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李健的新專輯《李健》?
李健還是那個李健。大熱之前他的歌曲是你的桃花源,沉迷其中靜靜欣賞。而今家喻戶曉,被貼上」秋褲男神「、」貓系理工男「」清華哥哥「各種標籤也不受影響。回到音樂中,依然高貴而謙遜,睿智而忠厚,寬容而矜持。
整張專輯的主題《不惑之年的始惑,用音樂反思生命》特別好。"早已過了青春年少,內心不會輕易起波瀾「四十不惑,往好了說,現世安穩,歲月靜好。」有了閱歷、資歷,內化了品味、情趣乃至個性。當理想激情、熱烈情深不復,眼前的世界更加清晰,這個時期的男人該是更令人著迷。不同時期創作的專輯,反映出的心境和感覺是不同的。看到莫衷一是的評論突然就想到孫燕姿的《克卜勒》, 同樣是幾年沉澱,精雕細琢 ,氣質很安靜的專輯。歌迷不乏失望的聲音。過了而立之年,經歷了《天黑黑》的橫衝直撞,被誤解被騙, 經歷了《年輕無極限》的張開手就要起飛 ,經歷了《我不難過》的歇斯底里。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接下來不該是這樣嗎?
說到專輯,後期創作空間漸小,像許多歌手一樣,有些歌曲難以避免旋律詞句意境上的似曾相識,靜不下心,聽起來難以有代入感,甚至膩味。我們不是批評家,不妨寬容一些,沒有人可以獲得源源不斷的靈感,即使頂尖的藝術家也不能把每件作品都弄成原子彈,偶爾也要允許自己生產一批常規武器。
靜下心來,整張專輯聽起來舒適、得體、誠懇、真摯。能感受到編曲伴奏上下的功夫,一貫的旋律悠揚,意境深遠。唱作上不乏新的嘗試,有些歌編曲上不能耳目一新,至少有刻意規避擺脫之前的創作,立求不一樣。每首歌曲言之有物,專輯簡介《不惑之年的始惑,用音樂反思生命》,清晰明了的傳達出了李健創作每首歌的經歷緣由。幾年下來,鮮少發微博的李健也可已以從看到靈感的蹤跡。作為聽友,除了跟隨他的腳步,從音樂中靜靜感受,我們還能做什麼要求呢?
美若黎明 - 李健
詞:李健 曲:李健 趁著你還沒醒來 我已悄悄地離開 迎著第一縷風穿過最後的霧靄
黎明還沒升起來 心裡已經有期待 雖然還有傷痛 早已習慣了忍耐 我聽見那天堂鳥 已開始了歌唱 跑過來又跑過去的風還在遊盪 我看見那夢中人走出彩色的房間 遠處漸漸升起不一樣的朝陽回望曾經的旅程
三言兩語說不清 過去的已過去 今天已經到來 我聽見了人們說起親切的話題 歌聲里的你和我會永遠在一起 我看見了陌生人漸漸熟悉了起來 眼前的世界從未有過的清晰 我聽見那天堂鳥已開始了歌唱 跑過來又跑過去的風還在遊盪我看見那夢中人走出彩色的房間
望著我說出了那句動聽的語言 我聽見了人們說起親切的話題 歌聲里的你和我會永遠在一起 我看見了陌生人漸漸熟悉了起來眼前的世界從未有過的清晰深海之尋 - 李健
詞:李健曲:李健
這無窮宇宙誰能看得透 不知不覺中你已經遠走 我以為自由 是隨意的擁有 可是到最後 快一無所有 我的輝煌讓你黯淡了很久 我的揮灑窮盡了你的所有 在那擁擠的天空何止烏雲密布 我已經深陷迷途還不清楚 竟義無反顧這無邊海洋裝不下慾望
每一朵浪花都歷經滄桑 我的輝煌讓你黯淡了很久 我的揮灑窮盡了你的所有 在那擁擠的天空何止烏雲密布 我已經深陷迷途還不清楚 竟義無反顧 曾經輝煌的地方如今已荒蕪 一路孤獨鋪滿了你的去處 在那風平浪靜的下面暗流涌動我已經踏上征途 狂奔向你
竟義無反顧 Wu 這無窮宇宙 Wu 誰能看得透 Wu 讓我奔向你Wu 給你我所有 眾妙 - 李健 詞:李健曲:李健
我拜見過許多的神仙 可我的信仰還是沒看見信仰 我生在最寒冷的地方 與生俱來最熱切的渴望渴望 不是所有的廟宇都灑滿恩惠 就像不是每個人有靈魂 當我看不到通天的道路 像在迷宮裡尋找 可我忘不掉曾有的瞬間心裡升騰的美好
那是一團不滅的火焰 在我心裡忽明又忽暗 火焰 我寧願神靈存在給我些安慰 儘管它總讓我覺得不完美 當我看不到通天的道路 像在迷宮裡尋找 可我忘不掉曾有的瞬間 心裡升騰的美好 當我又看到無邊的虛無 似乎註定無處可逃 可是我知道有人在尋找尋找從未見的美好在開始具體說《李健》專輯之前,我想先探討一個問題:對於一個出道十幾年的、四十歲的原創歌手的第六張專輯,我們應該以什麼標準來評價?
在我看來,要求一個歌手的專輯必須一張比一張好、張張驚艷,這未免有點太苛刻了。要知道,即便是那些可以載入流行音樂史冊的世界級音樂人和樂隊,絕大多數也都是在達到某一個巔峰後,幸運的能夠保持一定水準不斷出作品,不幸的甚至直接一落千丈、如流星般滑落。
所以對我來說,對於一個已經出道多年的歌手,他的專輯只要滿足以下三個層次,我就可以給高分:
第一個層次:最好的那幾首歌,要有驚喜,或者說「突破」。
第二個層次:中游的那幾首歌,要能達到他過去作品的中上乘水準。
第三個層次:最差的那幾首歌,要能達到現在整個華語樂壇作品的中上乘水準。
至於其他更高的要求,我覺得可以作為我們對這個歌手的希望,卻不應當成為我們評判他的標準。
——至少對於我個人來說,《李健》這張專輯,三點都做到了。
第一個層次:《滄海輕舟》《眾妙》《迷霧》《風吹黃昏》這幾首歌給了我驚喜——所謂「驚喜」,簡單來說,就是在這張專輯之前,我不會想到李健會寫出這樣的歌。
——比如在《滄海輕舟》和《眾妙》以前,我不會想到一貫著眼於生活和自然題材的李健,也會探討這些哲學層面的話題;
——比如在《眾妙》《和《迷霧》之前,我不會想到過著以書和咖啡為伴生活的李健,也會有如此冷峻犀利的筆觸;
——比如在《風吹黃昏》之前,我不會想到唱歌一貫雲淡風輕、連《小鳥睡在我身旁》《凌晨兩點》那樣的歌詞唱出來都不會讓人覺得太甜膩的李健,也會有那麼震撼人心的低音和哭腔……
第二個層次:《深海之尋》《美若黎明》《雨後初晴》這幾首歌,在我看來可以達到李健以往作品的中上水準。
《深海之尋》的寫作方式讓我想到了《我始終在這裡(But I Still Love You)》——歌詞中「你」和「我」兩個意象所指不詳,二者之間的關係可以引人無限遐想,小到人與人之間、大到社會命題,似乎都可以對號入座——什麼叫情懷?在我看來,一個人的情感叫情愫或情緒,而所有人共通的情感就可稱之為「情懷」。
《美若黎明》《雨後初晴》兩首歌都比較清麗明快,在編曲上別出心裁,前者借鑒馬爾克斯「魔幻主義」的寫作方式,讓我想到小鍾筆下的《紫羅蘭》;而後者「我不在意世界多絢爛,我只相信古老的情感」則讓我想到了《眷戀》中的那句「我聽過見過也擁有過,愛恨情仇交錯,可我從未放棄過,對真愛的執著」。
第三個層次:《日落之前》《消失的月光》《假如愛有天意》這三首歌,在我看來也許沒那麼出色,但同樣有它們存在的價值和可取之處——比如,即便我們會吐槽歌詞平庸,但有多少人被「這一切還不算太遲」、「親愛的我要你遠走他鄉」和「但願你被溫柔對待」這三句歌詞感動過呢?對於一首歌來說,還有什麼比能感動人更重要的呢?
