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總喜歡拿我和別人比較,怎麼才能不讓他們這樣?

小時候,我們都聽過這樣的話:「你看,隔壁那**考了多少分,你考了多少?」又或者「你看別人家孩子就那麼聽話,你呢?」長大之後,我們開始聽到:「你看那誰的工資多少」,又或者「那誰嫁了個有錢人」。許多父母,都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較,怎麼樣才能不讓父母這樣呢?


還是給大家講幾個故事,希望能有所啟發。

其一:

大學時,我爸有一次給別人說了一段話,被我無意間聽到了,如遭雷擊:

「她這麼丑,又胖又懶,以後怎麼會嫁的出去!」

一向自詡還不錯的我,沒想到我在父親眼裡竟然是這樣的不堪的形象,當時腦袋裡真是蒙了很久。不知道大家在家是不是都超級勤快,像個鐘點工阿姨一樣不得閑。我放假在家從來不能多玩手機,不能睡懶覺,不能多看電視劇,必須得有事情干,一旦閑著玩會手機或者看會閑書,就會覺得家裡養了個吃閑飯的人,必須要去洗個衣服或者做個飯什麼的。

有時候我躲在房間里看小說,被我爸看到了,就說我懶。

我不知道他們「好」的標準在哪裡,可能是身邊很多朋友兒女的結合體,覺得好的就要套在我身上,希望我做到,變成他們心目中完美的樣子。


其二:

從小到大,我平時成績一般,但每一次大型考試,都考出了非常好的成績,可能跟我的心態有關。

但在我父母眼裡,我根本不可能上好學校。每次我拿回成績單,他們都是一副出人意料的神情,彷彿看到了一件不可置信的事情一般。從重本到Top50的研究生,我自認憑我的智商已經盡到了全力。

然而他們我看的依舊非常低,非常卑微,誰都比的上,誰都比我好。他們會永遠用別人的長處比我的短處,然後指指點點道「還可以繼續努力」。

別人家的孩子專科畢業,會說:「你看看人家專科畢業,一年可以賺二十萬,還自己找了個好男人,父母沒操一點心」

我在上研究生時,會說:「你看看你同學們,都可以賺錢養家孝敬爸媽了,你呢,這麼大了還花家裡的錢」

總之無論如何也要找出一點比我強的地方,大肆表揚,以此激勵我。

哪怕我啥比別人好,他們也會說你也不要太驕傲,人生的路還長著呢,別人明天就比你強了。人生全程強效雞湯,這麼多年來表揚過我的次數屈指可數。

我現在看人,永遠只看的到別人的優點,覺得全世界都是金光閃閃的人,誰都優秀的不行,誰說的話都可以虛心的聽不會打斷。所以很容易被欺負,或者被不懂行的第一次見的人瞧不起,姿態擺的太低也不知道是優點還是缺點,三人行必有我師吧。


其三:

大三想學日語,我爸爸是日語專業的,他給我說,他們那個年代很多人都是自己自學成才的

「那你能不能自己不去報班自己學呢?」

工作的時候,我父母聽說大多數同學的工作是父母找的,但有些同學是自己找的,他們就對我說

「那你能不能自己找一個工作呢?」

於是我就一個人孤身去北京,在導師的介紹下找到了第一份工作,然後努力賺錢。剛入社會,什麼都很辛苦,我當時租了一個還挺貴的小單間,我父母說

「很多人剛去北京都是住的地下室,誰要你住那麼好的地方呢?那你要自己想辦法解決呀!」

於是我拼了命的賺錢,我擁有的只有時間,所以在北京的時候我從未晚上10點之前回過家,凌晨兩三點是常事,生活和工作不分彼此,沒有任何假期,早上六點就會自然醒,打三份工。為了維持人脈還會時不時的請請客。在大城市打拚的人都知道,大學畢業生有時候為了維持溫飽有多麼艱難。我都是這樣辛苦了,有一次我父母打來電話給我說:

「別人工作了都是打錢回家孝敬父母的,你看著差不多了也要每個月打點錢回來,我們幫你存著,免得都花光了。你姐姐在深圳的時候,就存了一套首付的錢。」

我那個時候坐在百子灣的一個長椅上,忍不住淚流滿面。或許有人會感慨了,你們家是不是農村的,是不是很窮啊,真的都不是,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家教很嚴吧。


