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外族統治了我們嗎,算不算亡國?
算亡國,而且是某種意義上的亡天下,類似於歐洲的蠻族入侵吧
在1911年以前,清朝算亡國,在1911年以後,清朝算中國正統。在1368年以前,元朝算亡國,在1368年以後,元朝算中國正統。改天換地之前,要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報仇雪恨之後,則五族共和,共建民國。
它們的屍體還是可以進太廟的,因為還要光明正大地瓜分遺產嘛~
近代以前的中國人是沒有我們所抱持的種種政治概念的,所以討論這個問題,必須回到古人的思想裡面去,明末清初的顧炎武說過一段大家都很熟悉的話:「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按照這種觀點,站在漢人(不是漢族)的角度,明清革鼎不但是「亡國」,更是「亡天下」。有人想當然的認為,古人看重的就是「華夷之辨」,只要異族征服者接受了中國文化,亡國也就不算亡國了——對於當時大部分平民而言,確實如此,滿清到了乾嘉時,普羅大眾已經並不覺得滿人與漢人有什麼分別,縱有不滿,怨忿的也只是滿洲人享有的種種特權而已。然而,就學識階層而言,亡國的陰影並未散去,即使滿洲人漢化了,他們仍以為自己是亡國之人。像齊如山在回憶錄裡面就說過:「(祖輩起兵反清)後因見清朝勢力太大,便知難而退……雖未成功,而遺留下了一種反清的情緒,故一直到光緒年間,吾族總是有革命的遺傳性。」齊氏一族是河北人,相隔數千里之外的浙江,蔣介石也以本族人不肯出仕滿清朝廷、保持漢人的立場而自豪,稱:「我們蔣家自從仕傑公遷居錦溪以來……在清朝300年之間,沒有一個出仕做官的人。」這些散居各地的家族,雖然沒有能力恢復故國,然亦從未忘記自己是亡國之人——假如不承認這一點,那麼無由了解何以太平軍興、滿清衰微之後,漢人便迅速興起了排滿反滿的情緒,那並不僅僅是歐風東漸的影響,更是本土潛藏的亡國復仇情緒的重燃。
算。中國亡國過兩次,南宋覆滅和滿清入關。
反對這種說法:南宋滅亡,對宋人是亡國 朱明滅亡,對明人是亡國 對你我不是。
這種論調是把中國當旅館,你只是今天住在這裡,過去住這裡的人和你沒關係。旅館著火的時候房客跑就是了,不用承擔任何義務。
既然你對國家這麼無情,國家幹嘛給你好臉?先把房租漲幾倍再說。不想住可以滾啊,有本事你就去別的賓館。走好不送。
題主不用再問這些問題了,因為對於某些人來說除非我們所以人都死了才叫亡國,不然一個活的好好的都不算。
中國沒有亡,華夏亡了。1 為什麼說中國沒有亡,這個中國指的就是現在的中國,從民國手裡面接手的中國。辛亥革命很多是在反對滿人統治的,讀魯迅小說就能看到革命黨強制割辮子的典故。但是滿人的統治疆域是遠大於華夏的,中國為了繼承這片疆域,需得承認滿清是中國的一個朝代,才能有"自古以來"一說。新中國繼承民國,也需繼承這個傳統。2 為什麼說華夏亡了?何為華夏?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滿清政府的官方語言是滿文,統治中國的手段是軍事和政治的雙重暴力壓制。在滿清剛入土中原的時候,就開始強制推行滿人的髮式,推行對漢人的奴役。起初為了爭取漢人大眾的支持,提出了很多薄賦稅的口號,但等政權穩定下來,就開始大行其道。在滿清政府裡面,漢人一直是二等公民,滿人是貴族階層,在漢人歷史上,多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思想,哪裡有階層之分。