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焦慮依戀型人格如何和迴避依戀型人格在一起?

我是典型的焦慮依戀型人格,非常黏女朋友。而她是迴避依戀型人格,我幫我倆都做過測試,用了一個英文的網站,所以確定。我們沒有在一起她沒有談過戀愛,但是很多人追她。可能也是她的性格導致的,但是我想和她在一起,最近約會也成功,但是可能她性格的缺陷還挺明顯的,對於感情真的是很迴避,我們該怎麼辦。我看到她克服一下和我牽手什麼都真的是很努力培養感情了但是我想找到更好的辦法來幫助她改變這個迴避型也幫助我


依戀是大家很熟悉的心理學概念,一些父母或養育者不能一以貫之的滿足兒童的需要,他們有時會很及時,有時卻很遲鈍。就像家長們經常爭論:孩子哭鬧, 哄還是不哄。其實兩種選擇都是可以的,最可怕的就是變來變去:一會兒哄,一會兒不哄。

在兒童眼裡,父母這樣的回應是不穩定、不可預期的,這時兒童會感到困惑和不安,他們不知道該期待被如何對待。

所以很多孩子在感到悲傷和憤怒的同時,選擇的解決辦法就是去黏住大人,這是形成了焦慮型依戀的兒童面對他們難以預料的父母的解決辦法。

照料者的對待是嬰兒依戀類型形成的關鍵因素,而這種影響會一直延續至成年,也就是題主所說的,在親密關係里,常常會感到焦慮。

焦慮型的個體對伴侶感受到的並不是愛和信任,而是一種「情感饑渴」,他們希望對方能夠拯救自己,或是使他們變得更「完整」。儘管他們極度渴望與人親密,但卻總是懷疑和恐懼對方並不想達到同等的親密。

焦慮型的人會通過黏人和控制來獲得一種安全感,但結果通常與預期相反,他們的伴侶常常因不能忍受而逃開。

如果你有這些想法和行為,那麼你有可能是一個焦慮型的人:

極度渴望親密和陪伴,要求與愛人隨時保持聯繫,每天報備行蹤

會以不回簡訊電話、故意引對方嫉妒或是威脅要分手來獲得對方的關注

一旦對方違反自己對Ta的期望,或是感到對方對自己關注不足時,就會感到憤怒和焦慮

會為了維持聯繫而放棄自身需要,討好伴侶

害怕被拋棄,獨自一人時會覺得不自在,受到一點冷落,都會覺得被拋棄了

就像是創傷的強迫性重複一樣,焦慮型的個體很容易會被迴避型的人所吸引。

在和迴避型人交往的過程中,對方的若即若離讓自己產生的那種焦慮和不安的感覺,和小時候從養育者那裡體驗到的感覺是那麼相似,這種熟悉感既讓他們無法抗拒地被吸引,又讓他們感到更加痛苦。

焦慮型依戀對親密關係的影響

焦慮型依戀的人,本質上是在用憤怒和焦慮來掩飾害怕被拋棄的恐懼,他們真正追求的其實是一種穩定的安全感,卻時常痛苦地發現伴侶根本不能滿足自己,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要的就是安全感。

而這,正是焦慮型依戀對親密關係最大的影響,他們習慣用憤怒、焦慮、冷漠、疏離等表面情緒來表達內心對於安全感和被關注的訴求。

但伴侶因為被這些帶有迷惑性的表面情緒所干擾,難以發現他們真實的訴求,而是只會覺得他們很愛生氣,很難哄,陰晴難測。

而且我們都知道強扭的瓜不甜,通過憤怒和疏離「要」來的關注並不出於真心。

就像小編的工作真的很忙,以前男友還會要求我必須每周見他三次,周中一次周末兩次,否則他就會生悶氣不理我,或是跟我吵。這讓我感覺見面不再是件開心的事,反而像在完成任務一樣。

所以當伴侶不了解你這些行為背後的真實想法的時候,也就無法用能夠安撫你的方式回應你。

焦慮型的我應該怎麼辦?

1.察覺到表面情緒背後的真實情緒

當我們的真實情緒被憤怒、焦慮、冷漠等表面情緒掩飾時,不僅會讓伴侶困惑,我們自己也會有深深的無力感,感到對方不理解自己,但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自己都被這些表面情緒所欺騙了,可能我們自己,都不了解自己。

下次當你再因為對方的一些行為感到憤怒時,別急著和Ta鬧彆扭,想一想自己是因為什麼而生氣,這個原因背後,你真正害怕的是什麼?

2.尋找一段穩定的關係

想要慢慢改變焦慮型依戀的重點是建立一段穩定、安全的關係,可以是一個安全型依戀的伴侶、其他的重要他人或是心理諮詢師。

鼓勵大家去尋求諮詢師的幫助是因為在諮詢過程中,除了一段安全、穩定的關係之外,諮詢師還會和你一起去感受和體驗那些焦慮和憤怒的情緒,以更加專業的方法陪你一起探索這些憂慮的起源,逐步修正這些不合理信念,讓你可以在以後的親密關係中,重獲安全感。

而你喜歡的人、交往的人、你的伴侶偏向於迴避型依戀,那麼以下是一些在與他們相處時的建議:

1 不要強迫他們

如果迴避型依戀的伴侶對你若即若離,很排斥你的接近的話,那麼首先不要強迫他們接受。

強迫或者暴怒只會讓他們處於更加激烈的壓力狀態下,變得更加退縮。

2 幫助他們認識並接受自己

我們能夠做的,是努力去幫助迴避型依戀者更了解自己,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和情感反應的規律,比如在哪種情況下容易讓他們產生迴避,哪些是他們難以接受的親密舉動等等。

3 說出需求而不是玩「套路」

如果你和他人相處往往在不舒服的感覺下結束,但卻反覆發生,導致你總是產生疑問:「怎麼老是這樣?」「Ta為什麼總是躲著我?」

這可能是因為你們一直在玩「心理遊戲」(mind game),雙方進入到一個無限循環的「套路」中,無法打破溝通模式。

關於心理遊戲不多贅述,想要打破這種模式,我們需要察覺並表達出自己真實的需求(authentic needs),關注當下正在發生的時刻,而不是用過去的經驗應付對方。它需要我們不斷練習。

我們並不提倡一個人需要「糾正」自己的依戀模式。每一種依戀其實都是通過自身經歷而形成的防禦模式,一個人之所以會選擇迴避親密關係,那一定是這種方式在之前的某一刻保護過Ta,產生了積極的反饋。

依戀模式確實是影響深遠的,但並不是完全固定不變。我們可以通過自省和調整,來減少依戀模式中帶來負性影響的那些方面。

Dan Siegel博士認為,通過理解早年的經歷(making sense of your story)可以來逃脫被不安全的依戀模式定義和禁錮的境地。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試著去寫自我小傳(coherent narrative),回憶自己過去的經歷,並且重新審視這些經歷的原因。