其四,

在國外上研究生的時候,剛剛來,我讀的是語言班,要天天去上課,室友讀的是正科,一周只有兩三天的課。

我父母又說了:「別人能打工,你就不能打?」

我不是不想打,而是學習真的一般我很怕掛科,而且他們賺的錢還不如我網上寫文章掙得多,我不知道我父母比的是什麼。

室友家不是很富裕,為了省錢一周只買一袋胡蘿蔔這樣吃,有次我跟我媽說了,我媽說

「你看看別人,真是能吃苦!」

言下之意是讓我也學著點,多吃點苦沒有壞處。我不知道人為什麼要自討苦吃也要和別人比,只是覺得這樣的心理已經是有些變態了。


我父母把我跟同學比、跟朋友比、甚至跟三年災荒受苦受難的人們比、和古人比、和各種外國人比,和悉達多比,和他們所能想到一切能夠佐證他們觀點的人比。

把我和日本人比尊敬長者,和美國人比開放思維,和英國人比紳士風度(我是女的但我爸覺得我應該有紳士風度)用全世界最好的例子,希望我能成為全世界最完美的孩子

我自然是不如的,我永遠也比不上。我就算是董存瑞,也還有王二小劉胡蘭。我的後方是蕭蕭歷史大軍,我的身邊是十三億中華兒女,我還被全球化的多民族融合團團圍住。士兵突擊嗎,太艱難了。

有一次發現他們引以為例的微信公眾號是我寫的,才表情落寞了一陣,但是又繼續給我說:

「既然道理你都懂了,為什麼做不到呢?」

我無語凝噎。


前段時間,我終於意識到,我為何要這樣被他們牽著鼻子走,過著辛苦的被別人指點的人生。我的學識閱歷已經超過了他們,他們對我的建議只是我人生的參考,並不是指路的明燈。與其這樣辛苦的去討好他們老舊的、漏洞百出的思想,去攀登那些做不到的高峰,還不如尋找一條自己喜歡的路。去尋找讓自己有期待的未來。

所以題主,為什麼要「讓他們不這樣呢?」

他們就是這樣的人啊,你為什麼要改變他們,上一輩的人,辛辛苦苦形成的價值觀,怎麼會輕易改變,這是他們自信的根源、是組成他們人生的基本構架,改變了他們會不知所措的。

還不如改變自己吧。讓自己不要因此受到太多情緒的影響,讓自己自信的來源跟自己本身的能力有關,變成自己能當的人,好好對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你試試看,能不能讓自己變成一個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所有的悲歡喜樂學會自己消化,所有的決定能夠自己做出,後果能夠自己承受。哪怕是一個人,也可以讓自己開心快樂,並且擁有堅定的自我,很難被外界的行為所影響。那樣你就可以出師啦。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づ ̄3 ̄)づ╭?~


不請自來,作為一個從小不斷被比較的孩子,怒答之。

【一】「被比較」和「比不過」是兩回事。

實名反對目前的某些答案。

——你在各方面比別人都好就行了
——秀出自己比別的孩子牛逼的地方~
一定要經常跟「別人家孩子」愉快的玩耍。
……

被比較」和「比不過」是兩回事。
被比較」和「比不過」是兩回事。
被比較」和「比不過」是兩回事。
被比較」和「比不過」是兩回事。
被比較」和「比不過」是兩回事。

我也算得上是一個從小不斷「被比較」的孩子,我也算得上從小沒少當「別人家的孩子」,可是那又怎麼樣呢?
去年秋天的一門課,要求兩人結組,討論生活中所遇到的壓力。
我和同組的姑娘因為這門課而認識,並且瞬間發現了我們倆的一個共同之處——
從小不斷被比較,並且因此而壓力很大,儘管一路打拚披荊斬棘,「勝仗」遠多於「敗仗」,可是就這樣走到了現在,忽然發現,自己已經習慣了「被比較」這樣的對待方式,和父母分隔兩地的我們,竟然在用父母之前的方式對待自己——拿自己和別人比較,明明不喜歡這樣,卻停不下來。尤其是在壓力大的時候,會讓自己很不開心。

……

其實,作為一個「孩子」,我和同組的姑娘都算是上一階段的「贏家」,在家算是乖巧懂事,品格上沒有問題,身心基本健康,再算上考到北大這個加分項也就差不多了吧。
通常,我們不會「比不過」別的孩子。但是,「被比較」這回事讓我們很受傷。

就像是一個朋友之前說,他會害怕失去我,我的回答是——
「好」是一個太抽象的形容詞,方向不明確,似是而非。客觀上,你或許從來不是最「好」的,也用不著是。主觀上,偏心眼我樂意!我不知道你以前是不是「最好」的,但我們還是很好的朋友,所以說,以前我們是朋友,並不是因為你是所謂的「最好」的;以後你也不需要是所謂的「最好」的,我們也還會是好朋友,你並不會因為自己不是所謂的「最好」的而失去我

【二】社會機制包括將一定範圍內的個體進行比較——這是暫時無法撼動的客觀事實。 同儕壓力英文叫做peer pressure,簡言之就是「如果不如周圍的同伴,就會存在被淘汰的壓力」。
其實這種現象我們從小就要面對啊——
我們要高考中考小升初,如果大家都很厲害,那麼很不厲害的那小部分人,就會沒書念……
我們要跳槽升職找工作,如果大家都很厲害,那麼很不厲害的那小部分人,就會沒飯吃……

達爾文的進化論講——

  • 過度繁殖,生存競爭——資源不夠了唄。
  • 遺傳變異,適者生存——大家自我調整,各憑本事,誰有本事誰活下來。

我們所生存的社會和自然界也一樣啊,自我調整,各憑本事

這是社會的規律。基本上不會「以個體意志為轉移」。也就是說,寫答案的我和看答案的你,這輩子基本上不要指望這件事情有改變了。
不管是考學校還是找工作,不要指望人家不拿你和別人比,就對你偏心眼了。
當然,像親爹親娘討飯碗,另當別論。

但是,父母不該是社會啊! 談個戀愛還有「情人眼裡出西施」,結個婚還有「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呢…… 親爹親媽像「社會」一樣對自家孩子東挑西揀的,不合適。

【三】面對「被比較」的壓力,怎麼辦?

