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戰敗根本原因是什麼?(注意是根本)?
注意是根本。包括當時的情況二戰各國國力。是怎麼個情況
好吧,慢慢答。先立flag,日本的的失敗主要只有一點,就是其經濟腹地與生產力無法和西方列強相提並論,正因此國家才逐步走向軍部法西斯道路,並且在和超級大國美蘇的正面交鋒時敗下陣來,套用柯林頓在競選時說的「笨蛋!都是經濟!」就可以一言以蔽之。
(1)日本是怎樣走向法西斯道路的
大日本帝國和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政治經濟體制非常相仿,都是容克貴族和新興大資產階級聯合主導統治階級的國家,同時,身為國家元首的皇帝通過掌握絕對兵權,通過對貴族門閥的制衡獲得至高無上的權力。國內資產階級勢力蓬勃發展,同時被阻礙資本主義生產的佃農制度仍舊廣泛存在與廣大鄉村。
假如資產階級和容克貴族井水不犯河水那麼也就算了,但是地主的存在本身就是資產階級發展生產力的最大障礙,而非常弔詭的是,上至天皇,下到首相、國會議員,他們既是最大的地主,又是大資本家,但又不可能左手革右手的命。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先天性抗衡經濟危機的能力就非常弱小,擴大內需的經濟自愈能力很弱,一旦經濟危機的出現,絕對不會像羅斯福新政那樣擴大內需,興建有利於民生的基礎設施,只能將矛盾轉移,以戰爭的形式無限拖延下一個矛盾的爆發。
更加禍不單行的是,資產階級和地主們發現,隨著土地的兼并與圈地引發的本土資本主義生產的大發展,不少自耕農 手工業者成為了日本有史以來的第一批無產階級,他們大量的成為了產業工人,而早期資本原始積累的血腥性讓他們有了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原動力。因此,早在1905年日俄戰爭勝利的那一年,馬克思主義學說就開始大規模進入日本,在這一年《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日文版相繼出版。而隨著大正時期,國內思想的相對開明,馬克思主義更是在日本生根發芽,因此儘管日本政府頒布了諸如《治安警察法》等諸多法律限制共產主義組織的發展,但是收效甚微。到了1921年,日共和中共同一年成立,而俄國十月革命後,日本一舉取代俄國成為了壟斷資本主義鏈條上最薄弱的一環,標誌著日本政府不得不面對共產主義浪潮對政府合法性的衝擊。
1929年爆發的世界性經濟大蕭條更是給了日本民選內閣雪上加霜,經濟腹地(說白了就是殖民地)狹小 生產力跟不上時代的日本衝擊非常慘重。這標誌著原有的各項政策完全失敗,而日本統治階級的本質決定了它必須要對外轉移矛盾才能克服經濟危機的出現。而以往日本政府面對強大的社會矛盾,一般是戒急用忍發展軍備鼓勵移民創匯和對外侵略,而且在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嘗到甜頭的日本,顯然想再一次創造祖先們的奇蹟。
於中國而言,資產階級的民選內閣是最為危險的,因為那時候的日本,侵略手段更加高明,通過銀行貸款支持張作霖發展重工業收買張作霖,鼓勵關東軍與滿鐵勢力隨著張作霖的勢力擴充向東北腹地進一步發展,也就是蠶食戰略。假如日本能夠很早的實行這一套,民選的田中義一內閣那套侵略亞洲制霸世界的策略還真的能成功。但是經濟蠶食仍然跑不過大蕭條的腳步,這也意味著日本的法西斯化是不可避免了。而法西斯當局犯下的一系列笑話一樣的決策,客觀上成為了中國的幫手。
而日本的資本主義經過多年發展,兩極分化也很嚴重,民選內閣也拿不出充分的手段來阻止這一切的發生。相反,國內的共產主義運動風起雲湧,甚至在自己的殖民地朝鮮和台灣紮下了根。而寒門子弟擺脫命運只有兩種方式,要麼推翻現政權,要麼成為軍人,再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畢竟軍隊在當時社會上的流動性是最好的。而日本國內的容克貴族和大資產階級也沒有什麼良方擺脫經濟危機外加兩極分化的雙重打擊,當然是支持寒門踴躍參軍的。而寒門的參軍標誌著軍方話語權的增強,軍方已經不滿足於當前的地位,而大資產階級有求于軍隊的對外行動轉移國內矛盾,所以兩者一拍即合。
在大資產階級的眼中,軍部法西斯的建立是話語權多少的問題,而無產階級專政那是話語權有無的問題,如果是後者他們連殘羹剩飯都吃不上。所以兩害相權取其輕。
(2)畸形的生產力與生產體制
日本列島是一個貧瘠的外向型資源獲取型島嶼,而這是制約其稱霸亞太乃至全球的最大障礙,石油從蘇聯和荷屬東印度進口,銅 、鎳、錫 依賴於婆羅洲和蘇拉威西製造,優質鋼鐵得從美國進口二手貨,而唯一能在全球定價決定的戰略物資就只有殖民地台灣所擁有的,能製造無煙火藥的樟腦了,在鼎盛時期,日本壟斷了全球80%的樟腦貿易,而這是在日本殖民台灣後才得以一夜暴富的。
這樣的體制,就決定了日本必須擁有一支龐大的海軍來維護其在東南亞的戰略利益,達到以戰養戰的局面。
這裡有一些數據,就表明了日本對美國的鋼鐵需求是達到了嚴重依賴的地步。 ;1938年,日本進口的軍事戰略物資中,美國所佔的份額是:石油及石油製品佔65。6%,機器佔67。1%,根據美國《美亞》雜誌的材料,1937年至1938年美國輸往日本的供應品在52800億美元以上,此外,中日戰爭初期,美日貿易也很興旺,美國輸出到日本的商品額,占日本總收入的40% ;也就是說來往於太平洋兩岸的貿易已經佔據了日本GDP的近一半,要知道大名鼎鼎的三星共和國--南棒,三星的市值也就只佔據全國GDP的20%,也就是說沒有美國,日本的產值得蒸發一半,再加上日本和東南亞的硬通貨貿易佔據的份額,外貿方面佔據日本總產值的比重早已超過了一半,這是相當恐怖的。而大日本帝國那群身兼容克貴族兼大資產階級的權貴們拿不出行之有效的辦法來進行我們如今所提倡的「供給側改革」,也就是出口經濟轉內銷經濟,以發動本國國民的需求,因此又朝作死的道路上狂奔了。
你說日本自救了沒有,日本也自救了,他把中國的東北強佔為己有了,也想寄希望於掌控東北以此擺脫從蘇聯和印尼進口石油,美國進口優質鋼鐵的依賴,但是事實上,東北那點資源雖然對日本來說是天堂,但也滿足不了那獅子大開口以戰養戰的中二想法。這裡就要說一句,日本人的國民性就註定讓他發現不了東北的油田,因為馬鹿們極其迷信於西方權威的報告,認定陸相是不可能生成石油,只有海洋生物的屍體才能生成石油。大名鼎鼎的美孚公司就是因為這樣的觀念被戰略忽悠錯失了在中國撈取第一桶金的機會,而認死理的馬鹿們就更不用說了。而很不巧的是,東北最大的大慶油田恰恰就不是海相生油,而就是陸相生油油田。以後來新中國開採大慶油田的表現來看,日本若能發現之,可以續命50年。所以,他們發現不了大慶油田解決自身的燃眉之急,不冤。
結果,大日本帝國只有繼續在向美蘇和東南亞進口石油的道路上繼續作死,直到美帝與俄毛斷糧後才知道痛了。
石油95%依靠進口。其中,70%從美國進口,15%從荷屬東印度(印度尼西亞)和英屬婆羅州進口,其餘則從蘇聯的薩哈林島等地進口。1931 年的石油進口量為210 萬千公升,1938 的石油進口量最高,達600 萬千公升,但不到現在一周進口量。
由於缺乏原油,加上本土內需始終無法提振,其本身的石油生產僅僅只是美國和蘇聯的一個零頭,甚至只是未完全工業化的殖民地印尼產量的4%,這工業大國的臉真是丟到爪哇國去了。
當時我國主要用平爐鍊鋼,在生鐵里摻進50—60%的碎鋼進行冶煉。日本的產業史很短,廢鋼缺乏,70—80%的廢鋼從鋼產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工業國美國進口。
也正因為此,我們也絲毫不奇怪,身為東亞小霸主的所謂工業大國日本竟然要屈尊向小國捷克斯洛伐克購買與走私ZB26機槍進行仿製生產96式輕機槍,因為丫根本就沒有優質鋼鐵啊。
而至於生產兵器所急需的銅、鉛和鋅,自給率更是可憐,據統計,即便是本土加上台灣 朝鮮和東北,日本的這三種貴金屬自給率分別是40% 40%和20%。
我們再看一下對民生有直接影響的化肥生產,化肥的產業化是農業革命的里程碑,正是化肥的生產,使得世界各國的農業不再靠天吃飯,所謂封建社會時代盛行的王朝「興亡周期律」才因此壽終正寢,饑荒也終究從不可避免的周期性發生變為百年一遇甚至千年一遇。結果,日本的表現那真的是叫慘不忍睹啊,下表提供的硫酸銨,用處非常之大,既可以用作化肥生產,又可以製作炸藥,是及其重要的戰略物資
結果就是糧食歉收
同英國人和法國人一樣,日本老百姓冬天是第一次忍受著食品短缺,日益惡化的經濟危機使阿部信行將軍的內閣漸漸失去了陸軍的支持。一九四○年一月,米內光政海軍大將組成新政府。歉收使新政府實行了更嚴格的食品配給,米內光政是個胖子,人們諷刺新內閣是「無米內閣」。
長此以往還怎麼得了,民怨沸騰,本土爆發社會主義革命那就是時間問題。更令馬鹿們難以忍受的是,航空燃油和艦船重油也陸續宣布告急,儲備量只有兩年,等於說自己以戰養戰的籌碼正在加速喪失。那麼就只有下南洋奪取戰略物資,而奪取戰略物資就必須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這一後顧之憂,防止其對自己的左側翼影響。
因此,日本直接的失敗原因就是向美國這個大奶媽挑起了戰爭,而自己政經體制與自然資源的先天不足和戰略戰術的步步作死使得和美國開戰成了欽定的選擇。
參考資料
《大東亞補給戰》中原茂 原書房 1980
《太平洋戰爭》約翰 科斯特洛 東方出版社 1981
跟不上時代的斯必得,很丟人。退了國聯群,留下一句我諤諤。雞兒丟人不說,到處傳播軍國的氛圍。怕不是真實極端民族主義。都說出了東瀛島,不說東瀛話,還bb。一堆二五仔。
軍部偷襲珍珠港:緊張!刺激!海軍還行。小朋友你會做這個嗎?