例如,「父母對我的冷漠並不是因為我不可愛,可能是他們沒有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愛。」 通過重塑經歷,來產生新的認知。

如Dan Siegel所說:
「通過理解過去的自我,我們可以解放當下的自我,並賦予未來的自我以力量。」

有公眾號喔~

簡單心理(janelee1231)

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戳:簡單心理


一、迴避型戀人的心理側寫:

在關係中的常見感受:

①對於親密關係

他們同樣渴望親密關係,但是對關係的穩定性並不信任,所以傾向於通過保持安全距離和先推開對方來保護自己不受傷,總體來說迴避型的人對於關係的發展是比較悲觀的,他們恐懼體驗喪失。

他們對於自己的脆弱被接納是比較沒有信心的,所以迴避型的人很難給伴侶一些情緒的支持,他們自己有需要的時候也不會從伴侶那兒尋求。

②對於衝突

厭惡衝突,迴避衝突,傾向認為衝突不但會威脅關係而且並不能真正的解決分歧。

可能在成長經歷中,沒有人能容納他的不安全感,讓他有一個安全面對衝突的環境。

可能對親密關係缺乏邊界感,傾向於把雙方看做是一個整體,要麼全部肯定要麼全部否定,無法正視雙方的分歧。

③恐懼將自己的感受暴露出來,會有一種一絲不掛的恐懼感。

④迴避承諾。

在親密關係中的需求:

①穩定穩定穩定,對於穩定的需求勝於對於親密的需求

②保持安全心理距離,有時包括身體距離

③一定的掌控感帶來的安全感

④當自己逃避的時候,對方不要一再指出這個問題。給自己後退一步的空間。同時不因為自己的迴避而憤怒或同樣迴避。

二、心理建設與方法論指導:

①對於你們之間的互動模式的及時覺察和修正

對於焦慮型的人來說,需要一些延遲滿足能力,否則會讓迴避型的人受不了你的快,因為他的表達就是慢悠悠的,這對你來說必須要習慣。

迴避型的人就像是「鹿」,對他來說最重要的是安全,任何風吹草動,他都會跑的很遠。焦慮型的人,像是一隻「老虎」,他需要撲到鹿,如果不撲到鹿的話,他會被餓死。

所以這世上有兩種最可怕的東西,一種是被抓到,一種是被餓死。焦慮型的人永遠會擔心沒有東西可以填補他的內心,他會被餓死,會因為空洞、空虛、空乏而死。而對於迴避型的人,最害怕的是被抓到,是他的世界失去了自我的掌控感。

那麼,怎麼才能讓鹿靠近你?如果你採取老虎的方式,鹿永遠會跑。什麼時候,老虎可以停下來,然後拿出一把草來,你不動,讓鹿來掌控局面,讓他來找你,而不是你來找他,你們的遊戲規則變成這樣,你們的交流才可能達成。如果是你永遠去追的話,你永遠不停,他就也不會停。

或者反過來,如果迴避型的人敢去冒險,敢回過身來去面對那個老虎的時候,也能解決這個「追」和「逃」。其實這個策略很簡單,但不一定好做,就是追的人不追,逃的人不逃,倆個人有一個共識,一起來面對這個「追」和「逃」給他們帶來的惡果,然後嘗試新的行為模式,並在新的行為模式中嘗到甜頭,就可以開始這個新的模式了。

這段引用自答主 @心理諮詢師盧悅 原答案鏈接如何讓迴避型男和焦慮型女相處? - 心理學 - 知乎

②停止對對方的妖魔化

很多時候,矛盾焦慮型會把迴避型的人妖魔化成冷漠無情、沒有人味、沒有人性、始亂終棄的、榨取他人利益的自私之人。而迴避型的人會把焦慮型的人妖魔化成一個永遠喂不飽的黑洞,一個所求無度的瘋狂潑婦,認為她會對他進行全面的破壞和控制,不會給他自由,要麼太弱、要麼太強,總之是把他所有的空間榨取乾淨的人。

如果兩個人都把對方妖魔化,那麼溝通是沒有意義的。如果我們開始了解了彼此,比如說焦慮型的人停下來去聽聽她丈夫的內心,了解到所謂冷酷麻木,其實只是一個人的內在小孩無力去表達自己內心的恐懼。焦慮型的人可能很難理解一個人被曝光以後的感覺,就好像是一個女孩在洗澡的時候突然湧出一大群男人看她身體的那種恐慌感。

而迴避型的人也很難去體會一個小孩被扔在無人區里,沒有任何人,甚至連狼和其他動物都沒有,空無一物的那種孤獨感和被拋棄感。雙方開始分別理解這兩種痛苦的時候,他們的交集才能產生。

這段引用自答主 @心理諮詢師盧悅 原答案鏈接如何讓迴避型男和焦慮型女相處? - 心理學 - 知乎

③如果喜歡一個人讓我痛苦,我為什麼還要繼續?

應不應該繼續從來都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但不管在怎樣的親密關係中,我們最終都要學會為自己的感受負責。喜歡上一個在依戀類型上與自己正好相反的人也許會體驗到很多痛苦,但也正是這種痛苦更清晰的看見自己和彼此的不同。成熟的愛是,你選擇去愛一個人,不是因為他像你期待的那樣,而是因為他是他自己。

三、如何迴避自己的軟肋,如何應對各種情境:

矛盾焦慮型的人的軟肋:

沒錯,矛盾焦慮型的人的軟肋正是不確定性,所以在關係中自己給自己安全感很重要。自我安撫的能力,延遲滿足的能力,即時覺察自己的情緒狀態的能力,這些能力的發展都有助於增加親密關係的彈性和質量。

如何應對和迴避型戀人相處可能會出現的各種情境:

①在出現分歧時,對方迴避溝通

給他後退一步的空間,不要過多表達自己的情緒,尤其不要發泄自己的情緒,可以說一下自己的感受,以及自己對當前分歧的認知,以及自己的訴求。保持穩定,不要因為分歧威脅關係的穩定性。

②對方迴避語言上的親密表達

不要追問,不要緊盯著語言不放。觀察對方的行為和互動模式,肯定對方其他方面的付出。


說實話,在這件事情上,我對心理學上的理論知識持悲觀態度。

(閱讀理解標註:不是不相信心理學,只是認為它很難解決這件具體的事情,類似於「心理諮詢師能不能幫我擊退小三和老公和好」)

共同成長啊共同進步啊彼此察覺啊,太難了,真的,比換一個人難多了,要付出的沉沒成本也多太多了。

在愛情里本身就有一個必殺,叫做【你應該用我所期望的方式愛我】,而它的進化叫做【你應該用我表達出來的方式愛我】。

我能做到每天主動給你發一百條簡訊,你為什麼不能?

