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在國外讀書的前輩,你最想對即將留學的人和剛剛開始留學的人說什麼呢?
我下個月就要去墨爾本讀書了,心裡亂糟糟的。想聽聽各位前輩的經驗和教訓
這是我來墨爾本之前一個月提的問題,感謝大家的回復。我現在已經來了一個月了,但仍然想虛心向各位前輩請教。感謝05/10/2016更新今天是我來墨爾本的一周年。從剛提出這個問題時的恐慌,到初來乍到的新鮮,再到慢慢的把自己妥帖安放,然後到現在的習慣又平常。感謝這麼多答案給了最初的我方向,現在的我也已經到了有些許經驗可談的時候了。希望我們都能用這寶貴的留學生涯,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最燦爛的痕迹。還有很多關注這個問題的人,就像幾年前即將踏出國門的我們。歡迎大家繼續來答題,用我們的經驗給那些孩子們打亮一點點光。
永遠不要忘了你出國是讀書的,不是買買買,不是搞代購,不是學廚師,不是和有車的朋友每天出去浪發一堆朋友圈。你可以周末做做自己想吃的菜,和朋友出去看那個電影,在床上賴到中午,看劇看到半夜。但永遠不要忘了你是上學,和國內一樣,要有計劃,要寫作業,要準備考試,weekday要有weekday的樣子。要靜得下心來
永遠永遠,不要變成這樣的人。
政商學,都在最頂尖的機構,本應該是人類社會的棟樑之材,公然發表這樣的言論。
而且這種人不在少數。
什麼樣的人才配留學,什麼樣的人不配呢,什麼樣的人才配做人呢。
---
先說點題外話吧,
我從小生長在一線大城市,過著不能說錦衣玉食,但至少吃飽穿暖的生活。這是一個什麼世界呢?
一個別人對你的善意和你的家庭背景成正比的世界。國外也是如此。
我2011年來到加拿大,不是因為成績好,不是因為有志向,只是為了離開(隱私原因刪除)。
你看,留學的原因多種多樣。
起初我租住在一個廉價的獨棟屋房間里,一個月包吃780刀(更正,之前記錯了),和我一同住的學生是什麼人呢?
相對來說,窮人。
生活習慣差,翹課,意志不堅定,做事半途而廢,髒亂,熬夜打遊戲。
罕見的一個堅持去上學的男生,他身高一米七出頭,佝僂著身子,很瘦。眼鏡常年是歪著的,松垮的短袖上衣既不合身,也從來都穿不正,褲子不夠長。腳上套著不再是白色的白棉襪,一雙灰色的旅遊鞋。說起話來呆呆傻傻的,眼裡直勾勾的沒有神。
我怎麼能和這些人一樣呢?沒有過任何多餘的交流,我很快搬離了那裡,一步一步改善著自己的生活,花銷也越來越高,但這對我家裡來說還算不上什麼太大的負擔。直到現在我一個人租下了一個一居室的公寓,地下三層停放著我的愛車。
那段時間我在想什麼呢,遠離窮人,臟,臭,沒有禮貌,不懂尊重他人。從行為和物質上用一切辦法和他們劃清界限。我每天洗澡,穿乾淨的衣服,整理好頭髮抬頭挺胸的走路。住的地方都是令我滿意的鄰居。你看我有著多好的生活習慣,我光彩照人,我成績不錯,我和別人不一樣。
我為什麼可以「優秀」?因為我有資本。居住條件不佳,搬走就好;出行不便,買車嘍。我從小生活在高標準的環境里,生活習慣是自然而然的。
但一些人呢?你的一個習慣,對他們來說都是聞所未聞;你的理所當然,都是他們逃不開的命運枷鎖。還記得什麼時候,我曾不屑於不如我的一切,我對社會達爾文主義深信不疑;我曾在北京的房價問題上聲稱一等生活只有一等能力者才配享有。
又回到配不配這個問題上,那時候的我,大概率是混蛋。
一不小心使自己身處更「上層」的圈子,自己被映照的一無是處的感覺,沒有過嗎?
沒日沒夜的打遊戲,逃避現實,抱怨社會的不公平,沒有過嗎?
用花錢購物來填充空洞的自己,無限的虛無,沒有過嗎?
有過,都有過。
自己體會過的痛苦,還不能讓你去理解別人哪怕一丁點的無奈?圈子之上就沒有圈子了嗎?為什麼自願的成為了這個鄙視鏈中的一環?
被貧窮壓垮的人,被家庭壓垮的人,被困在名為出身的牢籠里的人。能挺住並走出來的,太少了。
我時常會想起那時候那個瘦瘦的男生,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進到他的房間,
髒亂,透著一股餿味。還記得他指著桌上的電腦,跟我說為了他出國,家裡親戚一起出錢買的。
我一看,一台舊的不行的蘋果。
一牆之隔的房間里,放著我當年款的十八寸外星人。
什麼是自身條件,自身條件是可以封殺你眼界的東西,同樣是讓你不瞎卻看不清這世界的東西。
有點小錢就可以談誰不配了嗎,
同樣的,分數高就可以談誰不配了嗎,
建國不足百年,這麼著急劃分下等人了。
金錢,家境,分數,讀書,音樂,運動,一切的一切都成了可以用來把人劃分三六九等的手段。
「本碩博,不用花一分錢「
說到底還是錢。成績好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看得見摸得著。多好
優越感來了吧,和別人不同了吧,把那些人的留學生涯斥為毫無意義,把他們劃為犧牲品,理直氣壯。
然而我看只是摸到了天花板,撞到了頭。小孩子一樣憤憤的哭鬧罷了,不同的是還夾雜了怨氣,戾氣,
回過頭看見一些因為家裡有點小錢就能和當年自己一樣出國留學的人內心接受不了了,
所以我們才是「真正的留學生」,那些人不是「真正的留學生」。
掌權者,社會主流人士,捧他們,以他們為榜樣。用他們來為自己背書,是對自己的觀點底氣不足嗎,以後要不要掛上世界TOP幾,行業前幾名,哪個哪個大學的教授,實驗室,哪個大公司的項目。
進入到優秀的團體,本應該是讓人高興的,然而走出了國門,卻沒能讓一些人開眼看世界。還是以自己的小世界為中心。
現在時常想起我的爺爺,北京城郊地頭裡的農民,抗日戰爭時期加入共產黨,建國後沒多久就因病去世。父親白手起家十幾歲下海經商,趕上經濟開放的浪潮。這才有了我和我身處的環境。
漸漸的看得多了,我才真切的感覺到自己是幸運的,以前別人問起我會說北京的,
現在我還會說我的祖輩是城郊小村莊的農民,我是農民家的兒子。
一個出身,就決定了多少血淚和無奈,甚至可能讓你不曾知道那些不論好的壞的,你不會看見的世界。
留學生朋友們,希望你們多讀書,讀文學,讀歷史,讀正在發生的一切。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生活軌跡,在你不了解情況的時候不要輕易對這個人下懶惰,不上進,loser的斷言,畢竟你看到的,只是這一個人的萬分之一,如果你不喜歡,離開就好。
