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用戶是最容易被賣慘騙捐的嗎?

賣慘騙捐在知乎似乎特別吃得開,是什麼原理?

鑒於知乎主體用戶是中產階級,那麼可以說中產階級特別容易騙嗎?


不是知乎用戶好騙,而是在知乎這個平台上容易行騙。

老用戶都知道知乎開頭時的氛圍,溫和,坦誠,交心。互聯網是熱鬧的,但往往,熱鬧就是嘈雜無序。一旦嘈雜無序起來,喜歡沉默的人就不說話了。大家都想有個能暢快交流的地方,這地方可以不大,人可以不多,但是靈感與表達欲卻豐盈茂盛。而知乎就是提供了這樣的平台。

在這樣的知乎里,人們願意放下戒心,願意以一種善良的眼光看待事物,願意了解與體諒。所以也正因為這樣,知乎成了行騙者的天堂——這裡的人真傻,說什麼信什麼,跟完全沒有進過社會一樣,天真得要死,快讓我來撈一筆。

這裡的環境曾如此好,以至於吸引的不止是樂於分享自己的人。

現在呢,知乎熱鬧起來了,蓬勃起來了,歡騰起來了——又變成互聯網世界整體的模樣了,也或許還未完全。於是這裡的老人們開始又一次沉默了,不再與陌生人交心。

不是這裡的人成熟了——他們哪裡需要這樣一個平台去成熟,他們只是想年輕一些

而老人,往往是主導氣氛的人。

知乎最好行騙的時光已經過去了,我很懷念它。


第一,比貴知用戶好騙的群體多了去了,貴知用戶不過是因為那種莫名其妙的「我上貴知我檔次高」的優越感,以及面對一切雞湯和小清新時的智商斷崖式下跌才導致每次受騙都被大力嘲諷。

第二,貴知上的主力用戶群從來不是什麼「中產階級」,而是嚮往中產階級卻又求而不得的人。

據說圖糊了,估計是手機有點問題,直接粘貼文字吧,來自前些天一個關於「貴知live該不該審核主講人」的回答:

[前些日子有一位記者採訪我——我只是添頭,人家的主要採訪對象是張性靈、kaiser等人——問起我對現在的貴知如何評價。我告訴她,現在的知乎其實深刻反映了嚮往中產階級生活的年輕人的現實焦慮。他們往往至少有本科學歷,對品味有一定的追求與嚮往,自認為自己和混貼吧玩空間沉迷企鵝遊戲的網民有著本質的區別,但真實的收入與生活質量卻遠遠無法支持這種脆弱的驕傲。所以他們渴望通過網路上的碎片化信息來武裝自己,夢想著通過各路高人的傳道解惑來尋找到提升自己階層的方法。

——當一個社區主要由此類人群構成的時候,那些高端版的一夜暴富電線杆小廣告想不紅也難啊。

——所以你想要讓貴知怎麼審核呢?真正實現實名制,真正實現身份核查並且公示,有多少小廣告得被從電線杆上撕下來呢?

——那live還怎麼賺錢呢……]


是,這和現在某些知乎用戶的思維習慣有關,也和知乎生態圈的大V有關:

這和年齡其實沒什麼太大關係,20歲也有人是這個特點、40歲也有人是這個特點。看看朋友圈就知道了,轉發同一類文章的人更多是一類職業或者是一類思維習慣的人。放到知乎上就是:感性、局部。

知乎以知識分享起家,甭管後來用戶有摻水多少,平均受教育程度相對高,所以用智商篩選器詐騙的話(電信詐騙),肯定全篩選走了。必須要有一定邏輯,有一定筆法,寫作中表現出一種面向受教育人的尊重:地鐵里見人就跪,對知乎用戶沒什麼用處,這和錢無關、和受教育有關。直接上圖或者張嘴要錢肯定不成,要有起承轉合,故事要慘、人物形象要豐滿、要有某些勵志成分、通過主人公個人努力已經有一定起色但是還不夠:

--就差屏幕前的你一個贊或者一些錢了(約等於幾億的項目就差你的50)。

一般來說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對世界有多現實不如底層人民和非常成功的人。底層的人知道社會上有多少人會為了錢不擇手段,就像前一陣子比較火的介紹乞丐黑幕和乞丐產業的帖子;而更成功的人看問題會更理智更系統,面對事情更不會被情感沖昏頭腦。真正底層人民,不在乎你文章結構有多精妙,就看你真是不是需要幫助。和錢無關,窮人也幫窮人,也有傳統的智慧:救急不救窮。再雞湯,這類人群只關心你是不是著急,然而他們的智慧很少在知乎上看到。成功的人,看問題更系統,考慮問題更周全,更為謹慎。然而形成這種思考模式靠的是長期積累和系統性知識:知乎用戶其實對這種內容並不買賬。

知乎上一個寫得好的故事、豆知識、雞湯雜燴得到的贊遠遠高於真正系統性知識的介紹或者理性的分析。點開這些答案,要麼就是年輕的雞湯段子手、要麼就是專業新媒體營銷人。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有大量的時間揣摩知乎用戶喜歡看什麼,當你發現知乎用戶特別喜歡一類寫作模式的時候,上面這些「正規部隊」應該怎麼辦?---玩命寫同類的就好了,觀眾喜歡的就是我們願意奉送的。這和推薦系統有什麼關係呢?

因為這些成為V的人會點贊,會被更多人看到。現實點說,很多時候這類V是更關注自己流量的。在吃飯面前,驗證真假的事情還是交給別人,自己刷一撥流量再說。從這個模式說,大V在哪都一樣,微博上發小黃圖和無腦轉發,邏輯同理。

所以最後造成的某種循環就是感性和局部思考模式的人會來到知乎,專業人士會隨著用戶數量增加成為大v,隨後有人動了歹心的時候點贊帶來關注,最後就是一次賣殘和騙捐成功。


對,就是因為@王家所說的,底層人民已經見慣了這些騙術,即使沒有遇見過,也會因為本身的窮人思維方式邏輯的封閉性所以根本不會被騙。

而成功人士也一定會經歷過社會的黑暗才能通往「成功」,所以這些騙術基本都會在創業路上見的差不多了。

反觀知乎,前幾天我還看到過一個大V說「如果一個人說社會比大學複雜,那麼他一定涉世未深」,能說出這樣的話的小朋友恐怕。。

準確的來說,是中產階級學生群體。


知乎用戶主體從來不是什麼中產階級,而是在校大學生。

大學生們涉世未深,辨別能力不強,容易被「群體意識」鼓動,手上又有閑錢,錢還不是自己掙的,所以花起來也沒那麼心疼。對於搞網路眾籌、電信詐騙、傳銷陷阱亦或是所謂的「小額信貸」來說,在校大學生無疑是肥羊一隻,不騙你騙誰。

另外在我看來,與其說知乎用戶好騙,倒不如說知乎運營模式的核心就在一個「騙」字。這裡不但是指賣慘眾籌或者線下騙炮,還指利用信息不對稱和網路的隱秘性對自己進行包裝,讓人覺得自己很厲害。

簡而言之,就是裝逼。

你以為知乎是什麼高端的精英沙龍?事實上他不過就是普通的高低年級交流會。很多人就像是剛進入大學的新生,看學長學姐時都會覺得他們很厲害,急切地希望從他們身上獲得各種建議和幫助。

然而,你眼中西裝革履,一身王八之氣的男神學長,可能平日里卻是一頭油發,穿著大褲衩子和拖鞋就能下樓的邋遢漢;

你眼中熱情地向你介紹各種遊玩景點和美食攻略的「社交達人」,可能下午還有兩門重修課要上;

