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Black Mirror》(黑鏡)第三季第六集《Hated in the Nation》?
看完了黑鏡第三季後,覺得第六集特別高能,想知道對於這集中的作案手段是否存在漏洞,另外像結局那樣的大規模死亡會有什麼社會影響?
剛看完,確實技術上的漏洞是有的,比如面部識別(臉蒙住、強磁鐵)、tag控制(GFW)之類的。但這並不是影片表達的重點,重點是在未來(甚至現在)科技時代,個人能夠掌握的武器已經越來越強大了,雖然我們生活中還沒出現機器蜜蜂這樣潛在的大殺器,但類似的在網路空間里其實是有的,就在上周,史無前例:史無前例:今早美國網路遭受DDoS攻擊 大半地區斷網!使用的就是大量的肉雞(被黑客控制的聯網設備)進行的DDOS攻擊,這能否讓你想起黑鏡裡面的蜜蜂?
設想一下一個擁有上千萬台肉雞的憤青黑客,通過控制數量驚人的肉雞,看誰不爽就DDOS誰:誰參與了稜鏡門,DDOS一下;哪個網站做了些shit的事情,DDOS威懾一下;華爾街都是吸血鬼,DDOS一下股票系統;他做的在自己看來都是「正義」的,但對於社會來說what a disaster.冷兵器時代,一個人最多有一把刀;熱兵器時代,一個人最多有一把槍;真正的核彈一個人也很難玩得轉,但是互聯網上的核彈現在的的確確是有可能被某些人掌握在手裡的,說不定還是個宅男(玩笑話,我也是)。附上這個(我認為有水分,但在互聯網裡真的沒有一個人能夠脫身):中國黑客傳說:遊走在黑暗中的精靈
今年一直在關注美國大選,老實講,我總在為wikileak鼓掌,認為他們是某種意義上的義士,因為我覺得信息技術就應該打破原有的信息壁壘,讓這個社會和政府更加透明,但黑鏡第三季的這兩集(三、六)讓我開始思考這樣的力量被用作私刑的後果是什麼(第三集里黑客用別人的shit things脅迫別人犯罪)。以前我們把審判權交給了國家,卻一直期待著有個batman這樣的黑暗英雄懲戒罪犯,但在我看來把刀交給一個有情緒的人是最不靠譜的一件事情,畢竟人無完人。
第六集的另一個重點,「因果遊戲」:我們在互聯網上很多行為是不負責任的,網路暴力時有發生。如果真的有死亡tag,網民可能狂歡得更厲害。投票既是權利,也是責任,這一點從今年的花式民主公投看起來,即使是在現實生活,很多人都沒有這個意識,更不要說網路了。
影視作品當然是誇張的(《紙牌屋》表示不服),但黑鏡確實一直在提醒我們不加選擇地濫用科技的後果,在信息技術這方面,我認為的確是有第六集這樣的風險的,未來可能更甚。
死亡筆記眾籌版
別的不知道,Kelly的Scottish accent真的是hot as fuck!!!
最可怕的不在於最後網暴者全滅,而是有人看完之後覺得網暴者全滅是一個大快人心的HE…
這不就等於腦內發了個推說#deathto those people嗎。看來這根鏈條還沒有停啊。
這部劇雖然科幻,但某些方面真的很寫實……大家都在抖機靈,我就來正經一點的吧。
先說重點。第六集的蜜蜂是一種暗喻。看著蜜蜂就是蜜蜂這種理解能力我也真是不知道說什麼。那蜜蜂暗喻著什麼呢?
