽的人覺得,Σ( ° △ °|||)︴不是一個人啊感覺。
就反差太大,但是這種習慣又影響到了生活,平時的萌妹子說話突然咄咄逼人了,你身邊的人不一定接受得了,才會產生辯論讓人有戾氣的感覺。
加上我本身就是一個語速快音調高的人,就更加雪上加霜了_(:з」∠)_
【我主打三辯,兩分鐘的小結我要準備一千字還能基本說完,這是個壞習慣不要學】
為什麼說最後戾氣會消散呢,其實是因為隨著慢慢的深入,你會發現其實二階段掌握的大部分知識,都是錯的=口=大概幹什麼都會經歷這樣一次毀滅性的重生吧哈哈
一場辯論,你是不可能說服對手的,就算是你的立論你的思想深度你的數據你的框架,你覺得已經壓倒性的勝利了,對手也會運用各種技巧來找尋你的漏洞,伺機反撲。
所以很多時候打完一場比賽下來,經常會有隊友說,對方他不講道理啊,我和他講道理他就和我胡攪蠻纏,他完全不回答我的問題。
這是理工科類邏輯性更強的院系最容易有的心態,但是確實,文科類院系又經常贏比賽【通常來說,我自己就是理工科,例子都以我們學校我見過的為例】
為什麼呢,因為一場比賽往往要說服的不是對手,而是評委和觀眾。
理科類院系很注重邏輯,但是通病就是會比較乾巴巴,喜歡翻來覆去和你在邏輯上較真。
文科類院系更注重渲染,各種數據例子鋪天蓋地一輪一輪砸,他們很多時候都並不會正面和你交鋒。
然後一場比賽下來下來觀眾記住了文科類的例子數據,理科類都是乾巴巴的邏輯反而不容易被記住。心裡的天平自然有了傾斜的一方。
所以往後打,理科類也會注重聯繫實際,把邏輯和例子結合,文科類也會強化邏輯,盡量做到戰場不是一個一個的強推事例。
所以啊,打到後面大家都知道一個辯題是不可能打死對面的,打到對面說對對對對方辯友說得對啊,只可能出現在娛樂賽表演賽。你肯定要圈定一部分是自己死守的,一部分是對方佔優的,還有一部分是爭議的核心,當然如何來巧妙劃分這個範圍,在論證義務和普世價值層面上佔優勢是技巧上的問題。有些時候隊內訓練就會有同個辯題,這周打正方,下周打反方的訓練。
在這樣一個前提下,像我這種還經常優柔寡斷的人,我現在看問題就非常的注重兩面性哈哈。這樣是得對的,那樣未必也是錯的,除了比較不喜歡那種非常偏執非黑即白的言論,其他的我都能接受,因為確實也都有一定的道理,無論從哪個方向我都能一定程度的說服自己。【壞處就是從心出發的話,我很難完全的站某一方的觀點,但是打辯論的,上場堅定一方觀點,不會臨陣倒戈,還是基本素養啦】
還有一個問題,語速。
剛開始打辯論,在準備充分的情況下,經常會生怕自己說的不夠多不夠全,對面的觀點沒有反駁完自己的觀點沒有立住,加上一緊張語速又變得更快,我兩分鐘說一千字是真的有過的。一激動起來噠噠噠噠噠就和機關槍似的。隨著我情緒的不同,每一場還會有語速和語調的不同【。】曾經被我的隊友笑話過,「誒這一場的語調更奇怪」這樣。_(:з」∠)_
這真的不是好事,縱然我還算吐字清晰,語速不管多快都不會有讓人聽不清的情況,但是,別人未必能跟!得!上!啊!
2分鐘說600字人家是有思考的聽進去了,和2分鐘1000字人家是走馬觀花的聽完了,看似後者內容更多,但當然是前者效果好啊!
