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二戰末期的八月風暴行動?
其中蘇軍的表現算不算優秀?
被打敗的日本關東軍真正實力究竟怎樣?很多人認為大部分精英都去了太平洋戰場,留下來的主要是是一些二流部隊,而且缺少武器裝備,因此在處於絕對優勢下的蘇軍才會一觸即潰。這個說法有道理嗎?ps:戰爭結束後共軍和國軍都在東北接收了好幾十萬關東軍的武器裝備,所以這怎麼說也不應該算二流部隊吧。
徹頭徹尾的碾壓之戰
不管怎麼講先放個圖很漂亮的分割,完全出乎日軍預料。能迅速地進行突破、分割,讓敵人在不利的情況下作戰,同時補給跟得上不至於因為彈藥帶不上去火力不足被人吊打(日軍在太平洋特別愛幹這種事情),本身就是很了不起的本事
需要說明的是蘇軍強大的戰鬥力由於日方惡意壓縮損失數據沒有被完全被體現出來。但日本人是一個擅長花式自抽耳光的民族,從他們發布的歷次報告中還是能看出不少有趣的東西的不要說八月風暴,就是諾門罕戰役中日軍也已經有惡意壓縮傷亡數字的先例了看清楚,日軍死亡至少有11124人。當然戰時第6軍病馬廠可不是這麼說的,當時宣稱自己死+失蹤8400左右。對比蘇軍的2.5萬傷亡,9700+永久損失好像是佔了不少便宜。但既然真實的死亡人數達到了1.1萬以上,那麼也就說明其實是沒佔到便宜。關於諾門罕之戰的日軍傷亡居然有多達12個版本,第11個似乎是蘇軍宣稱請無視。個人認為第12個比較能看。至少死亡沒給你算錯
當然這還不包括偽軍的死亡情況和日偽軍被俘情況的。加上以後算損失比更難看好了,切回正題。關於八月風暴行動中的雙方傷亡對比
《侵華日軍史上的105個師團》後面附了一份厚生省的二戰中日軍死亡人數統計,看上去還挺像回事,畢竟戰後死亡人數都告訴你了。其中滿洲地區陸軍丘八海軍馬鹿一共死翹了4.59萬。死在蘇聯戰俘營的關東軍俘虜是另算的,厚生省認為大約6萬,可以得到蘇聯方面材料的證實。抗聯擊斃日軍、偽軍和偽警察中日籍軍人只有上千人,打死的絕大多數都是偽滿籍的偽軍、偽警察。減去哈勒欣河戰役、哈桑湖戰役日軍死亡,八月風暴行動擊斃日軍達3.3萬人。同時還提到軍事行動結束後立即釋放了65176名有傷病的日偽軍戰俘,其中日籍、朝鮮籍大約四分之三。所以擊斃日偽軍總數應為4萬左右ри противника за 25 дней советско-японской войны составили 83737 чел.
убитыми и 640276 [ 100 ] чел. военнопленными (вместе с 79276 солдатами и
офицерами, капитулировавшими после 3 сентября 1945
г.).——蘇軍統計擊斃日軍83737人(高估嚴重)、俘獲640276人,其中79276人直到9月3日以後才投降
Репатриация
японских военнопленных начала осуществляться еще в 1945 г., когда
советское командование сразу же после окончания военных действий
освободило 65176 раненых и больных военнослужащих японской армии (см.
таблицу 203).
В последующем ежегодно репатриировалось (из лагерей
военнопленных на территории СССР) в среднем по 100 тыс. чел., а с 1 мая
по 1 декабря 1948 г. передано органам репатриации 164982 чел.
военнопленных. Таким образом, к 22 апреля 1950 г. отправлено в Японию
510409 чел. На территории СССР оставались лишь осужденные за уголовные и
военные преступления (около 3000 чел., из них 971 военнопленный за
совершенные преступления против китайского народа переданы Китаю),
которые после подписания в октябре 1956 г. совместной советско-японской
декларации о прекращении войны были досрочно освобождены и
репатриированы на родину. Умерло в плену 62069 военнопленных, из них
22331 чел. до поступления на территорию СССР (15986 умерло на фронтах от
ран и болезни на территории Маньчжурии, 3523 чел. — в Северной Корее и
2822 — в Монголии). Результаты обобщения архивных материалов о
количестве военнопленных японской армии и их репатриации по состоянию на
13 октября 1956 г. показаны в таблице 204. Из таблицы видно, что
разница между общим количеством захваченных в плен и количеством
репатриированных и умерших составляет 842 чел. Она объясняется тем, что
некоторая часть военнопленных бежала в разное время из мест содержания и
судьба их неизвестна. За период с 1945 г. по 1 сентября 1949 г. таких
было 313 чел. Другая часть освобожденных из плена по разным причинам
осталась постоянно жить в СССР (их точное количество пока не
установлено).