我能做到半夜三點給你送宵夜,你為什麼不能?

……

我能做到包容你偶爾懷念前任,你為什麼不能?

我能做到你心情不好的時候自覺消失不主動招惹你,你為什麼不能?

……

就是不能啊。

你可以要求一個人把他的全部掏空來愛你,但你不可能要求一個人掏空他沒有的部分來愛你啊。

設身處地本來就是人際交往中非常難的事情,而它正好又是親密關係中必不可少卻被輿論長期忽視的一件事情。

我一直認為人應該找【觀念】(劃重點)相似的人,性格愛好什麼的相似還是互補隨意,但是觀念,一定要相似。

迴避和焦慮,這是觀念完全相反的。

你們也許真的相愛,但你們真的無法明白對方。

你們手裡攥著滿滿的愛想要遞給對方,卻發現對方索求的手伸向了你夠不到的方向。

你不忍心改變ta,你也實在無法改變自己。

你們手裡的愛最後灑了一地,對方的手還是空空地伸出著。

沒有比這更絕望的事了。

當然,有一句必須要提醒的話是:這個世界上所有不愛你的另一半,看著都特別像迴避型依戀人格。


我也沒有成功的經驗所以很難告訴你,只能說理論上是讓她意識到她產生迴避型依戀的原因,然後重新審視這些原因,把潛意識層的東西倒出來,重新整理分析一下,產生新的認識,比如父母當時對她的態度不是因為她不可愛只是因為父母的習慣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行為上強迫她做什麼,只是幫她認識,幫她自己人格上成長。同時,提出的方式要委婉,比如推薦她看些依戀理論的文章。比如有個叫 心理學空間 的網站上就有很多專業文章。你要清楚她會反抗你,會不希望你靠近她,會冷漠。然後你會覺得她是不是不喜歡你…產生反覆的疑問。這非常考驗,也很折磨,你可能會越來越受不了,然後崩潰。為了不發生這樣的情況,在循序漸進的介紹了依戀理論後,你們需要把這個問題攤開說,自己是什麼類型,她是什麼類型。彼此的依戀關係世界是怎樣的,彼此都希望對方怎麼做,然後互相付出,一起努力。ps:迴避型依戀的人都被失去傷過,如果不確定自己能接受她的冷漠,不要太快給承諾,看看自己能否適應再說吧。不然…你懂得。


我們簡單地把人的依戀人格分為三種類型;焦慮 迴避(lithromantic) 安全 三大類型人格。其中焦慮人格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一般來說,焦慮人格被細分為焦慮矛盾人格和焦慮迴避人格。焦慮人格產生的原因是童年時,父母對自己反應的忽冷忽熱造成的,所以長期處於被忽略或者被拋棄的恐懼之中。我們稱之為原生情緒。 這種從童年帶來的原生情緒會慢慢影響到我們的以後的戀愛觀。細分的來說,焦慮矛盾人格和焦慮迴避人格對於戀愛的態度也有不同。 為了保護自己免受原生情緒的侵害,焦慮矛盾人格往往表現的比較憤怒,通過抵抗來掩飾自己的焦慮,而焦慮迴避人格往往採用一個迴避,不理睬的態度來掩飾自己的焦慮。

迴避人格往往在戀愛中表現得冷淡,我認為其正是這種冷淡來掩飾被可能被拋棄的痛苦。當然如果焦慮迴避人格遇上迴避人格的話,成功戀愛的可能性比較低。當兩個人同時迴避一件件戀愛中比較實際的問題的時候,相信這段戀愛的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所以我認為,最合適迴避人格類型是焦慮矛盾人格。 焦慮矛盾人格在戀愛時的表現往往具有進攻性,給予性。時常扮演這一個「傻但是好男人」的形象。正好相反的是迴避人格在戀愛態度卻是逃避的,拒絕的態度。一個進攻,一個防守。所以我認為這兩者的是比較搭配的。至於安全人格這種介於兩者之間的人格,是被廣泛的認為一種健康的依戀類型,他們對戀愛的感受是最佳的,正是因為這樣,當他們感知到迴避人格開始排斥的時候,他們就會知難而退,缺少焦慮人格的韌勁和堅毅。但是無論那一種人格的人跟lith戀愛的時候,但必須遵循方法。

注意事項 一

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焦慮型男(女)友在交往的時候,常常表現出害怕被拋棄而產生的憤怒。舉個例子,男朋友不回我電話,他是不是跟別的女孩在一起的?然後很生氣,通過各種途徑向男友表達自己憤怒的感情。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冷靜,思考一下我們這些行為是否能夠真的達成我們的目的?憤怒這種強烈的情緒表達雖然在短時間內能夠獲得男友的注意力,但是我認為在長期,緊密的戀愛關係的成長過程之中有害無益。

二 樂觀看待戀愛關係。如果男友不回你電話,就一定是和別的女孩在一塊了嗎?焦慮患者總是以悲觀的角度看待事物,產生消極的情緒。對於這一點,我們強調一點就是要積極的給予自己暗示,不回我電話可能是因為沒電了,是因為開車不能接電話等等。應該注意的是,戀愛關係之中焦慮矛盾人格人常常給對象傳達悲觀的情緒,這肯定是不利於戀愛的正常發展的。沒事的時候就請多誇誇你的對象吧。 三 相信並依賴你對象。懷疑往往是焦慮情緒在戀愛中的次生表現,而有時候恰恰是懷疑造成了我們戀愛關係的不穩定。(這裡的懷疑是指不合理的,無根據的)。與對象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是關鍵一步。相互保持適度的透明對兩人都有好處。

四 建立自信。我想自卑是不論哪種人格在暗戀或者戀愛時候都會產生的情緒,總覺得自己從某些方面比不上對方。首先要正視自己,有哪方面的優缺點。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最重要的就是切記不要無端的自卑。灰姑娘嫁給王子的故事是有的,但是你遇到的幾率是微乎其微的。畢竟王子也就那麼幾個,你也不是灰姑娘。 以上是焦慮 矛盾人格與迴避人格戀愛時候應當注意的幾點,歡迎大家提出建議,補充。


當急於讓對方改變的念頭出現時,戀愛關係就將走向滅亡。

哦,發現你們還沒正式確立關係,所以,你的這種想法將極快地摧毀你們之間剛剛培養出的一點好感。因為這是一種就算是結了婚也能造成破壞性後果的想法啊……題主怎麼能不認識到這種想法的危險性。

所以,建議題主只保留「希望她幫助我來改變焦慮」的想法就好。

建議經常問問對方:我這麼做你會感到不適嗎?你對XX是怎麼想的?我這麼做你高興嗎?