對社會,說啥也沒用,啥也別說了,踏踏實實的,自我調整,各憑本事

對父母呢???

  • 適當和他們討論討論社會的規律和規則,讓他們看到你成熟優秀的一面。

    父母之所以會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較,少部分原因是「虛榮」,大部分原因是「擔心自家孩子走向社會之後技不如人要吃虧」。
    告訴他們,你對自己未來要面對的挑戰、壓力、競爭……心裡有數,而且也有所準備,他們會更安心一些。
    焦慮少了,放心了,比較行為會減少的。

  • 【正式的交談】——向父母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和情感訴求。

    這個,拿自己的父母和別人的父母比,相當於繼承了他們的做法,「以暴制暴」並不好
    親爹親娘親兒子親閨女的,有什麼話就直說唄——

    我知道你們很擔心我,是為我好…我領情的…(父母也是人,也需要得到認可和肯定啊)
    我也知道我們這一代人競爭很激烈……(共識和共情~)
    但是,我也需要你們的支持啊,你們不能代替我去競爭,但是你們可以給我一個讓我感到很踏實很安心的後方啊……不管我成了敗了都陪在我身邊……(提出訴求——我需要你!
    如果我有這份安全感,我會對自己更有信心,表現更好……(提前感激,適當承諾

    切忌!!!切忌!!!切忌!!!切忌!!!切忌!!!切忌!!!切忌!!!你們天天拿我和別人比,我壓力很大心裡很難受……」
    ——我們受傷,但是他們也不喜歡被指責
    指責和抱怨的話一出來,溝通氛圍糟糕掉,很難有好的效果……

  • 【平時的提醒】——當父母不小心又做對比的時候,提醒他們一下。

    父母也是人,也會有一些不合適的做法,也會改一個毛病需要很久會反覆……這都正常
    如果你下定決心陪他們一起調整行為——
    把自己當成一個陪伴者
    你不是「監工」,不是「裁判」——不必他們「高」。
    你不是在「乞求」他們的善待——不比他們「低」。
    就像是和同桌互相監督背單詞一樣——你們要一起面對一個挑戰,共同把這件事做好。

    ——私以為,這樣的心態,會讓大家都比較開心~

也許,我們還可以試著這麼做——

  • 勇敢地投入到社會規則里,同時嘗試建立一些珍貴的、不需要被比較的【親密關係】。

菠菜曾經寫過一段話,是寫給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女孩子的,我很喜歡——

不經歷戰鬥,你是不會享受和平的。
……
你已經到了經歷戰鬥的時候了,你應該去打工,去吃苦,去自己解決問題,去鍛煉一項目前看不到成就的愛好,去遭受商品經濟路人的白眼,去懷疑自己的能力,去哭,去第二天繼續象沒事一樣的去戰鬥。。。
……
所謂戰鬥,就是你大部分時間離開愛情的溫室,去接受人與人之間利益交換的規則,發現其中的竅門。
你只有被太陽曬過,被雨打過,才知道愛情這把傘的美好,才有恰到好處撐出一把傘的驕傲。你如果一直在溫室里疑惑傘的作用,這不是平淡,這是愚蠢。

出處:兩個人在一起久了沒有談戀愛的感覺了,怎麼辦?

怎樣戰鬥,怎樣試著面對社會,先不多說。

關於被比較的壓力,關於其他的我不喜歡被對待的方式,我有嘗試過和父母溝通,尋求一些更好的相處方式,但是很不幸……未遂。
這讓我意識到——父母行為方式的改變空間是有限的
而我也很清楚——我的一些情感訴求是需要被滿足的
那我能怎麼辦呢?也許是嘗試在家庭之外得到滿足吧

我需要被當做獨特個體對待,我需要有人肯定我的一些「不一樣」:
我下鋪會告訴我——她所遇到的每個人,都不能做到和我相似。
我需要有人肯定我身為朋友的溫暖美好:
我相識九年的姑娘會告訴我——和你做朋友是一件特別好的事情。
我需要有人在我情緒崩潰的時候陪在我身邊;
我男朋友會在聽到我在電話里哭的時候直接問「需不需要我去找你」。
……