——從48.5.1-12.1遣返了164982人,截止50.4.22遣返510409人。到1956年基
本完成遣返。這批遠東戰役中抓獲的戰俘共死亡62059人,其中22331人在進入蘇聯領土前死亡,其中在15986人死於東北、3523死於朝鮮北部、
2822死於蒙古
再來另一份統計。關於這份統計,毫無疑問,漏報非常嚴重,此外還存在日軍失蹤人員、緊急動員參戰的在鄉軍人、偽軍、參戰P民統統不算人不列入戰死人員統計。但打仗時候不是這麼乾的,這幫人都參戰過、傷亡過。不過這些人不算人也正常。畢竟駐防南薩哈林島、千島群島、北海道的蝗軍第5方面軍都不算人了,這些算個P
當然即便是耍弄統計口徑,漏報以後,依然承認自己死了21389人,相當於蘇軍+蒙軍12031+72=12103人的永久損失的1.77倍左右
但我已經說過了這並不是真實的損失情況。拿出牡丹江之戰的日軍第5軍來做個分析:厚生省那個死傷各2萬的版本裡面第124、126、135師團分別死亡2297、1857、1631人,但格蘭斯根據《日本軍戰史》第154或第155冊考證,這3個師團分別死傷了2300+4800、2050+4500、3000+6000。這3個師團初始兵力也就是14800、16000+、
14000+而已。原文是Hitomi』s 135th Infantry Division lost an estimated 3,000
men killed in action, and probably another 6,000 wounded out of its
overall line strength of just over 14,000 men, including 1,500 killed in
the border region and another 1,000 in the fighting for Yehho.Nomizo』s
126th Infantry Division lost a reported 2,050 men killed and perhaps as
many as 4,500 wounded during the eight days of battle out of its initial
strength of just over 16,000 men. Finally, Shiina』s 124th Infantry
Division lost in excess of 2,300 killed in action and another 4,500
wounded out of its initial strength of just over 14,800 men.如果關東軍的漏報程度都跟第5軍這3個師團一樣的話,關東軍可能被打死了27175人左右。這不包括千島群島、薩哈林島的第5方面軍死亡情況,也不包括偽軍。另外第5軍司令官清水規矩中將在接受蘇軍審訊時承認第5軍傷亡4萬這裡也可以順便實名反對一下那些認為蘇軍難以全殲日軍的回答了。日軍這3個被蘇軍重點打擊的師團損失率多高可以自己去算,要不是投翔(ren song)的及時,不是不會被全殲居然還有YY邊境要塞的給蘇軍造成重大傷亡的。簡直笑出聲。就拿抵抗的比較凶的虎頭要塞來做個例子分析下An aviation force consisting of 49 IL-14 bombers, provided cover by 50 fighters, mounted a two-hour bombing raid on the defensive works, particularly the Japanese artillery batteries. Russian artillery fire was especially violent because there were ten battalions of a Soviet army
artillery group in place in order to destroy the permanent emplacements at Hutou.19 Soviet artillery concentrated on the Japanese 40 cm howitzer and scored a direct hit on the concrete embrasure protecting the gun. Altogether, the 40 cm howitzer would fire 74 rounds before a direct hit and explosion inside the cupola destroyed the gun and its crew on 12 August
——虎頭要塞那門能打到伊曼鐵路橋的40cm巨炮,因為受到蘇軍空軍和炮兵的重點照顧,8.12就連人帶炮帶掩體直接上天了The direct assaults on the night of 10 August failed.After their failure to cut the fortress in half with a single offensive thrust, theSoviets became more cautious. The 35th Army commander ordered the 1056thRifle Regiment and 109th Fortified Region to destroy 『methodically individualfortifications』.28 The 1058th Rifle Regiment joined the 1060th in the armyadvance toward Hulin and Mishan. Soviet artillery and bombers pulverized theJapanese positions.——步兵第1056、1058團將虎頭要塞合圍後,8.10一次失敗的突擊以後第35集團軍司令員直接命令步兵第264師第1058團撤出攻堅戰,跟著已經山路的步兵第1060團繼續往前趕。留下了繼續打的是步兵第1056團、第109築壘地域。之後還有一個預備步兵第155團。蘇軍投入的兵力相當於一個加強大量炮兵的步兵師而已,能造成多大損失?During 17 August the Soviets had brought up two batteries of 203 mm guns to help reduce the fortified positions by direct fire. In all, 34 high-power guns joined in the reduction effort.
