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A2主戰坦克為什麼不用自動裝彈機?


這麼槽點滿滿的問題請務必允許我黑一發!

二戰以來的經驗表明,訓練有素的戰鬥人員永遠比技術裝備缺乏(請無視中國戰場),因此盡最大可能減少傷亡就非常重要了。除了增加防護,減少技術兵器操作人數也是一個途徑。並且自一戰以來,一線戰鬥人員在不斷減少。以80年代蘇聯坦克師為例,一個坦克團1640人,坦克只有94輛,乘員才282人。這才是坦克上裝彈機的大背景。射速什麼的到還是其次。

那麼為啥M1A2還是四人車組和人肉裝彈機呢?戰術問題和歷史遺留問題啊同志們!在蘇聯的計劃中,歐洲大戰將是蘇軍裝甲集群在戰術核武器的打擊後向西一直滾,這個時候在被摧毀之前能多打幾枚炮彈簡直太重要了。另外T系列的裝彈機還可以減少炮塔正面投影面積和降低車體高度,在進攻中意義重大。而美國呢?是在西德層層設防遲滯紅軍等待大洋彼岸的援助(當然80年代以後有所變化),反正可以依託預設陣地防禦,側後方和車體正面打擊有掩體擋著,因此炮塔正面裝甲和能確保摧毀對方的主炮顯然更重要,對射速的要求到還在其次,正面投影面積大點也沒啥。(當然這只是一種思路,另一種思路是也提高射速,以機動換防禦,成果就是法國的搖擺炮塔小坦克)於是就這樣了。

另一個原因就是歷史遺留問題了。別看M1系列現在用的是高大上的RH120 L44,最初的M1用的是L7啊同志們!105線的L7啊!並且不管是RH120 L44還是L7都是定裝彈。膛壓不行口徑來湊的蘇聯早在T62上就上115滑了,還是分裝彈!同樣使用L7的中國79式也是人肉裝彈機啊,105的彈藥重量和120的完全是兩碼事。另一個問題就是T系列裝彈機最初可靠性不高(這也是T64的一大槽點)。邏輯元件還是繼電器,蘇聯人在這種消耗品上的「情懷」你懂的。除了時不時的歇菜,T64的裝彈機還出過把炮手手臂削下來的事故。因此美國在那個年代評估一番決定不用也還算有道理。並且,自提出空地一體戰理論後,在美國陸軍中坦克的地位就從地面推進的主力變成了前沿存在的重要節點,火力輸出的要求變小了,相比而言數字化則更重要一些。(中國陸軍正在進行的編製改革和信息化也是朝著這條路在走)因此對裝彈機的需求也並不急迫。

另外,四人車組畢竟多一個人,也有自己的優勢,維護上會輕鬆一些。比如換履帶,標準配置是一側兩人,四人車組一次就可以搞定,三人車組要先搞定一邊再搞定另一邊。坦克的維護保養是個麻煩事兒,很多都需要車組干,多一個人畢竟要輕鬆很多。不管打仗還是演習,在車裡顛一天後還是很累的。

不過裝彈機的優勢也是相當明顯的,就像分裝彈相對定裝彈一樣。別的不說,每車減少一個乘員對兵員緊張的美國陸軍來講誘惑就很大。勒克萊爾、90式和K2已經上裝彈機了,M1系還會遠嗎?事實上M1系最新的改進型號M1A3是有裝彈機的,乘員也減少到了3人。不過反正蘇聯已死,海空軍如此強勢,陸軍內部斯崔瑞克旅優先順序更高,連十字軍都砍了M1又算什麼,於是這個改進型號就這樣被美國陸軍暫時束之高閣了,帶裝彈機的M1也暫時看不到了。

=======================吐槽的分割線================================

最高票答案一股濃濃的兔吧風,水平也在兔吧的平均水平上下。在正確的東西里夾誤導性的話語,邏輯也有問題。

具體的說是不用和別人去剛正面!