美國爸爸:不存在的。堇了。這個主題太大了,足夠養活一大幫混吃等死的學者專家。日本戰敗的直接原因顯然是實力不濟,以一島之力,對抗環太平洋的美蘇中,這都能贏的話那就真的是天照大神下凡了。問題在於明明實力不濟還要選擇以卵擊石,這裡面的深層次原因就很值得思考了。我們按圖索驥,首先就在於日本國內軍國主義思想的橫行,軍部激進勢力綁架了整個國家戰略,使得有遠見的政治家和戰略家的正確措施要麼橫生枝節,要麼寸步難行,要麼乾脆死於非命。而軍部勢力之所以可以綁架國家戰略,一方面是中下層軍官出於建立不世軍功的個人私心,這反應了日本的軍人教育非常偏頗,只重視軍事教育,忽視了軍人的戰略眼光的擴展,而軍人能夠綁架國家,也表明了舊日本帝國這個國家體制的嚴重缺陷,暴力機構的權力沒有制衡,以至於槍可以指揮國家,而不是國家指揮槍;另一方面,日本崛起後給日本社會帶來的極度的自負和極度的缺乏耐心的情緒,培養了以軍部勢力為代表的激進勢力,戰時動不動就用屠殺來威懾對手,正是極度的自負和極度的缺乏耐心的表現,任何長期戰略耕耘的打算,都會被激進勢力視為懦弱和背叛。而這一切,都歸根於日本的所處的環境,中古代日本長期的偏居一島,又處在中國的戰略壓迫下,從沒有真正成為一個強國。而近代日本崛起的太快,時間太短,沒有一個大國強國該有底蘊的積累,包括戰略思想,心胸氣度,以及以大國心態。特別是缺少大國心態的積累,使得日本突然獲得大國強國的地位,既無所適從,又極度自負。無所適從,就會沒有戰略目標,極度自負,就會盲目自信。就好像一個窮了幾輩子的人,突然獲得了一大筆錢,就會拚命的花錢來顯示自己的優越感,而弱小了數千年的日本一下子獲得了空前強大的力量和地位,而日本骨子裡的自卑感又沒有消失,於是拚命的使用暴力讓周圍的國家來畏懼自己,來獲得強者的優越感。一個心智不熟的小屁孩,突然又有錢又有槍了,原來那條街的老鄰居自然都要倒霉了。而我說的這些都只是一部分原因,所謂根本原因,真的是老母豬帶胸罩,一套又一套的,可以從日本的地理歷史人文扯很遠。
添加一個深度分析的好文:一場不合邏輯的戰爭的開始 - 太平洋戰爭的起源 - 十五言
金在1942年底的海軍會議上,承諾爭取將分配給太平洋戰區的15%物資額增加到35%
也就是說,美國打敗日本只用了總生產能力的1/3多一點
其在亞洲失去控制的擴張,導致日本與國力為其八倍的美國開戰,作死~
最終原因是因為日本沒有能束縛住各個政治機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有效機制,導致日本失去國家理性,其在亞洲的擴張失去控制,引來決戰。
很多人提到日本國力不行是根本原因,然而日本政府和軍部高層在開戰前就知道他們打不贏這場戰爭,即便如此他們還是打了。因為他們實在不想因任何人的反對而放棄到手的利益。對內經濟崩潰,決策幾乎是瞎來,對華戰爭經濟更是雪上加霜,在之後看中國一口氣吃不下跑去吃東南亞這一舉措徹底讓日本對立西方同盟國,說白了,打來打去完全不知道是為什麼打。都沒有一個總目標戰略,皇軍們不敗那簡直奇了怪了。可惜是日本當年一手明治攢的好牌,三帶二兩個大小王給打了出去。
都TM賴陸軍
照我說,你就好好地把台灣弄好,不要打打殺殺,英國人怎麼對香港,你怎麼對台灣,把台灣作為遠東利益的要塞
發展遠洋海軍,建立自己的海洋貿易圈,把東南亞作為自己的經濟腹地,將美國的勢力遏制在夏威夷以東
逼迫中國徹底割讓大連,不要捲入東北的軍事紛爭,通過經濟方式和東北好好處,東北那麼大一塊地,那麼多人,不要指望能成為殖民地,合作就行了,好好經營大連,對大連人民好點
在上海你是有優勢的,畢竟你是唯一一個東方列強,好好的做,把上海做大
如果你真那麼做了,中國之於日本,差不多就是印度之於英國了。當年的幣原外交也的確是這麼做的,只要沉得住氣,這就是最好的結果了,不要做什麼稱霸世界,東亞共榮的大夢,那是不可能的嘛
--------------------------------------------------------------------------------------------------
都TM賴陸軍,什麼都不懂又什麼都不怕,從918開始就已經輸了,你不可能完全控制東北的,本來就窮還想把東北包下來
牛逼哄哄的打中國(在此之前東北已經虧損相當嚴重,日本幾乎沒有黃金儲備了),說好的三個月解決搞了五年沒解決,以戰養戰個毛,自己沉不住氣了甩鍋給海軍,哎喲我擦,海軍是跟美國打啊
一個國家,最麻煩的就是啥都不懂又不要命的人,原子彈都已經爆了兩顆了,男的都已經打沒了,還TM想著從高中部招女生去搞本土決戰,你沒聽錯,到最後連戰國時代的鎧甲,竹槍,弓箭都已經拿出來了
當然了,這幫傻X裝完逼就自殺了,成功逃避了審判
我來做個比喻吧:
有個孩子叫小日,聰明體壯,欺負了同班的大清(體壯腦殘),小毛(體壯腦殘)後,突然感覺自己非常了不起。於是他便在班裡面橫行霸道,無法無天。終於有一天,小明盯上了學校霸王綽號老鷹的電子錶,於是約老鷹單挑。結果........小日被群毆成重傷,然後被老鷹的校長爺爺開除出校。
日本就是在甲午戰爭與日露戰爭中迷失了自己,被勝利沖昏了頭腦蒙蔽了雙眼。認為世界上任何大國強國都是紙老虎,只要日本人民自強不息、上下一心,即便鯨吞中國、敗英滅美也不在話下。
殊不知無論是甲午戰爭與日露戰爭,日本都不過是英美在東亞的協管,戰爭的勝利也絕非光是憑藉日本人的勇敢智慧。
可日本的愛國憤青不這麼認為,苦耕不如強戰,日本的強大是因為大和民族的基因偉大。在這種類似於「馬列主義包治百病的思想」指導下,日本向世界老大發起了挑戰。
資產階級革命不徹底,封建殘餘嚴重。
明治維新就是由開明士族發起的倒幕運動,所以不叫革命,而是叫維新。革命是什麼,革命是把舊攤子砸了換新的,維新是把舊攤子改改,勉強看上去新一點,說穿了就是體制內改良派。日本看起來是西化最厲害的亞洲國家,其實日本從來是只學用不學體。骨子裡還是日本流傳了兩千年的那一套。至於現在,麥爹也不過是在上面做個裱糊匠,徹底改變?不存在的。中國的西化程度都比日本高得多了。
所以,明治政府裡面,薩長兩藩的人那是最多了。軍部裡面都是江戶時代武士,不打仗?不存在的。那種操作沒有的。有的話,很快也就沒有了(你的耳邊響起了「天誅國賊」的吶喊)。
這麼群武士當家,搞出來的就是昭和日本了。恰好日本走的是「日學為體,西學為用」,竟然還能讓全日本上下的走卒,都能成為可以打仗的武士,那麼多了這麼多武士出來,不打仗那是會生鏽的。
當然打完了仗就沒生鏽,都玉碎了。
戰敗了切腹的小鬼子多,高層老鬼子切腹的真么幾個。怕疼。日本近代唯一一個高層老鬼子切腹的恐怕就是乃木希典了,此人唯一值得稱道的地方恐怕也就是「他切腹了!他切腹了!」(`Δ′)!