——更何況蘇軍對付這種要塞根本就不會玩無腦衝鋒,人就只是搬上來一堆重炮炸炸炸而已。無腦衝鋒送人頭這種事情日軍國軍乾的比較多這還不算海拉爾要塞、綏芬河要塞這種還沒守個幾天就玉碎的。更關鍵的是,日軍邊境要塞根本無法阻擋蘇軍主力部隊的推進,根本卡不死蘇軍的補給線。就算只是圍起來也沒事的,根本犯不著為了這種要塞死傷慘重看到評論區還有給日軍洗地說打算內陸決戰,主力全在內陸的,嚇得我趕緊看了一眼地圖,怎麼感覺日軍主力在東滿啊?
當然不僅僅是關東軍打得差。第5方面軍也不行。按理說這個方面軍的師團編號相比關東軍還靠前一點戰鬥力理應略強,但實際上一樣不行。駐防南薩哈林島的是第88師團。其下屬的第125步兵聯隊得到一些分隊加強,守衛島上至關重要的古屯築壘地域,原有5400人的部隊,與從蘇軍從8.11血戰到8.17以後活著投降了3000人,蘇軍總計在這一地區抓了3300。據此推斷有300個左右日軍,人家聯隊長還沒投翔他已經擅自投翔了。估計其中有些比舔黃都更早投翔。剩下2000人幹嘛去了我們都懂的,畢竟戲園子鬼那本戰研第45期都承認鬼子在薩哈林島至少被擊斃2000+只
Facing this hopeless situation, on the evening of 17 August, the Japanese commander requested permission to surrender his command. The next morning,Colonel Kobayasi, the commander of the Japanese regiment accepted Soviet terms and surrendered his remaining 3,000 men戲園子鬼那本第45期戰研里還表示在千島群島戰役中日軍(以第91師團第73步兵旅團為主)以傷亡約600的代價擊斃蘇軍約1500,這顯然出自日本人自己做的統計。實際上日本人還做過另一份統計,不過畫風有點不一樣,承認自己被打死614人,宣稱擊斃蘇軍2500-3000人,擊傷也差不多這麼個數。當然看過《偉大的衛國戰爭》第18集的都知道蘇軍真實陣亡是674人。397人的失蹤應為第二波登陸的部隊強行游泳上岸時被洋流捲走為主Japanese sources claim that overall Soviet losses amounted to between 2,500 and3,000 killed and a like number wounded. While this is excessive given thelimited size of the Soviet amphibious force, it is quite likely that the Japanese
count is closer to the truth than the Pacific Fleet』s report. The same Japanesesources indicate that 614 of Tsutsumi』s men perished in the fighting.個人覺得此次登陸戰暴露了蘇軍缺乏登陸器材,如專用登陸艇的問題。如果有的話沒必要強行游泳登陸,甚至可以直接帶野炮坦克登陸此外戲園子鬼還傳謠說蘇軍專門組織了肉彈敢死隊。但蘇軍自己的文獻里寫的是那幾個人本來是要炸碉堡去的,炸坦克是自發行為。另外蘇軍打日本坦克主要靠4門45mm反坦克炮和100多桿反坦克槍,日軍第一波、第二波反擊分別上了20、18輛坦克,蘇軍宣稱擊毀15、17輛。考慮到日本人自己承認第11戰車聯隊的64輛97、97改和95總計被擊毀打壞27輛,日軍的步坦協同基本屬於茶几水平,居然連反坦克槍陣地都搞不定此外,關於遠東戰役中日軍的真實的死亡人數,綜上,包括關東軍、第五方面軍全部兵力在內可能略超過30000人。這相當於蘇蒙軍全部不可恢復損失的2.5倍左右。當然有些歪屁股的說這個交換比很辣雞,蘇軍打得差。那麼為什麼我說他歪屁股呢?來看一下他的發言
寫自己的問答的時候,他是知道第4類師團是由旅團、國境守備隊、在鄉軍人等擴編而來的。我來規範的補充一下:兵站警備隊也可能擴編為旅團或師團。同時擴編時所用兵員可能來自在鄉軍人
這一點可以得到《侵華日軍序列沿革》的印證
