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姓氏有著怎樣的區域性?
中國某些地方的某一些姓氏特別多,比方說廣東福建姓陳的,湖南姓曾的,貴州姓田、石的,寧夏姓吳的,我想問下還有哪些區域性的姓氏已經歷史原因!
比方說湖南姓曾的特別多是因為清末,曾國藩大力扶持湘軍,重用同姓宗室導致的!
姓氏的地域分布的確是有規律的,我最近正好和@周寧奕老師一起,做了一些這方面的研究。
這個研究其實是關於姓氏趣聞的,包括一部分地域分布統計,也有其他內容。數據來源是一組脫敏後的天朝公民個人信息數據,覆蓋1000多萬人,大概佔全國人口的1%,信息包括姓氏、年齡、籍貫城市、現居城市等。
話不多說,進入正題。
我們設計了一個抱團指數,來衡量姓氏的空間分布聚集程度。
具體而言,抱團指數=各姓氏在各省分布的基尼係數。
研究結果表明,抱團指數最高、也就是空間集聚度最高的三個姓氏分別為:覃、麥、朴,三姓的基尼係數都在0.82以上,而且三個姓都是相對較小的姓。
先來看覃(qin,第二聲):「覃」的本意為有蓋的酒罈,最早的「覃」人以釀酒和製作酒具形成氏族。先秦時期,覃姓主要在河南活動,後來主力遷入南方,吸收了南方的眾多外來血緣,並分化出譚、潭、鐔(tan)、瞫(shen,第三聲)等多個姓。現今,覃姓主要分布在廣西、廣東、湖南、湖北。
麥姓,起源於春秋時期的麥丘(今山東商河西北),由齊恆公賜姓。麥姓南遷以後,出現在傈傈族、回族、布依族、瑤族、黎族等少數民族中。80%的麥姓人口都分布在廣東。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看的話,會發現除了廣東,麥姓在北京和上海也有兩片相對集中的區域,其他區域則是一片漆黑。這個專註北上廣的麥姓真是傲嬌啊。朴的本意為樹皮,也是一個小姓,但大多數讀者都能正確地讀出piao(第二聲)而不是pu,這應該歸功於宇宙第一大國吧。事實上,從空間分布來看,朴也是典型的北方姓氏,也主要分布在宇宙第一大國的輻射地:東北三省。
如果說小姓比較容易呈現出明顯的聚集趨勢,那麼人數眾多的大姓是否都是雨露均沾、均勻分布的呢?
在top20的大姓中,絕大多數姓氏的基尼係數都在0.35-0.45範圍內,但有一個姓很特殊,其基尼係數高達0.63—— 「林」。
我們來看一下林姓的空間分布:沿著福建、廣東沿海,形成了一條非常明顯的狹窄帶狀區域。
儘管福威鏢局在接班人問題上出現了一些技術障礙,但總體來說,林姓族人仍然堅守故土,並且在海峽兩岸繁衍出了一系列娛樂圈明星,比如:林志玲、林心如、林志穎、林徽因……
對了,既然說到林是大姓中聚集程度比較高的代表,這裡可能需要補充一下我對大姓小姓的劃分。
我們設計了一個普遍指數。
普遍指數=姓氏人口數量
毫無懸念,「王」姓以佔據中國人口8.1%的比例、接近1億的人口總數,奪得了中國第一大姓、地球第二大姓、宇宙第二大姓的桂冠。
(感謝知友指正,考慮到東亞其他國家的數百萬李姓,王只能排第二)
恭喜隔壁老王!
那麼,老王們都在哪裡呢?
看起來,隔壁老王雖然說不上無處不在,但也是蔚為壯觀啊!
除了老王,老張、老李也表現不俗,分獲中國第二、第三大姓的榮譽。這三大姓加起來,佔據中國總人口的22%(由於我們掌握的數據不是完全的隨機抽樣,各個姓氏的排名與比例可能與其它統計結果略有不同)。
總的來說,「王張李劉陳楊趙周吳徐」10大姓佔據了中國總人口的43%;20大姓佔據56%,而前100的大姓佔據了88%!