一方面是強制推行滿人的服飾和髮式,就是對漢人文化滅絕和同化。漢人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思想,怎麼會採用這樣的髮式?漢人一向說自己是禮儀之邦,現在自己都把頭髮剃了,何來禮儀?何來服章?漢人很警醒地去抵抗,但是在滿清的強大軍事力量面前失敗了,有一部分人屈服了,這個屈服的過程,就是文化滅絕的過程,敢於反抗的都被砍了頭,不敢反抗的人留了下來,不敢反抗的思想也留了下來,不敢反抗的人的子孫也留了下來,不敢反抗的思想也傳承了下來,於是乎,我們的文化就被閹割了,符合滿清統治者的文化得以保存,我們文化的精髓蕩然無存。文字獄讓苟且求存的人寫都不敢寫。現代中國人的劣根性就是源於此。以往也有很多少數民族統治中國的時期,周滅商是第一次,秦是第二次,隋唐是第三次,元是第四次,清全是第五次。前三次我們的思想得以繼承,我們的禮儀得以保留,文化都傳承了下來。蒙古人統治了中國,我們滅亡了一次,中華文化受到了打擊,但是好在復國了。清是徹底地亡了中華的文化。麻木不仁,逆來順受,對於統治階級的順從,冷漠,莫論國事。中國人的禮儀,孝道,儒家積極投身政治的情懷,我們到底保留了幾分?漢人穿什麼樣的衣服,原本是怎樣的髮式?幾人記得?做亡國奴可以,做完亡國奴翻了身,卻丟掉了自己的魂。
漢字現在算是發揚光大了,滿文倒是一直在追求傳承。
漢服現在越來越多了,馬褂花翎的不常見了。
清朝之前歷史的電視劇多了,辮子戲少了。
我初中語文老師是正藍旗的滿族漢子,卻是漢語專業畢業。
明白了嗎?元清當然算是亡國了,別扯什麼多民族國家,事實上中國自古以來就不是個多民族國家,直到孫中山提出五族共和。但是我們肯定得承認元清是中華正統的,要不然我們怎麼繼承清朝比明朝大得多的領土。但是切記不要被這種實用主義史觀影響到對歷史的客觀判斷就是了。
算是亡國,鬼子入侵那次差點亡天下,好在天佑中華。
您是從明朝穿越過來的嗎?
算亡了明朝,明朝是中國的一個王朝 但是清朝也是中國的一個王朝
其實這個就與「忒修斯之船」、「阿能訶戰鼓」同理以前我也經常糾結這個問題,但是返回到當時來說,根本就沒有這樣一個問題。但是的人實際上並沒有什麼過多的國家意識,我的理解中,中原的皇帝的另一個身份就是道統的「守護者」,臣子只是忠於道統守護者,所以只要你想要投降敵國,只要說「君無道」就可以了,至少理論上的合法性有了。對於剃髮易服的反抗更多的是華夷之辨,而不是亡國滅種。華夷指的不是現在的漢族和少數民族,而是所謂的文明和野蠻,區別就是所謂道統。當清朝開科取士之後,廣大的漢族知識分子就再一次爭先恐後的去為愛新覺羅服務了,至於說服自己的理由很簡單,因為這個異族朝廷也是維護道統的嘛,改換服色列朝歷代都有啊(屁!)。腐儒和異族皇帝是天生的絕配。有的人認為明亡清興剃髮易服是亡天下,實際上不然,相對來說,晚晴時期的西方入侵更像是亡天下,即便人家是更先進的文明。我敢說,假如英國女王想要得到另一個中國皇帝的稱號,只需要佔領之後開科取士,表面上接受所謂的儒家文化就行了。後來的只是分子們會燙了捲髮,穿著西服,爭先恐後的效忠並且發明出各種理論來證明英國女王的英明,英國統治的合法性。