無力吐槽,沒有和別人剛正面不代表設計用途不是和別人剛正面。給個北約對華約作戰計劃吧。【冷戰尖兵】圖解北約華約武裝力量在兩德的對峙形勢

事實上M1系列的很多設計都是針對在中歐和華約「剛正面」的需要來的。不是在中歐那樣地形複雜的地方M1和T80都是不會上燃氣輪機的;沒有「剛正面」的壓力何須上貧鈾穿甲彈?昂貴的雙指揮儀+雙熱像儀如果僅僅是打游擊隊就更不會上了,畢竟火控是當年坦克成本的最大頭。只是打游擊隊的話,最合適的應該是最強步戰梅卡瓦加上空中火力。可是美國這麼做了嗎?

估計我軍工兔賣給小巴的魔改五對負重輪草翻他問題都不大

96系和99系哭暈在廁所里啊,59改改就能這麼強為啥我們停產了59搞了貴得多的99和96?實戰中每輛59都是朱日和藍軍旅?就拿和阿茲拉服役時間相近的梅卡瓦III來比吧。阿茲拉火力大致是96水平,與梅III的RH120 L44一個檔次,主要看彈藥。防護基本原版59加爆反,雖然梅卡瓦裝甲基本均質鋼,畢竟厚度擺在那裡,加上發動機前置,也比阿茲拉高到不知哪裡去了。機動,梅III1200馬力65噸,阿茲拉730馬力40噸,噸馬力相近,但阿茲拉的傳動被吊打。火控,阿茲拉又被吊打。鑒於雙方主炮可以互穿,硬要打是可以「艹翻」的,不過那交換比太美我不敢看。

到了真正用到坦克剛正面的時候所有的坦克,管你是毛子的T72還是日本的T90都是損耗品!

能吐槽陸自的90式根本就不是這樣用的嗎?事實上11區已經基本放棄陸自了,也是自廢陸軍的第二個大國。(第一個是腐國)

不要歧視毛子坦克的用法,人家做的很對!這也是坦克最本質的戰法。

30年前還是這樣,不過現在的陸軍大國中,即使是「高強度機械化戰爭」,估計也就只有北棒會這麼玩兒了。


沒什麼必要,而且m1的彈藥是反向放置的,要是有自動裝彈機的話必須對著放置

這裡上傳不了動圖,直接發幾個截屏的圖吧裝彈全過程(圖片版 抱過m865,也裝填過,大概24/23kg吧,我一個亞裔偏瘦也能在5/6s左右完成裝彈,

射速並不會少很多,而且坦克也不是機槍一直在掃射開火的,四人車組整個維護車輛保養起來方便,當車遇險時候,四人車組下車戰鬥力還比三人高,關鍵是,自動裝彈有不確定因素太多,可靠性(個人感覺不靠譜)


從建軍思想看,經過二戰洗禮的東西方軍隊得出了不同的結論:蘇聯走數量規模道路,減少單車人員可以方便擴大裝備規模,直到現在俄羅斯軍隊的裝備人員比例還是很高;而西方軍隊走精兵路線,坦克里多一個人,比較容易保持單車的戰鬥力。為什麼?因為在戰鬥中,可不是玩遊戲,單車經常會遇到各種狀況:路邊有根橫木、著火了、前面水好像有點深…這個時候,三人車組的人手就很局促了,多一個"閑人"的好處就出來了。還有,坦克的維護保養乃至戰場搶修,多一個人少一個人有時候差別很大,那些部件都是重得要死的啊。喜歡看戰史回憶錄的人,應該能理解這一點。

然後是戰術問題。西方軍隊認為坦克炮的高射速是沒有意義的。實際戰鬥中,坦克車組要做很多戰術動作:觀察,射擊,躲避機動…基本沒有機會讓你開連珠炮。前不久中國不是參加了俄羅斯舉辦的坦克比賽么?裡面坦克清一色自動裝彈機,但真打靶的時候還是小心翼翼的,而不是一通狂射,這還是在比賽條件下。

