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控是浪費時間嗎?

沒有深入閱讀,信息量太大,是否是時間浪費?


可以很明確的說......

是。


我覺得我現在有意識克制上微博的時間,因為內容碎片化後,其實人能夠得到的訊息不多。

但是消耗的時間太多了,這樣子我覺得不利於一個人的成長。

尤其是剛剛進入社會的大學生,如果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微博上,必將適得其反……


基本的社交網路理論

一、「六度分隔」理論。

1967年,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米爾格拉姆(Stanley Milgram) 曾做過一個著名的連鎖信件實驗:他將一封信件隨機寄給了位於美國中西部內布拉斯加州的160個人,信中印有千里之外波士頓的一名普通股票經紀人的名字,米爾格拉姆在信中要求收信人將這封信通過自己的朋友寄給收信人,結果大多數人只經過了五到六個步驟,這封信就最終到達了這個股票經紀人的手中。

「六度分隔」理論奠定了社交網路的理論基礎,米爾格拉姆的這個連鎖實驗體現了一個似乎很普遍的客觀規律:社會化的現代人類社會成員之間,都可能通過「六度空間」而聯繫起來,絕對沒有聯繫的A與B是不存在的。

二、弱關係、強關係。

馬克·格拉諾維特在1973年發表的論文指出:在傳統社會,每個人接觸最頻繁的是自己的親人、同學、朋友、同事……這是一種十分穩定的然而範圍有限的社會關係,這是一種「強關係」 ;同時,還存在另外一類相對於前一種社會關係較淺,然而卻是更為廣泛的社會關係,格蘭諾維特把後者稱為"弱關係"

研究發現:其實與一個人的工作和事業關係最密切的社會關係並不是「強關係」,而常常是「弱關係」。「弱關係」雖然不如「強關係」那樣堅固(金字塔),卻有著極快的、可能具有低成本和高效能的傳播效率。

事實上,在信息的擴散傳播方面,弱關係起著同樣的作用。一個人的親朋好友圈子裡的人可能相互認識,因此,在這樣圈子中,他人提供的交流信息重複度高。比如,我從這個朋友或親戚聽到的,可能早已經在另一個朋友那裡聽說了,而他們之間也都相互交談過此話題。日常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事例。

弱關係在我們與外界交流時發揮了關鍵的作用,為了得到新的信息,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弱關係的作用。這些弱關係,或是熟人,都是我們與外界溝通的橋樑,不同地方的人通過弱關係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最親近的朋友可能生活圈子和你差不多,你們的生活幾乎完全重合。而那些久不見面的人,他們可能掌握了很多你並不了解的情況。只有這些「微弱關係」的存在,信息才能在不同的圈子中流傳。弱關係的威力正在於此。

強連接關係通常表明行動者彼此之間具有高度的互動,在某些存在的互動關係型態上較親密,因此,透過強關係所產生的訊息通常是重複的,容易自成一個封閉的系統。網路內的成員由於具有相似的態度,高度的互動頻率通常會強化原本認知的觀點而降低了與其它觀點的融合,故認為在組織中強關係網路並不是一個可以提供創新機會的渠道。。

事實上,強弱關係並不僅由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類型決定,還會由六度理論的度數決定。可以理解的是:1度關係肯定要比2度關係強。此外,如果在SNS中,強弱關係還可能會根據建立關係的依據來決定,同好/同興趣、同群組/同圈子、同應用,這類關係相對較弱,但同一類關係的交集越多關係則可能會越強。

三、貝肯數。

貝肯數是基於「六度分割」理論演進而來的。貝肯是好萊塢的一名普通演員,不同於馬龍·白蘭度這樣的大腕,貝肯在好萊塢電影中從來都是以配角的身份出現,他與當時好萊塢的影視明星發生聯繫所需要的中間人數量即為「貝肯數」。弗吉尼亞大學一個實驗室曾為約25萬上過銀幕的男女演員計算了他們的「平均貝肯數」,研究發現無論是歷史上貝肯數最低的演員羅德·斯泰格爾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演員,他們的貝肯數都在2.6和3之間,並且相差十分微小。