劇中的蜜蜂怎麼躲也躲不掉,不是因為什麼設定,什麼不是一個世界,什麼bug,什麼編劇無腦,什麼邏輯不通,而是因為那根本不是蜜蜂,蜜蜂指的是社會上無孔不入的輿論。
從這幾個角度,我們再來看全集。由Government資助的蜜蜂無疑是輿論的控制著,這點應該不難理解。第一個死亡的是作家Jo Powers,因為她寫了一篇這樣的文章,所以被群眾所唾。概括起來就是因為Government把殘疾福利削減了,有一個人就在唐寧街(英國重要官員居住地)Self-burning了(呵呵)。Powers就寫了一篇文章說這樣並不值得讚揚,死的那位也不是什麼英雄。所以就被人民群眾抨擊說沒有同情心等等。
第二個死掉的是Tusk,因為在節目上辱罵了一個他的小孩兒模仿者。
第三個是Clara Meades,因為在(反戰,推斷)遊行示威中有侮辱紀念碑的形象。
這是人們的觀點。
那他們三人為什麼成為攻擊的焦點呢?因為他們的言論不符合大多數人的倫理道德。人們抨擊他們,是在行使言論自由權,可是反觀人們卻不允許那三個人的言論自由權,因為他們只代表了一小部分人的觀點,所以被選擇忽略。他們三個人的事情代表了不同種類的道德綁架,說明了人們往往不會看到事情的本質。Self-burning的行為就因為是反對福利削減就可以被讚揚?跳舞不好就因為年紀小或者節目效果而無條件鼓勵?紀念碑我就不說了,自己想像吧。每一個現象背後都隱藏著一個事實。比如,公交車不讓坐。都知道不能以點概面的看待問題,可是輿論是巨大,無法控制的。當人們知道這是一個陰謀的時候,人們依然選擇用這樣的方式,去剷除大多數人不喜歡的人。
可是,當人們將一個人推向了輿論中心,其實每一個人都是置身於其中的,也需要為此承擔後果。
而當輿論無法控制的時候,人們也將被輿論殺死
最後的最後,《黑鏡》依然帶著懸念。到底要殺死Garett Scholes還是利用他?無論怎樣,都必須避開輿論。畢竟,人們只會這樣。居然有許多人看完第六集 認為三十幾萬參與網路暴力者之死 是讓噴子閉上嘴的絕佳教材 這才是這集真正可怕的地方 覺得自己道德境界似乎高於他人就可以隨意批判甚至末日審判他人 這種科技殺人魔如果得到支持並被認為是正義的化身 那麼可以想見未來成為躺屍的將不止三十萬而是不計其數
我感覺真說蜜蜂代表什麼,那就是和所有其他劇集一樣,代表未來科技。
只要有這項科技具有實現的可能性, 便有人想要去實現它。用它來謀取利益,用它來完成私心,用它來實現目標,等等。
人將自己的想法投影在這些選擇上。
科技是一種工具,一種將我們心中想法實現具象化的工具。就像是片中的蜜蜂,有人設計它來授粉、保持物種的延續;有人拿他來殺人,因為他覺得那些人該死。機械蜜蜂本身作為一個無意識的工具,是不會主動去攻擊人的,它的任務是別人給它寫的程序。在植物學家那裡,它是幫忙授粉的;在殺人犯那裡,它就是殺人的工具,只是比刀便捷一點。
某一天我在想,《黑鏡》的意義是否是「無論未來科技如何豐富、便利人的生活,人之間的矛盾依然是永恆的主題」給你一個機會,只要加一個標籤,就能殺掉你看不慣的那個人,你會怎麼做?
注意:以下內容含有大量劇透,請謹慎食用。
—————————————————————————
—————————我是分割線——————————一個刻意詆毀殘疾人來炒作的簽約記者,一個嘲笑別人夢想的歌手,他們被推上了社交網路的風口浪尖,幾乎所有人都在網上辱罵著他們,詛咒他們,恨不得他們去死。然後,他們的夢想成真了。
我們一次又一次地提及網路暴力,但它從未因此而停止過,反而愈演愈烈。網路把我們每一個人都藏了起來,同時也暴露了我們人性中最黑暗的那一面。通過網路,你可以做到那些你在現實中渴望去做而又不敢去做的事情,因為沒有人知道網路中的你到底是誰。人人都可以肆無忌憚地辱罵詆毀他人,用最惡毒的語句,最噁心的辭彙,而且不用因此承擔任何過錯。現在,在《黑鏡:全民公敵》中,你不僅可以享受酣暢淋漓的辱罵別人的快感,甚至能票選出你最討厭的那個人,然後送他去死。「去死」不再只是一個宣洩用詞,它重新奪回了了自己的本意。只要加上一個標籤和你想要去死的那個人的照片姓名,得票最多的那個人就會一命嗚呼,這對於一個鍵盤俠來說簡直不要更爽。