還有是彈藥問題。整裝彈藥一般認為技術水平相同情況下,威力要大一點,被西方軍隊堅持採用。而整裝彈藥的自動裝彈機,難度和成本要比分裝高。

綜合來說,西方設計師認為,去掉一個又貴又占空間重量,而且可靠性可能會有問題的裝置,塞個"閑人"進來,反而可以提高戰鬥力。

但這不代表自動裝彈機是個白象,設計師在做權衡的時候,要考慮很多因素。比如,黃種人體格偏小(西方坦克裝彈手的日常訓練中的必練科目包括鍛煉上肢力量),裝填大口徑彈藥還是自動化好,所以中日坦克,雖然彈藥類型不同,但都不約而同選了自動裝彈。


放著這個問題讓我來,畢竟我也是坐過裝填手位置的人,進的是豹二a4,本人身高不到175,體重不到175,普通中國人的身材,坐進去還是有點緊吧,一不小心就碰頭了,好在有墊圈。

人肉裝填不讓實際操作,旁邊的中士給解釋了,坐在那裡,右手抓住彈底,抽出炮彈,左手托住彈頸,小心轉身180度,轉身一定要抓穩,一定要小心千萬別磕了碰了,小心的把彈頭放到炮膛口,對準了,然後右手用力推進去,小心別把手也伸進去,否則和你的手說拜拜吧。車在高速運動時裝填一定要小心,小心,小心,一脫手,炮彈不一定炸,司機估計會殘廢……

主要用的是兩隻胳膊和腰力,這倒沒啥,練練就有了,比如說千萬別和木匠掰手腕……主要問題是炮彈太長了,各位可以回家試試,拿著你們家的暖瓶,裝滿開水,在淋浴房裡放個凳子,坐在凳子上用我說的姿勢轉180度……先聲明受傷了我不管啊!這已經比車裡環境好上數倍了。

貌似寫跑題了……其實這個很容易解釋,用射擊頻率就解釋了,美帝的治安戰,半天打一炮,裝填手可以慢悠悠的裝,裝完了再聊兩句,但是也就治安戰吧,79年對越多少坦克把炮彈打光了,坦克不光要反坦克,還要打步兵,機槍掩體,碉堡,裝甲車,甚至直升機……真打大戰會累死人的……而且裝彈機的故障率越來越小,坦克命中率越來越高,人命也越來越值錢,加上分裝彈威力越來越大,裝填機會越來越普及的。


如果各位英文較好的話可以去這邊 In a modern tank, is the auto-loader better than having a human loader, and a crew of four, rather than three? What advantages does an auto-loader tank offer to an army? - Quora

有一個回答是一個前以色列坦克指揮官寫的,我就這邊來渣渣的翻譯過來吧。。

Thanks for the A2A.

No disrespect to other answers and answer writers here, they are all correct,

but so far, it seems that I"m the only one answering who was actually a tank commander.

「不是想使其他人的回答看起來沒有用,它們都是對的。可現在為止我是唯一一個曾經一名坦克指揮官回答的人。」

At more advanced stages of my service I was a tank platoon leader and tank company commander.

「在我後半段的職業生涯里我是一名坦克排的指揮官和一個坦克營的指揮官。」

Under my command were Magach 7 Main Battle Tank 4 men crews, like the one below:

「我的坦克是一個馬加奇7式(老美M48,M60坦克魔改)的四人主站坦克的指揮官,如下面那樣:」

(The Magach 7c is an Israeli Military Industries upgrade of the American M-60, and the last Non-Merkava Tank in IDF service )

「(馬加奇7C是以色列軍工業(IMI)升級的美國M60主戰坦克,也是以色列軍隊最後一個非梅卡瓦的主戰坦克)」

I"m pointing out my credentials as tank commander because it gives me a field use case perspective,

and in light of that perspective,

I am not even going to compare advantages to disadvantages of auto loader vs loader like I"ve noticed in other answers, but rather directly claim this:

「我是從我作為一名坦克指揮官的經驗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這個給予我一個獨特的視角來看待這個問題,

我壓根不會對比人工裝填與自動裝彈機的優勢和劣勢,因為其他人已經說過了。然而我很直接的表示:」

Under no circumstance would I prefer a tank with an auto loader,

or even find any room for comparison of one, with the far more preferable 4 men crew based tank.