盡量平等看待每一個人,還有如果有可能的話,去拚命提升英語。
你來到了更大的世界,
希望你看見更大的世界,
但願你內心裝下,更大的世界。
-----------------2017/06/21.分割線,以上為原答案-------------
距離原答案兩天,一些想說的話。
看到評論區一些朋友批評這位答主,我理解也不否定這種行為,但這並非我寫這條答案的本意。
就像原文中說的,「不要變成『這種人』。。。而且『這類人』也不在少數」。
極端精英主義分子在知乎就有很多,我只是從中挑出來一個剛好看到,有代表意義的個體作為例子,至於是否要對當事人進行口誅筆伐,以至於讓他改過自新,我是沒想過這方面的問題。
對於這位當事人,希望你明白,不是我懸河之辯慷慨激昂,駁倒了你的觀點。而是至少在知乎這個社會裡,你的說辭站在了絕大多數人的對立面。
所以評論區的朋友我感謝你們的支持,同時也唯恐承蒙你們錯愛。畢竟和大多數人站在一起並不難,最難的是當大多數人錯了的時候,還能堅定自己的立場。
1、留學的重點是學,專業知識要精通,就算雅思7.5,托福100出國,前半年依舊會很難,堅持半年後豁然開朗。
2、留學學費較國內貴,但資源多,就業中心的老師可以幫你免費改簡歷,談職業規劃,就當練口語也划算。
3、英語的聽說讀寫都很重要,但回國求職時,說的能力會讓你更容易超越對手。
4、出門在外沒人管你,不要過多熬夜。既不要因為學習熬夜,也不要因為遊戲熬夜。
5、多和父母視頻或電話,記得考慮時差,有些父母雖然很想你,但卻怕打擾你而不主動聯繫你。
6、在經濟允許的情況下,假期多旅行。下一次這樣的機會可能就要等你財務自由以後了。
7、國外開放的文化可以體驗,但不要沉溺,自律。
8、做不可描述的事情注意安全,尤其和老外。
9、要有獨立之精神,也要有至少兩三個好友,有任何緊急情況可以互相照應的那種。出門在外都不容易。
10、在國外生病是最脆弱的時候,也是自我成長最好的時機。一個人在家躺幾天,體會一下孤獨和無助。當然,最好注意身體,不要生病。
一個人在異國他鄉學習生活,慢慢你會發現,靠別人不如靠自己。一次次的要求別人幫忙,基本都是比較冷漠的回應之後,就會慢慢了解,這個世界是很殘酷的。只有讓自己一點點更強。
然後發現,不管我怎麼發脾氣,怎麼失敗,怎麼成功,只有父母的支持和鼓勵一直是不會變的。其他的所謂朋友真的不會那麼在乎你的好壞。世上只有爸媽好,真的毫不誇張。出國後越發覺得父母不易。每次回國後,聽見媽媽耳朵越來越不好,爸爸腿腳也不怎麼利索的時候。心裡真的酸酸的不是滋味。美國留學更讓我知道,一定要儘力回報父母(不只是因為中國傳統的孝道,只為自己的那份心安理得)。
所以要對後輩說的就兩點吧!第一,求人不如求己!第二,對父母好一點吧!第一:一定要記住你出了國!要和不同國家和背景的人做朋友,和當地人一起學習、一起做presentation、一起做assignment、一起吃一起玩,了解他們的文化,這樣你的留學經歷才有價值。如果你出了國還是只和中國人做朋友,只加入中國留學生社團,只去中國城吃中餐,只去參加春晚中秋晚會唱KTV……那你為什麼要出國!? 其實很多中國留學生在國外都是這種狀態,千!萬!不!要!!一定要記住,融入了本地文化,開闊視野,是百利無一害的。若想畢業後留下,你會更容易留下來;若想畢業後回國,你的留學經歷也會更有價值。
第二:記住你是個學生,很多人出國之後都變成了買買買吃吃吃玩玩玩。千!萬!不!要!!雖說不能變成書獃子,但是well-balanced是最重要的一個詞。要玩,要吃,更要學習。我上學的時候在別人玩的時候我拿到了3.9的GPA考完了CPA,CIA;現在我完全不後悔。沒想到一年多了,研究生項目都快畢業了,居然還能看到回復和贊,雖然也不是很多,哈哈。可能關於成績這邊有點讓人誤解,我多說兩句解釋一下。
我當然知道成績越高越好,但是我的意思是,當你選擇出國留學之後,最重要的絕對不是GPA,而是學習。我不是在說廢話,這兩個差別比很多人猜想的大很多。比如每個學期開學都會有同學想跟我討論選課,互相之間交換信息。我真的很奇怪選課有什麼好討論的,大家對自己的未來職業規劃不一樣,課程的選擇側重點自然不一樣,選課不是應該看課程設置和大綱嗎???然而很遺憾的是,很多學生選課的時候是看哪門課作業少,給分高。比如我的項目是統計,生物統計和金融統計簡直是天差地別,然而學生統的學生不願意選Bayesian,學金融統計的學生不願意選隨機模型或者時間序列……簡直無力吐槽……有幾門課,學分只有3分或者4分,但是一個學期要交四份或五份作業,每份報告都要大概二十幾頁,而且還是個人完成,不能組隊,我們項目有八九十個人,只有十幾個人選這樣子的課。還有的課是我們這個項目最有名的課,我們院有名的大牛給上,但是特別特別特別難,於是這個課每兩年開一次,一次只有12,13個學生,然後掛七八個,這七八個人下一年就不重修這門課換別的了……這是實情,當然也是人之常情,但是我覺得每一個願意跋山涉水出國求學的人,應該決心還是要比本國人大一點的,最起碼不要畏難,把該學的學了。
還有小組作業……這又是大槽點……真要是想偷懶並且還得高分,手段有很多,我也不想多說怎麼偷懶了。還有選畢業論文選題,自習的時候是廣泛閱讀學科材料還是刷題。說真的,學習和GPA的矛盾特別常見,但是並不明顯,很多學生有時候下意識地就選了容易得高分的方法。當然我知道很多有名的公司篩簡歷特別狠,但是上學的時候刷GPA,就算過了簡歷關你真的以為能過後面面試么……最起碼技術崗是絕對會有專業面的。但是反過來,認認真真學習,難道成績就會低了嗎?最後得分都是A,區別是,認真學習的除了考試的那些,還通過自我學習學會了很多其他的相關知識,而刷分的學會的只是考點。不要臉地拿自己舉例,考試問某某演算法的假設條件,我同學寫老師提過的各種假設條件和檢驗方法,我會多說幾句,一般的假設條件有什麼如何檢驗,但是XXX的論文里說,某個假設條件在什麼情況下不能滿足,對什麼什麼結果並沒有顯著影響,但是對什麼什麼結果影響很大。問一個假設條件我列三篇論文,你說我這門課成績怎麼可能低……而真的工作之後,難道你以為客戶給你的數據會是滿足假設條件的嗎?