但來我評論區以後立馬就改口了。把關東軍稱為「一幫在鄉軍人」,於是那些早就已經編成混成旅團、國境守備隊、兵站守備隊,隨後擴編為師團、旅團的部隊中的老兵也是「在鄉軍人」咯?您是不是以為別人全都不懂?再扯這個死亡比。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太平洋島嶼戰的特點是日軍死亡≈傷亡總數。除了投降沒法活下來——要不被當場打死要不撐幾天因傷死亡。而八月風暴行動中日軍的死傷比例我已經貼出資料了。幾乎全員玉碎的守備隊不算,野戰狀態下的師團差不多死1傷2,也就是說日軍還有大量傷員存活,就這一點來講,跟太平洋島嶼戰天壤之別,怎麼能直接比較?具體到虎頭要塞。The Japanese were unable to maintain the high personnel and equipment standards of the 4th BGU because of vast personnel transfers as units in Manchuria were transferred to the Pacific fighting fronts. In February 1945, 4th BGU personnel served as cadre and fillers for the newly organized 122d Infantry Division.原有的第4國境守備隊一部分兵力去太平洋填坑,另一部分在1945年2月擴編成了第122師團。所以說關東軍是稻草人部隊是垃圾的也可以洗洗睡了,人是以一支規模相對較小的部隊為核心加以擴編,根本就不是所謂「缺乏訓練」的臘雞on 20 July 1945, used the remaining members of the disbanded 4th BGU as a nucleus for the new 15th BGU, supplemented by 600 additional troops who had been called up during the July 1945 general mobilization.當然第4國境守備隊還是留了一部分兵力用以新建第15國境守備隊的,這個新的守備隊就是頂班的,負責防禦虎頭要塞。為此還補充了1945年7月總動員中拉起來的600多兵力。兵力有1400-1700人的說法綜上,即使是八月風暴行動前不久組建起來的新部隊也是不能稱之為「在鄉軍人「的。人也是有不少老兵為基幹擴編出來的。動員的那些在鄉軍人也不是垃圾,人算是受過正規訓練的預備役軍人比炮黨抓的壯丁不知高到哪裡去,而且戰備程度還不低,例如蘇軍在南撒哈林側翼搞登陸時候就有負責守衛部分港口的成建制的在鄉軍人部隊投入戰鬥。也就是說即使是在鄉軍人部隊,也不是徹頭徹尾的垃圾再貼一圖,關於八月風暴行動蘇軍後勤準備
蘇軍為什麼能吊打日軍?我覺得上面這張圖裡已經說的很清楚了。20萬噸彈藥,就問你怕不怕。柏林戰役中蘇軍的彈藥消耗也是差不多20萬噸,包括1000萬發普通炮彈、24.17萬發火箭炮炮彈、4億發槍彈、300萬發手榴彈。光是德軍第9集團軍和柏林衛戍區就被打死了9.2萬以上。日軍要是真的死硬到底也沒關係。蘇軍彈藥充足,足可以把他們都消滅乾淨
關於後勤再補充一點,蘇軍近衛坦克第6集團軍能夠從「不可能通過」地帶自行開路通過(雖然因為地形惡劣導致油耗爆炸結果依賴空軍提供補給)就已經把某支經常在鑽林子的時候把炮兵和彈藥落下的軍隊爆的渣都不剩。沒錯說的就日軍關於戰役總體評價,貼一段我給性世界雜誌社寫的文,登載於第162期
日軍高層表現極為拙劣。首先對於蘇軍的戰略突擊方向和目的以及戰術的判斷完全錯誤,以為蘇軍要進攻就要走大路,面對要塞不能繞過去,沒想到蘇軍直接把機械化部隊、炮兵和步兵都從「不可能通過」的地方穿過了邊境,也就瓦解了邊境防禦。其次對於防禦只考慮了一個套路,即邊境守軍拖延時間,主力集結按照自己的設想並決戰,對於蘇軍的快速推進、分割、包圍毫無準備。挖了一個拙劣的坑,居然還奢望對手自覺跳進去(其實就算進了坑,以日軍的作戰能力,也完全不見得「決戰」會有什麼好的結果)。再者對於防禦除了拖延停火時間沒有任何貢獻。總軍、各方面軍預備隊規模很大,總計6個師團3個旅團和其它一些部隊,但多數沒派上什麼用場,對於蘇軍的作戰行動沒有採取什麼有力的應對措施。設想一下如果日軍迅速通過鐵路向牡丹江機動大量兵力兵器,也不至於這麼快丟了這座城市。關東軍高層不作為,使得關東軍的死法從日軍高層預定的死法變成了蘇軍高層策劃的死法然後再補一點。強調一下,不要以為蘇軍那個分割突擊很容易做到。蘇軍都是從日軍認為無法通行的地段強行通過,這種出其不意是要付出代價的,要不就是在後勤上多流汗,要不就因為重武器彈藥跟不上迂迴以後被人吊打。蘇軍做到了吊打日軍就說明蘇軍的後勤能力簡直把日軍爆出渣,具體表現在火力上、傷亡比上把日軍爆出渣
關於日軍的武器缺額,日本人自己說明過具體缺額情況:
野炮400門、機槍236挺的缺額,放到70萬人的關東軍里多大事啊……也就每個小隊(排)3具的擲彈筒缺了4900具有點嚇人而已……刺刀10萬把也列出來就更搞笑了,蘇聯人一個班配衝鋒槍的近半,你有那個命去肉♂搏♂?