「我不管天塌了還地裂了也不會選擇一個有自動裝填機的坦克,連裝填機的好話也不會說。我永遠會選擇一個4人制的坦克」

Here"s why:

「這是為什麼:」

First it"s about the ammo.

Auto loader tanks have predetermined sets of tank shells.

What they don"t have is a mechanism enabling them to foresee the future.

「首先關於炮彈

自動裝填機有提前預備好的炮彈配置。

然而裝填機沒有任何機制讓它們預測未來。」

Why is that an issue?

Because not all shells are alike.

They have different purposes for different targets.

How the hell would I know which target I"ll encounter, and at what order?

「為什麼那是一個問題?

因為不是所有的炮彈都是一樣的。

所有的炮彈都有不同的作用和不同的敵人。

我到底怎麼知道我會遇到什麼敵人和什麼順序呢?」

Look at this sucker for example:

「好好地看看這個小傢伙:」

The 120 mm IMI "Arrow 6" armor piercing shell.

Cute, isn"t it?

「這是一個120毫米 IMI『弓箭6』反裝甲炮彈

很可愛不是嗎?」

I fire this at a tank, bye bye tank.

It will penetrate the armor, raise havoc in it, and within less than a second blow it sky high.

「如果我往一輛坦克射這個傢伙,那坦克只好去見老天爺了。

它(炮彈)會刺穿坦克的裝甲,在裡面盡情的搞破壞,一眨眼後會爆炸。」

But wait!

What if this is the next shell loaded in my auto loader, but in front of me I suddenly encounter an Infantry company?

「但!

如果我遇到一個步兵營後該幹嘛?」

Well, I fire this, because it"s an auto loader, and I can"t change the ammo NOW,

One infantry soldier dies a very exotic death with an entry hole in the gut, the shape of a small sun with rays, like a 4 year old would have painted it.

Through the hole, if one were to look closely, you could see a small cloud of dust behind the soldier, where the projectile enters the ground.

「如果我再用著枚炮彈的話,因為這是一個自動裝填機,我沒法現在換炮彈。

運氣好的話,一名步兵會被一個巨大的炮彈給洞穿,遇到一個非常戲劇性的死。如同一個四歲小孩拿著一個放大鏡燒螞蟻一樣的。

如果你看著後面,你會看到地面上會有一團灰,那是炮彈栽入地面的地方。」

The rest of the enemy infantry?

They"ll be just fine.

「其他的步兵呢?

活的好好的。」

And it"s the other way around too.

This time my auto loader is armed with this baby:

「當然有另外的解決方案。

那就是裝入這個小寶貝:」

The 120 mm IMI "Shaped Charge" dual purpose shell, which is effective against light vehicles, APCs and infantry...

「120毫米 IMI 『錐形炮彈』雙用處炮彈,有效的對抗輕裝甲武器,裝甲運兵車和步兵…….」

Then along comes a T-90...

「然後來了輛T-90…..」

Are you fucking kidding me?

What, we feel like scratching some paint of the T-90"s front?

What the hell am I supposed to do with a shaped charge shell now?

「你TMD逗我么嗎?

要我幹嘛?撓他T-90的痒痒?

我現在TMD要錐形炮彈幹嘛?」

See, my point is, this type of auto loading system negates the basic definition of warfare, as set forth brilliantly, by Prussian Major General Carl von Clausewitz:

「我想說的是,這種自動裝填機無視了戰爭的基本法則,有普魯士中將Carl Von Clausewitz說的:」

"War is the realm of uncertainty".

