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理工科專業本科應屆生,要進入紙媒成為調查記者實現新聞理想,該走怎樣的渠道?

該生目前僅有業內某邊緣雜誌和某主流雜誌新媒體的實習經歷,此前曾通過校園招聘和社招,嘗試進入包括報紙和雜誌在內的多家心儀媒體,均未果。雖知「新聞無學」,但畢業在即,還是沒能邁進合適媒體的大門,似乎只剩新聞學考研這一下策.......彷徨之時,在此求各位新聞界前輩指點,路在何方?


「該生目前僅有業內某邊緣雜誌和某主流雜誌新媒體的實習經歷」

——這兩段實習期有什麼作品?媒體是用作品說話的行業。面對這個行業,你不能光說「我有理想」,因為這無法證明。作品可以證明很多東西,比什麼都管用。

「畢業在即,還是沒能邁進合適媒體的大門」

——這太正常了,既然是「合適媒體」,顯然提問者設置了門檻。你應該想想,你自己設置了門檻,難道你心儀的紙媒就沒有門檻?你心儀的媒體越過你的門檻,符合了你的要求,那你呢?你越過了他們的門檻,達到了他們的要求嗎?從提問者的回答看,似乎認為得到一個新聞學的研究生文憑,就能越過門檻。我負責任地說:這肯定是不對的。我不知道提問者的「合適媒體」包括哪些,但估計就是市場上受歡迎的那十來家,每年平均下來每家充其量招四五個新人,也就是說,留給新人的崗位充其量五六十個。不妨算算每年新聞學去爭取這些崗位的研究生有多少。

總結起來,我的建議是:

1. 請用作品說話,不要用口號說話;

2. 先爭取進入「不合適的媒體」,這可能包括網媒、在「合適媒體」之外的紙媒,爭取在其中拿出優秀的作品,證明自己的能力和「新聞理想」。

3. 理工科絕不是進入媒體的弱項,而是你的優勢,但你需要想通為什麼這是優勢。


考新聞學碩士對於進入媒體沒有任何幫助,學完了只能走研究新聞的道路。記者門檻很低,學文學理沒什麼所謂,關鍵在於實踐。比較實際的辦法是自薦去一家靠譜的媒體(靠譜指的是內部操作比較規範,能真正學到東西)當實習生,跟定幾個老師,多跑、多寫、多跟人打交道,媒體領域還是很看你的出身和作品的,只要你夠勤快,能寫出幾篇有影響的東西,就算進不了這一家媒體也能進別的。

至於當調查記者,那是下一步的事。先做好一般性的稿件(比如熱線類的),積累到一定程度,才有能力做調查性的東西。不出幾次事、惹幾次麻煩,學不會調查的。

ps,今天仍有人以到紙媒做調查記者當理想,真是不容易。也許你以後會失望。不過有理想、奮鬥過,總是好的


各位前輩似乎都在潑冷水。年輕的時候誰不懷揣點「理想」呢;儘管就全球而言,網路時代調查記者的功能與價值在減弱,但在神奇、劇變的中國,調查報道絕對有一段作為「王牌新聞」而存在的窗口期,它事關社會公義、新聞榮光,但收入和前程的舒適度與跑經濟等口的記者比要暗淡不少。因此,現在有記者能有做調查報道的堅持,我總是對之充滿敬意。回到這位同學的提問:

1、如幾位過來人所說,先評估一下自己的能力。調查記者需有探尋事物本質的邏輯力、生動而又冷靜地表達力,最重要的需要一種韌勁和笨功夫。一句話,要有拿得出像樣稿子的能力。

2、第一點成立,可往下走,研究生和網站可不用考慮,概率較大的一條軌跡是:先到一家有聲譽的大媒體實習,再到次一級的都市報或雜誌就業,積累到一定程度可到有調查報道氛圍的大媒體工作。每一步都需要「作品」作為敲門磚,早期不太可能讓你寫重頭調查,要有寫好「小稿」的能力。

3、新聞是門實學,總體來說不斷實踐,不斷思考,帶著一顆上進的心,不會太難。


調查記者的基本素質包括勤奮、堅持、邏輯嚴密、對文字有感覺、能按期交出質量有保證的稿子,和學文學理有什麼關係呢?當然重要的外部條件是媒體是否還願意養調查記者——事實上,在新媒體時代,許多傳統的非虛構寫作模式已經out了,這才是最大的危機