他們讓我心滿意足,也讓我感激不盡,還讓我非常驕傲——能夠建立起這樣彼此扶持的關係,我為自己,為自己身邊親近的人,由衷地感到驕傲。

同時,我們還需要這麼做——

  • 不要隨便比較別人,尤其是親近的人,告訴他們——我在這裡,滿足他們的情感訴求。每個人都有情感訴求,很可能沒有被原生家庭充分滿足……

    我下鋪會告訴我——她所遇到的每個人,都不能做到和我相似;
    而她也曾因為我嘗試心理諮詢,嘗試去健身,感受到更多美好和快樂。
    我相識九年的姑娘會告訴我——和你做朋友是一件特別好的事情;
    而我也可以在考試周扔下課業去安慰陪伴傷心沮喪的她。
    我男朋友會在聽到我在電話里哭的時候直接問「需不需要我去找你」;
    而他曾說,我給予他很多他所需要的支持和認可。
    ……

    如果你知道「被比較」是痛苦的,那你一定會嚮往「無條件積極關注」的溫暖,如果能夠學會給予這樣的溫暖,你就是一個某種程度上比父母更好的人,這是一種美好的追求,不過也不會太容易,試試看吧~

願一切安好^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2014-8-19
以下2014-8-21

update:
看了其他答案,在此說說我【個人】的想法。

【一】優秀、有錢、把其他人比下去。
之前已經說過了——「被比較」和「比不過」是兩回事。
沒有什麼要補充說明的。

【二】拿自己的父母和別人的父母比。(並提醒他們這樣做可能造成傷害。)

以暴制暴,真的不光榮更不美好。

知乎上這個問題曾經挺受關注的:怎麼樣看待「成熟就是慢慢變成自己討厭的樣子」這個觀點?

GayScript的回答如下(目前排名第二):
許多人的所謂成熟,不過是被習俗磨去了稜角,變得世故而實際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人性的夭亡。真正的成熟,應當是獨特個性的形成,真實自我的發現,精神上的結果和豐收。
——周國平

用自己曾受傷害的方式去傷害他人,這本身就是一種屈從和妥協,作為一個曾真切體會傷害的人,這樣做的時候,就不會於心不忍嗎? 也許,確實存在一些為了和平的戰爭,但是,如果能夠用比「戰爭」更好的方式獲取「和平」,何必打仗呢?

【三】過自己的日子,和父母在情感上完成一定程度的分離。

徐無鬼:
不要嘗試改變你的父母。

父母的頑固,尤其是老派父母的觀點會讓你感嘆有時候代溝如天塹,是無法改變的,而且,你硬要父母改變,帶來的很可能是父母世界觀的崩塌,一個中年人世界觀崩塌是很可怕的事情,你準備好承受了么?

這裡我要反對一下排名第一的答案,你自己在那說了一堆該如何改變自己父母的方法,得出的結論卻是父母的改變空間特別特別小,那麼大的篇幅,等於是完全無用的

當然,用移情的方法來得到補償確實是很好的方法

到這裡我的結論是,沒有辦法不讓父母這樣,除非是特別特別過激的方法,但後果非常嚴重,很可能是你無法承受的,得不償失。 那你該怎麼辦?

1.保持距離。

指望父母放棄比較,很難,我不知道你多大,如果還沒大學,那你有一個完美的機會,就是高考,去外地上大學吧,遠離父母不是不孝,而是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機會,父母對我們的愛會讓他們意識不到他們給了我們多大的壓力,尤其是你還在身邊,可能一輩子都意識不到。第二個機會,是去外地生活,當然,這個比較激進了,但如果你父母給你的壓力非常大,那也不是不行,分開各自生活,因為你一旦成年,你要面臨的就是一個用面對小孩態度來解決成年人問題的父母,那個痛苦是會倍增的。

2.保持自信。

說你不行你就不行了?那你也太弱了,多看點書,做出點成績,千萬不要為了父母的期望去做什麼,父母的慾望也是無底洞你填不滿的,如果你努力到死他們還是不滿意你怎麼辦?

3.獨立。

經濟獨立特別重要,你要這麼想,如果你完全不用靠家裡,就能生活的很好,你又何必為了父母的幾句話那麼難過呢,不想聽就不聽,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這個答案結構上很完整,我很喜歡,也在努力追求這樣的答題態度——有想法,善表達。
同時,我承認——和父母保持一些距離,保持自信,以及獨立可以讓個體變得更好——更加成熟理性有擔當,也更加快樂舒適

不過還是想要對我之前的回答做出一些解釋和補充

之所以反覆強調「被比較」和「比不過」是兩回事,是因為——

「被比較」本身就會給孩子造成一種情感上的傷害,而「比不過」的感覺更像是沒能保障好自己的「利益」,這兩者是有區別的:

  • 利益上的損失,就像是,我今天丟了100¥,明天買彩票賺到100$,比較容易恢復到「心理平衡」。
  • 情感上的傷害,類似於愛一個人而不得,如果我今天向暗戀多年的男生表白被拒絕,明天忽然冒出來一個多金專情的帥哥來愛我,我還是會傷心失落,很難接受這份嶄新的感情。

沒錯,如果感情上受到傷害,也沒有帥哥來愛我,我告別讓我受傷的男孩,讀書運動去旅行,學新的技能,認識新的朋友,成為更好的人……這會讓我好一些,但在感情上,我還是失落的。
就像是,如果父母拿我和別的孩子比較讓我感到受傷,我離開他們一些,自信又獨立……這會讓我好一些,但在感情上,我也還是失落的。

面對這種【感情上的失落】,我們該怎麼處理?