("On War", Book 1, Chapter 3, Page 79)

『戰爭是一個充滿了不確定的領域』

(「On War」,第一冊,第三章,第79頁)

I don"t know what I"ll need!

And I don"t want a machine to decide for me.

And even the most elaborate and modern ones where you CAN change ammo,can"t supply me with a series of same type shells, of any length required, that I may actually end up needing because:

1. You don"t always hit on the first shot,

2. Sometimes it takes more than one shell to destroy a target.

「我永遠不會知道我會要什麼!

我也不想要一個機器為我決定。

就算有更加先進和靈活,允許你改炮彈的版本,你也不能給我提供一系列一樣的炮彈,不管多久因為:

1. 你永不會先開炮,

2. 有的時候會你會多需要一枚炮彈來解決的事。 」

This alone - the incompatibility of ammo - is enough to render the auto loader system for tanks irrelevant.

「有的時候-炮彈的不不嫌容性-已經可以使一個自動裝填機失效了」

Ha, but there"s more.

Much more.

「啊,可是還有更多問題

不停的問題」

The loader (Let"s decide that "Loader" is Human, and "Auto Loader" is the out of touch mechanism, OK? Cool) is not just a loader:

「那裝填手,不只是名裝填手。」

He is the crew"s Comm Specialist.

We have all types of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sure, as tank commander I CAN take care of them if something goes wrong.

but you know what?

I"m kinda busy here commanding the tank crew...

「他還是我們的通訊專家。

一輛坦克里有各種各樣的通訊系統,當然,一般來講我,指揮官可以管理它們,可是當有什麼事發生了。

但是……

我正忙著指揮著坦克呢……..」

The loader is also in charge of other weapons system in the tank.

See here for example:

Noam Kaiser"s answer to What is the barrel/tube attached to the main gun of this armored vehicle? - The parallel machine gun.

When that gets jammed, a lot of good an auto loader will do you...

The loader also has his own machine gun on top of the turret for short ranger. An Autoloader makes you lose that too.

「裝填手還順便管理者其他武器呢

比如:Noam Kaiser"s answer to What is the barrel/tube attached to the main gun of this armored vehicle?-同軸機槍

如果那個卡膛了一個自動裝填機只能………

裝填手在炮塔上面還有打近距離敵人的自己的機槍呢。

一個自動裝填機同使會讓你失去那個(機槍)」

Without elaborating too much, the Loader is trained to a certain extent on other crew members duties.

「不要說太多,裝填手也會其他組員的工作」

He can replace one, and I, as commander, can make do with a team of 3 for a while if I have to.

The duality of capabilities also allows the crew to conduct double shifts, if we"re on a long mission like an ambush.

Not much an auto loader can do here.

「裝填手可以代替我,指揮官,可以臨時用三個組員需要的話。

如果我們在執行長時間的任務的話,這樣的多樣化同使可以允許換崗位。

一個裝填機可以幹嘛?」

Also, the Loader, like other crew members, is also a trained infantry soldier when need arises.

He can grab a machine gun, an M-16, both perhaps, some ammo, a medic kit and water, and then dismount and fight if the tank is decommissioned.

He can help carry a stretcher if a team member is down.

Sometimes the entire company or regiment is used for an infantry mission:

With auto loaders we"d be 25% men short.

「同使,一名裝填手,想其他的組員一樣,也可以當一名臨時的步兵。

如果坦克廢了,他可以拿起一個機槍,或一把M16,拿一些彈藥,一個醫療包和水,跑出去打仗。

他可以抬一個醫療擔架如果另一名組員受傷的話。

有的時候一整個營或圖(裝甲團)會被拉去用步兵的任務.

用了一個自動裝填機我們少了25%戰鬥力。」

One perhaps lesser known facts about tank crews - We do A LOT of maintenance.

We are also trained to fix a lot of the problems that arise during training and battle, especially to the track system.

Losing a fourth potential man when these happen... No tank crew member wants two hands LESS on deck.