不切腹也沒用,該掛路燈還是得掛路燈的。不過只是弔死了十幾個老鬼子而已,說好的清算倒是隨著蘇聯的坦克和飛機滾滾開過來,也就被遺忘了。說起來現在的日本和戰前日本的區別無非也就在於頭上有個爹看(一聲)著,不然誰知道會弄出啥事來。
日本打中國原本是想撈錢撈資源撈糧食燃鵝,八年下來日本卻是越打越賠看著打的地盤越來越多,但是經濟上越打越虧到四幾年日本國內都饑荒了四四四五年,華北的日軍開始用武器和八路換糧了。日本的武器雖說較英美次一點,但是比中國還是好很多的。士氣不必說,肯定不輸美國。戰略當然有問題,只知進不知退。最主要還是經濟問題,原本二戰就是因大蕭條而起。
蠢。
日本軍國主義不明白悶聲發大財的道理啊。我當時看書,日本軍國主義沒有盛行的時候,日本內閣的決策看的我心驚肉跳,中國差點就真的完蛋了。看到軍國主義上台,我雖然覺得中國要遭難,很可悲,不過心裡偷著樂呢。
推薦一下羅胖的一期節目《走錯路的日本人》
視頻資料:
http://www.tudou.com/listplay/EP2ylosHmTk/xpyc0eHsW_4.html
文字版:
感謝各位來到《羅輯思維》捧場,我們這一季的視頻節目,談到日本帝國的興衰已經有三期了,但是總覺得意猶未盡,至少有一個角度還應該補充進來,那就是站在當時國際政治的地緣格局,我們再來看日本人在那幾十年當中,為什麼經歷了那樣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我們今年之所以對這個話題這麼感興趣,連帶今天已經講了四期,它不僅是因為,今年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了,更重要的是,日本這個國家,它經歷的那樣快速地崛起,像流星一樣的閃耀,然後敗亡得又那麼慘,這一段過程是值得,像中國重要的後發現代性國家去學習,去研究的,它在整個人類史上都是一個個案,一個孤例。
很多人把日本和二戰時期,它在歐洲那個好基友德國等量齊觀,其實哪裡是一回事呢?德國的崛起和工業化的過程,是貫穿了整個19世紀的,它是在20世紀才作的死,可是日本人呢?跟中國一樣,後發現代性國家,它的明治維新,比中國人的洋務運動還要遲一些年,但是它崛起的有多快。你看,到1905年的時候,我們記住這一天,5月27號,當時日本的聯合艦隊的司令官叫東鄉平八郎。把自己的旗艦上升起旗子,打出旗語,說皇國興廢,在此一戰,諸君共同努力。24個小時之後,居然就把遠道趕來的俄國的波羅的海艦隊全部揍趴在當場,是全軍覆沒,從此就造就了一個黃種人的國家,打敗了白種人國家,在現代化戰爭中,所以日本藉此一戰,登上了國際大國的舞台。但是又怎樣,37年後,巧得不了,仍然是5月27號,另外一個聯合艦隊的司令長官叫山本五十六。
以前一期節目我們講過,也是帶領他的艦隊出航,去打中途島戰役,幾天之後大敗潰輸,從此這個國家就淪入地獄。前前後後你想想看,才37年,我們都知道,蒙古族是一個非常悲情的民族。現在你到草原上去聽那個馬頭琴,還極其的蒼涼,因為它興起過,然後又衰落過,但是蒙古人好歹在歐亞大陸上搞了一百多年,日本人才37年,這37年造的孽,直到今天仍然是纏在這個民族身上的一根繩索,我們東亞其他民族談起日本人來,還有的人咬牙切齒,還得說,來說說,當年你為什麼那麼禽獸,來道個歉我聽一聽,這個國家直到今天,仍然不是一個正常國家,所以你像中國這樣的後發現代性國家,我們能不研究這個案例嘛。日本人當年為什麼走錯路了呢。很多中國人都以為,日本人之所以走錯路,兩條。第一條,太貪婪。第二條,用錯手段了。你怎麼能老搶人東西,搞軍國主義呢。
可是你想想看,整個世界近代史上,有一個大國崛起它不貪婪的嗎?有一個大國崛起不訴諸於武力的嗎?歐洲的那些老流氓就不說了,全部是打群架出身,就算是底子最乾淨的美國人又怎麼樣,19世紀40年代的時候,美國人打了一場很不光彩的戰爭,叫美墨戰爭。現在很少有人提了,因為後來這兩個國家和好了。現在墨西哥人天天到美國去打工,但是那場戰爭是整個19世紀歷史上,割讓土地最多的一場戰爭,一把兩百萬平分公里,我們今天看到的什麼加利福尼亞州,北邊的矽谷,舊金山,南邊的聖地亞哥,洛杉磯,都是那場戰爭割讓給美國的,連美國自己的精英,後來當總統的那個格蘭特將軍都說,這場戰爭打得非常的不正義。你看,美國人的本性當中跟其他國家是一樣的嘛。1895年,它的GDP剛剛登上世界老大的位置,1898年,三年後,就開始打美西戰爭,因為西班牙是一個衰落的老牌帝國主義國家。既然你衰落,起開,你所有東西都是我的,不僅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歸了美國,連西班牙的亞洲殖民地菲律賓也歸了美國。所以美國人這手上也不幹凈,也是沾血的。怎麼日本人就那麼倒霉,崛起一下,用一下武力,最後就下場那麼慘呢。你看,我們中國人現在喊,我們作為一個大國崛起,要和平崛起。美國人就不信,為啥?歷史上沒有先例。所以說到這兒,我們如果用戰爭,用貪婪這種簡單的道德化的辭彙,來解釋日本人這個過程,是解釋不了的。我們必須回到當時的地緣政治格局。如果說到地緣政治格局,你攤開地圖一看,你會發現日本人手裡真是拿了一把好牌,好到什麼程度,好到英國人那個程度。如果你攤開世界地圖一看,你會發現歐亞大陸才是人類歷史上演的主要舞台,相當於一個論壇的主會場。雖然其他的大陸,大島上也發生一些事,但它是分論壇。很多主題,都是從主會場里延伸出來的,所以沒有那麼重要。我們再來看歐亞大陸的整個形狀,是不是有點像我們中國北方人吃的那個銅火鍋?對,它甚至還跟銅火鍋一樣,有兩個把兒,在西邊就是歐洲這邊,英國就是那個把兒,而在亞洲東邊,也就是日本它是那個把兒。這兩個把兒它和火鍋主體之間,是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而且這兩個國家土地面積也都類似,英國大概是24萬平方公里,日本稍微大一點,不到38萬平方公里,但是你真要把北邊的北海道,還有本州的北部拿掉,其實跟英國也差不多。這兩個國家都是和大陸遙遙相對,但是又非常之密切。
你看,英國不是隔一個英吉利海峽和法國對望嗎?那日本呢,是隔著對馬海峽,和朝鮮半島對望。那這樣的地形有什麼樣的好處?太好了,進可攻,退可守,你一攤開地圖就一目了然。
如果他們強大的時候,馬上舊可以對大陸產生影響,可以派兵登陸,可是一旦一看勢頭不對,馬上龜縮回老家,大海那麼淺淺的一道海峽,又是它天然的屏障。
第二次世界大戰剛開始的時候,希特勒不就想進攻英國本土,不就是沒辦到嗎?所謂的海獅計劃就失敗了,那日本也是一樣。在歷史上,亞洲大陸很多民族都想遠征日本,最著名的就是忽必烈的蒙古人,不也是失敗了嗎?所以這樣的地理位置,這樣的地緣結構條件,實在是得天獨厚。
我們就說英國吧,英國之所以後來成長為所謂的日不落帝國,跟它的這個獨特的地緣位置是有關係的。你看,它只需要做到兩手,首先我有非常優良的港口,可以全球去做生意,我天然是一個海洋國家,因為我的領土就是海島,這是一手;第二手呢,就拿一個小棒槌,你玩過那個遊戲吧,叫打鼴鼠,對吧,鼴鼠不斷的冒頭,不斷地往下敲就可以了。所以整個歐洲大陸在英國人看來,就是一個鼴鼠遊戲的舞台。我看看啊,法國、德國、俄國、奧地利、西班牙,誰狠?誰狠我上去就一棒子,反正我是一個島國,我也不想對大陸有什麼樣的心思,我只需要大陸不要崛起一個唯一的強權,然後威脅我的地位就可以了。
所以誰狠我就揍誰,誰弱我就幫誰,一般的行政機構的領導都會這一手。所以英國的外交政策從十六、十七世紀之後,漸漸地就演化成一種成熟的,叫離岸平衡手的政策。這個我們一會還要詳細再講,先放在這兒。
那若果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日本人是不是應該學英國人呢?對,這一點不僅是我們今天在這兒講得清楚,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它一旦睜眼看世界,馬上就知道這是我們這個國家國運所系。我們是一個海島,我們跟英國一樣,我們也面對一個大陸,大陸上跟歐洲一樣,也有很多強權,所以我們的整個國家的崛起戰略,就學英國人就行了。所以你再明治維新早期的文件當中,可以看到大量這樣的決議,和一些知識分子這樣的思考。
那剛開始日本人是怎麼做的呢?就是這麼做的,學得可好了。不僅是在技術層面大量地學英國,比如說剛開始日本的海軍那真是就是跟英國人抄,甚至是請英國大量的教師爺來教他們,各種各樣的海軍的作戰訓練,都是照抄英國人。但是更重要的抄法師抄什麼,這是一個高級的抄法,就是我在戰略層面上要抄襲英國,我對大陸也應該是這樣一個戰略優先次序,誰強我就拿小棒槌敲誰。
雖然日本剛開始國力沒有那麼強,但是你看它整個國策和外交的演進次序,跟英國是一樣的,那作為我們中國人,經常會有這樣的一個誤區,我們一談到中國問題,就必然要站在中國的角度來看。
但是今天,我們稍微做一個智力遊戲,我們把我們的心態稍微切換到日本那邊看。假設你是一個150年前的日本人,你剛剛進入明治維新,那請問,你怎麼樣獲得世界霸權,你一看亞洲大陸就兩個強權,一個是中國,一個是俄國,而從19世紀的後半葉來看,誰強?當然是中國強。很多朋友聽到這會說,怎麼會是中國比俄羅斯強呢?我們中學時老師都告訴我們,1840年之後中國就不行了,老是受俄羅斯欺負,清政府又腐敗無能,怎麼能說中國強呢?