為什麼一般說陳詞要慢要有留白要抑揚頓挫,因為你要讓觀眾進到你的邏輯里、你渲染的情緒里、你拔高的立場里,你要讓觀眾跟著你一起思考他才能理解你認同你,用你的邏輯去反駁對面,這一切需要時間去消化去思考,所以適當的停頓能夠讓觀眾更好的明白你的思路。如果像我以前一樣的的嘚吧嘚吧很快速的講完了,除非是那種整場比賽都打起十二分精神認真聽講記錄的【比如你們隊的教練哈哈】,都很難真正跟上我方的邏輯。
好了,當你看問題都從兩面性出發,對於大部分的觀點都能兼收並蓄,說話慢條斯理有邏輯,而且往往還能讓別人跟上你的邏輯,順利點就直接認同了你的邏輯【畢竟賽場上不服對面那是肯定的,不然我這麼長時間的準備都是白費的么,但是生活上很多人並不會提前做很多功課,對於事情的認識也不會太過於堅定】你覺得這是個有戾氣的人么?
但是如果你身邊的人是那種,說不過就要陰陽怪氣的懟「不愧是打辯論的啊」「自從打了辯論你就變了啊」「都是辯論讓你這麼尖銳」等等,這種就可以無視了。這種邏輯,就算你不打辯論他們也有一萬種套法來說你。笑笑就好。
我是那種碰上胡攪蠻纏偷換概念毫無邏輯的就懶得爭辯,導致落下個「你個辯論隊隊長還說不過我啊「的評論,一把辛酸淚啊~
還只辯論一年,可能不太有代表性,但對這個問題有一點體會和理解,怒答一波。贊同尹航學長的觀點,辯論的人很容易在日常里對邏輯和論證的正確性,完整性保持一種敏感,談話中讓對方覺得這個人怎麼那麼喜歡較真找茬……如果態度激動一點,旁人眼裡,也可以說這是惱人的戾氣吧,但我是想談談辯論使人包容的一面。不止是可以共情的價值觀,感覺自己,也越來越難去陳說某觀點的對錯優劣,本能地想去反駁什麼東西的時候,也越來越遲疑。因為角度是多元的,同一個觀點放在我的角度是錯的,但他的角度就是對的,而從來沒有說一定要用我的角度。好壞優劣也都是人依標準定的,但客觀絕對的標準好像從來不存在,即使有一條公認的標準,依然,只是從某一方面揭示一些東西,而不能全面。所以,辯場之外別人提出的觀點,其中的邏輯是可以檢驗的,但觀點本身反而很少很少去反駁。我的現狀是這樣的,所以所謂戾氣,或者說和別人的爭論到底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不知道。只是這樣的改變不覺得是壞事。大概如此。
@榮耀 謝邀,辯論不會,吵架會。辯論靠的是邏輯,吵架靠的是聲大。
說邏輯的,戾氣何來呢?
辯論不過就是一種遊戲,主要還是看你怎麼看待咯。
無知之幕,找到不同立場的合理性等等的確是辯手能在辯論中鍛煉到的。但不一定導致理解多元,使人更包容。也可能因為習慣了為一個立場把話說圓,邏輯自洽就好。當為自己的立場辯護時也如是。從而死認邏輯,認為自己的理論如此完美,所有針對其的反駁都是不看邏輯的偏見,反駁者都是蠢人。這樣的情況也大有人在。也就是題主說的戾氣重吧。
可以蒙蔽人的東西太多了。感性可以,理性也可以。沉溺可以,背反亦然。辯論本應讓人不執於一象,卻因為技巧層面的一些影響也容易讓人陷入我執。每當這個時候就該想想,不過是立場嘛,立場而已。辯論,需要熟練掌握敏感與鈍感這兩種完全對立的心態,只知道敏感做出尖銳的攻擊,不懂得鈍感做出防禦工事,或者反之,都是非常不成熟的。
不是辯論使人產生戾氣,而是你自身就存在戾氣,辯論讓它徹底暴露了而已。
個人覺得不太會 辯論會讓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下意識的進行理智的思考 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權衡 而且 打比賽都吵累了 生活中真的不想再吵了……
瀉藥~
我覺得這是對角色轉換的一次歷練,看你是否能很好的完成辯論選手和普通人的角色轉換。
辯論賽其實就像一場考試,只不過是這場考試是以口代筆,讓你把寫的都說出來。
在考試的時候,中考、高考、考研……你的好朋友們,就是你的競爭對手,難道出了考場,你就準備不再和他們說話了么?不會的, 你們還是朋友。
那麼辯論賽為什麼不行。