而且,以前對清朝奠定了版圖的說法很奇怪,中國的領土不應該是pla打下來的么?現在我才明白,如果不承認清朝,那麼多的「自古以來」怎麼說。不要嘲笑「自古以來」的說法,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具有領土的依據。我以為,辛亥革命一開始是具有民族革命性質的,各地所謂「光復」,指的就是從滿清手裡奪回漢人的土地,光復之後就是殺滿人,建立各種「大漢軍政府」。 大漢四川軍政府很醒目的"漢"
鐵血十八星旗,請無視水印,個人很喜歡這面旗幟。
民族革命這事情,很爽啊,我們漢人終於揚眉吐氣了。但是問題來了,「中國本部」之外的領土怎麼辦。一開始的好多革命志士都想過,那些領土就不要了,給列強分去吧,也好讓他們支持革命。但顯然這樣很錯誤也很幼稚。當時的革命勢力其實並不是很強大,西方列強更需要清朝來做他們的代理人,希望獨佔中國利益的日本反而是支持中國革命的。所以需要後來清帝遜位。清帝遜位詔書里有一句話很重要」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
對付清廷尚且力量不足,收服邊疆更是不可能的。有了這句話,蒙古的親王,西藏的喇嘛,想要獨立就是徹底的違法了。中華民國的法統就來自於這分詔書,中華民國相當於繼承了清朝的遺產。所以民國的時候是不可能宣傳」亡國「論的。漢族革命的熱潮迅速被五族共和的理念取代,中華民族的概念也開始興起。中華民族這個概念實際上就有和邊疆民族分離主義相抗衡的意思。
至於天朝,自然繼承了民國的法統,甚至一開始甚至延續這個國號。所以,我們一樣也不能不承認清朝。從當時的明朝人角度,算亡國。
從現代的中國人的角度,不算亡國。從當時漢族人的角度,算亡國。從現代漢族人的角度,算歷史上漢族一次失敗。揪著歷史不放,當年我大楚還被大秦給滅了呢。。。←_←看到幾個答案,真心醉了,努爾哈赤做了明朝的官和他是不是明朝人有半毛錢的關係?他臣服於明朝的統治,就具備了同明人的身份了?
圖樣圖森破…中國古代的國家認同是建立在所謂文化認同上的,著名的就是華夷之辨。華夷的區分是以文化為準則的,你接受了漢化(或者華夏文化,或者中國文化,這個有很多同義詞),那你就是中國人(明人),不管你的血脈出身…顯然努爾哈赤是不滿足這個條件的,所以他是建虜,而李自成是崇禎的「赤子」。對於明人來說,明可以亡,中國不可以亡,古代中國是對中原王朝和華夏文明的雙重代稱,即使明亡了,國內的反對力量諸如李自成也比女真人更具合法與正統性,因為他們是華夏的一員,而女真滿洲不是…其次,那有人就會說,他們佔據中原之前不是中國人,那他們後來不是也漢化了嗎?大錯特錯,無論是剃髮,還是滿漢大防,八旗制等都是破壞了華夏文明的,尤其是剃髮,束髮右衽在今人看來只是一種生活習慣,但是在華夏文明中卻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那是文明的標誌,是華夷之分野。叫你剃髮易服,在那個時代等於叫你去當野人…華夏,有服章之美謂華。無論是站在文明的角度還是從個人情感出發,滿是辮子的清無論如何都不具備華夏正朔的…
所以,當時的女真甚至於滿洲不僅是獨立於中國這個政權之外,更是獨立於中國這個文明體之外,在清消滅最後一個束髮右衽的抵抗者時,中國亡了…
時光往後,我們發現,越往後,人們越對清的統治認同,越把它同中國等同,毋寧說是認同,不過是對無法反抗的現實的無奈…並且,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朝鮮還是日本還是越南都不承認清是華夏正朔,雖然朝鮮和越南迫於武力是認同了清的宗主權的……當日本所謂污衊我們的時候,要切實想下敵人的污衊難道真就沒有道理了?難道別人說得有道理,我們要為了反對而反對?