你眼中苦口婆心告訴你大學要好好學習,很多人就是荒廢了太多時間,最後整個人都墮落了的熱心師兄,他自己可能就是「墮落者」中的一員。

大學如此,知乎亦是如此。

如果你不會花錢去聽學霸的收費講座「如何只靠考前一小時突擊讓你期末不掛科」,那也別迷信所謂的「一小時培養讓你終身受益的……」。

既然很難知道寫答案的那個人的真實情況,那不如在知乎看故事時當做是在看《故事會》,看情感問題時當做是在看《知音》,看乾貨科普時當做是在看果殼,看小黃文和釣魚貼時當做是在看草榴。

正如在看完這段答案後,吐槽一句:快看,鬼木知這貨又在裝逼了~


倖存者偏差罷了。

掰起手指頭數,知乎出名的騙局也無非是清晨的陽光,野綠子,小公舉,王狗蛋等寥寥幾例,而知乎的用戶則有數千萬人。 比例其實微乎其微,只不過這些事件都極具新聞娛樂性,所以大家印象深刻。

如果這樣就叫好騙,那些被股票大師騙的,買保健品被騙的,被電信詐騙騙的,被重金求子騙的,被老軍醫騙的,被莆田系騙的……他們又算啥? 這些騙局個個都可以讓你傾家蕩產,而知乎上的騙局,無非損失個幾十幾百買點同情心被滿足的崇高感罷了。

不過知乎上的騙局和社會上的套路有所不同的。社會上的套路都是利用人的貪慾和恐懼感,讓你慢慢的入其彀中。而知乎上的騙局則是利用人的同情心,「把美好的東西毀滅了給人看」,毀滅完了還要讓你覺得有希望。先虛構一個符合小布爾喬亞審美的形象,比如美貌,名校,花店,或者毀容了但是活得陽光,堅強,堅持編程,或者才華橫溢卻身染惡疾。 這樣的在知乎才有市場,所謂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這種「共同體」的感覺構建出來了,文筆再細膩一些,就等著收錢吧。 你要是跟社會上人一樣擺個紅布弄個破碗,寫三歲喪父五歲喪母之類的,鬼才理你。

所以我對大家的建議是,各種故事類的帖子,看看就得了。人家寫得好很可能是因為人家文筆好想像力豐富,你姑妄言之我姑妄聽之,千萬別太入戲了。尤其是那種不合情理太過於戲劇化的,更要留心。


傳播學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概念,叫「沉默的螺旋」,百度百科定義摘錄如下:

「人們在表達自己想法和觀點的時候,如果看到自己贊同的觀點且受到廣泛歡迎,就會積极參与進來,這類觀點就會越發大膽地發表和擴散;而發覺某一觀點無人或很少有人理會(有時會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贊同它,也會保持沉默。意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見的增勢,如此循環往複,便形成一方的聲音越來越強大,另一方越來越沉默下去的螺旋發展過程。」

把這一理論應用到題主這個問題上時,指的是當一個高明的騙局存在的時候,大多數人無法一眼將其識破,而少部分看穿真相的人的發聲,往往會被大多數人以道德綁架的方式攻擊——你不捐款就是沒有愛心,你可以不捐款但是你不能扒皮這麼可憐的人。在這時,有部分被攻擊者會選擇沉默,奮起反攻者有,但是不多。久而久之,一部分人選擇相信騙局,一部分人成為沉默的大多數,剩下的小部分人依然據理力爭,可惜已經沒有願意傾聽他聲音的大眾了。

如果一個騙局,不被大多數人的主觀意見認定為是騙局,那麼小部分人拆穿騙局的努力的影響力是非常有限的。因為聰明人終究是少數,而大眾從本質上來說是盲目且易被主觀情緒煽動的。