我覺得,甚至你們可以互相幫忙找論點,互相找資料,因為這樣反而更能促進自己對自己辯題論點的理解吧。
在賽場上,你們應該放下一切身份,你們就是對手,你們的終極目的,就是用嘴說倒對方!用你的價值觀,用你的故事,用你的語言, 甚至你的肢體動作,去感染觀眾,感染對方辯友,贏了是光明磊落,輸了也不可惜。
辯論本身不會使人戾氣,使人戾氣的終究還是人自己。看過《惡作劇之吻2》么,裡面的萬年老二,直樹的大學同學,他就是一個所謂戾氣很深的人,將始終排在自己前面的直樹當成了自己的敵人,而不是競爭對手,甚至將成績的輸贏歪曲成了一切的輸贏,他不惜利用各種手段,只為了贏過直樹。
會不會變得戾氣,是人自己的選擇。
我個人很喜歡辯論,我覺得這不僅能增強人的邏輯思維,還能鍛煉人的膽量和口才,本身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不要讓辯論變了味道。
謝邀。
比賽是為了爭輸贏,給人看的。
生活 辯論最好是為了溝通、交流、換角度、找bug, 是為了自己的進步; 有時也為爭取「聽眾」,但現實中的聽眾可不是場上的裁判,不是只看辯論技巧。
辯論使人伶俐 吵架才使人戾氣辯論是聰明人和聰明人之間的互動吵架是市井俗人宣洩的借口
我認為情緒產生的根本原因是需求得不到滿足,辯論中戾氣產生的原因是因對方否定導致尊重需要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的負面情緒,會這樣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同辯論對象不熟悉,情感上還無法接受認可對方,在辯論時會把對方的否定行為理解為侮辱進而產生戾氣(不排除對方惡意攻擊,這樣你生氣也正常),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在跟你非常認可的人討論一個問題時,他如果否定你你的第一選擇是思考為什麼,因為你情感上是認可他的,你就會覺得他如果說你錯那麼一定是你哪裡錯了,進而你會去思考你哪裡錯,開始理性的分析~
當然辯論這個行為本身就是不斷否定對方的過程,被人否定肯定不舒服的,也可以理解為確實會讓你產生戾氣。
謝邀。初期有一些小辯手的確會,比如我,,,,(愧疚臉)但是歸根結底,這個問題和你對辯論的認識有關。如果把辯論看做「語言的博弈」,這種競技項目就和搏擊,拳擊相類似了。總之都是打架和對抗,不過一個是肉體上的,一個是語言和邏輯上的。如此理解,多少沾點戾氣不奇怪。我對辯論的理解是「挖掘議題的兩面性」。這樣消解了辯論中對抗的色彩,自然有助於講道理,也不會讓辯手帶著戾氣打辯論。
不會,反而覺得使人更包容了。
大學期間連續三年參加了鞍山市的辯論賽,感覺最大的收穫就是看問題的角度真的變了。
覺得其實辯論不是兩種對立觀點的碰撞,而是正反雙方在同一個問題上兩種不同價值取向的權衡。
久而久之,生活中遇到問題也會習慣性的站在對立面去考慮問題,變得更能包容和理解他人。
那是人性使然,並非辯論所致。人,在維護觀點的時候,很容易誤認為在維護尊嚴。
你也是辯論的同學。那麼應該深深的知道,這是一個不一定的事。就像我原來覺得是非很重要。打了辯論就不覺得了。所以您請多打一些噁心的辯題好讓自己明白。很多概念的區分都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身邊的人。我只能和你說這麼多了。
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第四季顏如晶再次在決賽失敗?
※如何反駁群眾是愚蠢的這句話?
※金錢是否是萬惡之源?
※一個宿舍都是辯論隊的隊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什麼是做「論」?具體應該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