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2020 年東京奧運會將新增 3v3 籃球賽?

官方:Basketball 3x3 ready to rock Tokyo 2020 Olympic Games


非常同意 @梁賢毅 的回答,3V3如果能長久發展下去,在體適能代謝上,會成為介於NFL和正規5VS5籃球之間的一種運動,球員的類型要求會更為強壯、高大、全面(同級別相對於5VS5籃球來說),全隊至少要有2名球員具備高強度對抗下的三分能力,最好人人都具備防守對方籃下強打的能力,每一名球員都必須具備比較強的個人防守能力。

接下來我想聊一下關於規則、戰術和球員類型的問題了。

我認為如果在同等發展條件下,3VS3並不是5VS5的補充,而是完全不同的兩項運動。

我們生活中其實都見過不少半場打得不錯,但全場很一般的人,這類人排除體能和整體實力方面的原因,在技術類型上大多過於追求全能,一般在個人防守、籃板、背打、有比較複雜動作的中距離上都會有所習得,但全場所需要的利用團隊的能力、長途奔襲後的速度耐力(用以保證技術發揮穩定),可能會在5VS5中找不到自己的節奏,或者長板不夠長,短板又暴露。

半場和全場的關係,可以參考一下90年代的NBA和2008以後的NBA,之前的NBA只能人盯人,禁止聯防,而且規則對防守有利,所以對個人防守能力要求很高,歐洲的白人外線無論球商多高,進攻多才華洋溢,防守不行通通坐冷板凳,比如toni kukoc,像爵士jeff horneck這種球商高,會利用擋拆找機會的白人外線,一旦遇到打點直接被打哭。直到後來NBA國際化,規則改革後,可以適當聯防,禁止hand check,嚴打惡意犯規和三分犯規,歐洲白人球員才漸漸站穩腳跟,因為他們個人防守能力的劣勢可以隨著聯盟重攻輕守而掩蓋,進攻上的三分球和傳球能力又得到了規則的幫助。所以可以做個比喻,3VS3的性質有點像90年代的籃球,規則鼓勵防守和對抗,對於過於複雜的戰術,執行成本高,個人防守能力差的球員劣勢明顯,體能不行想靠球商利用團隊配合的球員比較吃虧。

3VS3的戰術相對比較簡單,三分球得2分,2分球算1分,但由於幾乎每一球都在激烈的肢體對抗下,如果以NBA為標準,那些身材不夠高大(身高195以下)的三分球球員並不會獲得太多好的出手機會,真的能命中三分球的反而是杜蘭特這種有身高有外線也能運球的搖擺人,必須在緊逼防守下強投。

由於籃下對抗激烈,因此類似阿根廷國家隊scola、諾西奧尼、奧貝托那種刁鑽的利用身體掩護的小放籃技術會得到發揚光大。

另外罰球和2分球都算1分,所以如何控制犯規很關鍵,但我估計在一對一防守那麼激烈的情況下,恐怕吹罰尺度也會比較寬鬆,肉搏型的突破會被鼓勵以進球,而不是造犯規罰球為目的,因為恐怕誰都不想看到太多罰球決定勝負的比賽。

三分犯規是代價很大的,要麼罰球兩次,要麼球進加罰,還中就是三球,相當於三個運動戰兩分球,要知道哪怕是五人比賽的打四分,也就等於兩個運動戰兩分球而已……因此強投三分是重要的技術,防守方也會盡量減少三分線投籃的犯規

參賽人數為4人,還要考慮到球員位置的互換,以及掩護後的迅速補位,因此恐怕2-3個(強壯的)搖擺人+1-2個准內線的標配會比較常見,矮個子一旦被強打低位將是悲劇的開始。