我覺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而我所相信的方法是——竭盡全力

引用一個我很愛的答案,來自我的女神翡柏——

若把「擁有」一詞定義為得到對方完整的愛,那麼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我理解便是:

付出自己能付出的所有,在感情與熱度用盡之前,一直保持爭取的態度。保證自己為此付出了絕不會在未來有所後悔的最大誠意。

然後耐心等待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它不來,人就不撤退。在愛對方時確定不給自己留後路。如果離開,那是因為實在撐不住了,而不是因為通過理性思考得出一個「不可能」的結論。總有一天你會在睡過一覺之後發現自己已無法如前一天般那樣戰鬥,你太累了。雖然執念一直掌控著你,讓你做不到乾脆轉身,可人的心理負重能力畢竟是有限的,當長久壓在心上的重量累積到不能再增加時,就是確定自己真的沒有能力擁有的時刻了。

而那終於到來的最後一根稻草,其實是命運給你的一則「釋放令」。你通過長久堅持終於確定了它,獲得了它。它不是你的傷痕,而是勳章,讓你不會鄙視如曾經般付諸過全力卻仍然敗退的自己。這樣無論感情迎來的是怎樣的結果,你知道自己從此後都將一身輕鬆,而不會再有後悔。

出處:怎樣確定一個人是自己不能擁有的人?

想要得到一個人完整的愛,抑或是想要得到父母「不比較」的對待——這都是情感上的需求
怎樣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我所信奉的方法就是——不撞南牆不回頭,撞了南牆不想回頭也不回頭,直到想回頭了再回頭

我和我父親一直和睦而不親近——在情感上,我並不滿足。
我從去年11月開始試著靠近他,直到今年5月的一場爭吵讓我傷透心,現在還沒緩過來,所以我選擇暫時離他遠些——我沒有力氣了。等我養好自己的心情,也許會嘗試下一輪的靠近。
——也許這在很多人看來是徒勞無功。但我知道:不這麼做,我會瞧不起自己,會後悔遺憾,會覺得自己是逃兵;只有這麼做,我才能過自己這一關。

而且,不斷的嘗試讓我自認為更加「成熟」,能夠更加誠實地面對自己的訴求和感受,哪怕情感上的訴求看上去沒出息,哪怕傷痛的感受清晰起來更難熬,我也覺得這很值得

在一些難過的體驗中,我也學會了善待和珍惜
我受過傷害,我知道什麼是傷害,我就能更大程度上避免傷害身邊的人——這是「善待」的重要部分吧。
我受過傷害,我知道傷害很可能在不經意間完成,所以我知道溫柔細膩地避免傷害有多美好、有多難得我會更加珍惜這樣對待我的人
——如果說,「用移情的方法來得到補償確實是很好的方法」(註:此處「移情的方法」指的是從家庭之外得到情感訴求的滿足),那麼,不經過嘗試和練習,這個好方法,不那麼容易成功的

【總之】——

  • 我做過很多被一些人認為「完全無用」的努力,現在回頭看,真的好值得。
  • 如果你也願意做出一些類似的努力,我想告訴你——
    你也許會受到和我類似的傷害,遭遇和我類似的痛苦,得到和我類似的收穫。
    你更可能會受到我不曾預料的傷害,遭遇我不曾想像的痛苦,得到我還不了解的收穫。
    前方並不順利,我只能給你祝福——願你一些都好。


從小是個黑羊,還早熟。爸爸有次說別人家孩子和你一樣大如何如何聽話,實在忍不了回:有人和你一樣大,都當了局長甚至總統了,您怎麼不說?

我爸表情非常受傷,問:你是覺得爸爸不好嗎?

我說,不是,我拿你和別人比你覺得難受,你拿我和別人比就好了?!

我爸當時的表情大概是#?」;|)(;:……#

當時才七八歲吧,回頭想想真是個邏輯帝呢。

不過,這不是故事的結束,因為之後的20年里,這種比較從未停止,只不過從和具體的人比,變成了和社會規則比。

而我想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兒女改造父母比父母塑造兒女難太多了,因為前者的改造對象是成人,後者是一張白紙的兒童。你能做的只是在他們強大的塑造力下堅持尋找自己的路,不斷地從書本和實踐里獲得力量,強大自我。經濟獨立,精神獨立了,才能真的走出被比的困境。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父母為什麼要這樣做。

我想很多人都被父母念叨過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學習那麼好,為什麼你不行?」,「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那麼能吃苦,為什麼你不行?」,「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給家裡做出那麼多貢獻,為什麼你不行?」 等等等等。