建議經常和對方保持溝通:你這麼做我會感到不適,我對XX是這樣想的,你這麼做我會很高興等……

既然已經知道你們性格差異巨大,千萬別讓「自以為是」這個殺手有機可乘。


我和你正相反,我要說一句,我覺得我被逼的喘不過氣來,只想一個人靜靜。真的讓我一個人多靜靜。


其實,本質是一個度的把握,她靠近你一點,你遠離她一點,這樣就會彼此舒服!但是要做到這一點很難,人格問題是很複雜的問題,是一種思維習慣的定勢!要想真正的改善,需要各自去找適合自己的心理諮詢師進行長期的輔導,相信一段時間後,你們都能調節的很好!


迴避型依戀

迴避型依戀者在親密關係中,就像脫離鹿群的小鹿,讓人憐愛卻又難以靠近。

在《志明與春嬌》中,張志明就是迴避型依戀最好詮釋:在親密關係中,無論是開始階段,還是最終走進穩定期,每個關係遞進的節點,無不逃避退縮,給人一種永遠長不大的孩子的表象,令人著急。余春嬌是焦慮型依戀,兩人相愛相殺。影片節奏跌宕起伏,劇情不斷反轉,讓人情緒起起落落。

在親密關係確立前,情緒起伏讓人心動(迴避型依戀者總是讓人覺得很有魅力)。在長期親密型關係中,建立健康良好互動穩定的關係,才是雙方的需求。可迴避型依戀者情不自禁地就把親密關係帶入如同電影情節跌宕起伏,讓對方心累不已。他們自己也會被這種行為折騰的很難過,想改變卻無能為力。

哪裡丟了東西,就去哪裡找。心理機制的建立,是在遭遇傷害的時刻,一種本能地自我保護,哪怕這種心理機制是不成熟不健康的。迴避型依戀的人,往往在童年或者青少年時期,父母中一方長期缺位(通常是父親),而另一位(通常是母親)會潛意識地把子女分化出伴侶的身份角色。對子女的互動中,不知不覺帶入伴侶相處的模式。因此,父母(通常是母親)就有以下的行為:

親密即控制。由於伴侶雙方的一方缺位,導致在潛意識層面,對伴侶關係產生關係破裂錯覺,雖然不會上升到理智層面,可是潛意識中會對缺位伴侶的替代人——子女產生強烈控制欲,進而強化伴侶關係沒有破裂的事實,為理智提供證據。這種行為的隱蔽之處在於,它往往帶著愛和照顧的名義。比如說:「孩子,你不能這麼做,你必須按照我說的來。」「孩子,你別不開心,我這麼做,完全是愛你啊,你不懂啊,我不能看著你犯錯,我這是為你好啊,你怎麼這麼不體諒媽媽的心!」這種行為,對迴避型依戀子女造成的影響是對親密依戀的認知錯位。在子女認知中,親密=被控制,從而對親密產生迴避的本能反應。另外,這還會造成孩子明顯地心理獨立期滯後,外表冷酷內心敏感脆弱等隱形問題。

責任的推脫。因為把子女分化了伴侶角色,所以在父母遇到問題和困境,自己無法解決而無法求助於缺位的伴侶時,本能地就會把責任推脫到毫無反抗能力的孩子身上。比如:「我是為你,才忍受這一切委屈。」「我這一輩就這樣了,我唯一念想就是你能有出息。(潛台詞就是我為了你犧牲了我的幸福)。」「你一定要出人頭地啊,否則我這些苦就白吃了。」由於孩子的年齡幼小、心理幼稚、認知不全面等原因,基本上來者不拒地承擔了這種類似原罪的責任,認為問題確實在自己身上。可是自己幼小又無力解決這種本不屬於自己的問題,由於上面控制造成的迴避機制,又在面對問題時進一步得到強化。在成年後親密關係相處中,對方通過撒嬌、嘮叨、埋怨等不同方式來尋找情緒共鳴或者需求關注時,迴避型依戀者就將其解讀為:對方將問題丟給自己(雖然對方本意並不是這樣)。可在迴避型依戀者的視角中,問題丟給我,我又沒辦法解決,這就是痛苦。此刻,他們立刻就轉向迴避的心理機制,直接逃避這種痛苦。其實,想想蠻有趣的,就好比馬戲團的小象長大後,仍然覺得自己掙脫不了小時候的鎖鏈。另外,這種兒時記憶也會造成迴避型依戀者缺乏應對問題的勇氣,不能正視現實。

缺乏真正的依戀。由於以上原因,導致父母對孩子是一種強控制加責任的推脫的相處模式,而恰恰缺失了父母與孩子的正常的親子關係,孩子得不到完全信任的依戀感。他們進化出的迴避機制在自我保護的同時,不斷強化自我暗示:我不需要依戀,我不需要親密關係。外化給人的印象就是,迴避型依戀者是獨來獨往的人,很難融入集體中,對人感情冷漠,缺乏正常情感交流,戀愛過於理智等等。可是,潛意識中對親密依戀的渴求缺從沒有停止,雖然被理智這個守門人全部屏蔽。在行為上就會表現出不斷尋求新的親密關係,這樣才能獲得安全感,可是他們又無法把握(更多是心裡層面因素)長期親密關係,所以一旦從吸引到親密關係確立,他們就會尋找各種理由結束這段親密關係。在迴避型依戀者中,花花公子和花花公主不在少數。可是別忘了,在他們記憶中,親密=傷害,他們是在逃避傷害。

在親密關係中,一方如果遇到另一半是迴避型依戀者,雙方應該怎麼做,才能讓迴避型依戀者走出錯誤認知,共同塑造出健康穩定的親密關係呢?

剝離給迴避型依戀者的控制感。雖然這種控制感更多是種假象,是由迴避型依戀者自己腦補出來的。比如,直接告訴對方:「親愛的,我只想和你戀愛,從沒想過要控制你。」另外,迴避型依戀者要糾正親密即控制的錯誤認知。如果,迴避型依戀者存在心理不成熟、外在冷酷、內心脆弱等不同問題,也要從自己角度一點點做出合理地改變。

建立正確的親密相處觀念:對方在尋找情感共鳴和尋求關注時候,並不是向迴避型依戀者推卸責任和問題。即便,親密關係中真出現了問題,作為一個成熟獨立的個人,迴避型依戀者也有能力解決這些問題,而不是逃避問題。就像告訴馬戲團的小象,你已經長大了,力氣足夠大到輕輕一扯,就能擺脫那條困擾你的鎖鏈。

親密關係中安全依戀的提供。安全依戀是純粹兩個人的信任的依戀。迴避型依戀者,內心極渴望依戀、行為模式上抵觸依戀,行為和意識高度不統一,他們需要更多的陪伴,雖然他們並不明確提出。

好了,每個愛上迴避型依戀者的人,都是墜入人間的天使。當你們陪同迴避型依戀者建立正確的相處觀念、健康的親密關係後,你們收穫的愛情也較普通人體驗更豐富(迴避型依戀者在世俗觀念中是浪漫體貼而又富有魅力)。

發佈於 2017-06-12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戀愛中,迴避依戀者「雷區」背後到底是什麼?