如果看準了這個行業,就一直投,一直試,直到有機會,沒有大平台,也可以有好作品,這個行業求職最好的一點就是,作品說話,不用拼資歷(尤其對於那些有助於「實現新聞理想」的那些)。邊緣沒什麼,兼職、實習也是機會。如果真有理想,你不會餓死,你也會耐得住寂寞。


業內某邊緣雜誌?我不知道這是什麼雜誌,也不知道你是否熱愛自己的專業。我目前正在看一本叫《癌症傳記》的書,一個醫生寫的,算是科學寫作,當然也算非虛構,寫得如此之牛,相比之下,即便最好的所謂調查記者,其作品也都沒什麼好看的。你到底是熱愛寫作還是喜歡有話語權瞎牛逼呢?什麼叫新聞理想呢?


南都攝影記者陳輝是華工學化學出身的,一樣做了攝影記者。沒有什麼說新聞是怎麼樣的。


樓上各位都好高深……我這種剛畢業的最能理解你了……我也是半文半理專業畢業滴,來本單位之前木有任何新聞媒體經歷,還不是一頭扎進來了…當務之急就是,找個靠譜的地方實習,然後吃苦耐勞踏實肯干外加不要蠻幹。人家睡10個小時你就睡6個,人家跑2單你跑4單,同時多留心別人怎麼做,自己的問題缺點在哪兒一點點改正。以我的經驗,頭半年只要你有心肯出力,會提高非常快,然後?然後就有機會了


你都說了,新聞無學了,但是,走這條路,基本的文字功底還是很需要的,不然你怎麼吧真實的情況用樸實的文字直白地表現出來呢?

對於媒體圈得社招和校招,你均無果是很可以理解的。因為一來,有豐富從業背景的人實在太多,沒有一個媒體會有力氣再去培養你成為一個合格的媒體人;二來,有相關學歷背景的人也太多了。這是一個快餐的社會,幾乎沒有人會花過多的時間來考量,你是否真的為這樣一份工作來付出些什麼。

在中國的媒體環境裡面,幾乎不要談什麼新聞理想,你要看清楚你追求的到底是什麼?究竟是一探究竟的新聞理想,還是體驗生活的工作狀態,這兩者是有本質區別的。

對於新聞從業者而言,考研沒有什麼意義,耽誤幾年之後,你的競爭力反而下降了,做學問和新聞實務區別很大。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假如以你現在的狀況,進入媒體從業很難的話,新聞研究生也不失為一個敲門磚個,關鍵看你要什麼了。

選擇權永遠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你不是人文社科系的,實習經歷也沒有特別重量的話,建議使用一切可以想到的方法去爭取心儀媒體的實習。我的意思是不要指望光投簡歷了,找人引薦,託人套近乎,寫表白信,直接去報社找領導表白等等一併用上吧,別顯得太神經,要誠懇靠譜。有的地方吃這一套。

實習上了就賴著不走等轉正吧。前提是你要成長為能獨當一面的真正記者。


同樣是理科生,在大學校園從事了三年所謂的「新聞事業」,最後決定考自己專業的研究生。樓主要走的路半年前還是我打算走的路,也許有些想法能夠幫到你。


理科生,現在的新聞行業中應該開始有一些優勢了吧,報社或者雜誌社對(理科)專業記者有一定需求,食品、衛生、能源等傾向於科技口的記者還是文科背景的記者在跑,但對理科生來說更加適合也更容易上手,不用去補一些基礎知識。我有一位文科學姐實習的時候寫軟體外包的新聞,補課就補了好久。立足自己的專業,千萬不要放棄了。


不知現在樓主現在找到工作沒有,找到了的話就得恭喜啦。找一個願意教你的編輯,踏踏實實寫幾篇好稿比什麼都重要。沒工作的話接著實習吧,樓上有說賴著實習不走等轉正的,確實是一條路哈。另外,實習的時候打磨自己的能力吧,還是拿出作品的問題,寫得好了,實習單位也會直接要你的。


我就是,普通211學校生物工程本科,校園招聘進入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就職南方農村報。