你總是被父母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吊打。有時候你會覺得不服氣,希望做出成就來證明父母小看你的觀點是錯誤的。有時候你會覺得內疚自責,因為自己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有時候你會覺得困惑,因為你發現這種比較是無止境的,甚至很多時候是不科學的,你不可能即比三樓初中剛畢業就去學修車的小明掙錢早又比對門一路讀到博士的小紅學位高。你苦惱於不知道該怎麼樣才能讓自己的父母滿意。

這就對了。

你父母說這些話的真實目的即不是真的就覺得別人家的孩子好,也未必真的是希望你早早就去學修車。這只是一種手段,一種統治,或者說控制他人的手段而已。比較的內容本身根本不重要,關鍵在於讓你形成「我什麼都不如別人,所以我不配得到更好的」,「我讓父母傷心了,我是有罪的」,「我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我欠父母的。」這樣的自我認知。

在這種情況下你會更容易管理。當你和父母的意見發生分歧時,你一個有罪的人還有什麼資格和父母爭辯? 當你希望從父母那裡得到更多資源時,你一個什麼都不如別人的人憑什麼要求更多? 當你開始創造價值時,你欠了父母那麼多怎麼能不好好回報父母?

充分利用關係不平等的優勢,通過打擊對方,讓對方形成負罪感從而更好的服從自己,這樣的手段在人際交往中是無處不在的。你的女朋友總是抱怨你沒有她閨蜜的男朋友多金體貼,她不一定真的想和你分手。你上司總是總是對你的工作吹毛求疵,有時候還大發脾氣,他未必真的對你不滿意。都是套路而已。

大多數時候這些套路的使用者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使用套路,他們一開始只是在模仿其他人。他們的父母,上級也是這樣對他們的,他們也學著這樣對待自己的子女和下級。這種套路模式逐漸形成了習慣,很多時候他們在使用這些套路的時候往往是本能的。

這種套路能夠傳承下來被廣泛使用的主要原因是,絕大多數時候這種套路都會給使用者帶來立竿見影的短期利益。你女朋友莫名其妙的抱怨你,你會馬上嬉皮笑臉的買個包包哄她。你上司吹毛求疵大發脾氣,你會提起十二萬分的精神小心工作不要犯錯撞槍口。你媽說對門小明不講吃不講穿初中剛畢業就打工掙錢補貼家用考上清華不僅讀書沒花家裡一分錢畢業了馬上就當上了公務員給家裡買房買車娶了白富美生了大胖小子受領導器重還帶爸媽出國旅遊。你本來想問爸媽要錢買新手機,現在沒法開口了吧。本來想和朋友踢球打遊戲,現在要發奮讀書了吧。本來自己存了點錢想去看看世界,現在知道要孝敬爸媽了吧。套路的使用者往往都能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會不斷的使用,甚至在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越用越上癮。

父母總喜歡拿你和別人比較是否定和打擊你的手段,真實目的是讓你更容易服從,讓你對他們有更低的要求,讓你覺得自己欠他們的。簡單的說就是讓你更容易管理,有更好的投入產出比。這種做法的副作用也是明顯的,長期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子女往往會自我評價低,容易感受到壓力和焦慮,很難有輕鬆的心態享受生活美好的一面。在人際交往中不懂得如何建立起「成熟」的關係,稍微被對方認可就盲目的挖心挖肺,出現分歧又容易偏激。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子女更老實,更聽話,更傾向於犧牲自己奉獻家庭,更短視,更不善於與人交往,更不容易事業有成,更不容易家庭和睦,更不容易快樂。不過也許這就是你父母本來的教育目標。

這種用別人家的孩子打擊否定自己家的孩子的教育方法流傳深遠的主要原因是,這總是有效的,我從來沒見過天生不在乎自己父母感受和評價的子女。父母是子女生命中最早和最重要的導師,父母的肯定對子女來說非常重要。正因為這對子女非常重要,所以才能成為管理子女的有效工具,每否定你一次,就是用鞭子抽你一下,你就會更老實一點。如果給你充分的認同,那你就不聽話啦。你看看那些會對子女說「我為你感到驕傲」的家庭,他們的子女居然能夠和父母平等的討論問題,居然沒有絕對的服從,雖然他們更理性,更和睦,儘管他們的子女更幸福更能感受到愛,但沒有絕對的服從,我這個父母當的還有什麼意思呢?所以絕對不行。

前幾年我賺了些錢,過年回家給我父親買了一輛對他來說算是豪車的SUV。我想借這個機會在父母面前揚眉吐氣一把,於是和父母聊天的時候提起來,我說回想起來我覺得相對於父母的親戚同事朋友們的孩子,我從小都算的上是優秀的了,可為什麼你們從來不獎勵和表揚我,永遠都是打擊和否定,這讓我的童年過的很痛苦。我父母說是怕我驕傲。