另外,我相信我所排出的這三個層次,必然很多人會有不同意見——這不也恰恰在一個側面說明了,這張專輯裡的每一首歌,都自有它的魅力嗎?
如果說以上是用比較感性的方式,敘述了我對專輯裡每首歌的印象,那麼下面我會理性地說說我對這張專輯旋律、歌詞、編曲和製作的看法——其中也會有一些批評意見。
旋律:很多朋友可能會覺得旋律不及李健過往的作品驚艷,這一點我是贊同的,但問題是,就像我開頭說的,如果你要以他過去的最高水準來要求新的作品,這未免有點太強人所難了——要知道,對於一個原創歌手來說,最容易枯竭的就是旋律創作的能量,所以很多音樂人到了後期,難免就會自我重複,甚至抄襲他人。而李健這一張專輯裡的旋律,雖然確實不夠驚艷,但至少做到了兩點:一是好聽且耐聽,二是沒有特別明顯的自我重複、更沒有抄襲——有些朋友說很多旋律似曾相識,我想這樣的相似性只是籠統的感受層面的,並沒有具體的理論層面的支持。
歌詞:過於李健的作品一直是旋律遠大於歌詞,而這張專輯似乎達到了一個平衡,這毫無疑問得益於他歌詞的進步。當然,從文學技巧層面來講,確實還是不夠好——但駕馭文字也是需要天賦的,李健讀書不少,如果不是缺乏這方面的天賦和靈性,作詞水平早就不應該是現在這樣了。
何為「靈性」?比如我前面提到的《美若黎明》和《紫羅蘭》,前者是李健特意提到借鑒了馬爾克斯的寫作手法,而後者則是我在當年聽這首歌時,自己想到了馬爾克斯——如果我沒有想錯,那麼小鍾對這種寫作方式的運用,顯然比李健更加不著痕迹、渾然天成。
再比如,《滄海輕舟》《眾妙》這兩首歌中,李健想要探討的問題和揭示的道理是非常獨到且深入的,但他表達這些想法的方式,似乎還是有些生硬——明明心中有「厚積」,卻受限於文字能力,最終只能「薄發」——這是李健至今也沒有解決好的最大硬傷。
然而,這張專輯的歌詞依然給了我很大的驚喜,原因有二:一是歌詞的深度和格局比過去有了質的飛躍。在這張專輯裡,李健開始探討一些他過去不曾涉及的、更加宏大和深刻的命題,並且沒有人云亦云,而是寫出了自己獨特的角度——在我看來,李健早該這麼做了,因為比起其他民謠歌手(雖然他不完全算民謠),他最大的劣勢是文字技巧,而最大的優勢則是思辨能力。
另外,我最欣賞李健的一點,就是他的歌詞永遠言之有物,這一點與許多民謠歌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在聽很多民謠作品時,常有這樣的感覺:有時候我會被某一句歌詞所驚艷、或震撼到,但一首歌聽來聽去,似乎整首歌也就只靠這一句歌詞撐著了;還有時候,我會對一首民謠的歌詞「不明覺厲」,但仔細探究來探究去,最終也只剩「不明覺厲」了……而李健從來不會這樣,他的歌詞從來都不會「有句無篇」,更不會讓人「不明覺厲」,反而常常在初聽時「不明也不覺厲」,一遍遍回味時卻突然意識到「原來這句歌詞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在豆瓣里寫了這樣的短樂評:華語樂壇里有那麼幾個音樂人能做到不討好大眾,但唯有李健,他連小眾也不討好——因為他永遠把乾坤暗藏在風平浪靜下,永遠不會用噱頭去花枝招展地吸引別人。
至於編曲和製作,因為我不是音樂專業人士,所以不做過多點評,只想藉機表達我的兩個觀念:
一是,似乎是受到近年來一些音樂電視節目的影響,很多聽眾開始過分「神化」編曲的作用——在我看來,詞曲才是一首歌的靈魂,而編曲只是錦上添花——但現在很多流行歌手在製作專輯時,用非常華麗、噱頭十足的編曲來掩蓋詞曲本身的平庸,這在我看來是非常不健康的理念。而且似乎我們的國人還是難免有一種「崇洋媚外」的心理,所以一首歌只要貼上一個什麼「Trip-pop」、「哥特搖滾」、「騷靈」之類的標籤作為噱頭,就會受到大家盲目的追捧。
另外,李健在《心升明月》《眾妙》這些歌曲中,用東方的旋律和歌詞配以西方樂器編曲——這在我看來是非常有價值的一種嘗試。因為其實編曲是西方的概念,而東方音樂、或者說我們中國的傳統音樂,其實是以旋律見長的。但很可惜,日本音樂比較好地傳承了旋律上的優勢,而我們華語音樂,卻在近十年不斷學習、甚至照搬西方音樂的過程中,逐漸丟失了自己本身的傳統優勢。而且在我看來,華語音樂走向世界的方式,不應該是我們的歌手拚命去學英語、唱英文歌、或是唱跟英文歌沒什麼區別的中文歌,而是應該找到一種真正融合的方式——比如李健的這種嘗試,就是一種空間很大的可能性。
二是,音樂固然是一門藝術,但唱片是一種工業——所以在我看來,一個音樂人應當對唱片的製作水準有極高的要求。你沒錢的時候,做品質很低的Low-Fi專輯,這是可以理解的,甚至也是值得敬佩的;但現在你有一定財力了,有唱片公司願意支持你做唱片了,而你卻為了保持樂迷心中那所謂的「樸實感」、「真誠感」,而刻意把唱片做得聽起來很粗糙、甚至粗陋——這在我看來是一種極不可取的虛榮。
(PS:以上兩條絕無特指,請千萬不要玻璃心對號入座。)
最後,綜上所有,在我看來,《李健》雖然算不上整個華語音樂史上多麼出色的一張專輯,但它算得上是近期華語樂壇中超出一般流行音樂水準的、一張極具藝術感的專輯。更重要的是,李健擁有自己獨到的音樂理念和處世哲學,而這些在他多年的堅持和努力之下,形成了獨一無二的音樂氣候——而這張專輯《李健》告訴我,他還會越來越好、還有新的可能性——因此,不同於有些歌手我曾喜歡、現在卻因怕失望而不敢再期待,對於李健,我還依然願意期待他以後的每一份作品。
補充一下,經提醒右邊是個⑥,我瞎眼了沒看出來…666
其實到現在一直沒有時間仔細聽這張專輯。因為我平時聽歌的狀態都是一邊聽一邊畫圖或者做其他的事情。而健哥的歌有種魔力,如果不仔細聽,你甚至會覺得千篇一律。可有一天靜下心來,會覺得直擊內心。因此尚不能從音樂的角度專業地分析,我想從專輯的裝幀這個方面大肆讚揚他一番。
第一次看到網路上這張封面的時候,它和我腦海中那個李健是重疊的。他不屬於娛樂圈,他是藝術家。他有思考,有個性,本真,誠懇。而這個專輯封面無疑是樸素卻大膽的。冷靜而犀利的眼神,慵懶卻積極的身姿。這是一張看著世界審視自己的面孔啊。聽聞這是李健的朋友經年之前為他創作的人像油畫,健哥這些年來,越看越覺得像自己。我真羨慕,也為他高興。依我拙見,畫人像形似不難,神似卻要幾分默契了。李健有這麼理解自己的朋友,有這麼多年不僅不動搖,反而越來越堅定的本心。我不後悔將他作為偶像。王志宏老師選擇了這幅畫作,當真是慧眼。專輯設計找到在台灣以書籍設計知名的王志弘老師,李健從頭到尾只有一個要求:希望設計可以回歸到最傳統的方型包裝,不要過多的花俏,要唱片只說出音樂該說
的故事。王志弘老師使用了中國當代藝術家王邁送給李健的畫作當作封面,這張畫作一直掛在李健家裡,就好像「李健」是靈感的源頭,提供給外界靈感,再藉由其
他媒介反思回自身,成為雙向的省思,也就像李健的創作一樣,不停的被激發、去激發。在設計上,用極簡的當代感表現深刻的音樂,少了外界對李健的柔軟印象,
把李健個人所獨特俱有的態度個性,表現無遺。
一開始,我對封面的感受就是如此了。甚至右側的兩個方形讓我有些不解,以為只是用來平衡色彩和構圖的。直到今天我拿到了朋友送給我的二十歲生日禮物,也就是這張專輯。早有準備卻驚艷得無話可說。我開始學習設計一年半,在努力地提高審美能力。在此以我尚不成熟的認知和最通俗的話語講講我發現的其他驚喜之處吧。
仔細看這張油畫。最主要的顏色是黑色,而領帶是綠色,肩膀上和面部也有隱約的綠色。這樣一來右下方的方形是綠色就不足為奇了。我美術老師講的一個色彩原理是重複與均衡。簡單的講,就是在一個畫面中每種顏色至少要重複三次,構成三角形來使畫面均衡。當然這並不是說在實戰中一定要每種顏色用三次,而是強調要通過重複和分布的大小、位置讓畫作協調,不會使某種顏色突然「跳」出來。那麼看到左上方的暖色調背景和面部的紅色,右上方用紅色就不足為奇了。
仔細看這一紅一綠兩個方形。紅色方形通過對角線分為兩個顏色略有差別的三角形,而綠色方形中間有一個圓形。這難道......是音樂與幾何的關係?是理智的代表?這也是我覺得有些奇怪的地方,直到今天我打開了專輯,發現——
這可咋整?重複出現了!