「坦克組員還要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我們其實花很多時間在維護上

我們知道要解決很多在戰場上的故障,比如履帶系統。

少了名裝填手我們少了一雙手,沒有人想要少一個人。」

Lastly, the auto loader is not at all that faster, and perhaps even slower, than a proficient loader doing his job right, and even a really fast machine wouldn"t be faster in any way that is significant in real time.

Because even if it was, the tank is a mobile unit, it"s efficiency and survivability are dependent on maneuvering and operational discipline, not on half a second bought here or there.

「其實自動裝填機也沒那麼快,其實還比一名有經驗裝填手還慢,就算一個快的機器也不會再現實里多快。

因為就算更快,坦克還是個機動單位,它的能力和生存力在他的機動性和運行紀律性,而不是一秒這邊一秒那邊」

As I answered here,

Why are tanks still in use despite the array of anti-tank weapons deployed?

people fascinated with military technologies, that haven"t served in the military, have a tendency to forget one thing:

The human factor wins wars, not technologies.

「我的回答在這邊,

Why are tanks still in use despite the array of anti-tank weapons deployed?

一些連一天也沒當過兵的人對軍事科技很著迷,

也很經常忘記掉一個黃金法則:

人打贏戰爭,而不是科技

There"s a reason these auto loaders have been abandoned as a concept.

Greg Chalik explained well why the Soviet tactics of masses, moving fast, with vehicles staying small, and coming in waves matched that concept once.

In today"s battlefield this would be suicide.

「有一個原因使自動裝填機被拋棄掉,

Greg Chalik解釋過老蘇聯戰術用的是大的,快的陣型,各輛坦克相間的距離很短來對抗敵人。

然而在今天的戰場上只會給敵人目標。」

Don"t get me wrong - I love technology, my work revolves around it, I appreciate modern military technologies and in awe of the people behind them.

But a tank is only as good as the crew handling it is.

This is the origin of the IDF armor corps motto:

"The man in the tank wins".

「我其實還很愛科技的,我的工作就是與它工作,我很感激當今的軍事科技允許我和使別人感到震驚。

可是一輛坦克與它的組員實力成正比。

以色列裝甲軍的口號一樣:

『在坦克里的人才會贏』

So, short answer:

Human Loader.

「簡單來說:

裝填手贏

我這邊也只是名搬運工


雖然最高票答案沒什麼原則性錯誤,但是喊口號喊的也太多了。。

西方坦克不用自動裝蛋雞的原因,一個是戰術問題,冷戰時代的西方MBT打法大多是定點防禦靠精度和射程取勝,加上懸掛系統質量好,車體重,地形熟悉,跑路的時候穩定性一般可以接受,在靜止和顛簸較小的情況下人工裝蛋效率是高於自動的,這個米帝有過調研報告,手機碼字不好放鏈接,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搜索;

另一個原因,就是技術問題了。就目前的技術而言整裝蛋很難做成蘇式轉盤那種(實在是太長),做成尾艙式純屬無奈(不要被所謂的泄壓艙門給忽悠了),而尾艙裝蛋不論是故障率還是速度都不夠理想,尤其選蛋換蛋實在是頭大(參考霓虹90和公雞勒克萊爾的數據)。多說一句,米帝沒有自動裝蛋但依然放了個超大尾艙,主要是為了配重。。。

說到這,不得不說西方對整裝彈的固執。整裝蛋的最大好處是長桿脫穿幾乎可以插到彈托,但現在分裝蛋的蛋體部分也在越做越長,加上裝藥量的優勢,穿深已經基本扯平。而且分裝蛋還有挖潛可能,整裝就很難了。