你如果回到當時的歷史情境,站在日本人的角度一看,它真的就是中國強,為什麼?幾個原因。首先,中國那可是東亞大陸上的傳統霸主,這個傳統可是幾千年的傳統,至少從唐代開始,日本人就認東亞大陸上老大是中國。這個老大不是白當的,那叫天朝上國,我們在東亞有一個朝貢體系,早先的什麼越南,直到甲午戰爭時候,朝鮮仍然是我們的藩屬國,我們是他的宗主國,所以在東亞的意識形態當中,中國是當然的老大,這個老大日本要不能一把把他從座位上給扯下來,你什麼大國崛起,你就一邊忍著吧,所以當時中國是他的第一個戰略假想敵。
那為什麼俄羅斯不行呢,你想,雖然俄羅斯的現代化歷程,比中國和日本都要早,好像國力也比較強,但是它的國力主要集中在歐洲部分,西伯利亞大鐵路那個時候還沒有修築,所以俄羅斯要想在東北亞地區,保持強大的軍事存在,那個時候還做不到,所以對日本來講,俄羅斯是第二位要解決的。
而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什麼,是雙方都在競賽趕現代化,對吧,你日本有明治維新,中國也在搞洋務運動,而中國的GDP國力的總量,那是比日本要大得多的。所以最後鹿死誰手,其實當時人沒有一個看得清楚的。而中國的GDP國力的總量,那是比日本要大得多的,所以最後鹿死誰手,其實當時人沒有一個看得清楚的。在北洋艦隊灰飛煙滅之前,所有人對形勢都有可能誤判,以前節目我們專門講過這個問題。
所以我們回到日本的視角,它以中國為第一假想敵,是一個非常聰明的選擇,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甲午一戰 北洋艦隊全軍覆沒,中國從老大的位置上被扯下來了。那然後呢?然後我們中國人的歷史觀念,就出了一點小問題,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中國人是這麼看這段歷史的,說甲午戰爭開始,中日兩國正式撕破臉,然後小日本就一直欺負我們,一直跟我們犯壞,直到抗日戰爭結束。說八國聯軍是不是有你,然後二十一條是不是你提的,1928年是不是搞出濟南慘案,然後就是1931年的九?一八,然後就是抗日戰爭,你一直欺負中國。
但實際上,我們回到歷史的真實發展過程,它不是這樣一根直線,當中有很多波折。為啥?因為大國的政治博弈。和我們老百姓理解的那種恩怨情仇它不是一回事,我們老百姓喜歡用情感來思考問題,你欺負過我,我記恨你一輩子,甚至世世代代的記恨。但是大國不一樣,那是什麼,是基於利益計算的國家關係處理。所以英國外交界有一句著名的話,叫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我上中學的時候聽到這句話覺得,這個大人們怎麼那麼壞?現在看來,只有用這種方法,來思考國家利益和外交政策,才是對國家負責。有什麼朋友?我跟誰有感情?我只對我的國民負責,對我這個國家的長期戰略負責。
如果你帶上這個視角,再來看1895年的日本,它打贏了甲午戰爭之後,它最理性的選擇是什麼?恰恰不是繼續欺負中國,而是把矛頭指向北邊的俄國。為啥?跟英國人學。英國人那一套我們剛才已經講了,打鼴鼠,大陸上出現哪個強權冒了頭,有可能發展成大陸的唯一強權,然後對我構成安全威脅,我現在就把它列為第一假想敵,一定要把它按下去的。日本人當時也是這麼想,所以日本人的1895年不是馬關條約欺負了中國嗎,從中國拿走大批的銀子,馬上第二年開始就跟中國說,拍肩膀,兄弟,別生氣了,咱倆好吧。甚至1897年的時候,就開始已經邀請中國的高官到日本去參觀 訪問,看看我們的一些演出,包括參加閱兵式,就已經開始了。
當然中國這邊醒過悶來有一段時間,畢竟被打殘了,而且那個民族情緒也在高漲,當時中國人幹了一件特別,現在看來特別犯混的事情,就是李鴻章,老頭半輩子心血北洋艦隊被打掉了,然後他就想,既然日本欺負我們,我們現在以日本為第一假想敵,那好,我就求助於俄國。所以1896年,老頭去哪兒了,就去俄羅斯,然後簽訂了一個叫《中俄密約》回來,就是我們倆好,我們倆共同對付日本。但是後來清政府很快就醒過悶來了,這事不對,恰恰這個時候我們應該跟日本好,然後來抵制俄羅斯。因為俄羅斯這個國家它更為邪惡,至少在當時的政治局勢來看。後來的發展證明,果真如此。俄羅斯侵佔東北的那個野心,比日本那個勁頭還要大,後來的歷史是反覆證明,這一紙中俄密約簽得是錯盡錯絕,引狼入室。當然中國政治家很快也就醒過悶來了。所以大國之間哪有什麼永遠的恩怨情仇,都是一時的利益判斷。中國政府發現,我應該跟日本人好的時候,它也一時不會手軟。
所以你看歷史很有意思,1895年,中日打了那麼慘烈的一場仗,但是1898年中國搞戊戌變法的時候,那個舞台上居然還影影綽綽地,出現了一個日本人的影子。誰呀?伊藤博文,就是在馬關按著李鴻章簽字的那個日本首相。在戊戌變法的前夕,這個傢伙居然大搖大擺來到中國,居然還見了光緒皇帝。當時很多維新派的知識分子還提出了一個構想,說要不我們把伊藤博文留下來吧,他既然當首相,能夠帶領日本富強崛起,為什麼不能救中國呢 ?我們中日關係應該好嘛。所以你看,後來戊戌變法結束之後,慈禧老太后不是掌權了嗎,據說她還曾經排過密使到日本去,說試探一下,我們中日兩國的皇室之間,能不能建立一個信息管道,我們來協同立場,一起對付俄國呢?所以你看,這雙方都眉目傳情,都是有那麼一點意思。
當然了,緊接著大家都知道,八國聯軍。那你說八國聯軍當中好像有日本,確實,但是你要看當時的歷史事實,日本人參加八國聯軍是不情不願的,剛開始列強都說,你來你來,就你最近,你派兵最快。日本說我不去,我不去,我跟中國人關係好。後來是被逼無奈,那麼多國家,因為中國當時跟所有的邦交國都翻臉了,才派兵到了中國,參加了八國聯軍。而實事求是地講,在八國聯軍當中,日本人不僅軍紀最好,沒有什麼燒殺擄掠 ,可能也有吧,但是肯定是最輕的,而且在很多客觀事實上還幫了中國人。比如說日本人在進了北京城之後,居然給幾萬戶居民發了一桿小旗,就是大日本帝國順民,說這種人我都作保。雖然在各個國家軍隊的佔領區,都有它發小旗的這個住戶,只要把這個小旗打出來,其它國家一看,日本人保護了,我們就不去欺負他,所以在客觀上也保護了很多中國人。
當然這個時候日本人在幹嘛?它不是要對中國人好,還是我們前面講到的那個動因,它要集中一切力量擴軍備戰,來對付北邊的俄國人。比如說從中國手裡搶到兩億多兩白銀,一分錢沒糟踐,全部用於造軍艦,買裝備,馬上跟俄國人就要打仗了。那這個劍拔弩張到了什麼時候?1901年的時候。那導火索是什麼呢?就是俄羅斯。俄羅斯當時也參加了八國聯軍,來了之後欺負中國人一番之後,其他八國聯軍主要是來保護使館的,都撤了,簽訂了《辛丑條約》之後都走了,唯獨俄羅斯人他不走,賴在中國的東北,而且大有一直不走的意思,尤其是很快佔領了中國的旅順港。