但是,別看這些大姓多麼牛逼,其實都發源於極少數的幾個姓:姬、嬴、姜、媯等。其中,最為古老的可能就是「姬」了——「姬」傳說是黃帝之姓、周朝國姓,並且是10大姓中7個姓的起源。千年過去,姬姓後嗣多已改為他姓,開枝散葉。而還保留著這個古老姓氏的人口,也仍然棲息在古老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河南。
從姬、林、覃等例子中我們看到,一些姓氏在空間上的分布是高度集中的。然而,並不是每個氏族都這樣安土重遷,可能也有一些特別願意奔波、願意去遠處尋找夢想的。
於是,我又設計了第三個指數:奔波指數
奔波指數=姓氏人均遷徙距離。遷徙距離為戶籍地所在地級市與現居住地所在地級市的距離。
在喜歡奔波的姓氏中,首屈一指的就是——朴,人均遷徙距離達到900km。嗯,怎麼又是朴?
總的來說,作為北方民族的朴姓非常喜歡南遷。對朴姓而言,最受歡迎的目的地有兩個:山東和廣東。這兩個目的地,一個是北部地區的最南端,一個是我天朝的最南端。奔波指數第二高的是廉姓,人均遷徙距離為600km。
廉姓主要分布於河南、山東、陝西等省,對外遷徙的目的地並沒有明顯偏好。但如果我們把廉姓的遷徙路徑與其它姓氏做比較,相較於其它姓氏向經濟發達地區聚集的趨勢,廉姓似乎對新疆、雲南、廣西等西部地區等興趣要更強一些。
在20大姓中,奔波指數最高的是「何」,人均遷徙距離在400km左右。何姓主要分布在四川、廣東兩省。但從遷徙圖上來看,大概是四川太過「安逸」,何姓族人較少從四川遷出;而廣東和長三角地區的何姓則活躍得多。以上涉及到的姓氏,廉、朴、覃、麥等,都是一些自帶逼格的小姓。似乎在各種排行中,大姓的特點都並不突出。這也難怪,大姓人多,形形色色的人都有,總體來看就比較平均了。
但是,如果已經進入到大姓行列,有沒有辦法提高自己或者是子女名字的逼格呢?當然姓是不能隨便改的,我們就只能在名字上動腦筋了。
於是,我設計了第四個指數:裝逼指數。
裝逼指數=名字長度在4字或以上的人口數量占該姓氏人口數量的比例。
嚴格來說,裝逼指數最高的其實是「歐陽」和「諸葛」。但考慮到複姓和少數民族姓氏的逼格並不是裝出來的,我們只好排除掉這些本來就很有逼格的姓氏,只看單字大姓TOP20的裝逼情況:
顯然,馬姓的裝逼指數甩第二名的「高」和「周」一大截,這大概歸功於馬姓有天然的裝逼優勢。舉個栗子:如果某國產神劇女主角名字改為「高爾泰若曦」或者「周爾泰若曦」,那麼男主角還演得下去嗎?
然而,名字長雖然增加逼格,卻會給實際生活增加一些困擾。你能想像「璃瑩殤?安潔莉娜?櫻雪羽晗靈?血麗魑?魅?J?Q?安塔利亞?傷夢薰魅?海瑟薇?薔薇玫瑰淚?羽靈?邪兒?凡多姆海威恩?夏影?琉璃舞?雅?蕾玥璦雅?曦夢月?玥藍?嵐櫻」被罰抄名字時的心情嗎?
因此,想要彰顯名字的獨特,還可以採用另一種方式:採用生僻字或不常見的漢字組合。我們姑且將此類名字形容為「風雅」。
風雅指數=名字中不包括「取名用字頻率TOP1000」的人數占該姓氏總人數的比例。
風雅指數最高的10個姓為:
的確,比如程姓就有不少非常風雅的名字:程靈素、程蝶衣。但由於擁有這些名字的主人往往都很難堅持到故事結尾還不領便當,因此一念出來,總會帶著淡淡的憂傷。
為了沖淡這種淡淡的憂傷,我們最後來看看能撐到最後一集的普通人都是怎麼取名的呢?