我一直以來對於成績都是這種我儘力學習了,你隨便出題給分的這種態度,我的成績從本科,到現在,都不是專業內排名前三或者前幾這種,但是找工作一直都還算順利。本科全職實習一年多,期間跟我一起做事的實習生來來去去十幾個人,只有我被問願不願意留下來。後來本科畢業找工作也很順利,基本上參加面試跟面試官(專業面)都聊得很好,還有一個面試官面完了留我郵箱跟我說不管最後錄不錄我,可以畢業之前先去跟他實習。現在快要畢業了,也被兩個老師問我願不願意跟他讀博。投了幾個歐洲的工作崗,面試的也挺順利的,如果想留歐洲的話就自然地留下了,目前還在糾結。我不是說我有多厲害,而是現在很多學生太浮躁了。踏踏實實地學習,做事,自然會有人看見的。
當然我也不是業內資深人士,只有一年多全職實習和兩年工作經驗,現在找工作也還屬於介於entry level和experienced之間。也跟大牛沒法比。比如我們家鄰居哥哥人家就又學的好又GPA高,一路北大藤校,人家在香港投行年薪幾百萬。還有我同學人家不光專業能力強,GPA高,自己創業都已經B輪融資,青年企業家了。還有我同學人家不光專業能力強,GPA高,現在都領私募牌要自己搞私募了……
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絕望啊,難道我不想走上人生巔峰嗎?可是我就是一個普通人,我只能保證自己好好學習,成績那是副產品,就不強求了……但是從一個普通人角度出發,我還是覺得盡量好好學習的態度比盡量爭取GPA要有用。最起碼這些即將走上人生顛峰的小夥伴知道我還是能做事的,願意問問我要不要當他跑腿小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諮詢公司工作了兩年多來歐洲留學,所以觀點跟前面的大部分答案不太一樣。知乎新人,估計沒人看見這個答案,但是還是寫一寫吧。
最不贊同的先就是成績。我承認如果按照現在社會的標準我可能屬於沒有上進心的人,但是什麼時候社會標準成了成功學標準。成績可能對於你進入職場的起點比較重要,但是相信我,對於你後面五六十年的人生來說,沒那麼重要。澳洲留學的費用應該比歐洲高出去不少,相信你也不想投入許多,最後只是刷了一個高績點,一個職場的敲門磚。以前公司招聘的時候會幫忙專業面。世界名校畢業生,從英國的牛津劍橋LSE,到美帝的伯克利UCLA哥倫比亞霍普金斯,前前後後面了不知道多少。高績點,漂亮的成績單,榮譽學位畢業,拿獎學金,不管看起來多麼光鮮亮麗的簡歷,一問專業知識全都露餡。印象最深的是一個lse的二等榮譽畢業的妹子,居然不知道異方差,狡辯說自己英文教學不知道漢語對應單詞,在我附上heteroscedasticity之後啞口無言。但是這應該是大一學生的知識點吧。 這種現象讓人無語但真的不是特例。我說實話我替妹子心疼她的學費。
對待成績,儘力而為,但是這只是學習的副產品。為什麼要把成績和學習區分開來呢?因為聽說了太多的「竅門」。小組作業怎樣偷懶但是不影響成績,presentation怎麼遮掩不清楚的知識點,口試的時候怎麼裝自己知道知識點但是英文不好……這樣子刷上去了分,又何苦來國外走這麼一遭呢?
說實話,國內的學術氛圍確實浮躁,有機會能在年輕的時候出國學習幾年,養成良好的學習,尤其是自學習慣,真的會受益終身。這種習慣可能在求職的時候不是那麼明顯,但是當你開始你的事業,你就會發現一種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對你專業的提升,事業的拓展,有多麼大的幫助。
至於怎麼學,其實根本不用多言,踏踏實實地看論文做作業,不走捷徑不投機取巧,有效利用圖書館,接觸學科前沿技術,多想多問多看。這種最基本的標準,誰都知道。只不過有的時候太過樸實無華,沒人在意罷了。
第二留學黨常說的寂寞問題。可能是性格原因,我基本上沒怎麼感受到這個問題的困擾。也有可能是我上面講的那種學習態度,讀論文寫作業樂在其中,寫一篇報告即使還有半個多月期限仍然會一連工作十幾個小時完全停不下來。這樣子忙碌,不懂怎麼會有時間寂寞。
當然在國外也會受他們氛圍影響健身啦,身在歐洲必然會出去旅遊啦,周末怎麼也要做做飯改善一下伙食啦。而這些常見的打發時間的選擇,究竟有沒有真的讓你享受或者得到提升。
比如出去旅遊,是打著說走就走的小清新的名義,行旅行團之實,一路逛吃看買匆匆十幾天走完幾個國家?還是提前了解你要去的景點的歷史,你要欣賞的畫作的流派,你要觀賞的建築的結構,你要享用美食的由來?如果是第二種,雖然是十幾天的旅行,但是之前之後的功課,簡直就是美學,建築學,歷史,文學等等的自修課啊。如果去自然景觀,看到了美景,你能留下他嗎?攝影,繪畫,文字,音樂,總有一樣能夠幫助你留下記憶的載體吧。匆匆而來匆匆而過,他們那麼美,配得上他們的等待嗎?
再比如做飯,十分鐘速成那是為了生存,三個小時做個飯,在你這種寂寞的歲月里,是溫暖記憶的生活。
留學黨常常說寂寞,但是人這一生多是汲汲於日常瑣事,難有一刻喘息之機。多少結婚的男人回了家坐在駕駛位上坐一個小時不願上樓,進了家就又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喧嘩。現在難得一個時機可以獨處,探問自心,想想都是喜不自勝。
第三是社交。留學黨一個問題就是party怎麼把握度。還有如何「融入」當地人生活。可能因為我最先開始頻繁跟外國人接觸是在職場,而且不是身邊同事而是其他辦公室的合作夥伴身份,習慣了有禮但是節制的寒暄,還有私事不帶入職場的態度,所以我對外國人就沒有了特別想「融入」的態度。倒也不是沒有在這裡外國朋友,有時候會做飯邀請一起吃飯,也會閑聊家庭瑣事,情感關係,有旅行的念頭也會隨口問一句有沒有時間同行。但是交往起來完全是常常碰到,國內怎麼交朋友現在怎樣。身邊有的中國朋友,把交老外朋友當作任務,各種活躍,為此頻頻出席各種場合,各種party,堪稱社交達人。倒也不是說這種不好,性格年齡心態差異而已,只是對於在party上交到的朋友,沒有什麼有用信息的交談,大部分是各種玩笑和哈哈哈哈的對話,起碼我是不敢對這樣的朋友發旅遊同行的邀請的,隨口一提也不敢。
好為人師好說教,一沒注意手機打了這麼長,下周三一門課期末考試,一門課presentation,一門課project deadline,周末兩天基本都在玩兒知乎因為剛開始玩兒還挺新鮮。有同專業的同學酸一兩句,大神都會啊,不用複習之類的。其實自己水平自己清楚,大神根本算不上,只是不追求高分,加上平時好的基礎,從不壓日期的習慣,所以期末季反而比平時的時間更靈活起來了呢。不會因為考試打亂自己節奏,各方面豐富提升自己。我對自己現在狀態還算滿意,也祝題主學成歸國的時候心想事成。