然後——你猜到裡面裝的是什麼了嗎?對。是唱片,圓形的。
是歌詞本。現在看三角形是不是有翻動書頁的感覺。
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之前絲毫不懂,現在慢慢明白做有新意又有心意的設計有多難。即使只是做到「看著舒服」,都夠讓很多人絞盡腦汁費勁辛苦了。而字體的設計也頗有講究。英文字體為什麼這麼大,為什麼在這個位置?它和上面兩個方形是居中對齊的啊!而中文字體在左下方既能平衡又不搶戲,字體大小恰到好處,收在油畫中間的位置。下方整個長條的白色主體又沒被破壞,簡潔大方。同樣簡潔又美觀的字體還有標題和歌詞。劇透太多了,終於明白為啥要收藏專輯了。晚上急著想回答,燈光不好畫質略渣,見諒。等我對音樂認識更充分而理性了,可能會談談對這十首歌的理解吧,現在還不敢妄加評論。以上所寫一切,同樣歡迎指正。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李健:禁慾系男神?胡扯! 歡迎看健哥各種訪談,感覺像是在學做人。當年偶然看開講啦看到李健那期,說到一個患病的小姑娘聽到他的《嚮往》覺得生活有了力量,而李健見到她也很感激感動。我同樣動容,第一次明白原來音樂真有這麼偉大的力量,不是只有群眾演員才會為音樂流淚的。這也許是「the gift of music」那個時候起就特別喜歡李健。相信所有真心喜歡他的人都能懂。即使後來在《我是歌手》一炮而紅,他依然是淡然睿智的他,我依然是喜歡他的我。對了,超級羨慕他和小貝殼。先上一張封面圖
做個搬運工,以下引用來自QQ音樂專輯介紹。自己看法在最後。封面來自於好友、藝術家王邁在1998年為他畫的一張肖像油畫,當時李健覺得不太像,但至今17年過去,他越看這幅畫越像自己,雖外形多少有了些改變,但最初的神態始終未變,畫里的他冷靜,思考,帶著一種懷疑,這是他一貫的常態。而做到第6張唱片,李健終於有勇氣和想法,區別於大多數傳統唱片,以油畫做封面,做一張個人化、藝術感很強、遠離工業感的唱片。為此,還專程找到在台灣以書籍藝術設計聞名的王志弘老師合作,希望唱片可以回歸到最初的模式:傳統方形的環保紙包裝,沒有塑料感。而王志弘老師也大膽的在整張專輯設計中僅使用一張油畫,以第「6」張發展出斜線與圓圈作為文字與音樂的象徵符號,結合色塊構成了簡潔並具有當代美感的封面。
1. 深海之尋
「我的輝煌讓你黯淡了很久,我的揮灑窮盡了你的所有」因著聯合國環保主題,創作出大自然對人類的包容。專輯的開門歌使用了李健在非洲生出靈感的《深海之尋》。這首以海為主題的歌曲,是因聯合國環境署環保事件的關係而生:人類對海索取太多,毀壞了無數的自然環境,雖換來所謂的現代文明,卻同時暴露了人類的無知。而大自然卻像母親一樣,永遠用包容、用寬容默默的忍受人類,像在等待孩子自己醒悟。副歌歌詞中用了極大的反差,跟海洋直接對話:「我的輝煌讓你黯淡了很久,我的揮灑窮盡了你的所有」,用反思的方式,寫出了自然對人類的失望、人類對自然的虧欠。製作人趙兆就著音樂里的故事,編出了一首純英式的編配,就像在英國的海灘,灰著天,看著那片下著雨的海洋,所作出的反思。2. 美若黎明時光的過去,帶來重新的開始;帶著魔幻主義,從夢境走到現實的黎明……如果說人在異鄉能有什麼深刻的感受,應該就是對時間的感受,尤其是到不同的時區,昨天跟明天的概念變得明確又不那麼明確。這首歌曲是在義大利創作的,由於時差的關係,李健起得特別早,突然發現早上的陽光給了他一種從未有過的希望,欣喜的感受到一天起始的狀態,過去已隨著時間過去,人卻能充滿希望的重新開始。歌曲創作的概念帶著一點魔幻主義,借鑒了馬爾克斯的寫作方法:人特別早起時會有種感受,好像昨夜的夢還沒忘掉,卻已走入現實,就像處在現實與夢境中的狀態,一種萌髮狀態。「我看見夢中人走出彩色的房間」,就像一個幻影,可能是少年時候的自己,歌詞描述這個少年人看見夢中人的感覺,他對女性的印象似油畫一般,那意象是美好、充滿希望的,恰如早晨的陽光。在音樂的配置上,加入了歐洲民俗音樂特色的手風琴,合聲的部份配上了美聲,融合義大利標誌性的歌劇元素,整首歌就像在傳述歐洲民間的浪漫故事。3. 日落之前「...無論有天我們多成熟在愛面前還是孩子」愛情的再來臨,一切都不算太晚。這首歌曲的靈感來自於一個婚禮。李健參加朋友的婚禮,新郎新娘雙方都不是初婚,這也讓李健發現,再婚在現代社會已成為普遍的現象,因此更對愛情發出了另一層面的省思:很多事情靠努力是沒用的,許多人的第一段婚姻都不一定是合理的,因為人的階段狀態不一樣,也許要經過一番波折,才會找到屬於自己的那個對的人。很多人覺得到了一定年齡階段,對純情的事物似乎熟視無睹,但當真正屬於你的人來臨的時候,初戀般的心態又會被帶了回來,自己震驚自己,原來一切都還有可能。歌名是因為李健看了電影《日落之前》,覺得人生在世只要還活著,一切都不會太遲,即使第二次、第三次結婚,都依然可能會有如初的激情,日落之前,每件事都不是太遲的。命運很多時候是無法靠自己左右的,有些事可以把握,但很多事,人是無能為力的。通常人們會歌頌從一而終的愛情,但恰恰不是所有人都有那麼好的運氣,一開始就碰到最適合你的人。生活的軌跡環環相扣,人的出發點和最後的落腳點,永遠難以預料,沒有人會永遠走直線,而是會走到另一個自己無法預計的方向,情感更是。這一首作品重新提示了對愛情和對愛人的信心與希望。在音樂上,製作人總共做了近六個不同的版本,錄完音後卻又被李健自己推翻重來,才總算有了現在的版本:開頭用簡單的吉他替這首歌定調,爾後慢慢的在編曲上加入婚禮使用的樂器,增加不同的厚度,但都維持簡單的配器、用唯美的方式處理,搭配李健聲音里深刻的故事經歷,就像用音樂帶我們回到愛情的初點一樣,用簡單、純粹,說出深刻又複雜那份對愛的省思。4. 滄海輕舟「信仰慾望花落草長,若說雲煙也非過眼」人與信仰、人與生命,追求到最終的省思。看似簡單的四個字,然而《滄海輕舟》卻是一個特別大的主題。歌曲內寫到天空雖然看起來那樣的安靜詳和,然而在白雲底下的人世間卻發生戰爭,歌詞唱到「信仰慾望花落草長」,從此起彼生的信仰和慾望,帶到自身對人生所追尋的看法:「總有先賢化星閃閃,可我寧願燈光為伴」,先賢成為了天空中的星星,閃爍天邊故然為好,但李健自己還是喜歡人間人情,包括人世間的冷漠,因為那是專屬於人的。李健對「命」「運」兩字更是有特殊的見解:「命如山運似輕舟世間滄海」,人們總在為了尋找命運而跋山涉水,最後發現自己就在山裡,發現尋找的那個命就是自己所處的那座山,但卻還在山中尋找命運,忘了自己把控不了命運。這歌用了東方旋律的層次堆棧,帶出命運與追尋的層層迭迭。5. 雨後初晴「...信奉春風細雨,在夢裡尋找真實還信以為真」京都細雨的浪漫,用音樂帶出連綿的思念。《雨後初晴》是李健在日本京都創作的歌曲。那是11月底的京都,雖然有幾天放晴,但整體來說,這座古城天天都在下雨,這幅景象也讓音樂詩人特別的感性,李健說自己喜歡下雨的日本,因為雨讓整個世界充滿了詩意,他在歌詞里也描述這份浪漫:「還有誰像我一樣信奉著春風細雨」。