導讀:

前面講了迴避依戀的「雷區」是高度的自主選擇權,那麼為什麼自主選擇權對迴避依戀者那麼重要?

正文:

這篇是對上一篇闡述的「雷區」做進一步的剖析。

之前講過,對於迴避依戀者來說:自由選擇權就是他們對的安全感來源,任何影響自由選擇權的動作,都能讓迴避依戀者產生很大的壓力,這種壓力就外化起來,就是各種莫名其妙的行為。在他們伴侶看來,迴避依戀者非常「神經質」。

解釋了之前原因,那第二個問題就是,為什麼迴避依戀者要把自由選擇權作為自己安全感的來源呢?正常親密關係長期相處中,互相交換一部分的選擇權(或者可以理解為犧牲掉一些自己的選擇權),來換取親密關係的長期穩定,對於正常人來說,並無不可。那麼,為什麼對於迴避型依戀者來說就難以接受?能夠識別出這種難以接受的背後原因,是不是就能減緩迴避依戀者在應對這種選擇權犧牲時的壓力。更樂觀的情況是,迴避依戀者本身能夠認識到自己的為什麼難以應對這種壓力,背後到底在害怕什麼,找出原因,能夠坦然應對這種壓力,進而能夠給伴侶一個輕鬆舒適的相處體驗,而不是一味地被壓力所產生的情緒支配,做出各種違背他們自己真實內心的行為。

為什麼高度的選擇權在迴避依戀者看來如此重要?或者,換個角度分析,為什麼在日常交往中,迴避依戀者能忍受部分的選擇權的犧牲,完成團隊協作的工作或者集體活動.。在親密關係進入長期相處中,卻難以忍受自主選擇權的犧牲。假如無法忍受本身是個「雷」的話,它只有在親密關係長期相處中才會「引爆」。在親密關係的初期相處階段,它也許會存在細微的徵兆,可是它並沒有像後期那麼影響劇烈。如此看來,迴避依戀者的「雷區」,更準確的解釋,應該是無法忍受在長期親密關係中,自主選擇權的犧牲。

再次回到後天親密關係的預演——迴避依戀者的親子關係中,天然存在著雙重親密關係:親子關係和父母間的親密關係。迴避依戀者在童年中,最初迴避依戀特質形成時,往往會遭遇出現父母間親密關係的困境。作為父母間親密關係的外化——子女,往往被父母中焦慮傾向比較重的一方,通過預演過界的形式,進一步加深與子女的親子關係。這種預演過界的負面影響就是,子女的自主選擇權有很大部分被莫名其妙地剝離了。換句話說,通過犧牲子女選擇權,父母擁有這個選擇權的模式,加深了彼此的親子關係的作用,通過親子關係更加親密的行為,父母內心會自我暗示:既然夫妻間的親密關係的外化——子女離不開我(當然離不開,因為你收走了他們的選擇權),所以夫妻間的親密關係仍然存在。當然,這個複雜的活動,仍然是在父母自己無意識的狀態下完成的。

這一過程造成的結果如下:

父母這方面:通過獲得子女的一部分原本屬於自己的選擇權,從而再根本上獲取了穩固而強烈的親子關係,通過這種穩固而強烈的親子關係,內心自我暗示夫妻的親密關係仍然存在的事實。或者另一種情況下,夫妻關係的親密關係已經破裂,可是通過這種強烈穩固的親子關係,更加把子女幻想出部分的伴侶的屬性,從而來彌補夫妻間親密關係的破裂的現實。

子女這方面:對於這種來自天然屬性的親子關係中的父母,強制沒收一部分自己選擇權,這件事情,內心痛苦而無能無力。客觀上,他們由於喪失了部分的自我選擇權,一旦遭遇需要自我選擇的事情時,天然會轉身需要父母給出選擇答案。於是,在子女的認知中,有兩個影響:

第一, 原來,犧牲自我選擇,才能獲得親密關係(親子關係)。

第二, 對於以上一條,自己很痛苦。如果將來能夠自我建設親密關係(成年後戀愛)中,不能忍受絲毫的自我選擇權的缺失。

而且,以上兩個認知,還會相互加強。加強的表現就是,子女在成年後,自我認知很可能仍然保留著——自我選擇權有一部分在父母手中。換句話說,迴避依戀者的選擇權=自我選擇+父母選擇,而迴避依戀者對這件事本身很抵觸,可是這件事就像是小象的鎖鏈,他們自己並沒有意識自己能夠逃避掉。另外,這件事帶來另一個影響時,對親密長期相處這件事,迴避依戀者,產生很強排斥感。排斥的原因,就是他們認知中,新的親密長期關係會繼續重複:在親子關係中,自我選擇被沒收,而自己痛苦卻又無能為力的體驗。成年後的新的親密關係一旦建立,迴避依戀者就會出現本能的各種不適感,而長期親密關係中的「雷區」,自然就是伴侶對他們選擇權的入侵,這樣,童年的痛苦記憶被喚醒(有可能這種痛苦現在仍然存在),小象面對第二條「鎖鏈」,肯定會選擇轉身逃開。

對於穩定長期關係,要犧牲掉更多選擇權。可是為什麼常人能夠犧牲,在迴避依戀者卻不能。因為在迴避依戀者這裡,選擇權就放佛溺水者能抓著的稻草,他們怎麼可能放手?對於這種犧牲選擇權的表象看來,確實迴避依戀者沒法丟棄掉選擇權,在表象中應對對策就是:更多的責任的承諾+更多的自律。責任的承諾和自我約束,能緩解迴避依戀者在親密長期相處中部分不適,可是真正能弄明白迴避依戀者對自主選擇權極度渴求的背後原因,對幫助迴避依戀者走出這個困境,提供更加有效的幫助。

————————————————————————————————————————

那麼怎麼實現兩者的穩定相處,避免彼此出現想殺的狀況?請關注我的公眾號:msj4526,這裡會給你答案。


2016 06 11更新:我們最終還是分手了,我還是做不到像一個女孩子一樣和他相處,我沒辦法很好的表達出自己的感情,沒辦法讓他感覺到來自女朋友的依賴,沒辦法滿足他作為一個男生的心理需求吧。我們在二月二十一日分手,他在三月六日找了女朋友,那個女生是他們學校的,之前我就因為他們的曖昧聊天和他發過脾氣。沒想到最後竟還是和她在一起了。

真不知道自己是輸給了感情還是輸給了距離。可能真的距離加上我的迴避才是這樣結果的原因吧。

———————————————————————————————————————————————————————————————割————————————————————————————————————