因為俄羅斯這個國家很有意思,你不要看它領土面積非常大,其實它一直夢想要有很好的出海口。為什麼在歷史上俄羅斯和土耳其打成那個樣子?那麼多次俄土戰爭,就是為了搶黑海的出海口。而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上,它仍然沒有好的出海口。為什麼?因為緯度太高,一到冬天基本港口都要封凍,如果說不凍港的話,在整個大西洋上它只有一個,叫摩爾曼斯克,這也是拜老天爺所賜了,這是北極圈內唯一一個不凍港,因為附近的洋流比較好。那在太平洋上它就更沒有了,因為從中國人手裡搶了海參崴之後,現在改名叫符拉迪沃斯托克,那也是一個凍港,要想在太平洋上擁有不凍港怎麼辦?還是只能從中國人手裡搶。搶來搶去,就盯住了中國的旅順。
所以在八國聯軍之前,俄羅斯就開始強租旅順,開始在這個地方營建它的東方海軍堡壘。那你說,八國聯軍之後,大家一商量都撤,俄羅斯人能撤嗎?這是一個帝國多少年來的一個夢想,要在太平洋上有一個不凍港的出海口。可是日本人怎麼能夠容忍呢?說東北亞我要崛起,你滾回你歐洲玩去。這個地方你要搞出一個海軍的基地,以後我不是要跟你博弈嗎?所以就把目光集中在了旅順。所以到這個時候為止,大概八國聯軍這個事件結束之後,俄日矛盾已經是一觸即發。
那整個國際格局還出現了什麼變化呢?就是英國這個變數。英國人跟俄國人可是死磕了將近一個世紀,這個時候英國人說,那乾脆我們在亞洲,乾脆結一個盟唄。英國一直是不結盟政策,但是在1901年的時候,它居然結了一個盟,就是英日同盟。那為什麼要結這麼一個盟呢?很簡單,兩個原因:首先,英國人已經明確地感受到,日本人這個時候已經以俄羅斯為假想敵了,當時倫敦外交部有一個駐在日本的助理,就寫了一份備忘錄,說我在日本已經明確地感受到,日本人覺得俄羅斯的威脅是迫在眉睫,那既然我們英國人跟俄國人已經死磕了快一個世紀了,既然有人從背後要踢俄國人的屁股,我們為什麼不支持一把呢,這是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在英國人看來,我們和日本的那個地緣政治結構是一樣的,我們都是海洋國家,海洋國家將來的發展,一定是要靠全球搞什麼殖民地,做生意,我們是戰略態勢非常相近的國家,那在東亞,我跟誰結盟,本來最好的選擇應該是中國人,但中國人不爭氣嘛,所以找日本人來結盟,然後牽制俄羅斯,這是一個最為理智的選擇。
可對於日本人來說,這個信號太重要了,按照日本那個大文豪夏目漱石講,當時日本人得知英日要結盟的時候,高興得就像一個窮孩子突然過繼給一個地主家,就那麼高興,舉國歡騰。在這兒我打個岔,我就跟很多創業者來講,我說你的創業項目什麼叫靠譜了?就是你感受到我這個項目一旦放到市場上,不做任何推廣的情況下,就有無數種力量、無數種資源來主動幫它的時候,這個項目就一定做對了,你就勇敢地往下做。當時日本人就有這個感覺,怎麼要什麼就來什麼呢,感覺到俄羅斯的危機,人家英國人就開始萬里迢迢趕來幫助我們。其實英國人能幫你什麼呢,頂多借點錢給你了,隔得那麼遠,它也不會真的派兵。但是確實英國人叫什麼酒壯慫人膽,走夜路唱歌,自己膽氣就壯。
於是,從1901年一直到1904年,日本人就瘋狂地擴軍備戰,對俄羅斯要開刀了。那關於日俄戰爭,整個過程非常複雜,我們在這兒只能簡單地給大家勾勒一個輪廓。最開始打起來是1904年的2月份,也是日本人先挑起來的,用的也是後來珍珠港那一招,叫偷襲,偷襲了俄羅斯的太平洋艦隊。雖然剛開始得了點手,你畢竟不能把太平洋艦隊全殲,為啥?因為有旅順港的存在,俄羅斯經營旅順港已經好幾年了,那個塞防系統、岸炮系統已經非常完備,換句話講,我只要把太平洋艦隊龜縮在港口之內,你日本人拿我一點招都沒有。雖然俄羅斯人也覺得挺苦的,困守孤城,還一度準備逃跑,但是也沒跑成。但是日本人就更為難,這叫狗咬刺蝟,雖然名將東鄉平八郎帶隊,但是拿俄羅斯也是沒招,雙方一僵持就是半年之久。
但是到了1904年的10月份日本人就覺得不對了。日本人真的快急瘋了,為什麼?因為時間並不站在日本人一邊。兩個因素大家要考慮在內,第一俄羅斯那個西伯利亞大鐵路已經修了有10年之久,再加一把勁沒準就什麼時候修通了。日本這時候也不了解。一旦修通有什麼結果,就是俄羅斯部分從歐洲部分,向亞洲調兵、調給養、調後勤,只需要兩個月時間。原來是一年半時間,西伯利亞那麼荒涼,如果這個變數出現了日本人完全受不了,因為你畢竟國力比較弱;第二個變數呢是在1904年10月份的時候,當時俄國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已經下令把波羅的海艦隊,遠道調往亞洲太平洋戰場跟日本人決戰。這樣波羅的海艦隊一來,那馬上實力對比就會發生逆轉,日本人仍然受不了。
當然這個時候波羅的海艦隊還遠著呢。萬里滔滔要趕過來,所以必須要抓緊一個很短的時間窗口,把旅順港拿下,這個時候日本人就瘋了。這個時候日俄戰爭中出現了一個真正的瘋子,這個人叫乃木希典,在日本軍隊文化當中,乃木希典是具有軍神一樣的地位,但是你真要看他幹了什麼,這個人完全就是一個瘋子,傻叉,是一個神經病。他上戰場的時候是抬著棺材上去的,自己的幾個兒子也跟上。抬了三口棺材說我一定要把旅順港拿下,什麼辦法?就是拿人肉往上面填啊。要知道日俄戰爭是世界戰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運用機槍,機槍那種屠殺效率任何國家軍隊沒有見過,乃木希典也沒有見過。拿人肉往上填,一場戰鬥下來死傷四萬多人。這個數字報到日本大本營的時候都沒人信,說是不是多寫了一個0,真的就死了這麼多人。
而且乃木希典自己的兩個親生兒子也死在戰場上,為什麼說乃木希典這個人腦子不太靈光呢,你看,1912年也就是明治天皇駕崩,乃木希典幹了一件事,就是天皇死了我是不是要跟著去啊,於是就切腹自殺了。所以你看什麼叫做狂熱的軍國主義份子,乃木希典就是啊。拿別人的命不當命,拿自己親生兒子的命也不當命,他自己的命也覺得不值錢。這才叫狂熱的軍國主義份子。
那我們還是回到日俄戰爭的戰場,日本人這一發瘋,居然就把旅順港拿下了。拿下了岸上的塞防系統和岸炮系統,馬上掉轉炮口,往旅順港里轟。太平洋艦隊灰飛煙滅。整個戰爭的第一階段就結束了,但是你還記得我們剛剛扔了一個尾巴。那個波羅的海艦隊正在萬里迢迢的趕來,等趕到的時候黃花菜都涼了。東鄉平八郎於是在1905年的5月27號,在他的旗艦上升起旗幟:皇國興廢,在此一戰,諸君努力。24個小時之後,日本人擊敗了俄國,終於登上了大國舞台,成為了一個響噹噹的大國。