在京都,李健發現許多東西似曾相識,這首歌寫得看似愛情,但其實不是情歌,詞中的「你」其實是個故意不講出的某個特定的人,反射歌詞里「在夢裡尋找真實還信以為真」。京都就像是一個不真實的地方,就像是葛飾北齋的浮世繪,人們說著你聽不懂的語言,卻在這陌生的城市,更靠近心裡的信念:「我只相信古老的情感」。音樂上最早的動機和味道充滿些許的日本傳統音樂的和聲以及調性的表現,一開場用吉他彈的幾個旋律,是整首樂曲創作的雛形,更構成日本最典型的音層:增四度,這個音層其實是音樂人不太願意用的音層,因為它會讓人聽起來不太習慣,卻也因著這份違和感,帶出深植內心那份信以為真的熟悉,段落中用了鋼琴富含情感面的表現,訴出似夢非夢的唯美狀態。更在聽起來像是結尾的部份,加了一段意想不到的爵士:以為結束,又起了一段,讓看似已經結束的想往,繼續延續。6. 眾妙「可我忘不掉曾有的瞬間,心裡升騰的美好」在人生的迷宮裡,找尋通天的道路……歌曲的創作原形是兩年前去俄羅斯,當地的人帶李健參觀了許多教堂,歐洲的文明源於教堂,這讓李健想到了他去了那麼多教堂卻沒找到自己的信仰(「我的信仰還是沒看見信仰」),畢竟遊客般從藝術史上的參觀,無法觸碰到信仰的精髓。信仰,對於處在不惑之年的李健還是在尋找的狀態,他相信有種力量主宰著世界,物理學上也證明過:這個世界的95%,是靠著暗物者在推動,人類眼睛能看到的只佔5%,相信的不一定看得到,看不到的不一定不存在,就像歌詞里所說到的:「當我看不到通天的道路...又看到無邊的虛無」,而他還是「寧願相信有神靈存在」。歌曲中表達了李健對人本質的看法,他堅信著人與人之間千差萬別,多樣性難以理解,其實很多人的存在是在拓寬我們自己對人類的認識。現代人面對科技的發展、社會的不公,越來越有疑問,而很多事情都沒有答案,大部分人是不願意帶著疑問生活的,找到信仰或依靠,似乎能帶來釋然。7. 迷霧從迷霧裡,看見希望關於這個時代,寫給離開家鄉的人們……一首關於時代的作品,寫給外出打工、離開家鄉的人們,用寫實的手法表現對現實的無奈及盼望。當藝術家呈現城鄉結合鄉村時,不是詩情畫意的,而是冷冰冰殘酷的,例如:賈樟柯導演電影里的汾陽並不美好,甚至有時讓人感到絕望,劉曉東畫里的三峽,漁民們表情木訥,穿得衣衫襤褸。在北京也會看到很多身處底層的人的麻木,生活里的這些人讓李健想到了當代藝術中那份冷冽的寫實,他們看似很難融入這個城市,卻因著現實,繼續帶著未被兌現的夢想生活在城市裡。這首歌一開頭就對這些人唱到:「你可知道在你的故鄉,有人在等你回來,念念不忘」,每個出外拼搏的人,不管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家人,都曾有過心酸、迷惘、渴望成功的時候,這時,親人總是最好的後盾:默默的支持,等待他的回來。迷霧裡,更多其實是描寫著人們看不清現在、看不清未來,處在迷霧裡的處處困難境遇,「是什麼理由讓你還在這裡」、「有什麼理由讓你踏上歸途」。《迷霧》的歌詞是專輯裡李健寫得最長、創作時間最長,也參與了演奏。是首充滿社會寓意的歌曲,歌詞醞釀很久。這首歌講的不只是在北京的人,更是整個時代的狀態,很多鄉村城鎮的差異、環境已經夠不堪,最終惡劣的卻還抵不過人的狀態:農民失去土地一無所有。這些人們從小所受的教育比較單純,於是他們「不敢懷疑因為走不出你的善良」,因著純樸的善良,用逆來順受、默默忍耐的態度來接受現實。這首歌在剛開始錄製DEMO時,只有一把吉他和李健的聲音,雖只錄了一遍,卻讓製作人趙兆感動萬分,因為這首歌的詞,富饒著寫實,很容易讓人產生共鳴,也因此,在配器上選擇了非常樸素簡單的方法,讓聽眾可以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詞上,音樂上不做任何技巧手法,以樸實為主。最後結尾的大齊唱「嗚嗚...」以一種無限循環漸弱結束,更是希望表達出:所有在外拼搏的人們,以及親人們期盼他們回家的故事,會繼續在這個社會中存在,這些為著美好的生活艱苦奮鬥著的人們。8. 風吹黃昏「誰知道他是誰誰知道他找誰」用低音唱述出瘋人的故事,黃昏街頭的那些背影。《風吹黃昏》是李健在歌唱生涯里唱過最低音的一首歌,這首歌全是低音,李健用這首低音的歌曲,闡述出社會角落人們的故事,那些黃昏街頭裡會出現的失魂人們。小時候在東北,李健經常在街上看到精神失常的老人,造成精神失常的原因,通常是因為受了刺激、感情太深才會放不下,還是有牽掛。這首歌創作的初衷,是因為大街上這些無依無靠的老人,有些老人有時很常看到,但是過兩天又看不到了,可能死了,卻又不知道「他是誰」、「他找誰」、他從哪裡來?是何許人也?余華寫小說《許三觀賣血記》時,他寫作的動機是有天在王府井大街看到一個穿著很體面的老人,在大街上淚流滿面旁若無人的大哭,而旁人熟視無睹,余華卻被這個場景深深震憾,李健也有同感,老人有非常離奇的背景或有非常豐富的故事,但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願意知道。「在黃昏街頭我常看到他一個蒼老的人」,他總會看見一個失魂落魄的人,旁邊的人趕路匆匆,李健寫的是這個瘋人、這個凄涼的晚景。這首歌更帶我們回到一個哲學的問題,從這個老人反思出一個意向:看似瘋狂、精神異常的老人,卻代表著大部分人的孤獨。9. 消失的月光「當我深陷最寒冷的苦難親愛的我要你遠走他鄉」帶著騎士般的精神,傳遞出糾結犧牲的情感。改編自蘇格蘭民謠的這首《消失的月光》寫的是愛情中的騎士精神,男人不希望女人受牽連的浪漫故事。雖然曾經有過優美的愛情:「我們曾流連在銀色的月光……」卻又因著現實的更迭,帶來了憂傷:「可我們如何穿越命運的漩窩...相愛的人啊怎能不悲傷」,就是因為愛得深刻,曾經擁有過那些美好,在發生苦難時,更希望愛人能離開自己,過得更好。音樂上的編配顯出正面的美好,帶著弦樂的亮度,跟歌曲本身所傳遞的感傷形成相當大的反差,利用這種反差暗含遠去的年代,已經消逝的騎士精神。10. 假如愛有天意「情到深處在一起聽不見風中的嘆息」唯美愛情里,永遠學不會遺忘的課題翻唱韓國電影《假如愛有天意》的主題曲,李健為了填詞,特別重新看了一遍這部十二年前的電影。電影里設計女主角不經意的重溫了母親的初戀狀態,那是關於那時代社會階級狀況下無法結合、無疾而終的苦戀,而下一代正好也碰到類似的戀情,巧的是,不管時光為何,講述的都是真愛。歌詞把這份念念不忘、刻骨銘心的愛情表達出來:「誰知道愛是什麼,短暫的相遇卻念念不忘」,這份愛的力量除了傳遞給自我、傳遞給他人,更會深刻的留在心頭「用盡一生的時間,竟學不會遺忘」,歌曲的最後,用了李健高亢的嗓音,敘述那份真切深刻的愛戀,曲調上雖然哀傷卻不會沈痛,編曲雖帶著憂鬱卻是唯美,彷佛在透視愛情中潛藏著的那些刻骨銘心,以及信奉著真愛最終將會被實現的堅持。
在寫點自己的看法。