我在英國呆了四年了,當年2+2來,從本碩到現在的博,談談自己的感受吧。剛開始,是充滿新奇,然後略有些惶恐,想著嘗試各種沒有試過的東西,我覺得這是好事,生活最寶貴的除了長時間積累下的經驗就是對新鮮事物的體驗。但無論如何莫忘初心,記得你為何來到這裡。我性格不算很外向,剛開始英語很蹩腳,就越怕與人交流,記得第一年Christmas那周,除了和家人視頻幾乎沒有說過幾句話,因為朋友少,室友們都回家過節了。所以盡量拓展朋友圈,這也將是你未來的人脈資源,多個朋友多條路。但是切忌,不要和自己不在一個消費水平線上的人交朋友,比自己消費水平高很多的可以是點頭之交,但如果想深交,你會很痛苦,心裡會不平衡,這是人之常情,其實沒必要,爹媽把我們送出來不容易,對得起他們,對得起自己就好,不要讓虛榮心蒙蔽了自己。重中之重,自然是學習,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千萬不要翹課,因為那會上癮,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你去了哪怕有時候會玩手機,也會聽到學到一點東西。剛開始,有的課可能有些吃力,找advisor溝通,只要自己肯花時間,肯定搞得定。還有沒事兒不要死宅,周末約朋友去博物館,藝術館逛逛,假期出去逛逛,哪怕只是去周邊的城市轉一圈也好。生活如果一塵不變,就如一潭死水,你越宅就越怕出門,有空換個城市換種心情,生活該有些情趣。除了念書,最可怕的可能就是孤獨感,那麼你一定得有或者試著去培養一些興趣愛好。打球,踢球,健身,這些不僅能讓你認識更多的朋友,而且對身體,規律生活都大有裨益。另外,學一門樂器也可以讓你在party上結交更多朋友。另外,記得讀點書,個人感覺讀書比看劇會帶來多得多的充實感,是排解所謂孤獨感最好的方式。不要忘了每日瀏覽國內和國際新聞,不要呆了幾年就好像與世隔絕了,回國不適應了。其實我覺得以前會很浮躁,呆的越久反而越能夠專註做一件事,而且孤獨感也越來越少。早些年愛跟朋友吐槽,如今更喜歡聆聽,自己的事兒沒人問起,基本就爛在心裡就好,人得慢慢學會忍耐和擔當。如果遇到合適的,談個戀愛吧,但是盡量不要約炮,因為你會發現你所在城市,留學生圈子真的很小,大家低頭不見抬頭見,何必弄得名聲掃地呢?找個partner沒事兒一起泡圖書館,做飯,假日在約上幾個朋友一起出去旅遊,生活就自然豐富多彩了。如果有信仰,每周去教堂做禮拜,跟local聊聊天,你會發現很多人都很nice,你心情也會很平靜(我不信教,但是之前室友信就去過幾次本地教會,周日早晨的陽光灑進教堂,跟人聊聊生活感悟,那感覺真的很棒)出國肯定能改變人的眼界,讓你換個角度看待這個世界,心懷也會更廣闊,習慣並樂意接受孤獨感會讓你變得更堅韌,只要你不忘初心,留學幾年的生活絕對稱得上是人生的財富。
1. 每個人都會在離開自己的舒適區時經歷一段痛苦的孤獨的過程,想念家鄉和家人,嘗試一切方法去留住國內的朋友,甚至質疑出國的目的,不要放棄,這是成長的過程
2. 移民不是目的,不要因為這個放棄自己的追求和理想
3. 黃賭毒每一個都可以送你進萬丈深淵,萬劫不復
4. 好好計劃自己的未來,有個人生目標,有個十年目標,再把目標一個一個的分成小目標去實現
5. 不要總把自己和身邊的中國人比來獲得優越感,要和身邊優秀的本地人去比
6. 努力學習,成績很重要,你所付出的每一個挑燈夜讀,鍥而不捨的夜晚都會在未來用這樣或者那樣的方式回報給你
7. 英語極其重要,特別是去英語國家留學,英語說得好是應該的,這是底線,不是加成
9. 正視歧視,少抱怨,用實力去克服它
10. 不要因為上了國外的名校排名高一點就看不起上國內名校的,留學生有幾個能夠拍著胸脯能考上北大清華?
11. 不卑不亢,比起別人家的孩子,他們在你的位置上不一定做的有你好,同時你在他們位置上也不一定做的比你差
12. 記賬,分析收支,了解自己的消費習慣,調整自己的消費習慣,錢是父母一分分錢賺的,不是天上掉的,該花的錢花,不該花的錢不花,學會自己積累財富,而不是消費上一代的財富
13. 一定要削尖了頭去和比自己優秀的人混,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這樣每天才會受優秀的力量影響
14. 經常給爸爸媽媽打電話,他們是最關心你的人,也是天塌下來也會支持你保護你的人
15. 有預算多出去走走,沒預算多讀讀書,萬卷書萬里路,得二幸也,得一足也
16. 其實我沒有寫第8條
吃好 別虧嘴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時間再不夠 入嘴的東西別糊弄 盡量營養均衡
記賬 弄個excel 看看每個月能省下多少 哪裡是可以不花的 然後在可接受的範圍內提高一點生活質量
多給家裡人視頻 打電話 雖然我感覺自從我出國以來我爸媽是放飛了自我 出去玩的頻率翻了一番(ノへ ̄、) 講道理 在國外最讓父母放心不下的不是你學習多麼不好 而是你的人身安全!!!(劃重點啦)我父母要求我報告每天行蹤(哪天有課他們都記住了 每天大概的行程早上要簡略說一下 比如「到學校了 晚上回家」這樣)晚上到家一定要發微信(敲黑板!!!) 如果過了平常到家的時間又沒有微信(有時候就是一下子忘了)電話或者視頻就過來了。最好還是不要忘吧 本來隔著一萬多公里 真出了事都趕不及。還有就是家裡的老人 爺爺奶奶姥姥姥爺 別覺得他們嘮叨 家裡就這麼一個孩子 從小身邊寶貝到大的 老了老了去國外了 有限的時間內多和他們視頻 電話 也關心關心他們的身體。每次和姥姥姥爺爺爺奶奶視頻都會被問什麼時候回來 其實每次都說 他們也不是忘了 就是希望你能早點再早點回家看看
學習!!!永遠記住你是來學習的 不是來打工掙錢的 不是來交狐朋狗友的 你爸媽辛辛苦苦賺的錢不是讓你沒事酒吧夜店瞎造的!
交朋友 交有質量的朋友!!!起碼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要那種我抽煙喝酒賭博濫交但我是好女孩/男孩!!!留學生大概分三類 特有錢出來造的 有點錢出來學習的 沒什麼錢好好學習的 第一類碰都不要碰!!!
英語!!!出個國英語都說不好很丟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 張!嘴!說!話!別怕說錯或者發音不對 他們都聽得懂 盡量和local交朋友 雖然挺難的
多出去走走 寒假暑假study break和小夥伴周圍逛一逛 來都來了也領略下風土人情 每次遇到study break 我爸就會問我準備去哪玩 如果我說準備在家學習 他會不遺餘力說服我至少去city逛個街╮(╯▽╰)╭
租房的時候謹慎選擇室友!反正總會遇上奇葩的 就…忍一忍 到了租期就好了(ノへ ̄、)天下之大哪都是奇葩(;′??Д??`)遇上三觀相同性格差不多的好難?_?