然後我爸說「你現在終於知道給家裡做貢獻了,我很欣慰。」

可這不是我想要肯定,我希望聽到的肯定是「這車真漂亮,你真是太好了,我愛你,兒子」


他們有他們的想法,畢竟我們和他們的時代不同,思想上很難達到統一。就讓他們說去吧,他們隨便那麼一說,你就隨便那麼一聽。這麼多年了也習慣了。

另外我想說的是,他們的比較是很有局限性的,父母一邊拿「別人家的孩子」跟你比成績、比工資、比對象、比生孩子……一方面又不允許你跟別人比手機、電腦、衣服、房子、車子……

這樣的比較本身就覺得很沒有意義。我的觀點一直是,和自己比才是王道。


不要嘗試改變你的父母。

父母的頑固,尤其是老派父母的觀點會讓你感嘆有時候代溝如天塹,是無法改變的,而且,你硬要父母改變,帶來的很可能是父母世界觀的崩塌,一個中年人世界觀崩塌是很可怕的事情,你準備好承受了么?

這裡我要反對一下排名第一的答案,你自己在那說了一堆該如何改變自己父母的方法,得出的結論卻是父母的改變空間特別特別小,那麼大的篇幅,等於是完全無用的。

當然,用移情的方法來得到補償確實是很好的方法。

到這裡我的結論是,沒有辦法不讓父母這樣,除非是特別特別過激的方法,但後果非常嚴重,很可能是你無法承受的,得不償失。 那你該怎麼辦?

1.保持距離。

指望父母放棄比較,很難,我不知道你多大,如果還沒大學,那你有一個完美的機會,就是高考,去外地上大學吧,遠離父母不是不孝,而是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機會,父母對我們的愛會讓他們意識不到他們給了我們多大的壓力,尤其是你還在身邊,可能一輩子都意識不到。第二個機會,是去外地生活,當然,這個比較激進了,但如果你父母給你的壓力非常大,那也不是不行,分開各自生活,因為你一旦成年,你要面臨的就是一個用面對小孩態度來解決成年人問題的父母,那個痛苦是會倍增的。

2.保持自信。

說你不行你就不行了?那你也太弱了,多看點書,做出點成績,千萬不要為了父母的期望去做什麼,父母的慾望也是無底洞你填不滿的,如果你努力到死他們還是不滿意你怎麼辦?

3.獨立。

經濟獨立特別重要,你要這麼想,如果你完全不用靠家裡,就能生活的很好,你又何必為了父母的幾句話那麼難過呢,不想聽就不聽,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如果不是沒完沒了的話別反駁控制情緒應付一下就好了,我也是過來人,記得二十三歲的時候學歷和能力已經是同輩頂尖序列的我,有一晚在開車,依舊被坐在副駕駛的父親說道著「你看別人家的孩子就怎樣怎樣…」

當時我淡淡地問了一句「那是誰家的孩子,你約他出來見個面,我好向他學習學習」

父親一時語塞!!!當時車上全家人都笑尿了好不好!!!

因為「別人家的孩子」,已經不是一個可以指向的具體對象了,就算同輩沒人比自己優秀,喪心病狂的家長還是會杜撰出一個虛擬的「別人家的孩子」出來打壓你,他們的目的很簡單,其實只是想要你做出改變而已!


父母:你看,那誰和你一樣大,一個月工資一萬八。

兒女:你看劉強東還沒你大……


可能我比較嬉皮笑臉,有點臉皮厚。

我媽媽一拿我和別人家孩子比較的時候,我一般說「是是是,人家厲害,人家多厲害啊,你讓別人家孩子叫你媽去」或者「你別比人家孩子啊,你看看人家父母腰纏百萬,又是給這給那的,我沒有嫌棄你們,你們也不要嫌棄我,咱能一塊好好過不,你要實在看我不順眼,別讓我知道,下藥弄死我吧


別和父母爭,別和老人爭,別和小孩子爭。

慘痛的經歷和教訓!


我小時候也是一直被拿來和那些榜樣兒童比較,直到有一天,我也開口拿我父母和別人的父母比較,學著我媽一模一樣的口吻,然後我媽就不說話了……

再也沒被掛在嘴上比較過了,但也沒有停止過努力進步。


要嘗試改變父母,如果你希望給子女不一樣的教育,又無法避免父母和子女出現在同一時空的話。那麼從你可以的時候,就要把他們當做跟子女一樣需要引導、需要灌輸,需要提取可以借鑒之處,並去理解體諒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現狀。

比較是人生的一部分,被比較的不愉快主要產生於被比輸的挫敗感。我想要理智對待確實該去努力競爭的那些項目,也能勇敢說出「其它的不重要我不在乎」。


我覺得這樣的父母大多其實是自己自卑,延伸到對孩子也不自信上,覺得這個做不到那個也做不到,一邊恨鐵不成鋼,羨慕別家孩子聰敏又上進,一邊又覺得自己孩子(或者說自己)達不到那種程度,當人面過度自謙說不怎麼樣不怎麼樣,對著孩子又是別家孩子強……