我是迴避型依戀人格,而男友偏向於焦慮型依戀人格。在一開始的時候相處很難,他總想著和我在一起,牽手親吻,而我和他相處了五個月仍然沒有想要牽手的想法,我們很早就算是在一起了,但關係始終沒怎麼進一步,我甚至當時還覺得發展太快,我需要慢熱,不喜歡親密接觸,也不喜歡他貼的太近。 後來我對他的黏人的性格感到了壓力,於是提出了不再聯繫。但是大概一年多的沉澱思考,在這段時間裡我和另外一個男的(且稱作A)發展了戀人關係,依舊沒什麼實質性發展,只是牽過手。現在想來我並不是真的喜歡A,而是對於男友的親密的一種迴避。 在這一年裡,我想了特別多,問了很多朋友,也看了關於性格的一些東西。我感到了愧疚,而且我覺得自己依舊喜歡他,於是和A分手轉而去追他。 這是個很賤的做法,但他答應了。我們現在在一起又半年了,親吻撫摸擁抱都能夠接受了,然而我幾乎沒有主動過,我對這些行為還是會有抗拒感。一開始我明白男友的無奈和對我的好所以都是在為難自己去迎合他,現在慢慢也可以習慣了。

從自身來說,我覺得迴避型的形成很大一個原因其實是自卑,我就總是覺得自己顏值太低,配不上他,甚至親吻貼近的時候會莫名懷疑自己身上有沒有汗味或者口氣之類的,如果我兩三天沒有洗澡或者洗頭的話,我哪怕再想他我也不願意見到他,哪怕是他來找我。所以建議題主學會控制一下自己的感情,不要太逼近她,尊重她的自我空間。學會隱晦的讚美她,而她不會喜歡那種直接熱情浪漫的讚美,拐彎抹角不經意的讚美可能會效果好點。如果能讓她克服自卑,她會慢慢接受感情的。


看到大家都在教給題主該如何相處,或者怎麼追她,但是站在一個兩種性格幾乎混合的人的個人經歷的角度而言,我給你的建議是,在你還沒有徹底離不開她之前,放棄。

不要追她,不要試圖和她在一起。

除非你能夠一刀捅在自己心上,把心裡那個渴望愛的人捅死,完完全全變得從內心認同「我喜歡你但我不需要你」這種感情態度,或者她足夠喜歡你能為了你變得粘人,否則你們的感情註定是悲劇。

註定你是你欲求不滿想要更多的愛,而她會感到厭煩感覺你太苛求。

我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幾乎要落淚,這些經驗都是無數人的屍體堆積而成的,別踩雷區,別踩雷區,別踩雷區。

焦慮型依戀和迴避型依戀真的是相愛相殺永遠無法幸福的組合了。

看看知乎上那些提問「男朋友太粘人怎麼辦」,諸如此類,你難道真的天真的以為,只要你能讓她接受你,可以拉手可以擁抱可以在一起就萬事大吉了嗎?實踐告訴你,這只是開始,痛苦的開始。

最初你太喜歡她覺得只要能在一起什麼都能忍,所以你忍下委屈忍下你的需求去包容她的冷漠,溫暖她對她好,剋制不粘人,給她恰到好處的愛,於是她覺得你也不錯也喜歡你了,可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是你的女朋友而不是你的領導上司,你永遠順著她遷就她,你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間久了總會爆發。可能你忍了半年不粘人給他自由,半年後你爆發了,指責她為什麼不夠重視你,這就是噩夢的開始,從這之後一旦籠子里的野獸放出來了就回不去了,你總在指責,她總在冷戰,你一生氣她就不理你,她不理你你就更生氣更黏著她,她更不理你。

時間久了雖然會有短暫的美好,但是大多數時間她會厭煩你會痛苦,但是焦慮型依戀的人永遠可憐的活在食物鏈的底層,她煩了,想離開你,你越纏著她她越想離開你知道有一天她徹底煩了分手都不難過,而你,她越不理你你越離不開她分手了你會痛苦死。

人都是叛逆的,你越粘人你越離不開她,她越被粘著越煩越能離開你。

毒藥不能碰,真的,會死的。

我已經離死不遠了,不想看到同類再次因此而死亡。

太痛苦了,真的太痛苦了,我太希望被人粘著了,想死,如果能有個粘人的男朋友,讓我體驗一天這種感覺然後我立刻死掉,我也心甘情願。


女朋友是典型的逃避型性格,而我有輕微的焦慮型傾向。

先交代背景,我是她的初戀,我倆在一個城市,說說我們之間相處的典型特徵

1.約會。我倆在一起快半年了,她從來沒有主動約過我。相反,每次我約她的時候總是會遭到她的拒絕。甚至她已經出了家門,見到我的第一句話仍然是要不咱別去了吧,或者算了吧。精心準備的約會被她一句話給給淹沒在憤怒中。顯而易見的結果就是我倆的約會都是在不愉快和彆扭中開始的。舉個小例中,有一天晚上我約她去吃飯,結果她說不下來了,我問為什麼不下來了,她先說忙,我說就在樓下隨便吃點,要不了幾分鐘,況且你自己也要吃飯,然後她回我說穿著睡衣不方便出去,我說穿睡衣也沒關係,加個外套就好,天又不冷,她又回我說,身體不舒服,我問哪裡不舒服,她沒有告訴我哪裡不舒服,而是告訴我還是別了吧,就不下去了。頓時我心頭的火氣就上來了,就下來吃個飯而已,至於找那麼多理由和介面嗎?後來我知道,我喊她下來吃飯的時候,她正穿戴整齊的在家裡閑著無聊上網,這些借口都是她編出來的,那時候我還不知道她是迴避型性格。

2.信息交流。她從來不會主動告訴我她和什麼人去了哪裡,每次都是問她好幾遍,問的不耐煩了才會告訴我她去了哪裡。有一次她和一個我不認識的男生出去吃飯,最後我很生氣的吵了她她才告訴我和同學出去吃飯,並且頗不以為意的認為和同學一起出去吃個飯怎麼啦,又沒有發生什麼。一個不告訴,一個想知道,就這樣,我倆經常會為了莫名其妙的小事情產生矛盾。焦慮型人格的人缺乏安全感,所以想要通過不斷強調自己的存在來填補內心的安全感缺位。比如,我會實時的報告自己幹了些什麼,和什麼人,而通常得到的回答就是一個毫無營養的「嗯」字或者「好」字。這樣兩人之間形成了信息交流的不對稱,焦慮型人格認為我告訴你我那麼多信息,作為戀愛中的等價交換,你是不是也應該告訴我那麼多你的信息呢?而逃避型人格認為我的信息告訴你就像自己在裸奔一樣,所以懼怕把自己的信息告訴迫切想知道的另一半。戀愛雙方在一方一想知道,一方不告訴的非一致目標中產生矛盾就是必然的了。