作息規律 保證睡眠 還是那句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別熬夜 除非不可抗力(→_→)final
有個小技巧 一次性讓家裡多打點錢過來 存在online saver 每月的利息基本就夠應付意外支出了 比如手機屏碎了 突然想看個音樂會啥的 anz比commonwealth利率高點有限首先非常高興題主在海外找到了穩定的生活/學習節奏。
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任何心向光明的人,都會尋求在人生的某些特定階段離開自己的舒適區。也經常有人問我「我到底要不要出國,出國的意義是什麼?」借本題一方寶地,給出我的看法:
出國讀書,無論去名校還是在國內知名度不高的學校,都要鍛造自己的自律性。如果能成功提高自己的自律,那出國的基本目的就達到了。是的,出國讓你失去了高壓監管,但自己經營好自己的生活,而不是過得一團糟,就需要自律。不僅局限於學習。
出國讀書,你應該學會記賬,並且從理性上認識到揮霍無度的錯誤所在。進而,你應該抱定決心,用這些錢去換來一些價值長久的東西。比如你的英語能力,和你內心的定力。
上面提到定力。定力就是,別人沙灘陽光的時候,你在圖書館,並且不是僅僅換個地方上閑網,而是在解決問題,推進你國外學業的「進度條」。
定力就是,當你國內的朋友、前同事曬包曬娃曬首飾的時候,你在思考自己下個月的計劃,以及這一年的任務。
定力還可以理解為,當國內動不動「全民xxxx」,所有人都一窩蜂地做某件事的時候,你能踏踏實實地想清楚,自己可以做什麼,而做不了什麼。有時,旁觀者清。
出國讀書期間,你的家國情懷會增強。你如何定義自己?你想做一個世界公民,還是保持鄉土底色?在這個階段,你的個人風格趨於定型,看你如何選擇。在成長的過程里,你必須學會問自己一些虛無飄渺的問題。在這個解構一切的時代,抽象思考會被一些人嘲笑,而嘲笑抽象思考的那些人卻一定會被懲罰。
父母正在老去,並且終將老去,你也正在長大,並且終將長大。在你的家族序列里,在你父母的羽翼之外,你希望未來以什麼方式回饋他們?如果你註定無法富足多金,也成就不了什麼偉業,你在國外或許可以重新理解孝心和親情的含義。
以上,也可以看作是我的建議吧。祝好,殷切地。
2017.4.24更新
最近收到許多私信,因為種種原因不接受任何形式轉載,謝謝大家。 如果有在未經許可下擅自轉載,也希望有朋友告訴我,謝謝大家。 有關留學的問題都可以私信問我,樂意給大家解答疑惑。願大家都有美好的一天~以下為原答案:
潛伏知乎很久,一直都是觀望狀態,也許是因為平時太忙,無法冷靜下來好好回答一個問題,所以總是作罷。現在是加州時間凌晨兩點,忽然就想寫點什麼。在旁人看來無比輝煌榮耀的留學之路,其實無比漫長和艱難。
我記得我在美國第一次深深感覺到孤獨的時候,是我從Walmart買到八十刀的自行車,騎回8mi以外的住家。那會我剛到美國,一切路牌都陌生,在國內從來不會騎自行車的我在google map的導航下駛進一條又一條的小路。天色越來越暗,看不清路又沒有燈的我,在沒有控制好剎車的情況下撞到了樹上。
那一刻我覺得我是回不了家了。於是我下意識地打開messenger,用試探性的語氣詢問我住家的另一個國際學生,南美洲的男孩子,能不能開車來接我回家。然後我得到了一句簡單的「None of my business.」於是我在樹下坐了很久,看著那條連路燈都沒有的小路,和我八十刀買來的自行車,拍拍身上的灰,又一個人吭哧吭哧地把自行車踩回了家。
那一個晚上,我感到無比孤獨。po主,這是我想告訴你的第一件事,理解孤獨,適應孤獨。
你會在異國他鄉,找到新的朋友,新的交友圈子,而每個人都過的匆匆,有時候也來去匆匆,要時刻記得自己是獨立的個體,唯有自己內心強大,享受孤獨,才能幫助你真的理解到世間冷暖。其次,我希望你知道,不論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自己想要的。我從來不認為,留學的意義在於拿到高的GPA 換得一份好工作。你需要在留學生涯中找到自己的價值,也許你選擇了旅行來開闊眼界,也許你選擇了4.0的gpa來獲得光明的前途,也許你選擇了儘力融入外國人的圈子誇大自己的交際圈......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選擇,但是不要去放棄,不要被迷惑。
你會看到有那麼多家境平平的留學生們,每天都在拼了命學習,卻還有那麼多紈絝子弟,每天豪車美女,代課一把把地找。留學的一大意義,在於你發現世界上各種各樣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進入了不一樣的圈子,你的人生也會從此改變。也許一群學霸帶著你每天鑽研,也許一群富二代帶著你每天花紅酒綠,也許你只是平凡留學生中的一個。
我只是要提醒你,不要忘記自己為什麼留學。工作?那就保住gpa,多多參與實習項目。文化?那就多多加入外國人的圈子,融入他們。回國高薪?那就踏踏實實學習,本本分分把知識學學好。很重要的一點,量力而行。這四個字很輕,做起來很重。常常體恤父母,因為有些父母真的是花了一輩子的積蓄,只為了讓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
「量力而行」意味著,買你應該買的東西,做你應該做的事情。聽起來很簡單?而你其實還是會動搖,當你看到身邊的朋友們都是好車,看到那些奢侈品的logo如此顯眼,你摸摸口袋裡的錢,想著能不能黑五的時候撈幾個包包。
是 我知道你有錢。但是這個假設建立在,你的支出大於你應有水準的時候。花錢的時候,多想想父母,想想他們在國內會不會捨得買這麼貴的東西。想想父母賺錢的時候是不是那麼容易。想想你是不是,真的需要這件東西。然後很多問題,就此迎刃而解了。
量力而行,你出國從來都不是為了攀比炫富招搖,珍惜父母的付出,也但願你給的了他們回報。
第四 不要去輕易評判他人 別人的私生活 性生活 和誰在一起 劈了誰的腿 都不關你事 你無權干涉 插嘴別人的生活
因為他和你可能有不一樣的生活環境 教育背景 家庭氛圍所以 管住自己的嘴先寫到這裡...早上起來再更新...
