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放在車裡的瓶裝水會因為車內溫度過高而釋放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嗎?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請大家確認一下,如果屬實提醒有車一族千萬小心。

大家千萬不要喝留放在汽車裡的瓶裝水,這個善意的提醒讓有車一族都慌了神。原來,一網友的母親最近才被診斷出乳腺癌。「醫生告訴她,不應該喝留放在汽車裡的瓶裝水。熱能和塑膠瓶子兩者遇在一起就會產生化學物質,而那些會導致人們罹患癌症。」

高溫會使瓶中的有害物質釋放,危害健康

一個小小的細節有這麼大的隱患,不少網友擔心之餘不免好奇,放在汽車裡的瓶裝水威力真的這麼大?

南京健康職業學校楊校長向我們解釋,這個說法是存在的。我們放在車裡的瓶裝水隨車子在太陽下暴晒後,對喝水的人很可能造成健康隱患。這是因為,瓶裝水所使用的聚酯瓶往往含有可能導致人體慢性中毒的雙酚A等物質。

尤其是當瓶子放置在溫度很高的汽車後備廂里時,高溫會讓聚酯瓶發生變化,導致更多的有害物質滲透進入水中,成為健康隱患。

同時,楊校長也提醒,即使車內的溫度不高,也要注意瓶裝水的儲存條件,一定要在短期內把開封的水喝完,瓶裝水在開封之後,如果短期之內不及時喝完,很容易滋生各種細菌,發生變質,對身體帶來不利的影響。

汽車裡的溫度真有這麼高,足以把塑料瓶里的有害物質「泡」出來嗎?

為此,我們諮詢了多個私家車主,他們的回答都很統一:「沒想像中那麼簡單。」其中一位車主向我們反映,有的時候感覺室外挺涼快的,可車裡卻熱得受不了,他調侃稱,「車裡車外可謂是兩重天。前幾天下雨,走在路上還有些涼,可車裡就悶死了。早晨我打開車門,一股熱浪襲來,車裡的溫度計直接顯示43℃。」

不過這還不算什麼,據這位車主介紹,在前一陣子最熱的時候,車裡的溫度接近50℃。如果將汽車放置在露天的場所,在烈日暴晒下一兩個小時,溫度甚至高達60℃。

同時,一位化學專業的網友也提出了質疑,他認為,製作飲料瓶子的聚酯材料的耐熱度為70℃,而「汽車裡的溫度不可能達到70℃」!

對此,楊校長解釋,雖然PET的耐熱度為70℃,並不意味著雙酚A等有害物質只在70℃以上才會溶出。飲料存放的時間過長可能加速有害物質析出。

因此,飲料瓶用完了就丟掉,不要再用來作為水杯,或者用來作儲物容器盛裝其他物品。

據了解,超市銷售的瓶裝水、橙汁、茶飲料之類的塑料瓶飲料的瓶底或瓶身上,都有一個小小的三角形,裡面寫有數字或PET的字樣。這個三角標誌和其中數字是製成飲料瓶的化學物品標識。從這個代號就能看出飲料瓶的「身份證」哦!

楊校長向我們分析,PET也就是聚酯材料本身對健康沒有害處,但在製造寶特瓶的過程中,加入了雙酚A等化學原料作為透明劑,可讓瓶子變得更透明好看。

而在加熱或被重複使用時,瓶中含有的雙酚A和其他化學成分可能被逐漸釋放出來。其中,雙酚A對人體的生殖系統影響尤其大,所以車內礦泉水不能喝的提醒並非謠言。


謝謝 @張之詩邀請;

然而這個問題已是年經貼,每年夏天都會爆發。

對此曾撰文說明過:科學松鼠會;

結論:不用擔心這種情況。

回答完畢。

不過癮的話再補一句:目前沒有實驗能證明車內水在夏天暴晒後會釋放足量的致癌物。(國外有實驗證明加熱48小時塑化劑DEHP的含量會增加,在先前的回答「標註為 PET 1 的塑料瓶使用最好不超過 10 個月,否則有致癌物析出」是否正確?內容物品質是否會受影響? - 孫亞飛的回答中有解釋)

===========

以下基本是吐槽(其實對化學有興趣的話求留步哇,都是乾貨):

文中的這位楊校長講道:「PET也就是聚酯材料本身對健康沒有害處,但在製造寶特瓶的過程中,加入了雙酚A等化學原料作為透明劑,可讓瓶子變得更透明好看。」

這段話相當專業,只可惜臆想的成分更多。

解釋一下:

PET本身無害這一說,略有瑕疵,因為PET在生產時通常需要使用銻,也就是簡寫是Sb的那個元素,早先年的銻析出其實還是蠻嚴重的,直至今天,瓶裝碳酸飲料(提供酸度的往往是磷酸這類中強酸)還是有可能出現銻超標的問題,但其他飲料不存在這個問題。

PET在加工時可能會用到添加劑,這也沒錯,但最常用的是脫模劑,也就是讓瓶子在加工的時候易於從模具上脫離,主要是有機硅和有機氟,這些東西可能有毒。但其實含量很低,那句啥啥啥就是耍流氓的名言都還記得吧。

其他助劑,說實話,對於PET這種加工性能良好的塑料來說,沒有什麼是必須加的,特別是透明劑,PET本身就是透明的,一般沒有商家多此一舉,要提高透明度什麼的。為什麼呢,因為如果加顏色處理遮擋一下,成本更低;那麼如果不差錢就想要更高透明度的PET怎麼辦呢?可以用改性的PET啊,透明度可以達到91-92%。你如果要說省錢還要更透明,那或許可以通過加透明劑的方式來解決,但是——

雙酚A這貨也想拿來做透明劑???