故事從一個簽約作家的離奇死亡開始講起,這個作家因為一篇文章而被網友口誅筆伐,大量的「去死」標籤被加在了她的名字前。吃了一個憤怒網友送來的蛋糕之後,她就死了,但不是因為蛋糕。隨後一個同樣被聲討的歌手也以同樣的方式離奇死去,警方這才注意到了網路輿論的嚴重性,發現了「去死」(death to)標籤的危險。她們(沒錯是「她」們)按照傳統美國刑偵劇的套路一步步追查到最後,找到了下一個可能被殺的人,發現了已經逃離國外的幕後兇手,但是為時已晚。
這裡的「為時已晚」用得可能不太準確,你可能會以為她們沒有救下下一個受害者——她們的確沒有,而且,還造成了成千上萬人的死亡。
因為,不僅得票最高的人會死,投票的人,也會死。
我心滿意足地看著進度條,這才是我熟知的那個黑鏡嘛。
幕後兇手的想法其實很單純,他暗戀的人差點因為網路暴力而自殺,所以他就搞了這麼一個大新聞,要給整個英國來一場全民審判。這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嘛,鍵盤俠們紛紛表示老子只是投了個票不關我事啊,然後他們就嗝屁了。
其實我省略了本劇中最大的主角——人造蜜蜂ADI。幕後真兇就是利用這些小傢伙乾死了成千上萬個英國人。蜜蜂的由來也很諷刺,政府打著保護生態的幌子干著監視民眾的勾當造了這些蜜蜂,被發現了還要給自己洗白說是為了保護大眾,最後這些蜜蜂反過來幹掉了大眾,政府卻沒有絲毫抵抗能力。
劇中還有很多發人深思的小細節,例如送出辱罵蛋糕的網友現實中是一個幼兒園老師,發現自己被選為第一的政客要爆別人的黑料來降低自己的排名,為了儘快結束這一切結果啟動了對鍵盤俠的屠殺活動的從《奇異博士》客串過來的王法師等等,每一個都飽含著英式的黑色幽默,也在毫不留情地諷刺著冰冷的現實。
故事的最後很好地符合了黑鏡「所有科技都是用來做壞事的」中心思想,也深深地鞭斥了一下那些洋洋得意的鍵盤俠們。本著法不責眾和沒人知道我是誰的思想混得風生水起的網路噴子們哪裡想得到自己也會被擺一道。當然,這些都只是電視劇里的東西,真的勇士們怎麼會看這種外國洋垃圾呢。網路上那些鍵盤俠們都該死,不過,可跟我沒關係啊。
放幾張劇照
沒想到真的會被警察阿姨審問的懵逼鍵盤俠老師
?鋪天蓋地的殺人蜂
?(還有你真的不是從奇異博士那裡穿越過來的嗎(ーー;)密集恐懼症患者福音?半小時之前剛看完,全篇亂說,嘴下留情,鍵盤俠的下場,你懂的。
……………………………………………………………………………
感覺漏洞是有的。首先是殺人投票,應該可以做到全網屏蔽那個hashtag吧?當然,這樣做可能只會拖延幾分鐘的時間,而且可能會導致公眾發現真相引起騷動。不過有可能可以在兇手(指幕後黑手)對此做出反應時發現一些線索。然後是殺人方式,應該是手機定位+面部識別做到的,那麼在最後的「報應」爆發時(有提到持續了一周)讓所有公眾戴面具/穿防護服度過。(可以推測這些蜜蜂一定一定會被完全銷毀的,所以如果保護措施夠嚴密是可以倖存的,也許人們也正是這樣做的)
另外既然蜜蜂是金屬的,不知道磁鐵,或者其他可以製造磁場的東西能不能干擾它們(所以有一段軍人去炸蜜蜂我就很不理解了,找一塊大大大大磁鐵是不是就能讓它們動彈不得了)。(物理渣,勿噴)最後,倘若真的死了38萬(實際那個鏡頭中怎麼著也躺的有幾萬人了吧),造成的後果劇中還是太小兒科了,畢竟這不是天災,是人禍,蜜蜂在公眾面前殺了上萬人,而且在親人朋友眼裡他們都是無辜的人,直接痛苦的在眼前抽搐尖叫死亡,直接導致無數人的心理陰影,可能引發各種精神疾病(參考那個幼兒園老師);蜜蜂的計劃是政府搞的,現在被爆出其實是監視器,還可以要人命,無法冷處理,政府直接公信力變成負無窮,公眾劇烈的恐慌,憤怒,質疑,沒有變成The Waldo Moment裡面那樣的無政府狀態真是奇蹟。
Don』t be a Captain Keyboard.共勉。從片中看,機器蜜蜂除了鑽腦之外並無其它攻擊能力,並且是根據面部識別尋找目標。如果是這樣的話,一個摩托車頭盔就搞定的事情。。。
看了看其他人的回答,個人很欣賞 輪胎 寫的那一篇。在這裡我就只談一下自己的感想好了。
其實在看這集的時候我一直想起馬蓉,想起宋喆。那段時候全民圍堵,全民八卦,全民都是狗仔。
想起了一位位我早都忘記姓名,忘記長相的所謂的「網紅」。然後我又想起了Trump和希拉里,想起了朋友圈裡的各種討論各種看透民主真相,想起了學校廁所牆上的各種 Fu** XXX......為什麼我們所生活的世界裡人們都這麼容易憤怒呢?我試著去理解他們。