這張新專輯等了很久,四年來十首歌,每首歌健哥都很用心。健哥讀過的書,走過的路,經歷的故事都寫在裡面,都唱了出來。好幾首歌說實話第一遍聽上去不是那麼喜歡,覺得太過平淡還有些似曾相識,而且感覺整個專輯的風格都是偏沉重甚至有些壓抑,比如風吹黃昏。還有的聽完一遍不知道講了什麼,表示比較難理解。但循環列表好多遍之後,很多一開始並不抓耳的歌就喜歡上了,有了自己的一絲理解和感悟。昨晚一個健哥去了台灣的某電台做專訪,斷斷續續中我聽到一句話:「這個作品我寫出去之後就不屬於我了,屬於大家,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感悟。」這是昨天健哥發的微博。
我理解的意思是這麼多年來,在音樂的道路上,健哥一直在堅持自己,不管周圍的環境,不隨波逐流,無論是默默無聞還是像今天一樣獲得了大眾的認可,初心不變。
這張專輯裡表達的對生命對生活的感悟,就是這個階段的李健。謝謝健哥這麼多年來的堅持,祝專輯大賣。
8.23新更新
其實之前一直對工作室的宣傳有些不滿意,說好的13號內地鋪貨但卻一直沒有給正版鏈接,京東自營也等到18號才上架,也只是預定。但無論是內地還是台灣銷量還是非常可觀。8.11號台灣發行 短短三天就登上五大金榜 並且順便帶著13年的拾光一起進榜,祝賀~
想起健哥在開講了里說過的一句話:「時間會為你證明」?
答題主問。看見李健——記初遇《李健》之感
從未寫過樂評,以往只是看電影后會寫寫自娛自樂的影評。我不是音樂人,更不敢說自己很懂音樂,但我享受音樂帶來的美妙,此刻,我想說說初見《李健》的小小感受。
午後,微微開啟窗帘,讓陽光灑在木地板上,變成好看的顏色,窗外的樹影隨著風而動。耳畔想起的音樂,讓我進入你的世界。
在較早之前,就聽過這首《深海之尋》,如今已可跟著輕輕哼唱。喜歡她的名字,看見「深海」,眼前便呈現出深藍的顏色,而在這深藍的深海中尋找到了什麼呢?無垠海面之上,暗流涌動之下,你在追尋什麼,最後又得到了什麼?當一切已經改變,卻深陷迷途,義無反顧。然而,在自然的面前,人類又是何其渺小?記得曾經看過一個記錄片,講述的是廣袤星球上的變遷,滄海桑田不過一瞬。人類對自然的保護或是掠奪,都會隨著大地變遷的風與塵中消散。對於自然,敬畏,是最好的態度。盲目地無所畏懼,只會在迷途中狂奔,失去最初的方向。
也許很多人都會有過這樣的經歷,在鬧鐘響起之前醒來,微微亮的天,空氣的味道有些不同,昨夜的夢還未消散,今日的晨光卻已撒在身上。鳥鳴和蟲聲格外清脆清晰,風吹過樹葉,簌簌聲中思緒已經飄遠。這是一種難以名狀的感受,美好卻又有著失落,然而不知這惆悵緣起於何處。《美若黎明》大概講述的也是這一種感覺吧。「我聽見那天堂鳥已開始了歌唱,跑過來又跑過去的風還在遊盪。我看見那夢中人走出彩色的房間,遠處漸漸升起不一樣的朝陽。」似夢,又似現實。你若問我魔幻主義為何?我無法三言兩語說清,可是我能感受到其中的魔幻色彩,隨思緒、感官而躍動,有些印象派的味道。像莫奈的《日出印象》,隨意、零亂的筆觸,卻讓然感受到晨起的海面飄過來的風和轉瞬即逝的光。
《日落之前》給我最初的印象是溫暖,用簡單的言語講述一個故事,心中會泛起微瀾。在生命的每個階段,都有追求愛的權利,不論是否已入暮年。過了青春年少又何妨?只要開始了,一切都不會太遲。為愛感動的純粹的心,「你是我愛你時改變不了的天真,你是我怨你時刻在心頭上的皺紋。」遇見對的人,本已是一種幸運。
關於人生、信仰的思索,伴隨著生命之河的流動從未停息,命與運,如何能看清?《滄海輕舟》,看似輕如雲,卻重如山。此刻,我眼中的他化作以為古代的文人,穿行於山水之間,心緒卻浮於白雲之上,鳥瞰世間。花落草長,萬物變遷,「眼前彼岸何止無邊」,若是「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糾纏不息,何以看見命如山?天地之間,物各有主,取自己所能擁有的。夜空中先賢閃閃,他選擇燈火為伴。滄海中,輕舟已過。
很喜歡有異國或是民族味道的樂曲,像《貝加爾湖畔》和《珍愛深深》都是我的心頭愛,《雨後初晴》也一樣。同樣都有極其強烈的畫面感,在腦海中就可自行導演一部電影。長時間陰雨籠罩著古城京都,縱使雨後初晴,心中的雨大概也未停歇。春去秋來,細雨中櫻花飛舞、落下,是夢還是真?有日本俳句的物哀之感,像萬葉集中的《雷神短歌》:
鳴神の 少しとよみて さし曇り 雨も降らんか 君を留めん
鳴神の 少しとよみて 降らずとも 我は止まらん 妹し留めば
譯成漢語則是:
隱約雷鳴 陰霾天空 但盼風雨來 能留你在此
隱約雷鳴 陰霾天空 即使天無雨 我亦留此地
雨中的京都,陌生的城市,古老的情感,永遠不過如此這般。
初聽《眾妙》,感覺與《滄海輕舟》講述的主題有些許交集,都有關於信仰的討論。看了他創作的背景,去了俄羅斯的許多教堂後發現未曾尋找到自己的信仰,畢竟如遊客一般參觀無法觸及信仰的精髓。若將宗教視為信仰的唯一,那我也未找到自己的信仰,可我信仰世間的美好。仍記得小時候初次看見梵高的《向日葵》心中翻湧的激動,就像一團燃燒的火焰,她的力量震懾著,讓人目不轉睛地盯著,直到疲倦。初次欣賞《大河之舞》也是一樣,雖然只是霧裡看花般看著,但是像被一種神奇的魔力抓住,讓人為此流淚,不是傷心或惆悵,更像是為此而感動。若將美好視為一種信仰,不也很妙?從「眾廟」到「眾妙」,世間的美好,皆為信仰。
《迷霧》是「關於這個時代,寫給離開家鄉的人們」。我不是異鄉人,沒有遊子飄零的孤獨感。但說不定某一天也會踏上遠離故鄉的征程,未來的事沒有人會知道。或許那個擦肩而過的陌生人,就是一位孤身在異鄉拼搏者。是匆匆過客,還是歸人?或許有一天,異鄉也會變成故鄉,來時的路已不見,找不到歸去的理由。可就是在某些時刻,會恍惚中看到穿越迷霧的點點光芒,是故鄉的燈火,還是的遠處的星光?結尾的合唱,漸漸弱去,在外拼搏的人們,永遠都存在。
看著歌詞聽《風吹黃昏》,不知不覺就流淚了。仿似真的看見那個在黃昏的風中搖搖晃晃行走的老人。「誰知道,他是誰。誰知道,他找誰。」簡單的幾句,重如磐石。專輯中關於這一首歌曲的介紹有一句讓我十分印象深刻:「看似瘋狂、精神異常的老人,卻代表著大部分人的孤獨。」聽完這首歌再看到這句話,恍惚間就明白了什麼。「孤獨」,或多或少存在於每個人心裡,可往往大家不敢去承認,自己是孤獨的。就像李安的電影《斷背山》,他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是啊,每個人心裡也許都有這樣一個孤獨的影子,在黃昏的風中佇立。
《消失的月光》在未曾聽時,就覺得名字很美。雖然不知道這將會是一首怎樣的歌,也不知道月光為何會消失,就是很單純地覺得美。旋律響起時,彷彿蘇格蘭高地的風拂過面龐,浪漫、寂寥的自然之感。月光之下的時光,曾經許下的誓言。「當我深陷最寒冷的苦難,親愛的我要你遠走他鄉。」像是在訴說一個古老的故事,蒼涼的童話。腦海中浮現著騎士閃亮的銀色盔甲,月光下的玫瑰,層層微波的湖面,縱然愛戀,卻在風中告別。消失的月光,不會消失在心中。