絕對異想天開啊!透明劑能夠讓高分子透明的原理是快速成核,因此從原理上分析,在PET體系中,雙酚A不具備這種性能(比較簡單的透明劑可以用有機鹽)。

事實上,如果注意觀察,目前市面上所有兜售「塑料致癌」言論的罪魁禍首幾乎都是兩類:雙酚A和增塑劑(塑化劑)。因為如果說別的,普通人可能就是湊個熱鬧,看過就忘了。但是,我們日常用到的塑料里,真的只有PC這一種塑料會用雙酚A,很難想像生產PP、PET塑料的廠家沒事往裡面扔雙酚A玩,如果說日常生活中接觸雙酚A最多的機會,甚至都不是的PC塑料,而是那些銷售小票的熱敏紙;增塑劑也一樣,日常所用的塑料里只有PVC需要添加增塑劑,你喝水的PET瓶子,你家裡的LDPE保鮮膜,你浴室里的HDPE洗髮水瓶,你廚房裡的PP樂扣碗,你床邊的PS泡麵盒,你手機上的PC塑料,通通都沒有增塑劑——但是,莫怪我沒有提醒,你裝修時圖漂亮用的PVC地板,你鋪在桌子上以求乾淨的PVC桌布,還有為了顯擺買的A貨PVC人造革皮包,都是含增塑劑的。

塑料助劑及單體多了去了,常見的也有上百種,分類都能分出十幾個大類,比雙酚A和塑化劑毒性大,致癌性強的物質也是不勝枚舉,有些我們日常生活中也不少見(比如TDI),我們不還一樣談笑風生。坦率說,如果用專業的語言,一本正經地編故事嚇唬消費者,我們這些科班出身的人可以講一晚上不帶重複的,管保比看貞子還提神。

說這麼多,就想提醒諸位:塑料不是什麼洪水猛獸,近百年來,各種危害也都早就暴露出來了,已經進入了成熟期——也就是未來的塑料一定是越來越安全,而且應用領域一定會進一步擠壓陶瓷、金屬、玻璃、紙張和木材的空間,除非有新的材料出現,否則排斥塑料的行為就是開歷史的倒車。至於媒體嘛,偉人都評價過了,就是想搞大新聞,而為了吸引眼球,幾乎都會歸結到雙酚A和塑化劑。

然而事實是,雙酚A和塑化劑的原罪已經被扒得見骨頭了,如果大新聞還是說這倆,請留神,可能又有人打著專業的旗幟胡說八道了。

好了,最後講一個大新聞,可以百度到「江蘇建康職業學院」和「南京健康職業培訓學校」,但就是沒有查到文中的「南京健康職業學校」。上述兩個學院還不是同一家,前一家據介紹是歸江蘇省衛生廳管,前身在1933年成立;後一家是2014年由民政部批准成立的。這位撰文的小編,什麼都不說了,就一句哈:如果哪天你撰文寫錯我的任何一間母校,我都會跟你玩命的,嗷!


單次短時間暴晒過熱(60+度)不會出現很大問題,但是長期(短於一年)儲存在常溫下飲用水會有影響內分泌系統的毒物phthalates和antimony(並不知道中文名字,抱歉)。更多研究在進行中,不過按照平常的科學邏輯可以推斷出來多次暴晒過熱應該會出現比常溫更多的有毒物。

所以盡量避免暴晒、現買現喝、買時注意生產日期都很重要。

想了解更多請看PET bottle use patterns and antimony migration into bottled water and soft drinks: the case of British and Nigerian bottles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RSC Publishing)(abstract裡面有簡單介紹,這篇雜誌看全文要40鎊而且學校沒有買,所以將就著看就好)


離開劑量談毒性…


pet里是沒有雙酚A的。。。這個是偽專家


不會。有一期CCTV2的《是真的嗎》做過這個課題。


我覺得水源更是問題~瓶子問題證來證去,大家都忽略了我們喝的其實是水,問題就不能是來自水本身的嗎?反正幾年前我家旁邊賣桶裝水的就是自來水搞的,覺得一些瓶裝水不會好到哪去。


更多研究在進行中,不過按照平常的科學邏輯可以推斷出來多次暴晒過熱應該會出現比常溫更多的有毒物。


「丁香醫生」已闢謠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A1ODMxMDQwMQ==mid=225671122idx=1sn=515edd192b124dfeb2e8276d8b6becc7key=0acd51d81cb052bcbb7168e2f0f5a26d52f0acf549811830d56381f1bd3a5a74fea0d0f4fbd229ac9c809604bebcf8e5ascene=7uin=MjA0MTg2NjU2MA%3D%3Ddevicetype=android-19version=26020433nettype=cmnetpass_ticket=wSNF5EuFMe3zdQFHSdMSziUFCGuDuPtwyM%2BEh59v%2FR0oYN3ugkgloXkd2mpSAl%2Bc


PET材質的礦泉水瓶並沒有雙酚A成分,但採用PC材質的塑料奶瓶可能會因高溫釋放出有害物質,所以不建議給嬰兒使用在車內暴晒後的奶瓶。


是不是我的車太特殊?為什麼後備箱里溫度從來不會高於45度,即使夏天中午暴晒幾小時。


推薦閱讀:

為什麼酸奶蓋上會有很濃稠的酸奶?
地暖是否真的像一些網路文章中寫的那樣,危害那麼大?
身份證丟失應該怎麼辦?
為什麼會有人不挨蚊子咬?
使用加濕器該注意什麼?有沒有必要買貴的?

TAG:生活常識 | 塑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