題主把騙局多當成知乎上獨有的問題,其實不是這樣的。騙局哪個平台上都很多,只是由於知乎平台大V的引流和大眾的盲目,加之微博等其它平台對某些知乎er有意無意流露出的「玩知乎的人高人一等」觀點一貫的不屑,使得發生在知乎上的騙局變得臭名昭著,也使得知乎用戶在部分人心中成為「人傻錢多」的代名詞。

隨著知乎用戶的與日俱增,用戶質量的良莠不齊幾乎是不可避免的。騙局永遠都存在,我們沒法防止它的出現,我們只能讓自己變得更敏銳,讓持反對觀點的自己不掉進沉默的螺旋中,讓自己不要成為沉默的大多數。

第一次用傳播學知識解釋問題,如有不當,煩請賜教。

以上。

評論區@張水訝 對「沉默的螺旋」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我認為他的觀點是有一定道理的,歡迎感興趣的人移步評論區進行閱讀與討論。


那天我在地鐵站,遇見了一個衣衫襤褸的人。

他說他買票還差兩塊錢,要我幫助他。

我剛好有零錢,就給了。可是在我走了一分鐘之後,他又在找其他人要錢。

我走過去對他說:「你不是差兩塊錢嗎?還差多少個兩塊?」他悻悻的走了。

下次我遇到需要幫助的人還是會幫,我不能因為曾經被騙而錯過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只是當這些不需要幫助的人利用我的同情心的時候,我不會放任他們。我不想有一天,我或者我身邊的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大家都投來懷疑的目光。

每個人都在改變這個世界,哪怕一點點,也是改變。

反對某高票回答,助人為善,詐騙為惡,是非分明的事情。據你所說,知乎用戶社會經歷少活該被騙,所以在你心裡什麼是善惡呢?善人被惡人欺負的時候,你跑來罵善良的人蠢,而不是對抗惡人。是非不分,混淆視聽,誘導大眾,我不能忍。

至少我們看到在知乎被詐捐之後的處理比起其他平台要理想,也有很多小天使們在為大家查證捐款的真實度。你寥寥幾段話否認了善良的人們,也否認了為清除騙捐做努力的他們。

我不能忍。

再者,你數落知乎如此不堪,那說明你知道比知乎完善的平台,你推薦個廣告少,噴子少,活躍度高的國內平台來。你說用知乎的都是大學生,我很想知道除了大學生之外的人們都在用什麼?


可拉倒吧,知乎哪有中產。

不過是精神上的達則兼濟天下未必,肉體上的窮則獨善其身不能。

捐款的,很多一部分還沒有受捐的人活得好。

錢這麼好賺,你的錢不是大風吹來的,他們是。

我不是針對知乎。

我是說在座的清晨陽光


呵呵,都說童謠野綠子能騙藉機黑一下貴知,卻沒看到微博上幾乎天天都有人上趕著幫人數錢還樂滋滋的。

不是其他平台沒人騙,是其他平台蠢過貴知,被人賣了還要數錢渾不自知,襯得貴知願意發聲自己被騙的人奇蠢無比。


一個社會需要普通人去識別是不是詐騙本來就是很悲劇的好不好,對於詐騙重要的事後處罰而不是教育公眾如何識別騙局。在中國詐騙案件基本上不會破案,而且民眾不是譴責詐騙,反而羨慕詐騙的成功,鄙視受騙者沒有識別騙局。這本來就是不正常的好不好!

知乎行騙的,童謠已經進去了,為了使警方立案的花費要比能夠收回的詐騙款要高得多,但是知乎眾網友不在乎,因為知乎上還是有很多人不缺錢而是缺正義。

知乎這地方就是追查強大,當初童謠詐騙,警察說查不了,人在網上詐騙找不到。知乎網友從一個支付寶賬戶開始,最終童謠所有的互聯網賬戶、銀行賬戶流水、車輛註冊信息、家屬身份信息、童超本人身份信息全部都被公開在互聯網上。