2015.11.22更新
第一次回答知乎,謝謝大家的評論和贊同。我其實很想說留學這條路很孤獨,有的時候也會覺得很無助,這些都是正常而不可避免的。
學會聆聽自己內心的想法
學會堅守自己的底線學會體諒在國內辛苦的父母學會如何人際交往留學帶給你的 不僅僅是更豐富的知識 更寬廣的眼界
它更讓你了解 不一樣的人生態度 同樣被值得肯定和贊同的價值觀所以
寫在最後吧「留學這條路上,永遠都不要因為走的太遠,而忘記了自己為什麼出發。」1. 同齡人(不限於同校)是最好的比較和學習對象。如果認識與你相同專業,並在國內或其他國家頂尖高校讀書的朋友,要多關注他們的動態(學習,實習,參與的活動等等)。他們將來都可能成為行業里的佼佼者,要儘可能與他們看齊。不要滿足於在自己學校內取得的成就,也不要過分研究企業巨鱷的成功經歷或致富理念,與你年齡差越大的人,其成功經驗於你越不奏效。
2. 在你所學的專業里,有的人可能因為曾接觸過相關知識和訓練而完虐你。但這並不代表幾年後你依然會被完虐。因此,不要總對自己說「他以前學過,所以比我強是理所當然的」。要向這樣的人學習,並且嘗試競爭。「比學趕幫超」是人人都懂的道理,不要因為對方的起跑線在你前面,就乾脆連「比」都不願意「比」。
3. GPA不是萬能的,但沒有GPA是萬萬不能的。GPA的重要程度高於一切娛樂活動,不能次於社交和學校組織工作,但沒有重要到能夠區分你和其他人孰強孰弱的程度。因此萬萬不要忽視GPA,但也不要從自己出色的GPA里找尋優越感。
4. 若經濟不緊張,不要抱著賺錢的想法參與「多層式直銷」或「代理代購」等活動。想在校內賺錢的話,首選與專業相關的「學術」崗位。例如TA,grader,research assistant或tutor。這些校內職位往往收入不低,佔用時間有限,可謂學有所惠,惠及所學。
5. 找實習要趁早做準備,不要等到其他人都拿到offer了再想自己該怎麼寫簡歷,簡歷要儘早請專業人士過目修改。另外,參加自己感興趣,並且適合自己能力和領域的企業info session以及networking即可。把自己的日程填滿info session,networking,職業規劃輔導,校友經驗談等活動,不代表你的實力能變強,不代表你能找到好工作。
6. 買的東西要物盡其用。買了全套鍋碗瓢盆就要堅持做飯,買了網球拍就要堅持打球,買了健身卡就要堅持鍛煉,訂了英文雜誌就要經常閱覽。在實施大額消費前要做好預算,包括旅遊,年度購物,生日宴會等等。學生的消費水平因人而異,但不能總是打水漂。
7. 不要抱著「成為通才」的想法同時參與3個及以上的學生組織(包括兄弟會,學生會,社團,公益組織等等)。從任何領域而言,你都不需要那麼多學生組織的經歷來襯托自己的優秀。
8. 不要一味相信還在校讀書的學長的經驗。他們的有些經驗尚未成熟,也許能讓你逞一時威風,但對於你長久的發展可能僅有事倍功半的作用。答主還在校讀書,因此不要輕信這篇答案的內容。留學只是放大鏡 牛人更牛 low人更low
1,同樣事情發生在異國他鄉,會更容易陷入思維死胡同。
2,你會發現情感變成快餐,在人群中反而更加孤獨。有些人直到刪除好友,你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名字。3,你或許還會經歷一個人吃火鍋,一個人吃烤肉,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哭成狗卻沒人哄著你。4,偶遇到趣味相同的,你會認為是soul mate,然而你會發現趣味不相同的點其實更多。5,開始漸漸少了家鄉口音。6,對學業有兩種態度,認真or消極。7,消極的話,可能採取其他活動填充大把時間,比如遊戲和無意義的社交,燒錢的惡趣味。8,你的異地戀會折磨你,消耗你。9,剛開學已經開始查看假期機票了,手機倒數日期app里會倒數回國日子。國內國外都沒有歸屬感。10,又開學了,自認為懂了什麼該珍惜,該怎樣做好自己分內的事,這是新的開始。然而,一切又是場惡性循環。有人說大學成績與就職方向無關聯性,或許畢業出路家人也已安排好。如果這樣的話,那果真是帶著年輕的矯情步入晚年生活了。你是自由的,因為你一無所有。但你也輸得起,因為你一無所有。(↑孫正義雞湯)
*
所以這篇是 和見識短淺者聊天是種怎樣的體驗? - 知乎 的延伸篇
並且我的選擇是 高度自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 知乎
以及曾經的校園生活 有哪些典型的「學生思維」? - 知乎
*
私信也好,後台留言也好,這種信息真的非常多。我也會一個個回復,把自己的正能量傳遞給處在困境的小夥伴。畢竟道理誰都懂,可真正實施起來很有難度。
別怕,我在。
加油。
真的不是缺那點錢就過不下去了的話,就別在華人餐館/旅館/酒店打工
別以為那會幫助你歷練能力,
也別以為那些華人老闆會心疼你幫助你,
更別以為這個工作經驗會對你有幫助。
你除了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耽誤了學習,
心理受到摧殘和扭曲以外,
什麼都得不到。
講真——你是來讀書的,
讀書就是你的天職,
把天職做好了,以後什麼都做得好
在楓葉國留學第五年(本科四年+研究生在讀),見題來答 ^L^
前面的答案已經說了很多關於重視學習和打理生活的具體建議了,這裡就不再重複。我姑且簡單地談談出國之後的一些想法:
無論是對於學習還是生活,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 清醒。
1. 分得清楚什麼是必須去做去要求結果的 和 沒有必要性可以順其自然不求結果 的事情:前面很多答主強調了學習便是出於這個道理,畢竟「留學」二字,無論你將來決定在國外安家還是回國,「學」是這項活動的本質和初心所在。
但在此之後,很多答主說了什麼不要買買買,不要囿於中國人圈子,不要這個、不要那個云云我就持保留態度了。因為 人人所求並非相同。當然,這也不是說自己想做什麼就放心大膽去做的意思,而是說 在達到了必要要求之後我們才會擁有更多的自由。如果你花費了較少的時間在學習上做到了讓自己滿足的程度,多出的時間去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前提是不傷害自己,也不傷害他人)有何不可?如果你和老外交流並沒有問題,學習、打工或實習也沒有語言交往能力的硬傷,何必執著於遠離中國人圈子?所以,很多答主提到的成堆成堆的「不要」,主要是為了勸誡大家要先把必要的事情做好,至於這些「不要」的具體內容,每個人可能都不大一樣,不必偏執。
至於什麼是「可以順其自然不要求結果」的事情,很簡單,戀愛不就是么。如果在留學階段把它設定為「必要要求」,那豈不相當於「為了戀愛而戀愛」?或者我們來說旅遊,如果你沒有旅遊的心情,卻因為把它認定成「必須」而說走就走,這不也是「為了旅遊而旅遊」?我舉的這些例子或許對很多人來說沒什麼說服力,但是把這兩件事當成非常個人的、私密的事的人自然會懂。畢竟,為了戀愛而戀愛容易糟蹋人,為了旅遊而旅遊也容易糟蹋整個旅程。這些事情在我看來並不是懷著個人意志力強行也要拿下的事情(but對留學生而言學習是需要強行拿下的),而是 錦上添花 有則享之 無緣亦不介懷。還有很多很多類似這樣的建議,最重要的不是別人建議的內容,而是針對這些內容,你覺得呢?對你來說,你會發自內心覺得不做不行么?