媽的人家原來也考慮過啊……但是各種研製的尾艙裝彈機實在是不好使啊。

人家毛子的把坦克兵的手送進去……人家老米的可以把腦袋送進去……

毛子當然是沒心沒肺的上了,但是老米本著人(沒)道(大)主(錢)義(坑)的原則,後來想想就TM算了。

然後還一路帶一路坑了一批小夥伴。

法國:「還好老子聰明。」

什麼彈藥威力啊都是次要的,這是事後發展才導致的,以前根本不知道。

美國的各種原型車都想著自動裝彈機,奈何除了法國人告訴他們的轉輪設計,他們自己設計的沒一個管用的,送的進炮彈的要送腦袋,不送腦袋的送不進炮彈。

另外米軍對於射速的考核不如精度嚴格,一直是這樣的。自動裝彈機其實都有不少問題,很多都要定角裝填,80年代定角裝填讓炮手觀察彈著點很蛋疼(雖然後來解決了)。

於是結(體)合(制)實(問)際(題),國會把自動裝彈機給砍了……

至於美國軍工的尿性大家也都清楚,牛皮震天,其實各項工作並不配套的很好……車體好了裝彈機沒好,甚至炮啊花動機啊都還沒著落……

你車啊,花動機啊炮都好了,就差一個裝彈機鳥!

啥?裝彈機還在拖後腿?

不行,一定要保(盡)持(早)戰(賺)力(錢),我們修改一下就不要算了,反正本來地兒就大。


普遍說法是,美帝認為訓練有素的裝填手在體力充足的情況下裝填速度不比裝填機慢,日常的維修補給方面四個人比三個人方便很多。

而且按照美國人的觀點,M1有尾艙的,所以車內有充裕的空間集中布置較多數量彈藥,不需要使用自動裝彈機增加系統複雜程度而降低可靠性。美帝早期研發的自動裝彈機又恰好因為可靠性問題被槍斃,所以M1沒有安上自動裝彈機,作為改進型的M1A2當然也沒有。

還有一種說法是,美帝為了減少殉爆的威力,炮彈的彈頭是向外擺放的。而要裝自動裝彈機,彈頭必須就向內。如果堅持彈頭對外就必須增加一個旋轉器,這會進一步減少可靠性。


通常情況下,自動化就意味著先進和高科技。但是武器也要講究可靠性和冗餘度,M1和豹2這些坦克統統使用了四人車組有這麼幾個原因。第一,歐美人的體格是優勢,人肉裝彈機不僅能扛得動(140MM的炮彈就另說了),而且在減小空間佔用率以及可靠性上有優勢(如果裝填手陣亡,那麼換做是裝彈機的坦克就算不殉爆也要失去戰鬥力)。

第二,使用更靈活。比如坦克在巷戰或者特殊情況下不需要主炮,這時候車長炮長和裝填手可以各自負責一件車載武器,擁有四個火力通道,而同樣的情況下,三人坦克會少一個通道,這在巷戰的情況下是不利的。

M1的火力通道多達三個


因為有強壯的黑蜀黍……


先說為什麼毛熊和兔子為什麼用自動裝彈機。

毛熊和兔子坦克兵血液里流動基因是剛正面理論:寬正面!大縱深!(就連喪心病狂的兔子把五對負重輪開到山區打猴子都符合這條)。這就要求他們坦克必須能夠完成一個波次的高速攻擊前進!在坦克在40KM每小時的速度在地勢複雜的地區攻擊前進的時候,試問如果不裝自動裝彈系統,你讓炮手抱著120MM的炮彈在一個極其狹窄的空間里準確的捅進那個小眼裡?

再說自動裝彈機的性能問題,現在自動裝彈機技術已經成熟,成熟的自動裝彈系統在各個方面都要超過人工裝彈,自動裝系統是一個工程問題,絕對不是什麼大問題。

但是我大燈塔民主國為什麼不裝這麼專制的自動裝彈機呢?因為:用!不!到!。具體的說是不用和別人去剛正面!

鬧呢!我大白頭鷹真的是天下無敵!他需要和誰剛正面,誰敢和他剛正面?從二戰以後,白頭鷹打的仗有那次是大規模坦克對坦克硬碰硬的?以至於我美帝的大陸軍只能開著坦克去打那些游擊分子,一天不知道能打一炮不。要裝彈機幹嘛?