不說遠的事情,中國立法禁止個人進行募捐,就是知乎網友在舉報童超詐騙之後推動的。知乎網友喜歡從制度層面解決問題。

所以想行騙最好去一些人傻錢多的地方。

轉折點將發生在2014年之前註冊知乎的網友走光之後,各位騙子別著急著到知乎以身試法。


題主應該是受了最近也綠子賣慘募捐事件的影響。

記得這件事剛出來的時候,在知乎炒的很火爆,尤其是她發了那張毀容照,大家為她不屈不撓的生活精神所感動,紛紛給她點贊,短短几天,點贊數就突破了30k,其實,我在第一次看她那篇回答的時候,也想給她點贊的,不過最終我還是沒有點贊,因為我看到那張照片已經夠難受了,我不想再讓關注我的人再看到那張讓人難受的照片,那張照片會讓人極度不適。

在接下來的幾天,關於也綠子的話題成了熱門,我本想寫一篇答案,後來又不想寫了,因為很多情況還沒有水落石出。

之後看到的是事件反轉,再反轉,直到現在,新年假期期間,有人證實了也綠子的毀容真相,我也就寫了一篇文章。

其實我也不是給她洗白,只是希望她能儘快達到條件去整容,因為她那張臉實在是太嚇人了,我真的不想在現實生活中看到那張臉,那會讓我和我身邊的人感到很不適。

然而也綠子後面的所作所為卻讓我大失所望,有人為了幫她澄清事實專門從外省去採訪她,而她卻為了保護自己,堅決拒絕任何聲音圖像的採訪留存,這就讓採訪她的人步入了一個兩難的境地,費心費力幫她,卻因為展示的證據不足而又受到大眾的指責, @梁鈺 為了這件事付出了許多,一心想要還原事情真相,到頭來卻把自己搞得很鬱悶。

在也綠子事件上,有的人寫答案寫文章是為了蹭熱點漲贊漲關注,有的人只是為了還原事物的本來面目,讓大家清楚其中的真相,還有的人,我說的就是也綠子小姐,是為了賣慘募捐。

也綠子小姐通過這樣的方式,不費吹灰之力就給自己募捐了近三十萬元,在你的答案里,之前不清楚募捐和眾籌的區別,以為募捐就是眾籌,那好,現在清楚了,你是不是該向大家表明一下,做完手術後,這三十萬怎麼回饋社會呢?不要說那些虛的,就說以後怎麼還這三十萬,是直接按捐款人還,還是給慈善機構還,你要給大家一個具體的還款方案。

回到這道題,其實大家誰都不傻,只是大家都希望這個社會能更美好一些,不美好的現象少一些。知乎用戶的平均層次要顯著高於其他網路社區,對弱者充滿悲憫心,對不幸的人充滿同情,知乎er是有這種同理心的,但對那些忽悠知友,欺瞞真實情況的所謂弱者,知友也會毫不留情的深層揭皮,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

至於也綠子小姐,相信你也看到了知友們的力量,水可載舟,亦可賽艇,這三十萬,你也是拿的心驚膽顫,既然事情已經到這個地步了,那就祝願你能早日手術成功,然後別忘了還錢。

除非你真的把這次以眾籌之名行使的募捐當成了乞討,那我無話可說。

就這樣吧


傳播學的「知識溝理論同樣可以解釋為什麼「中產階級」上知乎會被騙」

——————————————————

@水果不撈 從傳播學角度解釋了一下本題。在知乎上很少看到有人從本角度回答問題,非常激動!我也是學傳播學的,幫這位答主補充一下~!