說到這裡,結論已經很清晰了,古代中國具備國家和文明中心的雙重性質,而今日中國只是一個富有東方特色的國家,喪失了文明中心的地位…清的統治算是從政權上滅亡了中國,也重創了中國這個文明中心…不僅亡了國,也亡了天下……
今天,其實歷史學對於這個問題都很模糊的,雖然有爭議,但越辯越接近我所說的,從現實的政治考量,這其實很不利的。但沒有真相,並不代表就要相信假相,尤其是今天這個辮子戲橫飛的時代………
今天忽然想起了,說說漢人與漢族的問題。歷史上漢人和今天的漢族是不能劃等號的,漢人在古代是一個更寬更廣的概念。漢人最早是指漢朝人,但漢朝時,華夏文明經歷了第一次長久實際的統一,所以,漢人這個稱呼又新增了含義:中國人,中華人,華夏人,文明人。中國作為文化中心的代稱,在整個華夏文化區都統一起來後,也就沒有所謂文化中心了,中國中華華夏就替代使用。把漢人和三者等同起來,還是因為文化,你接受漢化,接受華夏農耕文明,那你就是文化上的漢人了,因為統一了,只存在一個政治實體,那麼又把漢人同三者混同使用。文明人呢,很好解釋,在西方入侵以前,華夏文明在東亞這塊土地上雖然有過軍事上的失敗遭受過扭曲重創,但還是一直保持著領先得,周圍要麼是些低級的文明,要麼就是華夏的次生文明,所以文明人和漢人中國人在古代中國是等同的。而漢族呢,是依據西方近代傳來的觀念劃分。近代西方的國家形態是民族國家(今天的移民國家美國已經超越了民族國家的形態了,而變成類似古代中國王朝那樣推崇文明的政權,當然還是有區別的。民族國家形態有他的歷史作用,但卻不太適應未來了,民族國家自有其狹隘之處,中國未來是走民族國家還是走文明國家的路還不好說。),所以呢,清末就克隆了一下西方人的觀點套在自己身上,在革命的時候有過五族共和的口號,這裡的五族實際是總稱。一來,當時沒有那麼細緻的民族劃分工作,二來,南方的許多少數民族都按照以前的觀點認為自己是文化漢人,革命黨也這麼看待他們,所以在當時漢人變漢族的時候就把他們也划到漢族裡去。這個劃法按西方的民族論嚴格來說有誤,中華人民共和國又重新划了一次,很多南方漢人都被划到各種少民里去了,當然,到底實際這種細緻區分民族好不好就不多說了,即使西方到了今天也不再追求各個民族細緻區分。說了這麼多,還是給大家傳遞一個觀念,不要把歷史上的漢人和今天的漢族等同起來。所謂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五十六個民族共同創造的,這句話今天說沒問題,可不要放到古代中國。因為,不管血緣出身,古代中國人和漢人是同義詞,這是文化決定的。單純的武力是最沒用的,文化的征服才是最強大的。那幾個世界文明古國的消失,根本不是因為人被殺光了, 而是因為他的語言沒了、文字沒了、習俗沒了,所以就算有這個人種也沒用了。就像以後中國人全說英語了,那其實就不能算是中國人了。
蒙古人依靠單純的快馬彎刀征服了廣大的土地, 但無論到哪裡, 都會迅速地被所佔領地區的民族同化,在俄羅斯的被毛子化, 在西亞的被突厥化, 在中國的被漢化, 部分不肯學習漢文明的蒙古人被趕回蒙古高原, 主要生活方式依然和他們來中國之前沒改變。
站在一個民族的角度說,武力的意義不僅僅在於生存空間,同樣在於讓本民族的文明模式、語言文字、文化習俗繼承和發揚下去。但任何入主中原的北方胡人都用漢字,整個官僚體系必須在儒家文化下運行。行政機構和法律典章大體上依然繼承漢人王朝。高端文化文字、哲學、文學、音律、繪畫、建築、技術都是漢人的,而且華夏族的人數從來都是北方胡人的幾十倍, 所以他們的武力對本民族來說沒有意義,必須被征服。
沒有文明載體,血統再強大也沒用。螻蟻生殖千千萬,還是螻蟻。若某民族以血統純潔度為尺標, 這個民族是很low的。覺得清朝亡國的人我真是醉了。舉個例子,假如現在的某個地方官員是滿族人,他起兵造反,和本朝對著干,最後把本朝打趴了,建立了一個新的政權,中國就亡國了?一個明朝的官員起兵造明朝的反建立的新朝代怎麼就成亡國史了呢?少數民族就不是中國人了?別說現在,明朝的時候女真也處在明朝的管轄之內啊,怎麼就成了亡國史了呢?你要是說元朝算是亡國史我還算贊同,畢竟他打進來就和中國沒關係,完全是一個不同的國家在武力征服另一個國家,成吉思汗他們也不是宋朝的封臣對吧。再說,一定要是漢族人建立的漢族政權才算中國史嗎,那五胡亂華算什麼?北魏北齊北周這些又算什麼?那如果楊堅不上位,宇文家族統一中國建立隋朝,隋朝是不是也是亡國史啊?拿破崙是科西嘉人,不是法國人(拿破崙出生於1769年,科西嘉1769年併入法國),那法蘭西第一帝國就是法國的亡國史?葉卡捷琳娜二世是普魯士人,不是俄國人,所以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就是俄國的亡國史?