還有就是規則,現在的三秒區是為了5人籃球而設立的,解讀進攻之前要先解讀防守,解讀防守也要先解讀進攻,在5人籃球中,各種雙掩護、底線掩護和定位掩護會更為常見,那是因為防守者可以進行繞前防守、夾擊防守和聯防,因此給低位接球者處理球的時間很有限,但在3VS3中,夾擊和有目的的繞前會減少,因為弱側的補防人數會減少(5VS5籃球中,FIBA規則下,通常強側會有3人,弱側2人,但3VS3中,強側通常只有2人,弱側1人),因此如果還是沿用5人籃球的禁區尺寸,內線持球者會更輕鬆地接到球以及更靠近籃筐,而且三秒區外的腰位掩護後,被掩護者也能更容易直接上籃,因此不排除3VS3籃球在發展一段時間後,有將三秒區擴大的可能,擴大後的三秒區會讓中鋒式的背鑿減少,必須增加一部分面框突破才能接近籃筐,理論上可以增加觀賞性。如果按照NBA的規定,籃下有進攻有理區,同樣可以增加突破的可能性,但NBA有3名裁判,3對3可能只有2人,如果還要增加進攻有理區規定,會增加執法的難度,裁判擁有過多的決定權,對比賽的公平性不是好事,也會增加比賽爭議,所以擴大三秒區是相對更簡單可行的方法。

考慮到罰球時的籃板球爭奪(到底能不能搶?),假設在每次罰球都能爭奪籃板球的前提下,如果禁區擴大,則對防守方相對不利(參考hubie brown發明的X型進攻方搶罰球籃板的辦法),可以罰球時採取原尺寸的禁區,而平時採用新版的禁區尺寸

現在離2020年還有3年,3年中可以進行多次選拔,以及相應修改規則,接下來應該競爭的就是曝光率和經濟效益了,只有更高的獎金,才能擁有水平更高、更有針對性的教練員和運動員群體。


請允許我從一個見習體適能訓練師的角度 ,分析一下3v3籃球未來的發展趨勢。

先說結論:隨著3V3籃球在奧運會獲得獨立的競技地位及在美國本土產生獨立的競技聯盟,3V3籃球將會脫離5V5籃球,形成一個具有自己特點的獨立競技項目。這一項目將產生身體素質更接近於美式橄欖球運動員,而非傳統籃球運動員身體素質特點的運動員。在未來的比賽中,專攻3V3的籃球運動員將無法適應5V5的耐力強度,而傳統籃球運動員也無法適應3V3的無氧對抗強度,從而形成比賽風格截然不同的兩個項目。

---------------------------------------------------------------------------------------------------------------

今年的籃球圈出了兩個大事。

我要說的並不是金州勇士以16-1的豪華戰績獲得了總冠軍,也不是詹姆斯一路刷新了邁克爾.哪裡都有我.喬丹的一系列記錄。

1.2017年一月,NBA前超級巨星艾弗森和著名說唱歌手Ice Cube正式宣布兩人聯手成立BIG3三對三職業聯盟。同年5月,3V3聯盟的選秀出爐,一項新的籃球競技賽事呼之欲出。

2.2017年6月9日,國際奧委會宣布,3V3籃球將在東京奧運會上首次亮相。

先是成立了獨立聯盟,後又進軍奧運會,這不禁讓人們對3V3籃球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其實這並不是3V3籃球首次舉辦大型賽事。FIBA的世錦賽已經舉辦多年,但由於賽事水平不夠高,缺乏有力的資金吸引和賽事包裝,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以美國3V3代表隊球員麥克·亨利為例。曾經代表美國隊參加2014年3V3世界錦標賽的他如今已經退役,成為了金融行業的一員。然而如今同時有奧運會與美國本土聯盟兩大賽事的加持,曾經無高手問津3V3比賽突然得到了廣泛的關注。

大家很快開始考慮,最強的3V3陣容應該是怎樣的?有人提出詹姆斯+歐文+樂福的組合,有人提出杜蘭特+庫里+湯普森可以一戰,有人認為濃眉+考辛斯+字母哥的內線組合才是最佳陣容.......

好吧,也許2020年的第一屆3V3奧運會,我們仍然能看到很多NBA球員代表國家參賽,但實際上,隨著3V3運動的獨立發展(如果這項運動能健康的獨立發展起來的話),很快我們將發現,3V3籃球將會產生一批獨立於5V5的運動員,而且在3V3的規則下,5v5的籃球運動員將無法戰勝他們,正如沙灘排球運動員從傳統排球運動中分化出來那樣。

---------------------------------------------------------------------------------------------------------------

從一個體適能訓練師的角度分析,當我們看到一項運動項目時,首先會考慮三件事:

1.這項運動的能量代謝特徵是什麼?