按說到目前為止,日本的所有戰略都是對的,那後來到底什麼當口,它又走錯了路了呢?剛剛我們講到了日俄戰爭,但是請注意日俄戰爭不僅是日本崛起的決定性一戰,因為到那個時候為止,在世界近代史上,這是唯一一例黃種人的國家打敗白種人。所以日本人很爭氣,從此成為大國俱樂部的一員。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從日俄戰爭中的結果透射出一個問題,就是直到那個時候為止,日本這個國家在崛起的過程中它的戰略選擇是對的,為啥?因為他畢竟是以弱勝強,而一個國家要想以弱勝強,他必須是得道多助,請注意我們這個時候講的道不是什麼道德的道,你都打仗作為帝國主義有什麼道德,是天道的道,就是你一定是走對了路叫做順勢而為。那些天時地利人和各種各樣的因素就會配合你,來取得這次逆襲的勝利。那日俄戰爭主中日本人得到了什麼幫助呢?主要是兩個國家,一個是中國,一個是英國。
聽到這你說不對吧,我們中學歷史教科書上提到日俄戰爭,可不是這麼說的,當時說中國是嚴守中立的,這好像還是清政府的一項罪證,兩個帝國主義在你的領土上打仗,你居然嚴守中立。好意思嗎?羞羞啊。其實不是這麼回事,中國政府那個時候慫,兩邊都得罪不起,當時他並不是沒有任何偏向的,什麼拉偏架,下黑手的事中國人乾的多了,在日俄戰爭當中。那為什麼要幫日本人呢?很簡單因為俄國人對中國人的東北那是有實實在在的領土野心的,而在馬關條約之後雖然日本人也經常占我們的便宜,當時沒有明確提出領土野心。所以你說中國人幫誰?民間和官場都是一樣的共識。
我們簡單給大家舉幾個例子。比如說當時代表中國外交的就是那個袁世凱,因為他是北洋大臣,主持中國的外交。當時他派了很多他底下的軍隊,包括一些測繪、偵察這樣的力量到東北,幫日本人幹什麼?叫招募馬賊。其實什麼叫馬賊?有的時候跟正規軍、跟中國軍隊也分不清楚,總而言之都是馬賊,幫日本人打仗,也不是我中國政府派的。其中就有一個很重要的人,這是北洋軍閥當中非常著名的那個常勝將軍吳佩孚。吳佩孚剛開始就是跟著袁世凱的,後來被袁世凱派到東北去,屢立戰功,就是幫日本人招募馬賊。後來被俄羅斯人給逮著了,逮著了還判了死刑,然後把他押去執行的路上,吳佩孚腿腳比較好,跳車逃跑,後來日本人還給他發了個勳章,這是一個例子。
再比如說,當時中國的一個朝廷的武官,官級挺高的,是直隸總督叫馬玉昆,他雖然在中立區,說我這塊這兒不打仗,我是中立的,但是真是幫日本人那些中國馬賊等等。到哪兒?比如說偷襲了俄國人,他包庇,他甚至還給提供彈藥,這樣的例子也到處都是。當然雙方都是作為絕密保存的,什麼時候給暴露出來的?是後來日本在搞偽滿洲國的時候,說我們中日向來親善,才把這些例子給公之於世,後來還給了獎狀,還立個碑紀念一下,是到20世紀30年代才逐漸公之於世。
而中國民間也是這個情緒,從封疆大吏袁世凱,什麼兩江總督端方,什麼兩廣總督岑春煊,這些人都在民間搞募捐,募捐幹嗎?要救治日本傷兵。大家還記得那個時候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知識分子叫鄭觀應,寫的那本名著叫《盛世危言》,他在民間,在廣州也開始搞募捐,都是要捐給日本傷兵。所以中國上上下下,其實都在幫日本人。你想,你在中國領土打仗,中國上上下下都幫日本人,這是多大的地利和人和啊。
我們再說英國,英國跟日本人1901年我們前面講,已經結成了英日同盟,但是它是不會往亞洲派兵的,頂多借給日本人錢,借了不少錢,那具體的幫助有一點什麼呢?就是阻滯俄國的那個波羅的海艦隊萬里迢迢來到亞洲。當然了,俄國這波羅的海艦隊,也是世界戰爭史上非常奇葩的一個存在。當時是在1904年的10月份,當時沙皇讓他趕到亞洲去參戰,那是多遠的一條路?3萬公里將近。他得從波羅的海繞歐洲、大西洋,然後到大非洲西岸,然後一直繞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從印度洋繞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太平洋,然後一直北上。3萬公里,要走那麼長的時間。而波羅的海艦隊根本就沒做好準備,很多船剛剛造好,船上的很多設施根本就沒安裝,那就邊開邊安裝,尤其最倒霉的是那些電報設施,都是德國人的技術。德國的工程師他們才不跟你去亞洲呢,一下船,這些電報機都不怎麼好使。你想打仗,這個通訊設備不行,那怎麼打呢?
當然波羅的海艦隊在出航的時候,就已經慌了神了,他們不知道從哪兒得到的假情報,說日本人的艦隊已經趕到這兒了,趕到歐洲來揍你們了。所以就草木皆兵,看到遠處一艘船,這別是日本人的船吧,開炮吧,開炮吧,就打,居然有一次把英國的一條漁船給擊沉。那英國馬上就開始借題發揮,我們跟日本人盟友,對吧,從此我們所有路上的中立國,都不許給這支艦隊提供給養,什麼概念?3萬公里,路上沒有給養,那個時候船又沒有什麼核動力,對吧,都是燒煤的。所以沒辦法,波羅的海艦隊把所有的地方都裝上了煤,甲板上,船艙里,軍官的卧室里,甚至所有的衛生間里全部裝上了煤。你想,要走將近一年時間,所有地方都是煤,那個衛生條件你就想想看,還怎麼辦?船上大量的非戰鬥減員,甚至還出現士兵暴動等等這種情況。而沿途呢,英國人給所有的中立國都打好招呼,說按照國家法,這中立國像這種交戰國等等船隻,一律不準讓它停靠,一律不準給它任何給養。比如說在越南的那個金蘭灣,有一次波羅的海艦隊實在是不行了,說讓我歇口氣行不行?法國人說,算了吧,英國人打招呼了,你還是別來吧,滾滾滾,就給攆走了。
所以這支艦隊等它趕到黃海,就是對馬海峽的那個戰場上的時候,已經是筋疲力盡。它的最高指揮官已經是幾次死去活來,生病快死了,請求辭職,沙皇不批准。就這麼一支部隊殺到戰場上,那你想,東鄉平八郎打它,還有什麼還手的餘地呢?所以一戰全殲波羅的海艦隊,當然也有逃跑的了。比如說後來參加十月革命的那個阿芙樂兒號巡洋艦,就是逃跑的艦隊當中的一支。那這場戰爭,俄國人是損失了基本上,你想它就三支艦隊,波羅的海艦隊,太平洋艦隊,全部損失掉,俄羅斯只剩下黑海艦隊。所以俄羅斯作為一支全世界最重要的海軍力量,從此就不復存在了,日本人崛起為海軍大國。
你看,直到這個時候為止,日本人做的全對,因為對了你才能勝。但是後來它為什麼又走錯路了呢?說白了,根子就是沒有堅持向英國人學習,所以我們先把日本人放下,我們看看英國人是怎麼玩的。