當年(2011年)網申的時候,簡歷投遞系統的下拉菜單里根本都沒有我們學校的名字,大概貴校從來沒有畢業生到南方報業工作,距離之遠可見一斑。

後來我問過人力和部門領導,主要聘用理由有幾點:一是媒體實習經歷比較豐富,在校報和三家市場化紙媒實習過,發表作品超過100篇,二是專業背景和所填報的職位南方農村報有一定相關度,三則是玄乎的「面試時的眼緣」。

像題主的情況,建議一是抓緊最後機會充實實習經歷,二是深度挖掘現有經歷,包括校內的和校外的。有一個點子可供參考,也是我實踐過的。如果你的實習作品不夠多,你可以對這些作品進行總結和反思,也就是如果現在讓你來操作當時那個題,你會怎麼做得更好,通過這種反思體現你的進步,體現你的思考力,彌補實習不夠多的劣勢。


三聯搶樓幫啊。

回樓主:這世界上沒啥地方給一個剛畢業的人實現新聞理想吧。別談新聞理想,能不能整出兩篇60分的稿?能整出來的話,不嫌工資低,平媒還是有很多職位空缺的。不能的話,找個其他行業乾乾挺好,從助理慢慢做起,比媒體這麼個完全沒啥管理體系的行業強。


作為一個某著名新聞學院學了四年新聞學後完全喪失了「新聞理想」現在準備轉行的學生,我決定可恥的匿了。

如果你有決心考研進入大牌新聞學院(人大、復旦、傳媒、中大這個檔次的),老師的人脈關係會十分有用,能夠幫你比較容易地踏進級別較高的媒體去實習,實現一個高起點。

如果做不到,不建議花時間專門學新聞。新聞專業教學、實踐兩張皮太嚴重了,我們自己這種學新聞的,基本功都是在校園媒體和實習單位打下的,課堂教學不能說沒用,但是真心收穫不大。如果是在實力弱的學校,新聞學的研究生什麼都幫不了你。

至於滿地開花的建院不足十年的那些新聞傳播學院,我只能說呵呵

不如去比較有口碑的正規媒體實習(可以不考慮政治立場什麼的,技能要緊),許多媒體都在網上有實習生招聘的,帶上自己以前的作品,積極投簡歷,爭取能夠入圍。先在老手的幫助下把業務基礎打紮實,一步一步走,好苗子總會拔尖的,實習表現優異,媒體是願意留你的。媒體注重出身的學校但不會太計較你的專業,不要在意那些細節。

新聞也是青春飯,不要浪費時光,現在的每一份付出在將來應當是有所得的。


*博望志,人物媒體/時代罔聞錄

成就感淡了

見的都是很黑很髒的東西

人很抑鬱

行業這幾年,斷層得厲害

文 | 左蘅

編輯 | 小肥人

採訪 | 左蘅

在新聞從業者圈裡,調查記者以一種隱秘、邊緣的方式存在著,儘管在社會公器的職能中,他們代表著其中最堅硬又尖銳的核心部分。他們習慣性地令自己陷於衝突和利益漩渦中,同時承受著來自外部的壓力與內心的糾結,背後的支撐,往往是微薄的社會尊重與理想主義。當產業變革投射到個體身上,某些時候你可以更清晰地認識到,他們用焦慮與堅定置換來的人生價值。本文的採訪對象左異是一位調查記者,他最喜歡電影《無間道》中陳永仁的一句台詞:「我不像你,我光明正大。」

1

認識左異,是因為那篇《樓鳳愛美麗》。後來,他到《博望志》錄了期音頻節目,輕輕地說話,看上去沒有太多表達欲,但表述準確、條理清晰。

意外的是,「樓鳳」只是他在跟進另一選題時抽身所作,算是休息。另一個選題是「孌童者」,他同時潛伏在好幾個群,將自己偽裝成同好,分享資料、學習溝通暗語,並嘗試了解孌童者的心理,不堪壓力,幾近崩潰。

他還在糾結今後的職業選擇。做了7年政經調查記者,又站在30歲關口,他需要仔細想想今後要做什麼。同時,失眠也越發嚴重,從晚上10點到早上5點,他常常「眼睜睜地看著天亮」。他去看心理醫生,診斷結果為「中度抑鬱情緒」,藥方是跑步。於是,夜裡兩三點,在北京東五環上,他開始失眠跑。