閑說一下坦克的事情

一、坦克不是你看著好看就好的。有個什麼玩意坦克排名,第一名是豹二,然後什麼M1A2,然後來克萊爾,以色列的梅卡瓦依然在列。這個排名里第一坑爹的就是梅卡瓦,估計我軍工兔賣給小巴的魔改五對負重輪草翻他問題都不大,那麼沉,還是那麼大角度的契型裝甲,用裝甲院的人話說就是一看就是裝甲不行,那麼寶貴的炮塔空間,弄成契型裝甲!也就是打打巴勒斯坦沒有反坦克武器。還有什麼豹二、來克萊爾的空心大奶罩。

二、坦克的重量很重要,不是越輕越好,大概可以用動量守恆理解一下。

三、到了真正用到坦克剛正面的時候所有的坦克,管你是毛子的T72還是日本的T90都是損耗品!不要歧視毛子坦克的用法,人家做的很對!這也是坦克最本質的戰法。

四、中國現在的99大改很牛逼!很牛逼!很牛逼!!。


個人理解是萬一自動裝彈機中彈後廢了,整個坦克就失去戰鬥力。如果是人工操作,還可以換個哥們接著干。。。


為了解決美國青年就業。特朗普上任後,也不會取消這個崗位的,哪怕阿爾法狗更厲害。


有黑叔叔裝彈機


上面說的都很全面了。我再來補充一點,三人的坦克一般就裝備了兩挺機槍(炮長用的同軸機槍,車長用的高射機槍),可m1a2為了獲得火力的全面性還裝配了一挺車尾機槍,能射擊車輛後面的目標,這挺機槍當然需要一個人來射擊,於是裝單手除了裝彈還有一個射擊的兼職。


開始是太早,後來是不想改,沒錢改。M1出現很早,那時候自動裝彈還不夠成熟,沒有得到使用很正常。

後來,美國曾為下一代坦克和M1開發過兩種自動裝彈機,TTB系統和快抽系統。TTB系統和T-80一樣把炮彈放在炮塔座圈位置,2010 FMBT也使用這種裝彈機的變種;快抽是一種專為改進M1開發、使用尾艙存儲的一種裝填機。

但是坦克作為大規模使用的武器,這種大改很花錢,戰鬥力不見得有倍增效果,同時還有一系列技術問題要解決,更花錢,所以優先順序別很低。可笑的是有些人覺得美國爸爸沒有裝彈機,為了洗地編出無數片面強調人工裝彈優越性的理由,通常出現M1 vs 99,M1 vs T-80的話題中。

TTB系統

快抽系統

FMBT的TTB改


M1和豹2初始設計的年代都很早。都還在70年代。當時還沒有可靠地自動裝填技術,至少對於整裝彈藥而言是這樣。而坦克內部空間的安排是非常緊湊的,根本不可能留出今後改進,裝自動裝彈機的空間。所以如果要改就會非常複雜,很多地方都要大動干戈。所以,乾脆就不用了。而90年代才批產的勒克萊爾坦克就用了自動裝彈機。


蘇聯裝彈機把士兵手弄下來了,美國裝彈機差點給腦袋弄下來


而且M1是只需推一把的半自動裝彈。


湯姆克蘭西說過一句話:「再先進的自動裝彈機也不如一個二十多歲年輕人有力的臂膊。」

補充一點,目前120mm口徑火炮所用炮彈的重量對裝裝填手來說還不算大問題,日後140mm火炮的出現可能會考慮裝彈機吧。


推薦閱讀:

介紹一下土耳其陸軍?
T-14是否會成為新一代主戰坦克的標杆?
美國軍工的技術整合能力究竟如何?
如何評價五十年代蘇聯對華 156 工程的意義?
俄羅斯有哪些做事簡單粗暴的例子?

TAG:軍事 | 軍事研究 | 軍事裝備 | 軍事工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