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怎麼解釋「喜歡拖延」這件事?
我支持使用行為主義的觀點來解釋拖延症。我曾經在另一個問題(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216784)里寫過行為主義對拖延症的解釋。修改一下貼過來。
喜歡拖延,指的是我們會將某件事拖後,比如考前複習,寫報告,完成特定工作等。拖後了這些事,我們會用做這些事的時間去干別的,比如上網,出去玩,或是睡覺。所以,我們不應只看被拖延的行為,應該也考慮拖延某事的時候,我們在幹什麼。站在這個角度來看,所謂的拖延其實是在某一個時間點做出一種選擇,選擇去玩而不選擇學習。
為什麼我們會選擇一件事而不是另一件呢?當我們面臨兩個選項而選擇其中一個時,我們可以說:在我們的主觀認知上【1】,這個選擇可以帶來利益,或者帶來的利益比另一個大。影響選擇的除了利益本身的大小,還有獲得利益的時間。有這樣一種現象:當兩個選項,一個會使人立即獲得利益,而另一個是在將來會獲得利益時,那麼即使兩個選項帶來的利益的實際大小相同,人們也往往會選擇立即可以獲得的利益。行為分析里有一種理論(或研究方向?)叫做discounting(減損【2】)。使用這種理論,可以將上述現象解釋為:將來獲得的利益,根據其等待的時間長短不同,其主觀價值會不同程度的變小(也就是減損),而現在的利益的主觀價值不變。所以即使兩個選項的實際利益相同,我們還是會選擇現在的利益。我們可以做個實驗,下面的兩個選項只能選一個,你會選哪一個:
- 現在給你100元。
- 一個星期以後給你100元。
估計這種情況下大部分人都選擇1。將來利益等於現在利益,將來利益的主觀價值減損後小於現在利益。
那麼換一種情況:- 現在給你100元。
- 一個星期後給你150元。
這種情況下,也許會有人選擇2的。將來利益略大於現在利益,即使將來利益的主觀價值減損,也可能比現在利益大,減損程度因人而異,所以有些人會選將來利益。
再換一種情況:- 現在給你100元。
- 一個星期後給你1億元。
大多數人都會選擇2的。將來利益大過現在利益很多,這種情況下,將來利益的主觀價值即使減損,仍然比現在利益大。
獲利是如此,損失也是如此。比方說,你要給人家錢,也有兩種方式讓你選擇:- 現在給100元。
- 一個星期以後給100元。
估計這種情況下很多人都選擇2。將來損失等於現在損失,將來損失的這100元的主觀價值減損,小於現在損失的主觀價值。
- 現在給100元。
- 一個星期後給150元。
這種情況下,也許會有人選擇1的。將來損失略大於現在損失,將來損失的主觀價值即使減損,也可能高於現在損失(因人而異),所以會有人選1。
再換一種情況:- 現在給100元。
- 一個星期後給1億元。
我想沒有人會選擇2的。將來損失大於現在損失,即使1億元的主觀價值減損,也遠遠大於現在損失的100元。
上述選擇題,如果把劃橫線的部分從一個星期改為一分鐘,一小時,或是一天,一年,十年,又或者把錢數改為1元,10元,1000元,10000元等等,進行多次實驗來比較,就會發現:相同利益/損失下,需要等待的時間越長,其主觀價值減損越大,作為選項被選擇的幾率越小;相同時間間隔下,利益/損失本身越大,其減損程度越小,也就是說,被選擇的幾率越大【3】。
類似的行為現象,在鴿子和老鼠等心理學傳統的實驗動物身上,以及其他的多種動物身上都觀察到了。所以,這也可以說是動物普遍的一種行為傾向。喜歡拖延,也可以用這種理論做出解釋。我們會拖延的複習,寫報告,完成工作這些行為所獲得的利益大都是在將來,比如將來考試得高分,將來交論文,將來提出工作成果等。而上網,玩,和睡覺這行為獲得的利益都是即時性的。所以,拖延學習選擇玩,是因為通常情況下,選擇學習所獲得的利益(考試得高分等)的主觀價值小於選擇玩所獲得利益的主觀價值。而距離考試時間越長,其利益的主觀價值減損越大,越有可能選擇玩;反之,距離考試時間越短,選擇學習而不是玩的可能性越大。而在相同時間間隔下,不同考試(高考或期中考試)的主觀價值是不同的,也可能導致有時拖延複習(期中考),有時不拖延複習(高考)這種現象。
【1】 與「在我們的主觀意識中」不同,不包含「我們是這麼想的」這一層意思。【2】 作為心理學中的術語,目前沒找到中文書或網頁上有合適的翻譯,根據自己的理解翻譯為「減損」,求指教。【3】 這兩種變化都可以用雙曲函數來表現。一句話:低估今天,高估明天!