他原本以為,自己的跑步時間挺刁鑽。但第一天,一位中年大叔從他身邊快速飄過,兩手各拎一瓶農夫山泉;第二天,另一個中年大叔也很快飄過——禿頂、襯衫、西服、皮鞋。

談到這些,左異的語氣聽不出抑鬱,倒讓人覺得,他挺喜歡這些行為「陡峭」的人們。

2

談話中,左異幾次笑稱自己年紀大了,好多事情記不起來。還喜歡說年輕的時候如何如何。比如,年輕的時候,他會時不時翻翻以前寫的稿子,摩挲著書櫃里躺著的雜誌,但是慢慢就沒了興趣。最近一次搬家把雜誌都扔了,只留下一手資料。

但是,有一本「雜誌」,他至今想起來都挺驕傲。大三時,他和五六位同學合作,編寫了一本90多頁的《五四絕刊》,「大學裡思想管制已經很嚴格了,不能做一些出格的事情,那我們就自己做咯。」他跟一位好朋友約稿,讓其梳理整個五四運動史,結果那位對自己要求甚嚴的朋友因為查閱了太多史料,又奮筆疾書,寫至中途竟然吐了。

稿子出來後,左異天天跑複印店,盯著別人排版。最後湊了千把塊錢,到印刷廠印了一百本。他記得當時有一位熱心的師兄,拿著雜誌到食堂門口幫忙吆喝:我們中文系熱血青年最新力作,隨便給錢!「一般給個十塊錢,也有不給錢的。」還真賣出去一些。

同樣在大三,因喜安靜,左異每月從生活費里省下一百多塊,在離學校不遠的村子裡租了一個小房間,安靜地看書,寫文章。最重要的是,他遇到了對自己影響至深的「老陀」。

他讀完了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所有作品,這些作品給予他豐厚營養的同時,也將其一步步拽入黑暗。「大學的時候很多東西理解不了,但是(閱讀時感覺)很爽。但就是因為理解不了,你在碰撞這種大師思維的時候,會產生一些很偏激的、變態的想法。」——很長一段時間,他覺得,如果生活美好的話,是不合理的。

很快大四了,他仍活得慢條斯理。某省一個重要部門正招聘公務員,雖是公開招聘,但需嚴格的學校推薦程序。輔導員在未通知左異的情況下幫他報了名,那次考試也是這個部門的大膽改革,只考兩篇文論。最後錄用了兩個人,包括左異。

左異的母親得知消息後,激動地哭了。當時村裡很多人跟他母親打聽兒子是否有女朋友,還有很多上門說媒的。他轉做調查記者後,說媒也跟著戛然而止。

左異早上九點上班,幫領導拖地、倒煙灰缸,下午不到五點就下班。他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撰寫領導發言稿和報告。部門接觸的都是幾千萬的工程,領導激勵他,一年之後,有車有房。

可三個月後,左異便托同事交了辭職信,跟一位湖南的朋友北上。後來他聽說部門專門召開了一次會議,主題是「為什麼留不住人」。「那裡一直都是很多人擠破頭都想進去的地方,我大概是第一個辭職的。」

3

那位同去北京的朋友網名叫「病人」,在左異口中,這位朋友是蠻伢子、野路子,但特別有才。「他啊,上學的時候打架打出名了,很多高中不要他,得了唄,他不讀書了,租了小破房,沒電腦沒錢,用鉛筆頭寫了十幾萬字的小說。他後來去列印店打工,把小說一個字一個字地打出來。」左異本來也有寫小說的想法,但看了「病人」的小說後,他決定不寫了。

到北京後,左異做了一些零散工作。比如通州一家雜誌社,名字叫得響亮——《中國XX報道》,他的工作就是采寫一些文工團的藝術家,雜誌社給他們頒獎,然後收錢。「老闆很有錢,黑白通吃,但是一千塊錢工資都發不出來。」

他在北京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中國文化報》旗下《文化遺產》雜誌的記者,做「田野調查」,訪問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老手藝人。言語中,他挺喜歡這份工作。但後來和一位編輯發生衝突,左異就辭職了。但他一直都與當時的主編保持聯繫,「(她)對我不錯,覺得我一直比較傻,太理想主義了。之前每次離職她都試著幫我找找工作,擔心我沒錢了或者怎樣。」