不做不行的事情努力去做,不問結果的事情隨性去做。
2.學著了解、審視自己,看得到自己和他人的相同與不同,看得到自己的潛力和局限:
關於這一點,我要給大家講故事了~剛到加國的時候我和多數留學生一樣,考慮到相對便利的移民政策,覺得選專業也應以「好找工作、能留下來」為重而選了經濟(呀呀呀呀不要跟窩提什麼精算、統計云云,純數學的臣妾做不到啊!選經濟只是避重就輕而已-_-#)。其實我真正感興趣的是學語言,但是沒出過國的我總會隱隱擔心 用本就是外語的英語再學一門外語 會不會吃不消啊。那時我的主要選擇基本是隨潮流而動的,當然,在自己能力允許的情況下。
當時大家盛傳的兩門容易pass的所謂「鳥課」,一個是一門基礎的物理課(普遍評論相當於國內初中水平),另一個是初級西班牙語。為了湊學分,按照大家的建議我兩個都選了。於是我發現……基本趨勢是,中國同學在物理課上橫掃千軍直接把平均分提到比我們學校整體平均要多個十幾分的程度,然而在西班牙語課上大家基本上就是「好pass不好拿高分」的狀態——那麼問題來了:我的個人表現是完全相反的呀!!!我為物理課預習、認真聽講、複習還找同學輔導,看到我聽課的樣子,最初跟我強調這個課是多麼簡單的同學都感嘆「看來你上物理課確實費勁啊」,就這麼費勁我最後也只能考到均分TAT 我真是¥%#%%……與之相反,西班牙語課上,第一個考試我就拿了近乎滿分+_+ 後來便幾乎一直如此。一開始我擔心老外語言細胞很強 與之競爭沒有優勢,畢竟加國是雙語國家,又是移民國家,國民的背景來自全世界,普遍來講人家確實語言方面背景雄厚。可是在西班牙語課的種種經歷讓我了解到,哪能沒有優勢吶,對語言的熱愛就是我最大的優勢。後來我見到了一個來加國學法語的中國朋友,那時她對魁省老外說法語的樣子徹底擊中了我,因為我完全能夠想像得到自己有多想有一天能夠創造同樣的畫面。對於這個我並非只是想想而已,而是認真地考慮了轉系的可行性,考慮了做這件事的機會成本,最終才做出了符合自己內心所向的選擇——轉系學法語。
在這整件事上,我需要在至少兩個問題上去了解和審視自己:其一,關於兩門「鳥課」,和大家相比,我所長之處不在物理,反而在語言學習上,如果我早些認清這一點而不是追隨主流,至少可以節省轉系需要耗費的時間和精力;其二,關於追隨「興趣」還是「穩妥」,我終於認識到對我個人而言更重要的是前者。我可以為了更好地享受興趣而努力去實現穩妥,卻做不到為了單純的穩妥而犧牲掉興趣。
自然,對於轉系的事,有朋友毫不客氣地指出我實在「魯莽」、「胡來」。因為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我只是知道一些讀音規則,連一句完整的法語還講不出來。可是對於學外語,我卻在直覺上很相信自己的潛力。或者說,不只是相信,而是清楚為了好好地去走這條路需要付出怎樣的努力,而我是不是能夠付出這種程度和方式的努力。把這些都考慮到之後才做出的決定,還算得上「魯莽」么?不過我只需要對自己確信,並不在意別人的假設。即便我希望求得別人的認同,那也得靠事實說話,不必做沒有意義的爭辯。這不,當我學了兩個月之便通過考試跳過一年課程之後,那個說我胡來的朋友就完全改了評價。但我也知道自己的局限,兩個月速成式的學習,容易出現知識漏洞,尤其是基礎知識。所以轉系之後就一直在大補特補。
其實,看得到自己和他人的相同與不同 的同時也就更容易理解別人了。畢竟每個人的背景和經歷都有其特殊性。「學習」作為「留學」的主要課題,可以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我當然不是鼓動大家都去學更感興趣的專業,只是想說對自己所做的任何選擇都應當有清晰的認識。即使大家是同一個專業的,興許還抱著不同的目標和追求,重要的正是認清自己的目標和追求在哪裡,可以被別人影響,但別輕易被別人動搖。
說得更具體點,在外留學的大家明顯感受得到,留學或移民人士整體組成了一個明顯的「圈子」,共享數目巨大的信息,比如一些約定俗成的「最遲大三必須找實習」,「目前x省移民政策最有利」等等。可是具體到每個人身上的可能性是不一樣的,你的大三如果不滿足去找實習的條件呢?那個政策最有利的x省有沒有別的地方對你很重要可是它剛好不滿足呢?
綜上,還是那句話,每一個別人認定而傳輸給我們的籠統的東西,都需要被鑒別能不能具體到自己身上。
3. 「留學」一事,因為文化環境的差異,對世界觀、價值觀的塑造有相當大的影響。在這種背景下,更需保持理智,做出符合本心的選擇:
1)汲取外國(特指西方國家)思想中真正的精粹,譬如民主、(有度的)自由,譬如尊重、平等:
不記得哪位駐法翻譯還是外交官(這位大人 記不住名字的我實在對不住您啊…… )曾語:「我認為,中國應向法國學習的是 多元,而法國當向中國學習的是 變通。」我深以為然。「多元」是一個社會開放和包容性的體現。在歐美國家,我們見得到更多特立獨行有著五花八門愛好的奇葩,當然也包括一些能站出來給自己發聲的群體,比如同性戀或女權主義者(國內不是沒有,可能……大家懂的,他們要為自己發聲想必會更加困難)。當我們每每遭到各種罷工和遊行示威時,比起抱怨噪音和由此帶來的不便,我們是否看到了他們索求的那一份尊重?我認為這些在國外更日常更開放討論的現象就像一種input,即使我們不去刻意碰見,只要見過了,見多了,多多少少能在心裡聽得到那樣一種呼聲,由此為我們創造了了解、學習「尊重」等精神精華的機會。
2)不要因為從某一人處得來的經歷上升到整個群體:
國人自不必說,最近國內的偏見地圖都已經出來了(-_-#)……順道一吼俺就素河南人ˊ_&>ˋ
跟在國內相比,留學在外最容易建立的偏見來自老外。畢竟我們不夠了解這個歪果仁的「本土」國度,因而更容易大而化之地把一個老外的行為上升到他們的整體。比如老外對中國的評價,可能只有一個人誇獎了下,就會讓有的人覺得「老外對中國印象不錯」,或者一個老外說了些冒犯的話,就會讓人把情緒對準那整個國家,而對於那些為數不少的傾向於貶低自己祖國以求得他人認同的那種留學生,那些負面評價倒反而會讓他們更加認同,也更加污化中國。殊不知,作為一個群體,無論在歪果仁還是在國人之間均有階級之分。說「階級」主要是為了引出一個人的社會資源、教育資源(這二者和階層密切相關)、個性和經歷共同塑造了他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我們無法期待任何人能對自己並不了解的事做出客觀評價,我們自己同樣不應該在不了解的情況下不加前提肆意評論。
於是我想起還有一點,對祖國情感很深的同志們對於在國外長大的中國人,請不要對他們對中國的漠不關心而耿耿於懷。畢竟他們成長的環境和我們不同。就像我們會有祖國把自己養大的這種親情和眷戀一樣,即使頂著一張中國臉,養大他們的,並不是中國。跟在國內相比,因跨越國門,很多問題上的立場也會成為一件重要的事。關於傾向於貶低中國的留學生,我無意評價他們的立場。畢竟這些事情都是個人選擇,就像我出國之後慢慢變成五毛一樣^_^ 不是說一定要採取個什麼立場,但是至少要做到,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不做違心之舉。不確定可以不選,誰拿槍指著咱腦袋啦?
3)不要因為在外國見證的任何一個小點滴輕易地進行中外對比並賦予褒貶: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說起這個讓我先笑會兒,昨天才看到一個知友說中國人拿中國和外國對比時等於是拿中國和所有中國以外的國家對比從而得出中國種種不如「外國」的結論,我覺得這話說得真是到位啊哈哈哈哈哈哈哈紅紅火火恍恍惚惚……
咳咳,嚴肅(  ̄____ ̄ ).