接下來就會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混進來了←_←
哈哈哈哈,居然還追殺至此,真是有趣得很。貼不出反駁我的資料就開始噴我的資料是跪舔別人拿來的,有趣有趣。既然如此你怎麼不去搞一點資料來?
還一劍傾心老濕,一劍這種水平的人,你敢叫他老濕?你以為你自己算個什麼東西?你把你自己的臉當個什麼東西?關於胡燁,自己去亞馬遜中文官網上搜胡燁/一劍文化。看看人寫了多少本著作。某些蛆窮其一生都難以企及這種成就的百分之一,真是不知哪來的勇氣將一劍老師貶稱為「老濕」的作者:FourthForce鏈接:如何評價蘇聯紅軍對中國東北的所作所為? - FourthForce 的回答 - 知乎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我就說一句,不要按照德國人的戰鬥力來計算哪怕極盛時期的關東軍。
補充一下:以納粹德國的中央集團軍群之強(相對關特演時的關東軍),坐擁白俄羅斯陽台森林沼澤河流密布之地利,尚且在紅軍的正面突擊下迅速土崩瓦解。儘管1945年的遠東紅軍實力和後勤支撐能力不如1944年的3個白俄羅斯方面軍,但是其戰略態勢非常之好。歷史上直到8月19日紅軍仍未完成對關東軍的合圍,所以如果日本人負隅頑抗,時間上會拖延到9月底,紅軍的傷亡不會超過30萬。
然後補充一個戰藝和SC老人顧劍在《縱論二戰諸名將》中的評價:我覺得華西列夫斯基的顛峰之作,不在斯大林格勒或是庫爾斯克或是波美拉尼亞戰役,而是對德戰爭結束後指揮3個方面軍對關東軍作戰。評價遠東戰役,關鍵不在於日本關東軍的戰鬥力當時已經如何低下,而在於蘇軍整個戰局計劃組織中表現出來的決心、主攻方向的選擇、不停頓突進的深度。這一戰摧枯拉朽,氣勢如虹,可以說是蘇軍積累4年東線戰爭經驗而形成的蘇式進攻戰的最高體現。相信假使60年代中蘇全面開戰的話,蘇軍也就是這一套,不會更高了。
我覺得說得足夠好了。
最後牆裂推薦大家看完 @御風的闢謠和 @FourthForce 的乾貨滿滿的答案。我拿足球來簡單做個對比吧好比說 關東軍是廣州恆大 華北 華中駐屯軍是上海上港 江蘇蘇寧 中共武裝是延邊 KMT是杭州綠城那蘇聯紅軍起碼是歐冠四強級別的球隊 廣州恆大跟歐冠四強級別的球隊踢 就說上全主力 能贏得了嗎?當然反過來說 對手不一定贏的多輕鬆 但是穩贏是肯定的
可以對比一下布拉格戰役與遠東戰役蘇軍的兵力與兵器損失(《二十世紀蘇聯損失》1997年版,159-160頁,263-264頁)
布拉格戰役:蘇軍純減員11265人,傷病減員38083人,總計損失49348人
損失輕武器59800門,坦克373輛,火炮1006門,飛機80架遠東戰役:蘇軍純減員12031人,傷病減員24425人,總計損失36456人
損失輕武器11000門,坦克78輛,火炮232門,飛機62架布拉格戰役是蘇德戰爭的最後一戰,與遠東戰役相似的地方是,德國在戰役當中宣布投降,於是捷克德軍在稍作象徵性還擊之後即全軍停止抵抗,同樣沒有將全軍之力投入戰鬥。
但是很明顯,同樣一本書公布的數據,以任何指標而言,關東軍對蘇軍造成的損失,都比不上已經窮途末路的捷克德軍對蘇軍造成的損失。只有陣亡、失蹤(純減員)一項,要比布拉格略高,猜測是因為蘇軍遠離歐洲作戰人生地不熟的原因。此外,布拉格戰役僅持續了6天,而遠東戰役持續了25天,蘇軍的損失烈度,也明顯是遠東戰役較低。