2.這項運動的生物力學特徵是什麼?

3.該項目的主要運動損傷是什麼?

不難發現,3v3籃球與傳統的5v5籃球相比,在這三個問題上有很多的不同。

我們知道,同樣是大草坪上的場地運動,足球運動員與橄欖球運動員有著截然不同的身體素質特點與鮮明的體型特徵,而兩者的體適能訓練也有著根本的差別。

足球運動員

橄欖球尖鋒

美式橄欖球一回合只有幾十秒甚至幾秒,回合與回合之間卻會有數分鐘的休息時間,比賽過程中充滿了短距離衝刺與衝撞。這使得美式橄欖球成為一種高強度、多間歇、運動總持續時間較長的項目。而足球運動則充滿了持續的長距離慢速跑動與間歇性的快速衝刺,這使得足球成為一種需要在保持長時程有氧耐力的同時具有短時爆發能力的運動。

根據NSCA的實驗室測試結果,美式橄欖球運動中75%的能量由磷酸肌酸系統提供,25%的能量由無氧代謝系統提供,而有氧代謝系統只提供5%的能量;相反,足球運動60%的能量由有氧代謝系統提供,而無氧代謝系統與磷酸肌酸系統提供的能量只分別佔到25%與15%。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運動代謝特點使兩種運動產生了兩種完全不同的運動員類型。拋除兩者運動技術上的不同,即使最優秀的橄欖球運動員,也會因為有氧耐力的不足難以適應足球比賽的節奏;相反對抗能力最強的足球運動員也很難適應橄欖球運動的對抗強度。

而5V5籃球運動的能量代謝特點與足球十分接近。籃球運動60%的能量也是由有氧代謝系統提供的,無氧代謝系統與磷酸肌酸系統提供的能量分別佔20%。

(數據來源:Hoffman J,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 NSCA"s Guide to Program Design[M]. Human Kinetics, 2012.)

如果從這樣的角度觀察一場3V3籃球賽,我們會發現3V3籃球與5v5籃球的能量需求特點是截然不同的。3V3籃球在節奏上甚至更接近橄欖球。運動員在場上不需要長距離的全場跑動,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短距離的爆發衝刺和無氧折返跑。3v3籃球也是回合制,因此不會有貫穿全場的快攻,反而會有更密集的身體對抗。

半場與全場籃球的技術特點早已有人研究。

比如上面這項研究發現,與全場對抗相比,半場對抗導致的運動員的主觀疲勞度(RPE)更低,而技術動作(如傳球,投籃,籃板等)的頻率變得更加密集。

此外,場上的人數越少(4人到2人),場地越小(全場到半場),回合時間越短(5min到2.5min),奔跑,跳躍,衝刺等技術的頻率就越高。

這些結論都提示著,半場籃球在降低了運動員的有氧疲勞程度之時,提高了比賽的節奏和對抗強度。

代謝類型要求的不同與對抗強度的差異,必然導致不同的訓練模式,訓練內容,最終導致運動員對於運動不同的專門性適應。當然由於對抗強度的差異,3V3與5V5在傷病預防方面也將產生一些微小的差異。

我預測,如果未來3v3籃球成為一個有穩定的職業聯賽與收入的獨立項目,將產生一群身體素質特點介於傳統籃球運動員與橄欖球運動員之間的職業球員。

其實除了代謝特徵不同,不同的規則體系與不同的得分規則也會對兩種比賽技術的側重點有所影響。比如3V3的規則下3分算2分,普通投籃算1分,這使得高強度擋拆之後三分出手成為更加重要的得分方式。在橄欖球比賽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鋒線球員拚命對抗,掩護四分衛,給四分位好的空間出球的場景。這種場景我們以後很有可能將在3V3的比賽中頻繁看到。開球之後無球隊員(鋒線)高強度高質量的掩護,射手(四分位)獲得空間投籃,投籃或者傳給籃下得分手(接球手)得分,很可能成為比賽的主流。甚至可以大膽預測,未來3V3籃球的場上位置都未必會和5V5一樣分為後衛,前鋒和中鋒,而產生獨立的位置名稱。