首先,這樣的對比+賦予褒貶並不客觀。就算你內心已經不是中國的子民了,也請像尊重任何一個國家一樣尊重她。
發展程度差別是老生常談,「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就不說了,你能拿一個略微懈怠的常勝學霸的成績來和努力奮鬥ing的學渣對比么?然後呢,咱不談硬實力,就說具體的文化,我就舉梁漱溟先生的《中國文化要義》中的一個例子,公德和個人道德。毫無疑問,我們的普遍印象自然是歐美人公德素養更高,對個人道德要求相對寬鬆(=非常重視私生活不受干涉,也不干涉別人的私生活),而國人恰恰相反,公德素養實在有待提高,對個人道德卻是強加捆綁,以至於如今「道德」都有污名化的傾向了。然而我們或許尚未了解到的是,這樣的現象亦有其歷史社會意義上的成因。梁漱溟先生談到,西方文化是宗教本位,而中國文化則是家庭本位。宗教本位的文化,由於宗教的性質(信教者超越血緣皆成兄弟姐妹不分彼此),一方面培養了團體的協作精神,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個人與團體的衝突,而當這種衝突發展到十分激烈的程度,就需要一場強勁的思想改革來解決,這就是為什麼像以真理之名反宗教的啟蒙運動和它強力提倡的個人自由在歐洲發生、壯大。自此以後,個人自由的觀念變得深入人心。為何在我國沒能出現這般激烈的思想改革?梁漱溟先生解釋道,中國通過「家庭」這一微型社會調和了個人與集體之間的矛盾,所以二者之間的對立衝突從未被激化到如此地步。與歐美國家相反,「家庭」的監視(原用語不是「監視」,大意而已)作用使得個人道德被放到備受關注的位置,比起和沒有血緣關係的外人的團結協作,對家庭本位文化的中國人而言更重要的是在「家庭」這一基本社會單元內的表現和評價。
大意如此,能力有限,若有曲解處請專家大牛指正。當時看到這一段我著實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我實實在在地認為,任何關於人文的東西,都不要輕易做判斷下結論。我舉的例子也只是給出中性的解釋,並無強行褒貶之意。但是坦白地感性地講,了解到這一點的時候,我對國人的行為多了幾分理解,心裡自然很高興。不是說找到了借口,而是更要懷著自信去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啊。
其次,我想說,我理解別人的個人追求和個人立場,但至少對我而言,再窮再爛,媽媽就是媽媽。被霧霾熏著的不會只有我自己,被人情世故搞得筋疲力盡的也不會只有我自己,因為我不過是那麼渺小卻確實存在的一份子,每一分疼痛都牽扯著億萬神經。這不是聖母情懷,聖母對現實態勢並沒有理性的認識。而我所要表達的是,總有那麼些人,在認清態勢之後依然會選擇看似不利的情境。但這並沒有什麼難以理解:正因為有太多顯而易見的弊端和缺乏,才需要我們來改進來建設。我們從父母一輩手中接手這個被他們形容為「世道艱難」「人心險惡」的社會,就是為了給它帶來改變,或是像電影《熔爐》最後所說的,「為了不讓這個世界改變我們」。理想主義者的犧牲奉獻,永遠都是在為後世的現實鋪路。
祝大家都能實現出國留學的那份各自的自我追求,也祝所有像我一樣的遊子帶著豐收的碩果傲然歸來。最寶貴的是知識和時間,最廉價的是超市裡的卡路里和youtube上的國產綜藝。
1. 如果有同學告訴你學習不重要或者及格就行,請一定不要相信他。學習非常重要,分數也要盡自己所能,一定不要給自己將來後悔的機會。2. 請盡量利用學校一切資源,畢竟花了那麼多錢,圖書館的藏書,優秀的學生同學,優秀的導師資源請務必利用好。3. 國外留學的時光是個向外開拓眼界的好機會,同時也是向內更好地認識自己的機會。請珍惜在學生時代能有一個這麼好的機會。4. 遇到困難,不要輕易否認自己,也不要輕易逃避。不要腦補別人的一帆風順,從而陷入自怨自艾的地步。所有你認為光鮮亮麗的前輩們其實都經歷過很多。可以多向他們請教。5. 不要給身邊的朋友有無限地期待和依賴,同時也不要做個捨己為人的爛好人。沒有人有義務去幫助你,同時,你也要保護好自己。凡事多講原則講規則,不要傾向於講人情講道德綁架。有感恩之心,行本分之事。
謝謝評論里有同學事無巨細的補充和評論。我會把所有有益的建議作為推薦評論放最上面,歡迎大家留言、吐槽和收藏。
—分割線—
在英國一年的留學時光是我人生最難忘的一段時光。童年時期就深種的留學夢想得以實現本應該盡情享受,可是我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會有遺憾,或者說「那個時候要是這麼做後來就不會如此這般」的想法。
第一,不要只和中國人或者華人做朋友,不要畏懼表達和展示自己的機會。我是個很典型的中國大陸教育體制下長大的學生,在國內渴望與外國人交流,喜歡學習外語,並對來華的外國人抱有濃厚的興趣。然而也許是去了劍橋大學之後身邊的人太優秀了(這感受如同國內某偏遠地區狀元考入清北),我的落差還是比較大的。曾經托福110+,英語英語年級前列的我因為文化差異、英語實際應用和課本上存在較大差別而聽不懂外國同學在講什麼。再加上我性格比較內向怕生,不是特別擅長與人社交,久而久之我還是只與會中文的人做朋友,成了學校的邊緣人,上法律系的課也是很吃力,專業辭彙和海量發條讓我的大半年都在圖書館死命K書。到了後來走的時候一個特別好的外國朋友都沒有。這樣想想,如果只是學知識和拿文憑,我在國內讀個研就可以了,我還費那麼多錢出國做什麼?
所以,我對即將留學的你們最大的建議是,勇敢和不同國家的人做朋友,在生活中和學業上都用盡全力鍛煉自己的外語水平。不要害怕丟臉,有什麼不懂的、想和老師交流探討的,儘管厚著臉皮說。國外的老師都比較有耐心,而且鼓勵有不同的奇思妙想。即使你們不是學外語專業的,良好的外語水平、表達能力、社交能力,仍然非常重要。
第二,趁年輕,好好學習怎麼戀愛、談一場學生時代的戀愛吧。也許還在學生時期的你會覺得談戀愛太消耗精力,而且還存在畢業後規劃不同「畢業後就分手」的可能。可是實際上很少有人談一次戀愛就成功步入婚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學會怎麼吸引異性、怎麼在多巴胺分泌旺盛的情況下依然保持清醒和理性的頭腦,這也是非常必要的。回顧我的留學時代甚至整個學生時代,能想到的都是忙著K書、考試、社團、找實習找工作,沒有好好談過一場校園時代的戀愛。結果呢?我後來遇到心儀的人,不知道怎麼吸引他,不知道如何跟他相處。到了工作崗位,社交圈子變得更窄更單一,又遲遲邂逅不了理想的對象。怎麼回憶怎麼覺得人生好像缺了一塊。
第三,要把安全當回事。國外的月亮真的沒有比較圓。家人最大的希望就是你能平安健康地學成歸來。能住宿舍盡量住宿舍,沒有宿舍盡量和朋友住好一點的地方,不要為了省錢選危險的區域。女孩子晚上盡量不要在外面瞎晃悠,男孩子也多長個心眼,在大都市人多擁擠的地方結伴而行,包往前背,遠離阿拉伯人、吉普賽人、黑人等等,一切找你簽名、綁紅繩的不要去。火車站、廣場、地鐵站、景點門口尤其注意。
最後,留學幾乎是每個海歸最難忘的一段時光。請盡最大可能,認真學、放肆玩、放肆愛吧!加油!
留學六年正被final期搞得焦頭爛額的學姐的忠告:
好好學習別掛科比什麼都重要!
好好學習別掛科比什麼都重要!好好學習別掛科比什麼都重要!不要被任何酒局飯局牌局擾亂生活
不要貪慕虛榮 不要沒有主見一叫就走不要養成不健康的生物鐘掛一科重修的錢都可以買個包!
掛一科重修的錢都可以買個包!掛一科重修的錢都可以買個包!考完試放了假想去哪玩去哪玩想怎麼醉怎麼醉想買什麼就買買買總之不掛科你就可以隨便發羊癲風!加油!推薦閱讀:
※帶蕎麥皮枕頭可以在加拿大入境嗎?
※英國留學生回國就業真的有這麼難嗎?
※如何在本科期間認識國外高水平的研究生/博士生導師?
※如何在多倫多大學和UBC大學之間選擇?
※太傻留學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