其實無非就是,因為種種原因,遠東戰役在國內的關注度遠遠高於前者,細節摳得更深,所以蘇軍在戰術細節上的一些問題給暴露得更多而已。有一句話錯了,關東軍留下來的不是「二流部隊」,而是徹頭徹尾的三流部隊和不入流部隊。先來說明一下日軍對部隊戰鬥檔次劃分:第一檔次:近衛師團加上編號1-20的17個常備師團(欠13、15、17、18),士兵多為青壯年,戰鬥熱情較為高漲,戰鬥力也被認為是最強。第二檔次:特設師團。日軍的師團部隊是按地域編成的,所謂的「特設師團」指的是從各常備師團的管區(兵源地)以常備師團的留守部隊和預備役老兵編成的部隊。這些師團的編號是13、15、17、18和100-120之間。這些部隊老兵較多,到38年編成的34個日軍師團中有一半就是特設師團第三檔次:補充師團或者說「治安師團」。從一、二檔次師團中抽調精銳混編新兵組成的師團,編號在21-57之間。這部分師團新兵較多,裝備也一般。第四檔次:丁種師團,或者稱為「增設師團」。一般是由混成旅團、國境守備隊和在鄉軍人一類人員組成,這些師團的戰鬥力是最差的,兵員從十六七歲的少年到四五十歲的中老年皆有。這些部隊戰鬥力極差-----------------------------------------------------------------------------------------------------我們再來看看關東軍的情況:1.毋庸置疑,1945年春的關東軍是一支「稻草人」部隊。其24個師團中有20個是44年5月編成的,這些部隊是徹頭徹尾的不入流部隊,戰鬥力非常可憐。剩下的39師團之流也不過是三流部隊。2.從交手記錄看,很難看出所謂「蘇軍碾壓日軍」的痕迹。諾門罕之戰蘇軍儘管擁有絕對的裝備優勢——蘇軍同級火炮超出日軍五公里,投入的坦克裝甲車數量基本和日本全國的擁有數不相上下,傷亡卻仍然超過了日軍。而在山地的張鼓峰之戰,蘇軍傷亡達到日軍兩倍半的慘烈結果,可以說是布柳赫爾之死的直接誘因。3.儘管八月風暴中蘇軍的快速推進令人難忘,但即使面對著殘破不堪的關東軍,能否圍殲之是大可以打個問號的。事實上以我看到的資料而言,日軍當時制訂的作戰計劃是退縮至通化-長春-大連以東南的長白山-千山山脈同蘇軍負隅頑抗。實際上國境地區的部隊大體已經撤空,典型就是虎頭要塞的守備隊從極盛時期的8000餘人減少至1400人。4.儘管如此,我仍然認為即使是極盛時期的關東軍,面對蘇聯紅軍仍然不太可能取得勝利。一方面44-45年蘇軍的作戰能力和裝備水平大大超過38-39年(典型的例子是40和44年兩場對芬蘭的作戰),另一方面也很難想像日軍要怎樣防守長度近2000公里的大小興安嶺-張廣才嶺戰線。而邊境築壘地域一旦被突破,在東北平原上面臨火力和摩托化水平絕對優勢的對手,關東軍也很難取得勝利。當然,這種情況下蘇軍的勝利也必將是一場慘勝——尤其是突破國境築壘地域階段的傷亡勢必非常巨大——但達成戰役目標仍然是可預期的。----------------------------------------------------------------------------------------------------------關於八月風暴的評價問題:1.八月風暴不能是「搶戰功」,蘇軍參戰時間——歐洲戰爭結束後三個月和參戰步驟都是實現計劃好的,之前蘇聯的明確承諾是「歐洲戰爭結束90天以後動手」。