也許是白天上班的時候受了氣,心情不好,唯有在網路上發泄一下;也許是非常非常的無聊,無事可做,只有說幾句狠話消遣一番;也許是單純的不喜歡這個人,罵一罵,覺得自己心裡就舒暢了;也許是因為大家都在討論、都在辱罵,不罵一句好像自己落伍了、不合群了;也許是這個人的言論/做法引起了自己的不適,唯有罵回去才能泄憤;也許是出於嫉妒,出於嘲諷,出於鄙視......原因是多種多樣的,當我想這可能有一個共通之處,就是在很多時候他們感覺不到希望吧。
就像劇中的幼兒園教師,耐心、溫柔的園丁,可以去找人做一個寫著髒話的蛋糕;
就像劇中的警察,本是正義的化身,對於罪犯無計可施的懊惱使他點開了harsh-tag#。就像劇中失去生命的那38.7萬人,寫下了自己最恨的人。就像現實世界裡的他和她......言論的力量一向是巨大的,然而網路的便捷似乎讓我們忘記了這種力量。直播自殺的人——「要死就快去死」
日本地震——「震得好」印尼海嘯——「活該當初反華」』在現實世界中,一樣有鮮活的生命在逝去,熒幕前一樣有低垂掉淚的雙眼。李連杰說過,如果罵他的人的確在罵中得到了快樂,那麼罵他好了。
只是可惜,不論他們罵多少次、罵多少人、用多少不同的嘲諷罵人技巧,貶低別人都是無助於使自己找到希望的。也許發泄完了,暫時感覺好了,可這隻會使自己繼續向生活妥協、像命運妥協。學不會尊重和自主思考,何來希望,何來幸福與快樂。拋開劇情的bug和種種讓人頭皮發麻的細節,我只感受到滿屏的諷刺。「Thanks to the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we have the power to rage and accuse spout bile without consequence.Only by being forced to recognize the power technology grants us to acknowledge individual responsibility.」 "He wants people to face the consequences of what they say and do."表面上說的是現代科技的發展與人類的責任心對科技的駕馭能力不相匹配,實際上,卻看到,罪魁禍首以「正社會風氣」如此這般冠冕堂皇的名義,謀殺了38.7萬人。為什麼說冠冕堂皇呢,因為起因是看到一個自己喜歡的姑娘被網路暴民欺負,所以看不過去,編了程序控制了電子蜂來把全天下所有從眾的人全殺了。這自作聰明的以為自己,以天下蒼生為使命的清道夫只用一個標籤就自己做了「人類清除計劃」。(想想都可怕,假設每個天才腦子裡都有一類討厭的人欺負了自己喜歡的姑娘……)新紀元的Genocide,到底是講的看到的網路語言暴力,還是人性本身。無論是何種暴力,在任何時代,造成災難的估計永遠不是暴力本身,也就是人類對自己憤怒的無能罷了。特寫的幾個被害的人,尤其是那個幼兒園老師,世界末日樣的場景讓人絕望得心疼,一群殺人蜂要衝進的一個都是孩子和一個照顧孩子們的姑娘,一個弱者的房間。還有發加了標籤詛咒加內特的那位小哥,點發送之前猶豫再三,他也許在想,這樣做是不是自己就變成了暴民幫凶。實際上他是。他曉得點一下滑鼠就可以參與殺一個人,可他最後也參與了進去,他認為他在詛咒的人十惡不赦,可其實他自己本身也變成了參與者之一,當然要承擔「後果」。他點擊滑鼠的時候並不知道後果是什麼,就像上萬的其他網民一樣,他們並不知道受驅於「一時的快感」點擊滑鼠的力量有多大,加內特只是幫他們把後果放大了,就是謀殺。所以其實本質上其他那38.7萬人一樣都是殺人犯,只是加里特更有膽子更極端下手更狠一些,搞得後果太沉重太誇張了。那38.7萬人因為加了hashtag#Death to,真的就該死嗎。死不死應該他來做上帝嗎。 付出38.7萬人生命的代價,是為了不讓少部分人受網路暴力的侵害導致自殺?真的很極端。網路暴力根本不足以像這樣殺掉38.7萬人。 他以為自己是一心抱著拯救人類的高尚思想,其實他自己就是科技革命時代下的副產物。大家都是套子里的人,有趣的是,套子里還有層層的鄙視鏈。這是個根本沒有對與錯的故事,只是人性與人性平等的廝殺,只不過做事習慣不過大腦的一方運氣太差,遇上的對手是個思想極端,天才又自我為是的瘋子。結果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也是一場沒有意義的廝殺。我不相信屠殺過後有些東西就會從此改變。不過作為一部劇,我覺得已經很成功可以說達到目的了。本劇有一件事真的想不明白,Twitter上有殭屍粉,難道這種情急下,就沒有五毛黨嗎。