瑞典國王貝爾納多特是法國人,不是瑞典人,瑞典王室到現在都是他家族的人,那瑞典從1810年起就亡國了?
斯大林是喬治亞人,不是俄羅斯人,那斯大林時期就是蘇聯的亡國史?顧炎武曾在他的著作《日知錄·正始》中對中國政治史的兩個概念進行了重新定義和區分,即「亡國」和「亡天下」。
「易姓改號,謂之亡國」。
顧認為,「亡國」僅僅是改朝換代,是一個封建集團代替另個封建集團的問題,比如春秋時期的田氏代齊,五代十國的陳橋兵變。
「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
而「亡天下」是關係到整個民族的命運和文化存亡的問題,比如犬戎滅周和蒙古滅宋。
由以上理論,顧炎武進一步的提出了「保國」和「保天下」的不同:
「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
意思是,在正常的朝代更迭中,維護原有統治的應當是皇室和受其恩惠的上層統治階級,作為知識分子和普羅大眾的大多數人是沒有必要去為之賣命,這相對於歷代王朝所提倡的「忠君」思想,有很大的進步性。
「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
即「亡天下」之前,每人都有「保天下」的責任,後人稱之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用我們現代的理解,他所謂的「亡國」,即現代稱之的朝代或政權更迭。他所謂的「亡天下」大概是我們今天所討論的「亡國」。
那麼回到問題上來,清朝統治期間,中國算不算亡國?
我們看一下顧炎武的態度:
顧炎武青年時參加過復社活動,清兵南下時起兵抵抗,失敗後他遊歷北方,考察形勢,弔祭明陵,至死不仕清朝。
雖然他沒有很直接的說 明亡清興算亡國,但可以從他的實際行動很明顯的看出來,他認為清朝統治華夏,算亡國。
而明末三大思想家的其他二人,黃宗羲和王夫之,也都參加過反清活動,之後隱居著書,不仕清朝。其他參加抗清活動的知識分子更是不計其數,他們或自盡殉國,或歸隱不仕。
這都表明,在大部分思想家和知識分子眼裡,滿族入主華夏,是為亡國,所以稍有民族自尊的人都奮起反抗,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
以上僅為當時知識分子的角度看待清朝入主中原一事,以下則為我個人對此問題的看法:
我認為,清朝統治時期毫無疑問算亡國,而且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徹底的一次亡國。
中華歷史五千年里,作為主體民族的華夏民族有強大的時期,也有衰弱的時期。
強大如漢唐時,也曾使其他游牧民族置於華夏中原王朝的統治下,比如漢時期,曾在西北建立諸多都護府對西北民族進行統治,唐時期,在廣大地區建立的各羈縻府。
但華夏民族作為文明程度發展較高的族群,在對其他民族的統治手段一般比較寬鬆,對其他民族習俗和習慣一般不做強制性的約束,雖然有他民族大量漢化內遷(即華夏文明逐漸同化了其他民族),但這是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上的,過程也比較溫和。
華夏漢人王朝孱弱時,亦有其他民族入主中原,如東晉時期,氐族人在中國北方建立的龐大帝國——前秦。
但前秦皇帝苻堅重用漢人王猛為宰相,在國內進行大量的漢化改革,而他本人也對漢文化有濃厚的興趣,所以當時雖為外族統治,但漢民族的命運和文化特徵還在,嚴格來說,這時期並不能算是亡國。
和前秦統治性質類似的王朝有很多,比如,匈奴人劉淵建立的前趙,鮮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
以上少數民族統治階級在本民族文明尚弱時期,對較為先進的漢文明進行學習,是具有歷史進步意義的,再加上在同時期的南方尚存在漢人的偏安政權,所以更談不上亡國。