《假如愛有天意》不是初見,歌詞早已熟記於心,好似老友相遇。最喜歡「多少恍惚的時候,彷彿看見你在人海川流」這一句,不是《青玉案》中「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欣喜,而是充滿了無奈。你在還是不在,沒有人知道,若在,人海茫茫無從靠近;若不在,更是相見遙遙無期。
聽完整一張專輯,我又重新認識了他,李健,我欣賞的人。他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驚喜,成熟大氣的作品,關注到了許多鮮有觸及的題材,將他對社會、人生的態度通過音樂傳達。四十歲的他,思考遠深於從前,但依然會有疑惑。我很愛這張專輯,不是僅僅只愛其中部分,是整體。喜歡其中思考的命題,就如電影「愛在三部曲」,三部電影都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男女主角一直都在談天,可就是這樣深深吸引著我,因為他們討論的話題往往就是自己正在思考或是曾經思考過的。然而,這些並沒有答案,唯有自己去體會。專輯中《日落之前》這首歌的名字大概也是取自於這三部電影之一。我的媽媽說,她有點明白為何要用這樣一幅油畫作為專輯的封面,因為任何的攝影都不足以承載這些作品的份量。畫中的他,就是李健。他在家中,看見掛在牆上的畫,雙向地省思,有了這樣的作品。
這,是我初遇《李健》的感受。
看見李健,
看見李健所見。其實這張專輯沒出來前大概就能預料到受眾的反應:喜歡他的人會一如既往的理解支持,不了解他的人各有各的理由不去肯定。 專輯封面是我最愛的油畫,三十年前的審美到今天依然鮮活。說說音樂吧:第一首《深海之尋》空靈的聲音一入,緊跟著鋼琴三和弦遞進疊加著,無窮宇宙,誰能看透。身陷迷途,義無反顧。副歌類似《寂靜如歌》引進,氣勢上升,「我」實指人類,黯淡輝煌,揮灑所有。環保題材的歌上升到了哲學命題。現場聽過這首歌后,理解更多了。深色襯衫,立麥,暗黑背景,投影出波瀾壯闊的海洋,無法描述。「一路孤獨鋪滿了你去處。」看他聽他有種天地間的浩大。多說一句:海洋,藍色,環境保護真的很重要。第二首《美若黎明》「趁著你還沒醒來,我已悄悄地離開」可以是對戀人的呢喃細語,如果說《眷戀》里滿是秋意和堅定,那麼同樣是訴說愛意,這首則充滿了朝陽和希冀;也可以是親人的溫柔體貼,讓我想起總是比我早起做飯的父母親。伴奏的聲很玄很魔幻現實主義,人聲回蕩。這世間美好得,宛若黎明。有次在學校聽到廣播在放這首歌,那天清明得一塵不染,難得。歌詞也可以欣賞一下:我看見那夢中人走出彩色的房間;跑過來又跑過去的風還在遊盪;望著我說出了那句動聽的語言,是什麼話呢偏偏又不說~第三首《日落之前》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電影《愛在日落之前》這個系列的三部電影都值得一看。朋友婚禮,涼風草地,一切都該珍惜。輕快的吉他弦弦顫動,驚醒有情人。正是有那些過往才有現在我愛的你。第四首《滄海輕州》東方韻味下的聲音更古典,悠揚。過眼雲煙,彼岸無邊,渡了蒼生的人其實正被蒼生所渡。完美堅持,跋山涉水,命運看似如山沉重,實則輕舟已過萬重山,無需怨念。快男上唱這首對於學員來說意義更重吧。第五首《雨後初晴》這是這張專輯裡最最喜歡的歌,淡淡的歌聲,淡淡的道出自己的信條:我不在意世界多絢爛,我只相信古老的情感。想起阿多尼斯的詩「當我把眼睛沉入你的眼睛,我瞥見幽深的黎明,我看到古老的昨天,看到我不能領悟的一切。我感到宇宙正在流動,在你的睛和我之間。」也許就是這樣深沉純粹的愛意,對家人,對音樂,才能讓他走到今天。前奏和結尾的吉他solo讓我有學吉他的衝動,據說是在日本寫的,有櫻花的香氣,旋律很輕鬆,話題也不似先前沉重,所謂永遠也就如此這般。記一下第一次聽這首時的感覺:開車從奶奶家回家,父母在前面,我在后座懶著,開始聽健哥新專,說實話這首的前奏一出,太太太好聽了呀,我愛健哥。第六首《眾妙》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張默說「我四處叩問神跡只找到了偶然的東西。」虔誠祈禱不過求一份安穩。像是電影《我的個神啊》中的PK苦苦尋覓後也終於明白,神自在人心。提琴真好聽。第七首《迷霧》不同於《異鄉人》,這首添加了故鄉變化,故人期盼的元素,使得回家這一永恆話題又顯溫情。常年身在異鄉,時過境遷,對家的渴望也像一團迷霧,想抓住,卻是迷惘。歸家需儘早,且行且珍惜。最後一句「天堂」莫名地有感覺。每次放假回家的前晚總會或故意或偶然地聽到這首歌,快快回去見爹娘吧。第八首《風吹黃昏》麥浪是恬靜的午後,黃昏是醇香的烈酒。寒風凜冽,當我們垂垂老矣,日光之下並無新事,不忙碌卻寂寞,兒孫不在身邊,老伴竟也走遠,風吹不來你的消息,我只好獨自老去。第九首《消失的月光》遙遠的中世紀,冰冷的武器,刀光劍影。即使相愛卻不能在一起。戰爭無疑殘酷,我希望你安好,就足夠。如今,和平年代下暗潮湧動,不免想起那遙遠的昨天,消失的月光。「親愛的我要你遠走他鄉。」第十首《假如愛有天意》歌詞改得很契合韓國原版電影,最愛這句歌詞「多少恍惚的時候,彷彿看見你在人海川流。」尤其是副歌升調的那句。隱忍中有力量,深情又克制。因為這首歌去看了太平輪的電影,讓我失望的是,片尾不是這首,是另一首稍欠深情的歌,不曉得為什麼…總結:能力有限,只是仗著對李健的喜愛寫這些,如有疏漏請指正擔待。我是從我是歌手才真正關注他的,是個值得我們追逐的歌者,第六章專輯剛出,沒聽很多遍就寫了這個,有想到的還會補充。君子如玉,觸手也溫。
據說下半年有新專,勞模最近很忙呀,發了專就去度蜜月吧下半年~2017.7
李健里的每首歌都是一件藝術品。 真正的喜歡上音樂也是從李健開始的, 知道很多的大牌都喜歡李健的歌,也因為李健是理工科出身,有很多古典的元素,從音樂里也可以看到他的理性藝術美,理工男的文藝作品一般來講唯美元素比較多,跟數學之美有相通之處。 《李健》的這張專輯聽了很多遍,覺得每首歌的歌詞都非常的有意境,每首歌都是首詩,這無愧於他音樂詩人的稱號,其次,音樂編排上非常地美,李健在《拾光》里的編曲之一趙兆在25屆金曲獎中憑藉《風吹麥浪》獲得過最佳編曲人獎,所以這張專輯的每首歌的編曲同樣下了多凡的功夫,包括李健在創作與唱法上明顯跟以往的專輯的唱發上有不同之處。這張專輯同時在台灣與內陸兩地同時發行也是為了競爭27屆台灣金曲獎。醞釀四年的新專輯其實每首歌都是李健的心血之作。
第一次聽到李老師新專輯的第一感覺是兩個字:驚訝。
驚訝於這個炸裂狂野的封面,驚訝於李老師任性地刪掉四首已完成的作品;驚訝於專輯裡一些沒有「當代感」的歌曲:具有內地家庭劇插曲感的《日落之前》,如同佛歌民歌一般的《滄海輕舟》,像台灣80年代流行歌一樣的《消失的月光》;同時也驚訝於專輯精緻的編曲和細膩的人聲演繹,還有玄乎的歌名和晦澀的歌詞。不同於李老師以往的專輯,《李健》從外到里都給人更加深沉的感覺,這大概就是40歲的審美和40歲的心態吧。