看完這集,有兩件事,我變得不太敢做。
第一件,不敢在社交網路上隨意發表自己的言論。
尤其是,當這個觀點屬於少數派的時候。
片子很直接地在講述,如果一個人PO出了不符合主流的「不當」言行,會受到怎樣的攻擊。
前三個「去死」的人,都屬於少數派。不支持以自殺來示威的女作家、不表揚小孩子的男明星、不尊重紀念碑的女孩……
言論自由,好像一直都是多數派的言論自由。
即便早在幾百年前,約翰·密兒在《論自由》中就提醒過要警惕這種「多數人的專制」。
但偏偏,輿論之所以可以成為輿論,就在於它是多數人的意見。
而社交網路,又讓多數「正義」的伸張,變得如此簡單。
簡單到只要去打個標籤、發個照片……
第二件,不敢把隱私信息交給政府和商業機構
當然,在這樣一個信息化、數字化的社會,授權隱私數據的使用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政府、以及社交平台這種商業機構,掌管著人們的關鍵信息,卻無法保證它們不被黑客所利用。
以前,信息記錄在紙上、裝在檔案袋裡,存在公安局裡。雖然也有機會得到,但卻必須以肉身犯險。
如今,信息記錄在網路上,身份證號、指紋信息、臉部信息……用技術去保護,黑客們再用技術去攻擊,勝負難言。
更何況,好像現在用不著黑客來攻擊,商業機構自己就先把我們的信息給賣了……
我很想保護好我自己的信息,但又有些無能為力。
看《黑鏡》一直有個感受:
科技讓生活變得更美好了么?
是的。
你看那個胖子官員酷炫的汽車、你看Blue用的酷炫的筆記本……
但隨之而來的麻煩也更多。
整個故事都不錯,比一二三四集強的不是一點點,懷疑最後兩集不是一個編劇。但是我個人其實有點失望,覺得幕後黑手的出現有點突兀生硬。首先,前期對這個人沒有一點線索的鋪墊,他與其他人物也沒有任何關係,只和顆粒公司有關聯,而且比較牽強,單薄的人物關係在整個緊湊的故事裡不和諧。其次,蜂群的設定本身就很有意思了,根本不需要人類參與。蜂群本身就具有活系統的特質,可以不斷複製,他們本身也是無人控制的,這就是說,他們接收、發射信息都是不受人類控制的,是一個雖然簡單但是自由的網路系統。我一開始以為,這些蜂群的初始系統有什麼漏洞,能夠獲取人類社會的網路信息,最終外部信息的干擾和重複信息的疊加影響了個別機器蜂的指令,最後變得無法控制,成為信息殺人蜂。。。原本在控制範圍內的蜂群因為人類社會信息的介入和信息疊加,活系統的無限制發展,最終成了具有具有偽自我意識的「影子殺手」。事實證明,我的腦洞大過頭了,倫家編劇和導演沒有這樣做。所以當一個具體的幕後黑手出現時,我挺失望的,什麼嘛,居然還是人類啊,一點黑科技的爆炸感都沒有。。。
影片的最後,女警察說出:也許哪些點贊人的才是目標!然後蜂群黑壓壓的飛散,死神降臨低沉的音樂響起,387036個人死去這些人不知道,當他們點贊的那一刻,死亡的陰影已經將他們籠罩帝國主義的黑科技真是嚇死人了原來國家不讓我們上外網是為了我們好在外面亂點贊是要出人命的用心良苦……
別的不說,這集,明顯沒有幾個罵拍的垃圾了。
一個細思極恐之處。
胖子的士兵被蜜蜂襲擊時,試圖上車,但是車上的戰友已經把門鎖上了。
用最近流行的話來說就是「噴子,原地自爆」
讓不正確的人去死是正確的事么?讓不正確的人去死的人都死了是正確的事么?
其實關掉系統的時候有個細節,就是時間離5點只剩下三分鐘,到5點財長就要死了,這就是胖子急不可耐按下確認的原因,冒著死38萬人的風險也要救下財長。
推薦閱讀:
※紙牌屋的小說好看不?
※漢尼拔第三季中心臟摺紙求教程?
※哪部美劇或英劇中有EQ、IQ都很高的天才?
※紙牌屋的作者是怎樣置身於總統的立場的?
※紙牌屋第一季第七集中審問彼得·羅素的那個老人是牧師么?
TAG:美劇 | Netflix | 黑鏡BlackMirror系列英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