時間動機理論:期待+價值+衝動=拖延戰勝拖延的7個簡單法則1.按重要程度排序2.為自己設置時間限制3.擺脫分心4.建立獎勵機制,鼓勵自己完成任務
5.化整為零6.執行單一任務,避免多任務並行7.將自己最感興趣的工作留到最後以上內容摘自《拖延心理學2》(亞馬遜的視頻)http://www.amazon.cn/%E6%8B%96%E5%BB%B6%E5%BF%83%E7%90%86%E5%AD%A62-%E7%9A%AE%E5%B0%94%E6%96%AF%E2%80%A2%E6%96%AF%E8%92%82%E5%B0%94/dp/B007VIUXJW/ref=sr_1_1?s=booksie=UTF8qid=1342742120sr=1-1有興趣的可以看問題「拖延症目前最值得推薦書目與方法或研究專家有哪些?」的@warfalcon 回答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078394/answer/14109262拖延,是我們對抗這個世界的一種柔軟的手段。
孩子入學的第一天,我去學校參觀過。體育老師是一個身材高大,體格健壯的男人。我可以明顯感覺到他對工作的「敷衍」。其實可以理解,造物主給了他強健的身體,本來就是期望他披上盔甲,拿起刀劍,在戰場上享受拼殺的快感,但是我們的社會卻要求他只能做一份照顧小孩子的工作,每天耐心的對待孩子的無理取鬧和不配合從而掙得一份普通的薪水。他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但這想必不是他想要的,當然也不可能積極主動的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在本能需求和社會需求發生衝突時,唯一能做的就是拖延。
拖延症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蔓延過。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教育的工業化。
每個人的興趣愛好都不一樣,當然也不會所有人都喜歡學習。哪怕是一個真正愛學習的孩子,他可能喜歡的僅僅是一門功課,一個方向。我一直相信,真正享受坐在課堂里學習枯燥知識的孩子是很稀少的。但我們這個社會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要愛上學習,也要求他在所有功課上取得好的成績,如果達不到這一點,那麼這個孩子就被戴上「懶惰」「偏科」的帽子。
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抗爭過,和父母老師對抗過,但孩子終究沒辦法對抗大人,在老師家長的監控下,通過填鴨的方式「學會」了工作所需的技能,變成我們社會需要的形狀,加上拖延的習慣。
解決拖延症的方法:讓每個人選擇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從幼兒起。推薦拖延心理學
人們拖延,多是因為目標酬勞太過遙遠、對自己自信不足、討厭被委派的任務、注意力分散等
具體的話,需要根據情況判斷,拖延心理學裡面有分析,個人認為不錯,推薦在我心裡沒有一張圖解決不了的問題
我的座右銘好了,說些題外話
首先看到這個圖請不要問我小學幾年級,還有不接受任何形式嚴厲不委婉的批評,並且花了時間來回答了問題還不求回報的我,純屬是來拋(zhuang)磚(bi)引(de)玉的,所以請花0.01秒點個贊(阿拉伯語,寮國語你要是會,歡迎來批反正沒幾個能看懂的還能提升逼格)
沒有分割線,進入正題
拖不拖延對一個沒有目標的人來說是沒有區別的,所以你先要有一個明確的預期,接下來再來談拖延。
好,現在很高興你找到你的目標或者你想要的東西了,現在進入下一環節。有很多人認為拖延是一種性格,但是我以我淺薄的經歷來看其實不然,拖延很少有人是天生的,所以可以說他是後天環境中隨著時間的積累而逐漸產生的,但是話說回來,懶是天生的:)並且拖延在初期有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懶:)(所以拖延症的人看到這裡我可以告訴你們你們沒救了:D,因為你們是天生的哈哈)但是請動動你們生鏽的大腦深入的想一想,比如今天來就白送蘋果6,你是不是覺得拖延症是不是瞬間被治癒了。人類之所以能稱霸地球,從野蠻走向文明,很大一方面是因為人類能征服本能,並巧妙利用它,就像我總說的一句話,既然我們不能迴避的問題,為什麼不去征服它(跑題了)所以我建立了一個簡單的模型來通俗去說明這個問題,請磚頭回去仔細看圖,模型很簡單思想很重要,已經說過了只是拋磚引玉,求教育我覺得拖延是為了更好的活下去因為你知道當你完成了一件別人要求的事就會有另一件要求你的事
前幾天剛被老師說我喜歡拖,本寶寶表示大寫的不服!憑藉你的標準去給別人的事情排序,這本身就是件愚蠢的事情。
有一種拖延,是因為懶有一種拖延,是因為不知從何下手有一種拖延,是因為不感興趣
人有兩種快感方式:
一種是真實體驗類的,就象餓了要有食物填進來,那個飽的舒服的感受才能發生。還有一種是設想類的,只是想一想,就有了一種已經得到的快感,所謂的白日夢。就象在腦海里設想中了千萬大獎,想著想著,就好象真有這個錢在那等著花,規劃著住什麼樣的房子,買什麼不買什麼,這樣的腦海模擬讓人有與實際操作非常接近的快感體驗。拖延是由人的後一種功能衍生出來的。這種由設想直接產生快感的功能,在兩個方向上都可以產生拖延:一種是沉溺於這樣簡易的快感獲得方式中,沒什麼實際操作的意願。畢竟這個這麼容易,何必千難萬阻的去操作它。這樣的情形,人們會說這個人活得很飄,活在幻想里,不實在。
另一種是在具體的操作中發現,實現起來太難了。想著如此容易,做成如此瑣碎、困難。一邊覺得應該做,一邊又感覺困難無法跨越,然後就總是能拖就拖。對工作的拖延也類似。人都是好逸惡勞好高騖遠好吃懶做的,這是人的本性啊。
以前叫懶,現在大家都文明了,叫拖延。
可以讀一下<拖延心理學>......
