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禮樂射御書數全科老師,為什麼記他的書只有語錄,其專業課筆記傳世(像《費曼物理學》)不更有價值?
關於經典
謝邀。你這是受西方的影響才會這麼認為。西方是形式的、概念的思維模式,而中國是形象思維。同時要理解傳統中國是低流動的精耕小農熟人社會,所以夫子說天道遠,人道邇。
所以,夫子對中華民族最有價值的恰恰不是你所認為的什麼專業課、知識,而是仁道精: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擇善固執、知其不可而為之等。而這些精神,夫子也不是通過說教來闡述的,而是通過自己的言行展示出來的,這些言行被他的弟子們記錄為論語。
夫子之所以能為萬世師表,不在於什麼六藝這種應用性的、短時的知識,而在於他所展示出來的仁道精神,塑造了中國人的精神,為中國人提供了安身立命之本,開創了中國人以孔顏之樂撫慰自己的心靈的道路。子曰:君子不器。《論語》講道,天道、君子之道。專業課筆記呢剛好就是「器」養成手冊……
謝邀。
孔子博學多能,這是毫無疑義的。但他自稱述而不作,卻不能全然理解為謙遜。孔子在中華文化的地位,大概兩千多年來無人出其右,不僅是因為「專業」(六藝);他的思想的原創性,被大大地忽視了。而我們對他的思想原創性的了解,其實不在六經,而在《論語》。
對「專業」(藝)的看法,在《論語》是非常明確的,三個字:「游於藝」。藝,可能不局限在「六藝」。根據我們現在對「六藝」的了解,六藝(出自《周禮·保氏》:「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是周朝官學,而六經才是孔門特色。
根據《論語》,「藝」有可能包括六藝和六經的科目(二者在「禮樂」有重合)。《論語》有談及禮、樂、射、御、《詩》、《書》、《易》。六藝的「書」,指書寫,對文字的認識能力,是漢朝小學的科目,對孔門當是必備的要求。「數」,《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曾經做過「委吏」(倉庫庫管理員)和「乘田」,對「數」大概不會陌生。
「游」這個字,其實已經點出孔子對專業技藝的態度:你必須要知道、要涉獵各種知識,不要被一門專業技能困住。
「游於藝」出現在《述而第七》:「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於道德仁藝中敬陪末座,可作為側證。
這些「專業」知識,孔子可能也教,但對孔子而言,並不特出。
舉個栗子,訴訟(打官司、斷案),算個專業技能,孔子卻說:「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可以看到孔子對專業技能不怎麼看重的態度,然而他卻有著更高的追求:「必也使無訟乎」!
換言之,孔子的價值並不在「專業」的共法上,而在孔子特有的「為萬世開太平」的不共法上。《論語》的記錄,是其弟子們秉承其意而成。
至於六經,各有傳承,不表。
如果想更好地了解孔子的思想,請關注公眾號「孔子說什麼」(jerry-says)。
有課本傳世——《五經》,部分課本如《樂經》失傳了,但確實存在過。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敏於行而訥於言」?
※「三人行,必有我師」是哪三個人?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怎麼理解?質該如何提升?
※《論語》這樣的書應該怎麼讀?
※中國古代平均壽命那麼短,為什麼還說所謂「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