任何一項專門性的運動,一旦獨立發展到一定的高度,一定會產生對其有專門性適應的運動員。過去由於3V3的水平與收入不高,導致3v3一直是5v5籃球的附屬品。我相信3V3籃球一旦獨立,必然將產生於過去不同的比賽節奏,甚至對整個籃球運動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點鏈接進去看沒有仔細研究真偽,真假先不論。

簡單看了一下規則,每場比賽十分鐘,沒有半場,沒有暫停,單次進攻12秒。這對於nba球星來說可能只有簡單的擋拆傳切配合,更多可能會依賴單打能力出色及身體天賦較為突出的球員(對於兩名射手溜底線交叉掩護後接球投籃這種戰術簡直沒時間完成)。

而對於這一項比賽的設立,是否會有nba成名球星參加我表示嚴重地懷疑。

以及根據文章後面部分和偶爾電視上轉播的3v3比賽來看,國際上已經有相當一部分人只打3v3籃球。所以我個人認為目前這只是對於籃球項目的一個補充,對於籃球項目整體發展的推動還有待考量。


體育也在走著簡化入門的路線。最直接的一個例子,就是剛剛進入奧運大家庭的3X3籃球。這項運動也得到了華熙國際、新浪等多家體育公司的提前布局。

有教練告訴我們,「三對三籃球規則相對簡單,不那麼講究戰術,年輕人入門容易,因此在推廣時比較方便。」也有人甚至跟我做過這樣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Dota就像FIBA國際籃球,LOL就像NBA,《王者榮耀》就像3X3籃球,規則在變,遊戲的壓力輕鬆了,但也一樣很好玩。

事實上,不只有籃球在做著簡化操作。也有五人成軍等公司在推廣五人制足球,歡贏體育在推廣的沙灘足球。推廣賽車的銘泰體育告訴生態圈,想先從卡丁車入手。而推廣F1摩托艇的天榮體育甚至表示,皮划艇是他們準備優先推廣的運動。

在頂級賽事更多的樂趣在於「觀賞」時,推廣「參與」的運動,不妨試著降低門檻,或許會有意外的收穫。


1:絕對不可能有NBA全明星球員,我甚至懷疑中國國字型大小選手也不會身兼兩項,而是派二線出戰。

2:冠軍不一定是美國,第一屆肯定是群雄並起,10分鐘時長以及3分算2分的偶然性太大。

3:相關理論研究太少,最優解可能會出乎我們所料,很大程度上將重新定義前中後位置。

4:很商業,很期待,觀賞性不會低,可能是未來籃球的趨勢之一。


肯定不會是nba球員,別想了,就像踢足球的不會去踢室內足球,打排球的不會去打沙灘排球一個道理。

到時候就看一堆不認識的黑人打來打去,美國,法國,斯拉夫會比較強。


一群在籃球場跳舞歸來的大爺怒斥電視上輸了的中國3人隊「真是沒用,連美國佬都打不過」


還有什麼說的?主要問題是誰當替補啊?


美國隊出詹姆斯杜蘭特萊昂納德和保羅喬治,其他隊怎麼玩?


應該就像沙灘排球,五人制足球一樣,作為籃球運動的補充

不太覺得職業球員能參加


此后街上、衚衕里得有多少籃筐……


易建聯周琦丁彥雨航。拿個獎牌回來,加油!


科比:不就是一打三么,我以前經常這麼做

————————————————————————

抖個機靈。

說點個人看法。3Ⅴ3的話一個點弱勢,就會被無限單打,所以我覺得33會是現在大小前鋒位置球員的天下。


至少成為了奧運會正式項目之後,中國民間的籃球場使用權可以名正言順的被保護了(笑)。


我冒昧的猜測一下,3對3的規則和5對5不會一樣。

不然別的國家還玩啥。


選人範圍應該在2020美國國家隊12人大名單之外。

3X3籃球比賽用6號球,場地也不是比賽專用地板而是橡膠場地。

進攻節奏更快攻防轉換更頻繁。

美國國家隊的12人應該是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準備的。


美國球迷:

那時候艾弗森44歲,也許能圓冠軍夢。

樓下:

那時候吉諾比利才43歲,沒準兒還能從艾弗森手裡偷一枚金牌。


我覺得在3V3籃球這個方面,遊戲反倒是領先了一步,給了各個位置指導性的意見。

之前玩過《自由籃球》(以下簡稱「自」),現在棄坑了,就按照以前的印象說一說吧。脫坑之前,「自」里的位置有五個傳統的C、PF、SF、SG、PG,還有三個搖擺位CT、SW、DG,攻防只有球權轉換。拋卻遊戲里誇張的設定,3V3的時候,想贏的話,必須做到這幾個點:

  • 強力的防守核心,能穩定的把控籃板,或自身擁有出色的進攻技巧

籃板關係到每次球權的轉換,所以籃板是至少要五五開,一旦被爆板必敗無疑。

防守核心的意思就是,如果對面C和SG做手遞手的擋拆戰術(「自」里叫「擋跑」),可以及時的上前延阻補防並破壞順下;或者面對SW的強勢襲框,可以鎮守內線。所以,看到有人說3V3樂福不錯,我是不看好的,樂福的防守收括速度太慢,防不出跟不上,會被打成篩子(勇士就是這麼打的)。像濃眉哥、麥基、鉑金這種機動性強的長臂怪才是優選。

同時,還要強調「軸」的功能,一般「自」的內線高玩大多會帶QE(一種指向傳球的技能),充當戰術中軸,這也要求內線有優秀的視野和傳球,所以類似追夢、約基奇這種優秀的中軸也是不錯的。

最後,如果籃板、防守都不行,那就只能用進攻來說話了。至少打對面的內線,一打一個準,用進攻來抵消其它方面的弱點,這點考辛斯不錯。

  • 萬金油的側翼是贏球的核心

「自」里想贏球,必須要有一個全能的側翼(SF/SW/PF)。

一、有一手空位籃子,平時打無球(由SG/DG/PG從三分線發動進攻),但對面無論如何都要有個人防守他;

二、必須防守紮實,外能追SG的三分,內能補防PF的順下,偶爾搶個板,重點是不失位;

三、視野要好,看到機會了能及時出球。雖然不要求像內線軸那樣發動戰術,但是拿球的時候第一時間找的是跑位的SG;

四、必要的戰術能力。和C一起擋拆,然後直接錯位襲框或者走位中投;

五、單打無敵。戰術跑盡了,隊友打不進,分差要崩了,這時候的answer ball就靠側翼了。「自」里的設定也很有趣,SF中投無雙,SW襲框無敵,PF遠上無解……於是,這三個位置只有「被教育的菜鳥」、「拿球就乾的獨逼」和「大神帶我飛的大腿」……

看完要求,是不是覺得佛祖、泡椒、老漢、面癱、杜少這些人就是取勝之匙?現實也的確如此。

  • 人形自走掛的射手

「自」里,如果沒有內線,沒有側翼,但是還能贏球,就只有一個可能——投3分的傢伙準的像開掛!

大家看到3V3的規則也知道,21分的球,3分線外一發2分,只要3分准,11發解決戰鬥。但是在3V3,射手擺脫防守的機會很少,這就需要相當的「神仙球」能力,這一點,歐文絕對是合格的。

所以,從現有的NBA球員里選擇的話,理想的3V3人選,應該是濃眉/表妹+杜少/老漢/面癱/泡椒+佛祖/歐文/庫里,這才是基本無敵的陣容。


退役的老頭們去耍耍隨便拿個金牌就行了:KG,KB,AI,真理。


三對三籃球賽進入奧運是匪夷所思的商業化舉動。胖子的福音。


推薦閱讀:

法國在奧運會的存在感為什麼這麼低?
2016 年裡約奧運會閉幕式有哪些亮點?
這些網路言論是否屬於愛國行為?如何評價這些言論?
可以從北京奧運會的進度來分析一下里約奧運會的準備情況么?
如何看待里約奧運會中國隊遭遇不公平對待?

TAG:籃球 | 奧林匹克運動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