南宋時,華夏族遭遇了第一次滅頂之災。
蒙古人在崖山一役,殲滅了南宋的最後一支主力水師,丞相陸秀夫負宋幼帝跳海自盡,數萬大宋遺民亦跳海殉國,南宋悲慘滅亡。
這也標誌著中國的第一次徹底亡國。
但我認為蒙古人統治的元朝時期對漢民族的打殺程度遠遠不如滿清統治下的清朝。
第一,
元朝統治時期較短,僅為97年,若從崖山海戰(1279)到劉福通韓山童首舉義旗(1351),則為73年,相對於清朝近三百年的統治則相形見絀。
第二,
元朝沒有像清朝那樣進行對統治民進行思想鉗制和文字獄,所以對漢民族文化和思想的發展影響較小。
第三,
元朝雖然建立了臭名昭著的「四等人制」,且漢人(時稱南人)為最低等人,在並沒有像清朝那樣進行「剃髮易服」的暴力行為。
元朝人對漢人的奴役和剝削固然可恨,但並沒有毀滅我們民族的打算,而清朝時期的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的政策,無疑是對想將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特徵抹去,強行對漢人進行滿化,這是非常過分和反人類文明的行為。
雖然滿清統治者曾用多種手段試圖對漢族進行滿化,但滿清作為一個剛從奴隸制進過而來的部落,其文化基礎過於薄弱,雖然是服飾和裝束上將「剃髮易服」進行了三百年,但在政治制度,語言和思想文化上卻無法將漢人同化,最終,漢語,儒家文化和漢人的政治制度逐漸佔據了統治地位。
這也是一部分人認為「華夏五千年文明沒有斷層」的理論根據,雖是如此,但我認為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一個民族被被一個民族剃髮易服統治三百年,這還不算亡國?
三百年間,女子及笄尚有發可笄,男子弱冠該如何行禮?漢民族連最起碼的成人禮都無法進行,還談什麼「沒有文化斷層」?
——————————————————
而如今之所以有人會問這個問題,認為「元清不算亡國」,其理論基礎是,蒙,滿都是中華五十六民族之一,所以宋朝和明朝的滅亡只能算中國內部的民族問題,不算亡國。
但看待歷史問題應該站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去考慮,事實上,在宋明時期「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中華民族一家親」的說法尚未出現,更談不上用此理論證明「元清中國未亡論」,
如果硬要把當今天的「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的理論適用於古代,那我們對很多歷史人物的定義都要重新來過了:
岳飛,祖狄等人就是挑動民族矛盾和國家內戰的戰犯,而秦檜,吳三桂之流則成為了促進民族融合和國家和平的功臣。
顯然,但凡有絲毫是非觀的人都明白這樣的說法是荒謬的。
所以我認為「中華五十六民族為一家」的理論可以適用於今日,但不能適用於彼時。
————————
由以上,我認為,元、清都算亡國,清朝尤甚,幾有亡國滅種之險。
你們是哪們?你如果是明朝漢地十八省的人口,那你是亡了國了。可你家裡明明是清朝,那個漢滿蒙回藏各族共戴一個大皇帝的清朝,那個朝代滋生出來的人丁。你跟我說亡了你的國,誰信呀。
我滿族鑲黃旗,祖上姓愛新覺羅。後來怕被趕盡殺絕,我家這一支改姓金姓。若算是亡國,我老家那一片大草原和黑土地怕是不能為關內人輸出這麼多吃的咯。
推薦閱讀:
※清朝是否應該為近代中國的落後負主要責任?
※華夏明朝的冠(帽子)為什麼除了瓜皮帽為滿清所繼承,其他的諸如網巾等全然不見?
※1912年清朝覆滅,溥儀1924年才被逼迫遷出紫禁城,城內竟還有嬪妃太監,為什麼?
※為什麼重新發明漢服,直接穿明朝的衣服不好嗎?
※在1900朕做什麼可以讓大清繼續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