剛開始,英國人也不是什麼善男信女,吃齋念佛的。它作為一個島國,天然有不安全感,天然對大陸上的領土有野心。所以,英國人剛開始打了一場叫英法百年戰爭,從14世紀中葉一直打到15實際中葉,真的是一百多年。那這場戰爭很有意思,如果你把它和20世紀的中日之戰,也就是抗日戰爭相對比,你會發現驚人的類似。首先,英國人和後來的日本人一樣,剛開始是攻城虐地,節節勝利;第二法國政府和後來那個不爭氣的,重慶政府也一樣,把首都都丟了,巴黎都扔給英國人了,然後退守大西南,蔣介石不是退守重慶嗎。法國政府當時已經退守到奧爾良地區,已經到了民族危亡時刻;但是更重要的是第三點,結果呢,結果你英國人和日本人最後,不還是灰溜溜的夾著尾巴逃跑嗎,而且還產生一個特別重要的副產品,在法國歷史上有這麼一句話,說英法百年戰爭是法蘭西民族的助產士。因為原來的法國貴族根本就不聽法國國王的,法國國王能管住巴黎那一片就不錯了,但是就因為打這一百多年,反而讓他產生了凝聚力,這個我們都懂,外敵入侵的時候,最容易產生內聚力。大家都知道,法蘭西民族有一個英雄,就是聖女貞德,她說有一天上帝給我顯靈,給我託夢,讓我帶領這個民族打民族解放戰爭。雖然聖女真得最後被英國人給燒死了,但是這個民族的凝聚力就此形成。那抗日戰爭對中國的作用是一樣一樣的,我們都知道,抗戰其實是中國,作為一個現代國家的起點。為什麼?因為現代國家我們多次講過,它是一個想像的共同體,不是說你有領土,有軍隊,有人民就叫一個國家,是這塊土地上的人民都認同與這個國家。而抗戰就是從精英到民間,大量的深沉動員,讓中國人真的凝聚成一個國家,這是日本人,和英國人當年發起戰爭的時候始料未及的。
那英國人後來怎麼樣呢?這就是英國人聰明的地方,它吸取教訓。你一看,自己一個島國,島國天然的戰略是發展海洋,我跟你大陸上的人搞什麼搞呢?英國人一下子就明白了,所以他的國策就分為兩手,一手是專註的發展海洋;那第二手就是盯住歐洲大陸,不允許出現一個單一強權,誰強我就揍誰,誰弱我就扶誰,就是我們前面講的那個打鼴鼠的策略。那這個國策英國人一旦定下來,是一直玩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可以說直到今天,英國人跟歐洲都是那種若即若離的關係。曾經我就看有人說,你現在跑到英國去問英國人,請問英國算歐洲嗎?英國人都會想一下,算歐洲嗎?歐洲不是對岸嗎?想了想,還是算了吧。你看,它一直就是這樣一個關係。英國的國策的起點叫大陸均勢,那最開始玩這套的是誰?是英國那個著名的女王伊麗莎白一世,關於這個女人 以後我們多次還會提到,今天我們就講一點,她一輩子沒結婚,但是她用結婚這件事情,幾乎調戲了歐洲大陸上很多君主。比如說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要不我嫁給你作為聘禮,能不能替我打一下法國人呢?法國人老跟蘇格蘭人在我背後搗亂。等西班牙幫她打完了之後 說算了算了,我想清楚了,我還是不嫁,我這輩子還是個處女吧。然後又跑去跟法國人說,要不你打一下西班牙人,我跟你結婚。就老玩這一套,這就是英國這種外交政策的起點。
而且英國作為一個老牌帝國主義國家,這一手是越玩越純熟。我們來看幾個點,今天也講不了太多了,比如說打英法七年戰爭的時候,這是一個在海外殖民地打,什麼北美洲,加拿大,到處打。但是英國人就玩了一手,在歐洲大陸去制衡法國,那找誰來制衡呢?它結盟了一個叫普魯士的國家,就是後來德國的那個前身,普魯士這個國家當時真是慘,結了英國這個盟,普魯士說,要不你出點兵,英國人說要兵沒有,要錢我可以給你一點。所以後來腓特烈大帝就講了一句話,說我這輩子倒了血霉,就是跟英國人結盟。為什麼?太弱了。雖然普魯士這個國家他的軍隊很強,但是畢竟整個歐洲大陸,你想什麼奧地利,什麼法國,什麼西班牙,俄羅斯,都在打它,真的是一比三的實力對比。但是腓特烈大帝真的是一個軍神級的人物,比拿破崙牛多了,在戰場上真的就扛到了最後一刻,然後是因為什麼呢,因為俄國女王突然駕崩,而繼位的是他外甥。誰的外甥?腓特烈大帝的外甥,這就是彼得三世。彼得三世這個人不太會說俄語,但是講了一口流利的德語,他又是腓特烈大帝的粉絲,所以俄羅斯退出戰場,而且掉過頭來幫普魯士,這樣腓特烈大帝才打贏了。這個過程英國作為一個同盟國,一直就在外面看著,頂多給錢,絕不出兵。所以後來的那個德國首相俾斯麥就講過一句話,說英國人的外交政策我看得清清楚楚,很簡單,就是在歐洲大陸上,找這麼一個願意用身體替他擋子彈的一個傻瓜。這就是英國所有的外交政策。
英國人確實就是這麼玩的。比如說我們後來就簡單地說,拿破崙時期法國崛起,英國怎麼能讓你崛起呢?反覆組織反法同盟,最後,第七次反法同盟,我們都知道,惠靈頓將軍在滑鐵盧一戰把拿破崙給收拾了,可是收拾完法國之後,你以為英國人會像一般人想的,打了這麼多年仗,我死了那麼多人,我弄死你?沒有,英國人在處理拿破崙的時候反而是最為仁慈和寬容的。英國人當時講了一句話,說一個強大但是不謀求單一霸權的法國,比一個虛弱的法國更符合英國的利益。你看,英國人在這個時候清醒的不得了了。
所以馬上19世紀過程當中是什麼?它馬上跟法國結盟,去打俄羅斯,因為俄羅斯你成為歐洲憲兵,你成為歐洲強權,那哪兒成啊?所以整個19世紀基本上就是英國和俄羅斯在全球各個板塊死磕的過程,這也是為什麼日俄戰爭英國人幫日本人的原因。
可是打完俄羅斯之後到了20世紀的時候,它開始跟誰結盟?協約國。跟俄羅斯結盟,跟法國結盟,揍德國,因為德國崛起了,我絕不允許。可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過程當中,我們都知道英國人的行為好古怪,比如說巴黎和會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它就主張不要那麼嚴厲地處置德國,相反法國人很較勁。為什麼?大陸均勢原則。再比如說二戰之前,為什麼英國人對德國人那麼搞綏靖政策?為什麼?大陸均勢原則。大陸均勢原則發展到最後,最高境界是什麼?在英國外交史上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光榮孤立,因為我大英帝國實力全球最大,我打遍全球無敵手,我跟誰都不結盟,我是一個孤立的,但是誰想挑戰我的位置我就打它那麼一下。
但光榮孤立政策提出來,就是最後這個理論成型,英國一個首相叫索爾茲伯里,他講過一段話非常傳神,說我們大英帝國只需要從容地順流漂下,但是我手中有一根竹篙,如果關鍵時刻,我會伸出竹篙點那麼一下,以免使英國觸礁。所以後來丘吉爾說英國所有的外交家當中,玩這根戰略竹篙最高的高手,就是這位索爾茲伯里。你想這是一個海洋國家多麼遊刃有餘的戰略選擇啊。
又來了日本人怎麼就這麼傻它沒有選擇英國式的戰略呢?剛才我們說的是英國,現在我們轉過頭來再來看日本,我假設啊,僅僅是假設,我們作為一個現代人穿越回1905年,而且穿越到日本明治天皇的身體里,我們也當一把天皇,過過癮。那我們怎麼繼續駕駛日本這艘航船往前走呢?