這一發現說明,其實你要想進入網路的鏈接中心,並不一定要成為大人物,你成為一個「永不退場」的配角也可以非常接近網路的中心,你和中心人物的距離其實可以近到忽略不計,因為那不是一個物理距離,而只是一個鏈接度的問題。「貝肯數」的發現還說明要想阻斷一個網路和另一個網路的鏈接(比如讓馬龍·白蘭度永遠和某個導演無法接觸到),隔離「貝肯」這樣的高鏈接性人物就可以了。同樣,一個網路社區的崩潰,其實不會因為多少普通用戶流失而發生,但幾個節點用戶的流失,就會造成崩潰。有趣的是,「貝肯」在哈佛大學的學生中被當作一種「比拼記人名」的遊戲,即背出和「貝肯」合作過的明星,當然這個遊戲也可以把「貝肯」換成其他領域裡的某個高鏈接者。

第四、頓巴數。

「頓巴數」是英國牛津大學人類學教授羅賓·頓巴(Robin Dunbar)在1992年的一項研究成果。

根據頓巴教授的研究,人類的社會結構表現為:5人左右的親密接觸圈;12-15人的同情圈,即,如果這一圈裡有人去世,我們會很傷心;50人左右的群落,即經常一起生活、一起行動的人(已經有限定在這一人數內的社交網路工具出現);150人左右的氏族,即遵從共同儀式的人;500人左右的部落,即擁有同種語言的人(其實在現代社會,這裡的語言有時只是指一些經常交流的人之間約定俗成的詞語和概念,外人第一次聽到不能理解);5000人左右的群落,即有共同文化的人。按照頓巴數的同心圓模型,當社會結構的人數超過150人時,相互間的互動和影響就會減少很多,只能靠共同的語言來維繫,而當人數上升到5000人左右時,維繫社會結構則只能依靠共同的文化。」

好了,以上是轉載

從信息源來說.

微博確實效率很低,專業性不夠強,不夠嚴謹

但是微博的特點就是UGC,用戶自主產生內容,拋開那些令人噁心髮指的硬廣告營銷號來說

微博的內容是最真是最貼地氣的

微博對於我來說 不可或缺

一是 零碎的記錄,各種學習,生活都很方便發布,日後慢慢整理歸納

二是 社會化搜索引擎, 比如你想學習python,你在買了書,看了視頻,在知乎搜索了話題,

不妨在微博內搜索了一下,你會發現別人是如何學習的,什麼資料,什麼困難,最後的結果

三,也是最最重要的一點

微博 作為 弱關係 節點,可以聯繫上任何一個人,只要他在

不要畏懼權威,不要的擔心陌生

------------------------------------------

2017年 5月 21日更新

希望和你做朋友

微信號 hackrobot

- 邀請你加入 微信群

最後歡迎加入 我的小密圈

鏈接:http://t.xiaomiquan.com/mu3ZVRV

分享一些有趣好玩實用高效的小技能


如果只是圍觀,只是瀏覽,只是關註明星八卦星座雞湯,而沒有分類整理,沒有觀點表達,沒有寬容不同意見,沒有親自寫微博,這樣的話微博只能是殺時間的東西了。


微博適合上班的無聊人士和半路聽不下課想翹課的筒子們使用,一直以來對微博都有微微的抗拒,充斥的信息量太大,過於片段,消耗時間過多,太吵。總之,個人覺得上豆瓣和知乎的時間比上微博值,如果想學英語,建議上滬江,系統的學習會比支言碎語來得有效果。