包括我爸媽,我做件事情,他們想了解一下做的怎麼樣,問我的時候永遠是「怎麼樣?不行吧?弄不好吧?」……有時候我會問他們為什麼要以否定起話頭,他們卻不覺得有什麼問題,而我婆婆問我想不想吃某樣東西,也是這麼問「你xx不要吃的吧?」「xx這樣做不好吃吧?」第一次聽到真的噎得不知如何接話……事實上我婆婆廚藝確實不咋地,坦白說就是把生的煮成熟的,大概多年來也被家人否定過N次,才會如此不自信…


這實在是太簡單了,當他們在放屁就行。

你是一個人,他們嘴裡的例子可以成千上萬,甚至囊括古今中外。你能怎麼辦,你一個人比的過古今中外所有人的優點合集嗎?只能當他們放屁咯。

不然你也去把古今中外所有「父母」的有點綜合一下,他們懟你,你就反懟回去咯。


你很難改變父母,只能努力讓自己不成為這樣的父母


謝邀,

樓上想教育父母的小朋友,你們誰真去做了?

吃人家飯,住人家房,學費還是父母交的,你教育一個試試?

邏輯嚴謹科學方法……只能寫寫,真遇到橫的,動手家暴,你個小孩子,誰站你隊?鍵盤俠不養你啊~~~法律援助能瞬間接管你吃喝拉撒睡?你當是某國有兒童保護機構隨時接走養著?

不止一次在街上看見離家出走的10多歲孩子,看著可憐,不敢管啊~~~遇到過一位打零工大叔,他撿了一個這樣的孩子,喝白水啃饅頭……

父母肯定是錯的,他們用了錯誤的方式,以傷害孩子為代價,逼迫孩子「上進」。因為他們不知道有更好的方法,他們也很焦慮,他們也不知道怎樣告訴你競爭的殘酷性,他們希望你比他們更有競爭優勢,更早打敗對手……「贏在起跑線上」。——絕對是錯的!!!

要讓作為普通人的父母,有禪師一樣平靜強大的內心,是你們對父母要求太高了啊~~~

許多父母會講,我寧可孩子現在恨我,也不要他長大成人來怨我。抱怨我在他小的時候沒有逼一逼他……印象中,自己的父母會強調,這是你自己選的哦,以後不要來反悔,怪我們。講真,當時小,是考慮不到很多後果的。就是莫名的慫了,把選擇權讓給了父母,被欺負的趕腳,始終無法忘懷。○( ^皿^)っHiahia…

如果你感覺父母愚蠢無知三觀歪,恭喜你,說明你比他們強了。至少,你能發覺他們的錯誤了。無法糾正(很無奈)只能選擇體諒,畢竟每個人都有生孩子的權利,你親爹媽雖然傻,他們也可以順利的不通過任何資格考試把你生出來,你居然還嫌棄人家不夠格?要反人權?所以,孩子,等你長大後,一定考慮下,自己有沒有生養孩子的能力。知識儲備夠嗎?三觀續航能力強嗎?教育方法足夠科學嗎?有沒有皇位傳之類的各種條件,可不能腦子一熱小蝌蚪+子宮就造一個比不上「別人家孩子」的孩子出來喲~~~

認識一個小朋友,他父親的人生是開了掛的。家裡都不提別人家的孩子,人家只說,你爹在你這個年紀已經……你作為爸爸的種子發的小芽,再給你比爺爺奶奶鄉里農村那種艱苦條件好無數倍的環境,你有什麼理由「差」?介個孩子才是真心的苦逼好嗎,每次我們上課孩子們玩的很嗨的時候,他都是在比,有沒有做到第一。心疼ing

改變不了父母的錯誤,只能提醒自己別犯相同的錯誤。希望多年後的你別讓現在的你失望,別忘記現在的感受,不要讓你的孩子也痛苦。(生養孩子,不得不說是一種自我修復過程。父母帶來的傷害,在自己有體驗的時候找到了諒解的方式。終於能夠換角度思考同一個問題……)要不要給10年後的自己寫封信,發慢遞。O(∩_∩)O


回想一下,如果你想要什麼東西的時候,會跟你爸媽說「人家xx都已經買了」的話,你暫時還沒資格嫌你爸媽煩。


我媽媽給我說 我是世界上最好的孩子,因為我是她的孩子,別的孩子再好都是別人的孩子跟她一點關係都沒有,所以在她眼裡我就是最好的孩子。

我爸媽其實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他們認為自己擁有的就是最好的。


我以前也被比。後來就無意透露:我同學爸給她買了套房在哪哪哪,我朋友媽給他弄進了哪個哪個單位,我周圍誰誰誰什麼都不會,爸媽給他開了個公司。。。。等等,但是每次說完這些都強調,可是我現在也挺好的,我沒有半點抱怨。


推薦閱讀:

情侶不該同時睡覺嗎?
男女普通朋友的底線在哪裡?
男朋友給我發別的女生照片,說很像可以化妝成這樣的么?
「離婚潮」現象可能是由哪些原因導致的?
怎麼算徹底了解一個人?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父母 | 社會心理學 | 親密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