單純從心理層面分析,有以下幾種原因:
1,時間分客觀時間,主觀時間,主觀方面指的是我們對時間的流逝都有自己的獨特感覺,而這是不可量化的,人們往往會錯估客觀時間,例如你需要下午5點復客戶郵件,而你一直拖著覺得還有大把的時間去做,等到時間快到了才驚慌失措,這是時間的預判不足引起的
2,害怕失敗。拖延可以幫助人們逃避當下無法承受的難過或痛苦情緒,對於做了失敗的恐懼,倒不如把責任歸咎於「不是我做不好,而是我沒去做或者是我沒時間」3,太過追求完美主義。而又缺乏執行力,不做則已,做一定要最好的,也是拖著不行動了
4,害怕成功。害怕自己做得太好,被身邊好友或同事排斥,被孤立,而不好意思去做--------------------------------------拖低工作效率。
我也是一個輕度拖延症患者,表現為對一些自己不那麼喜歡但又必須完成做的事會一拖再拖,最終直到事情蹭過去,而這樣帶來的後果也是顯而易見的。自己也對此比較苦惱,建議看一下《拖延心理學》,可以知道自己對應行為的心理表現,以下是自己粗略總結的,僅供參考。 拖延症具體心理表現:完美主義,制定目標期望過高,不敢承認失敗源於自身能力的局限性,對於成功的定義太過狹隘,誇大一次失敗所帶來的後果。具體行為表現(潛意識):不願競爭,分散注意力及精力 表現類型:「時間迷失」不受時間限制的主觀感受,使之無視長期目標。生活在不受時間限制的「現在」讓人感覺自由和獨立,但是不能使生活真正向著未來邁進。(自身表現:虛擬遊戲世界的時間) 生理方面:大腦可塑性(你做某件事情做的越多,你的大腦就對那個活動反應越多;它會把被要求的事情做的越來越快,越來越好。反之,對於壞習慣也會不斷鞏固。)
恐懼反應 對某一件事的恐懼導致拖延,需要進行正面調整(把事情想清楚)能夠忍受,就能夠行動。
抑制衝動(在行動前有所思考,而不是馬上反應。)對即時的刺激,我們可以不去理會它。我們可以等待片刻,想一下,然後才選擇做什麼以及怎麼做。當你想起將來某些重要的事情時,當你明白現在的所作所為與將來的結果密切相關時,你就更能夠抑制住自己滿足當下慾望的衝動了。 具體行動措施:轉變行動所在的環境,使其更利於計劃的執行。 堅守時間期限,停止與開始嚴格遵循時間限制,不可憑著衝勁一蹴而就。逐漸培養無論自己是否有意願,心情好與否都能順理成章的去做事。 小心自己的借口說到拖延,經常有,不知道該怎麼辦?有好好方法解決嗎?
潛意識的動機性拖延,例如動機性迴避。潛意識層面的動機需要較強的自我覺知能力才能察覺,舉個例,拖延著不想寫論文可能是因為潛意識裡不希望寫完論文就畢業面臨就業壓力。另一種是完美主義拖延,完美主義拖延源於害怕不夠完美而收到懲罰或不能得到獎勵(個人體會)。第三種是由於病理性原因造成的功能缺陷,例如注意力缺陷障礙、執行功能障礙,前者導致不能將注意力長時間的保持在任務上,因此無法完成任務,後者則是整個執行功能系統的損傷,包括注意,記憶,決策等。 詳見《拖延心理學》(國外版)。作者記不住了心塞塞。我以後要多回答心理學專業問題,就醬~
可以看看TED上一個題為「你有拖延症嗎?」的演講,蠻有意思的。【TED】你有拖延症嗎?_你有拖延症嗎?_網易公開課
簡單點說就是此刻不去行動的感受比去行動的感受更好。
推薦閱讀:
※不知道那些經歷過校園暴力的人最終是怎麼處理的?
※為什麼要旅遊?
※都說生物坑,如果生物和心理學專業相比呢?
※廣告精準投放使得用戶感到隱私受侵,如何平衡兩者?
※心理學經典實驗米爾格倫實驗和斯坦福監獄實驗在心理學圈究竟有多大影響力?是否已經可以證明人性本惡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