3.肢體接觸。和我在一起逛街的時候,女朋友總是會跟我保持一定的距離,彷彿我是覬覦她美色想要吃她豆腐的色狼一般,而且我說幫她拿包的時候,她總是不讓我拿,說,包不沉。我想牽她手的時候,她就會躲開,我倆在一起三個月了還沒能牽到她手。後來牽到她手裡,也僅僅局限於周圍環境沒有人的時候,哪怕周圍有一個人,不管是熟悉的還是陌生的,她勢必會掙脫。我覺得我倆是最不像情侶的情侶。

4.戀愛是幸福的,熱戀中的情侶很不得告訴全世界,但她害怕將我倆的關係大白於天下,跟她在一起的感覺就像偷偷摸摸在偷情一般。有好幾次我都提醒她讓她把我倆的關係告訴她身邊的朋友,她都拒絕了。有一次我逼她把我倆關係公布,她瞬間就哭著說分手。而我總感覺她藏著掖著我倆的關係是不是另有選擇還是只將我當備胎,我偷偷的調查過她,也沒發現,況且她這樣的乖乖女類型也不是那種會腳踏兩隻船的人。關係隱藏的不安和焦慮始終困擾著我。焦慮型的人想要通過展示兩人的親密關係增加安全感,而迴避型的人通過隱藏兩人的關係來保持安全距離。

5.關於生活中的幫助。她從來不會主動找我幫忙。比如她電腦壞了,她會自己悄悄的拿到售後,其結果可能只是哪個軟體沒有安裝好,但她從來不會先問下電腦高手的我,彷彿我是不存在的一樣。她去做什麼事情,拒絕讓我陪她一起,有一次她要去另一個陌生的城市去買東西,我說陪她一起去,她先是說怕我忙,耽誤我的事情,我說我不忙,她說不忙你可以休息下,怕你累著。我說我不累。她沒辦法繼續找理由了,冷冷的說,你要去我就不去了,然後一邊走一邊哭著回去了。作為你的男朋友陪你一起難道錯了嗎?我實在想不懂。最終,還是她一個人去的。一個想要給予,一個卻在逃避接受。

6.約會的頻次。焦慮型的戀人恨不得一天24個小時都跟對方在一起,雖然我是焦慮型,但並不會要求24小時在一起,我認為兩個熱戀中的情侶時不時在一起很有必要,但是我女朋友認為,兩人人一個月或者更久見一次面,見了面聊一會,這樣的情侶關係最好。拜託,既然這樣,還談什麼戀愛,玩去,回家玩去。焦慮型的人想要和另一半在一起,而迴避型的卻懼怕和對方在一起。如果兩個人不吵架那一定是有奇蹟發生。

7.確定和不確定。焦慮型人格想要確定的答案,不喜歡無法預期的未知。如果一個人總是告訴他無法確定,會把他逼瘋的。而迴避型人格的典型回答就是不知道,再說吧,看看吧,如果......怎麼樣。我提前約女朋友做某件事的時候,我深有體會,她不是回答看看吧,再說吧就是不知道到時候看看。我最怕聽到的就是這樣不確定的答案,每次聽到頭皮都要炸掉。跟她講過好幾次,她從來沒有放在心上過。

----------------------------------------------分割線-----------------------------------------------------

在一起半年,期間跟我提過三次分手,都被我哄好了,不知道下一次會是什麼時候,總之,現在特別痛苦,分手吧,我還愛著她,不分手,每次都受內傷,愛有多深,就有多痛。


放棄吧……這不是勸和不勸分、如果你們很典型基本沒有成功的例子、註定是一場虐與自虐的旅程!換個角度看上帝讓這兩種人相互吸引就是要你們認清自己。不要辜負一番美意!


前女友迴避型 我焦慮型。我們還是異地戀,上學期間一個月見一次面,九個月的時間 她不善言辭,可我能看出她有時候很關心我。但是她一有其他事佔據她精力,就完全忘記顧及我的感受,準確說是有所顧及卻不解釋自己為什麼突然冷淡,不會主動解釋原因。每次從暗示提醒到生氣,最經常聽到的話就是「那你要我怎麼樣」「我不是說了我最近幹什麼去了么」(其實是等我覺得她莫名其妙,生氣地追問後才告訴我的,然後說不是告訴你原因了還有什麼氣好生的)「你這樣我很累」

最後 感覺她實在無法提供我積極情緒,也不願跟我身體親密,我選擇結束,我也累了。


找一個安全型的雙性戀當公用小三

----

題主讓俺不抖機靈,俺只能說:你們現在的狀態挺好的,你有動力去死纏爛打,她也能感到人間或許有真情在。只要你女友還是迴避型,你們就是感天動地的絕配;要是你女友不是迴避型了,你TM還是焦慮型.....你自己感受一下。


許多人都關注如何做。

其實這不過是我們想要儘快完成一件事的想法而已。

我覺得很有必要的是要明白做這件事需要有什麼準備。

你是不是真的了解這兩種依戀型?

這真的不單單只是兩個名詞那麼簡單。

你是不是真的從另一種思維模式上回憶了你們彼此,結合過這兩種依戀型的特徵?

不要回憶愛情,而是回憶他這個人本身。仔細思考吧,你會找到你曾經忽略過的細節然後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最關鍵的是一定要明白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就算誰屬於哪一種依戀類型,也沒有絕對的解釋。

最後,你是否考慮到了這件事的難度係數。

你是否想過對方到底需要什麼,自己能不能滿足。你是否想過你現在撲上去最後碰壁了你能堅持多久。

如果你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去和他披荊斬棘,希望你可以獨自慢慢調整自己的心理,他自己的障礙留給他自己解決。

大冷天的時候我願意一直冷。這是我長久以來的習慣,如果你端著個火盆從我身邊經過停留又離開。短暫的溫暖只會給我二次的寒。

沒有調整好自己的時候,愛是對雙方都有傷害的。

最後更新一句:如有必要諮詢醫生是最有效的辦法。


我一直以為自己是焦慮型的人, 在遇上他之後, 做過測驗才發現自己好像不是焦慮型的人, 只是跟迴避型的人在ㄧ起久了居然都逼出了焦慮感來了,不喜歡親密不喜歡常相處不喜歡溝通不喜歡分享, 需要非常非常大的獨處空間? 身為伴侶的我非常難受, 如果說不愛了轉身就可以瀟灑走開, 但是, 因為了解對方所以知道對方有愛. 他總是盡可能地逼自己多花時間跟我相處, 他總是盡可能的努力對我表達關心, 即使在外人眼裡可能很微不足道...