後來,左異進入一家港刊。他記得當時很多學者大家可以輕鬆採訪到,快速壯大的專家顧問團隊也讓眾多媒體難以望其項背。更難得的是,「會給記者非常自由的空間」。

一開始,左異被安排寫民國歷史文章,還寫過一期封面,關於建黨XX周年。為了那個封面,他把能找到的所有版本的黨史都讀了一遍。但這家雜誌社更注重調查報道,左異被氛圍熏陶,終於對編輯說:「我要做調查。」

他的第一篇調查稿關於假藥監管,左異自我感覺甚好,還特地申請將文章寫到一萬多字。但稿子出來後,編輯說「完全是菜鳥水平」——不僅漏洞百出,還布滿類似「揭開黑洞」這樣浮誇的描述。編輯把一萬多字的稿子修改到六千多字,左異一看,「確實不一樣了」。

他記得當年那本雜誌的很多選題都「非常生猛」,比如其入職前,雜誌某期封面是《質疑計生國策》,「計生辦天天坐在采編辦公室里。」後來,當左異還在外出採訪時,他突然得知雜誌「被關停」。那時他正意氣風發,對其而言,不過是換一個地方,繼續寫稿。

4

左異說自己朋友不多,不到十人。但在其描述中,這些都堪稱真朋友。比如高昌,是他欣賞的一位業內前輩,亦師亦友。兩年前,二人合作完成了關於「北八道」的採訪報道——《「鐵霸道」:神秘富豪的鐵路貨運掘金史》。

他當時供職於《財經國家周刊》。一名鐵路公安舉報,北八道物流集團用集裝箱運煤。彼時,「因容易造成箱體污染,並具有密封高溫環境中的自燃危險,鐵路系統明令禁止使用中鐵集裝箱或自備集裝箱運輸煤炭。」「如果一個鐵路公安來給你爆料鐵路系統的事,那這就是大事。因為內部解決不了,對吧?」左異說。

調查報道的前提是風險把控。左異會先查詢法律法規,找尋「官方依據」。在這個選題上,至少有兩條依據:2007年,新版《鐵路集裝箱運輸規則》發布,第9條規定:「集裝箱所裝貨物應適合集裝箱運輸的要求,不得腐蝕、損壞箱體。性質互抵的貨物不得混裝於同一箱內。易於污染箱體的貨物不得使用鐵路通用集裝箱裝運」;2013年10月,鐵總向各局下發《中國鐵路總公司關於修改部分貨運規章的通知》,將煤炭、焦炭、鐵礦石等明確列入中鐵集裝箱及自備集裝箱「禁運貨物」。

除了官方的明文支持,調查記者還要做好背景調查,「一些人消息比較靈通,特別是跑官方口的,他可能知道公司的後台是誰。」北八道這個選題,他們推測其背後的支撐最高也只到鐵路系統內部,「鐵總改革以後,名義上就是公司了,打公司比打政府容易得多。」

曾有一個選題,左異在前期評估後覺得「可以做」,但直至調查一半,才弄清背後的力量,不得不中止。

就這個選題來說,最困難的是取證。當時他跑到一處重要的煤運站點,卻無法進入貨場。他想了想,既然調查對象是行業一霸,「它能做的別人就做不了。」他羅列了當地與其開展同一業務的公司,找到聯繫電話,一個一個地打。

剛打到第二個,就有了線索。接電話的是某公司銷售經理,左異先跟對方談了會兒生意,諮詢了運輸價格,然後不經意提了句「是否可以運煤」,對方說「不可以」。

「你們這邊還有另外一家公司,他們可以運煤,為什麼你們不可以?」

「他們有問題呀!」

一來二去,對方有了警覺:「你到底是誰?」

左異答:「新華社記者。」

報出這個名頭,不僅因為《財經國家周刊》由新華社主管,還因為在類似調查採訪中,權威官媒的頭銜往往更管用。

對方提出要看一下記者證,左異說:「不需要看,收錢的是假記者,不收錢的是真記者。」第二天,「(那位銷售經理)就帶著老總過來了,他的老總一直忍不下這口氣。這家公司正好是當地的第二大公司,比較正規的民營企業,覺得新華社來調查就比較有希望了。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他的關係,因為貨場有的是開放的,他自己開車進去別人不會說什麼,都是當地的公司。我們就拍到了特別多的證據。」