「取名常用字TOP100」請看下錶:
好了,就這樣吧。請轉頭看看你身邊的朋友同學同事或者正給你送快遞的快遞員。hi,小華、小偉、小文、小明、小軍,你們還好嗎?
------------------------
彩蛋:姓氏排名TOP100江南四大姓,顧陸沈錢,這四個基本是只有江南地區才高度集中的。尤其是沈,是南太湖地區數一數二的姓,在本地屬於國民姓。
顧、陸、沈在當代言情小說中出的頻率很高,蓋因明清江南以來的市民文學傳統。
比如明明是東北軍閥,瓊瑤阿姨一定要寫「陸振華」,其實東北這個姓很少;同理郭敬明也寫上海人「顧源」「顧里」,這回倒是符合實情的。
附:言情小說中的姓氏之研究。
在 @團支書 老師的基礎上 補上30幾張圖 看看你的姓是否在裡面
流量殺手時間正式開始吳郡四姓顧陸朱張,翻翻三國里東吳的歷史,會發現這幾個姓出場頻率特別高,無他,東漢起就是江東當地的門閥了。
還有湖北一帶的熊姓,我一個姓熊的河北朋友說,他從小沒遇到過同姓,然而在我成長環境里,「熊」可以和「李」並駕齊驅。無他,楚國王室羋姓熊氏。
這樣的例子很多。古代的人口遷移,遠不如現代方便,這些本地著姓,算算已經兩千來年沒挪過地方了。
感謝自己能生在現代。中國姓氏的區域性更多的體現在漢語方言區差別上(即不同的方言區在姓氏結構上有差別)。
參見:中國姓氏的進化及不同方言區的姓氏頻率比如:福建的閩語區與客家話區域的姓氏就很不同。廣東的廣府、客、潮汕姓氏結構也不同。現在的香港主要講粵語,但是通過分析姓氏,香港人中廣府、客、潮汕特色姓氏大約各佔1/3。[閩]林、蔡、許、葉、洪、蘇、庄、柯
VS
[客]鍾、曾、賴、廖、邱、肖、鄧、塗
VS
[粵]梁、何、馮、伍、譚、莫、麥、黎
之所以姓氏存在語系差別,是因為雖然中國姓氏起源早,但是很多地區姓氏的穩定是比較晚的(宋代之後)。
比如:廣府高居第二的梁姓在明代之前的廣東是很少見的。廣東的麥姓、招姓,湖南的易姓。
福建以林,陳最多,接下來蔡,施,黃,鄭也多。
江南一帶號稱,顧陸朱張,沈吳周徐,金錢施蔣,12大姓。不過考慮到朱張,吳,周等都是全國姓氏了,那就看接下來的,
顧氏,三國時期吳郡第一姓,代表人物何其多,顧愷之,顧野王,顧雍,顧炎武,顧憲成都是吳地名流,南潯四象裡面也有一顧氏。小學同學姓顧的也很多,一般聽到姓顧,我第一反應問他/她:你是不是蘇州/上海/湖州/嘉興/無錫的?屢試不爽。除了一次遇到個北京姓顧的,但人家也說爺爺是來自無錫的。至於陸氏么,我的姓氏,不詳細說啦,一句話,上海,蘇州,嘉興人口數排前十的,但全國來說廣西貌似也有很多姓陸的。沈姓,我奶奶姓沈,我們鎮上尤其多,有天下沈姓出吳興這一說法,也是其他地方相當稀少。金這個姓,那估計就更少見了,我同學有姓金,但是數量也不多,離開家鄉那是見都沒見過這個姓。蔣的話上面有人說了,基本上出自宜興,並且仍然昌盛,宋末詞人蔣捷(我個人很喜歡的一個詞人)就出自這個家族,現代宜興某房地產開發商老總姓蔣,遠東集團老總蔣錫培。錢的話也不用多說吧?以杭州和無錫為代表,吳越王錢鏐,近代巨子錢學森,錢三強,錢鍾書,錢穆等,現代姓氏研究者錢文忠都別是杭州,湖州,無錫人。江南一帶其他大姓,其他地方比較少的,盛,尤,潘,俞,謝,倪,鈕,屠等湖南姓曾的就很多,沒記錯大學期間,兩個姓曾的男生都是湖南人。我姓閆,之前一直在遼寧上學。雖說姓這個的人不是太多但是好歹在學校里還能碰到幾個同姓的,後來去南方上了大學竟然有好多同學根本不認識我的姓,有的老師點名都要猶豫半天。我就感覺很奇怪,後來想一想我大學到現在好像還沒遇見第二個姓閆的,難道姓閆的學習都不太好或者學習成績特別頂尖(大誤)?大學裡北方人大概只有四分之一左右,而閆是個北方姓氏吧,遇不到也算正常。