除了沉默的螺旋以外,傳播學還有一個理論可以解釋提問者所說「中產階級容易被騙」的現象。拋開知乎用戶從數量上講是否是中產階級佔大多數不談(個人認為小資產階級才佔大多數,關於提問者的錯覺亦可以用傳播學理論中的「議程設置」及「意見領袖」理論解釋「知識溝」理論可以很好地解釋這種現象。

首先,傳播學是研究人類一切傳播行為和傳播過程發生、發展的規律以及傳播與人和社會的關係的學問,從這個概念出發,亦可以將傳播學理解為是研究人類社會之間人與人信息傳播的科學。

傳播學將信息傳播過程中的參與者分為信源信宿。顧名思義,信源是信息的發出者,信宿是信息的接收者。二者之間的關係可以轉換。

人與物都可以作為信源存在(例如電視機、警示牌),但只有人可以作為信宿存在。這是由於信宿的反饋作用。那麼關鍵問題就在於,由於信宿是能動的,可以自身判斷信息(信號)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在很多時候信源所表達的信息並不是其本身想要表達的意思。信宿判斷信息真實與可靠的能力同信宿的受教育程度、生活經歷等等相關,而在傳播學意義上,只有信宿所認為的信息的意義,才是信源所真正表達出的意義。也就是說,同樣一句話可以有多種解釋,並且他們都是客觀的。

舉個例子,「剩女產生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誰都看不上,二是誰都看不上。」這句話就可以有兩種解釋。

而在實際生活中,這種現象就更為普遍且複雜,比如說領導的話常常被認為是話裡有話。由此市面上也催生出許多關於講話的藝術的書籍。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甄別信源所本身表達的意義,並將其為我所用,就是極其重要的了。這裡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如何甄別信源本身表達的意義。

信宿對信息的判別力源於其本人的知識水平。知識水平則又受教育水平所決定,受教育水平的高下又取決於其自身的社會經濟地位。誠然,在一個階級社會中,人與人的社會經濟地位是有高下之分的,固然其閱歷、知識結構、專業水平也有著區別。而這種差別就催生出了「知識溝」理論。美國傳播學者蒂奇納(P. Tichenor)、多諾霍(G. Donohue)和奧里恩(C. Olien)在1970年發表的《大眾傳播流動和知識差別的增長》中認為隨著大眾傳媒向社會傳播的信息日益增多,處於不同社會經濟地位的人獲得媒介知識的速度是不同的,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人將比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獲取這類信息。因此,這兩類人之間的知識差距將呈擴大而非縮小之勢。

舉個例子,一件國際新聞,記者了解的速度就要高於計程車司機。

從另一個角度出發,由於獲取知識速度的不同,一種慣性就從這個過程中形成了,這種速度所帶來的慣性會固化一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並帶來其在方法論上的差異。從而對同樣的信息作出不同的解釋。也叫階級局限性。這就是第二部分,如何為我所用的問題。

階級局限性廣泛存在於各個階級中,資本家、無產者、中產、小資產階級都是有自身的局限性存在的,這種階級局限性會促使不同階級的人對同意觀點形成不同的看法,做出不同的反應。從而被騙。值得注意的是,不僅地位低的會被騙,地位高的人同樣會被騙,「昏君與明君的區別就在於對周圍假信息的甄別力的高低」,這在科學上源於不同的信宿對信息判別的不同。所以在知乎這樣一個已經形成固有的三觀「知乎正確」網站而言,被騙簡直是太正常不過了,因為這個世界要比我們想到的、看到的都大的太多太多。


不,在這個問題下我們其實看出的是: 知乎的信息傳播量,傳播速率是驚人的,

其實類似的問題早都有: 是不是在這個互聯網普及的今天,地震,洪災 等天災 和戰爭,犯罪等人禍 遠遠多於過去? 其實並不是天災人禍更多了,而是更多的天災人禍被人知曉了。

關於這個知乎用戶容易被騙,其實道理是一樣的,互聯網本質就是一種載體,而知乎就是這個載體其中的一部分,這個載體的傳播效率,肯定會大大的強化騙子行騙的規模 和速率,但更加會增加騙術行為產生社會影響的傳播廣度。 但是這和互聯網,以及知乎用戶的防騙能力沒有直接的邏輯關係, 互聯網只是汪洋之水,而互聯網上相關的行為不過是舟船,

水能載舟,亦可??