但還有一個證據需要左異和高昌自己去拿——到北八道某基地的貨場取證。他們圍著公司貨場找了一圈才找到突破口,一處排水渠。穿戴好膠鞋和手套,左異正準備直接趟進去,高昌一把拉住他,然後找了跟樹枝,走在左異前面邊走邊探。「老記者的經驗在這裡就可以看出來,他在探測水的深度,因為有些水渠是縱向打的,看不到洞口的話人就容易掉下去。」

「一邊爬一邊摸,摸到上方看一片黑乎乎的,但有一點點燈,能拍到一些證據,所以前輩就在那兒拍。」左異想著既然進來了,就乾脆深入一點,看看裡面還有什麼,於是他繼續往前走。剛走到前面,貨場挖掘機上的探照燈突然打開,左異一下子傻了。

高昌至今回憶起這幕都大笑不止,他形容當時的左異:「就像草原上的一個兔子,獵人的燈光一照就定在那裡,定了幾秒。」高喊了句「快跑!」左異才跟著一起跑出來。直到水渠出口處,見沒人來追,才停下來。兩人誰都沒有說話,撒了泡尿後才哈哈大笑。「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嚇尿是什麼感覺。」左異說。

稿子發出來,北八道被鐵總調查了一段時間,但結局出乎左異意料——煤炭在「中鐵集裝箱及自備集裝箱禁運貨物」的隊列里待了十幾年,竟一朝迎來自由身。「鐵總自己把原來的規章制度改了,說允許運(煤炭)。」北八道安然無恙。

很多時候,選題需要逆向思維。左異記得某年媒體報道中央十部委聯合打擊「假特供」產品,他就想「那真特供呢?」至少官方沒有承認過。他看到BBC的一篇報道,「中南海廳部級官員吃的、喝的是非常好的水和菜,特供農場就在香山那一塊,非常隱蔽。」

左異扮成美術學院的學生,向村民們打聽農場的具體地址,但問了一圈都沒人知道。最後終於問到一位大娘,說老伴兒以前就在特供農場工作,才問到地址。那個地方沒有任何標識,四圍是五六米高的紅牆。

稿子出來的標題就是《紅牆內的特供》。左異說這是他被傳得最多也是被刪得最多的一篇稿子。

一篇調查報道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動筆之前,很多信息在一般的搜索引擎上查不到,必須去專業網站找。比如,為了找到某項工程真正的選址地點,左異分析劃定了幾個區域,然後翻遍區域內各省份的工程招標網。「這個東西要在政府內部的二級網頁去看,但是很少有記者找到那裡。這些東西會公布,但不用心就搜不到。比如發改委,或者城建局,因為這個東西是要交環評報告的,所以就要到各個區的環保網站上去查,會有驚喜。

」跟很多記者不一樣的是,左異堅持自己整理錄音。「聽錄音是一個非常系統的過程,比如一篇稿子發出來以後你會拍大腿的,就是有一些細節為什麼沒有寫進去?你寫稿的時候很難去兼顧那麼多。但是花兩三天時間來整理錄音,你就不會漏了。大一點的稿子,會從頭聽到尾,生怕漏掉一點細節。包括環境音都會聽。因為環境、周邊是可以寫進稿子里的,所謂的現場感。

」誘惑不是沒有。在某次發稿後,一家公司的高管提著一箱現金找到左異,當著他的面把箱子打開,只要稿子不再傳播,箱子里的東西都歸他。左異笑著說,當時自己的腿確實有點站不穩,他從沒見過那麼多現金,腦子裡也閃過收下錢就轉行的想法,但終究沒收。