是的。所有社交網站都是浪費時間


我覺得有點浪費時間吧。信息量太大,根本來不及消化就又有一堆信息積壓過來。我覺得正因為這種量的積累總會給大家一種誤讀,不需要去思考就有各種各樣的信息和評論/現成的成果可以獲得,慢慢有種疲勞。反正我對微博的依賴性是越來越小了,每天只是瀏覽一遍,知道個大概,不想去過多地去深入每個微博的內容啥的(除非是與我要學的相關性特強的),總的一天都不超過十分鐘的上博時間。感覺良好。(話說偶一開始也是個微博控)


我覺得不是啊,我每天都得微博在線好幾個小時,但我沒感覺我在浪費時間。

第一,我關注李開復,鄭淵潔,許懷哲,作業本,俞洪敏,芮成鋼,揚子,知乎等,他們的微博以正式或者幽默的方式分析時下最新的社會現象,以睿智或者哲理的語言思考問題,看他們的微博我很長見識並且不會錯過我想知道的新聞。

第二,我關注文字養心坊,總裁語錄,創業理財,英語口語控,一句話英文心情,普特英語聽力網,張小嫻等,他們的微博以讓人警醒或者使人愉悅的文字訴說著中國文字的魅力,以俏皮的美麗的可愛的憂傷的英語短文或小句子勾起我學習英語的興趣。

第三,我關注我愛的人,他們的每一條微博都牽動我的心,微博讓我們之間的距離更近。


用好微博,可以從中獲取到很多信息,包括許多「常規媒體」無法刊登的東西,你懂得。關注一些牛人,也可以學到很多。呵呵,最簡單的例子,知乎這個網站就是最早在微博上看到的。


是的。

我有記錄、寫寫畫畫的愛好,會很頻繁的髮狀態,刷微博,總以為可以了解更多東西,其實只是笑一笑就過去了,偶爾消遣一下還可以,等我意識到刷微博浪費很多時間之後,果斷戒了。真心不如看兩篇長文來得實在。

原來想既然決定不刷微博了,就卸載了嘛,結果沒有卸載,實在空閑的時候還是可以玩一會的。

絕對不要成為任何一個app的忠實粉,好可怕啊


信息量大是因為你自己沒有一個明確的篩選。微博有分組功能,把你關注的有用的信息放在單獨一個分組裡就可以了。。。。


分類信息很重要,採取分組。每個人瀏覽的重點不一樣。至於是否浪費時間那就要看你獲取的是什麼樣的信息?有價值還是毫無意義的信息。


利用好分組功能,兼顧內容分類與重要性兩個原則。

給分組按重要性排序。

此外,在命名上下功夫也可以。例如名人的分組,其中有些是每天必關注的,則命名為名人A,其餘依次為名人B、C。每天將最重要的瀏覽過即可,後面的沒時間也不覺得遺憾。


不能稱之為浪費時間,因為微博作為一個信息平台,也有許多有營養的內容,缺點其一是容易養成碎片化閱讀的習慣,導致無法集中注意力做長時間的閱讀,其二是內容混雜,真正「浪費時間」的內容確實不少,需要花精力斟酌


當通過微博默默關注一個人的時候,那就不是


只能這樣理解 大多數是 浪費時間 少部分是利用這個掙錢


以前看過一種形容微博的方式:早上起來看微博就像皇上臨朝,各路奏章洶湧而來,該評論的評論,該轉發的轉發……

任何形式的交流方式都好,還是要看自己關注的方向,整天都是看別人今天心情咋樣,明天中午吃啥的,還真是有點浪費時間。


從不玩微博,請問怎麼破?


這個問題還是有很多值得說道的地方,唉,微博有人@ 我啦,我先去看看


推薦閱讀:

新浪微博為什麼開發了「悄悄關注」的功能?
如何看待微博話題「七夕送女朋友什麼禮物比較好,200塊以內」及其評論?
微博上有哪些各行各業的「大忽悠」?
如何看待新浪微博發布「未經微博書面許可,用戶不得授權第三方用微博內容」?
新浪微博賬號被模仿,真實粉絲被直接轉移是怎麼回事?

TAG:新浪微博 | 時間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