何止捐款……

今天被邀請回答的。

題目和邀請人已經被我舉報了。

話說這位題主是不是覺得知乎的人可以隨便忽悠啊?「錢多,人傻,速來!」

我大知乎有望在最靠譜婚戀網站、最靠譜眾籌網站之後成為最靠譜借貸網站……


知乎主體用戶是否代表中產?是否最好騙?為什麼賣慘騙捐吃的開?

第一:知乎主體用戶並非代表中產,更多是精神中產,換而言之,就是精神小布爾喬亞。

第二:知乎主體用戶並非最好騙的,社會上信電話詐騙、信傳銷、信小廣告的不要太多。

第三:知乎主體用戶的確較有愛心,熱衷塑造自己友善、正能量、助人為樂的社交形象。

說起來知乎主體用戶是樂於表現(自己也的確有)善意並且有一些錢的精神小布爾喬亞。


在網易上隨意編造一篇醫患關係或者官員作惡的文章,網友是不會糾結其中的邏輯矛盾問題並且獨立思考,立馬會引來一片生殖器謾罵。這才叫做帶節奏。


應該不好騙吧,我就感覺在知乎,你不能說一個字的假話。

我在知乎從來不評價任何人任何事情任何產品,我只是在說我自己的故事或者自己的想法,唯一一次舉例說明一下「一種產品現象」,我已經說的很隱晦了,但,還是被人認出來我指的是哪家公司。全中國有辣么多互聯網公司。


啊,喜歡清晨的陽光啊~~(滑稽


經常逛知乎之後你會發現幾個特點:

1、所有的社會問題,答案下面基本呈現一邊倒的狀態,百分只八十的答案在跟風扯淡,百分之十五的人在闡述自己的觀點,但是一個不小心就會被意見不同者狂噴。輕則噴你五毛,智障,重則噴你全家。還有百分之五在水,且比例越來越高。

2、首頁上無聊問題遠多於有意義的問題且無聊問題無倫關注度還是回答數目都比有意義的問題多。(無聊問題如:如何以xx開頭寫一個故事,你在打xx遊戲時遇見過什麼有意思的事,你在xx的時候遇見過什麼搞笑的事。)

對此我一直想告訴那些人,想聊這個去貼吧,微博謝謝。

3、以高學歷,高收入,高素質人群為主要用戶的知乎平均智商,素質普遍不高,且跟風現象嚴重,多數人並非不想闡述自己的觀點更多的是對一些事沒有任何觀點,抱著挑事不嫌大,吃瓜看熱鬧的心態在答題,問題。

4、知乎在向貼吧微博靠攏,參見上三條。

5、以前開玩笑說知乎是廁所讀物,現在成真了。

6、百分之七十的知乎用戶用知乎是為了裝逼,把知乎當做一種漲逼格神器,這些人拉低了整個知乎的逼格。

7、知乎和貼吧唯一的不同是,在貼吧你遇見一個(或一群)與你意見不合的人你可以和他對撕,文撕也好武撕也罷,總之你有反駁的權利。相反在知乎遇見與你意見不合的人(特別是你偏向少數派時),一個不小心他們就會把問題上升到你的個人素養,學歷,甚至家庭背景等等,冷嘲熱諷而不是就事論事。


推薦閱讀:

如何挽救華南理工大學在知乎上的形象?
女朋友說「我們是不是一個世界的人」,應該如何處理?
為什麼鳳紅邪會被罵?
搜狗輸入法以知乎的名義替換了我的引號『』應該如何換回來?
假如時間回到戰國時期並且已經有了知乎,那麼知乎上都會有什麼問題以及回答呢?

TAG:知乎 | 慈善 | 互聯網社區 | 詐騙 | 也綠子眾籌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