5

幾年前採訪民間撈屍人,左異在田野屋舍旁守候好幾天。待人出現,便遞煙寒暄,三言兩語就抓住關鍵信息。查詢線索時,還被江湖大佬家的三隻看門狗追著跑了一路。

可一到生活中,他的狀態彷彿做了一鍵切換。走路時,若身後的腳步聲略大,他都會不舒服地回頭。採訪撈屍人後,他寫了篇《水中立筷》的記者手記,文中提到自己陰氣重,小時候母親為了他特地學了「水中立筷」。那次採訪,他的手臂一天緊似一天地麻痹,實在受不住時,就打電話向母親求助,待母親在家立好筷子,癥狀才好了。一直到現在,左異也解釋不清這是怎麼回事。

胡非非是左異的前編輯,住在廣州,每到北京,都會找左異敘敘。上次來京,他就感嘆:一個三十歲男人的房間竟有條不紊甚至一塵不染。但在左異自己的語境里,這件事情沒有看上去那麼好,他將此解釋為潔癖和強迫症。曾經他與朋友合租,不拘小節的室友不太願意邁入他的房間,因為太乾淨,而且「有我在的地方就會冷一點」。即便左異自己,當心情煩亂的時候,也會到室友房裡躺一會兒——房間很亂,反倒讓他安心。

另一件令胡非非印象深刻的事情是,左異房間立著一塊白板,每次跟進選題時,他都會在白板上整理思路。左異搬到哪裡,這塊板子就跟到哪裡。

一般做調查記者幾年後,就會有一個心理調適過程,左異也不例外。兩三年前,「整個心態就冷了,特別冰冷。初入行時還是很有成就感的,一篇稿子發出來,微博上的關注度非常高,不管他們知不知道我這個人。比如有上訪的我覺得很可憐的,但是做不了稿的,我會找知名的媒體前輩幫忙推一推,很多人會來關注。現在就沒有這種氛圍了,成就感沒了,你見的都是很黑很髒的東西以後,人就很抑鬱了。而且慢慢就斷層了,就是很少有能讓我服氣的領導,最近這幾年斷層得更厲害。」

「現在,媒體這一塊已經沒有江湖了,『江湖準則』沒有了。包括一些前輩帶新人,都說你要先進哪個圈子,不是說你要先寫一篇好作品出來。

」但再深問,他也並不後悔,甚至還有更大的野心。他現在最想做的是調研稿——「一個社會問題,比如說,樓鳳延伸過去,就是一個底層的色情產業鏈,龐大的產業鏈,都可以研究的。還有戀童癖,很多社會問題、心理問題,這種東西你可以寫一篇報告。」

如今,左異的跑步時間已經從夜裡兩三點調整為凌晨四五點,距離也從3公里延長到7.5公里。雖然只隔了兩小時,卻是從失眠跑到早起跑的質變。他說,深夜詭異,凌晨美妙。失眠跑時,他遇見最多的動物是貓,早起跑後,他看到了松鼠;失眠跑時,他被中年大叔們趕超,早起跑時,他看著路燈按時熄滅,環衛工人按時出現,兩個老人也會按時遛狗。

每次經過,左異都會和他們打招呼。他不再眼睜睜地看著天亮,而是欣賞天色如何慢慢變亮。「這種融入的感覺挺好。」


「新聞理想」不代表適合新聞工作,這個工作需要有超強的抗壓能力,勤奮還需要點悟性。新手做調查記者很難,做個記者如果是文字功底不錯的話還是不難找到工作的。


可以到深圳的《晶報》來試試……


我幫你分解一下:1,要進入紙媒;2,成為調查記者;3,實現新聞理想

不知道你的「新聞理想」是什麼,但我相信「進入紙媒成為調查記者」並非實現新聞理想的唯一途徑。

不過看了你的問題描述,我揣測,你其實是想成為調查記者。那就先成為記者再說吧,想學會跑不得先學會走么。另外,成為調查記者也不一定要進入紙媒才行,就像如果要學會跑,並不一定需要翅膀。

PS,建議簡單直接的提問,看完你的問題加描述,說實話我並不是特別清楚你到底在問什麼。


推薦閱讀:

我是一名市場營銷專業的3本學生,面臨求職,該如何選擇公司?職位?
30歲現在開始C語言的學習晚?尋求各位大咖指明方向,謝謝!?
如果不想學編程的話,還有什麼技能能讓我在 IT 界立足?
學習英語給你帶來了哪些機會?
請教金融圈內各行業近5年內的發展前景?

TAG:記者 | 傳統媒體 | 職業發展 | 職業規劃 |