但很想問一件事情, 迴避型的人是不是無法接受批評?指責?這一類的事情?其實我想說的是溝通, 每一個溝通只要是希望對方哪裡更好, 或是想問問對方是甚麼感覺, 不管表達的方式在怎麼平靜無波, 傳出去之後都變成指責和抱怨...

非常無力的關係, 因為知道他對於批評格外的玻璃心, 因為知道他對於指責格外的扎心, 所以很多事情都不知道要怎麼訴說, 常常想著自己應該也值得更好的對待不是嗎? 常常想著怎麼會連說我比較喜歡怎樣, 怎樣都可以被轉化為ㄧ種指責, 這種時候, 該如何改變?


看了這麼多評論,站在一個迴避型的角度來說幾句希望對大家有用。首先要說一下完全不認可答主韓書琦的回答,迴避型人格或許最不適合的就是焦慮型了,因為焦慮型往往會在一段感情中付出很多來證實別人對他的愛,而對迴避型人而言付出越多意味著索求越多,而迴避型的人恰恰不願意分享,對於迴避型而言保留完整的自我非常重要,這種自我包括自我空間自我情緒自我的社會資源等等,不要告訴我愛一個人只是默默付出默默關注就好,我們都不是雷鋒沒有那麼無私,有付出肯定會要求回報,一天可以一個月可以一年可以十年還可以嗎?長期的沉沒成本一個人有限的青春就這樣付諸流水,你以為就算一個木頭都該感動的流淚了,卻換來他的無動於衷,有一天你會因愛生恨,恨這個人怎麼如此冷漠如此自私的鐵石心腸,但是對方錯了嗎?並沒有啊!因為他一開始就表現出拒絕了,越想得到反而越容易失去,越想抓住反而把人推的越遠,如果你不能理解迴避型人是什麼感受,那請回憶一下你生命里出現那些你不喜歡的追求人,你對他們的感受!

對於迴避型而言愛、婚姻、親密這些普通的名詞就像禁錮靈魂的鎖一樣,最害怕就是聽到這些詞語,很贊同答主穆先生的回答,沒錯,在迴避型人心中親密有很多潛在的意義,親密天使可能意味著禁錮、控制、和背叛、破碎.......對於兩個人未來的不確定性,害怕對親密關係發展的失去控制,對於自身對感情對把控能力不自信等等,這些說到底還是內心缺乏安全感的一種體現,每個人都有一套自我防禦機制,也許對焦慮型來說付出和他人的認可是他們的自我保護,那麼迴避型來說始終保持對事物的理性對待和安全距離才是他們的自我保護方式。不過多的投入感情讓自己盡量別太熱情,避免對方為自己付出太多,始終帶著警惕去看待對方的每一個行為動作。

我身邊好幾個這樣的女性,強勢、獨立、理性。理性到冷酷麻木,對任何事情都要全方位的去分析才能決定下一步行動,任何人做事情都會深入考慮對方的動機,相似的是他們的家庭,父母親密關係就健康,成長過程中與父愛的缺失(男性可參考與母親的關係),父母是親密關係的發源與啟蒙,所以長大後這樣的人與外界異性依戀模式肯定是不正常的,但是焦慮型依戀模式也是不正常的,這兩種都跟自身的安全感缺失有很大的關係。學會用正確的方式與異性相處,建立自身的安全感這樣才能收穫幸福,而不是想著改變他人。

實在不行還是建議雙方都尋求心理輔導吧……


只能說你們性格不適合,即使你幫她改善了一些性格,她變得開朗了些,樂於和男生接觸了,到時候傷心的可能只有你,因為這個女生很受歡迎,之前有很多人都靠近她,但是迫於她的迴避型性格缺陷,都最終選擇了放棄,如果她性格轉好,成為了一個很棒的人,那她就更受男生追捧了,那你就配不上她了,和她不匹配了,最終你們的等級不對等還是會導致你們鬧矛盾,說直接點,就是她可以接受更好的男生了,就會嫌棄你。


我沒有什麼解決方案,只是分享下自己的故事。我和他都是男生。

我是典型的焦慮型。對方一天不主動聯繫就會胡思亂想,明明沒有什麼要緊事,我也會有事沒事尬聊,期待對方熱情的回應;對方偶爾冷言冷語就會覺得他是不是不愛自己了。我對他不算特別了解,但相處下來,他應該是典型的迴避型。他可以一個人生活、工作、出遊,極其的獨立;不願溝通,特別不願溝通,每次有不愉快我在試圖解釋時,他都不回我消息;不喜歡膩歪在一起,絕大多數情況下他更喜歡獨處。

我和他分手了兩次,都是他提的。每次分手時,我欲哭無淚,明明很難過,但因為分得莫名其妙想哭都找不到理由,整個人憋得快原地爆炸。而他,卻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至少他的社交平台上是這樣),分手第二天外出旅行,遊山玩水,似乎像鬆了一口氣。

曾經,在他比較忙的一段時間,兩個人疏於聯繫,我出於不安,一度很粘人,甚至會朝他發火,他說,「你這樣我很累。」後來,他以這段關係讓他感覺不太舒服為由分手。這次分手我很不甘心,我覺得可能是自己逼得太緊了,想重新把他追回來。我在他面前獻殷勤,找各種機會關心他,表露出自己還想複合的意思。後來,他同意複合了(儘管我也不知道他為什麼同意複合,可能是因為我的美貌吧XD)。二次複合後,我在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向他傳遞消極情緒。他依然很疏於聯繫,我會密集的聯繫他,儘管在對話中我在盡量避免流露出自己因為他的冷淡而產生的不安、焦慮,甚至是憤怒的情緒。事實證明,我能控制住自己和他對話時的情緒,但我改變不了自己對戀人缺乏安全感的事實。我猜自己頻繁的聯繫讓他感到了不適,最後他以「不再喜歡我」為由分手。

我也是昨天才知道這個愛情中的依附理論的,頓時感覺天都亮了,這種心情只有當年的進步青年剛接觸到馬克思列寧主義時的欣喜可以比擬吧XD。儘管這個理論不能具體指導我的實踐,但至少解答了我的很多困惑。我還是賊心不死的。不過我確實得調整下自己的狀態了,希望能讓自己變得更獨立一點,對他更耐心一點。這樣才能給他想要的安全感。我也不確定他是不是還喜歡我,也許等我的內心強大到即便他不喜歡我我也可以欣然接受的時候,才是我重新聯繫他的最佳時機(不過這聽起來有點雞湯+悖論)。


推薦閱讀:

心理學在做用研與交互時,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為什麼有些人在二樓卻還願意上下班高峰期等電梯?
正常做事被說成裝逼是什麼體驗?
黑格爾算不算心理學家?
腦科學研究所的「科研助理」是一份怎樣的職業?成為科研助理對個人的科研生涯有無助益?

TAG: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