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老子的「聖人不敢為天下先」?
我覺得這句話重點是「戒斷競爭心、自我感覺良好之心」。每時每刻,警惕自己與人家動「比較心」、「競爭心」的念頭和「讓他人覺得自己厲害、不錯」的念頭。要想戒掉它,就需要訓練自己的自覺能力,並及時反省這些念頭。為什麼要戒?因為當人被外在的信息、價值觀挑起競爭心時,你很容易迷失自己的本性需求——你真正想要什麼,畢竟,內心真正要的這個東西是道家非常看重的。
本來是找答案的,看了一下,這裡沒有可用的,目前我查到的答案比較合理的是:
隨規律行事,順其自然,不極端、不冒進。
比如說,不敢煩惱。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 ,不爭而自來
不敢為天下先或許就是我們的思維和實踐活動必須從實際出發,在事物的發展還沒有達到某種程度時,我們的行動和思想不能馬上超越客觀實際,要學會把握時機做恰當的事情,待主客觀條件都滿足之後順勢而為。
「聖人不敢為天下先」
首先,我們都不是聖人。還沒有到「不爭」的境界。
舉個例子,你說你不想 「掙一個億」。
也就是說,你 選擇 「不掙一個億」。而選擇基於能力,
可以選第一個,也可以選第二個,這才是「選擇」。在這件事上,
你有能力「掙一個億」,但你 選擇 「不掙一個億」才可以說你是 不想 。而不是 不能 。我相信我們大部分人,合法途徑下是沒有這個能力的。
所以你不是 「不爭」,
而是 「沒有能力去爭」。同樣,你想要達到「不爭」的境界,你得先達到「爭」並且「爭得贏」境界。
這時你才有真正的選擇。
很多事情都是這樣,
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分割線————————————
第一次回答,歡迎大家與我探討。不爭。
「不敢為天下先」是指君王和朝廷退其身,不能爭著站在百姓面前頤指氣使、作威作福。
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行,瞻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儒者則不然,以為人主天下之儀錶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隨。如此,則主勞而臣逸。至於大道之要,去健羨,絀聰明,釋此而任術。夫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騷動,欲與天長地久,非所聞也。——司馬談
這說明其實老子很皮,皮皮蝦的皮。不敢為天下先,其實可能表達的是遵循自然規律,對個人來說要順勢而行,畢竟對自己好才是真的好,不要做出頭鳥被槍打,對於聖人來說則是順勢而為,不要亂了天道次序,這叫治國不作死就不會死的原則。這麼說,只是根據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隨緣橫寫一行。。。老子在告訴大家,一切都按自然規律來辦,可推波助瀾,不可妄圖逆天,也就是所說的道。簡單點來說,就是過馬路要看紅綠燈,開車不要逆行,打架要跑後面,
個人認為,這是老子思想的精髓,既溫和的保守主義,不激進,不要求強烈變革,注重社會的既有秩序,與其,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思想一脈相傳,看看法國大革命那幾十年的腥風血雨,看看春秋戰國綿延數百年的戰爭,或許這是條不錯的路呢。
我在讀者的一期卷首語上讀到首段:
老子有言:「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顧能成器長。」我讀了好多次都不理解器長是什麼意思。然而下面作者繼續寫的意思大概是:人要了解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找到自己應有的位置。 雖然苦境常被人視作最不好的位置,但卻都是處於事物發展最有利的位置。
細細讀來,覺得老子可能是在講人要謙虛。
這個謙虛又不僅僅是為人不誇獎自己之類的表面功夫,而是自己對自己心中應該有一把精準的尺子,知道自己的長度寬度。也就是有自知之明。 既然有了自知之明,想必一定知道俗話說的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了。就像作者寫的:做人與處事,要有理性自適的態度,既不能得意忘形,也不能妄自菲薄。不敢為天下先,可能最難理解的就是 『為』 和 『天下』 的意思吧。 我也不大理解。本來是要提問的,結果發現已經有問題了,就順帶說說自己的想法了。這是道德經裡面的哲語,老子的話,真不能用常規的思維去解讀,其實,不敢為天下先的意思就是敢為天下先的意思,但是得有個前提條件,易經的思維不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嗎,凡事都有兩面性,如果你懂的道德經,應該就會豁然開然了,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用!
目前覺得最和我心意的答案:
1.「溫和的保守主義,不激進,不要求強烈變革」。記得曾經聽過《羅輯思維》中有一集講英國保守黨,深表贊同。
2.「要成首領,不能把自己放在比天下更重要位置,要在天下後面,順天下,而不是帶領天下。這也體現道的特點,處在弱處行事方處於強處。」
人生的峰,是不爭,是我執
出頭的椽子先爛
我覺得讀古書就應該用古人的思維方式來思考,至於了解古人的思維方式,就要由易到難地讀古書,書讀多了或能窺其一羽。
不敢為天下先,是因為,不斷的探索真理,追求真理,所以,聖人必定不會自以為是。也就是說,實力強悍的但是不是排行榜上的第一。
為天下先大慨說的是特權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黑格爾完成了哲學?
※辯證法中的對立統一怎麼相互轉化的?生能轉化死,可是死能轉化為生嗎?
※「時間」和「數字」這些概念究竟是屬於先驗概念還是超驗概念?
※怎樣列一份關於新儒家的循序漸進的學習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