作為一直對李老師密切關注的歌迷,其實早就聽過演唱會版的《深海之尋》《雨後初晴》。假愛和美若黎明也提前放出,所以這專輯對我來說就只有六首新歌。但聽完整個專輯我還是被震驚到了,新專輯似乎從旋律、製作和外觀設計上都要極力脫離流行層面,而上升到藝術層面,大概是真想要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整個專輯聽下來,給我帶了一種舒服的感覺。專輯開篇前兩首歌令人如痴如醉,選這兩首歌打頭陣真的很明智,它們旋律流行曲風華麗,能迅速吸引聽眾的耳朵。到了《日落之前》的時候感覺畫風突變,來到了周末八點檔家庭劇片場,彷彿看到了男女主在你儂我儂,歌詞和曲風如此甜膩導致我差點不敢聽第二遍。接著是《滄海輕舟》,那個民歌唱腔一出來讓我以為聽到了費玉清,再加上有點民歌感覺的旋律和木魚般的鼓點讓人感覺這首歌像是一首佛歌。而對於《雨後初晴》,聽過live版的我本來不是特別期待,但是聽了錄音室版後便愛上了這首歌,它的編曲實在不能更贊,樂器和人聲營造出的日本風情彷彿真的將人帶到了京都,感受那櫻花飛舞落滿地的景色,而結尾處加入的爵士旋律更加讓人對這首歌欲罷不能。然後下一首《眾妙》則是這張專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歌,這首歌前奏開始便有種神秘色彩,吉他聲響起後歌曲突然豁然開朗,而第一句歌詞「我拜見過許多的神仙」如此有趣,加上歌曲的旋律輕快而神秘,讓人忍不住想深入了解這首歌所傳達的思想。
有點晚了下次再寫吧…借用一位網易雲音樂網友的評論,清華哥哥寫了一張叫做「李健」的詩集。
個人聽完專輯裡的所有歌,總體感覺雖然不是特別驚艷,但基本還是達到了中上水平,的確頗具詩意,值得聽一聽。大家應該懷著寬容的心態去對待每一位藝人,要知道藝術創造很難達到每個作品都驚艷。天才如周杰倫,在創造巔峰之後,近幾年不也是鮮有好作品出來了嗎?所以,李健這張專輯其實已經達到我預期。
好在大部分的歌迷都比較支持。看看網易雲音樂上的新歌排行榜和熱歌排行榜,新歌排行中前五名李健的新歌佔據了4名,熱歌排行中李健的《美若黎明》也擠入了前十,實在不易。看看熱歌排行前10的其他歌曲,基本都是經典傳唱了很久的歌。
雲音樂歌手榜中李健排名第5,僅次於周杰倫、陳奕迅、李榮浩和王菲,說明李健的音樂還是很受網友認可的。期待李健再出更多好歌!
反而更期待他的歌詞了。好奇他讀了那麼多的書,會輸出什麼。因為他不像很多的標籤歌手:梁靜茹(女生之上,女人未滿的情歌)、孫燕姿(熟女的感情紛擾)、周杰倫(學生純純的愛情)、陳奕迅(以都市男女愛恨糾葛居多)。李健還是那個寫自己的三觀的李健,還是那個表達自我所感的李健。既然年過四十,也已名利雙全(況且他也不那麼在乎名利),現在的心境當然不會再去寫《嚮往》、「我曾渡過寒冷的冬天」、「漫山遍野的春天何時到來」這樣的東西了,但這些都是那個時候的他,很好很真實。言歸正傳。這張專輯裡他原創的歌,作曲上木有特別有律動,因為這取決於歌詞內容。歌詞在探討信仰,還有「懷揣著人生逆襲夢」漂在大城市的我們(高學歷低學歷都包括),還有街頭的孤獨老人,等等。最有律動的是由法國民謠重新填詞的《消失的月光》,確實好聽,也是我第一印象有感覺的歌,真抓耳朵。他的歌要多聽,才會發現耐聽。《眾妙》 《迷霧》 《美若黎明》都是這樣,我就是最普通的聽眾,所以覺得這幾首歌還是詞取勝了,並不是因為詞的寫作手法好(模板請參照方文山和林夕所寫),當然細品幾次發現其實還不賴。主要是他的真實,他要傳達的想法,這些能夠引起我的觸動和共鳴。我以為這才是音樂人最本質的初衷。多樣化的世界,有人做唱歌的「機器」(略難聽),有人做表達自我的歌手,這樣挺好的,站在最適合自己的位置,各司其職。做為聽眾,各取所需,聽周杰倫聽陳奕迅聽李健聽劉若英,聽所有能引起我們歡喜或憂傷的歌,點綴自己的生活。
滄海輕舟很棒
李健已經年過四十了,不會再有中學時代、風吹麥浪那樣的青春傷感,不會再有在他鄉、遠那樣的明快節奏,剩下的多是似水流年、心生明月這樣的靜美。作為多年的聽友,是有些傷感。但這就像專輯的名字一樣,這就是李健。
前幾張專輯音樂風格傳達好像是 如何約會談戀愛情侶之間的種種,《李健》多是對世界,人生的思考。
總體來講都是很理性,不急不躁,溫柔對待,當然有風格變化,比如《迷霧》最後的和聲大氣悲壯,好比MJ中《heal the world》《we are the world》等公益類型,彰顯大愛的歌曲。還有《消失的月光》,我認為有歲月變遷,對故鄉,童年,人生,等等深入的思考,彷彿拋出了一個社會問題一般。主要變化:
1.歌詞內容主題較之前的文藝小資更顯大氣悲壯。之前一杯咖啡,一把吉他,一本書,一位美女就腎好。而現在注入更多的思考,至於哪些東西,每個人都有不同感受。 2.編曲引入不同的形式(不是專業的就不多說了)。^_^知乎首答,獻給健哥!!!(5年健粉)一如既然,故鄉、親情都是非常重要的元素。簡單、質樸、直抵人心。
而這簡直是一個系列:「松花江」、「迷霧」、「故鄉山川」、「異鄉人」。
從故鄉出發,經過畢業後的迷惘,雖然還懷念故鄉,總算在城裡停留下來,畢業10年,你有了自己的孩子老婆,你的主要人際關係都在城市,故鄉有時會浮現,但漸漸終於覺得,城市好像成了另一個故鄉,有時候比真正的故鄉還熟悉,會有那麼一瞬,不知道是高興還是難過的情緒湧起。首先聲明立場:不撕,不撕,不撕。我們開誠布公地談談,談談,談談。本回答只代表個人觀點,個人觀點,個人觀點。
雖然專輯取名為《李健》,但感覺和前幾張專輯相比,並不是那麼李健。前幾張專輯比較抓耳,驚艷,一聽就是我的菜,不管是不是出名的《傳奇》,《風吹麥浪》,還是大眾不太知道的作品,我都很喜歡。但這張專輯,除了最早放出來的《美若黎明》、《雨後初晴》、《深海之尋》,別的歌不太驚艷。所以之前佔了坑沒敢回答,畢竟「時間會為你證明一切」嘛。 整張專輯在嘈雜的白天不太適合聽,我還是犯了這個錯誤。微博上很多人討論的時候也不適合聽,我又犯了個錯誤。李健的歌,還是適合貼上這些標籤「一個人、安靜的時候、聆聽「。整張專輯的關注點主要為以下,戰爭與愛情,老人與孩子,仙人與賢人,當然還有人生。慢慢去品,那些不太驚艷的歌,還是有了亮點。《風吹黃昏》:歌名已經透露了主題——老人。難得有人關注這個群體,把老人那種孤獨表達出來。但歌詞感覺太白話了點,韻腳也不太好。
《迷霧》:思鄉情結很重,不過相比《異鄉人》,換了個角度寫。從家鄉的守望者和家鄉的變化著手。最後的合唱彷彿說著:歸來兮,歸來兮。配樂悠揚,如水。
《眾妙》:歌詞還是太白話了。但是,學識淺薄如我,還是不太懂內涵。
《滄浪輕舟》:怎麼就想到了」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命運如山,駕一輕舟游滄海可好?大家著意感受下編曲。
《日落之前》:吉他前奏比較輕快,歌詞寫出了那種遇到意中人的竊喜之感,那种放開自己再去愛一回的感受,溢於歌詞。最後那句「這一切還不算太遲」,很感人。有多少人能把所有的戀愛當作初戀那般對待呢?