有人問閆和閻有什麼區別,網上有許多說法。首先閻這個姓比較古老,起源於姬姓。而古代是沒有閆這個姓的,古代的閻立本,閻亨到近現代的閻錫山閻肅通通都是姓閻。由於這個字有點繁瑣所以民間出現了「閆」這樣的簡寫,不過這個字並不被官方承認也沒有收錄到字典當中。後來文革時把閻改成了閆,不過後來由於過度化簡被廢止,所以一段時間裡就出現了閆閻並存的局面,甚至當時的百家姓里同時存在閻和閆。現在的規定姓氏里閻和閆是一樣的,但是我從沒見到過把自己姓氏寫成閻的了,可能大家都懶想少寫幾筆。但是老一輩人就比較有意思了,爺爺的所有證件都寫的是閻,我爸爸身份證上雖然是閆,但他之前學生證什麼的都是閻。小時候有一陣子我挺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姓啥,同學有時候經常把我的名字寫成閻我覺得怪怪的。現在明白了,兩個姓其實祖先是同一批人。這個話題真的太大了,我這裡有姓氏大牛 鮮於兄 做的一張圖
大家慢慢研究吧!徽州府汪姓是第一大姓
我見到的姓姜的十有八九是山東人或祖籍山東。畢竟齊國國姓。
上海人,祖輩來自浙江和江蘇吳語區,在外地和北美居住了幾年。平時遇到有姓顧、陸、沈、錢、施、蔣、金、季的,八成都是來自江浙滬或是和該地區有淵源的。從小到大同學、老師、鄰居、上海和外地的親戚當中都是一大堆這些姓的。其他像吳、周、朱、張、王、陳,雖然江浙滬也是一抓一大把,但是內地也很多啊,所以區分性不明顯。貌似王在北方多,陳在南邊更多。另外我注意到馬、劉、李、高、郭這些全國大姓在上海數量卻有點少,當然現在因為人口遷徙可能已經發生變化。
中國姓氏地圖大展示
趙家人的地盤,呵呵。。。氣吞山河
…………
下面是彩蛋,高能預警。
說一個地域性特彆強的姓:林。十個姓林的,至少九個的祖籍是閩地的(包括福建和潮汕)。我所知道的林姓人士,僅有翻譯村上春樹作品的林少華和閩地無關。
天下無二蔣,現在的蔣姓大多出自江蘇宜興
蘇南+上海+浙北姓氏最多:錢沈陸顧海南典型姓名:符傳川、林道X、曾維X、X愛花、X愛瓊、曾瓊X
廣西黃、覃、韋姓人口特別多,外地人還奇怪在其它省很少聽到「覃」這個姓,本地人對此已經習以為常。
就岳姓而言 自岳飛被殺之後分為了這麼幾支,第一支留在了河南 以小嶽嶽為代表 我的個天吶第二支遷徙到現在甘肅省酒泉市清水鎮 目前還以家譜起名第三支遷徙到江蘇第四支遷徙到四川都有所謂的岳家村,數百人左右
閩南陳林半天下。
說兩個只有陝西見過的姓氏
第五,對,你沒看錯,據說還有第一二三。。。八
淡,這是一個給娃起名字讓人蛋疼的姓推薦閱讀:
※在什麼情況下五毛/自干五、美分、精日、自由派、毛左會站在同一戰線?
※中國大陸的各省份的行政區劃有哪些缺點?
※出現社會矛盾,為什麼對中國大家喜歡歸咎於體制,而民主國家卻不能這麼說?
※為什麼中國缺少像韓國和日本那樣保護農民的農業協會?
※中國工匠精神沒日本厲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