軍事行動也完全不是哪個人一聲令下就可以在倉促之間打起來的。至於「蘇軍參戰的時候」日軍已投降云云完全是毫無邏輯的胡說八道——日本大本營第一次正式提出要接受波茨坦宣言是在8月10日蘇軍參戰後。實際上,恰恰是蘇聯對日宣戰本身成為了壓垮日本的最後一根稻草。非常有意思的是《戰爭史研究》上有一篇文章就是論證「蘇聯對日宣戰而非美國原子彈才是促成日本投降的原因」,當然這篇文章的各種陰謀論揣測基本是胡說八道。2.至於八月風暴是不是某人說的碾壓之戰嘛,當然是,蘇軍表現也非常出色(雖說還是有不少問題),近衛6坦突進達數百公里———但畢竟交戰時間太短,對手實力太差,所以很難做出什麼評價。
二戰後期,蘇聯杠德國可是一次幾十萬地吃。更不要提日軍那個裝備水平,以及二戰後期日軍逐漸枯竭的人力。
築壘地域?Pe-2表示我的蛋蛋已經饑渴難耐了,Tu-2表示老子能扔單發兩三噸的炸彈。等毛子啃完了築壘地域,日軍面對T34海能有啥辦法?肉蛋?毛子表示我的自動武器已經饑渴難耐了。
諾門坎?蘇軍在間戰時期的戰役組織方式、裝備、作戰經驗,和二戰末期的能比?戰鬥力如何主要看番號
上圖可見1945年8月的關東軍中並沒有番號靠前的甲種師團,而多是在戰爭中後期組建的番號在100以後的丙種、甚至丁種師團和獨立混成旅團,這樣的實力說是二流並不為過,同期的關內戰場的日軍成色大概也是如此我們再來看看蘇德戰爭初期關東軍的序列:
下面關東軍直轄第10、第29師團。可以看到此時番號靠前的以及曾經在中國關內戰場作戰過的精銳步兵師團不在少數,如第1、8、9、10、11師團,裝甲部隊亦是最強的第一、第二戰車師團及教導旅團,這才是關東軍應該有的實力,二戰末期那支關東軍早已是面目全非,精銳主力都調到太平洋各要地與盟軍作戰去了。由於日軍投降時蘇軍並未完全對日軍主力形成重創,所有一切戰鬥戛然而止,因此難以判定蘇日兩軍尤其是日軍表現出來的戰鬥力,但根據太平洋、緬甸戰場的經驗以及遠東戰役蘇日兩軍戰鬥傷亡比看,若日軍真的繼續抵抗下去,蘇軍顯然不會好過。毛子表示哥考100真不是因為題目簡單。。。
諾門坎之戰,日本可以憑藉當時最精銳的關東軍,補給線較為短的優勢可以和蘇聯打成五五開,但是8月風暴,留守的關東軍精銳都送到太平洋被美帝炸,留下來的,基本算是拉留華日本人當壯丁,根本不是和當時歐陸最強的德軍血戰4年的蘇聯軍隊對手。而且在裝備上,蘇聯軍隊裝備比39年大有進步,飛機基本上和歐美差距不大,甚至在某些型號先進,裝甲部隊更不用說,t34鋼鐵洪流,本子這種豆戰車,直接衝撞就沒了,連炮都不用打,斯大林戰車都不用上場8月風暴,可以用一個成語形,摧枯拉朽。
1.兵力佔優勢.150W對87W.
2.裝備占絕對優勢,日本二戰裝備的97式坦克,連蘇聯T26輕型坦克都打不過,T26蘇聯已經淘汰了,更不要說幾千輛T34,東北平原地形適合大規模坦克作戰,蘇軍的機械化部隊前進速度很快,很快就把關東軍包圍了.
3.日本和法國有點像,思想落後,蘇聯三路進攻,關東軍構建的"東方馬奇諾"防線雖然堅固,但蘇聯從蒙古,大興安嶺繞到了防線後方,等於日本人苦心經營的"東方馬奇諾"防線一點用都們有,還切斷了關東軍退路,最後關東軍投降了60多萬.
4.欺軟怕硬,欺負中國這種軟弱的國家是狼吃羊,日本人被俄國人諾門罕戰役打怕了,跟一頭北極熊一開打就受重創,在打下去肯定被全殲,不如投降有點自知之明.
5.本土都被炸了,知道自己肯定失敗了,士氣低落,投降保命.