《消失的月光》:戰爭與愛情。戰火中的玫瑰從來是最鮮艷的,哪怕不得而終,哪怕不了了之,聽著聽著就想哭了。
其餘我覺得驚艷的歌就不多評論了。留下歌詞簽,一同分享。
總得來說,沒有太驚艷有點小失望,歌名我總是傻傻分不清。。但總體還是中規中矩,有風格,有腔調。8.21 更新:
昨夜收到如下留言【第一句一針見血,鼓掌】,不知為何這位朋友後來刪掉了,我就貼出來點個贊吧,反正是匿名:)就算您覺得自己是「腦殘粉」,那也是一位理智的腦殘粉嘛,跟我特指的倒人胃口的「腦殘粉」差別很大,有話好好說。簡而言之,我個人的感覺是:李健新專雖依然「李健」,但跟之前的專輯相比實在是無聊不少。I DON"T BUY IT.另外說我沒聽過專輯的,哎呦不知道愛李健的「你們」第二段是怎麼看的哦?(此處請腦補美國著名演員艾瑪點兒蘿蔔絲兒小姐狂翻白眼的鏡頭)。
--------------------------------------------------------8.13 更新:某位粉絲是搞笑,還真把知乎當貼吧。 --------------------------------------------------------李健四年交出這樣一份「作業」幾乎叫人失望,幾乎沒有特別驚艷的作品。
整張專輯充斥著雷同卻又不及早期作品的旋律導致末尾抱粉絲大腿的參賽歌曲《假如愛有天意》竟能快速讓人從越聽越無聊的氛圍中脫離,也是叫人欣喜淚目。最後這一曲還有個用處,即作為 loop 的信號,告訴人們「啊這張專輯又從頭到尾播完一遍了椰」。說到這,我們拿最近一張原創專輯《依然》對比一下,是不是感覺後者就豐富許多呢。
新專輯發行消息出來後,筆者立刻掃了一眼曝光的歌名,簡直讓人不知所措。即便主題讓聽眾感覺要跳出小我,但作為 track list 順下來看卻散發著堆砌辭藻帶來的刻意和矯情。有時候「普通」不代表不「仙」,可是弄成「炕上升仙」就不好了。歌手有一定話語權後想引領審美,該出發點是極好的,但沒有做好充足準備之前,最好量力而行。
李健只是個流行歌手,他最終創作的還是流行歌曲,只是質量、內涵高於一般,請大家不要把他神話了。說得俗點,其實賺錢才是硬道理,不然前陣子專輯一直跳票接那麼多商演、代言、雜誌採訪做什麼。
最後,聽了 N 年李健的筆者不是黑,這兩天把新專輯聽了好幾遍才來答題。
PS. 未經授權,李健腦殘粉禁止轉載。當然我也不會理什麼腦殘回復。還沒有到單曲循環的程度
個人認為像李健這樣的歌手 出專輯完全不是為了要什麼名利 他也不會到處給自己宣傳打榜
不過是一種分享 分享給那些愛他的聽友這幾年來他的一些人生體驗 或者願意聽他的歌的人所以 作為一個普通小聽友 也說不出什麼專業的看法 只能算是一些小小的聽後感
整張專輯給人的感覺都是有仙氣!
美若黎明好聽最喜歡迷霧這首 特別是中間一段鋼琴編曲很好 健哥的聲音更加是不用說因為第一次聽這首歌是在凌晨 很安靜 所以感覺非常棒 看到有人說還不至於到單循的地步然而這首一不小心我已經單循一晚了…消失的月光也很好聽~ 舒緩畢竟是蘇格蘭民歌的改編 曲調很好聽李健的填詞還是不錯的 不論是消失的月光 還是假如愛有天意 還是車站的填詞(雖然車站不是這張專輯的)與歌曲本身都很好的融合 沒有失去歌曲原本的風味 又別有意境再說整張專輯吧 封面很好看-_-
每首歌的名字就取得很仙 第一眼看以為是班得瑞或者純音樂之類的……不過聽起來也是這樣 大部分歌曲都是很安靜的歌詞 其實很喜歡
聽民謠圈總是不把李健算作圈內 畢竟還是有點主流 但個人感覺新專的曲風 歌詞 還是有一點點民謠色彩的 並且歌詞也算易懂 沒有什麼故弄玄虛的東西歌就像人一樣 給人感覺純粹 乾淨 有思索
喜歡李健這樣低調沉穩的人 歌聲也是 雖然說參加完我是歌手以後知名度大大提升但多數群眾也就是對他感覺良好 我想多數喜愛他的人 特別是女性居多 都是被人格魅力吸引的 歌曲還是小眾 只有真正的聽友才會去好好品品過以後才覺得 更加愛李健也說不出什麼大感想了 總之就是 新專
聽著舒服 ! &>用專業的角度去聽整張專輯 當然也是有必要的但作為普通的聽友 就別裝作很懂的樣子評價了畢竟不是什麼中國好聲音導師-_-聽歌本來就該簡簡單單的 好聽 有感觸 喜歡就行兩年了,原來聽著平淡無奇,經過時間的沉澱,這個專輯我對它有了新的感覺,我感覺從他的身上的文人底蘊,歌曲的人文情懷,真正的音樂詩人
他的歌讓人聽了可以安靜下來,並且可以準確的擊中一個人內心中最柔軟的部分。他的歌,歌詞唯美不做作。最先接觸他的是一首《風吹麥浪》,深深陶醉在它的旋律和歌詞中。新專輯第一遍的時候,覺得裡面的歌的旋律都不及《風吹麥浪》的好聽,不過好的音樂如同一杯好酒,是需要細細品的,聽了多次以後,發現別有韻味,每首都很喜歡。
推薦閱讀:
※有哪些電子音樂製作軟體?
※如何看待中國好聲音第四季導師陣容?
※請問拍子劃分相關的知識怎樣了解,我一竅不通,學舞蹈很受影響,為什麼有的有and,有的還有and Da?
※有哪些很好聽的Live音樂?
※如何學習電子音樂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