答案很簡單嘛,接著學英國。因為1905年的時候,日本剛剛打贏日俄戰爭,戰略態勢太好了,甚至在英國崛起的過程中都沒有這麼好的戰略形勢。我們簡單給大家分析一下,當時如果站在日本人的角度看,首先整個東亞大陸上所有的強權全部被我干趴下,中國俄羅斯都不會再對日本構成安全上的威脅,這是一;第二,我現在是取代俄羅斯成為全球第三大海軍強國,我面對如此廣袤的海洋,我可以開拓我的遠洋貿易,我的商人駕駛著商船在前走,我的海軍就可以用軍事形成保護傘,保護我的貿易,就像英國人玩的嘛,英國商人在前面做生意,後面是皇家海軍。所以你的生意是有堅定的軍事後盾的,那第三,要知道,這個時候全球的海洋國家已經隱隱然形成一個同盟關係,英日同盟。它是海洋國家的同盟,而這背後還站著另外一個海洋國家,那就是後崛起的美國,這三個鐵三角其實把歐亞大陸死死地鉗在一個叫世界島的地方,歐亞大陸上再也不可能產生強權了,整個世界就是由美國來主導,由英國在歐洲,由日本在亞洲,形成了這樣一個鐵三角關係。
這還不是我在胡說,你想想看,二戰之後,它不就是這樣嗎?我們都在說美蘇爭霸,而美國人最後怎麼玩的,不就是在歐洲牽住一個英國,在亞洲牽住一個日本。形成對蘇聯的一個歐亞大陸島上的包圍趨勢。所以日本人作來作去最後還是回到我剛才講的這個模式,三個海洋國家形成一個結盟關係,只不過你作嘛,作到最後現在你只能變成美國人的一條狗。直到今天,你還不是一個正常國家。那你如果當年不那麼作,你至少混成英國今天的位置是沒有問題的。
我們再回到1905年前後,隨後中國人又給日本人送去一份戰略大禮。什麼?就是辛亥革命。我們中國人講辛亥革命,總是從自己的角度說,我們把皇帝給攆走了。其實如果站在日本的角度說,這是多大的好事!就是中國作為東亞大陸上的一個強權,可能暫時地失去了它的歷史性機會。因為它碎成一地,軍閥到處地方割據,那你日本人的戰略遊戲就太好玩了,你完全可以學英國,首先在總體上我幫著中國人去抗擊俄國人,這叫鋤強扶弱,你那個新聞宣傳稿也好寫:我們黃種人幫助黃種人,我們搞大東亞共榮圈,你看這個詞這麼才落地。而在中國內部,你完全也可以玩英國人在歐洲玩的那一套,哪個軍閥強一點,打壓一下。哪個軍閥弱了,給點槍炮子彈。你作為東亞的一種超然的勢力是在海外影響大陸上的局勢,你就可以光榮孤立。然後你再應和美國,什麼門戶開放,允許英國人過來做點生意,你不就漸漸把自己國力搞起來了嗎?而作為中國,可能反而是一個悲劇,這個國家統一的過程,因為日本這個強權的存在,以及它的影響力的滲透,也許會遲很多很多年也未可知。
當然歷史沒法假設,我們只是推導這種可能性,但是日本偏偏不走這條路。但是日本人當中有沒有明白人呢?有,我給大家舉兩個例子,1911年的時候,日本的海軍大學的一個教員,叫佐藤鐵太郎。他寫了一本書,叫《帝國國防史論》裡面就明確提出來,說這個國家不要在大陸上搞什麼軍備,一定要發展海洋,我們的命就是一個海洋國家的命。但是一個普通教員的話誰會聽呢?我們再說,日本政治家當中有沒有。也有,著名的就是20年代的那個叫幣原喜重郎,他就是搞各種各樣的平衡政策,放棄大陸政策,不要在中國大陸上什麼滿洲搞來搞去。也有這樣一派,但是最後他們的聲音無一例外全部都沉寂了,為啥?因為日本人他作為一個島國,他按捺不住對於大陸領土的那個野心。一定要干中國的滿洲。後來的故事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參閱我們這一季的有一期節目,叫《日本為什麼會失敗》,後來它的整體命運就這樣奠定了。
其實我們觀察這個問題還有一個角度,就是從日本和英國和美國這些海洋國家的關係的角度。你想,日本人拿下中國的東北,也就是滿洲國的時候,那叫一個志得意滿。我們作為一個島國,終於在大陸上擁有了我們控制的領土,趕緊移民,開發,歡天喜地。可是它有沒有想到,你拿下滿洲之後,你的國家性質變了,你再也不是一個海洋國家,你變成一種叫陸海複合型國家。這種國家在英國和美國這種純粹的海洋國家看來,這叫什麼?眼中釘肉中刺。他們最見不得的就是這種國家。比如說在歐洲,從路易十四一直到拿破崙時代的法國,從威廉二世到希特勒時代的德國,英國人是想盡辦法,拼盡老命,一定要把你按住的。你不要看美國自己好像有大陸,但是在國際政治格局裡,它的本質是一個海洋國家,它無法接受在東亞,隔著一個太平洋,出現這樣的陸海複合型國家。
所以日本人表面上佔領中國東北是佔了便宜,實際上徹底失去了和英國和美國同盟的可能性!那美國和英國不揍你揍誰。所以後來的太平洋戰爭,你的最終的慘敗的根子,其實就種在中國的東北。如果有興趣,再次強烈推薦大家看我們另外一期節目,叫《日本為什麼會失敗》。當然今天我們為什麼要羅里吧嗦講這麼多日本呢?我們對日本又沒那麼大興趣,對吧?
最後還是回到中國,你看,中國這一輪崛起,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它到底是一個海洋型國家的崛起呢?還是一個陸海複合型國家的崛起呢?國家領導人想什麼我也不知道,我只能從表象上猜,我覺得中國現在是一個典型的海洋型國家的崛起。這條路我個人覺得是走對了,你看,如果作為陸海複合型國家,它應該既跟海洋國家有敵對關係,又跟陸地上的國家有敵對關係,當年的法國和德國全是這樣。但是你看,近些年來中國政府搞外交是怎麼搞的?什麼中亞,什麼俄羅斯,關係搞得好的不得了。我們在陸地上的戰略局勢是一直在好轉,而相反,這些年來我們和什麼日本,在釣魚島上搞點摩擦,對吧,我們在南海好像有點小矛盾。但這是一個典型的海洋國家的煩惱,我們刨除那些軍事、政治、戰略我們都不談,我們就看這個國家,它的最核心的發展點在哪兒?要知道,中國可是現在國際貿易當中,搞自由貿易的響噹噹的旗手。我們甚至比美國人,比英國人還要更加主張自由貿易。這是一個典型的海洋國家的主張。所以一旦走向海洋,走向不是佔有,而是共享,不是做零和博弈,而是做貿易式的多贏博弈,這個國家就真的有前途。所以我們講這麼多期日本,最後還是回到我們中國人關心的自己的國運上面來。
那我們這期節目講了這麼多中日之間的這種糾葛,尤其是站在日本那一邊,談了這麼多的戰略問題,最終我把我今年讀到的最好的一本關於日本的書推薦給大家,不好意思,也是在我們店裡賣的,在春節之前,這一套《一寸河山一寸血》,是用最實地的採訪,最親身的經歷,也是我看到的最靈動的筆法,對八年抗戰進行了論述。這套書寫得真是好,推薦給大家。日本呢,就是一個只想著拿人頭,拿大龍的貨色,小兵只有憋大件的時候,才收割一波。平時不注意補兵,關鍵時候,團戰擋不住對面大神,沒法打團啊!說白了,整個亞洲地區,日本佔領的再多,也得不到他最想要的工業生產力!
難道不該是中日甲午戰爭么,日本輕鬆擊敗了亞洲第一大清帝國,人數比日軍多,裝備比日軍好的淮軍一潰千里,世界第八北洋艦隊全軍覆滅,東亞第一要塞半日淪陷,日本從此開以少擊多以弱戰強先河。大清帝國50年前就埋下了日本失敗的種子,是大清帝國決定了今天的亞洲格局。
作
私以為本子國明顯的沒有戰略規劃,雙線作戰硬生生把自己拖垮。 陸軍打陸軍的,海軍打海軍的,是,你陸軍有百式衝鋒槍,九二式,九九式,三八式,有150mm重炮。你海軍昭和16年有十艘戰列艦,十艘航空母艦,三十八艘重型和輕型巡洋艦,一百十二艘驅逐艦,六十五艘潛水艇和其它艦艇。你再牛逼也備不住陸軍要和納粹東西會師,海軍橫掃太平洋。說本子國有戰略,我信你都不信。 內陸,本子國憑藉單兵作戰素質和單兵作戰裝備的碾壓無腦推進,蠻沖硬幹。先不談國軍,就談紅軍還知道深入敵後實施騷擾,地雷戰,麻雀戰,打個游擊戰還能總結出「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退我追,敵疲我打」的經驗。雖然不痛不癢但是最起碼咱有戰略大體方向。 再看海戰,你說炸啥不好去炸人珍珠港,還妄想靠珍珠港一役給予美帝海軍以沉重打擊,我不知道海軍指揮部怎麼想的,真當人美帝海軍是北洋艦隊腐敗到裝配啞炮糊弄之流嗎?你要說他們有戰略我打死都不信。 戰爭最後,死守國土,萬歲衝鋒,神風敢死隊。戰略規劃?不存在的。
軍部(參謀本部,海軍軍令部,海軍省,陸軍省)與駐外將領從一開始就是矛盾的存在,大概就相當於宋朝時候樞密院和駐外將領的矛盾吧。個人見解,二戰很多時候日軍的慘敗都是來自於軍部對於外部戰場形勢的錯誤判斷而作出的錯誤的戰略決策從而下達的錯誤的命令。以及日本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度在軍隊中的代入。
不合實際的過度擴張是任何帝國衰落的主要原因!
根本原因是沒有盟國。
國力分析什麼的,都不正確。以一國之力,敵萬邦之合,除非領先一個時代,不然怎麼都打不過。看看日本的對手--東南亞可以算一國,美國算一國,中國加朝鮮算一國,俄羅斯算一國。1打4,以當今美國之強,可以同時打4個伊拉克嗎?
至於美國的參戰,這個並不是不確定因素。無論日本有沒有偷襲珍珠港,美國都是要參戰的。也正是出於這種考慮,日本才覺得反正都要與之一戰,倒不如先發制人,先端了珍珠港,起碼還能延緩一下即將到來的美軍攻勢。
這就好比日本和美國勉強55開,而美國這邊卻有中國和東南亞等可以跟你打消耗的盟友,這仗還怎麼打?西邊的德國也差不多,甚至局勢更差。
歷史證明,人民戰爭才是最可怕的。尤其是疆域大的國家,打不死你也能噁心死你。所謂速勝之勢,只是戰術,不是戰略。
如果日本離德國近一點,或者能拉到俄國或中國當盟友,也許還有得打。
推薦閱讀:
※《亮劍》中的義大利炮是什麼炮?
※如何看待安倍晉三在2017年8月15日發表的演講中的言論?
※有人認為日本並不需要向中國道歉,並給出了以下論述,求問這段論述中有什麼邏輯錯誤和對歷史的理解錯誤?
※波蘭與偽滿洲國的外交關係是怎樣的?
※為什麼抗戰史上絕少提到中國軍隊的巷戰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