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語的發音是怎麼確定標準的?為什麼和大陸不同?
12-31
現今使用的「國語」(大陸官方在一九五零年代, 將同一個語言的名稱改為「普通話」),
是一套以北京一地方的語言當底, 經人為標準化所制定的語言。那是於1932年正式確定, 不採取之前有所妥協, 使類似人造語而有的所謂「京音為主 兼顧南北」的
「老國音」, 而完全依照北京話這個自然語言的語音當底, 來制定跟規定字詞音(所謂「新國音」)。依此, 而於那之後約十年間, 以官方所頒布經統一審音選音定音的辭典,
作為「國語」使用的漢字詞, 以及字詞音的標準規範。1932年之後那個時期所制定的這套標準化的「國語」及其標準音,
於二戰之後的1945年開始, 做為一外來語文, 被引進台灣的教育體系內統一教授並於媒體上使用, 來推廣, 來做為官定通行語(lingua franca), 至今。而歷經內戰的1949年後的大陸,
同樣沿用這套語言來做為官定通行語, 只是在某些字詞的標準音上,在之後有另外作了修改制定, 並同樣統一透過教育體系等等場合在大陸
各地作推廣(畢竟這套語言對大陸很多地方, 也是不相通的外來語言)。是同一個語言, 可以兩相互通的同一個通行語, 但因後來在大陸有於一些字詞音上
經修改, 兩岸因而在有些字詞上, 因前後制定的標準音不同, 以致呈現在我們可見的, 於實際使用上在某些字詞有不同音者。但那些不同標準音的字詞數量, 相對並不多, 不至於影響互通性, 雖然被兩岸一些人
有將那些相對少數, 有不同標準音的字詞這個現象給放大了。或許這畢竟是有透過考試來學習的語文, 曾經或就現在, 會影響個人學業分數; 而且兩岸官方在推廣這個通行語時, 有以各種手法跟宣傳方式, 來撐高其價值跟地位;等等等可能原因,以致一見有相異, 不論多少, 就變成有如是"大事"了。。。
關於題主現在在使用來跟我, 以及與其它眾人共通的這套語文, 其源由發展, 維基上有頗多較為中性, 較少形容詞來描述的介紹, 其中有一條目在時間及空間的範疇較廣,方便作綜觀, 該當可藉以獲得較寬廣角度的概念, 我因而將該條目連結附於此做為補充 → 現代標準漢語我是中文系台灣交換生,在修語言學概論這門課。據我了解,台灣除個別字發音,如「和」等與大陸標準音不同外,其實標準發音和大陸差距不大,甚至也需要有輕聲,普通話標準中的兒化目前還未發現。之所以聽起來不同是因為台灣國語有閩南口音的殘留,例如「n」、「l」不分,發不好翹舌音,「f」的發音大陸展唇而台灣圓唇等。標準大致相同,但這邊幾乎每個人的口音都不能稱之為標準而已。
推薦閱讀:
※韓語法律教材中有大致多少比例的漢字?
※粵語和越南語是否有相似之處?
※英文是怎麼發展來的(26個字母的由來)?
※漢語的入聲、英語的失去爆破、與日語的促音是不是相似的語言現象?為什麼會產生這種語言現象?
※我們的標準話(國家通行的正式官方語言)從洪武時代到清末變化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