6.太平洋戰爭後期日軍節節敗退,關東軍的主力師團被抽調去阻擋美軍攻勢,其實關東軍的主力是被美軍在太平洋戰場消滅的,1945年雖然關東軍規模擴大了,但是原來的主力師團,有作戰經驗的部隊已經被美軍消滅殆盡,補充進來的部隊多是一些不具備作戰能力的二三線部隊,被蘇聯一打,就投降也就不奇怪了.
實力碾壓局!!
美國的愚蠢。蘇聯的福利。中國的悲哀。日本的報應。蔣府的無奈。我黨的機遇。
從兵力兵器的對比來看,很難想像關東軍能夠有效抗擊蘇軍對內滿洲的分割。
在野外拉開對打顯然不是關東軍的強項,守碉堡才是。
關東軍既然被全戰區分割,那麼等於作為一個戰略集團的關東軍已經徹底失能,有要塞的可以躲進去挨餓,沒有要塞可躲的還不是被擊潰殲滅。
和甲等不甲等有什麼關係,甲等的向井敏明那樣的基層骨幹在國內躲著呢。朱世巍前段時間在微博上提到蘇聯對日作戰,指出當時日軍執行的主要作戰計劃是向南滿和滿朝邊境撤退,甚至不顧日僑,造成蘇聯在作為主要進攻方向的西線方向撲空,甚至在815時補給跟不上了。烈度較高的作戰反而集中在東部森林地帶,北正面則被日軍的幾個要塞群所阻,到8月15日尚未突破。原先日本陸軍對波茨坦公告蘇聯對日作戰已有了解,最初計劃是關東軍向南滿和滿朝邊境撤退,作為配合關內日軍也將沿海沿鐵路線向北撤退,準備和蘇聯作戰。但是蘇聯一進攻,天皇立刻決定投降,原有的作戰計劃全部作廢,陸軍只剩下利用國共美蘇矛盾的小算盤。
個人觀點,考慮到當時的作戰時間短促,只能說關東軍正確判斷了蘇聯的主攻方向,撤的飛快。天皇在蘇聯加入後投降,所以蘇軍和關東軍主力沒有發生決戰性的戰鬥——當然決戰的話,毛子能贏是沒有什麼疑問的,可能傷亡比歷史上要大,特別是西線主攻方向的補給問題。
如果日本沒有投降,我覺得會和庫爾斯克一樣打成一場教科書般的立體戰役。
不要用歐戰戰場的表現去評價遠東戰場的蘇軍,畢竟日本不是德國。人數、裝備佔優,完全是碾壓。
對於中國,這是918的翻版!!!
當8月7日中國代表團回到莫斯科的談判桌前時,遠東局勢已經發生了急劇變化:8月6日美國在日本投下了第一顆原子彈,8月8日即重開談判的當天,蘇聯對日宣戰。本來蘇聯出兵是以中蘇簽約為先決條件的,斯大林曾多次強調這一點,甚至在波茨坦會議上,蘇聯軍事代表安東諾夫上將仍然向英美盟國表示,蘇聯出兵的具體日期要視中蘇談判的結果而定。[26] 當然,蘇聯發出這種信號不過是督促美國對中國施加壓力,所以當美國投下原子彈而遠東局勢發展到蘇聯再不出兵就將失去它在遠東謀取權益的有力地位時,雖然軍事上尚未做好充分準備,蘇聯仍然倉促地向中國東北大舉進軍了。[27]這就是說,當中蘇雙方還在談判桌上討論關於蘇聯對日宣戰的交換條件的時候,蘇聯大軍已經發起進攻,並且日本也已經乞求投降了。於是因果倒置──蘇聯出兵本來是以中答應蘇聯的條件為前提的,現在卻成了迫使中國接受蘇聯條件的動因。
蘇聯通過出兵東北,實現了在遠東的政治目標。就其結果而言,戰後蘇聯在遠東獲取的勢力和利益,不僅全部恢復了沙皇俄國40年前之所失,而且超出了雅爾塔秘密協定和中蘇條約的規定。同時,蘇聯為此付出的代價卻比它在歐洲戰場付出的要小得多。推薦閱讀:
※二戰中日本為什麼攻擊了美國?
※日本是二戰的「受害國」嗎?
※二戰時候的老兵,不論是歐洲戰場還是我國的紅軍和國軍,當年條件艱苦但他們大多都比較長壽,這是為什麼?
※二戰日本戰敗根本原因是什麼?(注意是根本)?
※《亮劍》中的義大利炮是什麼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